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安徽省高考语文卷评析

时间:2021-12-13 11:50:38 老师笔记 我要投稿

安徽省2010年高考语文卷评析

·安徽省2010年高考语文卷评析  (2010-6-21 18:04:00)唐金龙   

落地生根 繁花似锦

安徽省2010年高考语文卷评析

——安徽省2010年高考语文卷评析

安徽巢湖市柘皋中学 唐金龙 [238062]

 

当下的高考,尽管还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仍不失为最具权威的选拔人才的方式。既然是考试,而且是国考,是对平时语文学习的检阅,其导向性与甄别性是明显的。作为新课程实施以来的高考,如何体现新课程理念,更好地为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不走老路子,无疑是具有挑战性的。

新大纲明确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既肯定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也明确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新课程观认为“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是活动。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课程是由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学情景、教学环境构成的一种生态系统”。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必须由封闭向开放转变,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的大语文教育观。

此外,语文素养与民族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文字是民族文化的地质层,积淀着民族文化的精粹。语言和思想、感情,是同时发生的,它不仅仅是载体,实质上它就是意识、思维、心灵、人格的组成部分。教学生学习语文,也就是同时在用中华民族的精神文明,用中华优秀文化的乳汁哺育着学生的成长,提高他们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

如此我们来看2010年的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会清晰地看到整个试卷是准确把握新课程理念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既考查学生基础的语言知识,又考查学生综合的语文素养。

一、基础知识考查到位

人教版新教材的编写原则就是“守正出新”。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工具性不可代替。试题中常见错别字的辨认、常见成语的意思辨析,不偏不怪。特别是第18小题的改错题,涉及到语序不当、介词误用、赘余、实词运用不当等等,在一个语段中整体考查,有效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信度效度高。

“名句名篇”考查,在常规之上今年有了突破。陆游的《游山西村》,今年要求写出第三联的后半句“衣冠简朴古风存”,而平时我们总是习惯于盯着第二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应该说,盯第二联本身也没错,但如果学生只盯第二联,而对全诗不作了解,确实也会有盲人摸象之嫌。这样的教材导向无疑是正确的。

方言文考查今年只考实词而没有考虚词,也是强调对文言文的整体把握。翻译中像“行李”的古今词义,还有“遗”的义项的理解都集中考查学生平时的积累。

就阅读理解来说,第12小题要求学生对小说画线处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写景要抓住景物的特征,而在具体的写景语段里,也是能看到特点的,像本文中的景物特点便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就其作用而言,一是对主人公心情的感化,并用打动着故事情节继续向前发展。这些都是对学生基础知识的针对性考查。

二、选修课程得到落实

新课程下的新教材,明显的就是文言文成分多了,特别是《先秦诸子选读》、《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等课程,让学生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让传统与现代融合。

小说阅读理解的第14小题,就要求学生结合文本,联系自身阅读小说的经验和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识,谈谈见解。替人洗了几十年碑的石匠王麻子,也许是职业决定了他的性格吧,整天“木呆呆地坐在亘古的石头旁边,一锤一錾”,淡定自若,还有那“瘦精精的”山民,虽然生活艰辛,但七十七的年纪看上去还像是五十来岁,分明能感受到他的坚忍与不乐观。主人公罗永才在这两人的感染下,思想意识发生了变化。如果从传统文化上分析,应该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中道家的超然和儒家的担当。生活没有过不去坎,罗永才终于变了,洗碑的王石匠也给他“洗悲”了,他感受到了春回大地的可爱,人间生活的温暖。

特别是第一大题的说明文阅读理解,强烈地渗透着传统文化的符号。文本明确提示“传统形成的过程本身便是一个传统不断更新、不断开放、不断壮大的过程”,这便能引导学生关注当下在社会转型时期,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古为今用,“在对待传统问题上,我们应当根据新的参照系,对旧传统作出新的评价和解释,这样才能使传统展开为有生命的东西”。

还有语文考试的重头戏作文。今年为材料作文,而材料就是清朝阮元的一首小诗《吴兴杂诗》:“交流四水抱成斜,散作千溪遍万家。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问考生这首诗蕴含的哲理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或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题材不限,不少于800字。

这本身也充分体现了让考生对中国传统文学要有较强的领悟能力。有论者说今年安徽作文题是全国最难的,可能也就是考虑到学生要过审题关。这首小诗哲理明显,而且可以多角度切入,从主观(菱、稻、荷花)客观(深水、浅水)方面切入行,从实从虚切入也行,顺向逆向切入都可以。就内容而言,一切从实际出发;找准合适的位置;尊重客观规律,不搞形而上学;合理规划,有效利用;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做事不绝对化;选择合适的道理;资源合理配置;与自然和谐相处;扬长避短;量力而行等等都是与哲理相关联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文题具有强烈的思辨色彩,能考查出学生的思辨能力,比如写“环境保护”,如果仅写美好的大自然被污染了,就跑题了。而要是扣当今社会发展的现实,关照经济发展,提出从实际出发,合理选择发展模式,就对题了。

还有安徽卷作文自身也有一个成熟完善的过程。从《提篮春光看妈妈》、《带着感动上路》到《弯道超越》,我们能看到,要么过于强调情感的抒发,要么过于强调逻辑说理,可供考生选择的体裁宽度明显不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考生思想的表达。

而今年的作文题很好地做到了两者的兼容。你可以根据诗的语意,描写出一幅优美的田野风光图来。通过图景折射出所包含的哲理来,让人体味遐想;你可以抽象出诗歌中的哲理,宕开笔去提示其中蕴含的道理;你可以让“菱”、“稻”、“荷花”作为不同的角色,上演一台小戏;你还可以叙述“菱”或者是“稻”或者是“荷花”的成长经历,来反映它们别样的精彩……

三、直通生活百象

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永远是语文的大本营,近日的爆炒大蒜和豆类非理性涨价被戏称为“算你狠”与“逗你玩”,冷幽默中反映了语文的魅力所在。那么,在高考的考卷上,也应该充分反映也当下的社会百态。

像青海玉树地震、低碳经济、上海世博、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等等,还有本土特色的合肥经济圈、合芜蚌试验区、皖江城市带、黄山毛峰等土特产、先进个人沈浩等等,使学生在应试之中感觉到社会脉搏的强烈跳动。

如果要评最佳题目的话,我要选第19题。这一道语用题不仅是关注现实,而且有效考查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先看题目:

根据下面一段文字,在“设计理念”“住宅特点”下的方框内填写恰当的词语。每空不超过5个字。

设计理想住宅,应从科技服务于人类出发,以人类的健康幸福与文明发展为核心。按照上述理念进行设计,住宅区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树林、溪流、湿地形成有机整体,为人们提供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良好生态环境;采用高科技的毛细管冷暖传递系统调节室内空气,为人们提供恒温、恒温、“恒氧”的舒适生活空间;采用雨水收集和生、活用水净化处理系统以实现水资源的多次使用,高效采集太阳能以满足家庭用电需求,为人们提供最佳的节能生活方式。

这一题综合考查学生对文本的概括,对文意的整合与抽象。第一句话就是“理念”,而要考生提取,然后两个分号,分为三句,每句表明了理想住宅的一个特点,条理分明。对主要语义的提炼与整合,是对考生理解能力、概括能力的最好考查。

所谓理念,就是高度抽象的一种观念。而下面的具体特点就是对理念的诠释与落实。从……出发,以……为核心,是重要的提示。人的因素应该是最主要的,因此“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科技服务人”、“健康与文明”等词语是可以概括理念的。第二处填“人与自然和谐”,六个字超要求了。而细看,树林、溪流、湿地形成有机整体,为人们提供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良好生态环境,不正是强调“生态和谐”的吗?第三处“舒适生活空间”,只要调整一下字数就行了。第四名强调的是节能的生活方式。

需要指出的是,答案要求不超过五个字,这是死的。另外,在短语的选择上要注意协调一致,偏正结构或者主谓结构要保持统一为好。特别是特点为的三小点是并列的,尤其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