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教育学读书笔记

学人智库 时间:2018-01-13 我要投稿
【www.unjs.com - 学人智库】

《教育心理学》,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乌申斯基 《人是教育的对象》,总结了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他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本文是大学网unjs.com小编精心编辑的当代教育学的读书笔记,希望能帮助到你!

当代教育学读书笔记 

第1节教育的发展

1、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教育是人类特有社会现象,与人类几乎是同时产生的,在有较完善的文字形态时,就出现了学校。教育为社会发展、人的发展提供保证,同时,社会和人的发展又不断向教育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

2、学校教育制度

非形式化教育:指与生活过程、生产过程浑然一体的教育,没有固定的教育者,也没有固定的受教育者。

形式化教育: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对稳定,有稳定的教育场所和设施,教育内容相对规范。

制度化教育:指在时间、内容、方式等方面均有严密的制度严密制度的教育模式。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制受到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2)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4)人口发展状况5)青少年心理特征等的制约。

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中最重要的特征: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教育发展的历史轨迹

等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功能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文艺复兴运动对欧洲教育的人文化、世俗化和增加新学科教育内容,以及扩大受教育的范围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和深远的影响;

19世纪以后的近代教育,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二战后的教育发展趋势: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有利用于国际交流。

这些变化既是生产力发展、政治力量变化、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也是人类的社会理想、人生态度更新的结果。

义务教育:指国家用法律的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义务教育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文明的标志之一。

普通教育:以升学为主要目标,以基础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

职业教育:以就业为主要目标,以从事现代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教育。二战后,出现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

高等教育的三大功能:知识传授(教学)、知识创新(科研)、知识转化(社会服务)

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以信息化、网络化、创新为主要特征。

当代教育学读书笔记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思想特点:

(1)主张儿童个性的自由发展。反对封建教会的压迫和统治,张扬个性

(2)强调满足儿童的性情和爱好。

夸美纽思的教育思想:

(1)强调要遵循自然,所以人人都应该受教育。

(2)他用自然法则来解释教育法则。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

(3)教育对每个人来讲,都是重要的发展途径。

英国教育家洛克:

(1)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

(2)提出了著名的绅士教育思想。

法国教育家卢梭:

倡导自然教育,让儿童任其天性,自由的发展。卢梭的教育思想影响了德国的教育家康德,都非常重视教育。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

(1)主张教育要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

(2)教育的过程、方法要遵循自然。

《论语》孔子: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1)从探讨人的本性入手,认为个性的差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故重视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

(2)以“仁”为核心的和最高道理标准,并把仁的思想归纳到服从周礼上,强调忠孝和仁爱

(3)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上承认人的先天个性差异,但更强调重视因材施教,强调学习与思考相结合,学以致用。

《墨子》:墨家代表墨翟的著作,以“兼爱”、“非攻”为教,同时注重文史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应用技术的传习;认为获得知识有三种途径:“亲知”、“闻知”、“说知”。

当代教育学读书笔记 

一、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刺激与反应的联结,主张通过强化或模仿来形成与改变行为。

1、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狗条件反射实验。学习是通过条件反射形成的暂时神经联系。习得律、实验性消退律、泛化律、分化律、高级条件作用律。

2、桑代克(美)的尝试错误学说:猫迷笼实验。学习是多次尝试与错误的过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3、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学说:斯金纳箱白鼠操作条件反射实验。强化在学习中具有重要作用。强化就会让行为发生变化。

二、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建立与组织的过程,重视整体性与发现式的学习

1、苛勒的格式塔完形学说:黑猩猩接杆实验与叠箱实验。在目的受阻的情境中学习解决问题时,不一定经过试误,而是洞察问题的整个情境,发现情境中各种条件之间的关系,最后才采取行动。即学习是顿悟或完形的作用。

2、托儿曼(美)的认知目的学说:老鼠走迷宫实验。学习的结果不是S与R的直接联结,中间有一个变量O,即有机体的内部变化,其中机体的目的、需求、动机、内驱力等有着重要意义。潜伏学习实验,证明动物在未获得强化前学习已出现。

3、布鲁纳(美)的发现学习说: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与重新组织,是将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教材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新旧知识交互作用、使新材料在学习者脑中获得意义的过程。提出了学习的同化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强化原则,并积极倡导发现学习,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获得智慧。

三、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的过程。

罗杰斯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说。主张充分发挥学习者的潜在能力,能够愉快地、创造性地学习。(1)意义或经验的学习是重要的学习,即让学生学习对自己有意义、有价值、有好处的材料;(2)学习是愉快的事,即不应有过重的学习负担,不能手威胁、蔑视、讽刺等手段强制学生学习;(3)学生必须懂得怎样学习,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发现、运用有效的学习方法;(4)学生自我评价,即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学习历程与学习水平,而不是和别人比较:(5)学生自己引导,即学生自己决定学什么并自己发动学习活动;(6)情感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即要发展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

四、社会学习理论

班图拉的儿童观察攻击性行为实验。人类的多数行为是通过榜样作用而习得的,个体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会形成怎样从事某些新行为的观念,并在以后用这种编码信息指导行动。观察者获得的实质上是榜样活动的符号表征,并以此作为以后适当行为表现的指南。

五、学习理论的最新进展

1、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的性质:每种智力都有多种表现方式。

智力的结构:人的智力是多元的。

多元智力理论的教育内涵:教学观(针对不同的学生“对症下药”)、学生观(每个人都的优势智能,学生的问题不是聪明与否的问题,而是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应赏识每个学生)、评价观(采取多种多样的评价方式)。

2、脑科学发展

(1)大脑具有终身可塑性,学习可以改变大脑的物质结构与功能。

(2)大脑的左右半球既分工又协调,全面开发大脑的潜能,促进大脑的整合式发展。

(3)大脑的发展潜能是有限的,“人类仅仅利用了10%左右的大潜能”是误读。

(4)认知与情绪是相互促进的。

当代教育学读书笔记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应用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的模式(P4)

2、学习与教学因素

教学五要素:* 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

* 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

* 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 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

*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

3、学习与教学过程

三过程:* 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 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

* 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学习、教学、评价/反思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学习过程受教学过程影响;教学过程要围绕学习过程进行,并通过学习过程起作用;评价/反思过程随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而变化,反过来又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同时,这三种过程都受学习和教学因素的共同影响。(P5)

二、教育心理学的应用

(一)教学:科学,还是艺术

教师必须既能运用技能,又能在不同环境下进行思考。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1、理论意义

a. 为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研究和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b. 对人类学习过程的了解还将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

2、教育实践意义

a. 提供学与教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研究成果,帮助教师指导和评价自己的教学。

b. 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帮助教师解决实际的课堂问题。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遵循学科发展的一般规律:依附于普通心理学/融合于发展心理学→一门独立学科,形成完整体系。

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

1、初创时期——多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决实际教育问题

桑代克 《教育心理学》,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人是一个生物的存在”乌申斯基 《人是教育的对象》,总结了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他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卡普杰列夫 俄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但未自成体系

2、发展时期——汲取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领域的研究成果

行为主义 强调客观性,重视实验研究

实用主义 杜威 “从做中学”

维果茨基 主张把教育心理学作为独立的分支学科来研究,“文化发展论”“内化说”

3、成熟时期——正在形成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4、深化拓展时期——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布鲁纳1994年总结十几年来的成果:

a. 主动性,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与教过程,对自身的心理活动作更多的控制。

b. 反思性,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对于元认知和自我调控的学习,过去讲学习是通过知识的传递,而现在是讲对知识的主动理解、建构和获得。

c. 合作,共享教与学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重视在一定背景下将学生组织起来一起学习,如同伴辅导、合作学习、交互式学习等,把个人的科学思维与同伴合作相结合。

d. 社会文化对学习的影响,任何学习的发生都不是在白板上进行,而是在文化背景上建构而产生。

[当代教育学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