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精灵散文

时间:2021-04-20 09:27:24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可爱的精灵散文

  尽管我的童年里没有什么玩具,但生活中也不乏丰富多彩。在乡间,有着各种花鸟鱼虫,是这些精灵们给我的童年世界带来了无尽的快乐……

可爱的精灵散文

  (一)美丽的大花蝴蝶

  父亲认识的字多,是我们屯子里文化最高的,而且特别喜欢看书。集体户里有个聪明好学多才多艺的知青,跟父亲很谈得来。有一次他回城探亲,便向他的父母要了一大捆书,回来全部送给了我父亲。

  父亲把书抱回家,高兴得不得了。我也凑过去拿几本翻看。由于我那时还没有上学,识字有限,只能欣赏书里边的插图。

  突然,书里边有个五颜六色的东西吓了我一跳。父亲接过书,打开那页一看,说这是一个大蝴蝶的标本。

  这只蝴蝶标本,差不多跟32开本的书一样大。现在想想,它那艳丽的图纹,真是给人以华贵之感。也就是从那时我才知道,世上竟有这么大而美丽的蝴蝶。

  我建议把它镶嵌在我家放照片的大镜框里,既不易碰坏,还可以随时欣赏。父亲说:“不行。人家送书时没有说还送了个蝴蝶标本,很可能是忘在书里边了,得还给人家。”

  我又欣赏了好一会儿,才恋恋不舍地撒开那本书。从此我便渴望捉到一只这样美丽的大花蝴蝶,或是弄到一个这样的蝴蝶标本。然而,一个又一个鲜花盛开蜂飞蝶舞的夏天过去了,我却始终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大花蝴蝶。

  初二那年一个雨过天晴的中午,我在家吃过午饭后,抄近路返校。路过一个田埂时,我忽然发现了一个鸟一样的东西在眼前飞过。定睛一看,哎呀!原来是一只大花蝴蝶。

  我终于有机会见到了一只飞舞着的美丽而华贵的大花蝴蝶!

  我当时异常兴奋,心也跳得厉害,甚至胸腔都有些发热,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观察了好半天。我当时手里没有任何可以捕捉它的工具,只好慢慢地靠近它落到的地方。可我刚要到它附近,它就煽动起翅膀飞起来。它的翅膀虽然没有普通蝴蝶煽动的频率快,甚至显得有些笨拙,但每煽动一下都飞出去挺远。

  那天下午,大花蝴蝶把我带出去很远,也把我拖得很累,最后还是眼睁睁地看着它飞走了……

  等我回过神来,学校已经放学了,我的书包都是同学给我背回来的。

  后来,我曾多次见过蝴蝶标本,也知道他们还有各自不同的学名,只是再没有机会见过那能在眼前翻飞的,美丽而华贵的大花蝴蝶。

  (二)蝈蝈和蝈蝈笼子

  一个仲夏的晌午,父亲在屯后的自留地干活。跟着去玩儿的我听到不远处有鸣叫声,便问父亲这是什么鸟在叫。

  “不是鸟,是蝈蝈。”

  “这么大的叫声,个头一定不小吧?”

  “比蚂蚱大不了多少。”

  “是什么颜色的呢?”

  “草丛里的草蝈蝈是绿色的,豆地里的豆蝈蝈有些发白,山上的铁蝈蝈有些发黑,还有一种黑红色的铁蝈蝈会飞。”

  等父亲忙完地里的活儿,便说:“走,逮蝈蝈去。”

  我跟着父亲穿过一片高粱地,在一个大壕沟的边上看到一座坟。蝈蝈的叫声来自于坟顶上,但我们走近时它却不叫了。怕惊动那蝈蝈,我和父亲在坟旁静静地不敢做声,等待它再叫,以便判断它所在的更精确的位置。可是等了很久它也没有再叫,却听到屯子那边喊“下地了——”的声音。父亲说:“要下地了,我得走了。”

  待我长大了一些,便自己到山坡上去抓蝈蝈。

  蝈蝈喜欢在白天尤其是阳光强的时候鸣叫。在没有打扰的情况下,鸣叫一次时间长达二三十秒。但它是一种非常机敏的昆虫,当你走近,它立刻停止鸣叫。因此你得极缓慢地向它靠近。你若急匆匆地到它身旁,它会从树枝上一下子窜到草丛里,那就很难找到它了。如果它听到附近有同伴在鸣叫,就会放心地随着叫。于是,我在抓蝈蝈时就发明了用嘴吹气抖动嘴唇的方法模仿蝈蝈的鸣叫。不知不觉中,我这个口技练得惟妙惟肖,完全可以以假乱真,常常让周围的人听得目瞪口呆。在离蝈蝈两三米以外的距离模仿,足可以引诱它跟着鸣叫起来。这时顺着它的叫声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然后要小心翼翼地向前移动,慢慢地逼近,一点点儿地伸出双臂,甚至不能大喘气,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它捂过去,将它逮住。

  蝈蝈咬人很疼,但一般不会咬破出血,你如果急于往下拽它,很可能把它身体拉断。一般要等他吐出一股黑水后,才能松开嘴,这时用拇指和食指捏着它的脖子,它就无能为力了。

  抓蝈蝈时最好带着蝈蝈笼子,抓到后可以直接放到笼子里。如果没有笼子,就只能把它卷到裤腿里,需要注意的是,蝈蝈的.两条大后腿比较脆弱,手太重容易给折断。

  后院的三小子比我大五六岁,有一天下雨歇工,他带来一捆秫秸梢儿,求父亲给它扎蝈蝈笼子。我守在一边,把扎蝈蝈笼子整个过程从头看到尾。扎好的塔式蝈蝈笼子漂亮极了,我没想到父亲还有这个手艺。

  第二天,我就用剩余的秫秸梢儿自己动手扎了一个相对简易的蝈蝈笼子。后来,我又开始试着也扎了个塔式的,成功之后便在放猪时把蝈蝈笼子带到草甸子向小伙伴们炫耀。大家听说我会扎蝈蝈笼子,都求我帮扎一个,我便一一答应下来。

  夏天找秫秸很不容易,头一年的陈秫秸大都编炕席或架障子用了。做蝈蝈笼子不是一般的秫秸梢儿,得挑选同样粗细并且够长度的。伙伴们同时要扎蝈蝈笼子,屯子里的秫秸梢儿一时间洛阳纸贵。自己家没有的就得偷偷地到邻居家的秫秸垛里翻,一旦被发现至少要挨一顿质问。

  那一年我给伙伴们扎了好多蝈蝈笼子,基本都是伙伴们与我换工替我放猪。

  也许是熟能生巧吧,后来父亲说我扎的蝈蝈笼子比他扎的结实多了。

  多年后,有一次路过山坡听到有蝈蝈鸣叫,我便想抓一只。于是也学着鸣叫,这时才发现我的口技已经丢失了,再也学不上蝈蝈的叫声了。

  (三)憨憨的苏雀儿

  印象中儿时的隆冬季节,天空灰蒙蒙的,常常是刀子一样的西北风裹着雪花。空中很少有鸟儿飞翔,就连麻雀们,也都守着场院觅食去了。偶尔,有一两只乌鸦或喜鹊在树稍叫几声,给寂静的村落增添些许的生气。

  即使雪后天晴了,太阳也显得有气无力。但此时会突然有麻雀一样的鸟儿飞来,而且成帮结伙的一来就是一群,大人们说这种鸟儿叫苏雀。

  我知道麻雀还叫家雀或老家贼,但苏雀为什么叫苏雀我却不知道。有人说它们是从苏联那边飞过来的,所以叫苏雀。如果是这样,那今天是不是又该叫它们俄雀了呢?另有人说它们以苏子为食而得名苏雀,我认为这么讲倒是很有道理。

  相对“老家贼”而言,扑捉苏雀更容易些,因为苏雀憨憨的不那么贼。有人用秫秸绑上马尾做的套儿,慢慢地靠近苏雀,将马尾套悄悄地顺着苏雀的头部套上去,就套住了它。还有的人把几根苏子秆和滚笼子一起挂在灯笼杆上,笼子里放上苏子,当天空有苏雀飞过时,看见苏子秆就会落下来,只要苏雀落到笼子上就会滚落到笼子里。

  苏雀是很适合家养的。我五岁那年,父亲从别人那里要来一只苏雀。她身上的羽毛有些泛黄,没有家雀的颜色深,头部有指甲盖大小的一块毛是深红色的,非常漂亮。

  我想养这只鸟,可我家没有鸟笼子。后来还是奶奶有办法,找来一个小柳条筐,筐口上缝一块旧布,然后把苏雀放进去,同时还放里边一棵谷穗和一小碟水。

  苏雀并不怕见人,也不像麻雀那么脾气暴躁。我每天都想着给他添食加水,常常顺着小筐的缝隙欣赏它。

  这个苏雀在我家过了一个幸福的冬季。

  第二年春暖花开时,父亲对我说,这只苏雀再这么在筐里圈着,将来都不会飞了。又说,现在外边暖和了,也容易找到吃的东西,应该把它放生了。我当时对苏雀很有感情,便有一些恋恋不舍,但父亲的态度很坚决,我只好地把小筐递过去。父亲把苏雀从小筐里拿出来,走到外面后张开手,苏雀从父亲手里飞出后,落在门前的篱笆上,站在篱笆尖上叫了几声,似乎在向我们告别,然后就飞走了。

  我鼻子酸酸的,目送它飞远,一直到再也看不见……

  (四)篱笆尖儿上的蜻蜓

  那是一个地面被太阳晒得直烫脚的中午,二姐高高兴兴地从外面跑回家,手里捏着一只花翅膀的蜻蜓。我凑过去看,二姐让我帮她捏着蜻蜓的翅膀,然后她从针线笸箩里翻出一根细线绳,将蜻蜓的尾巴绑住。二姐手里握着线绳的另一头,蜻蜓便煽动着透明的花翅膀挣扎着飞舞,煞是好看!

  我跟二姐商量,想自己拿着玩一会儿,可二姐怕我把蜻蜓给弄飞了,就是不撒手。

  在你争我抢中,吵醒了正在午睡的父亲。二姐见势不妙,赶紧拿着她的蜻蜓就跑了出去,我便坐在那里哇哇地哭了起来。

  父亲揉着眼睛不耐烦地问:“你哭什么呀?”

  我抽抽搭搭地学了一遍刚才的经过。

  父亲站起身,说:“走,我带你捉蜻蜓去。”

  我跟父亲来到院子里,午间的阳光照得人很难睁开眼睛。我看到房前屋后的蜻蜓很多,经细心观察,发现有些蜻蜓飞来飞去,最后大都落在稍高出周围物体的尖东西上,尤其是篱笆尖上最多。

  父亲几次走近篱笆,试图乘其不备将蜻蜓捉住,蜻蜓十分机敏,总会在父亲伸手的一瞬间飞离一旁。父亲捉了好几次都没有捉到一只蜻蜓,显得有些急躁,我走上前去,说:“让我来试试。”

  我窜到父亲前边,因为我个头小,就贴着篱笆站着,然后伸出胳膊,又将食指向上一指,混同在篱笆尖里,又试图高出那么一点点儿。这时,便有蜻蜓落在我的食指上,于是我及时将拇指跟上一捏,蜻蜓的腿就被我抓在手里了。

  站在我身后的父亲瞠目结舌,很是吃惊。

  我也异常地兴奋,就又这样继续捉到了好几只蜻蜓,竟然屡试不爽。

  父亲笑着说:“嘿,真有本事!”

  后来,小伙伴们听说我会捉蜻蜓后,常常找我帮着捉蜻蜓,而且都学会了我这样捉蜻蜓的方法。

  我还发现,最常见的蜻蜓有红色的、黄色的、灰色的和花翅膀的;有一种又细又小的我们叫它线儿蜻蜓;有一种总是在空中飞来飞去的大蜻蜓;在河边有一种黑色的更大一些的蜻蜓;最大号的蜻蜓我只见过一次,在庄稼地里,一只绿色的大蜻蜓足有半尺长。

  上学后,我在课本里知道,原来蜻蜓是益虫,它们会在飞行中捕捉蚊子和对人有害的小飞虫,我们不应该伤害它们。

  (五)养在瓶子里的泥鳅

  记得在我三岁那年冬天,我的大表哥从封冻的大泡子里打出来很多鱼,还给我家送来一小盆,大多都是小鲫鱼。

  母亲在做鱼酱之前,把其中几条还活蹦乱跳的小鱼装在一个瓶子里,灌满水,放在窗台上。那三条鲫鱼和一条泥鳅在瓶子里边游来游去,好看极了。

  那时候父母对我十分娇惯,足不出户的我第一次欣赏到小鱼,高兴得连母亲喊我吃饭我都不想吃了。

  第二天早上,我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看我的小鱼,发现那三条小鲫鱼都浮在水面上,死了。

  我心疼得不得了,好在那条泥鳅安然无恙。

  这之后我特别喜欢养鱼,当然只能养泥鳅鱼。长大后我也常到水泡子里抓鱼,但最难抓的也是泥鳅。大的泥鳅鱼差不多有有半尺长,小的则不足两寸。泥鳅身上无鳞,有粘质,光滑,溜圆。有时即使抓到手,往往也会冷不丁乘机溜掉。

  夏季或秋季的午后,火辣辣的太阳将草甸子上浅浅的小水泡子晒透了。此时,我们一边放猪一边拿着个脸盆和柳条篮子,在小水泡子里一下一下地打捞。通常捞上来的都是小鲫鱼。偶尔遇到泥鳅,就赶紧连筐扔到岸边。因为泥鳅很难从筐里捉出来,也随时可能跑掉。只要把筐扔到岸上,就可以想办法把泥鳅弄到水盆里。

  那个年月,水泡子里的鱼特别多,差不多有水的地方就有鱼。每天放猪回来我们都是满载而归。带回家的小鲫鱼一般就打鱼酱了,不易抓到的泥鳅则放到小口的玻璃瓶里,就像城里人养金鱼一样,放在柜盖上或地桌上欣赏,而且不用喂它任何东西。

  泥鳅的生命力极强,虽然它其貌不扬,却有着超乎寻常的适应能力,它对营养的需求极低。水泡子若是干了,它照样可以藏在泥巴里。自己留个透气孔儿。

  养在瓶子里的泥鳅,如果勤换水,它在瓶子里呆上一年都不会死。有一年冬天特别冷,装有泥鳅的玻璃瓶里的水,冻成了冰坨,泥鳅被冰坨裹着,好像死在里边了。我就把它放在窗台上,她阳光照着玻璃瓶。下午,我发现玻璃瓶里的水融化了,泥鳅在里边撒着欢。

  泥鳅是餐桌上的美味,营养价值极高,有水中小人参之美誉。但我从不忍心吃泥鳅,因为它曾给我童年的枯燥生活增添过很多的乐趣。

  令人叹息的是,如今草甸子上已经没有水泡子了,稻田地里都洒农药,连一根野草都没有了,乡下农药施用太多,河水里再也见不到鱼的踪影。

  (六)跟着奶奶学养鸡

  记得农村在大帮哄的年代,还没有除草剂,地里的庄稼要经过三铲三趟,秋天割地前还要有一次“拔大草”。每到农忙季节,男女社员都要出工下地劳动,只有种完地、挂锄后和打完场这三段,才能有几天喘歇的时间。

  父母都去生产队里做农活的时候,家务活就归我和奶奶了。我想学做饭,奶奶不让,说这可不是小小子该学的。于是,我只好做一些放猪喂鸡之类的零活儿。

  有一天早上,我看见奶奶打开鸡架门子,每放出来一只鸡都要摸一摸有没有蛋。没有蛋的就放开,有蛋的就用鸡罩扣上,怕它们把蛋丢到外边儿。我觉得给鸡摸蛋挺好玩儿,就想学。奶奶皱着眉说:“上一边去!哪有小小子学这个的?”我就观察奶奶是怎么给鸡摸蛋的,等奶奶离开了,我就拿鸡罩里有蛋的鸡练习,再抓一只没有蛋的鸡做手感上的对比。第二天早上,我抢在奶奶前头给鸡摸蛋。经奶奶验证,我还真是一摸一个准。奶奶笑着说:“这一天天的,净学些不着调的。”

  过了些日子,有一只老母鸡不下蛋,却总是“咯、咯”地叫。奶奶说:“它这是要趴窝当‘老抱子’了。”奶奶拎屋来两捆稻草,用一个较细的动物骨头做的锥子,拧起了鸡窝。我看了两眼就抢过来,在奶奶的指导下,一个简单的坐窝很快就拧好了。

  奶奶把20多个新鲜鸡蛋放到窝里,把那个“咯、咯”叫的老抱子放上去。它便搂着鸡蛋,再也不乱叫了,老老实实地趴在鸡窝里。奶奶说:“小鸡崽儿得二十一天才出壳。”

  于是我就盼啊盼,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等我快忘了的时候,小鸡也开始叨壳了。有几个叨壳慢的,我就想扒开看看。奶奶不让,说:“自己叨壳的小鸡才硬实。”

  但我还是背着奶奶偷偷地扒开一个刚叨壳的,结果这个小鸡一直是弱不禁风的。

  奶奶找来个大纸盒子,放在炕头热乎的地方,把没完全蹬壳的小鸡放里边。那些能走能跑的就由老抱子搂在鸡窝里。

  等都蹬壳了后,怕它们乱跑,奶奶就把它们放在大纸盒子里,又放上一碟水和一碟小米来喂它们。

  后来它们长大了一些,就由老抱子领着散放在院子里,只是晚上我还得把它们连同老抱子一起收回到大纸盒子里。

  上秋后,这些小鸡崽子已经长成大半鸡,也能够独立觅食了,老抱子就不再要他们了。

  童年的记忆是最美好的,那么多的小精灵,给大自然给人类带来了几多快乐与几多遐思。回想儿时的趣事,真的很开心很快乐,那种单纯,那种悠然自得,那中无忧无虑已深深地留在了记忆里,无论经过多少岁月的侵蚀,经过多少风霜雪雨,每每回味起来,仍然清晰如昨。

  自然需要大家的共同呵护与关心,维护生态平衡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如今很多昆虫、鱼儿、鸟类……数量已经越来越少了,很多草坪和树木被钢筋水泥所代替,鸟儿不再叽叽喳喳,而是拉长的声音鸣叫着,仿佛在和人类述说着心中的不愉:还我的鸟巢,还我的栖息之地!

  好想在自然中再看到童年时代那样的大蝴蝶,好想再看到各种蜻蜓在天空在栅栏的枝条上操练着最拿手的平衡运动,脑门有着红点的苏雀儿哪里去了?小鸡们找不到草坪,看不到他们最爱吃的虫儿在想什么?麦田里偶尔蝈蝈的叫声怎么那么凄凉?是寻找不到伙伴玩耍而哭泣吗?站在河边,再也看不到鲤鱼跳龙门的比赛了。在流年旧事的快乐中,我陷入了深深地思索......

  有一天早上,我看见奶奶打开鸡架门子,每放出来一只鸡都要摸一摸有没有蛋。没有蛋的就放开,有蛋的就用鸡罩扣上,怕它们把蛋丢到外边儿。我觉得给鸡摸蛋挺好玩儿,就想学。奶奶皱着眉说:“上一边去!哪有小小子学这个的?”我就观察奶奶是怎么给鸡摸蛋的,等奶奶离开了,我就拿鸡罩里有蛋的鸡练习,再抓一只没有蛋的鸡做手感上的对比。第二天早上,我抢在奶奶前头给鸡摸蛋。经奶奶验证,我还真是一摸一个准。奶奶笑着说:“这一天天的,净学些不着调的。”

  过了些日子,有一只老母鸡不下蛋,却总是“咯、咯”地叫。奶奶说:“它这是要趴窝当‘老抱子’了。”奶奶拎屋来两捆稻草,用一个较细的动物骨头做的锥子,拧起了鸡窝。我看了两眼就抢过来,在奶奶的指导下,一个简单的坐窝很快就拧好了。

  奶奶把20多个新鲜鸡蛋放到窝里,把那个“咯、咯”叫的老抱子放上去。它便搂着鸡蛋,再也不乱叫了,老老实实地趴在鸡窝里。奶奶说:“小鸡崽儿得二十一天才出壳。”

  于是我就盼啊盼,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等我快忘了的时候,小鸡也开始叨壳了。有几个叨壳慢的,我就想扒开看看。奶奶不让,说:“自己叨壳的小鸡才硬实。”

  但我还是背着奶奶偷偷地扒开一个刚叨壳的,结果这个小鸡一直是弱不禁风的。

  奶奶找来个大纸盒子,放在炕头热乎的地方,把没完全蹬壳的小鸡放里边。那些能走能跑的就由老抱子搂在鸡窝里。

  等都蹬壳了后,怕它们乱跑,奶奶就把它们放在大纸盒子里,又放上一碟水和一碟小米来喂它们。

  后来它们长大了一些,就由老抱子领着散放在院子里,只是晚上我还得把它们连同老抱子一起收回到大纸盒子里。

  上秋后,这些小鸡崽子已经长成大半鸡,也能够独立觅食了,老抱子就不再要他们了。

  童年的记忆是最美好的,那么多的小精灵,给大自然给人类带来了几多快乐与几多遐思。回想儿时的趣事,真的很开心很快乐,那种单纯,那种悠然自得,那中无忧无虑已深深地留在了记忆里,无论经过多少岁月的侵蚀,经过多少风霜雪雨,每每回味起来,仍然清晰如昨。

  自然需要大家的共同呵护与关心,维护生态平衡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如今很多昆虫、鱼儿、鸟类……数量已经越来越少了,很多草坪和树木被钢筋水泥所代替,鸟儿不再叽叽喳喳,而是拉长的声音鸣叫着,仿佛在和人类述说着心中的不愉:还我的鸟巢,还我的栖息之地!

  好想在自然中再看到童年时代那样的大蝴蝶,好想再看到各种蜻蜓在天空在栅栏的枝条上操练着最拿手的平衡运动,脑门有着红点的苏雀儿哪里去了?小鸡们找不到草坪,看不到他们最爱吃的虫儿在想什么?麦田里偶尔蝈蝈的叫声怎么那么凄凉?是寻找不到伙伴玩耍而哭泣吗?站在河边,再也看不到鲤鱼跳龙门的比赛了。在流年旧事的快乐中,我陷入了深深地思索......

【可爱的精灵散文】相关文章:

可爱的精灵作文02-14

可爱的水精灵07-01

可爱的水精灵作文09-28

可爱的小精灵作文03-09

《可爱的小精灵》教案02-24

可爱小精灵04-22

可爱的小精灵作文10-15

可爱的蓝精灵作文05-12

小精灵散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