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民间资本进入库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调研报告

时间:2021-09-07 18:07:30 报告范文 我要投稿

吸收民间资本进入库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调研报告范文

  21世纪,“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三峡库区由于行政体制和三峡工程建设等不确定因素,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为国家西部欠发达区域。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建设,动迁库区百万移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移民工作有序推进。当前,库区三、四期移民搬迁工作已进入尾期,库区就业压力大,产业“空虚化”问题突出,移民出现新的贫困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出。面对诸多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必须致力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国家“在移民中发展,在发展中移民”的开发性移民方针,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吸收民间资本进入库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调研报告范文

  一、吸收引进民间资本进入库区工作开展情况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三峡库区各级党委、政府抓住三峡工程建设与对口支援的机遇,在引进民间资本投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上,做了大量扎实而富有成效的工作。

  (一)优化发展环境,营造民间资本投资的良好氛围

  万州区委、区政府一是利用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区政府、区招商局及区级部门利用国家西部开发政策、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及后期扶持政策,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政策,对重大投资项目实行了一企一策,一事一议,为投资者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二是优化政务环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与机关作风。按照中央部署开展了“三个一批”政务环境整治工作,认真清理不利于投资环境的地方性,着力维护投资者的合法利益。从改革项目审批制度入手,制定了“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拓宽企业投资的自主权,调动民间资本投资。

  (二)借助三峡移民政策,为民间资本投资搭建平台

  在国务院、三建委、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万州区成功举办了两届“三峡库区对口支援暨经贸洽谈会“,为民间资本进入库区经济社会建设搭建平台,区政府为引入民间资本投资,着重强化了三大措施。一是采取“走出去与引进”相结合的办法,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利用国家出台政策,主动“走出去”循求对口支援;凭借对口支援和光彩事业两大平台,“引进”项目与资金。二是建立健全了招商引资评价与成果考核体系,完善对外窗口工作机制。强化各目标责任单位的奖惩激励机制。三是对投资企业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和区级领导联系外投资企业制度,设立重大投资项目“绿色通道”,优化投资服务。2004年,引进到位区外经济合作资金20亿元,200年签约区外经济合作资金89亿元。

  (三)、强化产业项目前期工作,促进民间资本投资快捷

  项目是民间资本投资取舍的载体。为了抓住国家支持三峡库区产业发展,解决产业“空虚化”和就业难题而专门设立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投资机遇,区政府专题部署区级各部门作好产业发展项目策划、申报工作,通过筛选上报财政部。2004年获得核定产业发展基金预算项目个,争取资金投资847万元,带动民间资本投资214489万元,其结果是:国家投资1元带动民间资本投入0元,起到了“四两拔千斤”的效果。

  (四)、通过光彩事业渠道,聚集民间资本参与库区经济建设

  光彩事业是一项政治性、群众性、社会性很强的统战工作,它不仅统一了民营企业主的.道德行为,而且也规范了民营企业的经济行为和政治行为。万州区光彩事业促进会1996年成立,2004年月被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确定为重点联系地区。同年7月,中国光彩事业万州园奠基实施建设,一批民营企业陆续落户万州,为万州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移民“安稳致富”奔小康增添了新的动力。现已有会员1600余户,涉及企业2240家,累计实施光彩项目1062个。收效是带动万州经济总量提升,移民迁建任务完成、产品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企业机制转换、上岗就业,农民脱贫致富。200年全区非公有制经济和光彩事业所占经济总量,投资总量和实现税收都达0%以上,撑起了万州经济的半壁江。2004年末,全区个体工商户27007户,注册资金2877万元;私营企业2222户,占登记企业数的7%;注册资金2790万元,占登记企业注册资金40%;私营个体经济从业人员达1722万人,占当年从业人员的2%。本地民营经济和外投资企业中的0户光彩企业通过兼并、合资、收购等方式促进了移民企业资本存量盘活。

  二、引进民间资本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发展水平制约了民间资本的引进和投入

  从万州三次产业发展总体上看,总量偏小,产业竞争力弱,呈现小型化与分散化的特点。从产业看:工业企业虽然门类比较齐全,但规模较小,科技水平低,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尚未形成;农业产业化进程缓慢,“二元结构”特点较突出,特色农产品的市场优势尚不明显;商贸服务业传统型比重大,辐射聚集等功能尚不十分显现,现代服务业仍处于孕育启步阶段。由于受上述因素及产业发展现状左右,低水平产业结构及较低效益回报,吸引民间资本投入感召力不强。

  (二)、现行政策与配套服务水平,阻碍了民间资本合理流动

  当前,库区民间资本引进投资格局主要局限于政府主导的投资项目洽谈,项目建设审批所提供的服务。而培育社会中介服务机构,建立以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技术支持、信用担保、资金融通、产权交易、市场开拓、人才培训、信息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体系的建设还很不够,一定程度阻碍了民间资本的合理流动。

  (三)、市场准入与融资渠道不畅,导致民间资本供求错位

  目前,民间资本供求存在错位现象:一方面民间资本供应充足,却处于“闲置”和“游离”状态,2004年末,万州金融机构存贷款差达7亿元,相当于当年全区生产总值的69%,大量资金滞留银行,不能发挥作用;另一方面多数中小民营企业因融资不畅,资金短缺而陷入经营困境。其主要原因是受自上而下的行业垄断,市场准入和融资体制的影响。

  (四)、民营企业管理弊端,有碍于持续发展

  中小民营企业往往沿袭了作坊式生产,家长式决策的传统管理方式,相当一部分企业主科技化知识和管理水平不高,不善于挖掘资金、人才、技术和信息资的发展潜力,不能自主、灵活地驾驭市场,其规模、质量、档次仍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这与现代市场经济极不相称。从万州区看,产业分布以房地产、服务业为主,生产型企业相对缺少;规模以个体、私营中小企业居多,而大型集团公司企业甚少;质量档次低,高新技术产业缺乏。因此,民营企业发展波动幅度也较大。

  (五)、库区受淹没搬迁影响,信贷业务严重受挫

  一是库区受淹没搬迁、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市场经济建立影响,部分企业生存发展处于优胜劣汰的抉择,给金融部门造成了一定数额的不良贷款。二是部分企业财务管理不规范,信用观念淡薄,逃、废、赖贷款现象屡见不鲜,造成银行慎贷。三是库区部分银行受淹没搬迁牵制,内部垫付基础建设资金数额较大,自行消化难度大,授贷等级受到一度影响。四是地方政府乱开口子,不兑现承诺优惠税收政策或挪用银行信贷资金,造成部分还贷悬空。五是库区银政银企制度创新机制尚未健全,中小企业融资难度仍然较大。

  三、吸收引进民间资本进入库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建议

  中共十六大报告提出:“除极少数必须由国家独资经营的企业外,积极推行股份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引导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及民营企业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化。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诸多矛盾和问题,关键是要靠发展,要深刻认识国家对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方略,推动民营经济发展,不断增强地方经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调控能力,确保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一)、建立公开、统一的市场准入规则

  1、统一准入原则。建议国家放宽市场准入,凡属竞争产业,只要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都应允许民营资本进入;凡属已经或将要对外开放的产业,对内也应开放民营资本进入,以达到国有、外资、民营资本都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

  2、统一准入办法。国家应明确制定和定期颁布投资方向的指南,规定哪些领域允许进入,哪些领域禁止进入,以此对民营资本提供可供投资决策参考,及其比有权威性的准入依据,这对于启动民间投资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3、统一准入条。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要逐步规范国有经济、民营经济与外资经济进入同一竞争性领域的标准,重点放在规模效益、技术质量、环境保护等方面实行统一的标准。

  (二)、建立符合市场规则的公平投资服务体系

  1、建立统一的金融服务待遇。国家及地方政府要加强银政银企的协作,推广合作典范,按照市场化运作,企业管理模式,引导金融机构要在融资、结算、汇兑、转帐、资本运营等方面提供无差别服务。在贷款审批、利率计算上应实行同等条平等待遇;在贷款担保上采取统一的衡量标准;在确定股票债卷发行额度和选择上市企业上,坚持统一的价值标准。使各种经济成分都能享受市场经济准入条下的合法服务。

  2、建立统一的产业服务管理待遇。国家及地方政府在企业开办、项目招标、税费征收、土地使用、财政贴息、技术改造、资金投融资、信息技术、产品进出口、对外投资、招工等方面的政策,应不分所有制都能享受同等的服务待遇。对享受优惠政策的企业应当以效率作为考核的先决前置条。

  3、建立统一的企业资本营运待遇。国家及地方政府应在民营企业兼并、参股、整体收购国有中小企业的具体工作中,要在审批手续、资产评估、债务处理、职工安置、退休职工待遇等方面,给民营企业一视同仁的平等地位。使民间资本投资能充分享受“国民待遇”,以激发民间资本投资经济建设的积极性。

  (三)、建立保护民间资本投资的发展环境

  1、切实改善法制环境。加快民营投资保护性法制建设步伐,建立健全有效保护民间投资的法律保障,是创造平等法制地位、统一执法标准,营造良好法制环境的重要保证。建议国家细化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与民营企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增强可操作性,用法律手段维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严厉打击侵害其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切实解决由于历史和观念的原因而造成民营投资者得不到法律有效保护的弊端,加快法制社会建设,为民营企业家投资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

  2、改善投资政策环境。各级政府要加快现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步伐,变行政审批为备案制。对确需审批的,也要规范其审批程序和时限,并实行“一站式”服务。各级政府要支持、鼓励中介机构的发展,对那些既不宜由政府承办而企业又不好办的事,通过中介机构解决;要逐步打破行业垄断,引入竞争机制,消除不公平竞争;要逐步调整完善税收政策,对民营企业反映的某些歧视性税收政策要认真研究,并做好政策修定工作。

  3、改善机关办事环境。政府各组成单位,要切实转换职能,认真解决政府角色越位、缺位、错位、不到位的问题。增加办事机关的透明度,公示收费项目和单位,彻底根治“三乱”;加强收费管理,严禁搭车收费,用国家的税收政策逐步规范各种收费。

  4、改善融资环境。地方政府要作好银政银企协调服务工作,建立政府、企业、银行多方相互促进,共谋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快中小企业信用制度、体系建设,健全财务制度,规范经营管理;整合相关担保机构,创造条建立实力较强,运作规范,信誉良好的担保机构,切实解决部分产品结构优良,市场竞争力强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要通过税收、利率等政策导向,调整地方金融机构的业务定位,规范民营企业与银行诚信信贷往。消除对民营企业的所有制歧视,按照国家政策,在企业股票上市、兼并收购资产等直接融资方面给予支持。

  (四)、多渠道启动吸纳民间资金投入

  1、创造产权多元化格局。产权单一不利于实现人才资本与货币资本的有效结合。要广泛吸纳民间资本投资,政府必须遵循国家加快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政策,优化产权结构,发展股份制经济,使企业股东多元化、社会化,形成新的分配制度和分配方式,调动社会闲散资金投资。

  2、开创融资渠道领域多元化。要突破库区发展融资难的问题,必须借助外力谋发展。政府要利用对口支援的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一是鼓励有条的企业与国内外大企业、大公司合作、合资,或采取兼并、收购和资产重组等方式,走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相结合的路子。二是鼓励民间资金参与国有企业的改制、参股、控股或买断国有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三是吸引民间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拓展投资领域。四是支持民营企业从事房地产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现代物流业,发展产业集群。

  3、发挥地方性金融机构的作用,拓宽融资渠道。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是地方性金融机构。政府要按照国家出台的有关改革的指导,引导地方性金融机构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建立和完善小企业信贷审批制度,小企业贷款定价体系,企业贷款考核体制,贷款风险化解与补偿的良性循环机制,根据小企业资金需求特点,进一步拓宽担保渠道。

  (五)、立足于库区产业发展,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

  建议国家各银行金融机构,找准金融机构的市场定位,针对三峡库区产业结构优化,着力化解产业“空虚化”问题,推动移民安稳致富等经济工作重点,深入研究创新银行开展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机制,进一步规范信贷运作方式,完善高效贷款审批程序及激励约束机制,努力营造中小企业信贷的良好社会环境,为库区开发性移民,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拉动民间资本投入。

【吸收民间资本进入库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调研报告】相关文章: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再造鄂尔多斯经济发展新优势07-29

进入新的家庭07-08

增加东川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途径07-08

中国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哪?10-03

温台嬗变:进入资本创富阶段01-10

中国心理资本调研报告 -管理资料01-01

对民间资本投资农村水利的思考07-14

赴江苏、浙江等地学习考察市场培育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01-01

职场新动力:心理资本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