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档列表

记者亲历“自考学院”种种抢生花招

时间:2021-10-30 16:37:19 经验交流 我要投稿

记者亲历“自考学院”种种抢生花招

    内容提要:时下正值高校开学之际,不少自学考试教育学院正在展开生源争夺的最后决战。记者日前调查发现,在这场哄抢大战的背后简直是“乱象纷呈”——虚虚实实的招生广告、动辄几万元的高额学费、令人眼花缭乱的学历承诺,以及与一些国内知名高校扑朔迷离的关系等等。

  只要交齐费用保拿大学文凭

记者亲历“自考学院”种种抢生花招

  为了打赢最后的“招生”大战,北京的一些自考学校校不惜花重金将抢夺生源的“前线”设在北京西站出站口,几十家民办高校在这里设立了展台。8月29日下午3点多钟,在西客站北二出站口的不远处,一位自称是中央财经大学高教自考学院金融系某班班主任的中年妇女热情接待了装作落榜考生的记者。得知记者今年高考只考了300多分,这位老师不停地“安慰”记者,并向记者介绍起他们学校的辉煌历史,并表示“只要你交齐各种费用,保证你拿上大学文凭。”为了证实上述招生人员的真实性,8月30日上午,记者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位于石景山的这所学校,学校门口赫然写着“中央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一进学校,立刻就有不少该校学生热情地迎上来。简单介绍了一下专业以后,他们马上就要带我们去交费办手续。当记者表示不了解学校,还想再看看时,接待人员便不厌其烦地讲解学校的管理是多么优秀,教学质量是多么出色。最后甚至是信誓旦旦地向记者保证:我们是经过国家正规批准的院校,直接归属中央财经大学领导和管理,是上下级的关系。

  问到毕业证时,接待人员表示,和中央财经大学的毕业证书是一样的,高考分数多少没关系,不考试也能来上。而且有些专业是和外国一些大学合办的,如果有条件可以出国继续深造。在学校设立的咨询处,记者以想上学为由,与一位自称是牛老师的人交流起来。经他介绍,记者终于明白,这所学院其实就是在招收参加自学考试的学生,学生交了钱,在这里上学四年,然后通过各个学校的自学考试,拿到一个自考的文凭,所有的程序仅此而已。牛老师告诉记者,目前在高等教育体系中,自学考试的含金量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家的统招学生,成人教育更是不在话下。在校园里,记者与一位学生攀谈起来。他告诉记者,其实很后悔来到这所学校。说白了,就是招收一些学生来这里参加自学考试。几年以后能通过考试的,拿到一个自学考试文凭;如果没有通过,或者中途自己退学,学校是不管的。既然是自学考试,其实在家也能完成学业,来到这里,每年要给学校交纳上万元的学费。更主要的是,这和那些所谓的名校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联系。记者反复追问能通过自学考试的学生比例是多少,负责人始终闪烁其词,只是一味强调“很高”,究竟准确的数据是多少,一直没有透露。

  令人迷糊的挂靠关系

  蔚为壮观的民办高校接站现场,据称,这样的接站展位日租金很高。9月1号,记者又来到位于丰台区的自称是中央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招生单位。在校园门口,记者见到了来自甘肃天水的一家三口,夫妇两个带着19岁的儿子来北京求学。母亲告诉记者,孩子已经被兰州一所正规大专录取了,但是孩子想学习韩语,这所学校又打着北京语言大学的牌子,所以就千里迢迢过来了。他们来之前已经咨询了学校,学校表示学习韩语没有问题。但是来到北京看到学校的这份专业目录时,才发现根本没有所谓的韩语专业。

  接待的人一方面表示这个问题可以解决,另一方面又极力向他们推荐其他专业,什么就业前景好呀,收入高呀,学习难度不大等等。“没有就没有,这不是成心蒙人吗?”这位母亲愤愤不平地说。不过,更令记者迷糊的是,学校竟然挂了两块牌子,一块是中央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另一块是北京语言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那么,这所学校究竟是怎么一种组织形式呢?连学校的工作人员也说不清楚,有人说是联合办学,有人说是各自独立。相关接待人员也很混乱,根本分不清是哪个学校的。记者致电北京语言大学招生办询问是否有丰台校区,得到的答复是该校的继续教育学院在海淀区,所谓的丰台校区可能是有些培训机构自设的。而中央财经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工作人员则告诉记者,丰台校区和石景山校区都是该校教育学院的,但都是合作办学,他们只是负责派老师,至于收费和日常管理都是合作方在操作,他们不负责,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学生最后拿到的毕业证与全日制学生是有区别的。

  “乱象纷呈”实为钱

  翻开这些学院的收费说明,记者发现大多数专业的费用都在7000元左右。如果要报考所谓的“实验班”,学费至少是11000元,部分专业还有几千元的所谓特殊专业培养费,再加上3000到4000元不等的住宿、军训等等名目繁多的费用,总计要将近两万元。在丰台区的那个学校,记者碰到了来自黑龙江的于千玉。她告诉记者,由于今年高考成绩不理想,她想来北京找一所学校学习外贸英语,两天前刚刚在学校交纳了18500元的费用,没想到,昨天却意外收到了浙江传媒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于是她想放弃这里,到国家正规的院校就读。

  然而校方却坚持要扣除所收费用的10%,而且拒绝出具任何证明。在她的一再坚持之下,收据终于拿到了,但损失的1850元却无论如何也拿不回来了。记者本想进一步了解事情的经过,却受到了校方管理人员的干扰、阻挠,一位工作人员警觉地询问记者想干什么,随后告诉记者,如果要咨询,询问学校工作人员就行了,不要乱说话。在校门口,来自河北农村的一对父女正准备离去,父亲无奈地摇头说:“刚进学校,就催着让人交钱,哪有这样的学校呀?本来打算让孩子再复读一年的,可是怎么也拗不过女儿,只好带她来到这里。其实,我们做父母的不管多难,也不愿让孩子受委屈,我不是不愿意掏这几万块钱,只是看着这样的学校实在不放心呀!”

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