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1
一、 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差异教育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教师面对的是学生的未来,而不是个人眼前的荣誉和利益,要立足于学生的成长。因此教书育人不可急功近利,需从大处着眼。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习惯于只看眼前,不顾将来,以剥夺学生个性为代价换取教师的师道尊严,以牺牲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代价,过分苛求学生的成绩,换取暂时的高分。众所周知,爱迪生七岁上学,因成绩差退学,爱因斯坦两岁说话,上学智力迟钝,德国诗人海涅是尽人皆知的后进生,普京上小学时学习成绩一塌糊涂,而现在成为力挽俄罗斯经济大滑坡的总统。事实表明,学习成绩与创造力无明显的联系。创造力有早晚,先后之分,越是有个性的人,创造力越突出,个性是创造的前提,把个性多样性作为一种有价值的东西,一种财富来加以接受,我们就不会按成绩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我们眼中就会没有差生,只有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
二 以身示范,情感育人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不能强求一致,无法整齐划一。而真正能够给学生以伟大启迪和深刻影响的往往是一些教育细节。我精心地准备了每一堂课,课堂上,先与学生进行沟通,问问他们想听什么,怎么讲才能调动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一周后,他们强烈要求我再给他们带几节课,如果说我受同学欢迎,其实并没有什么法宝,也许就是我从不训斥学生,总是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及时的表扬,真诚地赏识他们。仅仅有责任心是不够的,变单纯的“责任”为丰富的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2
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我渐渐认识到教育孩子重要性,于是,我读了李镇西写的《爱心与教育》这本书。李老师所具有的一颗童心令我仰慕,李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更是令我震撼!如:学生生日时亲手送上的一本书、一张贺卡、几句诚心的祝福,为学生办生日晚会,跟学生一起举行篝火晚会;这些既平凡又无微不至的关怀,令学生感动的同时,也感动了我。它折射出了为人师者崇高的师德风范,然而李老师却把这一切说成是“在还学生的债”,这是何等的难能可贵!
整篇文章里,没有华丽的辞藻装饰,没有惊天动地的伟大壮举,全是记载着李老师与他的学生们之间发生的最平常的事,可这些事又极其的不平凡!与李老师相比,我从事教学工作多年,对学生的关心与教育远远不够,缺少了爱心与耐心,特别是对待学困生,我不是耐心的开导,而是多了训斥与指责,总认为学生不下功夫学习,脑子不够灵活,试想一下,如果站在学生的立场想想,多和他们交流找出学困生不爱学习的原因,做到对症下药,那又是怎样的结果呢?在平时的工作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我们多的是抱怨,缺少了为他人着想的做法,这是很不应该的。
我觉得:“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李老师是我们的楷模,值得我们每一个为人师者好好地去学习。读了他的书后,李老师关心学生的做法令我矛塞顿开。我也要在以后的工作中,学是在他责备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的时候,他也时刻记住:“不能让儿童那种‘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为指导思想,耐心地去对待我的任何一个学生。
我们往往抱怨孩子不理解老师,认为孩子不听话。读了《爱心与教育》这本书后,我要改正自己以前的做法,多和孩子交流,和他们交朋友,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所需。不要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位子上,平等待人。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陶行知也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李镇西在他的《爱心与教育》手记四中写道“教育是心灵的艺术”。
在轰轰烈烈推行高效课堂的今天,李老师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教育孩子光明大道,把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身安全落到实处,让学生在和谐、宽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时刻让自己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向问题,只要赢得了学生的尊重,教育也就水到渠成的事了。
读教育名著心得体会3
常言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读了《魏书生文集》这本教育著作,从这本名著中我深深体会到,现代教育思想有了根本性的改变,强调多元、崇尚差异、主张开放、重视平等、张扬个性。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越来越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通过阅读《魏书生文集》,我颇有感触,对魏书生的做人哲理、教育思想和教改经验的博大精深,仰之弥高。他的班级民主管理,他让学生体验生活的快乐、学习的快乐、畅谈竞争的快乐、吃苦的快乐,强化学生享受人生快乐这根神经,使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断提高。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从不感到沮丧,始终保持欢快愉悦的心态,享受“快乐人生”。立体看人生是魏书生做人哲理之一。即用宽容当宰相,用勇敢当将军,用勤劳当大臣,用明智当君王,那自己的内心世界就能国泰民安。我欣赏魏书生的乐观,是在他对逆境的态度上。“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别人太狭隘,常常是我们自己不豁达;埋怨天气太恶劣,常常是我们抵抗力太弱;埋怨学生太难教育,常常是我们自己方法太少。解读魏书生,更让我明白,平常要保持对生活的这份激情,永远对万事万物都保持一种好奇,永远都涌动着一种对生活的热望。注意时时保鲜自己的激情,让自己的头脑能常常激荡起来,做快乐的人,享受教育的快乐,享受人生的快乐。
通过读教育名著,我深知教学质量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立足之本。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是教育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保障。我们将要不断地认识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才能源源不断获取最新的信息,最广博的知识,想象的空间才会不断拓展,大脑才能打破思维定势,才会在创新的路上越走越远。教学质量才会稳步提升。
通过读教育名著,我明白了学生之间只存在差异,而不存在所谓“差生”。人的潜能是多元的,有各自的优势。“差生”与“差异”,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却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教育理念,只有在后一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才会热情地去关心每一位学生,耐心地去指导每一位学生,仔细地发现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善意地去赞美每一位学生的闪光点。在这种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们的工作才会更有情趣、更有奔头、更有价值。
总之,热爱学生、教育学生是个艰巨的灵魂、性格塑造工程,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培养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应该像魏书生所说:“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要教书就要先育人”,这两年多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使我认识到:真诚的师爱是促进学生上进的动力。"爱满天下","热爱每一个学生","为了孩子,甘为骆驼”“于人有益,牛马也做"。在所读的这些教育名著里,专家们都建议老师应该用欣赏的目光去看,用赏识的语言去说,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它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不断走上成功之路。
读教育名著,让我意识到教师应该充盈着一颗爱心,把爱的阳光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思想与思想撞击的火花,架起心灵与心灵沟通的桥梁,一起拉响生命的琴弦。用我们的爱托起明天的太阳,只要教师都献出一份爱,我们一定能奏响一曲教育的新乐章。而教育名著的引领──将是我们前进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