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叶圣陶《如果我当教师》有感

时间:2023-09-12 15:05:22 樱樱 读后感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叶圣陶《如果我当教师》有感(通用6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读叶圣陶《如果我当教师》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叶圣陶《如果我当教师》有感(通用6篇)

  读叶圣陶《如果我当教师》有感 1

  最近读了叶圣陶的《如果我当教师》,叶圣陶先生在《如果我当教师》一文中详细的论述了如果他做教师,作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大学教师将会怎样的工作。读了这篇文章后,我作为一名老师,觉得很有启发。

  感悟一:教育即习惯的培养

  【节录】如果我当教师,我将特别注意,养成小朋友的好习惯。我想“教育”这个词儿,往精深的方面说,一些专家可以写成巨大的著作;可是,往粗浅的方面说,“养成好习惯”一句话也就说明了它的含义。

  无论怎样好的行为,如果只表演一回两回,而不能终生以之,那是扮戏;无论怎样有价值的知识,如果只挂在口头说说,而不能彻底消化,举一反三,那是语言的游戏;都必须化为习惯,才可以一辈子受用。

  养成小朋友的好习惯,我将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物入手;但硬是要养成,决不马虎了事。譬如门窗的开关,我要教他们轻轻的,“砰”的一声固然要不得,足以扰动人家心思的“咿呀”声也不宜发出;直到他们随时随地开关门窗总是轻轻的,才认为一种好习惯养成了。

  ……

  【反思】 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可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对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但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叶老朴实的话语中也为我们开展习惯培养指明了方向,透露出宝贵的教育财富,至少给我们这样的启示: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要把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作为首要任务来抓,良好的习惯会让孩子终身受益。而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都要从细微处抓起,从一点一滴抓起。这样就要求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一个个“战机”,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要一个一个地提醒、引导,抓反复,抓落实,持之以恒,直到抓出实效为止。就学习而言,首先应该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目前中小学生的书写水平普遍较低,字迹潦草,龙飞凤舞,卷面不整洁,让教师们头痛不已。因此,学生入学后要养成的第一个好习惯就是将字写得规范工整,整洁漂亮。只有扎实走好了这关键的第一步,其他学习习惯的培养才有意义,如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主动预习的习惯、不懂就问习惯,等等。其他方面比如锻炼、劳动、卫生,节约、团结合作等等也是如此。另一方面,“身教”重于“言教”。叶老说:“我认为自己是与学生同样的人,我所过的是与学生同样的生活;凡希望学生去实践的,我自己一定实践;凡劝戒学生不要做的,我自己一定不做。譬如,我想学生整洁、勤快,我一定把自己的仪容、服装、办事室、寝室弄得十分整洁,我处理各种公事、私事一定做得十分勤快。” 教师要在学生良好习惯养成的过程中成为学生的表率和楷模。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还应该积极主动检讨自己的言行中有无不良习惯,用自己良好优雅得体的言行举止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教师的伟大,并把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

  因此,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让良好习惯成为一种本能,一种能力,一笔财富,伴随终生。正像叶老所说的那样:“所谓教育,无非是从各方面给学生好的影响,使学生在修养品德、锻炼思想、充实知识、提高能力、加强健康各方面养成好的习惯。”(叶圣陶《小学教师的工作》)

  感悟二:力当学生的良师

  【节录】我如果是小学老师,决不将投到学校里来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如果我当教师,小朋友顽皮的时候,或者做功课显得很愚笨的时候,我决不举起手来,在他们的身体上打一下。打了一下,那痛的感觉至多几分钟就消失了;就是打重了,使他们身体上起了红肿,隔一两天也就没有痕迹;这似乎没有多大关系。然而这一下不只是打了他们的身体,同时也打了他们的自尊心;身体上的痛或红肿,固然不久就会消失,而自尊心所受到的损伤,却是永远不会磨灭的,我有什么权利损伤他们的自尊心呢?并且,当我打他们的时候,我的面目一定很难看,我的举动一定显得很粗暴,如果有一面镜子在前面,也许自己看了也会显得可厌。我是一个好好的人,又怎么能对他们有这种可厌的表现呢?一有这种可厌的表现,以前的努力不是根本白费了吗?以后的努力不讲不产生效果吗?这样想的时候,我的手再也举不起来了。他们的顽皮和愚笨,总是有一个或多个的缘由;根据我的经验,从观察和剖析找出缘由,加以对症的治疗,那还会有一个顽皮的愚笨的小朋友在我周围吗?这样想的时候,我既是感情冲动到怒不可及的程度,也会立刻转到心平气和,再不想用打一下的手段来出气了。

  【反思】读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对反思咱们现在的教学,面对现在的学生我们时常都在抱怨,现在的学生很难管理,也很难教育。难道是教育家想得太天真了吗?还是现在的教育体制真的出现了问题?不,可能是我们的思想和教法错了,当我们举起手来的时候,我们是否也想到学生的自尊,想到自己的面孔太难看了?或许我们真应该试着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对待他们,才可能收到良好效果。现实生活中,我们都需要爱的阳光普照,没有爱就没有我们的世界,更谈不上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孩子们的眼里,老师就是爱的化身,在老师的身边,他们都会享受到爱的呵护与滋润。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把每一位孩子们当作爱的天使。他们总是感叹现在的.孩子不好管理,身上的毛病太多、太大、太难纠正。对那些学习成绩差而又不服管教的孩子,倍感讨厌和排斥。因此,在管理中,讽刺、挖苦、体罚、变相体罚、心罚、变相心罚等现象屡见不鲜,司空见惯,孩子们的自尊心时刻都在被伤害中。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们的教师没有把如白纸一般纯洁的孩子当做孩子看待,对那些有问题的孩子,没有通过“观察和剖析找出缘由,加以对症的治疗”,而是简单粗暴地用成年人的标准去要求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正处在发育期的孩子们,说到底,是我们的有些教师缺乏爱心。没有爱心的教师,不能称其为教师,至少是不合格的教师。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

  感悟三:愿当学生的朋友

  【节录】如果我是老师,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凡是在我班上的学生,我至少要知道他们的性情和习惯,同时也要使他们知道我的性情和习惯。这与我的课程,假如是宋词研究或工程设计,似乎没有关系,可是谁能断言确实没有关系?我不仅在教室内与学生见面,当休闲的时候也要与他们接触,称心而谈,绝无矜饰,像会见一位知心的老朋友一样。他们如果到我家里来,我决不冷然的问:“你们来作什么?”他们如果有什么疑问,问得深一点儿的时候,我决不摇头说:“你们要懂得这个还早呢!”问得浅一点儿的时候,我决不带笑说:“这还要问吗?我正要考你们呢!”他们听了“你们来作什么”的问话,自己想想说不出来作什么,以后就再也不来了。他们见到问得深也不好,问得浅也不好,不知道怎么样问才不深不浅,刚刚合式,以后就再也不问了。这种拒人千里的语言态度,对于不相识的人也不应该有,何况对于最相亲的朋友?

  【反思】读这段话时,我脑中自然而然地出现这样的一幅画面:三、四十年代的大学校园里,叶老教授和一群大学生如朋友般并肩而行,或促膝而谈。然后再把目光拉回现实,在小学的办公室里,却常常是这样的情形:怒气冲冲的教师旁边站一个或几个学生,低着头,听着老师的训斥。在小学老师眼中,学生就是一群不懂事的小孩,需要时时加以管教、引导,很难达到“称心而谈”“像会见一位知心的老朋友”这样的境界。因此,小学教师想成为学生的朋友,最重要的是主动放下“长者”的架子,真正走近学生,进入他们的心灵世界,才能和他们进行平等的交流。这又让我想起常在电视节目中看到的一幕:主持人在和小朋友同台时,他们总会蹲下来,甚至是跪在地板上,和小朋友保持同等的视线进行交流。我们应时刻记住这样的画面,放下自己,亲近学生。把学生当作朋友来对待,教师应该放得下架子,师生之间站在一个平等的对话平台上,彼此之间尊重、体谅、合作,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把学生当作朋友来对待,有利于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获得认可,获得尊重,必然会激发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好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把学生当作朋友来对待,这同样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一种典型的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作为新世纪的教师应该具备这样的意识,尤其是要把这种意识带到实践中去。

  把学生当作朋友来对待,能够减少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有利于师生之间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平等、民主、和谐新型的师生朋友之间的关系,必将对我们教育工作产生质的飞跃。

  把学生当作朋友来对待,同样要求我们要树立这样的观念:教师是教育者,教师同时也是受教育者,教师不仅仅是学生的老师,同样教师也是学生的学生,我们不只是要好好的教育学生,同样我们要好好地向学生学习。这必然就要求,师生之间是民主、平等的关系,在和谐的师关系中,教师既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与此同时教师又是学生的朋友,这就是所谓的良师益友。师生之间平等、和谐关系从根本上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能够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的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必将获得巨大的收获。

  读叶圣陶《如果我当教师》有感 2

  叶圣陶先生《如果我当老师》一文写于1941年,时隔七十年,今天读来仍是振聋发聩、引人思考。

  叶先生此文从“我如果当小学老师”“我如果当中学老师”“我如果当大学老师”三个方面对如何当老师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从中我们不难领悟叶先生“为人生”的教育本质观,也就是“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

  小学老师怎么做?叶先生认为要与小学生成为朋友,而不应该把他们称为讨厌的小家伙和惹人心烦的小魔王:“而是出于衷诚,真心认他们作朋友,真心要他们作朋友的亲切表示。”是的,老师和学生之间应该就是朋友之间的关系,因为只有朋友间的关系,才有可能无话不说,朋友之间的关系,是最有利于沟通和交流的。现在我们很多老师与学生之间之所以存在着“代沟”,其实就是没有把学生当成朋友的缘故。

  叶先生认为,做一个小学老师要“养成小朋友的好习惯”,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物入手”,哪怕是关门、开门这样的小小的细节,“对于开门关窗那样细微的事,尚且不愿意扰动人家的心思,还肯作奸犯科,干那些扰动社会安宁的事吗?”对于这样的小小细节,我们的小学老师有多少在关注呢?好的习惯还反映在教小朋友识字读书上,“养成小朋友语言的好习惯”,叶先生感觉到“教识字教读书只是手段,养成他们语言的好习惯,也就是思想的好习惯,才是终极的目的”。

  对于顽皮的小孩子,叶先生不主张“体罚”的,因为“这一下子不只是打了他们的身体,同时也打了他们的自尊心;身体上的痛和红肿,固然不久就会消失,而自尊心所受的损伤,却是永远不会磨灭的”。我们身边的后进生是怎么产生的?我想,这与父母对孩子的打骂、与老师对孩子的打骂分不开的,打骂伤了孩子的自尊,孩子也就一日日地不当回事了,也就“后进”了。面对调皮的孩子,更需要我们的心平气和。

  叶先生还谈到,作为小学老师,还要“作小朋友家属的朋友,对他们的亲切和忠诚和对小朋友一般无二”,叶先生觉得“做家属的亲切忠诚的朋友,我想并不难;拿出真心来,从行为、语言、态度上表现我要小朋友好,也就是要他们的子女弟妹好。谁不爱自己的子女弟妹?还肯故意与我不一致”。如何与家长处理好关系?一句话,就是要与家长成为朋友。

  中学老师怎么做?叶先生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阐述:

  一是“决不将我的行业叫做‘教书’,犹如我决不将学生入学校的事情叫做‘读书’一个样”。叶先生认为,说成“教书”,把当教师的意义抹杀了;说成“读书”,就把古人今人的经验消化成自身的经验抹杀了。怎么做?就是“帮助学生得到做人做事的经验”。

  二是“我不想‘忠’、‘孝’、‘仁’、‘爱’等等抽象德目向学生的头脑里死灌”,实在的做法是“为了使学生存心和表现切合着某种德目,而且切合得纯任自然,毫不勉强,我的办法是在一件一件事情上,使学生养成好习惯”,也就是从小事做起。叶先生还特别强调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怎么做,教师首先要做到:“我认为自己是与学生同样的`人,我所过的是与学生同样的生活,凡希望学生去实践的,我自己一定实践;凡劝戒学生不要去做的,我自己一定不做。”德育不是简单的写在纸上、贴在墙上、喊在嘴上的口号,而体现在身边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中;德育也不只是只强求学生去做的而教师可以违背的事情,德育必须得有教师的榜样作用才行。

  三是“我不想教学生有名无实的事情”,做事情,必须得名副其实,设立的自治组织、图书馆、种植园等一定要有名有实,不然就不足以养成学生的好习惯。放眼我们的旁边,有多少花架子的事情,有了开头,也再也见不到下文的书写了。

  四是“我不会忘记各种功课有个总目标,那么就是‘教育’——造成健全的公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在我们的课堂上有多少老师在真正践行“态度和价值观”?为了考试,我们大多数老师看重的或者说剩下的就就是求得一个高分数的解题的“方法”和“技能”了。

  五是“我无论担任哪一门功课,决不专做讲解工作”。叶先生反对“满堂灌”,好的做法是:“只是待他们自己尝试之后,领导他们共同讨论:他们如有错误,给他们纠正;他们如有遗漏,给他们补充;他们不能分析或综合,替他们分析和综合。”否则,课堂教学的效果就会不好,因为“被动的事情做得太久了,便不免有受刑罚似的感觉”。叶先生说:“我不怕多费学生的心力,我要他们试读,试讲,试作探讨,试作实习,做许多的工作,比仅仅听讲多得多,我要教他们处于主动的地位。”“我只给他们纠正,给他们补充,替他们分析和综合”。自主、合作、探究应该成为课堂流程的必须,可是至今仍有老师持怀疑态度,认为离开了老师的讲,学生就会无所适从。其实,只要我们思考一个问题就足矣:作为老师,你会随着学生一辈子么?我们总得要学生自主去学习的,总得要学生自主地与他人合作的,总得要学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自主去探索解决的。老师们,课堂上还是少讲一点为好。放手给学生,相信学生,这是一件多么功德无量的事。

  大学老师怎么做?叶先生还是强调“不将我的行业叫做‘教书’”,要“帮助学生为学”,也就是重在引导。要倾其所有,向学生传授知识,决不留一手。不用禁遏的方法,阻止学生的思想和阅读:“学生在研究之中锻炼他们的辨别力和判断力,从而得到结论,凡真是要不得的,他们必将会直指为要不得。这就不禁遏而自禁遏了;其效果比一味禁遏来得切实。”叶先生主张“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与学生“称心非而谈,绝无矜饰”。教学中,不忘教育的总目标,要以身作则,获得学生的敬重。

  叶先生在这篇文章的开头说:“我现在不是教师。如果我当教师的话,在‘教师节’的今日,我想把以下的话告诉自己,策励自己,这无非‘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的意思。”叶先生关于中小学、大学教师的种种,不只是在策励他自己,更是在策励着今天仍在教育战线上前行的我们以及后来人。

  读叶圣陶《如果我当教师》有感 3

  读了叶老的《如果我当老师》,让我感受颇深。看了他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诠释,对培养学生的看法,使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新的认识,同时,让我明白了如何去做一名合格的老师,为我的教师之路指明了方向。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谈一下我的感想。

  首先,小学教师怎么做?叶老认为应该真心认学生作朋友。是的,真正的朋友是无话不说,肆无忌惮的。记得在幼儿园的时候园长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站着给孩子上课和蹲下来给孩子上课效果是不一样的,蹲下来和跪着又是截然不同的。”其实这句话就是在说拉近和孩子的距离,你的课堂会更精彩。所以,老师和学生之间只有建立了朋友关系,才能更好的沟通和交流。放下架子,蹲下身来,真正做到民主和尊重,为与学生成为真正的朋友而努力!

  二、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好习惯的养成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平时我们要注重学生各方面习惯的培养,从点滴小事做起。这与我们学校推行的“行为习惯养成”活动恰好符合。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一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效,对孩子们以后的发展也会产生深远影响。还要特别注意养成孩子语言的好习惯,也就是思想的'好习惯,发展他们的意识,培养他们的情绪。

  三、把时间留给孩子。叶老说:“教育——造成健全的公民。”课堂上与他们共同探讨,交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教他们处于主动的地位,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孩子们,让他们自己去实践,自己去学习,自己解决更多的问题。

  四、杜绝体罚。叶老说:“打了他们的身体,同时也打了他们的自尊心。身体上的痛或红肿,固然不久就会消失,而自尊心所受的损伤,却永远不会磨灭。”对于特殊的孩子,切记不能冲动,找出原因对症下药,用心去和他们交流。在孩子们的眼里,老师就是爱的化身,孩子们需要爱的阳光普照,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

  五、经常与家长沟通,待其如友。孩子们的时间几乎都是在学校和家庭中度过,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做好家长工作,及时沟通,做到教育上的一致,有助于孩子们好习惯的养成。与他们做朋友,,就像叶老说的:从行为、语言、态度上表现我要小朋友好,也就是要他们的子女弟妹好,谁不爱自己的子女弟妹?还肯故意与我不一致。

  叶老所处的时代逐渐远去,但他的教育思想永远新潮,永远适用,作为一名新教师,我还要虚心学习,不骄不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向着合格教师的方向前行!

  读叶圣陶《如果我当教师》有感 4

  有一种阅读叫含英咀华,有一种爱叫厚德载物,有一种教育叫坚持就会创造奇迹。

  ——题记

  叶圣陶先生的《如果我当教师》就是一本需要一读再读,反复推敲与琢磨的书。在晋庄中心校的推荐下,这本书我已经读了两遍了,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感受;每一次读,都有不一样的思考。

  《如果我当老师》中的文章朴质无华,却道出了为人师的真谛。编者的意思是“重新”发现叶圣陶,而我读起来,感觉是重温了一下现在提倡的教育理念。为什么这样说呢?一是我们在平时读到的教育论著中,有很多引用叶老的话语的;二来也说明叶老作为一名教育家,他的思想是超前的,与现在课程改革提倡的很多教育理念是“不谋而合”的。这本书从“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的”教育本质观;“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的素质教育观;“教育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哲学观;“德育总跟智育体育结合在一起”的全面发展观等七个专题阐述了教育对学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为一位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教育。虽时隔数十载,这些教育思想对我们现在的教育教学工作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大家拜读。现将本书中的一些精彩内容和自己的思考感悟与大家分享交流: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叶老认为“教育”一词,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养成好习惯”。而本书开篇的两个专题分别是“学校教育应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和“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两点看似是独立的,但实则是相通的,因为良好的习惯能够使人一辈子受用。在书里,叶老先生主要强调了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他在书中提到:“无论怎样好的行为,如果只表演一两回,而不能终身以之,那是扮戏;无论怎样有价值的知识,如果只挂在口头说说,而不能彻底消化,举一反三,那是语言的游戏;只有化为习惯,才可以一辈子受用。”

  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经常困扰我们的一个问题:为什么我花了很多的时间,投入了很大的精力,结果还是没有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答案就在这里,就是没有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当做常态工作来抓,没有做到持之以恒。叶圣陶先生说从小学开始抓学生的习惯养成,一直抓到中学,历时十年。因为学生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长期行动。用十年的漫长付出,才有可能等到花开。对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要一个一个地提醒、引导,抓反复,抓落实,持之以恒,直到抓出实效为止。就学习而言,首先应该培养学生认真写字的习惯。目前中小学生的书写水平普遍较低,字迹潦草,卷面不整洁,让教师们头痛不已。因此,学生入学后要养成的第一个好习惯就是将字写得规范工整,整洁漂亮。只有扎实走好了这关键的第一步,其他学习习惯的培养才有意义,如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主动预习的习惯、等等。其他方面比如劳动、卫生,节约、团结合作等等也是如此。叶圣陶先生说“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其中蕴含的道理,不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学习能力吗?这些,才是受教育者一生受用的东西!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做人,才是合格的公民。

  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作为勤于笔耕的教育家,叶圣陶一直在思考,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答疑、解惑,在这漫长而艰辛的育才过程中,少不得对学生们进行必要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芸芸学子们的思想品德课该怎么上?叶圣陶真诚希望这堂“大课”,不仅学校要上,而且也要“搬进”家庭、“搬进”社会,各方各面通力协作,才能“水到渠成”。叶先生创造性地衍生了思想品德课的内涵与外延,认为,课内所有的知识课和技术课,课外的种种校内校外活动,实际上都有培养好思想、好品德的作用。只要老师教得好,引导得好,学生学得好,活动开展得好,就不必另加什么“思想品德的尾巴”,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其思品、其德操,就会受到濡染,在这种春风化雨般的精神润泽下,他们的思想境界就会不断得到提升,品德修养也会不断得以增强。这样的思想品德课,让学生们既可感可知,又入脑入心,又有几人能拒绝呢?

  今后,我也必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放在工作的首位!利用一切教育时机,注重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文明习惯的养成。希望我们的学生在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对生活的追求。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虽然是同读一本书,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感悟。这是我的感悟,也是我满满的收获。很幸运地与《如果我当教师》这一书再次相遇,犹如在茫茫书海中,看见了一盏温暖的航标灯,照亮我前方漫漫修行路。

  读叶圣陶《如果我当教师》有感 5

  暑假期间拜读了叶圣陶老先生的《如果我当教师》一书,对叶老先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叶老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众所周知,他的《古代英雄的石像》曾被收录在中学语文教材当中。而作为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我们却知之甚少。但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回首历史,叶老躬身从事文化教育工作70余载,深思慎取,博采众长,总结、提炼和积淀出丰厚珍贵的教育思想。这本书通过七个专辑分别阐述了叶老的“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的教育本质观;“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的素质教育观;“教育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教学哲学观;“受教育的人的确跟种子一样”的学生主体观;“德育总跟智育、体育结合在一起”的全面发展观;“国文是发展儿童心灵的学科”、是“应付生活的工具”的语文教育观;”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的师表风范观。这些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仍有着指导意义。通过本书的阅读,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启发,使我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新的、深层次的认识。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培养健全的公民

  叶老认为“教育”一词,有一句话概括就是“养成好习惯”。怎样才算养成好习惯了呢?他认为能使才性发展的是好习惯,能把事情做得妥善的是好习惯,能使公众得到福利的是好习惯。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在做人做事上获得积极的、有益的经验,并用以指导他的生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益的健全的公民。叶老还认为这种教育不是靠教师的指令来实现的。他认为要想使学生养成好习惯必须从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上养成学生的好习惯,而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中必然要有老师的示范作用在里面的。老师要做到凡是希望学生去实践的,老师一定要实践,凡是劝戒学生不要做的,老师自己一定不做。我们常要求学生不要随地吐痰为,要保持卫生。老师就首先要保持卫生整洁。作为班主任,早晨到校看到学生在自习,可班级地面有不整洁的地方,不是先来训斥学生为什么不做好值日,而是亲自拿拖布把地拖好,这样值日生下次就一定会把地面拖干净了再自习;看到走廊地面有纸团,我会俯身去把他捡起来,这样学生看到了也会去这样做了,而且会注意下次不再乱扔纸团了。这些虽然看似生活中的小事,但教育无小事,生活无小事,将来学生走在大街上就不会乱扔垃圾,公共场所就不会随地吐痰了。所以作为教师,我必以身作则,帮助学生养成好习惯,为社会培养有健全人格的公民。

  二、善于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叶老认为: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所谓的这个“不需要教”就是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我们习惯于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我让你学的你必须会,我教给你的知识你必须要背的滚瓜烂熟。实则我们都陷入了把“学习”当做“记诵”的误区。在叶老的指点下我才真正意识到学习决非记诵这么简单的事,记诵只不过是个开端,要把记诵的东西融在生活中,使它成为精神上的血肉,从而用以指导生活,这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我们都被中考和高考的紧箍咒束缚着,只注重学生成绩的好坏,而忽视了学习的实际功效及学习的目的所在,不免出现一些“高分低能”的学生。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主观能动性才是我们做教师的尤其应该重视的。我们不能总是把学生抓在自己手中不放,要让学生学会自己动脑,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判断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应把握好。学生自己能想得通的,说得清的,就不必教了。而当学生想不通,说不清的时候,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时老师再加以指点,学生就会像久旱逢甘霖的庄稼一样蓬勃生长。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学,培养学生知变、求变、善变的创新精神。

  三、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本书中把受教育者比作种子,确是很贴切的,种子要发芽必需要有适宜的土壤、水分、光照、温度等等,所以要想使学生能茁壮成长,我们必需给他们提供良好的条件,充足的养份。但这还不足够。种子发芽后,还要给他除草、除虫,使他们健康的成长,而不至于长歪了,这样最终他们才能成为颗粒饱满的有用之才。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单纯的把学生看作是只用来装东西的“空瓶子”而是具有生命活力的生活体。在教育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需求,要给受教育者提供陶冶品德、启迪智慧、锻炼能力的种种条件,让他们能动地利用这些条件,在德智体各方面逐步发展成长,成为合格的建设社会主义的人才。

  四、教师要以身作则,作为人师表的典范

  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各学科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为社会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公民。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教师的言行举止并不是简单的事,而应该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所以教师要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不让学生做的,自己一定不做;不让学生说的,自己一定不说。教师要以身作则就必须要不断修养自己的学问,修养自己的品性,才能成为为人师表的典范,才能不断地培养出更多的有健全人格的人。

  借用书中的一句话“知识学问无止境,品德修养无止境。”作为一名教师要“为人师表”就要在不断的学习中提升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人民教师。

  读叶圣陶《如果我当教师》有感 6

  叶圣陶先生在这篇文章中分别假设了自己作为小学、中学、大学教师时应该怎样面对学生。读完之后,心绪难平,感慨颇多。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应当这样做:

  一、真心与学生做朋友

  在这一点上,我现在当然没有做到像叶老先生那般对学生胜似亲人,或者说对全部学生做到。

  来到XX已经五年多了,每带一个班,都有不同的感受,我很喜欢小孩子,喜欢和他们在一起玩耍,加之自己年纪不大,所以很能和小孩子们打成一片,同时也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弟弟妹妹。

  现在的三年级有一名学生特别喜欢我(自信),每次见到我都会和我打招呼向我问她,我当然非常开心,其实这学生在一年级的时候我当时恰好代她写字课,到现在她仍然称呼我“写字老师”。上学期她过生日,专门留了一块蛋糕,一直等到我下晚自习,把蛋糕交给我之后就跑了。

  像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你对我好,我便对你好。老师与学生之间也是如此。与学生作朋友要出于衷诚,真心认他们作朋友,具体怎么做?以心换心。

  二、培养学生各种好的.习惯

  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我们总爱只挂在口头说说,最缺乏的就是做。比如,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懂得孝顺,而且总是“你们的父母为了你们顾不上吃饭,舍不得穿衣,所以你们一定要孝敬父母……”之类,可是学生并不能很理解,或者说只是听听而已。而且作为教师,你要是天天这样苦口婆心地说并且自以为很有用的话,结果可能会令你失望的。因为他嫌你太啰嗦,我觉得可以这样:组织学生到附近的工地去看一看那里的人是怎样干活的;到敬老院去看看那些孤寡老人,学生到那里亲身感受一下,可能要胜过你的一卡车谆谆教导。

  再比如,我们教育学生要珍惜粮食。我们总在宣传,但学生根本不买你的帐。怎么办呢?让学生劳动。学校的菜地就是非常好的训练场。不过遗憾的是,老师和学生似乎有点反感。

  习惯的培养要具体在一件一件事情上,做总比说要更具有说服力而且效果好。

  三、让自己和学生同时爱上阅读

  阅读的重要性,相信每一个老师都再清楚不过。但我们还总抱怨学生不会阅读,不喜欢阅读。其实这病根就在我们自己身上。我自己都不喜欢阅读,我的学生怎么爱阅读呢?所以第一得是老师喜欢阅读,第二我们还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读书只求记忆,没有研究的方法,没有实验的机会,丝毫没有用处。”

  四、不打骂、体罚学生

  打学生犯法!——这一点不用解释了吧?

  阅读文章之后个人的一点感受,用文字记录下来时刻提醒自己,不敢与人共勉,文中有涉及谁人利益之不当言语,并非本人有意为之,请谅解。

【读叶圣陶《如果我当教师》有感】相关文章:

我所见的叶圣陶散文10-02

如果我是老师……10-02

如果我是老师作文02-08

如果我是老师作文02-08

作文:如果我是老师11-07

如果我是人民教师作文10-02

如果我是老师作文【热门】02-19

如果我是老师作文【精】02-17

【荐】如果我是老师作文02-18

【精】如果我是老师作文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