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三国》读后感

时间:2021-06-18 18:10:42 读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品三国》读后感范文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品三国》读后感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品三国》读后感范文

  《品三国》读后感1

  读完了义中天先生的《品三国》,让我对三国故事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从这本书里学到了很多知识,但也有意见和分歧。

  刘备,姓刘名备,字玄德,具有汉室皇家血统,书中这样评到:刘备是胸怀大志之人。这本书对刘备的评价,让我更深入的了解到刘备的一生。我很赞同作者对刘备的评价,我也认为,未成蜀主之前的刘备,浑身上下透露着高贵的皇室气息,虚心谨慎,重情重义,求贤若渴的刘备,在两个兄弟张飞、关羽和大贤诸葛亮的帮助下,终于打出了自己的江山,做了蜀国皇帝,有因一时冲动,想给两位兄弟报仇,而落了个病死白帝城的悲惨结局。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正如书中所说,诸葛亮乃一位奇才,神机妙算,足智多谋,鞠躬尽瘁,胸有成竹赞美他的成语多的不胜枚举。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干,想要陷害他,可诸葛亮巧妙应对,使周瑜咬牙切齿,愤然而去。诸葛亮三气周瑜,使周瑜在城门前吐血气绝,诸葛亮作为刘备的军师,也就是丞相,为刘备出谋划策,初出茅庐时就新官上任三把火,打得敌人落花流水,狼狈而逃,扭转了张飞、关羽对诸葛亮的看法。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在给后主刘禅的奏章《后出师表》中写到一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尽心尽力的辅佐刘禅,可当诸葛亮与司马懿交战时,不够外面百鸟稠鸣还是春风荡漾,他只关心军事,由于过度的操劳而不幸过世,死时年仅五十四岁。英明一世的奇才诸葛亮卧龙先生就这样的走了。

  书中给予曹操的评价是个狡猾奸诈的小人,可我却不这么认为。在我的脑海里,曹操治国有方,教子有方,是个天生做皇帝的人才。他乃是一代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军事家。多疑的性格塑造了这个“保守党”的魏王。而多疑不是在这乱世中处事的方法吗?三国人物中,我最钦佩曹操和孔明。

  畅游在书海中,遥想三国人物,李白的《咏赤壁》写得好,只见滚滚长江东逝水,来到江边,那火海滔天的景象仿佛有呈现在眼前。《品三国》这本细品三国的书,令我受益匪浅。

  《品三国》读后感2

  空闲之余,久闻易中天之《品三国》一书。阅之,作者用现代的眼光解读三国的历史,且让我对三国这段历史更加产生了兴趣。

  易老师用通俗幽默的词语,认真的历史态度,公正的对每个历史人物的解析。使我明白了真正历史上的三国,也使我对三国中的历史人物有了新的了解,三国里面最让我感兴趣的就是曹操。

  在看之前曹操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冷酷奸诈的历史形象,当然也是受了小说的原因,看了之后使我对真正历史上的曹操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当然曹操最让我佩服得是他的用人才能。

  放眼当今社会的大小企业,在用人方面是一个很重要的一关,这就是为什么人力资源是那么的重要,如果一个企业不会用人的话,那么这个企业将是一个失败走向灭亡的企业,同时也在告诉我们什么是人才?如何去发掘人才,保证人才能够为我所用,能够死心塌地的为企业着想,曹操的前期为什么会那么快的迅速壮大,就是因为曹操能够发现人才,并尊重人才,能够让这些人发挥他们的才能,给他们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能够采纳好的建议为自己所用,而且赏罚分明,这些成就了曹操身边不缺少有才干的谋士为他出谋划策,并死心塌地的跟随曹操,

  一个企业是一样的,靠什么壮大,靠的是人才,如果一个企业不能够做到人才为我所用,不能够吸引人才,留不住人才,那么这个企业将是一个失败的企业。无论在什么时代人才是多么的重要,一个真正的人才可以使企业迅速的发展并壮大起来,一个企业如果想做到这几点那么就要在文化上、制度上、管理上表现出整体的形象,首先一点就是要让员工信服,靠什么让员工信服,不只是单靠的工资,最重要的是企业的信誉和企业的发展潜力,有没有自己真正的一套企业文化,有没有好的管理制度,要做到人为我所用,就首先要管好人,要让员工信服,要让员工真正的看到企业的发展潜力,而不是意味的唱高调子,这样只能是一时的效果,但带来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因为直接影响了企业在员工心目的形象,企业靠什么传播,靠什么吸引人才,靠的是实力以及信誉,如果你在员工的心中把这两样都给毁了,还谈什么企业文化,还谈什么发展,一切都是空的。

  《品三国》读后感3

  这是一个群雄逐鹿的时代,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这里曾经走过一批个性张扬的英雄豪杰。在没落的东汉末年,三国九这样悄然的登上了历史舞台。说它是一段历史,说它是一段演义,还是一幕精彩的话剧。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短短的百年,三国为历史的画卷增添了绚烂的一笔。

  很小的时候就喜欢三国,简单的把自己幻想成三国的一员,意气风发的称雄在千年以前的沙场之上。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发现小时候的那些幼稚的想法,或许是从最简单的对三国的喜爱产生的。越是喜爱,就越想去探索它的真实。《三国演义》毕竟是在几百年之后的角度上用文学的方法来描写那段历史。然而文学形象毕竟替代不了真实的那段历史。之后就开始阅读《三国志》,想到作者能够以史学家的`身份将历史与感情融合在一本史书真的很不简单。当我仍然在三国的历史琢磨的时候,我看到了《易中天品三国》,易老师以近代视角,以故事说历史,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让我明白到底应该去看待三国,去正确认识三国人物。翻开尘封的历史书籍,看那些名垂青史的历史人物。他们的成功与失败,归根到底是他们做人上,品性上的成功与失败。战争是政治的延续,但是通过三国里面人物的斗争,我们可以发现,分析战争还是政治上的胜利与失败,总归是领导者做人的成败。胜败岂无凭?事实上早在斗争的一开始就已经有做人上的优势与缺点决定了。这一点已经不再仅仅局限在三国里面,滚滚长江东逝水,历史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昔日的盛衰,也不仅仅是鲜活的历史人物,而是让我们明白,要以史为鉴,为自己在前进的道路上铺就基石。命运为你安排了起点,行程则就要自己掌舵。

  黯淡了刀光剑影,惯看秋月春风。多少英雄豪杰,繁华盛衰,都已经随滚滚江水奔流入海。古今多少事,都已付笑谈中。学习三国,学习历史,让它为自己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指明方向。锻炼磨练自己,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

  《品三国》读后感4

  那是一个烽烟四起的年代,刀光剑影中闪烁着杀机;那是一个疑窦丛生的年代,上演着各种奸猾狡诈的角色;那是一个民不聊生的年代,黑暗笼罩着龙蛇混杂的乱世,《品三国》,作者犀利地把这风尘老朽的历史面纱层层揭开,抽丝剥茧,为我们讲述其中的传奇……

  曹操,那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他儿时虽然有一点纨绔子弟的形象,但在青年时代就已考取了功名。正因为曹操的正直,慷慨,大量,有眼光,才使得贾诩等有才能的谋士前来投靠。“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的曹操可谓是前途一片光明。论才略,“奉天子以令不臣”;论眼光,深谋远虑;论武艺,乱世之奸雄。曹操善于听谏纳贤,“奉天子,修耕植,蓄军资”就是毛出的点子。

  曹操的雄才大略,远胜于志大才疏的袁绍和袁术。曹操实事求是,唯才是举,不拘一格,来者不拒。虚名与虚荣对他来说只是过眼烟云,他要的是实力——身边的谋士、勇将。他的重义才使得关羽在危急时刻放他一条生路。而且娶妻娶贤惠,曹操的第一任夫人丁氏就十分有教养,十分贤淑,这才能为有一点野心的曹操开拓社交路线。只有能够体贴下属,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主人才能够得到下属忠心地拥戴。

  如果曹操没有才略,就不会广招贤士;如果曹操没有雄心,就不会与刘备抗争;如果曹操没有宽大的胸襟,就不会有人为他出谋划策;如果曹操不会体恤下士,就不会受到众将士的拥戴和忠诚;如果曹操不会听取谏言,就不会用兵如神;如果曹操没有深谋远虑,就不会自己称王了。

  现在,就来谈谈曹操的谋士吧!毛为曹操提供的“纲领性文件”,使曹操赢在起跑线上;张良”;张绣和贾诩,投靠,叛变再投靠,被曹操完全信任,因感恩而出谋划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作为初中生的我们,应该像曹操一样拥有远大的目标和志向,并为理想坚持奋斗,我们应该做好我们的本份工作——学习。学新知识,温故旧道理,才能进步,才能有所收获。我们不需求像三国时的人物那么出名,令后人敬仰,只求做到自己的最好,问心无愧就可以了。名利是身外之物,我们要像曹操一样把它们当做是过眼烟云,不足以为其启齿。我们只要脚踏实地,不断地向前走就足够了。

  全览《品三国》,推翻了人们对《三国演义》中事件的印象,并使历史人物真实而又清晰地浮现在我们眼前。假如说《红楼梦》是文学与历史的结晶,那么《品三国》就是感触与品位的精华;假如说《水浒传》是正义与勇气的代表,那么《品三国》就是谋略与才智的升华;假如说《西游记》是坚持与忠义的化身,那么《品三国》就是文治武功的冶炼。

  所以,《品三国》是一本令人回味无穷、茅塞顿开的书,希望大家也能和我一样受益匪浅。

【《品三国》读后感】相关文章:

品三国读后感01-10

《品三国》读后感07-06

品三国读后感06-10

《品三国》读后感06-18

《品三国》读后感03-11

《品三国》读后感06-18

品三国读后感08-09

初中读品三国有感 品三国07-27

易中天品三国读后感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