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章的海滨散文

时间:2021-06-11 20:32:02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刻章的海滨散文

  海滨,是一位刻章师傅。多年以前小镇上人们就不嫌拗口,在他名字前冠以“刻章的”三个字,而且“刻章的海滨”在人们口中一喊就是几十年,直至今天几乎没有人直称他“海滨”,那样听起来似乎别扭,刻章的海滨八十多岁,是小镇家喻户晓的名人。

刻章的海滨散文

  海滨的铺子在小镇东西走向的前街,记忆中当年的街道不宽,三丈有余的样子,铺了青石板的街面,经岁月风化,已然高低不平,两肩临街而建的是一袭的青砖飞檐、小瓦盖顶的那满载着岁月沧桑的老屋。

  海滨的店面不大,在前街的东边座北朝南,丈把多的门面,靠房檐下用竹竿支撑着布做的篷子,下面是一块块搁在大凳上的门板。门板是一大早开门时抽下来的,上面用毛笔号着“壹元”、“贰意”……的记号,以便关门时好循序插进去。门板上放着几个分别装着不同材料、不同规格的章骨子的小木盒,边上是几把形状各异不同的刻刀。靠里口门板下有一只小板凳,上面稳稳的放着一台不厌其烦唱着戏曲的“红灯”牌收音机。这,就是海滨吃饭糊口的全部家当。

  在流通闭塞的那些年月,人们沟通信息靠写信,物质交流靠邮寄,而大家到邮局取个挂号信或包裹什么的都必须要有一枚私章,就连国营单位厂矿企业发工资,认的也是私章。有一枚私章当时几乎成了人们身份的象征。而刻章这活儿,在小镇上海滨是独此一家。于是,海滨的店铺整天门庭若市。

  那时候,不管你是要楷体仿宋,还是篆体隶体,到了他手里,持一支小号的狼毫沾上淡淡的掺了水的墨汁,再用砂纸上打磨平了的.章骨子上一气呵成地写好了左右“反笔”的人名,然后根据字的繁简以及章骨子的材质硬软,挑选出大小不一的刻刀——只见他跟着收音机哼哼着,左手捏着章骨子右手拿着刻刀,刀尖长了眼睛似的在那字面上翻飞,不一会儿,一枚私章就刻成了,沾上印泥拿一张纸头盖下去,美观匀称的字体包您满意。整个过程,颇具观赏性。以致后来随着技艺的长进,海滨不要在章骨子上写字,直接就在空白的章面上开刻,更是让人佩服。

  随着改革开放和科技生产力的发展,新型的“电脑刻章”店在小镇应运而生。电脑代替了人脑、代替了手工,刻起章来省时省力,又漂亮多样。也有人劝海滨也改革改革,固执的海滨就是不听。“那叫什么手艺?那是傻瓜都会的活计,我们不能为赚钱丢了手艺!我不在乎挣钱……”老伴儿拗不过她,看着生意不如从前便在门板上腾出些空余的地方,放了一只竹匾儿,里面放着一些零碎的针头线脑、拉链纽扣、胭脂颜料之类的小什物,顺便零售。——权当让老伴儿弥补损失,海滨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默认了……

  现如今,苍老了的海滨依旧还在刻章,虽然没有多少顾客,可是终究还是有的。每天早上他依旧开门,打开他的收音机悠闲的坐在藤椅里听着戏,喝着茶。老伴的小百货零售,已经喧宾夺主的抢了他的风头,成了店铺的“主营”项目。海滨偶尔接到活儿,总有一种强大的被认可的满足感,他享受着这种感觉。而这种享受是再多的金钱也换不到的,他会极其仔细地用心去刻,他不再为赚钱,他常常收的钱都不够骨子钱和工夫钱。

  随着顾客的转移现在的海滨每天下午都不再营业,泡澡堂倒成了他每天必须的日程安排。每天午后,海滨几乎都是第一个来到小镇西头的澡堂,一顿的泡搓蒸捏之后,并在澡堂里昏睡。

  到了傍晚,尤其是夏天的傍晚。落日的余晖还很艳丽的时候,海滨已经把门口街面打扫干净并招呼老伴搬出小桌小椅子放在街边,他拿出收音机打开。老伴又习惯性的端上酒菜,于是海滨开始“小饮”,说“小饮”是因为他酒量不大,一顿至多三二两。之所以加上引号,是因为他喝的与众不同。首先,不要太多的酒菜哪怕是一样也行。比如从以前的一小碟花生米,或者一只咸鸭蛋,到后来的半条鱼,一只螃蟹。他一样可以有滋有味的细细的嚼,慢慢的品,而且一样可以漫长地从傍晚喝到凌晨一两点,以致收音机里早就没有什么可听的节目,只剩下叽哩哇啦的噪音……——小镇人流行着一段善意的笑话说:海滨嘴里嘴嚼后吐出来的鱼刺,猫都不会闻。

  我想,当初人们在海滨名字前面冠以“刻章的”几个字,是因为他的手艺造就了他的“名人”效应。而现带人称他为“刻章的海滨”,也许或多或少是他对“手艺”执着的的认知态度,和独特的慢生活方式使然吧!——这就是海滨,印象在几代人脑海中的、“刻章的”海滨。

【刻章的海滨散文】相关文章:

刻章的证明12-07

刻章 离职证明12-07

刻章不要证明12-07

北京刻章不要证明12-07

刻章介绍信 -范文01-01

学刻章作文150字10-14

刻章需要什么证明12-07

单位刻章介绍信01-15

刻章介绍信范例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