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文字的庄稼汉的散文

时间:2021-09-24 11:55:24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播种文字的庄稼汉的散文

  “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也会被太阳烤干,但我清楚,我必须像夸父那样,去把那轮滚烫的希望追赶……”

播种文字的庄稼汉的散文

  庄稼汉,原名曹景常,曾做过中学教师,机关文秘,后从事新闻工作至今。

  (1)这可是粘着地气的……

  就像张艺谋拍的电影,喜欢与土地联系在一起的生存与生活方式;赵本山立足东北,把“二人转”推广到了全国;同样有着东北情结的曹景常,他以“庄稼汉”为笔名播种文字,并戏谑地说:“这可是粘着地气的。”

  从农村到城市,以一双大脚走着都市人的舞步,并在城市的一隅,像一株倔强的白杨,执著和热情延伸生命的触角,扎根于东北的土地和文化,浸润着他痴于文学的梦想。

  在农村,庄稼人一亩三分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穿梭于都市钢筋水泥间的“庄稼汉”,则一边用辛勤忙碌堆砌生活,一边将对土地的深深怀念,摇着“笔杆子”,用文字喂大每一个饱满的日子。

  每每手写的文字变成书刊上的铅字,那是他的精神的财富,鼓舞着他持续努力。以至十几年来,他如一位辛勤的农人,不改初衷,甚至笔名就叫庄稼汉,直接而且生动。

  每次见面,他总是眯着不大但质量挺高的眼睛,鼻子和嘴一起笑,偶尔也会来点小酒,不喝正好,喝了就有点犯晕,然后就开始说他的诗和散文,一副乐在生活的满足。

  他说自己是地道的农家子弟,父亲是一位出色的铁匠,识字不多。记忆中,母亲没有读过书,似乎仅能认识自己的名字。他喜欢写作,是因为从小就比较内向、不善张扬,所以便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想象,去思考。也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经历与个性,让你与他面对面时,会更深的感受到他传承于庄户人家的憨厚和忠诚,让你备感亲切与实在。

  而用“庄稼汉”的这个笔名,他说是要时刻提醒自己别丢了作为农民的那份勤奋与朴实,当然也更希望自己的“作家梦”有个好收成!

  (2)梦想支撑行动,行动创造成绩

  为了实现“作家梦”,他在城市中奔走忙碌,显然并不是庄稼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那么简单。

  在都市漂泊的岁月里,无论什么样的生活环境,都改变不了乐观地对待生活所给予的一切,并总能从平淡艰难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夜大开学的第一天,正遇大雨,他骑着单车从城北的单位,往位于城南的夜大赶。几乎是横穿整个长春市,但他为了赶课时,连雨也没避一避,等到学校时,浑身上下没有一处干地方了,但他只把衣服拧了拧,硬溻着湿衣服上完课,等上完课回到单位宿舍换下湿衣服,他竟来了灵感,把上夜大遇雨的经历写成一篇散文《在青春的延长线上》,后发表于《长春日报》。

  一边为了生计而奔波、求索,一边还要在奔波一天后坚持业余创作,去圆自己的作家家梦!

  那一年,他因为各种原因从一家小机关辞职后,一次次走进各类招聘处,不管文秘、广告文案、编辑、记者,凡是和文字挂点边的,他都大胆去试、去闯、又是两月下来,报名费花了不少,除了应聘经验与日俱增,仍然是一无所获。

  于是,他不再跑了。通过一位同学介绍,放下了自己的书生架子,到道班干活。顶住火辣辣的日头,砸石头、刨路面、喷沥青……在挥汗如雨的日子里,他仍不忘构思美梦,一个走神,锤子砸在了手指上。手血流如注,但他没有声张,只简单包一下,仍旧干活,只怕被苦却可以维持生计的工作。出工回家,不顾疲惫难爱,依旧坚持写作,坚持写自荐信,一熬就是半宿,那时他只有一个念头,再苦再难也要坚持!

  他先后做过机关文秘、广告文案、编辑记者,也曾飘在京城,为一个广告人做过几个月炮制广告文学的“枪手”,还做过刨路面、搬砖头等苦力工作,在累得腰酸背痛的时候,辗转难眠,也自问过:如何才能实现梦想,创造价值?

  正是这份不甘心,娶妻生子后的他,虽然有着搬了十余次家的漂泊经历,而且每一次都是在都市的边缘地带,却并不影响他在每每入夜时,潜心读书、写作。也在短短几年时间,顺利拿到了自考中文大专文凭和各类文学高级进修班的毕业证书。

  学习与工作齐头并进。

  最初的努力,现在看来,依然有着记忆犹新的喜悦,闪亮于一路成长的历程。

  当一个人获得认可越多,投入的感情和努力也就越多,信心也就越大,成长也就越快。随着业务上的日渐娴熟,他在文化圈里的影响和成绩也日渐放大。

  在肥沃的土地上,生生不息地滋长着庄稼汉的梦想;凭着辛勤的春种秋收,迎来的是一年胜过一年的丰足……

  自1987年他高中二年级开始,就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已在《光明日报》《文艺报》《春风》《小说月刊》、《词刊》、《诗林》《科普童话》《安徽文学》、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吉林电视台等全国数十家报刊(电台、电视台)发表文学作品数百篇,作品多次被《文摘报》《中外期刊文萃》《意林》等报刊转摘。近年来,他出版了报告文学集《追逐太阳的生命》、长篇报告文学《腾飞的雄鹰》、《云涌大江流》,散文集《快乐是条静静的河》、《怀念收割的日子》,诗集《倾听春天》、《北斗星下》等,被省、市作家协会吸收为会员,并成为为省文学创作中心聘任作家和市作家协会副秘书长,同时还是吉林省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戏剧家协会会员。

  作品也连续获奖,并且是各个门类均有不凡表现:他的报告文学作品曾获吉林省报告文学奖一等奖、全国时代新闻人物优秀报告文学二等奖;他的散文曾获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建国60年“我与新中国风雨同舟”大型征文金奖,中国作协文艺报“改革开放三十年散文随笔征文”二等奖,吉林省建国60年征文一等奖,长春文学奖等,他的诗歌作品呢,也曾获诗林杂志举办的建国60年全国诗歌大赛二等奖,长春市青年诗歌大赛一等奖;他的童话作品获得了全国首届科普文学大赛三等奖,长春市首届寓言童话文学奖二等奖;他的杂文,也在杂文选刊杯首届全国杂文大赛中获得了“新人奖”,尤其令人称奇的是,他竟然对曲艺作品也驾轻就熟,他的相声还获得了吉林省首届相声大赛二等奖。

  “庄稼汉”这个笔名,不止出现在报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甚至一些大型的文艺晚会的'策划与作品撰稿,也有他的手笔。他成功策划了“香港回归新音乐作品演唱会”“吉林省首届质量法规知识大赛”“吉林省315质量之声文艺晚会”,与此同时,他还为“信用之光”文艺晚会、“首届吉林省记者节文艺晚会”“吉林省建党九十周年文艺晚会”等创作了小品、歌词、快板书、相声、评书等各种文艺节目上百部。

  庄稼汉的座右铭是“绝顶不关聪明事——纯属偶然”,一语道天机,写出自己的特点来。些许因久长耕耘文字,靠写作为生的缘故,人未老发先落,本是血气方刚之季,却早早绝顶,白了少年头。虽是偶然,却真与聪明有关,才能如此游刃有余的驾驭文字,把一份才情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

  执着于文字的他,以“庄稼汉”的本份,坚守着这份执着,丰满了如歌的岁月与人生。因为扎根于斯,所以虽苦犹甜,乐在于此。

  (3)在城市里种“庄稼”

  即使离开黑土地与父老乡亲身居城市,庄稼汉的笔名让他念念不忘黑土地的深情,以及魂牵梦萦于乡野清风的诗意和想象。

  由于对乡村有着太深的情感,因此便有更多的乡村意象流诸于笔端。他的诗:《瓜园即景》,“瓜秧伸出手臂够太阳/可咋够,手也不够长/瓜秧生气了/哼我自己选太阳!/于是/静静的瓜园成了绿色产房/风儿撩起绿色的襁褓//哈哈/瓜园一下子生出这么多/绿色的小太阳!”《小村夜色》“夜色/是一坛生活造出的陈年佳酿//啜着这浓浓夜色的小村/醉了醉了/醉在甜甜的梦乡//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想/怎样酿造更醇美的时光”。

  著名诗人胡昭评介说“这两首小诗都是这样清新可喜,作者以喜悦甚至天真的目光注视生活、描述生活,令人悠然神往。”

  平常中寻找诗意,在诗意的生活中,寻找一种明锐自信的表达方式与思考。他是在用文字行走与耕种的旅人,一边种下想念,一边是不尽的思考。

  如:《遇雨》“途中遇雨/只是生命旅途中/一次极为偶然的机遇/那点点雨花/溅起一圈圈无奈的涟漪//其实不必/真的不必/遇到就遇到吧/无须太多哀怨与惋惜/有伞无伞雨大雨小/也都不必太在意//只要坦然地走向前走/晶莹、纯朴的雨花/定会把心情切换成一次非凡的惊喜”。平常而又平常的生活情景,可又体现出新鲜而又新鲜的诗意!

  做一个在生活中善于思考的盗火者,点燃一根引线,让读者沿着思想的火花沉入文字的想像中,发现生活的哲学与之美,而这个人,就是用“庄稼汉”这个笔名的曹景常。其实,取庄稼汉的笔名时,就证明了他的乐在生活的达观与悠然。

  打开一扇窗,向着阳光,是庄稼人对于生命、生活逐梦而歌的激情与感怀。今天,都市寻梦的“庄稼汉”已经梦想成真。近些年,先后有《长春日报》、《长春商报》、《长春晚报》、上海《人才市场报》、长春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以《闯进都市文化圈的“庄稼汉”》、《都市漂泊十春秋“庄稼汉”终圆作家梦》、《曹景常:都市里“种庄稼”》、《结识“庄稼汉”》等为题,对他进行报道,他的努力与收成,也正成为更多从农村走到都市的寻梦者的榜样和追求!

  走过沧桑,心中却没有对沧桑的感叹。“庄稼汉”面对都市的阳光和自己二十年多来的艰难历程,虽然他也知道前边还有风雨,但他依旧雄心勃勃。

  因为他更清楚,在闯荡江湖的日子,没有理想的阳光不行,没有人生的梦想也不行!

  在城市里种庄稼,撒下一行行文字的种子,像夸父那样去把那轮滚烫的希望追赶……

【播种文字的庄稼汉的散文】相关文章:

深圳之旅的播种散文02-19

文字散文03-17

文字的生命的散文03-13

文字的境界散文03-13

与文字相伴散文03-13

文字是呓语散文03-13

文字的女儿散文03-13

组合文字散文03-13

文字的情调的散文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