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经验体会

时间:2021-09-06 15:27:23 经验心得 我要投稿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体会

  认真拜读和学习了“xx小组合作学习经验”后,我感受最深的是“小组合作制是以小组文化建设为基础、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核心的学生自主管理体系和自主教育体系。小组文化建设是通过小组的组织体系、活动体系、培训体系、评价体系四大体系建设来实现的。”我认同“自主管理”“自主教育”的宗旨。变被动为主动,正是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结合自己的班级管理和教学管理模式,我作了以下梳理,发现还是有不少想法和做法初衷和期望是一样的,由于实施的过程中采取的策略和形式不一,效果不尽相同。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体会

  一、小组组织结构

  我现有的小组组织结构,是以竖列为单位,人数一半在10人左右。由于教室座位是秧田式的,不利于上课时间进行小组内的研讨和交流,况且小组长和小组在学生团队意识和团队能力建设中的作用微乎其微。我在课上的小组学习时间,又随机进行前后四人小组为一个单位的形式呈现。这样的人员组合势必造成管理和分工方面的不统一,于是造成讨论学习环节起始阶段的拖沓和分工不均引起的争执,浪费最佳的学习和研讨时间。若要其发挥团队力作用,改造原有小组组织结构势在必行。

  据我网络观摩的不少“合作学习小组”学校操作模式中,我对他们小组成员紧凑的集中制组合方式很是赞同(小组成员一半在5-6人)。其实早在上世纪末我们就尝试使用四人学习小组,也称为“蜂音式学习小组”,但因为组员的不稳定性,没有形成个性化的学习团队,学习效果就事倍功半了。而这样紧凑型的.小组模式有利于进行学习交流和辅导,能大大减少学习实效的检测时间,增强组员之间的互帮互助的效能。

  二、小组成员分工

  xx经验凸显“组内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组织架构”甚为我欣赏。他们关注“如何使小组成员成为感情共同体、价值共同体、行为共同体,让小组成为孩子对学校归属感的纽带、合作学习的土壤(合作学习为种子)、自主管理的细胞,彻底克服传统方式下的学生厌校倾向,这个小组不仅有型而且更有魂?”

  无可厚非,我们的“班干轮换制”也有异曲同工之处,我们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市给予了每位学生平等表现自我的机会,并尊重每一位小主人付出和劳动,也取得一定的成效。那么还存在哪些不足造成这种形式初衷美好的做法,到最后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呢?我认为是评价机制的问题。

  四、小组评价机制

  小组团队力如何?成绩如何?评价是催化剂。xx经验重视以小组为基本单元,实现从学习表现到徳育体艺成果、从智力成绩到非智力领域特长;从分数鉴定到定性评议、从机会给予到隆重表彰,全面构建一节一记、一日一结、一周一评、一月一表彰的评价体系。在丰富多彩的评价表彰中,逐步形成良性的气场,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情感认同,形成正向的价值取向。

  由于工班主任工作的繁重,任课教师教学任务的紧迫,一节课满打满算,还有不少老师拖堂的现象屡见不鲜。试问,还有什么时间进行“一节一记、一日一结、一周一评”?顶多就是“一月一表彰”。这样,在细节处理上就彰显真功夫。

  我的疑问是,这种处理怎样做到简明扼要,富有激励性而又不是日复一日的重复而又新意。

  五、我的尝试与实践

  我们需要的是把改课的重点是从以教为中心的课堂走向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即以学模置换传统的教模。改革缺的是什么?缺的是办法,是方法论,缺的是装载理念的有型的载体,即教育机制运作和课堂运作的操作程式。

  寒假期间,我就学习的形式走向实践,我对班级学生进行一次优化组合分组,开学后就实施新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希望在学习和有选择地与自己的班级管理和教学管理相结合,赢得更多的教育契机,为孩子梦想起飞营造更大的助推力。

  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改进,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学业成就尽自己的能力,做好自己的本分。期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和帮助!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体会】相关文章:

学习小组合作管理体会07-24

小组合作学习的体会范文01-01

小组合作学习01-20

小组合作学习02-22

小组合作学习的心得体会03-16

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总结01-01

小组合作学习总结01-17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01-25

学生间的小组学习合作论文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