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故乡

时间:2021-08-08 18:33:33 高中三年级作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作文 故乡

作文 故乡1

  和时光在一起的那十年里

作文 故乡

  你是我美丽的青春

  你是梦幻的泡沫

  与岁月一同衰老的父辈门

  你是我一生的信仰

  你是雄厚的山峰

  或蹉跎轮回到天涯

  你是我追逐的梦想

  你是灵魂的归处

  亦山路崎岖的泥泞

  你是我赤足的童年

  你是生命的起源

  和时光同在的父辈们

  与岁月蹉跎的轮回里

  或山路崎岖的童年里

  我一生的信仰

  我灵魂的归处

  我生命的起源

  静默的守望,电闪雷鸣的故乡

  我不会忘,我来自遥远的故乡

  我永远记得,我要回到我遥远的故乡

高三:风雨逐路

作文 故乡2

  故乡的明月,在经历了许多又忘记了无数后,依然像晴空里的云朵,那样洁白,那样柔和……

  小时候,每到中秋节,我都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老家看爷爷奶奶。永远忘不了:昏黄的灯光下,我们一家子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听妈妈给我讲嫦娥的故事。我是多么想能像嫦娥一样,飞到月亮上去,俯视着大地,与星辰伴舞。当时的月亮那么圆,像一个玉盘;那么亮,像一盏光芒皎洁的灯,高高嵌在湛蓝的天幕上,星星发出着微弱的光,那星星为什么不眨眼呢?一定是月亮太亮了,像手一样遮住了星星的光,她想把夜空作为自己的舞台。夜空中没有一丝云彩,干净的似清水洗过,晶莹透亮,像蓝宝石,而又镶上了一个大大的圆珠子,那就是月亮。奶奶坐在院子里,我坐在她的怀里,清幽的月光照在奶奶的面孔上,奶奶的面孔依然那么亲切慈祥,还带着甜蜜的微笑,只不过多了些皱纹。奶奶看着我,对我笑,我也看着奶奶,对她笑。我希望月亮能把光芒化作温暖,传递给奶奶,传递给爷爷,传递给爸爸妈妈,传递给我……

  上了小学以后,我成了一个小大人,也开始有自己的工作,也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做责任,什么叫做担当。中秋节我也很少回老家,没有太多时间去陪陪爷爷奶奶,也不知道给奶奶送个祝福,每当奶奶打来电话,我都会以三言两句给打发了,我不想因为奶奶而影响我。我也不再看月亮,不再欣赏那纯真自然的美,倒是把漫画书看得津津有味。中秋节逐渐在我的记忆里忘却,在我眼中秋节已经褪色了,儿时认为的美好与幸福也灰飞烟灭。没有了幼稚和天真,思绪就变得复杂凌乱,就不再在意情感的内涵。

  小学生活的最后一个中秋节里,我丢下了电子游戏,丢下了电视,又丢下了漫画,打开窗户,我看着月亮:今日并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似轻纱笼罩,弥蒙在月光下,朦胧中依然可见月亮洁白的光芒,只不过,比故乡的明月暗淡了许多。璀璨的星辰清晰可见,像珍珠,一串串镶在深蓝色的夜空中,对着我眨眼睛,絮絮低语,仿佛在对我倾诉衷肠。一瞬间,我突然想起了奶奶亲切慈祥的面孔,还带着甜蜜的微笑,只不过多些了皱纹。想起了我们一家子,在清幽月光下的其乐融融。我恍然大悟:原来我忽视和失去了那么多,我却浑然不知,我失去的不仅仅是奶奶与爷爷的微笑和陪伴,更是一种幸福,一种来之不易,那样珍贵的幸福。难道,因为忙碌,就可以失去幸福吗?

  我的浑身和血液中,翻腾起一种力量,我飞快地跑下楼,给奶奶打电话,我告诉奶奶:今晚的月亮那样圆,那样亮……

作文 故乡3

  离开故乡差不多快二十余年,我的脑海中一直装满了儿时的记忆,这么多年来,走南闯北,寄居异乡,都未曾与故乡脱过节,故乡的每一处山坡沟壑,田间地头,老屋禾场,男女老幼,小桥流水……都在我的记忆中铬下了深深印痕。一个人静坐的时候,有时会忆起些童年往事,重温幼时的苦与乐,往事历历在目,忆至苦处心情会异常沉重,甚至叹惜不异,若记起欢乐瞬间,同样也会哑然失笑不已。一直有个心愿,想用文字记录儿时在故乡生活的点点滴滴,然每每动笔之初,往事纷至踏来,一时语塞,无有头绪。索性闭目静坐,良久心绪稍安,往事如潮涌般就此拉开了帷幕……

  一.村庄与老屋

  我的故乡在官塘驿林场伴旗山村。村东与中心坪村交界,南与赵李桥镇百花岭村、石人泉村相连,西与赵李桥雷家桥村相望,北与茶庵岭镇罗峰村一山之隔。村委会驻地新屋门,距赵李桥10公路,市区40公里。全村有9个村民小组,由西家庄、南冲门、贺家门、周家门、石潭冲、横冲、石屋等自然村庄组成。全村共有265户,总人口1210人。青山环抱中的伴旗山村,山峦起伏,峰峰叠翠,形成一道道天然屏障。山间青竹摇翠,山顶云雾缭绕,天空中鸟儿自由翱翔;抬头仰望,兰天白云舒展,登高远眺,翠绿的农家田园异常娇媚。

  我的老家在新屋门第六小组,毗邻伴旗山村委会,约莫两分钟路程,抬眼便可相望,大声遥呼可相呼应。这个可能始建于明朝的小山村,村前有蜿蜒盘旋的公路。周边群山环绕,一条小河顺着山势蜿蜒迂回流淌,一路向西绕村而过,将村庄土地分割成南北两片。

  新屋门就坐落河北边山脚下,这是一个古老的村庄,民风淳朴,村民热情好客。三四十户人家的村庄,并无杂姓,居民全是雷氏子孙,按先祖血脉支系划分内堂屋和外堂屋,内堂屋又分东西两头,东头靠祖屋,西头唤做堤身上。外堂屋由上场屋和王玛桥组成。

  我的老家属内堂屋西头堤身上一支,几代人挤居一起,十分拥挤。我出生在老屋,老屋年代久远与隔壁左右共墙搭界,泥土青砖混合墙体,东一间西一间参杂其中,房间高矮不一,屋内漆黑且又不通风,夹杂在村庄中间,并不显目。

  小时候兄弟姊妹六人,都出生在老屋,全靠父母在地里刨食,勤巴苦做,含辛茹苦把我们拉扯大,帮助我们成家立业,养活这一大家子,何其不易。一根木扁担,伴随父亲,挑进挑出,穿梭在田间地头,沉重的担子,渐渐压弯了父亲的脊梁;一个竹编的摇篮,成了我们兄弟姊妹们的成长温床,孩子们从大到小轮番躺过这摇篮床,曾在妈妈轻柔的摇篮曲中摇曳着进入梦乡,那种感觉让人终生难忘。可能是因为当初摇篮里的我们太年幼,还来不及享受便已经匆匆成长;一口大铁锅下,火膛里燃烧着熊熊火焰,也燃烧着一个家的希望,即使人多口阔,口粮欠缺,锅中烹煮的杂粮饭,仍然养育我们相继长大成人。

  当年几代同堂的老屋,如今已是残砖断瓦,即将倒塌,岁月苍桑,风雨无情,随着子孙们开支散叶,谋生四处,它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人生聚散无常,亲人间离多合少,儿时欢笑,只能在此重温… 父母健在,老家尚能维系支撑,他们一旦老去,料想远方游子将离故乡越来越远。 故乡境况与我们的现状差距日益增大,梦里这些老屋依然洒满欢笑,每一个角落都是那么熟悉,每回家一次,总要亲睹一次,用留恋的目光,深情抚摸这砖一瓦,一草一木……

  二.祖堂屋

  祖堂屋建在内堂屋东头,上中下三幢,祖堂屋的每一幢设有天井和排水沟,盖的是青砖黑瓦,泥巴地面,屋顶的横梁选用都是粗大笔直的上好木料,面对祖堂靠内墙门沿高处铺有两根横梁,相当于神案,陈设十分简陋,墙上面只安有家神牌位,神案上摆放香炉烛台,方便族人祭祀先祖。上下幢住家是内堂屋东头族亲七爹一家老小,几代人在这里生活,间接承担祖堂屋平时管理职责。

  祖堂居中,在地势上占据高位,高大敞亮,气势威严。堂前天井中铺设有几级台阶方便人们进入。下堂有一空旷场地,沿出路往东是祖堂屋大门。

  平时最热闹之时当属夏天,午时骄阳似火,酷暑难当,这里却凉风习习,十分凉爽。吸引了东西两头男女老幼聚集在这里纳凉消暑,没人召集,人们自己陆续来到这里,一时间祖堂内门槛石凳全都挤满了人,老人们摇着蒲扇,迷糊着眼,静静坐着,一副似睡非睡的样子。妇女们各自做着手头事情,嘴巴却没有闲着,所聊无非家长里短,是非之事。男人们翘着二郎腿,夹着根劣质香烟,边吞云吐雾,边海阔天闲扯了起来,个别男人光着膀子,不时凑近女人那边扯些荤段子,闹的那些婆娘们恼了,脱下鞋底,追上前狠命的乱揍一通。小孩子是难以坐得住的,他们四处乱串,嬉笑打闹,玩玩耍耍好不开心。

  祖堂屋就像个大戏院,祖堂屋是村中最热闹的地方,村子的大事,如全村事务的重大表决、新人结婚论嫁、老人去逝的灵堂等大多时候定在这里。

  遥想从前,每年大年初一这天,这里是最热闹的了,各家各户早早起床,大人、小孩都把最好最新的衣服鞋子穿了出来,不约而同的来到这里来,端来三牲酒礼敬献祖宗,焚香鸣炮祭拜一番。年轻人趁兴敲锣打鼓,兴高采烈的把热闹推向高潮...

  如今这一切都成了历史。当我走近它时,它早已面目全非,它没有了往日的喧闹,不见了瓦檐上的袅袅炊烟、不见祖堂里戏耍的孩童,也听不见热闹喧天的锣鼓声,祖堂屋沉默了,睡着了,祖堂屋真的苍老了。如今祖堂屋的子孙们都相继在道路两旁,山边田野,盖起了新房,独门独户,一家一栋,过起了全新的生活。祖屋在人们心中作用不大了,于是渐渐的祖堂屋被抛弃了,眼看繁华早已落寞,它像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正在苟延残喘,再过几年,它或许就将变成一片废墟。

  三,洋灰场

  外堂屋的靠马路有一块水泥晒场。大集体时队里在此选了一块公用地,铺了水泥。那时候能有这么大块水泥晒场的确很了不起,村民都称为"洋灰场”,晒场约有大半个足球场大。

  每到收获季节,乡亲们把收割的庄稼一担担从田间地头挑来这里,各自抢占一小块方格,有的在这里晒油莱籽,晒大豆、晒稻谷,有时用来晒柴火。平常时不晒东西的时候,晒场更是孩子们娱乐的天堂,孩子们在这里捉迷藏、打玻璃珠子,玩“打仗”、跳房子、推铁圈等。常常是玩得忘记吃饭,结果是大人们来拎各家小孩小耳朵回去吃饭。每年村里玩龙、玩采莲船等活动在这里训练。祖堂屋挤不下的情况下,晒场也就自然成了全村的集会场所了。

  之所以留些笔墨至此,是因为小的时候,晒场上留下了我太多的欢乐瞬间。儿时,除了学校,几乎所有的娱乐活动都在这里进行,晒场小小一块天地,始终静静地伴随着我们成长,我们远行,都会在选择此等车,它目送我们一路远去;从远方归来的游子们,车子会在此停歇,或掉头离开。

  它静静躺在哪里,遭受着长年累月的风雨侵蚀,遭受着南来北住的车轮碾压,遭受着各家各户的农具无情锤打,现如今浑身都是伤痕,每一处都留下了村中男女老幼走过的足迹,每一块小方格,都见证了村民们丰收的喜悦;也记录了村民活动时的一幕幕场景;更珍藏了村里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经历。

  方寸之地,印象非同一般,哪怕是我与故乡渐行渐远,客居他乡,晒谷场上的儿时记忆,永远是无法磨灭的。

  如今,它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它消失了,成了别人屋前的场子,被泥沙掩盖,看不见丁点痕迹。年轻人最终只能在老一辈人口中听到这里曾经有这么一块热闹的地方----"洋灰场"。

  四,担水坡

  外场屋晒场旁边有一条马路横穿整个新屋门,就在晒场前方几十米远的马路右侧,有一下坡,坡上台阶高低不平,顺坡路拾级而下,就是一条小河,河水一路向西静静流淌,说深不深,说浅不浅,深处有潭,河里的水清澈见底,连河底的沙石都看得一清二楚的,鱼儿们欢快地游来游去,它们尽情地体验着快乐的滋味。水浅处,水流平缓,卷起裤管,蹚水可过。

  坡底横卧一天然大石块,后经人工凿成歇脚平台。河水流经此处遇阻,回水冲沙,便形成一个小水潭,村里没接通自来水之前,这条河曾是整个村庄的大水缸,祖祖辈辈的人每天都在这里挑水回家倒进家里大瓦缸储存起来,用来烧水做饭,洗衣洗莱。老辈人因此把这里唤作“担水坡”。

  夏天酷热难耐,河边却十分清凉,一大早来此挑水,洗衣的人们络绎不绝,一个个忙忙碌碌的,好不热闹。男人们挑着一担大木桶,弯腰将桶按进水中,挨个灌满,然后弓起身挑起担子,两手抓住担钩,生怕桶中水溅出,小心奕奕跨上台阶,一路晃晃悠悠的,脚步轻轻回到家里;妇女们纷纷端来一堆衣物,撸起双袖,各自找一处平坦近水之处,端坐下来浣洗衣裳,棒槌声声,不时传来欢声笑语;小孩子最高兴了,有的在河边玩沙子,有的找寻各色鹅卵石在手中把玩,有的捡起一块小石子投进小河里,顿时,激起了一层层涟漪,逐渐的扩大,扩大…接连打了十几个水漂,禁不住手舞足滔十分开心;水里面游来游去的鱼儿是最有吸引力的,这些孩子终于禁不住诱惑,脱掉了鞋子,也不怕水中卵石硌得脚疼,跨进小河里,扳开水中石块,捉起小鱼小虾来…

  这清冽的河水,透着灵性,充满生机和朝气,自古至今一路奔流不息,溶入山川湖泊,溶入每个饮用人的血液中,养育了村庄一代又一代的人,也滋养着大地万物的生命。人与物,息息相通,和谐共存。无论身在何处,曾经同饮一河水,人与人,不管是时间或空间把它们隔离得有多么远,彼此都会感到几分亲切,彼此的生命都有些声息相通的地方。

  五,伴旗山小学

  出了新屋门,顺马路往东约莫两分钟路程便走到了上屋场,抬眼便是伴旗山小学,也就是村小。非常简陋的学校办公室,学生教室以及老师食堂和宿舍,连成一片,围拢成一个四合院落,从一个大门进出。泥土砖墙,里外用白灰粉饰,顶盖青瓦,水泥地面,木门木窗户安有玻璃。教室横梁全部用篾席子遮住,夏天太阳光透过玻璃窗照进教室,明晃明晃的,只能找些大块的纸片遮挡。

  学校大门前,有个一米多高的讲台,约莫十来个平方。讲台两侧有几级台阶下去便是操场,砂砾场地,连接大马路,除了学生做课间操,放学集合全在这里进行。这里不是很吸引人的地方。学校没有什么象样的体育设施,只有四合院内两张水泥建成的兵乓球台,平时男孩子们就围在这里,各显身手,玩得十分起劲。女孩子们插不上边,只好相约躲到一边,丢沙包,跳房子,照样玩的不亦乐乎。

  这是一所五日制的学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只有六个班级,每个班约莫二三十个学生,只有语文,数学两个老师,还兼职其他副课。学校只有两三个公办老师,其他都是民办。整个小学阶段,由于老师一直用土话授课。以至于我们至今说的都是一口蹩脚的普通话。

  每天早上八点上课,中午十二点放学,下午两点半上课,四点半钟便放学了。由于学校没有学生食堂也没有学生宿舍,学生们放学后,便到学校大门前操场集合,按学生家住方向排队,老师简短强调了几句路上安全注意事项后,队伍在路队长的带领下,便陆续离校步行回家而去。

  我们离家近,暂且不论路上辛苦。对于其他村庄的孩子来说,来回要徒步行走几公里路,的确不算近。况且学生都是年仅几岁的孩子没有时间紧迫感,秉性又贪玩,一路上磨磨蹭蹭,耽搁时间不少,所以每天迟到众多,特别是早上,迟到罚站的同学,黑鸦鸦挤满了讲台两边。

  小时候,我个子小,一直坐前排,座位就在老师讲台下,读书时不能分半点神的,稍不留神,老师便一粉笔扔来,会让你难堪半天。小学几年,我一直是老师重点培养对象,也一直担任着班干部。所以凡事得带头积极完成,特别是课外作业,课堂背书默写,非过关不可。记得有一次,我不知是偷懒了,还是贪玩忘了完成家庭作业,严厉的黄老师,硬是拔下我的裤子,让底下几个学生用扫把轮番狠揍我的屁股,意在让我长点记性,从此以后,我是绝对不敢忘了做家庭作业了。

  就在这里,我上完了小学。如今,这所学校已不复存在,变成了我家兄弟的私人院落。校园内一切都随着岁月的老去,兵乓球台,梧桐树,花坛花草早已消失殆尽,四合院只剩下一半,另半边建起了二层楼房。外边操场上到处荒草萋萋,四处台阶掩藏在荒草中,难见人踪。昔日的校门现已被砖墙封住,两边墙上标语依然模糊可见,曾经书声琅琅,热热闹闹的伴旗山小学就这么消失在我们的记忆中。

  我所记得的故乡,或许全然不是如此,说起他的魅力,我却一时词穷,怎么也找不出更好的表达方式来形容,忘不掉,也留不住我的故乡,这么多年来,虽然变化不大,也许在别人心中,未必有如此苍凉之感,可能是我每次回家,心有所触罢了。

  大浪淘沙,到底沉淀了什么?,故乡,也许就是这么回事,在天底下这么一块方寸之地,有些人宁愿终老山林,也不选择离开半步;有些人,心向远方,选择流浪他乡,无非是为了活得更敞亮。生命在轮回,祖宗的血液在每个后人身上流淌,无论身在何方,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祖辈的传统不会忘记,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会忘记!

作文 故乡4

  故乡,崭新的画卷。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每当到了节日,我就分外思念家乡,如今我离别故乡已经20你年,成为了一名科学家,忍不住趁这次国庆节假期回我平日魂牵梦索的家乡------杭州。

  经过四小时的飞机旅程,我们在萧山国际机场下了飞机,就坐上轻轨,很快就进入了杭州城市,放眼望去四周已不再是小楼房,而换成了一座座百米高的大厦,到处是高楼红花,一陈微风吹过,在随风舞蹈;马路也不是用柏油铺成的,而是用一种软绵绵的胶体做成,这样即使是把你撞飞了,也不会因为摔下而受伤,十分安全方便,但马路上好像人很少嘛?要知道以前杭州人口可拥挤的,带着这个疑问我下了车,不管它,先去看看妈妈吧!虽然有一段时间没见面,但老家还是记忆犹新的。

  “丁咚!”家门自动打开了,“欢迎光临!”一个与我少年时年纪差不多的机器人站在门口对我说道,然后他拉着我的手进了房间,“孩子!”妈妈惊喜地叫道,机器人松开了我的手,我就激动地拥向了妈妈,后来我就问妈妈这么也用起了机器人,妈妈告诉我现在大家都在用了,“你看它什么都能呀!现在日子是我可是过得舒坦,”说完后要现场让我见识一下它的杰作,只见妈妈拿出一叠棉衣说:“这东西最难洗,可它能它放进身体里搞定,”几分钟后就真的洗好烘干了,我不禁感叹科技的力量,家乡之巨变。

  之后妈妈由让它带我游全城新貌,无论什么,它都能告诉明白,像路上的人到那里去了,它说都在地下坐地铁了,环保安全,我也与它一起乘去西湖的机会,坐了地铁,只感觉一个字-----“爽!”看来科技帮了大家的忙。

  “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窝,”这话不假,说到了我心里,呀!故乡,我爱您!

作文 故乡5

  在我两岁那年,爸爸妈妈把我送到了奶奶家。他们工作太忙了,没有时间照顾我,是奶奶把我养大。

  奶奶是一位朴实的无法再朴实的农村老人,她用自己淳朴、勤劳的心灵影响着我,在家乡我度过了快乐的童年。

  记得那时侯,每天早上,奶奶很早就把我叫醒,她就领着我到田地里去玩,我在田间地头无忧无虑的玩闹,可这时奶奶却在田里锄草,整地。她一锄头,一爬犁的将庄稼整治好,绿油油的韭菜,青青的白菜都是奶奶用汗珠种出来的。有时,奶奶会停下来垂一垂酸痛的腰肩,然后再低下身子继续整地。从奶奶身上我懂得了什么是辛勤的劳动,什么是一份耕耘、,一份收获。

  吃完早饭,奶奶会回家给我做早饭,我总会吃到奶奶专门给我做的荷包蛋面条。而就在这时,奶奶会一边看着我吃饭,一边拿出一块煎饼,就着一块“疙瘩咸菜”吃起来。有时,我会问奶奶:“你怎么喜欢吃煎饼,而不吃荷包蛋哪?”奶奶总是笑眯眯的说:“我呀,天生就是吃煎饼的命。好孩子,你快吃吧!吃饱了好长得高高的。”直到我长大了,我才明白,奶奶是不舍得吃好的东西,在她心中好吃的永远是要留给我们这些小孩吃的。我终于明白了奶奶是那样的简朴节约。

  就这样,我和奶奶一起生活到我6岁的时候,有一天,爸爸和妈妈突然来到了奶奶家说要把我接回济南。因为我已经长大了,要上学去了。听到这里,我立刻表示出不乐意的神情,哭着、喊着,不想回济南。奶奶赶紧把我抱到怀中,哄着我说:“乖,南南长大了,南南懂事了,南南要上学去了。”说着,奶奶的眼泪也止不住流了下来。

  两三天后,我就要离开已经生活了4年的小山村回济南了。奶奶抱着我,一直送我们全家到公路上。我又一次爬在奶奶的怀中,深深的感受着奶奶这4年给予我的爱。我不愿离开奶奶,不愿离开这带有我快乐童年的小山村。可是,没有办法,我只好听从爸爸妈妈的安排,告别了奶奶。那时侯,我清楚地看到奶奶一直在公路边,目送我们乘坐的长途车离去,她不住地挥动着手臂,眼中含着泪珠,奶奶是舍不得我离开的。我也止不住我的眼泪,让它尽情的流下来……

  直到今天,我每年放暑假都要回奶奶家去。每次回去,我总看到奶奶越来越苍老了,可奶奶对我的想念却一直没有改变——听说我要回去了,奶奶总会早早的来到村口,久久的等着我回来。我也是十分地想念远在故乡的奶奶,想念小山村,想念奶奶辛苦耕作的情景。

作文 故乡6

  我的家乡xxxx是一座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的海滨城市。

  xxxx地处渤海的最南端,这里天空蔚蓝深远,海水清澈湛蓝,空气清新甜润、气候宜人、四季分明。

  xxxx是一座现代化的都市。这里高楼耸立,鳞次栉比。马路宽阔,整洁美观,立交桥纵横交错,交通便利。每当夜幕降临,华灯高照、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川流不息的汽车灯光闪烁,像银河从天而降,形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xxxx又是一个花园城市。这里大小花园随处可见,绿色的草坪星罗棋布,万紫千红的花点缀着美丽的城市,到处都是绚丽多彩的景象。就连马路两旁的树都盛开着美丽的小花,我仿佛就像生活在花的海洋里。

  xxxx还有许多著名的广场:有星海广场、人民广场、中山广场、友好广场……星海广场目前是亚洲最大的广场。走进星海广场一阵阵清爽的海风迎面袭来,令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到了夜晚,彩灯亮起,霓虹灯勾画出建筑物雄伟的轮廓,尤其是坐落在半山腰的贝壳馆,在黄色的彩灯映衬下,仿佛是一座神秘的宫殿,你置身其中犹如走进童话的世界。

  xxxx还是一个旅游圣地。在星海公园和老虎滩公园里有世界闻名的海洋极地动物馆,那里生活着我们xxxx的吉祥物白鲸、聪明的海豚,憨态可掬的北极熊……著名的滨海路像一条彩带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东端的滨海路两侧都是海底动物模型,有形态各异的鱼类、贝类,游人走到此处都会不由自主地停下合影留念。

  我的`家乡不仅风景如画而且物产丰富。海产品名扬海内外,各种水果品种繁多。

  我爱我的家乡—xxxx。

作文 故乡7

  故乡少树,方圆数里皆是坡地。—阵大雨,沟里卯上一片浓绿,天旱半月,山地象蒙上褐黄的手帕。惟有村庄四季杂木葱茏,村人如同枝芽上做窝的鸟,朝出暮归,恬然自乐。

  杂木中村人最看中的是那些祖宗手植的国槐。我们这一姓的人世代聚居在槐荫下,都尊远古那位以身许国的投江大夫为祖。世代相袭的这种认同,其一缘于我们与投江大夫相同的姓方圆百里绝无仅有,其二便是院场边那数十棵参天的古槐。相传湖广移民聚于槐下起步,所到一处便植槐怀乡。槐本吉祥之物,通天近神,象征三公宰辅之位。古人庭前植之,企盼子孙得魁星之佑登科入仕。想三闾大夫之后,诗礼传家,植槐训后也是常理。这些是美好的愿望还是历史的真实,只有村后的累累坟茔知道,只有静立千年的古槐知道。好在村人并不深究真伪,年年端午临江奠洒不改。

  都说那些槐树是祖宗留给的福祉。是哦!槐下至今还有旧房三间,做学堂已是百余年前的事,人们依然叫它“学门上”。那里出过数名秀才。想当初家族子弟聚于槐下,雍雍揖让;论道堂前,侃侃訚訚。治学氛围,让人神往。父辈们教育儿女都从槐下学门上说开。因此,自小从槐下经过都觉得双双期待的眼睛在注视着,读书做事,从不敢懈怠荒唐。也因此,故乡辈辈多读书人,虽从未有人显赫过,但绝少刁蛮之徒。

  炎炎夏日里,不到正午纳凉谈天的人便开始聚拢。也有把秦琼战了关公,姜子牙拿住孙大圣之类传说演义讲得唇齿飞津的说书场子,也有闭目吟哦唐诗宋词教给小孙,小孙子的心早随那槐叶上垂丝而下一拱一拱爬开的尺尺虫一道跑远却还有口无心随嘴应和的惹人场面。三个女人一台戏,东家打了碗,西家跌了瓶,昨夜电视里的打工妹嫁给董事长之类的话题更是不少。当然,也有时候叔辈长上正襟危坐,断是非,论屈直,三言两语便化干戈为玉帛——一家子到底是一家子嘛,谁能一笔写出俩“屈”字?饭来了,碗里常有飞来的筷头,不是七侄便是九姑,谁能不让吃?热闹的人群总在星月渐暗时散尽。有怕热的卸了门板在树下过夜,一梦梦到大天光亮,便急忙收拾床铺,扛锄往坡上赶。

  槐春来开花,数十棵树同时抽苞,数里皆香。旧时村人采来花苞捣烂,把匹匹家织布染成淡绿或是鹅黄,曾做得多少姑娘的嫁衣。近年,有小贩收购晒干的花苞,称作槐米,价钱已由伍角一斤涨至拾元。至于用途么,有说出口日本制药,有说到了美国染布。村人每年夏初便执竿夹采,家家都有三四百元的收入;于是娃娃有了学费,老人有了烟茶。村人从此更加爱惜祖上留下的宝贝树,槐树便年年枝茂花繁。

  槐秋后有籽,状若葡萄干数枚首尾相连,色黄绿,半透明,若凝脂。《本草》云,“槐籽明目黑发,于牛胆中渍,食后吞一枚,七日轻身,三七白发黑,百内通神”。秋风过后,老人便哄孙儿去拣。有入坛泡酒的,有缝袋枕眠的,也有依《本草》炮制的。因此村中多寿老,且老小皆有一顶乌云似的黑发。

  如今,故乡的槐已不光只是院场边那几十棵了。家家育起树苗,几户动手早的在退耕地里全部栽了国槐。千亩万亩的国槐成林之日,故乡肯定是山皆青森、水皆碧蓝、人皆福乐。

作文 故乡8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很幸运我生长在苏州这块美丽而充满灵气的福地,而我的老家——西山更是天堂中的天堂。

  故乡的秋天,就像一幅五彩斑斓的油画,在我的眼前慢慢展开,那颜色是那么鲜明,线条是那么的流畅。而其间流动着的神韵,是多么得让我陶醉。

  故乡的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瞧!大片大片金黄色的稻谷,在阳光的照射下黄得发亮,直逼我的眼。那沉甸甸的稻穗在微风的吹拂下,如波浪一样,此起彼伏,煞是好看。那满山遍野的桔树上结满了沉甸甸的果实,把树枝都压弯了。金黄的桔子在绿叶的衬托鲜得更艳丽,叫人垂涎欲滴,恨不得马上咬上一口尝尝。故乡的特产不止桔子,更有那驰名中外的银杏、板栗等。

  故乡的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秋高气爽,阳光灿烂。站在山坡上,抬头仰望,是湛蓝湛蓝的天空;环顾四周,是峻俏秀气的西山;俯瞰脚下,是一望无垠的太湖,真是令人视野开阔,心旷神怡。山坡上的草,已经枯萎变黄,好似给山穿上一件金黄色外罩;红叶此时最为茂盛,它充满着激情和活力,火红火红的,好像要燃烧起来,真可谓锦上添花;弯曲的小路旁盛开着点点金色的傲霜秋菊,更为山增添了勃勃生机.。

  故乡的夜是宁静的。金秋十月,丹桂飘香。皓月当空的夜晚使我想起“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想起许多在外的朋友,肯定会和我一样,每到这时回家走一趟,去走一走乡间的小路,摸一摸弯弯的小桥,亲一亲悠悠的河水,那感觉有多惬意啊!

  啊!故乡的秋天洋溢着果香,充满着诗意,让人深深的眷恋,这一切怎能不使我陶醉!

  简评:

  文章情景交融,描写形象,层次分明,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行文流畅,作者对家乡的眷恋之情跃然纸上。

作文 故乡9

  故小时候,我跟外婆住,很多事儿已经淡忘了,就记得几件有趣的事儿。

  外婆家住在一楼,外婆经常会用风炉来烧水,那时儿我会去帮帮忙。记得有一次,我挎着妈妈新给我买的小包,看着外婆点好火,便说:“外婆,你去忙吧!我来!”随后,我便拿了几块木头往炉里一塞,等火旺起来后,又蹲着,手捏扇子扇起来,边唱:“小妞妞,生炉炉,炉子烧得旺旺的。”我心里可高兴了,火旺得窜出炉子的时候,我常会拿着一根长木头,一头在上面烤,等烤得炭黑后,拿着在地上画图画,几棵树,几朵云,底下几个小朋友……可有趣了!

  过了几分钟,水就烧开了,我就开心地大喊:“外婆,水开了!”外婆急忙过来,把水冲进了热水瓶。我蹦蹦跳跳地跑进屋,不一会儿,就又眼泪汪汪地出来了。原来,我这才发现,我的小包黑了,皮也掉了一大块,看我这副模样,外婆却刮着我的鼻子,说:“噢,包脏了!那外婆给你做几个小口袋!”我听了,带着泪痕就笑了。

  在缝纫机边上,我看着外婆从“噔噔”响的缝纫机里做出一个个小小口袋,我笑了,拿着小口袋就往外跑,骄傲极了!

  虽然,故乡没有鸟语花香,没有四季葱笼,可在我心目中,却是最美最独特的,因为那里永远留着我童年时代奔跑的身影。

作文 故乡10

  我的故乡(实际上是父亲的故乡)是河源里的一条小山村,它的名字颇有趣,叫“深坑村”。在童年的记忆中,故乡很脏,到处是泥,到处是鸡屎,因此从小就不喜欢故乡。

  现在长大了,带着一点哀伤,带着一点疑惑,跟着老爸,跟着思绪,回到了故乡。故乡离广州很远,要坐6小时的车才到。旅途的辛苦,都是为了解开心中的谜。

  一下车,绿意扑面而来。满眼的绿色,使眼睛居然有点不习惯。远处,山一座连着一座有高有低,有起有伏,是海上的波浪;山上有各种各样的绿:黯然的绿、活泼的绿、柔绿。太多的绿了!令我目不暇接。当然,在满山苍翠的地方还有其他颜色:白色的小花,黄色的泥土,紫色的杂草。但是,这一切一切,似乎都是为了衬托绿色而生,或许说,他们已经完全融入了这绿色的世界!

  忽然下起了雨,雨中的青山更是令人心生喜爱。隔着雨,看到远处隐隐约约的山,是因为我近视太深,还是因为那儿是仙人住的地方?

  故乡的人很亲,我刚下车他们便跑过来帮忙。有的搬行李,有的提袋子,我只好不断地跟他们言谢,说实话,口水都快谢干了。进了屋后,大家都围着我们,问寒问暖。父亲向大家说我的成绩不错,大家就连忙说真是个好女儿。一群小朋友近来了,拉着我就往草地上走,亲昵地叫着:“姐姐,跟我们一块儿玩。”我十分不好意思,心里想:“啊,我已经是‘姐姐’了,再不是当初的‘小妹妹’。”于是便跟他们一块儿玩捉迷藏。

  这儿的山是绿的,人的心也是绿的。真是个绿色的故乡!

【作文 故乡】相关文章:

故乡的作文09-03

故乡作文05-07

故乡的作文12-13

故乡 -作文01-01

故乡作文01-09

故乡的作文05-07

故乡作文07-18

故乡作文11-10

故乡作文08-04

故乡作文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