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于丹教授讲理想之道

时间:2021-10-31 14:22:10 老师笔记 我要投稿

于丹教授讲理想之道

听百家讲坛于丹教授讲[论语]之九-----[理想之道][道德观察]

  

于丹教授讲理想之道

  

   今天写听百家讲坛于丹教授讲[论语]之九-----[理想之道]文章,可以为听百家讲坛节目画上了一个完整的句号了.

  

   于丹教授说:"孔子曰:匹夫不可以夺志。一个有理想有志向的人,才会有奋斗的动力和前进的方向。而《论语》中孔子与他的学生们谈到理想时,孔子并不认为志向越高远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内心的定力与信念。于丹教授认为,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一个人内心的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当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时,常常会忽略了我们自己内心的感受,而一个人内心的感受和自己所追求的理想又有什么关系呢?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是否还能关注自己的内心?"

  

    于丹教授认为,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并不在于他给自己定了多高的目标,而

  在于他内心是否能有一种淡定的理念,是否能把握自我。理想不一定是大家共同认可的一种

  权势,或者金钱,而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在乎的东西,是一种心灵的寄托。但是为什么人们总

  要追求一个理想?理想之道又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们今天该如何理解理想

  的含义?《论语》中关于理想又有着什么样的忠告和劝导?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孔老

  夫子的观点和现代人对理想的追求是不是有矛盾呢?请听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为我们讲《

  论语》心得之:《理想之道》。

  

  

   于丹教授说:内心定力和信念,内心的感受比业绩更重要.与现代人的理想有矛盾吗?翻开论语,匹夫不可得志,一个人的志向决定了一生的发展和努力.眼前拥有什么样的起点.就有什么样的思维.要走切实可行的道路.

  

   一天,孔子和他的学生们聊天,畅谈理想,他的4个学生坐在老师的旁边.老师对他们说:你们不要以我年长几岁,还是随便了解我啊.老师说,今天假如我想听你们的想法.大家可以随便谈谈.大弟子路站起来说:给我一个大大国家,给我三年时间,我可以把国家治理好,让国家富强起来,让老百姓都懂得文明礼貌,懂得礼仪.

  

  孔子没有反应,只是冷笑了一声.

  

  孔子问冉求,你有怎么样的想法?

  

  冉求谦虚的说 :我的理想是,给我一个小国家,我去治理,我也要用三年时间,要让老百姓都懂得礼仪我做不到,我只能让百姓衣食富足而已,让民心上都整齐,如其礼让,等着比我更高的君子来治理吧.我可做不到.

  

  老师未置可否?

  

  老师问第三个学生,你的理想呢?

  

  对曰:非学,我可不敢能干什么事.我只能担当一个小角色.

  

  孔子看他的学生一个比一个谦虚,一个比一个平和,就去问第四个学生点:尔等何如?

  

  [论语]写的惟妙惟肖,它描述的是,先让音乐的声音停下来,叫做鼓瑟稀,缓和到最后把曲子收住,曲子有一个完整的结果.点必恭必敬地跪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把琴放在一边.可以看出曾点的内心是一个从容不迫的人.也是一个胸有成竹的人.他先说了一句:老师,我的想法和三个同学不一样,可以说吗?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人各有志嘛!但说无妨.

  

  曾点说:我想在暮春季节,带着几个好朋友和学生,穿上新做的服装,到春水中洗干净,到鼓乐台上沐浴春风,把自己融汇进去.进行一个仪式,在春风萌动的季节,完成一个仪式后,我们高兴唱着歌回去了.这就是我的理想.

  

  老师长长叹了一声:我的理想与曾点是一样的.

  

  然后,三个学生都走了.

  

  曾点问老师:您认为他们说的怎么样?

  

  老师说:他们无非是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而已.曾点问老师:为什么子路说话时候,你会冷笑?

  

  老师说:他说要治理一个国家的问题,子路说话时候,不懂得温良恭俭让的道理,他抢先说话,他没有一点辞让,他内心缺少一种恭敬.

  

  点问:求说的不也是治理一个国家吗?难道方圆五,六十里就不是治理国家吗?

  

  曾点问:公西华说的很谦虚吧,

  

  老师说,他说的礼仪还算是小事情吗?也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

  

  论语给了我们人生脚下的起点,让我们手中的方式有一个沟通的桥梁,论语是最重要的内心感

  悟.

  

  论语是你内心最重要的感悟.然而我们常常忽略了自己内心的感受.

  

  每个人在匆忙周而复始的工作中,能看到自己心底的愿望呢?往往我们的心灵被遮住了,于丹老师说,她曾经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小故事:故事说的是,一个人感觉有抑郁症,总在忙着上下班,他来找心理医生:在工作时候,我忙起来,就忘记了烦恼,可是下班手,我感到无所事事,夜里总失眠,我怕得抑郁症,我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第二天上班就好了,我该怎么办?

  

  心理医生对他说:我们这个城市有一个喜剧演员,你先去他那里看他的表演,你看上一段时间后,看看是否能改变你的心态?

  

  医生说完这话后,那个人久久没有说话,此时那个人的眼里已经噙满了泪水.他说,我就是那个演员.

  

  于丹教授说,当每一个人习惯了自己的角色,我们还能给自己留有多大的空间?为什么会有很多人能解劝他人,能给他人带来那么多的欢乐,而自己私下并不快乐 ?而离开角色后,却感到很迷茫?其实成功的职业不一定就是你心中的理想.

  

  她接着说:我曾经看到一个小故事,说的是,在隆冬时前,在深秋时节,有一个田鼠正在收拾粮食,它把粮食放进洞里,准备过冬.而另一只田鼠正在准备御寒的棉衣.另一只田鼠在田野里游荡着,这两个田鼠都说它是游手好闲.

  当冬天来临时候,它们三个在一个狭窄的小洞里,无所事事,它们感觉百无聊赖.当大家都开始难受时候,另一只田鼠开始给它们讲故事.它说,在一个深秋的那天,我看到了一只鸡在唱着歌谣.我还看到大雁在天空上呢喃........这只田鼠为大家储备了过冬的阳光,它给人心一个淡定的起点.

  

  这个故事可以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淡定的理念,所有外在的形式,都是在给人一个安定的现象,那是多么的奢侈啊!

  

  我们应该感之山水,感之风月 ,如今的我们,到了盛夏时候,屋子里有空调,到了冬天,屋子里有暖气,温暖如春.到春节时候,有大棚里蔬菜,桌子上可以说是摆着五颜六色的菜肴.可是我们还是感觉不到幸福可言.由于四季分明,我们心中还有什么理想?希望我们学会舍弃一些东西.尊重安静的内心的声音.也许你呢感许多的安静.能够做得最好,看到孔子教会弟子谈论理想的理念,会使人惊讶,他是那种人生大道,人生理想,的根本基础,来平常心对待生活.可见他的心胸是多么宽广啊.

  

  对这个职业的提升,任职业的摆布,在于他内心是否能把握自己.

  

  一天,子共问老师:老师,你能告诉我什么叫知识分子?是否读上大学的人都叫做知识分子呢?

  

  老师说:一个知识分子一定要知道礼仪廉耻,行已有耻,使于四方,可谓辱命.他的行动要有制约,一定要出去的时候,不辱军令.你出去,不辱君令,你要多为社会多做事情,这是最高标准.

  

  学生问:你说低一极的标准,孔子曰:在家族中,你能孝,在邻里之间,你能和大家亲和,论语是以人伦为基本出发点.

  

  子路问:敢问其次.

  

  孔子说:言必信,行必果.坑铿然,小人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才算是第三等.能真正履行自己的诺言的人才是第三者.

  

  子共又问:现在从政之人能算是这三等吗?老师说,他们离士的标准还相差太远太远.

  "不辱君令"是在变通中,没有任何条件时候要调动人生的积累,需要人有智慧.战国时候,赵国的一个人的"完壁归赵"的故事,你们听到过吗 ?一块合氏壁的故事,让人感到蔺相如就是没有辱军命.这是"天下美玉"必须受到尊敬的典故.这就是在一个职业中对一个人的一种考评.人不可猖狂,人应该找到一个精神的寄托.一个宏大的理想,一种金钱,一种情感,每个人在内心都有自己的达芬奇密码.其实最在乎的东西,一定会找到自己内心的根据地.

  

  理想就是一个人最在乎的东西.理想之道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结果呢?

  

  论语都是在一个朴素的起点上,孔子经常说,士而怀居,不足当以.总在想着自己的衣食,要心灵上的奢峙.一次,孔子要出去,去未发达地区讲学.一个学生问:那么一个简陋的地方,你去那里干什么?

  

  孔子说:何陋之有?

  

  刘禹锡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名......

  

  这是刘禹锡写的<陋室铭>.大家在一起谈论的是志向,在大家交流中有共同的理想.什么是真正的理想?理想就是心灵快乐的资源.

  

  什么是理想?就是给我们储备一点心灵的阳光.

  

  知道万世师表的一个人,在暮春时节咏而归,这种阐述和庄子是一样的.所有古圣先贤都是站在个人的座标系上,了解了自己的心灵愿望.我们都想建立一个大目标,找到一个起点,让我们从论语里面也做孔子一个安静的学生.

  

  给自己一点点心灵的仪式,象那感演员不敢面对自己的黑夜.如果调整个人的座标系,鼓励我们内心的关照,我们的理想是有限的,我们每个人的生命是借来的光阴,孔子的论语就是为我们做了概括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