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患者自救手册》读后感

时间:2021-02-02 11:01:13 读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拖延症患者自救手册》读后感

  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需要写一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拖延症患者自救手册》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拖延症患者自救手册》读后感

《拖延症患者自救手册》读后感1

  这个时代有两种主流的生活方式:一种是快节奏的、强调高效的生活,另一种则为慢下来的、讲究美学的生活。然而我们常常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想要想要去寻找一片留白,比如做一桌饭菜、学一门艺术、写一本小书;亦有希望在悠闲的时光里增添一抹霞光者,比如考一个证件、搞一次创业、升一级学历等。总之,积极地人生总是不满足的,但是所有的目标不仅需要我们心向往之,更重要的是素履以往。反观现实,对于“梦想者”来说,成功上路便是一大问题,寻根究底,我们总是摆脱不了拖延症的糖衣炮弹。

  拖延症是从古至今贯穿在生活里的一大弊病,有如蚊虫一般死皮赖脸、不厌其烦地纠缠着准备实施计划的我们。古诗有云:“明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而鲁迅先生也曾愤慨道:“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可见世人对于拖延一症的厌恶之心极盛,可是这臭虫儿仍能在日常生活里肆无忌惮,真是令人僵仆烦愦,不可终日。

  好巧不巧,近日碰上一本奇书,名曰《拖延症患者自救手册》,可谓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的及时雨一般,帮助我一步一步摒弃了困扰多年的拖延症。

  这本《拖延症患者自救手册》的作者加兰·库尔森是美国著名的时间管理专家,有“时间队长”的美誉。书中提到作者的经历时,说到他自己也曾经是一个严重的拖延症患者,即使能力突出、技术过硬,可是常因为拖延这个毛病而自寻烦恼、惴惴不安。这让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更给了我极大的信心——既然如作者一般严重的拖延症都可以痊愈以至于达到如今之自律,相信我们也一定可以跟着识途的“老马”一起摆脱顽疾。

  关于心理类的书籍,我一直认为其最重要的是“实用性”。学术类作品固然品质上乘、水平高超,但可读性不强且对于一般读者来说直接的获益并不可观。而这一本书恰是一本可读性强的实践手册,作者以简单易懂的语言来解释和指导读者认知自我类型、寻找拖延原因、构建训练方法、创造动机链条,可操作性极强且有效。

  分享几处本书中的实操内容,读者便可感受到这本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关于拖延者的分类:忧心忡忡者、完美主义者、讨好他人者、蜂鸟、隐形拖延者。

  读完这本书,一个疗程似乎已经过去了。作者安排了五周的康复训练:从第一周的训练意念,到第二周构建上层结构,到第三周实现时间自由,到第四周高效利用大脑,以及最后一周形成完整的动机链条。可谓是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摆脱顽疾,脱胎换骨,成就另一个更健康的自己。

  平心而论,长达五周的涵盖生活、工作中可能影响你的方方面面的规律训练,读来便觉作者心思之缜密、经验之丰富。

  读书时审视自己,在作者的指引下探查自己的拖延类型,以期通过这本手册的帮助下制定出适合自己的训练方案;勿要忘记读后要立刻行动,不要让拖延症来阻挡摒除拖延症这件事才是这次治疗的关键之关键。

  愿拖延成往事,愿你我的明日不蹉跎。

《拖延症患者自救手册》读后感2

  你是否也有这样的经历,早上下定决心今晚一定要早睡,结果晚上躺在床上朋友圈微博刷不停或者游戏始终不肯退;接到一个报告的工作,你想了很长时间这个东西应该怎么写,却一想到去做就头疼,越不想做就越拖,拖到最后交不了怎么办?没办法只能加班解决。

  好吧,不知不觉间,拖延症已经成为我们大家的通病。那什么是拖延症呢?百度上的解释是一种“个性”行为,即将所计划执行的任务推迟到稍后时间。是的,我们每天要面对太多的工作和问题,好像永远都做不完,于是,面对生活的压力,很多人想到的对抗方式就是拖延,它好像让我们避开了那些焦虑、恐惧、无聊等负面的内心感受,但拖延也只是暂时的,我们始终要学会习惯“负重前行”。

  那么,该如何改变呢?《拖延症患者自救手册》会告诉一个好方法。作者将他自己20年的时间管理经验汇总成5周的自我训练法,从训练意念、构建上层结构、实现时间自由、高效利用大脑以及形成完整的动机链条5个层面入手,设定5周时间,每天花费20分钟,持续训练,告别“拖延症”。作者帮助我们找到拖延症的`根源,并为我们提供了清晰明了、循序渐进的指导,在每一周的任务分工中都明确了要做什么,该如何做,并明确了目标和效果,其中的很多地方让我很受启发。

  时间不够怎么办?——你的时间你做主

  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现在”,英国小说家狄更斯也曾说过“永远不要把你今天可以做的事留到明天做。”我们的时间是我们无法掌控的,放弃了对“忙碌”的管控,也就是放弃了提高效能的途径。时间对每个人来说,又都是公平的,一天只有24个小时,我们能做就是更有效地运用时间。制定工作计划、进行分类并分配优先级和截止日期、合理安排工作……这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都可以将我们的时间划分得更合理,利用得更科学。

  一次只做一件事——专注于当下

  我们手头总会同时有很多工作需要处理和解决,让我们分身乏术,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来,可人的大脑毕竟不能像多核计算机那样进行多任务处理。那么,面对接二连三的工作,我们该如何理清头绪呢?那就从一次只做一件事开始吧。“一次只做一件事”就是专注,专注于当前我们所做的事情,聚精会神,全力以赴,在精深层面里下功夫,把事做细、做深,甚至做到极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次只做一件事,将一件事做到最好,也才能将每件事都做好,这种处理结果也才能给我们带来持续向前的动力。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不要等待未来奇迹般地解决你的时间管理的问题,要学会自我掌控,每天进步一点点,从行为内核入手,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技巧和策略,塑造属于自己的工作法。行动起来,告别拖延,幸福不该被延时!

【《拖延症患者自救手册》读后感】相关文章:

焦虑症患者的自救方法01-14

关于“职业倦怠症”的自救手册02-10

拖延症患者应该怎么自我调节01-17

《战胜拖延症》读后感02-10

《终结拖延症》读后感02-09

晚睡拖延症01-17

拖延症作文04-09

《儿童自救手册》读后感03-12

你有拖延症,你身边的朋友也有拖延症!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