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故事》读后感

时间:2024-03-01 20:44:57 芊喜 读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三国故事》读后感(精选13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三国故事》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国故事》读后感(精选13篇)

  《三国故事》读后感 1

  今年寒假,我读了林汉达先生写的美绘本图书—中国历史故事集之《三国故事》。

  在《三国故事》这本书里按历史进程共选取了26个相对独立的故事,如辕门射戟,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七擒孟获,三国归晋……书中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和精美的图画描绘了许多三国时著名的`人物和历史事件。其中,我最崇敬诸葛孔明了,因为他有深谋远虑、坚守信念、严于律己等优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首先,深谋远虑表现在孔明在隆中闭门苦读十年,为了刘备的霸业,他单身过江,联吴抗魏,实现了以弱胜强。七擒孟获时以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策略使蜀国南部有了长久的安宁。其次,坚守信念表现在孔明始终以先主托孤为重,先后六出岐山,最终因过于劳累病故五丈原。另外,严于律己表现在孔明带兵军纪严明,对自己也不例外。如马谡失街亭后,并没有把所有责任推给马谡,而是主动以用人不当为由,自降三级。

  《三国故事》让我了解了历史,更了解了孔明的高贵品质,从现在起,我也想像孔明一样在学习生活中严于律己,坚守信念。

  《三国故事》读后感 2

  读了《三国故事》,我不得不佩服作者林汉达爷爷,他把所有的历史人物都写“活”了,一个个鲜活的英雄豪杰仿佛都出现在我的眼前。

  三国里有许多我们熟悉的英雄,比如足智多谋诸葛亮,一身是胆的赵云,雄才大略的曹操,战无不胜的关羽,宽厚爱民的刘备……书中个性的人物数不胜数,让我敬佩不已。

  其中,这些英雄里我最敬佩的当属诸葛亮和刘备。诸葛亮,字孔明,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来到蜀国后一直尽心尽力地辅佐刘备,从无一点私心。后来刘备等人相继去世,蜀国的重担全落在了他身上。可惜遇到一个扶不起来的阿斗(就是刘禅)最后累到吐血而死。他一生都在匡扶蜀国,他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刘备本是汉朝皇家的后代,到了他这辈,家里辉煌不再,他只好在家乡卖起了草鞋。但是不少人跟他合得来,特别是关羽和张飞两人,干什么都在一块儿,就在镇压黄巾军的时候,刘备一举成名,他宽厚爱民、义薄云天,才有后来那么多英雄来投靠他,可惜最后死在白帝城里,临终之时把蜀国的事交给了诸葛亮。

  三国中也有非常多我们熟悉的故事。比如:《辕门射戟》、《三顾茅庐》、《火烧赤壁》和《夷陵之战》···.其中我最喜欢的故事就是《三顾茅庐》,主要讲了刘备听说诸葛亮非常有才华,想让诸葛亮来蜀国,三次去邀请的`故事。第一次去,诸葛亮不相见,第二次去,诸葛亮又出门去了,第三次去,诸葛亮终于没有出门并请到他来了蜀国。可以看出刘备面对人才,愿意心平气和、礼贤下士去交谈,也让我们懂得想要办成一件事并不容易,但是只有坚持不懈,有耐心,相信一定能取得成功。

  读了《三国故事》,让我了解三国时期发生的故事,也能从历史人物中学到了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三国故事》也是很多小朋友爱读的一本历史故事书,从中感受到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古人言: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希望同学们从小就多读历史故事,汲取历史的营养。

  《三国故事》读后感 3

  读了《三国故事》这本书,里面许多的英雄人物、历史事件和典故让人意味深长。不愧能成为家喻户晓的古典名著,让人受益终生。

  刚开始读的时候,我还觉得这本书刻画的人物形象特征生动有趣。刘备,从一开始的桃园三结义这个故事中就让我对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非常重情重义,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但是因为他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众多人的尊敬。最后他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建立了蜀汉政权。而后又因为关羽被东吴所害,刘备不听群臣劝阻,执意发动对吴国的战争,结果兵败夷陵,最终抱憾病逝于白帝城。

  做人以德为念,重情重义,的确值得颂扬,但同时也要明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道理。

  我不由得想到了我二年级的时候,一天晚上,宿舍的舍友满头大汗地跑回来,急急忙忙地说隔壁宿舍有人抢了他的'东西,叫我们都去帮他一起拿回来,其他几个舍友听了也赶快爬起来跟着他往外冲出去了。就这样,我们一群人浩浩浩荡荡地来到了那位抢东西的同学宿舍,当时,也许见我们人多,三言两语的他就把东西还回来了,我们一群人凯旋而归。

  正当我们打闹谈论间,班主任老师就来到了宿舍,旁边还站着那个带着哭腔的同学。经过一番义正辞严的汇报,我们被批评教育了一番,还写了检讨,汇报给了家长……在我们看来是义举的行为,实则是给其他同学带来了心理伤害,也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遇到事物应当第一时间向老师汇报沟通协调解决。这也让我们更明白了同学之间应当团结友爱。

  读完了这本书以后,受益良多。尤其让我明白应该宽以待人,与人为善,严于律已,戒骄戒躁,真诚交友。

  《三国故事》读后感 4

  在三国风云人物中,我最喜欢典韦,他是曹操手下的一员猛将。

  典韦从军的一天,营地的`大旗竿被大风刮倒了,一帮人谁也扶不起来,这时,典韦却用一只手就扶起来了,迎风而立,任由狂风怎么刮,旗竿却纹丝不动。

  都军校尉夏侯惇听说了这事,就把他要了过去,让他做前敌司马。他勇猛过人,每次上阵杀敌数量都是最多的。

  后来夏侯惇向曹操推荐了这个难得的人才,编入了曹操的卫队,不久升为帐前都尉,也就是警卫队队长。自此,他就多次为曹操效力。

  有一年,曹操出征荆州,来到宛城,宛城侯张绣投降。十几天后,张绣谋反,奇袭曹操军营。典韦知道后,手持双戟,冲上前去,以一当十,敌军攻不上来,使曹操得以逃生。可叛军从别的营门杀了进来,越来越多。典韦的部下只剩十余人,他也身受重伤,兵器都杀得卷刃了,终因伤重不支,怒目大骂敌兵而死。

  曹操听说典韦和他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一起战死沙场,他不哭其子,独哭典韦。足可见他对典韦的疼爱之心。

  我觉得,典韦的一生冲锋陷阵、勇猛杀敌,真是一员当之无愧的猛将。他的不畏生死、永不言退的精神多么令人敬佩啊!

  《三国故事》读后感 5

  《三国演义》中人物众多,头号反派是曹操。曹操被称为“奸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的“多疑”。

  曹操到底有多疑?看几个例子你就知道了。

  第一个例子。赤壁大战前,曹操命令荆州将军蔡茂、张云训练水军,并派蒋干以老同学身份过江劝东吴将军周瑜投降。周瑜看到蒋干的到来,命令人们假装蔡茂、张云连接东吴,骂曹操,同时在营寨宴会上,宴请蒋干,晚饭后假装喝醉,拉蒋干同床休息,让他有机会偷看秘密文件,也让人们在半夜“悄悄”报告说江北蔡,张要开始。蒋干溜回曹营一报,曹操疑心大起,立即斩蔡、张二将。曹操的疑心病发作是赤壁之战失败的祸根。

  第二个例子。曹操率军与刘备军队隔汉水对峙,诸葛亮命令士兵夜夜击鼓鸣炮,使曹军心惊不已。曹操怀疑诸葛亮可能有诡计,于是撤退30里,刘备军队顺利渡过汉水。刘备过江扎下营寨,曹操看到刘备背水扎寨,又怀疑起来,不敢主动进攻,使刘备从容站稳了脚跟。两军交战时,刘备带领部队沿河逃跑,在路上留下许多武器。曹兵一个接一个地捡起来。曹操怀疑诸葛亮有欺诈行为。相反,他命令退伍军人,并被敌人抓住机会反击。真是应了诸葛亮的那句话:多疑多败。

  第三个例子。关羽战败麦城被孙权杀害,孙权将关羽首级献给曹操。曹操看到关羽的首级后大吃一惊,头痛得要命。曾经为关羽刮骨疗毒的名医华佗被邀请为他看病,华佗说曹操的.病要打开脑壳才能治愈。曹操一向多疑,以为华佗想为关羽报仇,把华佗关进监狱。一代名医很快不明不白死在狱中,不久曹操也病死了。他这次疑心病发作,也断送了自己的生命。

  曹操出生在一个群雄并起的乱世。战争中的多疑可以看作是谨慎。但多疑不能明确,也一意孤行,那就是害人害己。

  《三国故事》读后感 6

  《三国演义》是我和爸爸最喜欢读的书,从小爸爸就常常给我三国的历史故事,由于爸爸以为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除年龄战国时期外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一段历史。当我读到关羽之死的时候,不禁眼里含满了泪水,英雄末路时令人不胜感概。

  关羽一生忠义、义薄哉轨,人称关公,温酒斩华雄一战成名,白马坡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义无反顾他是立下赫赫军功的盖世英雄。但是英雄也不是完人,英雄也有失误,而且是足以致命的失误。“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关羽父子同死,结果使得刘备从四川起兵东征为他报仇,却又被陆逊火烧连营,兵败夷陵,国力损失过半。诸葛亮隆中对为刘备设计的战略是,雄据荆、益二州,外连东吴,内修政治,然后两道北伐,同一中原,恢复汉室。最后由于关羽的“大意”,隆中对的战略完全被破坏,两道北伐成了六出祁山,刘备大业终于无法完成。

  关羽之死,自大之祸。他固然勇冠三军,但却过于自负,甚至关羽最望不起的人是孙权,他把自己比为虎,比喻孙权作犬。结果却被孙权的大将吕蒙、陆逊出奇兵打败。骄兵必败,这是中国传统的聪明。军事战役如斯,我们在学习中也是如斯,尤其是我在编程的学习过程中,望到好似简朴的`标题题目,我就不自觉地说“垃圾”,结果却由于一些小小的“大意”,程序调试却花费了大把大把的时间。

  牢记骄兵必败的道理,耐劳学习,谦虚谨严,不骄不躁,这是读关羽大意失荆州留给我的启示。

  《三国故事》读后感 7

  最近,我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书中资料讲的是东汉末年,天下分崩临析,战争纷起,曹操、刘备、孙权三方势力逐渐崛起。构成魏、蜀、吴三国鼎立之势,三国逐鹿,造就了许多独具特色的人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忠厚义气,骁勇善战的关羽,勇猛过人,粗中有细的张飞,才华横溢,心胸狭窄的周瑜,胸怀大志、知才善任的孙权,文韬武略、为人奸诈的枭雄曹操……

  其中我最敬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足智多谋的诸葛亮。为什么我最佩服他呢?正因他十分机智,就拿《草船借箭》那个故事来说吧

  那个故事中,周瑜故意刁难诸葛亮,命他在十日之内造完十万支箭。应对这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孔明有信心的`回答说不须十日,三日便可完成,并立下军令状。鲁肃十分担心。孔明却一点也不着急,他请鲁肃接二十条船给他。每个船上都要三十个人,还要扎草人一千个,并排列在船的两侧。

  两天过去了,到第三天四更时,诸葛亮突然派人来请周瑜了,说他必须要同去取箭,周瑜将信将疑地和诸葛亮一起出发了。

  五更时分,船队接近曹军水寨。孔明令船只一字排开。军士擂鼓呐喊。曹军水军都督听到战鼓声和呐喊声,心想必须会有埋伏,便让万余名弓箭手在江边一字排开,向江中放箭。当稻草人上的箭插满时。诸葛亮立即吩咐士兵把船只调头迅速离开了。到了营寨,周瑜有点不坚信。派人把草上的的箭数了数,的确有十万多只。从此以后,周瑜再也不为难诸葛亮了。

  诸葛亮用他的才智取得了心胸狭窄的周瑜的信任。这就是我最敬佩诸葛亮的原因了。

  《三国故事》读后感 8

  暑假里,我读了好多书,其中,我觉得最有意义的是《三国演义》,它的作者是罗贯中。

  这部书内容主要讲的是蜀、魏、吴三国纷争的故事。它叙述了从汉灵帝中平元年黄巾起义到西晋太康元年三国统一为止。描写了近百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展示了三国兴亡的历史画卷。在书中,我知道了有像诸葛亮一样足智多谋的人,也有像董卓曹操。孙权我就不再评论了。

  我最喜欢诸葛亮了,每次都能想出好的办法,就连临死前还能想出办法让别人照他说的去办。有一集名叫“空城计”,魏国来攻打蜀国了,但诸葛亮已经没有多少兵马了,于是就心出一计,让城中老兵扮成老百姓,在城门前扫地,自己在城上抚琴,魏国以为有埋伏,便不敢进城最终撤兵了。这就是有名的'空城计。

  我还喜欢刘备,有一次,他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下着雪也来了,他对关羽和张飞说:“这样才能表示我们的诚心啊”。并且前后来了三次请诸葛亮出山。这就是有名的“三顾茅芦”。

  这本三国演义我觉得不太好看,其他书的最后,都会有一个好的结尾,这本书最后不好,不过三国演义中也有些内容很好看。

  《三国故事》读后感 9

  在三国风云人物中,我最喜欢典韦,他是曹操手下的一员猛将。

  典韦从军的一天,营地的大旗竿被大风刮倒了,一帮人谁也扶不起来,这时,典韦却用一只手就扶起来了,迎风而立,任由狂风怎么刮,旗竿却纹丝不动。

  都军校尉夏侯惇听说了这事,就把他要了过去,让他做前敌司马。他勇猛过人,每次上阵杀敌数量都是最多的。

  后来夏侯惇向曹操推荐了这个难得的人才,编入了曹操的卫队,不久升为帐前都尉,也就是警卫队队长。自此,他就多次为曹操效力。

  有一年,曹操出征荆州,来到宛城,宛城侯张绣投降。十几天后,张绣谋反,奇袭曹操军营。典韦知道后,手持双戟,冲上前去,以一当十,敌军攻不上来,使曹操得以逃生。可叛军从别的营门杀了进来,越来越多。典韦的部下只剩十余人,他也身受重伤,兵器都杀得卷刃了,终因伤重不支,怒目大骂敌兵而死。

  曹操听说典韦和他的'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一起战死沙场,他不哭其子,独哭典韦。足可见他对典韦的疼爱之心。

  我觉得,典韦的一生冲锋陷阵、勇猛杀敌,真是一员当之无愧的猛将。他的不畏生死、永不言退的精神多么令人敬佩啊!

  《三国故事》读后感 10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中的一部历史小说。作者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在书中着重地描写了历时约半个世纪的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

  这本书用浅近的语言把百余年间发生的错综复杂的事件叙述得有条不紊。它塑造了一个个形形色色的人物,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最佩服的是诸葛亮。他神机妙算、足智多谋,知天时、晓地利,知人知面更知心。“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三气周瑜”、“大摆空城计”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就足以体现孔明当属智慧的'化身。有一副对联是这样概括诸葛亮一生功绩的——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收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我觉得十分恰当。

  武将中,我最欣赏的是关羽。他骁勇善战,立下无数战功:水淹七军、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后,一直跟随玄德,忠心不二。可惜这样的大英雄最后因大意而失了荆州,败走麦城时不幸遇难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中的故事与人物深深吸引着我,其中的文化与智慧更是引领着我一遍又一遍地去感受……

  《三国故事》读后感 11

  这个暑假我阅读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使我受益匪浅。《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

  此书讲述了从东汉末年时期到晋朝统一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它在我心中是一个个传奇的故事,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赤壁之战……我还明白了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肚子在唱空城计。”……的含义。这本书让我了解了古人的足智多谋,比如说:诸葛亮三气周瑜、诸葛亮建七星坛引东风等,还让我知道了古代军士的英勇善战,比如说:赵云杀进几十万人的,如同入无人之地;关羽过五关斩六将。

  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诸葛亮了,无论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在民间,诸葛亮向来是位大红大紫的风云人物。在诸葛亮身上,除了忠、孝、义集于一身外,最大特点主要表现在一个“谋”字上面。诸葛亮的智谋,超群出众,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还精通阴阳之道,能呼风唤雨、感知天地万物,运筹帷幄,用兵入神,百战百胜,决胜于千里之外。观其诸葛亮的'一生,为了刘氏父子的江山社稷,可谓呕心沥血,忠贞不二,鞠躬尽粹、死而后以,直到临死之时,还念念不忘刘家的江山社稷大业。算得上模范军师、模范丞相、优秀相父与师爷!

  总而言之,《三国演义》是我心中永远的经典!

  《三国故事》读后感 12

  《三国演义》是我和爸爸最喜欢读的书,从小爸爸就经常给我三国的历史故事,因为爸爸认为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除春秋战国时期外最值得大书特书的一段历史。当我读到关羽之死的时候,不禁眼里含满了泪水,英雄末路时令人不胜感概。

  关羽一生忠义、义薄云天,人称关公,温酒斩华雄一战成名,白马坡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义无反顾......他是立下赫赫战功的盖世英雄。但是英雄也不是完人,英雄也有失误,而且是足以致命的失误。“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关羽父子同死,结果使得刘备从四川起兵东征为他报仇,却又被陆逊火烧连营,兵败夷陵,国力损失过半。诸葛亮隆中对为刘备设计的战略是,雄据荆、益二州,外连东吴,内修政治,然后两道北伐,统一中原,恢复汉室。最后因为关羽的“大意”,隆中对的.战略完全被破坏,两道北伐成了六出祁山,刘备大业终于无法完成。

  关羽之死,自大之祸。他虽然勇冠三军,但却过于自负,甚至关羽最看不起的人是孙权,他把自己比为虎,比喻孙权作犬。结果却被孙权的大将吕蒙、陆逊出奇兵打败。骄兵必败,这是中国传统的智慧。战争如此,我们在学习中也是如此,尤其是我在编程的学习过程中,看到好似简单的题目,我就不自觉地说“垃圾”,结果却因为一些小小的“大意”,程序调试却花费了大把大把的时间。

  牢记骄兵必败的道理,刻苦学习,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这是读关羽大意失荆州留给我的启示。

  《三国故事》读后感 13

  在那战火纷飞的公元3世纪,天下大乱,各地诸侯纷纷起兵,各占一方。这,就是三国,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年代。

  我今天要介绍的这本书,就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我敬佩书中那些可歌可泣的人物:刘玄德(刘备)、张翼德(张飞)、关云长(关公)、赵子龙(赵云)等。

  看完这本书,我想到了桃园三结义的`刘、关、张三人。刘备,字玄德,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他结交了被人们称为“武圣”的关羽和爱结交天下豪杰的张飞。我还记得,他们走进桃园,备下青牛、白马等祭礼,三人一起焚香跪拜,立下了誓言:“今刘备、关羽、张飞在此结拜为异性兄弟,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百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下共戮!”是啊,他们有难同挡,有福同享,真是好兄弟啊!

  我还想到了给关羽刮骨疗毒的华佗。关羽在樊城之战中,左臂中了毒箭,骨头发青。他四处寻找医生,最后,华佗来了。他看看关羽伤势,吓了一跳:如果再不治,几天后这只手就废了!华佗于是问关羽:“我需要把你的皮肉割开,刮骨头上的毒。你能忍住吗?”“我视死如归,当然不怕。”关羽说。就这样,关羽喝了几杯酒,边与马良下棋,边伸臂让华佗医治。华佗取出尖刀,让助手捧盆在下边接血。华佗割开皮肉,就“嚓嚓嚓”地刮起来。关羽边喝酒吃肉,边谈笑下棋,全无痛苦。刮骨声仍在沙沙作响。众人屏住声息,没有一丝动静。华佗郑重地缝完最后一针,闭上双目静默了许久,仿佛刚从空前的激动中解脱出来,同时也佩服关羽的坚韧。

  英雄就是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的人。

【《三国故事》读后感】相关文章:

三国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08-11

三国演义读后感:三国演义的读后感 -名著读后感04-25

《三国演义》读后感1 -三国演义读后感04-25

三国演义片段读后感 -三国演义读后感04-26

三国读后感04-29

《三国》读后感04-29

三国读后感04-25

《三国》读后感11-07

《三国》读后感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