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观花磁器口散文

时间:2021-06-09 18:19:33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走马观花磁器口散文

  很早,我从《红岩》一书中听说过磁器口这个地名。“疯老头”华子良经常会挑着菜篮子往返于渣滓洞与磁器口之间,最终脱身于磁器口。后来查找些资料,进一步了解到磁器口的来历。咸平年间因古镇有座白岩寺而得名白岩场。建文四年,朱棣篡权,建文帝朱允炆仓皇逃出皇宫,流落到白岩山上的宝轮寺削发为僧,在寺中隐匿四五年之久。因此,后人便将宝轮寺改名为龙隐寺,白岩场改称为龙隐镇。面积不足两平方公里,东临嘉陵江,南接沙坪坝,西引龙家桥,北靠石井坡的龙隐镇拥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独特地理位置,嘉陵江由北奔腾而来,这里便成了重要的水陆码头。十九世纪初,“蜀瓷厂”在青草坡创办后,众多瓷厂齐聚小镇,又多又好的磁器让龙隐镇渐渐声名鹊起,引得驾船而来的瓷器货商纷至沓来,形成“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的兴盛壮观场面,古老的龙隐镇最终被磁器口镇所取代。

走马观花磁器口散文

  这次随团出游,旅行社也安排我们到磁器口游览购物,我便有了走进磁器口的机会。但是导游给我们的时间只有一个多小时,这让我游览“九宫十八庙”“少妇尿童”“金碧桥”“建文帝雕塑”等众多风景名胜的计划落了空。我只好抓紧时间,趁着人家忙于购物的时机,走马观花,独自去欣赏今天的磁器口。

  步入镌刻着“磁器口”三个大字的高大石牌坊以后,便是一条铺着青石板、狭窄而悠长的石板路。人在路上走,偶尔会听到清脆的“咔咔”脚踏石板声。石板路两旁一幢幢二、三层小楼拥挤在一起,彼此紧密相连,独具特色。小门脸(一般多在一两间)、木门窗。小青瓦的屋顶,木结构的廊檐,古色古香,尽展渝派建筑风格。石板路边,石阶缝隙,楼脚一隅生长的青苔藓,散发着霉气味,仿佛在讲述着小镇悠久古老的历史,给古镇增添了古朴厚重的风貌。走在石板路上的游人如织,摩肩接踵。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众多游客,也不乏蓝眼睛、高鼻梁、喜笑颜开的结伴洋人。偶见三两只家犬跟随在各自主人身后,摇头摆尾,姿纵来来。难得一见的是,在低矮门市房的屋檐下,一位老妪倚靠在躺椅上,她满头银发,面容清癯,额头上布满了皱纹,双目微闭,旁若无人。像是在静心倾听小镇上过往匆匆的历史脚步声,又像是在默默守护着磁器口里的古老文明。

  我在磁器口努力寻找着曾经带给这个小镇繁华鼎盛的旧瓷器痕迹,来佐证它昔日的荣耀与辉煌。然而岁月留给磁器口的瓷器却并不多见,我仅在几个不显眼的店铺里见到了现代版的匙碟盘碗等瓷器,古老的瓷器已是凤毛麟角。磁器口已经演变为繁华的旅游商业街。

  在磁器口这条石板路商业街上,我看到几处挂着“陈麻花”招牌的门店前都排着长长的队伍,人们很有耐心的在等候购买“陈麻花”。据说这种麻花是重庆知名的特色小吃,从清朝末年起就凭其香、酥、脆、爽的独特口味、“嚼着惊动十里人”的夸张比喻而名扬巴渝。所以来到磁器口的人无论排多么长的队,等待多么长的时间,也要带上几盒“陈麻花”离开磁器口的。

  我却遗憾的与“陈麻花”擦肩而过,因为我还有我的关注。沿路一块“素客居”招牌吸引了我。当我来到那块招牌的楼下,仰头观望,楼上另一块木板上歪歪扭扭的写着这样六个字:“品茶,静心,聊天”。原来这古风犹存的“素客居”是家茶馆。茶馆在重庆、在瓷器口随处可见,是当地一张闪光的.名片,形成了具有独特地域特点的茶文化。茶文化在不同的茶馆里有着不同的解读,我想楼上那六个字就是“素客居”的店主人传递给茶客“静下心来,慢慢品茗,畅聊世俗,品味人生”的理念吧。

  在瓷器口,不仅仅是“陈麻花”“张飞牛肉”的生意火爆,一间悬挂着中国国旗,竖着“印度飞饼”牌匾的店铺同样顾客盈门。两个地道的印度人头戴着高高的雪白厨师帽,身穿洁白的工作服,黝黑的脸与洁白的服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引来了众多顾客。出于好奇,我也跻身其中,一饱眼福。只见身材矮小的那位印度厨师像神奇的魔术师一样将手中的一块面饼在头顶上飞速旋转,那面饼越转越大,越转越薄,瞬间就变幻出一张薄如蝉翼的薄饼美食。围观的看客连竖大拇指,大呼:“好!好!绝了!”听着大家的赞赏,两位厨师高兴地露出了洁白的牙。我快速举起相机,记录下异国人融入到磁器口商业圈后带来的开心瞬间。

  磁器口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一条石板路,千年瓷器口”。顺着石板路前行,不经意间,我发现了一块石碑,上刻“深水井”三个大字。据说,建文帝兵败南京后辗转流落到磁器口,就曾委身于此井中。故又名“生水井”。眼前一通石碑碑文写到:此井“六百年来泉水不枯,冬暖夏凉,清冽甘甜,古镇居民饮之则称《平安水》,烹茶则为《益寿茶》,此宁非天赐福井欤?”为一探究竟,我绕过石碑,走过梯坎,在院子的一个角落里找到了这口井。井里黑黢黢的,看不到一点水光。有人说:它好像已经枯竭了,是又可以藏人避难的“生人井”了。我想象不出当年建文帝藏匿于这深井里的境况,也许是生的渴望、活的信念支撑他躲过了生死劫。

  路过位于磁器口正街“戏里看巴渝”的“转运楼”,一副“宅傍青龙云吐瑞,门迎彩凤草生芝”的对联分挂大门两旁,那楼里正在用川剧演绎着巴渝文化的内涵。“漫游白崖山峰,醉品万般风情”大门内是“磁器口民俗文化村”的所在,里面一件件实物讲述着磁器口浓郁纯朴的古风。

  磁器口人脑子灵活,一个小老板就给自己不大的的书画社起了个寓意深刻的名字,“龙隐书画社”,即说明了他书画社的处所在藏过皇帝的龙隐镇,又隐含着他的书画中藏着龙的威武,龙的气势,龙行天下。巧合的是在他书画社的后中院就是曾经考中过三个举人的鲤鱼石学舍,后称为“翰林院”。如若中了翰林,便有了一睹“龙颜”“龙体”的机会,是当时读书人所向往的地方。

  从小小的磁器口镇走出了许多的著名人物。抗战时期曾就读于磁器口嘉陵小学的丁肇中是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徐悲鸿、傅抱石、丰子恺、宗白华等全国知名的美术大师、美学家都曾聚集于磁器口的凤凰山上。

  我走在瓷器口古老的石板路上,眼前熙熙攘攘的人流,古朴典雅的渝派风格建筑,俨如一幅幅富有诗意的立体画面。而当我走进潮水般的人流中,又仿佛在人声鼎沸的嘈杂声里清晰的听到了一曲曲悠扬的古琴演奏,有跳动的音符,还有变化的节奏。

【走马观花磁器口散文】相关文章:

磁器口优秀作文04-16

磁器口的茶馆风情07-03

重庆磁器口古镇 -资料01-01

有关磁器口作文(精选26篇)05-12

磁器口作文(通用12篇)04-02

磁器口作文范文450字(精选11篇)06-23

磁器口作文 -小学生作文大全01-01

描写磁器口的作文600字(通用22篇)04-24

记忆模式口散文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