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童年有感

时间:2021-07-10 10:00:22 读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读童年有感(15篇)

  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童年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童年有感(15篇)

读童年有感1

  今天我读完了《童年》这本书,这是俄国著名作家高尔基写的,也是他的自传体小说。

  这本书的主要人物是一个小男孩名叫阿列克赛。主要内容是阿列克赛的童年记忆从父亲去世时开始,他目睹了母亲和外婆的悲伤。他们搬家来到了外公家里,加入到一个嘈杂的大家庭里。慈祥、善良、乐观的外婆,带给他些许温暖。可是在阿列克赛身边的一些人和事,让他感到无能为力。伙伴茨冈因为两个舅舅的陷害死去了,舅妈娜塔莉亚难产死了,贫穷和争吵很快让这个大家庭四分五裂。当母亲因为婚姻失败和病痛死去后,外公告诉阿列克赛不能像一枚奖章一样总挂在他的脖子上,应该到人间去谋生了。就这样阿列克赛的童年也结束了。

  我读了这本书以后很伤心,很难过,可怜的阿列克赛的亲人都离开了他,只有年迈的外公和外婆,他为了生存不得不外出谋生。和阿列克赛相比,我的童年应该是幸福多了,我应该好好珍惜这美好时光,努力多学知识,关心他人,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读童年有感2

  寒假里,老师让我们读了几本书。在这几本书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童年》这本书了。

  这本书的作者是马克西姆·高尔基,出生在俄国中部的尼日尼·诺夫戈罗德城他,幼年时期父亲就去世了,勤劳善良的母亲因无法养活他,只好把他送到外祖父家度过他的童年。

  书中的主人公是阿谬沙,他的童年是悲惨的。在外祖父家,没有人喜欢他,除了他的妈妈、外祖母、格里高里和茨冈。阿廖沙的童年是在一个典型的俄罗斯小市民的家庭里度过的:贪婪、残忍、愚昧;父子、兄弟、夫妻之间勾心斗角;为争夺财产常常为一些小事争吵、打架但在这个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也默默地教他做一个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人。

  在书中,阿谬沙的童年是黑暗的、丑陋的。在他的周围总会有吵架、斗殴、偷盗等一系类的事,这让年幼的他成熟了许多。相比之下,我的童年就是阳光的、美丽的。家人在一起和和睦睦、相亲相爱。周围的人都很善良、和蔼、关心我,每个人脸上都挂着笑容。可我却不懂得珍惜,有时候还觉得他们的关心是多余的。现在想想看,我是不是太奢侈了?

  在书中许许多多的事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茨冈帮阿谬沙的二叔扛十字架的时候被砸死的事了。茨冈真的好可怜,因为当时他才19岁啊!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阿缪斯这种坚强的品质值得我们的学习,因为童年的艰苦生活,使他获得了坚强的力量,最终于成了一名伟人。他的这种坚强不屈,敢于面对困难并勇于克服苦难的精神是我应该好好学习的

读童年有感3

  在信息技术课上,我利用了自由活动的时间,在书香滁州这个网络平台上,阅读了一本书——《童年》,作者高尔基。

  《童年》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作者高尔基以童年的自己为原型来进行创作,真实而生动的描绘了自己苦难的童年,这本小说使用了第一人称,读起来时让人感觉十分贴切实际生活,且情节紧凑、情感真挚,表现了当时俄国沙皇时期的社会的黑暗。

  主人公阿廖沙四岁丧父,他跟着母亲来到了外祖父家,他几乎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外祖父的毒打、表姐的辱骂、继父的伤害……只有心底善良且聪明能干的外祖母处处护着他,经受了许多的阿廖沙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继续努力着、奋斗着,成长为一个正直、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读着我想起了有着相似遭遇的简爱,他们都是在逆境中成长起来的。

  在反观我们,从小生活在父母的宠溺之中,天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从没有经历过什么磨难,面对困难时却常常畏手畏脚,面对磨难时又常常浅尝辄止,我们根本不懂得珍惜眼前这幸福的生活,我们不像阿廖沙那样自立,不如他那样坚强,不似他那样乐观,于阿廖沙的童年有这这样大的差距的我们,却是这样不容易满足。

  老师经常对我们说:“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就是让我们勇敢面对出现在学习和生活中的种种困难,成绩不如意,继续奋斗;和朋友有矛盾,要勇于沟通;学习遇到阻碍,勤于探索……

  阿廖沙的童年经历让我想起了许多像他那样笑对人生的人“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诗词,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这些人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没有退缩,是因为他们和阿廖沙一样和乐观、坚强,我们一定要向他们学习。

读童年有感4

  前不久,读了苏俄作家高尔基的成名作之一的小说《童年》,这是一部描述沙俄小主人公阿廖沙在外祖父家度过的艰辛岁月的故事。这个小家庭中根本没有一点温暖,尔虞我诈,弱肉强食,但唯有外祖母真正关心阿廖沙,是他在童年时期唯一的慰藉。

  这本书中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有善良的母亲;有慈祥、善良、能干的外祖母;有凶狠残暴,但内心也有善良一面的外祖父;有乐观纯朴的小茨冈……如此众多的鲜明人物聚集在一起,反映出了沙俄时期旧社会的小家庭的低俗。

  读完整部小说,我感动于三类形象:慈祥善良、自私自利、粗暴却不失温柔。他们的代表人物分别是母亲和外祖母、两个舅舅、外祖父。外祖母是最善良的,既袒护“我”这个外孙,也爱自己的两个宝贝儿子。这种人是天使,是可以上天堂的那一类人,她始终拥有着一颗圣洁的心,给予四周人无私的爱,这种博爱精神十分值得我们学习。舅舅们的自私自利、贪财、吝啬令读者们十分嗤之以鼻,他们总是为了金钱吵架、打架、更可气的是,为了金钱,他们不顾及到别人的感受,总是挑起事端。外祖父的形象似乎十分显而易见,吝啬、贪婪、专横、残暴、不通人情,尤其是对外孙阿廖沙,总是对之毒打。但是,我们似乎没有看完整他。他其实也是一个善良的老头,对待小茨冈,他总是带着十分欣赏的目光看待,打骂相比舅舅们来说,也少了许多。他的内心,也有善良的一面,仅仅是对金钱、利益的贪婪,腐蚀了他的灵魂。

  这一连串的人物,一连串的生活带给我们许多启示,我认为我们应该做一个善良、开朗、向上、不屈不挠、正确看待金钱的人,做一个纯粹的人。

  每一个人的童年都是不尽相同的,只有在或有或无的欢欣与苦难中,发现乐趣,确定自己的目标,才是真正的为人之道。

  读了《童年》,使我受益匪浅。

读童年有感5

  这两天,我读了一本老师推荐的名著——《童年》。这是一部举世闻名的小说,我已经被它深深地吸引住了。我经常因为看它而忘记了吃饭,忘记了睡觉。小说的主人公是阿廖沙,他是一个可怜的孤儿,他住在外祖父家里。外祖父残暴、吝啬,两个舅舅自私、粗暴。只有他的外祖母爱他,每天给他讲故事。

  当我读到“为了能生活下去,阿廖沙去捡破烂卖钱”时,我的眼泪情不自禁流了下来,因为我的眼前仿佛看见瘦弱的阿廖沙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浑身脏兮兮的,顶着烈日,在臭臭烘烘的垃圾桶里翻捡着垃圾的样子。阿廖沙的日子可太难过了。与阿廖沙相比,我的生活多么幸福呀!我无忧无虑,没有烦恼,就像生活在蜜罐里。爸爸妈妈爱我,爷爷奶奶也疼我,还有可爱的小弟弟天天陪我玩。还有零花钱、好看的衣服、好用的文具。

  我觉醒了,我真正地认识到自己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和幸福。我应该珍惜它们,并感谢为我创造这一切的父母。我还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你的心中有梦想,那么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再多的痛苦也能承受,我相信,面前的困难和痛苦都是暂时的,一切将会过去的。

读童年有感6

  童年是快乐的,是幸福的,是美好的。我一直都认为每个人的童年都是如此,可当我读完《童年》这本书时,我便改变了这个看法。

  《童年》是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的第一部。他真实的描绘出了当时的俄国社会,体现了当时的俄国社会的残酷、野蛮,以及令人窒息的生活。也表现了新一代人追求光明的崇高思想。

  《童年》主人翁阿廖3岁丧父,跟随母亲与外公一同生活,在黑暗、令人窒息的生活中,他惨遭外公毒打,也看见唯一爱他的外婆被人打断手臂。还要在处处弥漫着外公的自私残暴,舅舅们的唯图势利的压抑气氛中生活下去。

  而我的童年是多么快活,无忧无虑。每天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想要什么,叫一声就得送的,有时还乱发脾气,动不动就大吼大叫。而高尔基的童年却是如此黑暗、压抑和悲惨。有人说“环境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而正是这充满污秽的生活,成就了高尔基。也正是《童年》这本书,教会了我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每一件事。

  作为新时代的少年,我们要努力学习,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人。

读童年有感7

  可怜的高尔基3岁丧父,失去了亲切的父爱,跟着母亲和外祖母,来到了外祖父的一个小染坊。从此,黑暗的生活降临到高尔基的头上。外祖父的脾气十分的暴躁,经常打外祖母和高尔基,使高尔基幼小的心灵出现了阴影。

  后来高尔基又结识了知心朋友小茨冈,两人无话不谈,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可是,好景不常,可怜的小茨冈就被两个凶狠的舅舅给害死了。高尔基就这样失去了好友。雅可夫和米哈依尔是魔鬼,欧打自己的老婆,还天天闹着要分家产,兄弟之间一点也不团结,两个儿子萨沙也被教坏,处处捉弄高尔基。此后,高尔基又认识了木匠“好事情”,成了好友。结果被外祖父赶走,高尔基得了个继父,十分凶常打人,几年后,最疼爱他的外婆死了,母亲也死了,就被外祖父赶出门靠捡垃圾为生。

  这“一家子蠢货”外祖父卡什林性情暴躁、乖戾、贪婪、自私;俩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市侩,连小孩也与他们一起热烈地参加了一份。只有善良、和蔼,富有感情的外祖母让他生活在这种环境下有一丝丝的安慰。

读童年有感8

  我手捧着一本高尔基的自传体《童年》。我在想:童年过呢?这是高尔基的童年吗?他是文学家,那么他的童年肯定非常幸福快乐吧!于是便翻开这本书,走进高尔基的童年:“我的妈妈来到姥爷家,从小就因淘气,被姥爷打骂。姥爷是个自私的人,做饭做不好的,不肯拿银子,没有管我,我就在树下打鸟,砸石子,奔跑。过了一阵子,妈妈把我送到学校学习,我每天都得拿着书念呀,没有一点闲时间,因此成绩不错。但是我捉弄了神甫,被开除之后,姥姥和姥姥爷吵架分了家。又过了一阵子,妈妈结婚,给我生了个小弟弟,慢慢地我已长大了,已懂事了,便给小弟弟当保姆。最后,姥爷把我赶走,让我自己谋生,让我走进人间,让我自己云干该干的事,于是,我的童年悄然过去,我便走进人间。

  通过阅读高尔基的童年,我看出高尔基小时候也并不是什么天才,跟我一样贪玩,他的童年生活也并不幸福,他的妈妈很可怜,姥爷是个自私自利的人,经常欺负高尔基,高尔基从小就经历人间的苦难,但从另个角度来看,也锻炼了他坚强的性格,为以后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联想到我的童年,和高尔基相比可以说太幸福了,我们生活在温暖的祖国大家庭里,有父母无微不至的疼爱,有老师的谆谆教导,有同学们的关心帮助,我健康快乐的成长。尽管如此,有时我没有体会到自己有多幸福,总是牢骚满腹,怨这怨那。我现在意识到人的生活难免有些磕磕碰碰,酸甜苦辣。遇到这些情况,不要生气,君子喻以义,不人喻以利,要做君子,不做小人。要有广大胸怀,不要斤斤计较,不要报复。不要说坏话,更不要伤害自己,使自己不健康。遇到困难,不打退堂股,要向项羽一样,破釜沉舟。要记住,打退困难,重现信心,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恒心毅心,通往成功,勇往直前。

  童年像一条小溪缓缓地流淌。在童年里可以学习知识,也可以尽情玩,但不能总是学,也不能总是玩,那怎么办,劳逸结合。让童年过得有竟义,因为它是基础。为了使未来美好,从今天起奋斗吧,珍惜一分一秒,让自己的明天更美好。

读童年有感9

  在我的记忆里,童年,应是无比幸福、快乐、无忧无虑的,读完了但在高尔基所着的自传体小说《童年》之后,我对于童年又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童年,是我们成长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磨炼我们意志的重要过程。

  《童年》主人公阿廖沙,四岁丧父,跟随悲痛欲绝的母亲和慈祥的外祖母来到了外祖父家,外祖父是一个小染坊的主人,由于染坊濒临破产,他的性情逐渐变得暴躁、乖戾、贪婪、自私,经常为了一点小事就殴打亲人。在外祖父家,他目睹了两个为了分家而不顾兄弟情分的舅舅,认识了一群勾心斗角的亲戚。其中,乐观善良的孤儿“小茨冈”和阿廖沙建立了真挚的友谊,他每次都用胳膊挡外祖父打在阿廖沙身上的鞭子,尽管身体会被抽得红肿,但他还是义无返顾的护着阿廖沙。令人唏嘘的是,如此强壮的他,后来却被可憎的两个舅舅害死了……在这么黑暗的家庭里,有一个勤劳、坚强、善良的外祖母。她有着一颗宽大的胸怀,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孤独又敏感的心灵,她常常给阿廖沙讲好听的神话故事,潜移默化地教他做一个不向丑恶现象屈膝的人。在外祖母的教导下,阿廖沙逐渐变得坚韧不拔,爱与恨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俗话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在阿廖沙这段不平凡的童年里,我看到了一个乐观,自信的男孩,而正是这段不平凡的经历,使它成为了一位杰出的作家。

  读完了这本书,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跟阿廖沙相比,我们的童年生活和他却有着天壤之别。阿廖沙小小年纪就经历了丧父丧母的悲惨事,走上社会,独自谋生;而我们整天生活在蜜罐里,被甜水泡着,有着无穷无尽的亲人的宠爱,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我们是多么快乐啊!阿廖沙十一岁就为了生活努力打拼,接受着残酷社会的重重考验;而我们不用考虑每天的衣食住行,只用享受亲人所带来的一切甜蜜,我们是多么天真啊!阿廖沙生活在一个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的狭小天地里,而我们生活在红灯绿酒的繁华都市里,我们是多么幸福啊!而我们却从不知足,总想奢求更多的关爱,跟阿廖沙相比,我们又是多么可悲啊!想到这里,我的心里油然而生了一种惭愧、内疚之情,我们应该悔过曾经的奢侈,不再只懂得享福,而应该像阿廖沙一样,独自创出一番天地,当然,拼搏的本钱是无穷无尽的知识,所以,我们要掌握一切时间,丰富自己,充实自己,像阿廖沙一样成为一个不平凡的人!

读童年有感10

  《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自传体三步曲。今年暑假,我读了《童年》这本书,它给我的感触颇深。

  书中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阿廖沙悲惨的童年。阿廖沙父母双亡,而外祖父脾气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爱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欢他,两个舅舅更是讨厌他。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却走过来了。其实,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高尔基借阿廖沙这个人物来描述自己的童年。这令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当时那个年代的人的丑陋面目。高尔基的童年跟我们现在比起来,简直有着天壤之别,我们多幸福啊,被父母宠着。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听着老师讲课;回家有大鱼大肉等着你品尝。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而阿廖沙却在家庭中饱受虐待,在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人便是他的外祖母。外祖母是最慈蔼、最有人性的形象,她总是用她的温存给予阿廖沙爱的种子,种子发芽了,长成了参天大树,有了羽翼的保护,阿廖沙的世界就不会再任凭风吹雨打了。祖母抚慰了他心灵上的创伤,而真正教他做一个正直的人的是老长工格里戈里。,阿廖沙最终成为了一个坚强,正直,勇敢,自信的人。读完书的最后一页,阿廖沙的童年也结束了,等待他的是另一种截然不同的生活。

  所以,我们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学习。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来的是充满活力的少年,更要珍惜童年的最后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会离我们远去,抓住童年最后的时光,留下我们对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

读童年有感11

  岁末寒冬,图书馆里却怡然。我在这里静静地阅读着高尔基的著作——《童年》,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当今的儿童拥有真正的童年吗?他们的童年究竟在哪里?

  是的,每个人都曾拥有属于自己的别样童年。童年的岁月里,他们有的欢天喜地,有的则悲痛欲绝;他们有的无忧无虑、五彩缤纷,有的则忧虑重重、黯然失色;他们有的充满对生活的喜爱,对愿望的尽情放飞,有的则充满对生活的憎恶,对理想的不屑一顾……在每个人的心目中,童年的意义各不相同,有悲也有欢,有痛亦有乐,丰富多姿利于成长。然而时过境迁,这些对于当今的孩子们渐行渐远,在他们眼中,似乎只有随心所欲、任我逍遥,才叫做童年。

  不是吗?在家里,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稍不顺心又哭又闹;在学校,学习似乎是为了父母和老师,松懈散漫,非要被人逼着诱着;大街上,随处可见小孩向父母恣意撒娇,非要买这买那的,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已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为所欲为、暴戾张扬、怯懦自私充溢着孩子原本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难道不是一种令人震惊的退步吗?我是一个经过这一切的过来人,对于眼前的一切,我只能抱之以长叹:“_这就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所应拥有的童年吗?”

  所幸,《童年》一书为我们深刻而细致地描写了著名文学家高尔基的童年,再现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俄罗斯人民生活的社会环境,引起了我们深刻的反省与思索。故事在一个小市民家庭里展开。阿辽沙三岁时就失去了父亲,他被母亲和外祖母带到外祖父家中。那是一个濒临破产的小作坊。在这个小市民家庭里恃强凌弱是人们的嗜好。半瞎的老匠人就首当其冲。这里的人几乎每晚都要给这个老匠人安排一个侮辱性的恶作剧式的“玩意儿”。阿辽沙的俩舅母,也先后被两个舅舅摧残致死。他的继父也经常毒打他的母亲。就连受人尊敬的外祖母也难逃外祖父的打骂……孩子们当然也不例外!这种残暴的行为给阿辽沙带来了严重的伤害,也使他逐渐变得同大人们大相径庭。

  在这其间,他也受到过外祖母的疼爱与熏陶,让他倍感温暖。此时,现实生活中的善与恶、爱与恨已经在他幼小的心灵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十一岁,阿辽沙的母亲去世,外祖父也破产,他只得外出独立谋生。他当过鞋店伙计、洗碗工人,也当过小佣人……无论在哪里,他都担负着一个孩童难以胜任的劳动,受尽屈辱,饱尝辛酸,切身体会到劳苦大众的非人生活,开始模糊认识到沙皇专制制度的反动本质,进一步了解并更加痛恨市侩生活。同时,他也发现了劳动人民身上具备纯朴善良、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此时,书籍打开了他的眼界,为他展现了一个奇妙的新世界,诱使他渴望新的生活,对他的成长起着深远而重大的作用……

  高尔基的童年充满了无边的黑暗、血腥的残暴、白色的恐怖,更有着难以形容的自私与贪婪,如果以现代人的视角来看,可以说高尔基根本就没有实际物质上的欢乐童年,甚至可以说他根本就“没有”童年。但事实上,高尔基拥有真正的童年,他的童年比我们现代的任何人的童年都还要有意义,都还要富裕!在他的童年里,他不能也不可能随心所欲;在他的童年里,他不能也不可能挥金如土;在他的童年里,他不能也不可能无忧无虑地生活……但正是因为如此,高尔基才看到了与常人所不一样的世界,也懂得、明白了与常人不一样的人生目标!因此,他才会成长为前苏联最为伟大的文学家!

  不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成长。我们与高尔基的不同,就在于没有他那饱经苦难的童年生活,没有他那非同寻常的特殊经历,没有他那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但事实上,我们也有着与他所不一样的财富,如优裕的物质生活、良好的学习条件、温暖的亲情等。只是,现在的青少年却不明白他们的幸福童年是何等地来之不易,何等地弥足珍惜!在他们心中常常只有游戏机、肯德基、高级品牌等,等来肆意挥霍着稍纵即逝的美好时光——他们所谓的童年!这一切,怎不令人扼腕叹息呢?这一切,怎不令人幡然警醒呢?

  细细品读《童年》,让我有着与别的同龄人所不一样的感悟与见解。在我看来,中国的青少年恐怕是世界上最可怜的人!因为他们常常不能明白自己的童年是什么,不能明白自己该怎样利用宝贵的童年,究竟应该拥有怎样的真正童年……《童年》,一本厚厚的书;童年,要靠我们每个人自己书写!

读童年有感12

  每个人的童年都有自己值得回忆的,值得珍惜的美好时光,对于我来说童年也会是我最宝贵的收藏,就高尔基写的《童年》这本书来说,童年应该是他一段悲惨遭遇,一段深情的回忆!

  《童年》是高尔基用自传体写的小说三部曲之中的一部,它向我们展示了阿寥沙在黑暗社会追求光明的奋斗历程,还有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的俄国社会风貌。高尔基3岁时,父亲病故,而自己的母亲就带他回了娘家,可惜外公是个自私、贪婪的小业主,但是资本主义俄国的发展打断了外公的发财梦,从此贫困潦倒,11岁的他被外公赶出家门,开始了到社会上谋生。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他当过学徒工、搬运工、守夜人、面包工等。16岁时,在与命运的斗争中他深入俄国社会的最低层,和各个阶层,各种人物接触,饱尝生活的艰辛,从而不断丰富生活经验,而且当时受封建沙皇主义统治的社会十分黑暗,人们都信奉圣母与上帝,但高尔基不为所动,因为他有自己的想法,《童年》的主人公阿廖沙不仅是高尔基早年生活的写照,同时也是俄国劳动人民经过艰苦复杂的磨练后走向新生活道路的艺术典型。

  我们和高尔基比起,简直就是天壤之别,所以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

读童年有感13

  我们的童年就像一辆豪华的小轿车,里面载满了糖果、玩具以及我们的欢声笑语和快乐时光。就在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叫《童年》。这本书写了主人公阿廖沙在童年与母亲、外公外婆和舅舅等人一起度过的时光,主人公的童年可和我们不一样,书中生动地描写了他们当时生活的困难和他们好不容易获得了一点点温暖时的开心等种种情感。这本书最使我深受启发的是,主人公三年级毕业时发生的一件事情。

  在阿廖沙三年级即将毕业时,由于他在学校里表现优秀,学校颁发给他一张奖状、两本书以及一点奖学金。当天,他回到家,把奖状给了外公,外公喜出望外,说要好好收藏着。而阿廖沙呢?他原想把那两本书好好看完,珍藏起来,又想到,家里现在的经济如此贫困,大家都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自己怎能如此自私,明明可以把书卖掉,自己却要留着呢?于是,他飞奔到附近的小书店,换回了几个小钱,再加上奖学金,全交给了外婆。外婆看见他如此孝顺,流下了热泪……

读童年有感14

  人的一生,挫折总是难免的。它既可以成为失败者前进路上的绊脚石,也可以成为成功者前进路上的垫脚石。

  —题记

  窗外又下大雨了,银币似的雨点,吧嗒吧嗒地抽打在滚热的土地上,冒起一阵水气。原本平静的河水被雨点打得像个马蜂窝,溅起一个个小玻璃罩似的水泡。刹那间,闪电划破长空,在云中乱舞,巨雷隆隆做响,震耳欲聋。

  和窗外一样,我的内心也正下着一场铺天盖地的滂沱大雨,老师的批评声在我耳边不停地回响:“你这次考试成绩非常不理想,一下子从第一名退步到了第十二名,哎,你回去好好地想想吧!”顿时,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单、疲惫和无助,似乎同学们、老师们的目光都变得异样了,考试的失利彻彻底底地击垮了我……

  银练似的暴雨依旧下着,我茫然地望着窗外,悲伤、绝望。也许书籍原本就是治疗沮丧的良药,在这样的巧合下,我认识了《童年》。

  在我的印象中,童年的生活总是美好而多彩的。每天有爸爸妈妈亲切的关怀、问候,有朋友们快乐的陪伴、玩耍,还有那一大堆数不清的玩具、零食、故事书……

  可主人公阿辽沙呢?他出生在一个贫困的木工家庭中,在残暴的沙皇统治时期,吃尽了苦头:幼年丧父,又受尽外祖父的虐待。他周围的人都是那么地自私,贪婪,充满了仇恨:外祖父变得野蛮残暴、惟利是图;两个舅舅也被金钱改造成了自私自利的人,经常为家产而吵架斗殴……幸好,阿辽沙的生活中还有善良的外祖母的存在,她和蔼可亲,教会了阿辽沙许许多多做人的道理,也许正是因为这样,面对逆境阿辽沙没有灰心丧气,相反的,他一直保持着与生俱来的正直、勤劳和对生活的信心、勇气。正是因为这样,我对他的印象更深刻了,也更加佩服他。

  窗外的雨不知什么时候停了,我心中的暴风雨也似乎在这一瞬间停息了。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经历。我明白了:虽然童年经历截然不同,但人的一生中,挫折总是存在的。阿辽沙能勇敢地面对童年中的不幸,战胜了挫折,所以挫折变成了他前进路上的垫脚石。我也有我自己的目标和梦想,若只因途中的一点障碍就停下前行的脚步,那我是应该感到可笑还是可悲呢?

  是啊,生活就如一面镜子。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第二天,令同学们都惊叹不已的是原来那个快乐开朗、勤奋踏实的我又回来了,我重新点燃了对学习的热情。之后的每个日子,教室里多了我质疑问难的声音,办公室里也多了我虚心求教的身影……每当我遇到困难想退缩的时候,阿辽沙勇敢顽强的形象总会不知不觉地浮现在我的眼前,鼓励着我不应放弃,努力向前!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又一次考试来临时,我胸有成竹,思路清晰,笔底像是有泉水源源不断地涌流出来……最后捷报传来,我果然是那闪亮的第一,我果然成功了!

  我怀抱着成绩单和试卷,又一次站在了窗前,欣赏着柳枝摆动的优雅,花儿绽放的美丽;倾听着小鸟欢快的歌唱,知了喜悦的长鸣……在西边的天空只剩下最后一片晚霞的时候,我仿佛看见,天边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那么灿烂,那么耀眼……

读童年有感15

  腊梅傲雪,因为冰天雪地的苦难;彩蝶纷飞,因为破茧成蝶的苦难……苦难,亦是一种财富。——题记

  高尔基,一个以思想为笔的作家,一个以灵魂为声的歌手,一个以热血为旗帜的领导者。而翻开他写的《童年》,我才知道,这位集无数光环于一身的伟人,童年却如此悲惨。

  在高尔基尚未懂事时,父亲就离开人世,他只能无助地在外祖父家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这里是社会底层,愚昧、下流充斥其中:外祖父凶狠蛮横,时常毒打善良的外祖母和年幼的他;几个舅舅丝毫不顾手足情深,残忍地争夺母亲的嫁妆;母亲因无法忍受这样的环境又将他独自抛下……在那个地方,自私和贪婪弥漫着整个天空,无耻的流言蜚语、恶意诽谤结成了一张大网,缠绕着作者年幼的身心。当他稍大时,母亲又撒手人寰,而他唯一的依靠——外祖母,也病入膏肓……

  有人说“有这样悲惨的童年,真是高尔基人生的一大不幸啊。”而我,却更相信苦难的童年是他的人生财富:正是这苦难童年,使他发现外祖母和“格力戈里”们身上的善良和吃苦耐劳的可贵;正是这苦难的童年,让他切身体会到了底层劳苦大众奴役般的非人生活,从而举起写作的武器,走上对抗沙皇黑暗统治的革命道路;正是这苦难的童年,让他更加喜欢外婆那些“美好的童话”,从而热衷于读书,最后成为举世闻名的作家。

  反观我们的童年,幸福得几乎都是一个样:物质上的极大满足,父母及长辈的加倍呵护。但这却使我们都成了温室里的花朵,色彩鲜艳,却娇嫩无比。只因一次小小的挫折,一个愿望的落空,都可能在我们脆弱的心中掀起狂风巨浪。“因考试失利跳楼”、“因家长批评离家出走”这样的新闻已经层出不穷,最近更是爆出“因父母生二胎割腕自杀”、“因嫉恨母亲唠叨杀母抛尸”这样耸人听闻的报道。

  古人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所以,爸爸妈妈们,多给孩子历练的机会,做一些力所能能及的家务,参与一些基本的社会服务活动。而同学们更是要勇敢面对生活学习中的挫折,打败不了你的,可能会让你更强大。高尔基的《童年》是从黑暗中寻找光明,而身处幸福生活中的我们,更要善于从光明中发现阴影,居安思危,把握苦难这笔财富,在生命的长河中扬帆远航!

【读童年有感(15篇)】相关文章:

读名著《童年》有感02-24

读高尔基童年有感02-16

读童年有感通用15篇04-01

读童年有感精选15篇04-01

读童年有感(集锦15篇)03-31

读童年有感合集15篇03-31

读童年有感集合15篇03-18

读童年有感集锦15篇03-02

读童年有感(精选15篇)03-18

读童年有感(集合15篇)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