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的记忆捉鱼散文

时间:2021-06-16 16:04:37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田野的记忆捉鱼散文

  我们村子虽说在大山脚下,但村口有井,村外有河,在我们小时候,不管是春夏秋冬,河水哗哗流个不断,尤其夏天雨水多的时候,有时还要发大洪水,那气势几乎要席卷村庄似的。即使平日里,没膝的河水不仅灌溉了两岸的农田,还流进水库,储备起来,造福于更多的人。不过后来河水逐年减少,到了春夏之时,几近枯竭,只有大大小小的石头泛着苍白的光。

田野的记忆捉鱼散文

  河水中,留下的最难忘的记忆,自然是洗澡和捉鱼了。尤其捉鱼,几乎是夏日里每天必备的功课。就是在中午上学的时候,也要跑到河里捉鱼和洗澡,更不用说暑假了。由于没有繁重的作业,吃过午饭和要好的伙伴相约去上学,穿过树林到河里,就看见学校了。大伙赶忙脱了鞋子,挽起裤腿,钻进水中。河里没有大鱼,只有为数不多的小金鱼,更多的是狗鱼儿。小金鱼身体妙曼,还没小拇指粗,在水中空灵飘逸地游动,就像绅士一般雍容华贵,所以谁都最喜欢小金鱼,但不容易捉到的,它极为敏感,水里稍有响动,它就转瞬即逝。要是谁能捉到一条,大伙会惊呼雀跃老半天。最多的确实狗鱼儿,那家伙大一点的就有大拇指粗,长着长长的胡须不说,腥气还很重,捉过一次,不论怎么洗手,吃晚饭的时候手上的气味家里人都能闻到。它是水中的呆子,游动的时候,总是那样笨拙,有了动静,却惊慌失措地乱窜,有的还碰到石头上,有的躲在石块下,不是露出尾巴就是露出头来,所以我们讨厌它。当然,讨厌归讨厌,因为小金鱼难得,在捉不到的情况下,只能捉狗鱼儿取乐,捉鱼的乐趣,对我们来说,本来就在于“捉”,而不是“鱼”。这也许是童心未泯的小孩和已经入世的成人最大的区别吧。小孩子在意的是过程,兴趣和享受全在于过程中充满趣味,结果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甚至于最终把捉到的鱼还会放还到水中。但大人们就不同了,他们只问收获,不问过程,目标直接指向的是鱼,至于钓鱼的过程,水中的忘我,都没有留下印象,甚至于为了鱼,可以不择手段,以至于无所不用其极。

  原来的`时候,我们捉鱼主要靠自己的双手,小心翼翼地在水中捧,只要鱼到了掌心,双手一合,就捧住了,当然一不小心,还是会从指间滑走的,让人懊悔不已。后来发现用帽子或者红领巾纱巾网,效果还要好些,有时一次可以网住好几条。那时男孩子喜欢戴帽子,女孩子喜欢围红纱巾,也不知道是谁最先看见头上的帽子脖子里的红领巾红纱巾有了灵感,发现了这种绝妙的工具,反正在大家中间悄然推而广之开来。创新也是步步高,紧接着有人动了脑筋,发现夏天防蚊虫的窗纱或者纱门帘,就是现成的渔网,就在午饭过后,大人们上地之后,偷偷取下自己的窗纱,带来当作渔网。这样战果扩大不少。几个人选择低洼的河段,用石头把周围圈起来,三四个人把窗纱拉开放到水中,一动不动地等着,别的人从上游大扫荡,拿着木棍在水中乱搅,嘴里“呕呕”地叫着,煞是滑稽。等把鱼群感到埋伏的地方,有一个人大喊一声“起”,拉网的便不约而同的提起网,谁都急不可耐地围上去,看看收获如何。运气好就有十多条,运气不好只有水滴往下滴。

  在岸边,用石子和土围上一个圈,里面倒进水,捉到的鱼放进去,那就是鱼塘了。回去的时候,狗鱼儿全部扔进水里,小金鱼平均分配,因为来的时候,谁都带了装鱼的罐头瓶子,带回去还要在家里养呢。一个人几条,公平合理,要是还有余数,那就要论功行赏或者抓阄。论功行赏就要看谁出的力多,或者工具是谁带来的。抓阄全靠老天青睐谁了。当然也有“分赃不公”打起架来的时候,那种情况下,往往一气之下,把那几条惹是生非的多余的家伙狠狠地扔到水里,岂不知鱼在水里是摔不死的,劫后余生,捡了条命回去,不知道它们是否感到庆幸。

  更多的时候,玩得天昏地黑,忘乎所以,正当陶醉其中,还没来及瓜分的时候,刺耳的预备铃“叮铃铃”传来,糟糕,迟到了可不是闹着玩的,现在撒腿就跑,还能赶在老师进教室之前,于是鱼也顾不上分了,瓶子也顾不上拿了,有的人连鞋都顾不上穿了,一溜风往学校跑。等到第二天中午,去看鱼塘的时候,要么早被乌鸦叼走了,要么早就变成鱼干了,要么奄奄一息,没有那样好看了,没办法,再捉吧……

【田野的记忆捉鱼散文】相关文章:

捉鱼散文随笔05-07

夏日捉鱼趣忆的散文05-21

捉食鳅鱼的趣事散文05-14

田野的记忆捡地点皮散文11-08

捉鱼02-12

捉鱼04-22

捉鱼08-20

捉鱼07-26

捉鱼 -作文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