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相似性原理在幼儿早期阅读识字中的运用”研究报告

时间:2021-10-05 18:55:42 园长之友 我要投稿

“相似性原理在幼儿早期阅读识字中的运用”研究报告

   &nbsp2003年1月5日,我有幸接触了国家教育部“科学教育”子课题——“相似性原理在幼儿潜能开发中的应用”,在倾听 “相似论”的创始人张光鉴先生的报告时,疑虑重重,什么是“相似性原理”,它是那样的抽象,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感到束手无策,无从下手。在听课期间,也积极地和全国各地同行们共同探讨过,到底搞不搞?搞,有多大的效果和把握,教师是否理解,幼儿是否喜欢,家长是否赞同,社会是否认可?一连串的疑问整天徘徊在脑海中。当听到王红兵老师讲述为什么他要开展早期阅读的原因以及杨瑛老师的示范观摩课时,顿时茅塞顿开。对呀,五、六年以前,我也同样遇到过王老师所遇到过的困惑,我为什么不试一试呢?当孩子利用他已有的 “相似块”来进行早期识字,等到上小学,不就自己去读题,自己学习了吧?这样,不就既减轻家长为他读数学题的麻烦,也增长了孩子学习能力、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养成吗?在这种思想的驱使下,我们承接了国家教育部“科学教育”子课题——“相似性原理在幼儿潜能开发中的应用”,我选择了“相似性原理在幼儿早期阅读识字中的应用”的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我注意弄懂原理,明确方向,不断总结,以脚踏实地、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进行研究与实验,尽管只开展了短短的两个月,研究初见成效。

“相似性原理在幼儿早期阅读识字中的运用”研究报告

    

一、研究的过程

    

1、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明确研究的方向。

    

根据本人从北京带回来的关于“相似性原理”的有关理论书籍以及配套教材《帮你早读书》光盘和磁带,认真拜读,然后再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制定了行之有效地理论学习计划,每周利用业务学习时间和老师共同学习“相似性原理”的理论知识,并和园领导研究决定,在大班进行研究,以大班为主,中小班为辅进行试验,并确定了课题组成员。在组建课题组成员时,以保教主任为课题总负责人,教研员、各年龄段教研组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作为成员,要求学历最低是大专以上,并在近两年内在省内论文获奖或省级刊物上发表文章,起步比较高,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研活动。每周进行理论学习时,大家互相讨论,课题组成员每次都带着问题,共同探讨,并要求本园教研员每周上一节公开示范课供教师参考与评价,课题组成员轮流上公开课,具体由课题负责人在周一安排,周四、周五进行授课,课后大家根据理论知识,结合授课时发生的问题及老师的困惑进行讨论,这样,既激励了授课教师的实践经验,也增长了其他教师的见识,益处多多。

目前,幼儿园课程也没有一个具体的规定,各园采用的教材各不相同,示范园和一类园有所区别。但自从我承接了课题研究后,我认为不论采用南师大还是北师大或其他教材,都要本着《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精神,认真领会精神,明白教师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明确本园研究课题的目标及研究方向:我们研究目标是利用有趣的文字结构形式增加幼儿的识字量,增强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研究的方向是培养幼儿学习习惯,通过早期阅读识字活动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起初,老师也产生怀疑:1、这样大量地进行识字活动,幼儿上小学是否会产生逆反心态,对识字活动不感兴趣?2、进行识字活动,是否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相违背?对此,我们首先分析了这些观念产生的原因。近几年来,学前班以及私立幼儿园为了增加生源,大量地教幼儿识字、写字,客观地讲,它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家长的需求,但我们发现,成人化、小学化的教学,为识字而识字的教学,严重扼杀了幼儿的学习天性,孩子收获的是认了很多字,但丧失的是孩子学习的兴趣,尤其丧失的是孩子在关键期思维能力的培养。发展语言就是发展思维。听、说、读的能力相辅相成,早期阅读识字问题只有纳入语言领域的目标来考虑,纳入孩子的思维发展来考虑,才能说得清楚。《帮你早读书》的教法与纯粹的识字教学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前者关注的是孩子的听、说、读的能力协调发展,最终直逼孩子思维的发展,具体教法是借助 “熏”和“训”,即充分利用幼儿擅长“整体记忆”的特点,让幼儿在听录音、看书指字中欣赏优美文章,同时同字(词)混个脸熟;在借助关键字(结构字)讲述故事、儿歌时,,一方面,让有序摆放的关键字(结构字)粉墨登场,使之成为孩子记忆的载体、思维的依托,有效解决传统语言教学中孩子复述故事思维零乱的问题。声音、图像、语义、符号四方面协同作用,孩子的反应快速通道打通,孩子学得不累,加之所学内容又是老师精心挑选的故事、儿歌等,因此,孩子流连忘返。另一方面,在语言教学中(通常是故事和儿歌),充分调动孩子们所有感官去体验、理解作品中各种角色的情感,去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并且鼓励幼儿借助文字符号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最后充分利用幼儿爱玩的天性,通过游戏方式,让幼儿愉快高效地进行关键字学习,孩子自然掌握很多字(词)。因此,幼儿很喜爱,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这种教法孩子所认得的字是自然习得。

而后者它得目标就是识字,好一些的也仅仅是做到趣味识字,在他们眼力,识字是天,而他们恰恰失去的是孩子听说能力发展、孩子思维发展更广阔的天空,失去的是孩子主动学习、乐于学习的兴趣。

由此,通过理论学习,我们明白了《帮你早读书》的科学性,明确了研究的方向。

   &nbsp2、运用科学的方法,培养幼儿学习兴趣。

    两个月以来,我们注意研究幼儿的心理及生理需要,研究方法是不追求识字量,重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不讲解字型字义,整体认读,只认不写,养成喜欢阅读的兴趣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对全体幼儿统一要求,重视幼儿的进步及其潜能的发展。

    (1)老师有意识准备幼儿常用字词。

    在刚开始时,老师有意识准备幼儿常用的字词,孩子很容易记住,也感兴趣。经典的例子是 “鱼”、“于”两字,孩子更易认识“鱼”,依然是“相似性”在作怪,相似孩子已有的生活、已有的经验、已有的知识。

    (2)创设相应的文字环境。

    各班老师专门为幼儿布置了带有主题、情节和艺术性的语言环境区,根据各班幼儿的特点,例如有关于人体、关于中国地图各省市的名称以及小班利用图文并茂的方法,把故事布置在语言环境区,让幼儿利用课余时间,在教师的支持、鼓励以及引导下进行识字活动,这样既提高了幼儿识字的兴趣,又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我们还在幼儿活动室、寝室、洗手间等适当位置张贴一些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和兴趣的文字,引起幼儿对文字的注意。教师在周围环境中,在日常生活中,在需要的情况下,做这些工作时,经常用文字提示,实际上强调了文字的重要作用,引发了幼儿的兴趣。赋予文字以生命,文字在各个区域的出现都是有用的,都是相似孩子的生活需要的,所以孩子用以致学、学以致用,效果很好。

    (3)取书和还书。

    取书和还书,在很多活动中都有这个环节。幼儿拥有了良好的取书、还书习惯,老师们感到既省时、省事、又省力,上课轻松多了。

    首先,让幼儿熟悉取书、还书的方法,今天要上什么课,老师在做课前准备时,告诉幼儿书名以及封面的图案,然后放上音乐,幼儿就会有序地安静地随音乐去取书,自己坐在座位上安静的看书,等待上课。当书用完时,老师再放上还书的音乐,幼儿就会随音乐整齐地还书,利用取书、还书的环节,也可以渗透到其他的活动中,如取水杯、上课用的学具等。

    其次,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因为每天幼儿用书还要带回家),把写有幼儿姓名的书发给幼儿自己拿着,再按前面介绍的还书方法把书的封面朝下,封底朝上有顺序放在固定的地方,下次上课取书时,老师把幼儿的书再整体的翻过来,封面朝上,让幼儿按取书规则有顺序的取书。这样,幼儿便能取到写有自己名字的书了。用完以后,再听音乐,封面朝下,封底朝上的办法还书,就不会乱了。

    (4)课前欣赏,听读活动紧密结合。

    我们在幼儿一日活动中,采取动静交替、手脑并用的原则,利用家长接送幼儿时间,饭后散步时间,放录音让幼儿欣赏一天活动中的儿歌、故事,以及文学作品,听说游戏。让孩子们通过听读、欣赏等活动,感受儿歌、故事、文学作品中人们的善良与智慧,同时也感受儿歌中的琅琅上口,故事中人物的表现以及文学作品中优美的、规范的语言。通过一边看书一边听读,跟读或朗读,使幼儿逐渐理解口头语发出的声音与书面的文字之间一一对应的关系,在听读、朗读中练习发音,自然而然地认识了文字,提高了听音能力和语感水平,在阅读的过程中,会自然注意熟悉的字词,能主动学习新内容。在交往中能注意运用,敢于与人交往,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意愿,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

    (5)有机结合各科教育活动

    在教育活动中,注意在其它领域随机渗透文字,效果事半功倍。如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将简短生动、琅琅上口的歌词以文字形式出现,能帮助幼儿记忆歌词,加快学习速度。如欣赏《雪花与雨滴》,老师采用图文并茂的方法,一幅冬季图和一幅春季图,利用文字结构的形式,将关键字、词“敲”、“小雪花”、“飘”、“冬天”以及“敲”、“小雨滴”、“落”、“春天”出示在黑板上,并引导幼儿利用图片加深对歌词的记忆,以及对这首歌曲的理解。这样,虽然是一节音乐课,不但认识了字,而且还利用文字结构加深了对这首歌曲的理解程度。这样,在活动中,适当、适时地结合文字,能增强教育效果。我们反对强迫地灌输文字,那样就会使幼儿失去兴趣,使活动偏离教育目标。

   &nbsp3、家园紧密配合,共同交流,达到共同育儿的目的。

    家长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因而我们非常注重家园间的共育教育。在承接了“相似性原理在幼儿早期阅读识字活动中的应用”这一课题以后,立即召开全体教师大会,向老师讲清家长工作的重要性,让各班教师耐心、细致地利用周五接待日向家长讲述相关理论和实验方法,征得家长的同意与支持。在实验过程中,各班教师向家长汇报开展情况,发放家长问卷,利用家园联系卡,家园联系手册及时和家长进行交流。当然,我们在指导家长的过程中,也提出了相应的两个要求:注意方法,培养兴趣,与老师统一思路,不以单一的识字量为目标,着重培养幼儿的兴趣,在兴趣的基础上提高识字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等。在方法上,老师可为家长提供一些字卡或教授一些方法,让家长适当地出示一些相关字卡,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环境中的文字,多采用游戏的方法,每天和幼儿共同阅读,从而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识字环境和氛围,让孩子随时随地广泛接触汉字,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自然地认识汉字。

   &nbsp4、科学公正地进行评价,及时总结提高。

    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非常重视课题的评价工作。我们的评价工作采用观察、交流、讨论、谈话、听课、家长问卷等多种形式,并把考核内容纳入班级考核、个人学期考核之中。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之中,作好课题教育随笔,案例分析以及专题总结,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课题评价,主要看幼儿的兴趣和习惯养成情况及教师的方法。例如:看老师是否单纯追求识字量而不重视幼儿兴趣,是否用结构文字的方法提高幼儿对故事、儿歌的兴趣以及文学作品的理解,是否用游戏的方法开展活动。在运用欣赏听读识字的过程中,是否注意幼儿取书、还书习惯的培养,指字到位,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正确的坐姿等。通过评价,及时地了解了课题研究的适宜性、有效性、科学性问题,使我们能对那些好的方法和经验进行总结与推广。这样,使课题研究始终沿着正确、科学之路走下去。

    二、研究的效果。

   &nbsp1、幼儿的发展。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得到很好的发展,幼儿在学习兴趣、习惯养成等方面均有明显发展。孩子们能够有效地进行听读活动,积极参与活动,喜欢同字宝宝交朋友。另外,孩子们能够安静倾听,在读书时,保持正确的坐姿,养成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阅读习惯等。在阅读活动中,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展示。他们能够根据自己已认识的字进行阅读,遇到陌生字、词时能够积极向老师、小朋友请教。在孩子们身上表现出来那种交流讨论、求知若渴的积极性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在智能方面,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帮你早读书》中语言规范,文章优美,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幼儿通过听读、跟读、指认字宝宝等过程,反复接触,变成了自己的语言。

   &nbsp2、教师的感受。

    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老师们不仅从观念上得到根本转变,而且在教育策略、教育方法上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老师学会了如何将课题研究与本园课程有机结合,如何围绕教育目标选择教育内容,如何作好观察记录与评价,如何作好调查报告与阶段研究分析,如何指导家长做“分享时光”作业以及与家长如何进行交流等。显然,在各个方面老师有了显著的成长。

   &nbsp3、幼儿园现状。

    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的幼儿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教师获得了成长与提高,幼儿园的声誉逐渐得到了提高。

    总之,通过开展课题研究,使我们从教育理念上得到了转变,教育技能上得到了提高。幼儿获得了良好的发展。通过探索和实践,使我们初步尝到了幼儿早期趣味识字的甘甜芬芳。孩子们不但轻松愉快地认识了许多汉字,而且由于识字活动激活了幼儿的大脑思维,引发了幼儿的联想,促进了幼儿的阅读,开阔了幼儿视野,丰富了幼儿的知识,发展了幼儿的能力,让幼儿在成功之旅中走得自信、轻松且愉快。同时也认识到早期阅读教育不仅孩子乐学,家长满意,也是幼教改革和发展的要求。今后,我们将坚持不懈,继续努力,进行深入地研究,形成更加鲜明的办园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