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大声训斥不如悄声细语

时间:2021-10-05 15:42:45 家长之友 我要投稿

大声训斥不如悄声细语

  有些家长喜欢大声训斥孩子,以为大声训斥声势大,效果佳。其实,这种做法往往是教育者无能的表现,不仅收效甚微,甚至会适得其反。

  大声训斥会使孩子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家长训示的道理,孩子往往听不进去,因为震怒会干扰孩子的正常思维和判断,从而得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长此以往,还容易使孩子产生抵触心理,促使孩子以沉默、固执等方式来对抗家长;或使孩子习惯成自然,对家长的大声训斥处之泰然,只有训斥声愈来愈高,家长大发雷霆时,孩子才能听进去一些。由于大声训斥包含着不尊重孩子人格的因素,即使偶尔产生一些效果,也常常是以孩子牺牲自尊心为代价的。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尊重与要求之间存在着一种"数学依存性"--即10与1之比。严格要求始于高度尊重孩子,否则,犹如沙漠行舟。也就是说,要在十倍地尊重孩子人格和个性的基础上,向孩子提出要求、命令、禁律和限制。因此,家长在教育中,要尽量鼓励孩子的优点,并借此去克服其缺点;在教育要求的表达上,应摒弃大声训斥的习惯,代之以低声调的悄悄对话。

  悄声细语的对话作为良好人际关系的一种反映,体现着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相互间的尊重和信赖。如果家长能常常使用悄声细语对话的方式教育启发孩子,定会受到孩子的欢迎,也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为温和亲切的低声调表现了家长的良好情绪与心境,它将强烈地感染孩子,使孩子通过冷静思考理解教育者的要求。常用低声调与孩子对话,还可以增强孩子对家长的信任感,增强孩子主动与家长进行交流的自信心。

  摘自《中国国讯网校教育信息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