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节那日那花灯散文

时间:2021-06-24 11:36:54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那节那日那花灯散文

  从小镇老辈人口中留传下来这样一句谚语:八月十五云遮月,正月十六雪打灯!

那节那日那花灯散文

  这句谚语源于何时已不可考,但它的准确性却无可置疑。至少在我的记忆里它是十分应验的。我一直惊异于生活在小镇的先辈们,如何就能提前了半年,却又如此准确地预知了半年后某一天的天气情况。怀疑归怀疑,可事实就摆在那里,使你不得不去相信。

  我今天之所以提到这句谚语,并不是为了夸赞先人们的睿智,而是想让大家明白,在故乡小镇,真正的元宵节并不是我们通常所知道的正月十五一天,而是从正月十五开始一直延续到正月十六!小镇的人们将元宵节通俗地叫作灯节,因为那是一个属于小镇人的特殊节日:白天擂铜器、玩社火,晚上赏灯看景!这些成了小镇人那两天生活的主要内容。

  小镇如何把正月十六也当灯节过,其由来亦不可考,因为在中国的大部分地方,都是正月十六过完才算是真正过完了年。在那一日,小镇有逛庙会的习俗,一帮周围三乡五村的乡人也会在这一日专程前来小镇看个热闹。他们白天过来镇上串串亲戚、逛逛庙会,晚上则是赏灯的绝好时机。人们抓住这农历新年的最后一晚尽情游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三五成群结伴而行。这样的夜晚最为兴奋的有两类人:孩子和青年男女!孩子爱玩爱过节,天性使然,但于青年男女来说,这一晚倒真真是属于他们的节日。因为在这一晚,女孩子可以明正言顺地吃过晚饭便与邻家女孩子一起相约了,出来逛街市及看花灯,而且可以一直持续到夜里十点多钟,这样一个晚上自由出来活动的机会是十分难得的,因此,这个看灯也就常常成了青年爱慕男女出来相约的理由。如此一来,把灯节这两天说成是小镇的情人节,那倒真真是不为过的。

  欧阳修在他的《生查子?元夕》中曾经写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由此可见,青年男女利用灯节这天来进行约会的事情,已经是古已有之,并非小镇青年男女独有之现象。可见这样一个传统节日,在相对传统和保守的社会里,于青年男女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当然,这是他们的事情,我才不会管他们谁喜欢谁,谁借机要来看看谁。于孩子来说,有花灯看、有灯笼玩才是最重要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期,虽说已经改革开放了若干年,但于中原腹地的小镇来说,改革的春风并未吹进这片尘封的土地多少。人们虽然已经不再以阶级半争为纲,但计划经济依然占有着重要地位。这样的一个好处就是镇内的大小机关、单位、厂矿、企业还必须和政府步调保持高度一致。于是,每年春节过后各单位必须在大门前布置花灯,也就成了一项必须保质保量认真完成的政治任务。这不仅是各单位的认识问题,更是展示各单位人员集体智慧和技术水平的一个舞台。这灯做得好不好,能不能吸引人,事关本单位的集体荣誉。于是,各单位也就不惜工本,从年初六上班开始群策群力,加班加点,不遗余力地投入到了花灯的制作中去。

  好在那时候镇内的厂矿企业基本都是集体或是国营性质,又多以制瓷为主,这样,每个厂子里也都有专门的机修车间,于是这制作高质量花灯的任务,就主要落在了机修车间的身上。各单位的灯基本都要在正月十四前制作完成,十五正式亮相展示,接受全镇人民的观看点评。这不仅是技术实力的一次比拼,更是物力财力的的集中展示。当然,到最后是他们落了名誉,而那些看灯的百姓则落了观看的实惠。

  十五那天大家都忙着看擂铜器、玩社火,那是属于小镇人的狂欢盛典。而这十六就成了小镇人的赏灯游园会。大人有他们自己的欢乐和喜好,而孩子在灯节这天,所要看的就不仅是各厂矿制作的精品花灯,更重要的是能够拥有一支属于自己的小灯笼,可以提着它融入到节日的.喜庆氛围当中去。当然,那时候我们所能买到的花灯基本还是最传统的样式。做工考究的宫灯及走马灯也有,但因其制作工艺复杂,成本又高,价格也就相当地昂贵。对于普通人家的孩子来说,那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家人所能够提供给你的,也仅仅是一两角钱的那种折叠纸灯笼。因其制作原料仅仅是纸,价钱低也就不足为奇了。即便是这样,那灯也不是每家的小孩子都能拥有的。家境不宽裕的人家,就这一两角钱的纸灯笼,也会是很难下决心去给自己的孩子买。

  记忆中的这种纸灯笼极为简单,一段极簿能够透出光亮的折叠皱纹纸筒,上系一绳,其上端口沿处中空,下以硬纸板为底,中间以四瓣小铁片固定一截儿五六公分长,如铅笔粗细的小红烛。使用时,将灯笼下按折叠,露出红烛,点燃后再将纸质灯笼身子拉开,将上面的系绳吊在一根小木棍上便可。这样的灯笼身上常常会绘有一些简单的彩色图案,在夜晚提着行走,透出的那些或红或黄的光亮,能够将你的周围照亮。几个孩子一起提着这样的灯笼,小心翼翼地提着行走,倒也不失一种极具童趣而又简单的古朴美感。

  只是,这样的灯笼有一个非常致命的缺陷,那就是容易着火!因其系用纸质,质地极轻,若遇了碰撞或稍大一点儿的风,稍一歪斜,外面的灯笼纸就会被里面燃着的蜡烛点燃,从而付之一炬。这个时候你也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自己心爱的纸灯笼化为一团火焰,转瞬间你就从提灯快乐游玩的幸福小孩儿,身份急速下降,成为名符其实的“无产阶级”。那样一种失落和窘迫的心情也就可想而知了。好在灯节只这一晚,回到家里,你睡上一觉,这年就过去了,你所要的就是乖乖背上书包去上学。所有的开心或者不开心都会留在昨天,留在那个有花灯的夜晚。

  再至后来,随着年龄的慢慢长大。步入青春期,这每年的灯节又会成为另外一场青春萌动的期盼。三五同学或邻居相约出来游玩看灯的同时,更多了一些小心思在里面,期望着此行能够看到心仪或是喜欢的男女同学!这种事情各自虽然嘴上不说,却也彼此心照不宣。出来看灯时,自己的那两只眼睛便不仅仅是看灯,更会伸长了项儿,两眼如雷达扫描般转动着,借着微弱的月色或是灯光,扫过你可能遇到的每一张脸,期盼你心仪的人儿能够出现在你眼前。倘若真的相遇了,彼此可能羞于用语言打招呼,仅是双目短暂的凝视交汇,那青春的电流便会击穿了你的心房,幸福的感觉也同时快速传遍全身,将你的快乐点燃。于是,你便故意装作若无其事的,却又有意无意地随了他或她的身影行走,彼此再于某一刻心照不宣地对视上一眼,尔后再匆匆躲闪。这样的美妙夜晚,花灯及树梢的圆月见证了这样一段似有若无的青春情感,还有那乍暖还寒的晚风拂过你或她绯红的脸!

  就是这样一个节日,就是那样一个夜晚,在故乡小镇,我们曾提着一盏红红的纸灯笼走过童年,也曾借了赏花灯的由头,出来睹过他她的脸。

  只是如今,我们早已青春不再,从小毛头到青春年少,再到迷惘中年,小镇的灯节也随了这岁月变迁改了旧时模样,只留下一个寂寞的欧阳修,依然立在他千年前曾立过的那个花市街口,于那如昼的花灯里,嘴里吟诵着:“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然后痴痴地等待着他去年相约过的人儿……

【那节那日那花灯散文】相关文章:

那时那日那景作文05-29

那山那水那月散文11-08

那花儿那飞燕散文04-10

那山那水那人散文04-10

龙泉那山那水散文12-11

那田,那地,那人散文12-10

那山那人那狗散文11-06

那节那月那情优秀作文04-15

那飞鸟的天,那鱼的海散文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