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课件

《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爱莲说课件1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爱莲说》,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和课文特点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位于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短文两篇》的第二篇。在本单元中,其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从这一单元开始,文言文都采取集中编排的方式。它不仅要求学生能读懂课文大意,还要求学生能在反复诵读中达到一个由表及里的效果。 本文和《陋室铭》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习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2、教材的作用:定篇

  3、对教学目标的设置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中学阶段提出了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等要求,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 1.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了解什么是“托物言志”。 ? 2.能力目标: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精美语言特色。 ?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的美,能找出描写莲的句子,并体会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背诵课文,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

  教学难点:1、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2、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

  4.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预习,根据注释及工具书自行疏通文意,把疑难之处勾画出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二、 说教法

  1、对初中的学生来说,疏通课文的字词句应是其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内容,在疏通课文这一环节上,我设计了“提问答疑法”,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由同学之间相互提问,相互答疑,疏通课文的字词句,以此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获得相应的自学文言文的技巧和能力。

  2、本课中“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是一种新的表现手法,也是本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设想借助于现代多媒体的手段,为学生设计问题,辅以相关的资料,运用“讨论法”、“迁移法”,来实现这一教学目地。

  总之,本堂课我所注重的是通过教师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指导来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拓展能力的培养,在最近发展区内推动学生进步。

  三、 说学法

  我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要多读课文,采用多种阅读方式,对文中的疑难问题提出质疑,与同学探讨,或与教师交流请教。教师再采用指导,点拨的方式,对文中的问题教师提出疑问,学生思考回答,教师只把获得答案的途径点拨引导出来,促进学生思考,从中悟出课文思想内容。

  四、说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用以教师的经验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要做到简单、明确,及时地引起学生的注意。

  作者及文本简介:

  对作者几文本作简单的介绍,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知识的积累。

  2、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难字词

  步骤:要求学生一边朗读一边用笔画出难读难写的字词,注音,教师进行指导点拨。这样做,能帮助学生积累必要的文言词语。

  3、诵读课文,掌握诵读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把握诵读的方法,对学生的诵读进行点评、指导。着重于短文中的骈句和排比句的诵读方法的指导和点评。

  4、研究课文,解决问题

  步骤:先给学生3分钟自由小声读或默看注释,理解句意,读懂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讨论。

  然后分步解决以下问题:

  (1) 课文开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的作用是什么?

  (2) 作者如此爱莲,莲花的可爱之出表现在哪里?试用文中的语句回答。这些

  语句表达了莲花什么样的特点?

  (3) “说”这种文体偏重于议论,那么文章第二段议论了些什么呢?找出议论

  莲花的句子。

  (4) 文中除了写莲花,还写到了什么花?是如何写的?

  (5) 作者写莲,为什么又写菊和牡丹?

  (6) “噫”是个感叹词,作者在感叹什么呢?

  (7) 课文前面按“菊——牡丹——莲”的顺序写,为什么文末却按“菊——莲

  ——牡丹”的顺序写?作者菊牡丹莲各是什么态度?

  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莲花的美、品质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怀和写作的背景,并简单介绍托物言志的写法。

  5、 总结

  对这节课进行简单的总结,并引导学生对君子的思考,并延伸至自我道德修养的思考。然后,做一课外练笔,把思考所得写出。最后再一次朗读课文,深化理解。

  板书设计

  此板书根据直观性原则,简洁明白,能体现了文章的主要脉络,学生能从中抓住要点和精髓,深入理解全文,把握人物思想感情。

  爱莲说

  周敦颐

  陶渊明——菊——————————————隐逸者,鲜有闻

  生长环境——不同流合污

  予——莲: —君子者,何人?

  体态香气 ——正直通达

  风度气质——端庄严肃

  世人——牡丹——————————————富贵者,众矣

爱莲说课件2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说”这一古代文体。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2.学习托物言志、衬托等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3.理解并学习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思想情怀。

  二、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疏通文意,背诵课文。

  2、探究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和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 :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的映衬作用。

  四、课前准备 :

  1.教师准备:课文的教学录音带,与课文有关的图片与资料,辅助教学的小黑板。

  2.学生准备:

  ①查找作者的有关资料及写作背景,了解“说”这一文体特点。

  ②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莲花又称荷花、芙蓉、芙蕖等,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人描绘过它,赞美过它,并把它当作高洁脱俗品格的象征,借以表达自己的志向。宋代周敦颐写的《爱莲说》就是一篇脍炙人口、经世不衰的赞莲佳作。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师指导语:(出示课件)先让学生欣赏一组莲花插图,引导学生回忆相关咏“莲”或“荷”的诗句,借此积累其相关诗句。

  二、题解

  1、简介作者:(生介绍,师适当补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2、简介本文写作背景。(师简介)

  3、解题:“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记事,也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含义: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师简介)

  三、感知课文

  1、听录音朗读

  指导语:请同学们先认真听一遍朗读录音,注意听准字音,把握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

  2、扫清生字词

  指导语:结合听读录音和自己的课前预习,读准下面的字词。(师展示字词,先让学生读再纠错。生生互动)

  yí fányūzhuó liánxiè yì yī xiǎn

  颐蕃淤泥濯 清涟 亵玩 隐逸噫鲜

  3、学生齐读课文

  指导语:现在让我们齐读课文,感受一下文章的美,注意读准字音,把握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

  4、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小组展开朗读比赛。注意读音、节奏、情感。

  5、参照注释疏通文意,找出自己难懂或不懂的词语、句子,提问兄弟小组。(实在不懂的可以作上记号。)

  6、指名朗读

  四、研读探究

  (一) 理解莲花的高洁品格

  指导语:请同学们再一次的浏览全文,各小组相互合作,探究下面的问题

  师:1、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莲?作者把莲花比作什么?

  生1:生长环境 (出? ?不妖)

  生2:体态香气 (中??益清)

  生3:风度 气质(亭??亵玩焉)

  生4:文中把莲花比作君子

  (学生先自行思考,在文中圈划,然后相互讨论)

  师:2、作者对莲花的描写中赋予莲的哪些品质? 你能读出来吗? (点拨:结合以上对莲描写的句子试着概括)

  生1:生长环境 (出? ?不妖)说明莲花高洁、质朴

  生2:体态香气 (中??益清)说出了莲花的正直、芳香

  生3:风度气质(亭??亵玩焉)可看出莲花的清高脱俗,不容亵渎

  (兄弟小组相互讨论合作,师做适当点拨,给学生讲清“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

  (二) 理解运用“菊”和“牡丹”的映衬作用。

  指导语:同学们,你们在文中是否看出作者在赞美莲花的同时,有没有写到其他的花呢?那作者写这些花又有什么作用呢?我们再来分析下吗的问题。

  师:1、文章写了莲,还写了哪几种花?分别比作什么?

  生齐回答:菊花、牡丹花

  生1:菊花比作“隐逸者

  生2:牡丹花比作“富贵者“

  师:2、文中作者主要描写和赞美的是莲花,为什么还写了菊花和牡丹?起什么作用?

  生回答,师点拨明确:这是一种衬托的写法,用“菊”来正衬莲花,用“牡丹”来反衬莲花。

  (三)感知文美

  指导语:这是一篇经济简洁又不失美感的“颂莲”小文,虽然只有119个字,却是千古传诵的名篇,那么文章到底“美”在哪里呢?请同学们结合所学感受一下。(小组议论,分析概括)

  生1:美在文章虽短但结构整齐

  生2:美在语言,读起来朗朗上口

  生3:美在莲的象征义上,能给我们以深刻启示

  生4:............

  (师结合生的概括总结,生做笔记)

  1)貌美品美 抽一学生读描写莲的文字。(多媒体展示)

  讨论:读到这里我们可以联想到什么?(人)

  2)语言优美 表现的形式(1)骈散结合(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3)手法巧妙 语言组合形成文章,怎样使语言达到最佳效果,这就靠表现技巧,本文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 “衬托”的手法。

  4)结构精巧:(多媒体展示)一条线索、两个衬托、三种类型: 这三方面的巧妙融合,把这篇短文凝聚成了天衣无缝的艺术佳品。

  (四)拓展延伸(展示课件)

  1.莲花、菊花、牡丹分别有何品质?人们对待三种花的态度有何不同(原句回答)?

  2.学习了本文《爱莲说》以后,文章的哪个句子或哪一点给你启示最深?试说说理由。

  3.生活中你们一定也有自己钟爱的花,能否学习周敦颐的写法,发表一下你喜欢的哪一种花的理由吗?

  4.模仿例句,用托物言志的方法造句。

  例句:我爱莲花,因为它出淤泥而不染,恰如清高正直,人格高尚的君子。

  我爱----,因为它----------------—————————————。

  五、总结

  作者周敦颐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做一个隐逸者,更不愿像世人那样贪慕富贵,追求名利。他要在当时浑

  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高洁正直的情操,做一名君子,实在难能可贵!至今仍对我们有积极的教育意义。生活中我们应保持高尚的情操,做像莲一样正直的人。

  六、课堂检测

  指导语:同学们,文章我们已欣赏完,你们能掌握多少呢?现在我们通过几道题来检测一下,请你们独立完成。(出示小黑板)

  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1)可爱者甚蕃 ( ) (2)亭亭净植()(3)陶后鲜有闻 ( ) ...

  2.下列句中与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鲜 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 B.清香远益清 清荣峻茂

  C.直中通外直岂直五百里哉D.闻陶后鲜有闻 此人一为具言所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解释下面各句中的“之” 字含义

  ①水陆草木之花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③无丝竹之乱耳 ④何陋之有

  5.结合课文默写出相应的句子:

  (1)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现词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业

  1、加强背诵,认真默写。

  2、完成《爱莲说》练习册

  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菊 正衬(托物言志)

  高洁、质朴洁不

  莲(君子) 正直、芳香身 慕

  清高自 名

  牡丹反衬 好利

爱莲说课件3

  【教学设想】

  1、把理解本文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结合高中课文《荷塘月色》进行比较,区别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2、把衬托手法作为本课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3、采用“讲讲、读读、议议”的教学方式。

  4、在本文学习的基础上引入朱自清《荷塘月色》4段比较阅读,以实现课内外结合,初高中衔接,为学生将来学习铺平道路。

  5、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说”这种文体。

  2、理解体会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映衬的手法。

  4、体会本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5、准确、流畅地背诵《爱莲说》。

  【重点、难点】

  1、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是本文重点。

  2、映衬的手法是本课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大都喜欢花草,你最喜欢哪一种花草?请说出理由。

  2、历代文人墨客赞颂莲花的诗句很多。如宋代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尽了西湖六月莲花盛开之态,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而宋代周敦颐更是对莲花情有独钟。他在南康做郡守时曾劈莲池。每当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微风吹过,朵朵鲜花颔首,田田荷叶轻摇,阵阵清香扑面。作者触景生情,爱莲之洁白,感宦海之混沌,写下千古名篇《爱莲说》。今天,我们来学习这篇文章。(板书题目、作者)(课件演示)

  二、出示学习目标(课件演示)

  1、了解“说”这种文体。

  2、理解体会本文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3、学习本文映衬的手法。

  4、体会本文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5、准确、流畅地背诵《爱莲说》。

  三、解题

  莲:即莲花;“说”是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与现代的杂文相似。“爱莲说”就是论说一下喜爱莲花的道理。(课件演示课题及作者)

  四、介绍作者(课件演示)

  周敦颐,宋代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字茂叔。“元公”是他死后的谥号。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五、诊断测试

  1、给加点的字注音:(课件演示)

  蕃淤泥涟亵濯鲜有闻

  fán yū lián xiè zhuó xiǎn

  2、词解释:(课件演示)

  蕃:多

  染:沾染(污染)濯:洗涤

  亵:亲近而不庄重

  鲜:很少

  宜:应当

  六、指导朗读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要读得一气贯通。二字句一般“二二”结构,五字句一般“二一二”结构。

  七、学生读课文,准备翻译

  八、学生口译本文大意

  九、(课件演示)译文

  第一段译文: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欢菊花。自唐朝以来,世上的人们很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媚;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的;香气远播,越发清芬;笔直的洁净的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第二段译文: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十、讨论点拨

  1、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课件演示)

  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分别从哪些方面描写莲花的?(结合莲花图谈)(课件演示)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从生长环境来写的;“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是从体态香气方面来写的;“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是从风度气质方面来写的。

  十一、你认为莲花有哪些高尚品质

  明确: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风度气质:“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十二、引导学习托物言志的手法

  作者爱莲花,不仅因为喜爱它的外形,更因为它是一种人格的化身,联系第二段看,是哪种人的化身?(课件演示)

  明确:“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高洁、质朴);“中通外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正直);,“不蔓不枝”──不攀附权贵;“香远益清”──美名远扬;“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志洁行廉,仪态端正,令人敬重(清高)。

  作者借莲花形象来言君子之志,是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明确:莲花,出于污泥不染其污,沐于清涟而不媚于世。处美境不忘形,超然物外刚正不阿,不攀附权贵,这是莲的气质风度,更是作者一生人格的写照,作者借花喻人,托物抒怀,表明自己不慕权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君子之风)(再齐读那些句子)

  十三、作者用“噫“字引出主旨,表示深沉的感慨

  1、你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课件演示)

  明确: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这个感叹句,是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3、本文以“爱”为脉络,写出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何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明确:衬托手法 以菊花正衬,以牡丹反衬。

  十四、

  本文作者托物言志着重刻画了莲花的精神气质,而当代散文家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也是写荷花的名篇。(课件演示第四段)比较阅读: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节选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者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明确:《荷》文着重描绘月光下荷塘的优美景色,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十五、总结(课件演示)

  1、请同学们总结中心思想。

  作者赞美莲的优美形象的高贵品质,说明自己洁身自爱的品格,抒发了鄙弃追慕富贵的恶浊世风的思想感情。

  2、写作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手法)

  作者借物(莲花)来表达自己的志向。值得注意的是所托之物的特点必须与志的特点相通。

  3、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映衬(用甲事物来陪衬乙事物,彼此相形,使所说的一面分外鲜明,或交相辉映。)

  十六、形成性测试

  1、默写出文中描写莲花的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作者眼中的莲花具有哪些品质?

  生性高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直,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志洁行廉,体态端庄,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等。3、作者借赞美莲花表达了自己什么志向?

  表达了作者要做品德高尚的人的愿望。

  十七、作业

  1、任选一种自己喜爱植物,采用多种修辞方法,写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

  2、课外阅读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

  【板书设计】

  爱莲说

  周敦颐

  陶渊明爱菊隐逸者

  (正衬)

  予爱莲 君子

  (反衬)

  世人爱牡丹 富贵者

爱莲说多媒体课件

标签:学人智库 时间:2018-01-11
【unjs.com - 学人智库】

  爱莲说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我们要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品味欣赏。以下是专门为你收集整理的爱莲说多媒体课件,供参考阅读!

  爱莲说多媒体课件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把握作品的主题,理解本文运用“托物言志”和“正反衬托”的艺术特色。

  2、通过品味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学习重点:

  “托物言志”和“正反衬托”的艺术特色。

  三、学习难点:

  如何理解作品写菊与牡丹的用意和作者为何对莲花的情有独钟。

  四、教学手段

  多媒体

  五、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由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导入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出示课题,创设氛围

  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我们要反复诵读,在诵读中品味欣赏。

  二、反复朗诵,整体感知

  1、自由诵读,注意生字词的准确读音。

  2、学生朗读,检测自读效果

  3、老师范读,听配乐朗诵,注意朗读的节奏和情感。

  三、分组自学,交流讨论。

  1、分组自学 要求:①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翻译全文。

  ②不懂之处,互相讨论。

  2、汇报自学情况,不懂之处,举手提出,可指名回答。

  3、检测练习

  1)、选出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

  谥 蕃 濯 蔓 亵 涟

  A、yi fan zhuo man xie l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