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时事新闻有感

时间:2021-09-30 10:28:39 读后感 我要投稿

读时事新闻有感

时事新闻读后感是否成为猎奇、残忍的温柔一刀崔永元淡淡表示:“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某月刊第三把火烧到《实话实说》

西安一家月刊最近连“烧”了三把“火”:第一把,

“烧”出了“中国十差作家”;第二把,“烧”出了“中

国作协该解散了”;这第三把“火”,“烧”向了中央电

视台的《实话实说》节目及主持人崔永元。

在最新出版的该杂志上,一篇题为《崔永元:对一个

实话实说者的实话实说》这么评价《实话实说》节目:“

或悲或喜的嘉宾与热情不减的观众,组成了一个看客与被

看的怪圈。这里价值、道德、人权、自尊变得模糊了,取

而代之的是好奇心的驱使、残忍的膨胀、隔膜的产生和语

言的游戏......无非是以这世间崇高的或者不幸的标本博

取观众的好奇和窥视的满足,从而提高收视率,获取经济

利益。场上的嘉宾不幸成为整个动作环节中的牺牲品。”

作者评价道:“也许崔永远本意并非嘲弄,只是出于本能

的猎奇心理......崔永元太残忍了,把别人的痛苦、不幸、

隐秘作为自己的谈资,在大众传媒上‘实话实说’......

多一点冷静、多一点宽容、多一点善良、多一点理解吧!

不要让这个简单的谈话节目把大众误导到看客与被看的可

悲地位,成为猎奇、蛊惑、残忍的温柔一刀。”文中列举

了崔永元主持的两个节目《上学的外婆》我《家》。

上学的外婆:没听说谁会嘲笑我

《上学的外婆》讲述是七十多岁的重庆老太太董世芝,

五六年如一日代替瘫痪在床的外孙女上学,使小孙女成绩

一直名列前茅的感人故事。《崔》文的作者写道:“崔永

元对老太太地下党员的秘密生涯近乎取笑的关注,‘逼’

着老太太对那段革命岁月做出解释,以满足他本人的好奇

心理......我不知道此后老太太还会不会在全国人的注目

下继续坐在中学的课堂上,会不会在学生们的好奇中继续

学着中国革命史?”

当事人最有发言权,于是记者找到了远在重庆的董世

芝老人(即外婆)。

记者:您觉得当时崔永元有没有嘲笑您的意思?

外婆:没有那个意思,有的话,我当时就会说。从小

学五年级到初中三年再到一年的职高,我替外孙女上了近

6年的学,一直都没有张扬,过去的事没什么好说的, 何

况的革命生涯呢。

记者:崔永元为什么要追问这个问题?

外婆:因为每个人的生活观和价值观都和自己的信仰、

经历有关,我也是因为有了地下党的经历才有今天的毅力。

现在有一些不良风气,总认为说政治就是唱高调,所以我

当时才会犹豫不决。

记者:做完节目后,社会上对您的态度如何?

外婆:一位退休前在新华社工作的83岁老人,是我中

学的老师。他看了节目后跟我联系上了:“我为有你这样

的学生而骄傲。你对生命是无愧的,中央电视台播这个节

目是鼓励人们奉献爱心,大家都说要学习你爱人的美德和

持之以恒的精神......”

记者:做完节目后,您有没有受到压力?

外婆:有啥子压力哟,没感觉。现在上街大家都认得

我,没听说谁会嘲笑我。

记者:那您对《实话实说》这个节目有什么看法呢?

外婆:这个节目很有情趣,给人快乐也给人教育。

女研究生黄月:节目没有破坏我们的感情

《家》讲的是身患残疾的女研究生黄月“下”嫁给“

老实没文化”的工人王金舫,婚后两人如何在文化程度、

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反差中,由冷漠、隔阂到宽容、接纳的

过程。《崔》文认为:“我觉得这对夫妻无情地戏弄了,

观众被欺骗了......不知他们如何在本来就不幸的事实上

再一次揭开自己的伤痕......我无法想象这对夫妻的秘密

公开后,他们在家庭中是否还能相敬如宾......”身在天

津的女形容黄月是如何评价这番话的呢?

记者:你们夫妻现在感情如何?有没有因为“被揭了

疮疤”而影响你们“相敬如宾”?

黄月:我们夫妻俩的.感情还不错,节目没有破坏我们

的感情--我们敢坐到演播厅里,心理承受能力肯定要比一

般人强得多。上了节目后,两人都更冷静、更理解对方了,

周围的人都挺理解我们的,大多数人都赞扬我们。

记者:你觉得崔永元的表达方式“残忍”吗?

黄月:生活可比提问残忍得多!我不觉得崔永元残忍,

他并没拿我们找乐。虽然现场观众有的提问的尖刻,但认

识的和不认识的人都特别的真诚,像我们这一对“男低女

高”的组合方式有一定的普遍性,能给别人以借鉴......

记者:你对《实话实说》有什么看法?

黄月:这个节目是丈夫极力推荐的,我开始并不爱看,

嫌乱,一会儿锣鼓一会儿说话的。做了节目之后,我才每

期都看,收获挺大的。这个节目的温情感动了我。

记者:你对《崔》文的作者怎么看?

黄月:这个作者也是有点儿文化的,只是极端、尖锐

了点儿。

据该杂志一男士透露,该文作者系西北大学的学生。

而该刊主编周先生(即“中国十差作家”的第十名获得者)

以传真件的形成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崔》文算

是作者的一家之言,可能代表一部分观众的看法......发

表此文,只是倡导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已见,绝没有哗众

取宠的意思。”他否认该刊一系统的惊人之举是在自我炒

作。

崔永元已看到了这篇文章,他说了自己的“读后感”: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想听他详细地谈谈,他说:“

不说,多一个字也不说--哪怕你给我上刑、灌辣椒水!”

上一篇:读小兵张嘎有感900字  下一篇:没有了

【读时事新闻有感】相关文章:

时事新闻的演讲稿10-01

时事新闻演讲稿09-30

时事新闻类笔试题01-01

读 有感08-03

读 有感08-05

读有感08-07

读 有感08-05

读 有感08-06

读 有感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