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厍雅集散记的散文

时间:2021-06-24 16:54:44 散文随笔 我要投稿

北厍雅集散记的散文

  早先听张社长说,青浦写作协会近期邀请我们去那边联谊。不想,在我们诗社的第一次雅集后,即接到青浦写作协会来我家乡-汾湖北厍联谊的喜讯!可见他们对文学的痴迷,一往情深啊!青浦写作协会,这名对于我来说并不陌生,但也不熟,因为我和他们有过一面之缘呢!

北厍雅集散记的散文

  那是在前年的一个金秋时节,我在家休息,张社长突然打我电话,说是青浦写作协会来黎里采风,一行有十几个人,带队的是他们写作协会凌耕会长,是张社长多年的老朋友了。我欣然应命,负责接待。就是在那一年,我初识了凌耕、沈大钧、戴仁毅、岑振平、张烨文、程佩华诸友。记得大家团聚在柳亚子纪念馆会议室,畅所欲言,谈柳亚子,说文学,其乐融融,每每还常会忆起当时欢聚的情景。

  不想,事隔长一年多,我们又在我家乡重逢了,用佩华妹的话来说:“激动的心正在沸腾。”不愧是一个诗人的性情话呀!我与她虽仅有一面之交,却很投缘,如相交好几年的姐妹。一年多来,时有交流,她常有诗作赠我阅读,我嘛写好诗作请她指点。就说前年,佩华妹采风回去,很快就发给我一首长诗歌《青石板,深巷,柳亚子纪念馆》:一/拍栏高歌的余音从远古/踏上古朴清净青石板/到江南一个的深巷,黎里/收起短信笔记本盘发而坐/接纳笔墨砚台宣纸/倾听另一个沉默/先生相迎还是“放歌”?/一副骨骼忠贞人民/豪情正义愤影/精神气节慷慨激昂/从吊鉴湖秋女士一词/流出你的心你也深爱烈烈的女子/时光停在二十一世纪某月某时/鉴证着故居亦在日新月异/傍依的小河,载着的古桥倩影/幽静一副江南水墨我收藏了这一切/配以秋的红叶,朴素的青石/二/遥远,从一个炯炯有神的镜框里/“天边鸿雁联群至,篱角芙蓉晚艳开”/读史,从一字字铿锵的气节里/“莫笑过江典午鲫,岂无横槊建安才!”/“登高能赋寻常事,要挽银河注酒杯”/定格了半个多世纪的影长/摆在江南明珠的璀璨中古朴幽静/像青松挺拔江南竹节拔节脆响/凭栏高歌的余音生在江南埋在江南在江南繁衍/生出一茬一茬的你/我因此更爱江南爱这个沉默爱这一个深巷。我捧读着佩华妹长长的诗行,分明看到了一个诗人的灵魂在歌唱。其实,我虽说是诗社的会员,实则还未入门,偶尔写几首新诗或古体诗,均很稚嫩。自认识这位热情、奔放的诗歌妹妹后,我欣慰又多了一位老师,得益甚多,心存感激啊!此次相见,分外亲切,久违了朋友!

  文友张建林闻知后,向我打听一个网名“肥肥”的女子,我只觉生疏,向佩华妹求援。“哦,她呀,喏”她指了指前方一位穿碎花长裙的年轻姑娘,说她还另一个网名叫“如枫落”。这三字,让我想起了唐朝崔信明的“枫落吴江冷”名句,不知她也有此情结?因此而取名呢?后闻听她同伴静盈妹解说,“如枫落”原意是她喜欢那份枫叶慢慢滑落的意境!呵,豁然开朗了,想到她正是一位诗人,当然有别于旁人,有着天生敏锐的思维和浓浓的诗情,身旁的一草一木,都是她妙笔生花的好素材呀!不然,你看到她的诗作《放生桥上的石榴》:在江南那美丽河边/寂寞爬上青石/孤独在巷子的背影里摇/二月慢慢揭开紧掩的心扉/小心呼唤我的乳名/散落在各个遗忘的角落/我打开寒冬的城门/露出一点绿衣/俯在石拱桥缝隙/听东风歌唱。她就这样,摇曳着她的碎花裙,踏上石板路,袅袅婷婷地款款而来,如唐朝崔信明一样在吴江留芳和一串串诗行,结成了汾湖.青浦联谊史上的一段佳话,留存在每个人的心底激荡。

  再说汾湖.青浦二十八相聚的首站是北厍黎星张应春纪念馆。那时正值黄梅季节,细雨濛濛,倒也无需打伞,很是惬意。张应春纪念馆,今年我已来了二次。第一次是市文联、党史办、吴江诗社组织的红色采风。张会长此次的首选地,兴许也是为契合今年建党九十周年纪念的原故吧?要不就是离青浦近,用张会长的话说:“汾湖和青浦是近邻,现在我们是一家门的亲戚啦。”张会长,前年我与他见过一面。他是一位多产的知名作家,涉及面非常广,散文、文史、诗词等等。记得前年他赠我一本传记文学集《王昶传》,我是搞文史工作的,如获至宝,长了见识,庆幸自己认识了他这样一位同道中人。在以后的岁月里,他的作品我常用心拜读,汲取养分,扩展思路,受益匪浅啊!

  这次我们联谊的采风之一,是拜谒午梦堂遗址,一个我梦牵魂绕的地方。今天,终于踏上了明末才女叶小鸾的故土,如同落入了一个世外桃源。墙角的一丛凤仙花,引来谁“哇”的一声惊叹。屋顶上的一盆鲜人掌,灿烂盛开,似通人性,正正静静地等候我们。机灵的丹凤妹是一位记者,人虽娇小,但扛着一只照相机,看她也不觉得累,或蹲或立,忙得不亦乐乎。“咔嚓、咔嚓”,一一捕捉。随处的风景美图,都成了她囊中的精灵。看来,她“木头”的网名也并非浪得虚名啊!

  午梦堂疏香阁遗址,我在梦中寻觅你几千回,感叹你满门风雅,横空出世,举世无双。可如今,那里只存下一棵腊梅和三块太湖石紧拥着掩在角落,凄凄惨惨。会不会引出叶小鸾亦如林黛玉一样,黯然神伤而独自葬花呢?我伫立在那边良久,心微微有些隐痛。猛然,听得张社长在喊我,让我去看河埠边静卧的旗杆石,说是一个石孔代表一个进士,正是它们见证着曾经的辉煌。但见一条石一条石满是石孔,据说叶家所出的进士、贡生、解元有20多人之多,可见这里是一个藏龙卧虎之地,人文荟萃啊!

  喜寻史觅迹的郑一冰和张建林,闻听村人的介绍,在遗址的背面找到了一条小径,一路探寻。我和秀华也欣然前往,一路追随。不想,他们早已消失在竹林之中,不见踪影,无奈我与秀华俩只能作罢,悻悻地离开。后听建林兄说,郑一冰老师拾到一个散落于烂泥之中的石础,也算有所收获,丰富他的'收藏,替他高兴。风水宝地,名不虚传呀!

  午梦堂,这本宝书,后人已把它存放在一座雕花大楼里-现称“午梦堂陈列室”,据说这幢楼是北厍柳家的老宅。有人发现,空地上尚存一块青石残碑,刻文仍依稀可辨,我回去查阅《北厍镇志》对照,原是陆律己撰,符重南书《文奎纪念碑记》(由吴县钱荣初刻于民国三十七年三月,即1948年)石碑。

  抬头见大楼,满目的精雕细镂,让人赞叹不已啊!仿佛让时光轮回到几百年前,我和晓琴兴奋异常,如在梦中,扶栏摄影,也扮一回古代女子。两人小心上得楼,见文友们已在争相品读历史。张社长和我说,近年他在《文汇周报》看到荆歌撰写关于午梦堂的文章,觉得午梦堂有研究价值,想托我代购一本朱晓红著《吴江叶氏午梦堂》。我对他说,朱晓红是午梦堂的研究专家,如听说有人喜欢,她定会赠送他一本的,俩人相视一笑。

  文友们过了一站又一站,小小茶楼可说是我们休憩的好去处,现已成为我们汾湖诗社的创作园地。今天,在这喜庆的日子里,张社长当然要安排亲戚来此歇歇呵。在座的双方简单地作些介绍。活跃的佩华妹率先表演了诗朗诵。所选的诗作,是周锡敏的得意之作《那年夏天》,再配上佩华妹百灵鸟般动听的歌喉,真可谓是声情并茂啊!为不冷场,原本低调的郑一冰老师即席也朗诵了他的诗作:葫芦烟树雨茫茫,诗客东来见明阳。从此分湖青浦去,犹吟相聚午梦堂。引来了掌声一片。此时,老前辈张烨文老师也举手发言,念他精心准备的写作体会稿,谆谆善诱,令人感动。他一行行工整的字行,如同他脸上刻画的岁月年轮,多么可爱的一位老人啊!他的血脉里,可是一直流淌着汾湖和青浦的热血呀,伴他终生。

  再见了,朋友!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你的笑容我难忘、你的言语我记在心,你的拥抱暖我怀。我们期待不久的佳日,相会于青浦博物馆、崧泽文化发源地啊,不见不散!到那时,我们老朋友,带着那一份喜悦和那一份收获,再干一杯,在那美好的明天!

【北厍雅集散记的散文】相关文章:

人物散记散文04-18

养花散记的散文04-16

椒江散记散文05-14

乡间散记散文11-28

德阳散记的散文11-28

晨练散记散文11-28

厦门散记散文11-13

立春散记散文04-10

北厍中心小学教导处工作计划范文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