朗诵和板书对语文的借鉴意义分析的论文

时间:2021-04-16 15:20:11 语文论文 我要投稿

朗诵和板书对语文的借鉴意义分析的论文

  进入21世纪的高中语文教学,由于以网络、计算机、投影等为核心的多媒体现代教学工具及手段的推广普及而呈现了许多新特点、新趋势。如语文课堂有了精美而充实的课件,信息量更大了;有了多媒体的帮助,音像资料得以介入课堂,给学生以全面的视听新感受,语文课堂更加丰富多彩了。然而,使用多媒体现代教学工具及手段给语文课堂注入新的活力、带来诸多利好时,笔者却深深体会到它让师生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极易陷入误区,如有了多媒体的帮助,朗诵课文的音像资料派上了用场,师生课堂不朗诵;有了ppt对课堂内容的展示,老师课堂上不板书,学生不做课堂笔记。陷入误区可能对语文课堂造成负面影响。但是重视朗诵、板书,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把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学手段与示读、板书等传统教学手段有效结合起来,语文课堂教学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笔者在十几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经历了从一张嘴、一盒粉笔等为基础的传统语文教学到学习使用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手段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在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的矛盾冲突中,笔者深刻体会到在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摒弃诸如朗诵、板书等传统语文教学手段是不可取的。因此,我想把这些年来自己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写出来与大家共享,并求方家批评。

朗诵和板书对语文的借鉴意义分析的论文

  一、重拾朗诵

  在现代诗歌散文及古诗文教学中,朗诵或背诵是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在来到广东实验中学执教之前笔者就教于内地一农村中学,由于条件限制,音像资料在语文课堂很少派上用场,我要么自己朗诵、背诵示范,要么会让朗诵优秀的同学朗诵,都能起到较好的课堂效果。初到广东实验中学时,由于学校现代化设施较为完善,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学手段被广大师生普遍运用到课堂上。也许是出于对现代教学手段的迷信吧,在近半年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都热衷于使用多媒体,而摒弃了自己原来擅长的传统手段。

  记得广东实验中学那次青年老师语文汇报课,我的课题是戴望舒的《雨巷》,我在课堂上先是用多媒体播放了濮存昕的朗诵音像资料《雨巷》,接着就进入了讲解与互动环节,最后又播放了一遍《雨巷》收尾。这堂课下来,给人的.感觉,就是师生好像都没有进入文本,都与诗歌《雨巷》隔着长长的距离,当然也谈不上对诗歌情感的深入体验,整个课堂冷冰冰的。

  我很是苦闷。这时备课组的老师们都来安慰我,帮助我。备课长范筠桦老师对我说:“你不是很喜欢朗诵么?为什么不在课堂上示范朗诵一下,再把学生带入朗诵中去?这样吧,按我的建议,第二天到我的班上试试。”晚上,老师们一起来帮我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细节。

  第二天,我自信地走进课堂。投影投射出一位撑着油纸伞的姑娘在雨巷彳亍。简洁地导入课堂后,在忧郁的背景音乐中,我当堂给同学们背诵了《雨巷》,舒缓的节奏、投入的情感、流畅的背诵,得到了大家热烈的掌声。接着,我介绍了自己在背诵过程中对诗歌的体验与理解,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希望接下来同学们在朗诵后也谈谈自己的体验,一起来探讨老师提出的困惑。同学们在几遍的自由朗诵后,踊跃地交流了自己的感受与想法,对诗人诗歌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最后,老师建议大家再朗诵几遍,争取把《雨巷》背诵下来。有几位同学也动情地把《雨巷》背了下来,课堂掌声雷动。这堂课我不仅见到了撑油纸伞的姑娘,见到了诗人,也见到了师生碰撞产生的心灵火花,体验到了课堂独有的意境美。

  这堂课让我认识到,多媒体播放的名家朗诵再好,也不过是一个资料而已,它是不能取代师生的亲身体验的。当老师学生亲身朗诵背诵时,就有一个对文本的理解把握过程,它迅速地调动了师生的情感体验,拉近了师生与文本的距离。而多媒体此时是不能越俎代庖的。我以后就给自己定了个规定:一定要重拾示读,凡是高考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我也一定要能背下来并在课堂上背诵示范;凡是优美的诗文,一定要在课堂上让师生充分地朗诵。并且,在师生朗诵时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随着师生对课文交流与理解地逐步深入,适时地间隔反复朗诵,使朗诵推动课堂的进程,提升课堂的语文韵味。

  当我与学生动情地唱李商隐诗《无题·相见时难》、李煜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背诵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王勃《滕王阁序》、杜牧《阿房宫赋》、苏轼《赤壁赋》时,不但自己有了更为深刻的体会,学生也总是报以热烈的掌声,深深被课堂的气氛感染。我想,能够较好地把握朗诵、背诵,也是一个语文老师的魅力所在。

  二、重拾板书

  笔者初到广东实验中学执教语文时,发现教学处评教项目中有一条就是该老师能不能熟练使用多媒体及课件进行教学。为此,我花了不少精力做课件,力求把教学内容都呈现在ppt中。语文课堂教学也就着课件为依托展开。课堂上,每到老师讲解或下结论的时候,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请同学们看投影,ppt有详细的呈现”。老师静默地等着同学们看投影。整堂课下来,我没有写过板书,也很少有同学在课堂上做笔记。我老想着展示课件,同学们也老是盯着投影看结果,课堂讨论交流冷淡,总感觉老师与学生都被课件牵着鼻子走了。

  带着困惑,我有幸能够去聆听老省实语文教师的课。经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听课学习,我发现这些老教师的语文课有不少共性:老师对教学内容烂熟于胸,课堂围绕着老师提出的核心问题展开,虽然投影及ppt也用,但一般只是在需要呈现辅助教学的资料时才使用。师生们的课堂讨论积极而热烈。学生的见地不凡,富于个性;老师的点拨巧妙风趣,发人深省;形成的结论被老师写在黑板上,粉笔字苍劲有力,堪称书法上品。老师的板书干净利落地呈现着课堂的思路和重难点,学生的课堂笔记做得积极而简练。经过这些老教师的进一步点拨,我也开始重视板书,重拾板书,苦练粉笔字,终于走出了被课件牵制的困境。

  我这里想以自己2007-2008学年的一堂经验交流课为例来谈谈重拾板书后的收获。我的课题是古诗文《离骚》,这堂课课前曾受到老教师的点拨。我首先通过ppt呈现课文的背景,然后是深情地背诵,再简洁地导入到课堂的核心问题:“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文本围绕着“路修远”和“吾求索”展开,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相关诗句,并请一位同学把同学们找到的诗句写在黑板相应的位置上。此时,我已经把“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分左右各一句写在黑板上。经过师生们积极的讨论发言,找到的诗句被大家推荐字写得漂亮的同学工整地写在了黑板相应的位置。师生优美的板书一目了然地呈现了整堂课的生成过程。我发现学生的课堂笔记绝大部分也做得工工整整。

  课后佛山一位教研员评价这堂课为:整个的课堂给人一种美的享受,有一种充实的被提升的感觉。该老师并没因为有投影而废弃板书,相反却牢牢地把握利用板书阵地展开教学,给了我们深刻的启发。

  那一天,我在自己的教学日记中写道:其实板书在传统语文课堂上几乎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简洁的板书、优美的粉笔字,不但能把语文课堂教学的思路和重难点清晰地呈现在黑板上,而且颇能体现书法的魅力,展示语文老师的个人才情,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更重要的一点是,板书的过程是语文课堂生成的过程,是师生课堂交流碰撞的结晶,它充分彰显了语文课堂的生命力。课堂有了板书,学生课堂做笔记就有了依据和保障。所以,板书是师生提高语文课堂有效性的浓墨重彩的一笔。以前,自己依赖课件对教学内容进行展示,板书逐渐变得简单粗糙,甚至淡出了自己的语文课堂。由于ppt复制方便,不少学生更多地依赖课件,连课堂笔记也懒得做了。通过投影及课件展开语文教学尽管给自己带来了诸多便利,但也不可否认对语文课堂教学造成了负面影响。语文课堂师生不板书,不做笔记,过多的机械操作必然削弱语文课堂的生命生成过程,语文老师将丧失展示个人才情的板书阵地,学生也将失去提高笔记能力的机会,降低掌握课堂内容的效果,语文课堂的魅力也将大大受损。

  板书在备课时就需要精心的设计:在黑板上,课堂的每个主要环节,要提纲式的简洁地呈现,这样有利于学生把握这堂课的主要内容;而师生在课堂要交流的核心问题,在黑板上要醒目地呈现出来。最后,师生就核心问题交流的观点与结论则有条理地写在核心问题的下方。这样有利于巩固课堂交流学习的成果,学生做笔记也更容易。另外,对于要强调的重难点,采用红色粉笔写出或做标志,也能有助于学生对课堂重难点的把握。板书不是越多越好,把关键词找准,简洁明了地把课堂内容呈现出来就好。

  无论是课堂朗诵、背诵,还是课堂板书与做笔记,其实都是注重过程与方法,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是符合语文教学规律的,是有助于语文教学的促进和发展的。

  这些年来的语文教学实践让我得出了一个结论:语文教学的改革与现代化并不意味着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手段;相反,应该继承传统语文教学中的精华,把传统教学手段和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学手段完美结合起来。这样,语文教学的改革与现代化才能走上康庄大道。

【朗诵和板书对语文的借鉴意义分析的论文】相关文章:

语文教学的追问的意义和价值分析论文12-29

文学作品意义的分析表达和启示论文12-23

语用学英语教学中语义分析的借鉴意义01-20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板书02-08

日本企业的柔性管理及其借鉴意义论文摘要11-19

儒家内圣外王个人修养方法及其借鉴意义论文06-23

野外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分析02-08

论文致谢的意义和作用05-14

浅谈初中的政治板书和多媒体教学论文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