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习俗谚语

时间:2015-07-24 12:00:00 谚语 我要投稿

民间习俗谚语

民间习俗谚语1

民间习俗谚语

虽喜勿要躺着唱歌,

虽悲勿要睡是戴帽。

不懂十三不触,

不算是好水磨人。

上紧下松是缝纫之常识,

还要时常看看下头齐不齐。

花儿虽小是天神祭品,

果儿虽小是龙王祭品。

狗带来不幸,

猫带来幸运。

辛辣能下饭。

丰盛富足的新年,

从那腊九开始过。

参加盛会的那天最饿,

穿戴新衣的那天最冷。

没有鸡的地方,

只有靠驴来测更。

若是早晨以石打狗,

一天事情不会顺利。

右边竖在高山上,

左边深入大海中。

民间习俗谚语

民间习俗谚语2

  处暑民间习俗

  祭祖

  处暑节气前后的民俗多与祭祖及迎秋有关。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旧时民间从七月初一起,就有开鬼门的仪式,直到月底关鬼门止,都会举行普渡布施活动。据说普度活动由开鬼门开始,然后竖灯篙,放河灯招致孤魂;而主体则在搭建普度坛,架设孤棚,穿插抢孤等行事,最后以关鬼门结束。时至今日,已成为祭祖的重大活动时段。

  出游迎秋

  处暑之后,秋意渐浓,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处暑过,暑气止,就连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而自如,而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成块。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其间就有“出游迎秋”之意。

  吃鸭子

  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其因是老鸭味甘性凉。做法也花样繁多,有白切鸭、柠檬鸭、子姜鸭、烤鸭、荷叶鸭、核桃鸭等。北京至今还保留着这一习俗,通常处暑当日,北京人就会到店里去买处暑百合鸭等。

  放河灯

  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放河灯是为了普渡水中的落水鬼和其他孤魂野鬼。肖红《呼兰河传》中的一段文字,是这种习俗的最好注脚:“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开渔节

  对于沿海渔民来说,处暑以后渔业收获的时节,每年处暑期间,在浙江省沿海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开渔节,决定在东海休渔结束的那一天,举行盛大的开渔仪式,欢送渔民开船出海。20xx年第九届中国开渔节,在9月6日浙江省象山县举行。因为,这时海域水温依然偏高,鱼群还是会停留在海域周围,鱼虾贝类发育成熟。因此,从这一时间开始,人们往往可以享受到种类繁多的海鲜。

  泼水习俗

  在日本,从大暑到处暑的一个月时间内,日本各地有组织泼水降温的习俗。我国部分地区也有。除此之外,关于处暑还有哪些有趣的事情呢?

  关于处暑的谚语

  处暑天还暑,好似秋老虎。

  处暑天不暑,炎热在中午。

  热熟谷,粒实鼓。

  处暑雨,粒粒皆是米(稻)。

  处暑早的雨,谷仓里的米。

  处暑若还天不雨,纵然结子难保米。

  处暑三日稻(晚稻)有孕,寒露到来稻入囤。

  处暑谷渐黄,大风要提防。

  处暑满地黄,家家修廪仓。

  处暑高粱遍地红。

  处暑高粱遍拿镰。

  处暑高粱白露谷。

  处暑三日割黄谷。

  处暑十日忙割谷。

  黍子返青增一石,谷子返青大减产。

  黍子返青压塌场,谷子返青一把糠。

  收秋一马虎,鸟雀撑破肚。

  处暑收黍,白露收谷。

  黍子面积小,注意防麻雀。

  早黍子,稙高粱,鸟雀啄食要严防。

  黍子粘,黍子好,籽粒做年糕。

  干打谷,湿打黍。

  打黍宜摔,绑笤帚还用穗和秸。

  七月底,八月边,家家新米桌上端。

  若要玉米大,不准叶打架。

  要想苞谷结,不得叶挨叶。

  七月秋风凉,棉花白,稻子黄。

  处暑见新花。

  处暑好晴天,家家摘新棉。

  早不摘花,午不收豆。

  棉桃碰腿,正淌汗水。

  棉桃碰着腿,酒壶不离嘴。

  花收暖,麦收寒。

  处暑开花不见花(絮)。

  处暑花,不归家。

  处暑花,捡到家;白露花,不归家;

  白露花,温高霜晚才收花。

  绿肥盛花期,压青正适宜。

  绿肥压三年,薄地变良田。

民间习俗谚语3

  1.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北方)

  2. 癞蛤蟆躲不过五月五。(北京)

  3. 蛤蟆蝌蚪躲端午。(北方)

  4. 端午不戴艾,死去变妖怪 。(西北)

  5.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山东)

  6. 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山西)

  7. 有钱难买五月五日旱 (山西)

  8. 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还要冻三冻。 (宝山)

  9. 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 (江浙)

  10. 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江浙)

  11.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江苏)

  12. 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江苏)

  13. 端午佳节,菖蒲插屋。 (江苏)端午节卖菖蒲 。(温州)

  14. 家有三千艾,郞中不用来 。(温州)

  15. 吃了端午粽,才把棉衣送。 (上海)

  16. 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 (浙江)

  17. 吃茄吃到会摇,吃豆吃到老老老。 (台湾)《乙卯重五诗》 陆游(南宋)

  18.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19.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20.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21.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22.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23. 未吃五日节粽,破裘不甘放。 (台湾)

  24. 洗午时水,无肥亦嫷(漂亮)。 (台湾)

  25. 午时水洗目睭,明到若乌秋(大卷尾,鸟名) (台湾)

  26. 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台湾)

  27. 五月五,划龙船,过端午。 (南京)

  28. 土俗清明供祀墓,诗家端午吊离骚。 (南京)

  29. 吃菜豆仔茄,吃了会嬲跳 。(湖北)

  30. 最怕端午节水,不怕七月半鬼。 (江西)

  31. 吃了端午筗,还有三更冻。(客家)

  32. 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 (广东潮汕)

  33. 未食五月粽,寒衣不敢送。 (广东)

  34. 五月节,小哒埠。 (广东潮汕)

  35.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桃、初五划龙舟。 (福建)

  36. 未吃五月粽,破袄不敢放 。(福建)

  37. 未吃五月节粽,破裘毋甘放。 (福建)

  38. 乡下不识字,过节过初四。 (福建)

【民间习俗谚语】相关文章:

1.有关民间习俗的谚语

2.民间习俗的谚语格言

3.民间立春习俗

4.惊蛰的民间习俗

5.民间气象谚语

6.民间常用谚语

7.民间天气谚语

8.民间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