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入学准备

时间:2021-10-05 15:43:31 家长之友 我要投稿

入学准备

  孩子要上学了,这对孩子和家长来说,都是一件大事。一个小孩子,从学前儿童变为小学生,他的生活方式将发生很大的变化,过度得好不好,对他以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心理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入学前家长必须悉心指导。

  一. 作好生理和心理的准备。

  入学意味着以游戏为主的幼儿时代结束了,以学习为主的儿童时代开始了。小学老师主要是对孩子进行知识教育,生活照顾相应减少了许多,老师与孩子的个别接触也少了。与幼儿园老师相比,小学老师在说话语气、教态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这就需要家长帮助孩子进行心理调适。专家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孩子自信,经常向他灌输上学后就是大孩子的思想。所以,老师将以对待大孩子的态度跟他说话,像成人与成人一样。有了这样的自信,孩子就不会太怕老师,敢与和老师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

  孩子一入学,有的学校就会组织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准则》、《小学生守则》等,一下子有了那么多纪律的约束,孩子很可能会产生紧张心理,生怕自己哪一点做错了,变成“坏”孩子。为了避免发生此类情况,建议家长应事先了解这些行为规范和要求,并采用孩子乐意接受的方式传达给他。可以和孩子一起做“上课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帮助他了解课堂常规,也可以将各种要求融入故事中。切忌一股脑地给孩子提要求,容易形成一种心理压力。当孩子按照要求做到了,应及时给予表扬,一时没做到也别急着批评,而是示范给他看,并说:“你看,这么做是不是更好?”如此循序渐进地使孩子掌握行为规范,上学后就不会有突然被“管”的压力。

  在孩子入学前的几个月,家长应该做到:1。保证安排好孩子的作息时间,做到早睡早起,使孩子的生活有规律,心情愉快,以保持良好的生理和心理状态。2。经常给孩子讲讲自己小时侯读书的故事,或者带孩子到亲戚或邻居家有孩子读小学的家中去,让他们了解小学生学习的实例。3。帮助孩子逐步学会生活自理。因为小学不像幼儿园,有规定的到校时间,不能迟到,不能随意请假。许多事情都要孩子自己动手解决,像吃饭、上厕所、整理书包,所以家长让孩子早些进行生活自理,更有助孩子融入这个集体。

  二. 作好物质上的准备

  讲到物质准备,家长或许认为,学习用品有什么要讲究的,早就准备好了。其实不然,请家长听完我的介绍后,回去对照一下,看看你准备的东西有多少是合格的。先说书包,大家现在都认同双肩背书包,这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千万不要为了一劳永逸就去买个很大的书包。书包的大小,应跟孩子的年龄一致。如果背包过大,孩子就会养成不管什么都往里面塞的坏习惯。书包过重,会影响人的姿势,甚至引起脊柱畸形。至于书包的材质,可以选择人造革的,但如果闻上去气味很重的不要买。此外,孩子上学时手帕、水壶是必带的,所以可以考虑书包外侧有小袋的,这样可以合理摆放这些物品。

  其次的学习用品不管是铅笔、橡皮、直尺和垫板,一般在开学前学校都会专门召开一年级新生的家长会,老师都会有详细的要求。但不论哪一样,家长都要牢记“简洁”二字,千万不要购买那些外形很花哨的东西,因为正是这些花花绿绿的外表,则是影响孩子上课的关键。东西购置时不要贪全,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孩子的服饰以校服为主,平时以轻便就可。孩子一天里会有多少时间在校呢?即使最小的孩子也不少于6小时。这样,对鞋也就有了特殊要求。要给孩子选一双优质的鞋。即要结实耐穿,又能让孩子的脚自由呼吸。最重要的是鞋底不要完全是平的,孩子的脚后跟如果比鞋后跟稍稍抬起1。5——2公分,身体的重心就能平均分布在整个脚掌上,就能保证孩子脊柱骨处于一种正确的姿态,器官和韧带能正常工作。

  三、如何培养孩子的学习潜能

  如果你认为入学前的准备只是早一点学习拼音、多认几个字、多做会几道数学题;或者认为孩子最好不做或着少做家务事,以免影响学习;用功就是坐在书桌前读书做功课;生活教养与孩子的学习能力无关,那么,就请你听听我下面要说的。

  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正常的,也是天经地义的。可是,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用包办代替来表现自己的疼爱。现在绝大多数的孩子在家里都不做家务,甚至连自己的个人杂务也由父母包办。做家务只是家庭中的每一个分子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倒一次垃圾,收拾一下饭桌,洗几只碗,并不需要占用太多的时间,也谈不上会影响孩子的学习。但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家长不让孩子做家务,问孩子,回答都是“爸爸妈妈只要我读书好就可以了。”正是这种思想,使孩子把知识学习当成了生活的主要内容,学习成绩的好坏成了他快乐或者忧愁的主要根源。可是,这样就是健康的人生吗?事实上,一个对周围的人事缺乏关心和沟通的孩子,一个因此而缺乏责任感的孩子,他一定难以发现,人的生命中蕴涵着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和思考空间,他也无法享受到责任感给自己带来的尊严和自信,更难体会到关心他人给自己带来的愉悦和充实。他甚至会因此缺少学习的动力,成绩就是上不去。一个孩子能否学习得好,关键在于他是否具有学习能力,即学习潜能。一个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和人际交往中能表现出主动性和独立性,遇事有积极想办法的能力,那么他的这些个性和智力品质,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一定会表现出来,化为一种学习能力。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培养孩子的主动性和信心。对孩子来说,能独立处理某件事情,会让他们觉得十分高兴和满足。经常亲身体验这种感觉,则使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

  终日无所事事的孩子容易变得头脑呆板,缺乏表现力。无所事事的生活,其实就是一种平淡无味的日子,会使人无精打采,孩子也一样。对处于在心理和智力发育时期的孩子来说,长期处于这种状态,日后就可能变得经常发呆,缺少喜怒哀乐,即不容易受到感动,也缺乏表现力。学习能力自然也会受到影响。比如,小学生写作文,除了文字能力,关键还要有把生活中的体验与感觉表达出来的表现能力,而这些能力是靠生活的丰富体验慢慢培养出来的。孩子在家里经常和大人聊天、沟通,自动处理自己的事情和帮助做家务,每天过着丰富多变、活力充沛、感觉良好的生活,大脑的功能自然会得到开发和提高。“潜在学力”能帮助孩子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有充分的自制能力和主动性,能较为自如地对付各种困难。缺乏“潜在学力”的死读书,不但得不到学习的乐趣,而且最终也难以获得真正的好成绩。

  不知家长是否知道孩子开始学习后,首先碰到的难题是什么?那就是用橡皮擦掉写错的字。不把纸擦破而能把字擦掉,对6——7岁的孩子来说实在是一项挑战。但是,如果在家里经常做家务的孩子,手会变得相当灵巧,橡皮的使用就不会成问题。

  即使孩子做家务不够能干、灵巧,只要养成遇事全力以赴的习惯,也能对孩子的性格产生积极影响,使他今后能够 而不舍地克服各种困难。做一件家务并不难,难的是坚持。分配给孩子属于他“自己的工作”,一定要监督他切实完成,这是培养孩子进取心的好办法。一个孩子能做到持之以恒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他就会获得毅力,在学习上也能努力不懈。分担家务,拥有自己的工作,持之以恒地完成,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还能培养他的耐心和毅力。做家务经常需要计划,分段实施,这可以培养孩子的计划能力。一个孩子若有了做事要按顺序的观念,懂得计划,今后的学习效率自然能提高。

  让孩子学做家务,学着从自己身边开始自立,培养他的责任感和爱心,懂得关心他人,这才是父母为孩子长大后获得幸福人生而留下的最大本钱。被填满了课堂知识的大脑,自私自利、缺少情趣的乏味生活,这不会是父母为孩子设计的“光明前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