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

时间:2021-09-02 13:22:06 资料 我要投稿

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

  【摘 要】

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

  大学是现代社会知识、信息的生产地、储存地、使用地,又是当代知识人才、信息人才最集中、最活跃的地方。在大学里,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接触媒介、使用媒介、关注媒介的良好习惯和积极性,应该说,他们也是我国媒介素养教育水平最高的一个群体。但是,就我国当代大学生而言,媒介素养教育的普及与培养方面还是任重而道远的。

  【关键词】

  大学生;媒介;媒介素养;网络媒介素养

  随着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媒体不断涌现,媒体融合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高校思考新媒体、全新媒体背景下如何革新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其次,当前媒体融合,新媒体不断出现的大背景也为高校的专业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视角。网络作为一种新生媒体,以其丰富的信息量和及时便捷、平等交互的沟通方式,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与此同时,网络社会在伦理与道德上存在的先天不足以及大学生自身的是非判别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和选择能力较差等主观因素,导致部分大学生在强大的网络媒介面前易受伤害。因此,了解和掌握网络媒介素养知识,提高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水平是培养他们科学运用网络媒介的有效途径。媒介素养的教育与普及,对学校的发展大有作为。

  一、当代大学生能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

  20世纪30年代,媒介素养教育起源于英国,成长于加拿大、美国以及其他欧洲发达国家。媒介素养教育在世界发展是很不平衡的。较为集中的媒介素养教育大都集中在大众传播高度发达的工业化国家,非洲和亚洲部分地区的媒介素养教育则任处于萌芽状态或尚未开始。日本媒介素养教育虽然不如英国、澳大利亚、美国、法国等国家发达,却也具有特色;还有我国的台湾与香港,虽然开设媒介素养教育的历史不长,但很有值得大陆借鉴的地方。

  媒介素养教育是人的整体素养教育的一部分,无论我们是否在意,媒介在身边的活动,以及我们自身参与的活动,都会随时发生。浙江传媒学院院长彭少健说:“在今天传播技术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里,我们每个人都处在各种媒介的包围之中,媒介的形式和内容日益丰富,媒介使用频率日益增加,从而接触有害信息的几率也越来越大。缺乏媒介素养的人就像一个不懂得饮食健康的人,他可能以为色彩的绚丽而误食毒蘑菇,也可能因偏食而营养不良,或因暴饮暴食而上吐下泻。”因此,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人整体素养的一部分,但是媒介素养的状况是和一个国家的、一个民族的整体文明,文化发展水平相关。人们对媒介素养的认识不同但是基本要素是相同的,即媒介素养是作为媒介观察世界的方法、媒介认识世界的手段、掌握使用媒介的技巧、解读鉴别信息的能力以及批判驾驭每集的观念而存在的。

  大学生是一个国家进步发展需要的主要后备劳动力,我们的整体素质决定着国家未来的整体实力和形象。二十世纪后期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获取信息的方式也大不同于以前,其中最明显的是通过大众媒介学习,全球互联网的普遍又为获取知识、学术研究、信息交换提供了全新的手段。所以在学习观念上对大学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信息社会需要的不是对信息的简单传递或使用,而是要有较强信息意识和能够熟练运用现在信息技术手段的,将庞大的支离破碎的信息与数据能够进行归纳与综合,并使之条理化。但是,在当今社会我国大学生如何面对媒介问题还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二、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现状

  现在,每一个大学生都在一个媒介十分普及的环境中成长,他们在接受正规教育的同时都已经从媒体上等到了许多信息。社会学家提供的数字标明,在美国“平均每个孩子毕业前在教室度过11000个小时,大约比在电视机前过的时间少4000小时。”在我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发展时期,城市独生子女成为大学生里最大的学生群体,城市学生的普遍特点是生活水平高,对媒介(如电脑、手机、MP3等)的拥有水平高,在我们的校园生活中除了在宿舍里没配电视以外,对其它的媒介接触十分普及和方便。随着电脑普及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上网冲浪和电子游戏成为许多学生十分热衷的媒介活动。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当前的媒介融合多种多样,网络时代媒介融合为受众制造的“拟态环境”。网络的发展,促成了各媒体之间的融合,而当所有媒介成为“一家人”之后,报道内容趋同,报道方向一样,人们无从辨别媒介传播内容的真假、虚实,人们被媒介所奴役所控制,建构的是一个坚固的“围城”。报纸与网络的融合,对报纸来说,增强了报纸的时效性,读者能很快了解到报纸上将要报道的内容;报纸的报道范围和内容更广泛,有很多来自网上的新闻线索(主要是民生、社会方面)可供报纸的记者去挖掘。对网络来说,有了报纸的公信力作前提,可以发布更多的新闻资讯,摆脱一直被诟病的“网络无公信力”的刻板印象。所以,报纸和网络在融合初期都各取所需,为我所用。

  在“收视率至上”的观念驱使下,电视台把手伸向了网络,一种是跟报网合作一样的模式,让网络提供新闻源和话题,丰富电视内容和加强深度;另一种是让网络提供播出平台,电视台将播出或者未播出的内容提供给网络,或者电视台提供人力、物力和设备为网络策划和报道特别的节目。因此,媒介融合在无形中消解了媒介公信力,彼此走向了满足受众“消费心理”的深渊,当受众警醒后,各个媒介已经抱成了一团,报纸、电视的新闻来自网络,网络的信息来自报纸、电视。一种“混沌”的媒介把受众包围了,在无形中为他们建起了“围城”,想获取真实信息,他们就得不断地去分辨、去甄别。

  最终,受众还是没有找到报网“围城”的出口,只好无奈大学网地生存下去。所以对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人进行媒介素养教育是必须的,学校将承担这一重要责任,但除了教育学生群体以外,还有很多社会个体需要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其次,当今是一个信息爆炸的社会,大学生通过网络接受信息已经成为习惯。我们知道网络传播作为第四媒体不同于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网络不仅仅是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综合体,也是多媒体传播的复合体。即网络传播的文本特征是多媒体传播,以超链接的形式集文字、影像、音频、视频于一体。现在网络视频有原创、有改变、有原著,在这些视频中,有着怎样的不同价值的体现。大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的多媒体的表达方式来提升自己的网络技能,展现自己的网络技巧,体现自己对于权威平等的对视,但不能为了为自己扬名而不择手段。

  作为在电子媒介环境中长大的一代,相对于我们的父辈的“文字的一代”,我们是“影像的一代”,或者是“音像的一代”,很快我们中又将成长起来“网络的一代”。我们中的很多人不喜欢传统模式的阅读,不习惯典型的学习方式,而是过分沉溺于图像媒体、网络媒体、游戏媒体和手机媒体。DCCI2009中国互联网调查数据显示:2011年网络视频受众人均每日使用时长为135.9分钟,而2011年全国电视观众人均每日收视时长为145.7分钟。

  随着网络视频应用的大众化、宽带的进一步普及与资费的进一步下降,网络视频的黏性与依赖程度也会逐步提升。DCCI的调研数据还发现,网络视频与电视形成时段交叉互补关系,网络视频全天接触受众比例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向,网络视频白天成为电视的重要互补媒体。

  中国网民接触网络存在以下特点:

  1.上网地点:58.8%的大学生用户在家里上网,31.5%的用户在亲戚朋友家上网,在网吧、咖啡厅或电子游戏厅上网的占20.45%,在父母或他人办公室上网的占15.0%,在学校上网的占10.8%。

  2.上网时间和对上网时间的满意度估计:大学生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212分钟左右,如果平均到每日,约30分钟左右。37.0%的用户认为自己上网时间“正好”,认为“比较多还能满足”的用户占12.0%,认为“太多了”的仅为0.7%。31.7%的用户认为“比较少”,18.5%的大学生用户认为“太少了”。也就是说,50%的大学生用户对上网时间并不满足。

  3.上网目的:玩游戏占62%;使用聊天室占54.5%;收发电子邮件占48.6%;下载储存网页占39.7%;使用搜索引擎占25.0%;订阅新闻占21.9%;网络电话占14.7%;网上寻呼占14.3%;制作和更新个人网页占12.6%;上传文件占9.4%;公告板(BBS)占9.2%;代理服务器占2.3%。  最后,具体来说,虽然大学生接触媒介的时间很长,但他们的媒介行为与社会和家长对他们的媒介行为的要求相去甚远,还存在很多问题。许纪霖认为:“作为互联网革命的产物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主宰80后一代青年人的主流文化。我们这些印刷文化的过来人,对这一新崛起的网络文化,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都不得不认真对待。

  而最认真的对待方式,就是理解它,熟悉它。两种文化需要沟通和互动,两代文化人也需要对话和交流,这样,我们才有可能在传统与未来之间获得某种微妙的平衡。”中国社科院媒介传播与大学生发展研究中心近日发布的一项调查表明,上网对大部分孩子来说是有好处的,并不影响学习,而且大学生网民比非网民与家长交流更多,拥有更多的朋友,社会参与愿望更强烈。这项调查的主持者称:甚至可以这样说,对于大部分上网的大学生来说,上网利大于弊。此外,调查还发现,互联网使用时间越长,大学生网民的社会参与愿望越强烈,他们表示“对社会了解更多了”,“更愿意发表自己对社会或对学校的看法”,“更愿意与不同观点的人交流”,也“更愿意参加社会活动”。可见,媒介接触对学生的成长是一种积极因素大于消极因素的活动,问题在于怎样引导。

  目前,大学生在媒介接触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用做消遣、娱乐的工具。多数情况下,仍将媒介接触作为一种娱乐的方式,表现在许多学生热衷的只是媒介上的纯娱乐性节目和内容,无论是来自海外或港台的电视剧,还是各种搞笑类的脱口秀节目他们都乐此不疲的观看,甚至上瘾。

  2.无目的性的浏览网站。获取信息的能力不强,不知道通过媒介怎样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很多人在接触媒介时并没有具体的目标和计划,有的人在网上停留一天也没有信息方面的收获。

  3.甄别有益信息能力较差。信息的分辨、筛选、利用能力不强,对污染性信息的抵抗能力不强。无论是什么类型的信息,完全是凭借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决定是否接受,缺乏深入了解信息背景的自觉意识。目前的媒介环境中,信息内容极为混杂,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同时被呈现在受众面前,连许多经验丰富的成年人都难免穷于应付,对时间和精力都有限的学生来说就更难保证不被迷惑。

  在我国,传统大众传播媒介渠道的管理是比较严格的,一般不会有什么过于糟糕的信息传播,但是传统大众传播媒介以外的各种渠道现在却十分发达,令人防不胜防。例如黄色网站、以暴力游戏为主的网站,还有各种非法出版物的地下销售渠道等,都在不停的向学生受众提供各种不良信息。

  4.随机性较强。临时抱佛脚、完全出于实用目的的接触媒体,有的人只是在需要完成作业或完成毕业论文时匆匆接触媒体,应付差事。

  5.知识产权性较差。信息道德和信息法规意识不强,无知识产权意识,整篇的从网上下载论文冒充自己的成果的情况已经屡见不鲜。有的学生专门在网上从事论文出售活动,据说生意还不错。

  6.社会诱惑、抵抗力较差。大学生社会阅历短,社会经验少,不了解和掌握媒介接触的安全规则。特别是网络媒介普及以后很多学生容易被网上的各种诱惑所吸引,导致网络经济欺诈、网络游戏成瘾、网络受骗等情况时有发生。

  整体上来说,大学生对国外媒体接触不多。这有多方面的原因,主要是接触不方便。大学生主要是用过网络进入国外网站,还有少部分是通过亲戚朋友邮寄。当然,即使大学生对国外媒体只是仅限于偶尔接触,并不经常利用。表明我过大学生对国外优秀学术资源利用不充分,这对研究生来说是不利的。因为研究论文的成型,离不开大量的资源占有,而国外的学术往往处于前言,需要密切关注当前的研究动向和各种新资料、新成果的发表,以掌握研究热点和获取信息。

  三、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培养的方法

  大学生无论是在哪个学校,还是学什么专业,进入高校以后学生就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得到一些基本的媒介素养知识。在正规的教学活动和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的知识获取过程中,都不可避免的带有各种媒介的影响因素。在许多的学科中已经将通过媒介获取信息的'方法列入了学习的内容。但专业学习之外,每个人仍然要面对日益复杂的媒介环境和社会环境,仍需要开展有计划的、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

  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条件已日趋成熟,社会的发展已越趋向于民主、开放,已经具备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必备条件。针对以上大学生中存在的媒介素养问题,我们并不能阻止媒介信息的传播,也不能阻止大学生同网络的接触。那么我们可以换一种思维,从训练大学生的内在素质来解决大学生媒介素养低的问题——那就是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媒介媒介素养能力。

  1.从学校方面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

  (1)提高大学生自身媒介素养能力

  首先,对于大学生而言,培养良好的媒介素养,就要使他们了解不同媒介形式的特征和信息制作过程,让他们对媒介产业的运作机制有所认识。如果有可能,可以组织其参观媒体的工作现场,甚至亲自参与一些媒体节目的制作过程,从而增加对媒介的了解。通过对媒介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大学生就能够自觉掌握个人接触媒介的量和度,清醒认识媒介带来的“快感”和“满足”。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的目的。

  其次,由于大学生已经具有了较强的认知水平和判断能力,所以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还应该让他们具有社会公民的意识,按社会公民的形象来要求大学生提高媒介素养,做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而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在对待媒介信息时,就需要能够正确的处理运用信息。

  (2)提高高校教师网络媒介素养,更新教师教育观念

  高校应定期开展教师网络媒介素养培训,普及网络基础知识,使教师成为计算机、网络的熟练用户,为教师提供在线学习的机会,使教师获得网络学习的体验,掌握网络学习的技能和策略。同时,应尽快更新教师教育观念,使高校教师形成利用网络进行教学的意识,掌握网络教学技能,为我国高等教育迎来真正的信息时代。

  2.校园网应为大学生提供优质资源

  高校校园网建设可从两个方面来开展:在软件资源建设方面,在校园网中设置一些权威性的学术站点,提供国内外优秀的专业网站、名校名师的教学信息的链接、优秀的教学课件、视频、常用学习软件等,鼓励学校教师建设自己的在线学习课程,引导学生掌握在线学习的方法、策略,特别是学会如何利用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创新性实践。在硬件资源建设方面,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上网学习的条件,给大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

  3.从社会大环境来提升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

  让各级领导、教育工作者和媒介从业人员等媒介素养教育主体对这一课题有高度重视和认识,大学生媒介素养不高的一个大的外部环境就是媒介素养的教育主体对其认识和重视的程度不够。培养大学生的媒介素养,首先要引起各级领导者、教育工作者以及媒介从业人员的重视和关注。随着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发达,人们对于媒介素养问题的认识也逐步在加深。如开始出现了一些关于媒介素养问题的文章:《中国城市居民媒介素养现状调查——以北京、上海调查数据分析为依据》、《象牙塔里看媒介——西安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和《关于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影响的调查与思考》等。同时中国大陆第一个媒介素养专业网站由复旦大学媒介素养小组创建并正式开通。

  可见各级媒介素养教育主体已经开始关注大学生的媒介素养问题了,但这只是一个很小的开始,我们希望各级媒介素养教育主体能够更大程度的关注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问题。

  媒介素养是一个全社会都应高度关注的课题。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信息的传播方式和速度越来越快和越来越多,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网络、短信等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力日益深入,媒介素养已成为信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具备了媒介素养的人,一方面可以增加对媒介的了解,正确地享用大众传媒传播的资源,以健康的媒介批判意识接触媒介的信息;另一方面,可以掌握与媒介交往的方式,懂得合理地利用媒介资源,运用媒介完善自我,服务自我和参与社会的发展。简单地说,人一旦具备了媒介素养,就可以正确地认识大众传媒,懂得利用大众传媒,积极地参与大众传媒。一个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公民,尤其是作为未来社会发展主力的大学生而言,必须能够主动获取信息,正确理解信息,不再成为信息的奴隶,而成为主宰信息的主体。在信息的海洋中,如何去认识、识别、利用媒介信息成为必备的社会素养。因此,对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培养就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邵瑞.中国传媒教育[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2]河南报业网,2011-10-25.

  [3]彭少健.2012--中国媒介素养研究报告[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2.

  [4][美]美特,著.媒介素养(第四版)[M].李德刚,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5]张开,吴敏苏.中国城市居民媒介素养现状调查[J].媒介研究,2004(2).

【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相关文章:

当代大学生媒介素养及教育调查报告09-26

中职生媒介素养培养思路论文11-13

影视媒介素养的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07-07

大众健康传播中受众媒介素养的培养论文09-09

我国大学生媒介素养论文06-29

小学语文媒介素养论文10-06

关于语文媒介素养的论文05-12

信息饱和时代的媒介素养教育09-03

分析媒介素养教学路径论文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