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炊烟的散文

时间:2021-06-07 18:27:06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又见炊烟的散文

  暮色罩大地

又见炊烟的散文

  想问阵阵炊烟

  你要去哪里

  一曲《又见炊烟》,一抹淡淡乡愁。余音未了,鸟鹊归巢,“故乡”两个字镶嵌在夕阳、炊烟、老屋层层叠叠的影子里。

  《又见炊烟》是著名词作家庄奴老师的经典之作,历经邓丽君、王菲两代天后的倾情演绎,音韵款款,情丝绵绵,有如江南茉莉花静静绽放般的温婉。

  恬淡的歌词,丝丝入扣,江南女子的天籁之声隔空袭来,有着若即若离的清灵。

  山水空濛,村落墨染。

  “又见炊烟”似一缕徐徐舒展的劲风,吹开了含苞待放的花儿,简单的四个字,形象地勾勒出一幅生动的乡村景致,炊烟、小桥、田野、农人,诗一般的乡愁,妙得让人心疼,妙得让人失语,妙得让人忘却了去拾取春夏秋冬。

  听歌,听的是心情,不知道这首时常在午夜回响的歌曲,叩动了多少夜不能寤的思念?氤氲了多少温馨美好的过去时光?催促了多少人匆匆的步伐?

  以前乡下穷,很多人家买不起钟表,劳作时,只要看到别人家的烟囱里冒出袅袅炊烟,女人们就知道中午了,于是放下锄头,带着孩子回家做饭了。

  饭做好了,孩子会在山脚下扯起喉咙喊几句句:爸爸,回来干饭了。

  幼稚的童音在山谷里回荡,大半个生产队都能听见,直到大人们回应了,才肯停歇下来。

  难怪有诗人惊叹:夕阳下,袅袅炊烟升起的地方就是心中最为柔软的地方,就是家的方向,就是梦中的江南!

  那炊烟下的身影,有父母倚树而盼的守望,有母亲唤儿回家吃饭的期盼,有鸡犬相闻,阡陌相望的故园桑梓。

  一缕炊烟若梦,一抔泥土如诗,故乡与炊烟,故乡与泥土已经融入一体,成了一卷不老的童话。

  难怪刘存厚将军的后人阔别故乡几十年后,一直在感叹近乡情怯,每每独坐旧时窗下,忍不住提起笔,画一卷三岔湖畔的袅袅炊烟,画了一卷又一卷。

  又见炊烟升起,暮色罩大地,乡愁总是在夜晚不期而遇。

  我是2001年离开老家外出谋生的。深圳这座城市,给我烙下了离乡背井的烙印,像许多南下的人一样,睡过芭蕉地,钻过荔枝林,像躲瘟神一样躲过突如其来的查暂住证。

  我的记忆一直不太好,惟独对这段经历记忆犹新。

  “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也许,只有身处异乡,才会对月,对炊烟,对诗句有深入骨髓的理解。

  对于深圳,始终是陌生的,只有爬上笔架山看到四下升起的袅袅炊烟,才对这座城市有了几分略微的熟悉。

  异乡人始终是异乡人,哪怕你装着已经融入了整个城市,感觉到的依然透彻心扉的陌生,每次听到《又见炊烟》的旋律,总会为之动情,一边低头折千纸鹤,一边陶醉在缱绻的意境里,故乡不一定很好却一定是自己最为牵挂的地方。

  你可以恨她,也可以骂她,直到最后你才会发现自己真正的离不开她。

  那时候,我把自己喜欢的山水写成诗行,藏在口袋里,想起一句写一句,渐渐的成了工友中颇有文艺范的异类。后来,有的文章发在《江门文艺》成了散发墨香的文字,有的.抄写在厚厚的笔记本上,就像当年抄写的流行歌词成了记忆。

  深圳的两年是青春不堪百度的两年,回首那一段简单而孤独的时光,我用自己的诗行点燃了夕阳下的袅袅炊烟。

  我不善于歌唱,却喜欢轻唱《又见炊烟》,其实我知道,自已哼的不是歌而是一种情绪

  《又见炊烟》,又见炊烟升起,如果没有经历过颠沛流离,没有经历刻苦铭心的别离,怎能写出如此贴心又贴切的句子。

  在外漂泊了十几个年头,户口一直在乡下,没有挪过半寸窝,人还是那些人,村也还是那个村,回到家时,几年不见的小孩都长成了大人,物是人非,难怪连大诗人贺知章也发出了“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感叹。

  与贺知章比,我是幸运的,因为我看见了自家院落里升起的袅袅炊烟。

  十几年的光阴,转眼既逝,生活平淡如水,经历了几次情感上的浮浮沉沉,回到故乡,唯一的收获就是行礼包里装满了大包小包的乡愁。

  夕阳如昨,山野如昨,诗意般的炊烟袅袅弥散在田野里越发稀薄起来。

  又见吹烟升起,暮色罩大地,想问阵阵炊烟,你要去哪里?

  是的,炊烟要去哪里?

  几年不见,以前闭塞落后的乡村已经成了新机场的飞行区域,政府发布了禁止焚烧秸秆的禁令,村社干部也在挨家挨户的巡查。

  以前的青竹茅舍变成了小楼,人们像城里人一样开始用上了节能环保的天燃气,只有少数人家还在坚守着烧柴火的旧传统。

  夕阳落,暮色沉,也许有那么一天,袅袅炊烟真的会成为歌词中一道记忆的风景。

  没有了炊烟的乡村,还是乡村么?

【又见炊烟的散文】相关文章:

又见炊烟【散文】06-19

又见炊烟唯美散文06-26

又见炊烟升起散文欣赏12-09

又见炊烟作文12-24

又见炊烟作文04-06

作文 又见炊烟04-12

又见炊烟起作文08-19

又见炊烟高中作文09-04

又见炊烟优秀作文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