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读后感

时间:2023-03-01 16:28:03 读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二十四孝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二十四孝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二十四孝读后感

二十四孝读后感1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是传统的中国文化;孝也是奠定和谐社会的基础。从古至今,中国五千多年的长史上不知留下了多少孝子的身影,万古长青!

  最近教师给我们读了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孝子,被当作故事流传至今的——《二十四孝》。

  听著教师念《二十四孝》,我被裡面的情节深深吸引了。其中有一篇讲的是闽子骞的后母因偏向自我生的两个小儿子,于是在做棉衣时,给两个小儿子用厚厚的.棉絮却给子骞用芦花絮,之后父亲明白了,说要休了子骞后母,而闽子骞因为看到后母和弟弟报在一齐哭,不但冰释前嫌,还跪求父亲不要休后母。读到这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起来,不说别人就说我吧,要是我是子骞,后母大冬天用芦花絮给我做棉衣,当父亲要把他休了的时候,我在一旁拍手都来不及,怎会跪求父亲不要休她呢?子骞的行为让我深深感到,后母大冬天让他受寒,平日也偏心,可他非但没一句怨言,还求父亲不休后母,这是何等孝顺啊!

  我想:我们应当向二十四孝里的每一个人物学习,就衝著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百善孝为先!懂得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孝敬长辈。仅有懂得”孝”的人,才能做一个高上的人!

二十四孝读后感2

  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但其中的“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尝粪忧心”令人发指。

  先说说那个郭巨埋儿吧。说是晋代有个叫郭巨的,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为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养母亲,对母极孝.后来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就和妻子商量:“儿子可以再生,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粮食好供养母亲。”夫妻遂把儿子抱出,挖坑要埋,兴好挖出一坛金子来,才免了儿子一死.郭巨虽有孝心,但杀儿之举,却有违人性,不合儒家“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本观念。看似大孝,其实是残忍.古有为求神为父母治病舍身的,也有割股肉以解父母想吃肉之念的,今有为父母治病献五脏的`,极少有为父母去杀人的.为了节约粮食,就想把自己的亲生儿子杀了,一则有违老母爱孙之心,二则陷老母于不仁。所以后来有人把这种孝举。称为“愚孝“随便一翻《二十四孝图》,这样的字眼映入眼帘:“卖身葬父”、“埋儿奉母”、“哭竹生笋”.“刻木事亲”、“埋儿奉母”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尝粪忧心”则让人恶心。

二十四孝读后感3

  熟话说:“百善孝为先”,当今年轻人明白“二十孝故事”的人不多啦,近期空暇时间店长带领我们重温了《二十四孝故事》,感触颇深,虽然这是十分久远的故事,可是这种孝道感动好像就在眼前,《二十四孝故事》中的.二十四位孝子,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都深知孝悌之道,故事涉及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涵盖了我们的对待父母是如何的行孝,又能否像《二十四孝故事》中那样感天动地。

  读了《二十孝故事》这让我想起了长期躺在病床上的妈妈,由于前期胃癌做的手术此刻复发转移肿瘤压迫到大肠,不能进食,每日靠营养液维持生命,看到妈妈整日被病痛折磨,心里难受至极,多么期望能像晋朝的孟宗《苦竹生笋》,妈妈喝了竹笋羹汤也会好起来……

  尽孝不在于行,而在于心,最重要的是要明白父母要什么,也许和父母打一通电话,一个问候,一次和子女共享家宴的机会……记得有一首歌叫做“常回家看看”……不要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让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及时行孝,及时尽孝。

二十四孝读后感4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是传统的中国文化;孝也是奠定和谐社会的基础。从古至今,中国五千多年的长史上不知留下了多少孝子的身影,万古长青!

  最近老师给我们读了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孝子,被当作故事流传至今的——<<二十四孝>>。

  听著老师念<<二十四孝>>,我被裡面的情节深深吸引了。其中有一篇讲的是闽子骞的后母因偏向自己生的两个小儿子,于是在做棉衣时,给两个小儿子用厚厚的'棉絮却给子骞用芦花絮,后来父亲知道了,说要休了子骞后母,而闽子骞因为看到后母和弟弟报在一起哭,不但冰释前嫌,还跪求父亲不要休后母。读到这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起来,不说别人就说我吧,要是我是子骞,后母大冬天用芦花絮给我做棉衣,当父亲要把他休了的时候,我在一旁拍手都来不及,怎会跪求父亲不要休她呢?子骞的行为让我深深感到,后母大冬天让他受寒,平日也偏心,可他非但没一句怨言,还求父亲不休后母,这是何等孝顺啊!

  我想:我们应该向二十四孝里的每一个人物学习,就衝著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百善孝为先!懂得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只有懂得”孝”的人,才能做一个高上的人!

二十四孝读后感5

  读《古代二十四孝故事》有感五年级(1)班王诗雨古人云: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意思是: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父母辛辛苦苦地把我们长大,他们投入了多少精力,多少心血呀!今天,我读了《古代二十四孝故事》这本书,思绪万千。这本书主要讲了舜,汉文帝,曾参等人的孝道故事,其中最让我感动的`,便是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的故事。说说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的故事吧。汉文帝刘恒和母亲薄太后感情深厚,但薄太后身体虚弱,经常生病,连续三年都卧病在床。这三年里,汉文帝每天都勤理朝政,下朝后就为母亲品尝汤药,他总是亲自品尝过后才能放心的给母亲薄太后服用,汉文帝刘恒的孝心感动天下人。

  我们想想,汉文帝刘恒贵为一国之君,每天都要整理朝政,可他却还要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亲自为母亲品尝汤药,这份孝心真令人感动呀!很多人都说:父母把孩子养大不需要回报,可真是这样吗?不是,这只是嘴上说的话,父母吧我们辛辛苦苦地养大,我们能不孝敬他们吗?不能。哪怕是爸爸妈妈下班后给他们递上一杯热茶,她们就会非常高兴,人前人后夸你懂事,孝顺,这就是做父母的心呀!现在社会上,还有很多嫌弃父母,不愿意为父母养老的人,希望你们不要像他们一样。

  我们要关心父母,哪怕,只是一杯热茶。

二十四孝读后感6

  俗语说:“羊有跪乳之义,鸦有反哺之恩”。今天,我读了《二十四孝子》的两个小故事。一个是“亲尝汤药”,另一个是“涤亲溺器”。这两个小故事者是说古代两位孝子所作所为。“亲尝汤药”主要讲的是:一个叫刘恒的孝子,母亲三年生病时。虽然当了皇帝,可以叫别人来照顾母亲,但他没有,一直陪在母亲身边,目不交睫、衣不解带,为母亲服的汤药都要自己先尝试过再放心让母亲吃。“涤亲溺器”主要讲的.是:一个叫黄庭坚的人,虽然官很大,可他每天晚上都亲自为母亲洗溺器,从来没有空过。

  读了这两个故事后,使我深受感动。这两位孝子,虽然做了大官和富有,可以叫别人来照顾自己的母亲,但他们没有,都是亲自照顾母亲。我们虽然不能向刘恒和黄庭坚哪样为母亲尝药或为母亲洗溺器,但我们可以为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洗碗、扫地、擦窗户……来减轻父母的负担。

  读了这两个故事后,我懂得了一些道理:父母把我们从小养长大是很不容易的,我们一定要珍惜今天美好的生活,努力学习,天天向上,以优异的成绩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在此,我希望大家都能够从小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取得一个好成级而奋斗。

二十四孝读后感7

  你读过《二十四孝》这本书吗?这里讲的都是有孝心的故事,这二十四个小故事写的生动感人,每一个故事都有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更值得我们去用心去体验。

  《孝感动天》这个故事读后令我感触很深,这个故事讲了古人舜的故事。

  舜是中国上古时代的“三皇五帝”之一,他开创了中华道德文明。舜是一个品行兼优的人。他很小的时候就没有妈妈,他的爸爸又是个双目失明的人,继母对他很苛刻,多次和自己的儿子想害死舜。一天,舜的爸爸叫他修补粮仓,后母想趁这个机会烧死他,舜在仓顶上看见起火了,但找不到梯子,他就把自己随身带的两顶斗笠当做翅膀,然后像鸟一样往下跳,结果他轻轻地落在了地上,一点也没受伤。他后母和弟弟并不甘心,又叫他去淘井,舜跳下井后,他们就把土石扔下去,把井填平,想把舜活埋在里面。舜有井边掘了一个孔道,钻了出来,虽然他知道这些事是后母和弟弟做的,但舜还是像过去一样和和气气地对待他的父母和弟弟,不过从此以后,后母再也不敢暗地里害他了。舜高尚的'品德打动了尧,最终促使尧把他选定为自己的继承人,成为了一代英明的君主。

  舜以德报怨的故事深深的打动了我,他不仅教会了我们要孝,更让我们学会了在生活中要宽容,要大度。“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读这些故事让我懂得感恩,懂得孝顺父母,并用好好学习,用优异的成绩来报答他们。感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二十四孝读后感8

  俗语:“孝为先”。如今,了解二十四孝道的年轻人并不多。最近,店长带领我们在业余时间回顾了《二十四孝道》的故事。我们深受感动。虽然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但这种孝道似乎正在我们面前移动,24个孝道故事中的24个孝子,从皇帝、将军到普通人,都非常了解孝道。故事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我们如何对待父母,以及我们是否能感受到二十四个孝道故事中的天地。

  读《二十孝》让我想起了躺在病床上很久的母亲。由于早期胃癌的.手术,肿瘤复发转移,压迫大肠,不能进食。我每天依靠营养液维持生命。看到母亲整天生病,我感到非常不舒服。我多么希望能像金代孟宗的苦竹笋,妈妈喝了竹笋汤会好起来呵呵呵呵

  孝顺不在行,而在心。最重要的是了解父母想要什么,也许打电话给他们打招呼,有机会与我们的孩子一起分享家庭晚餐我记得有一首歌叫“经常回家看看”helliphellip不要留下“我们的孩子想抚养,但我们的父母不等待”的遗憾,让我们大家在阅读《二十四孝》后及时采取行动孝顺(五)。

二十四孝读后感9

  我看完了二十四孝之后很感动,现在我知道了孝是什么:孝是在父母事业有困难能给予帮助,孝是在父母很累的时候端上一杯热水,孝,大到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情,让父母终身受益,小到只是在节假日给父母干一些家务。二十四孝也正是如此,就让我和你们一起来探讨二十四小中的一孝----《怀橘遗亲》。

  这个故事讲得是:从前,绩儿和父亲一起到袁将军家做客,袁将军用橘子招待绩儿,绩儿尝了一口,觉得很好吃,心想:妈妈还在家里,她最爱吃橘子,我把剩下的橘子都带回家给妈妈吃吧,于是就趁袁将军不注意,偷偷拿了几个。黄昏,绩儿和父亲该走了,在绩儿和袁将军道别时,那几个橘子掉出来了,袁将军调侃道:“来我家还要拿东西吗”?绩儿父亲大发雷霆,道:你这个逆子,怎能偷别人家东西呢?绩儿说到,我看袁将军家的橘子很好吃,母亲也喜欢吃,所以就想拿一点,给母亲尝尝,袁将军看绩儿是个大孝子,就给他了许多橘子。这个故事中的绩儿看到好东西首先想爸爸妈妈,这不正是我们现代孩子所缺少的一种品质吗?

  现在我想对大家说一句话:“百善孝为先”。所以请从现在开始,好好孝顺你的父母长辈吧!

二十四孝读后感10

  假期读了鲁迅先生的《二十四孝图》。这样的一篇文章,虽然名叫《二十四孝图》,但其实并没有写出如何孝顺父母,没有起到教孝的目的。其中的卧冰求鲤却让童年的鲁迅产生了恐惧,他一直认为孝顺父母无非是“听话”,“从命”,以及长大之后,给年老的父母好好地吃饭罢了。从文章中可以读出鲁迅先生对封建制度的厌恶。试想这种常人不能做到的,却又拼命引导要求人去做到,是便于统治,不从根本上解决贫穷问题,却要求人们做出十分极端的行为并以此为孝道,而且还对这种孝道加以宣扬。

  《二十四孝图》是一本讲中国古代二十四个孝子故事的书,配有图画,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的孝道。鲁迅先生从自己小时候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重点描写了在阅读“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两个故事时所引起的感受,形象地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以及了中国儿童可怜,对荒谬愚昧的封建孝道进行了抨击。

  其实我们只要真正地爱我们的长辈,用亲情,用温暖感动他们就能真正做到孝顺,并且做好孝。

二十四孝读后感11

  孝,即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特别强调的一种,弟子规中,对待长辈的态度无疑写的清清楚楚,“孝”这一概念,早应该在中华民族的传统中成为不可磨灭的一条了,从“乌鸦反哺,羊羔跪乳”这妇孺皆知的故事中体现出来了。

  文中说,当作者看过二十四孝后,看到做个孝子如此之难,原先做个孝子的计划便彻底放弃了,其实我觉的,做孝子不一定非要将事例硬安到自己头上,那样多生硬来着,只要打心眼里替母亲着想,替父亲着想,不让他们为自己操心,在家务上替他们分担一些,也是一种孝,虽不如事例上那么感天动地,但至少也是一种平平凡凡的孝呀!

  硬把事例往自己头上安,是行不通的,毕竟时代在变,你说有一天你父母想吃鲤鱼,你说:“好,我要做一个孝子,卧冰求鲤去!”行的`通吗?现在冬天没有古代冷,湖面上通常才结一层薄冰,恐怕人才站上去还没来得及卧下呢,冰就碎了,当时别说父母吃不到鲤鱼,恐怕也会吓的赶紧跑到湖边来救人,再说,现在市场上明明有鲤鱼卖,干吗要那么费劲去求鲤鱼呢?

  其实,这些事例所要表明的,是“孝”的精神,“孝”不是一件事情,而是一种精神,平平凡凡的“孝”反而更加的温馨,向一缕淡淡的香气迷漫在家庭之中,使每个人都感到淡淡的幸福。

  不用那么惊天动地,平平凡凡的“孝”,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更加的温馨、幸福。

二十四孝读后感12

  孔子曰:”孝,德之本也”,孝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孝是传统的中国文化;孝也是奠定和谐社会的基础。从古至今,中国五千多年的长史上不知留下了多少孝子的身影,万古长青!

  最近老师给我们读了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孝子,被当作故事流传至今的——《二十四孝》。

  听著老师念《二十四孝》,我被裡面的情节深深吸引了。其中有一篇讲的'是闽子骞的后母因偏向自己生的两个小儿子,于是在做棉衣时,给两个小儿子用厚厚的棉絮却给子骞用芦花絮,后来父亲知道了,说要休了子骞后母,而闽子骞因为看到后母和弟弟报在一起哭,不但冰释前嫌,还跪求父亲不要休后母。读到这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起来,不说别人就说我吧,要是我是子骞,后母大冬天用芦花絮给我做棉衣,当父亲要把他休了的时候,我在一旁拍手都来不及,怎会跪求父亲不要休她呢?子骞的行为让我深深感到,后母大冬天让他受寒,平日也偏心,可他非但没一句怨言,还求父亲不休后母,这是何等孝顺啊!

  我想:我们应该向二十四孝里的每一个人物学习,就衝著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百善孝为先!懂得感恩,懂得孝敬父母,孝敬长辈。只有懂得”孝”的人,才能做一个高上的人!

二十四孝读后感13

  《二十四孝》主要讲述了中国古代24位孝顺父母的故事。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喝汤药”和“弃官寻母”。《品汤药》主要讲述了文帝以仁、孝之名的故事。他的母亲病了三年,他常常忍不住看着自己的眼睛和衣服,这样他的`母亲可以随时使用它们。他先尝了尝母亲喝的汤和药,然后才让她吃。在他执政的24年里,他强调德治,提倡礼仪,使西汉非常繁荣。作为一个皇帝,汉文帝是如此的孝顺。他怎么能不受人钦佩呢?他也让我明白,无论一个人有多忙,无论他的事业有多重要,我们都不能忽视父母。不管你工作多忙,不管你走多远,你都应该关心你的父母,经常回家看看。其实,父母并不想要太多,一声呼唤温暖,就足以抚慰他们孤独的心灵。

  更让我感动的是《弃官寻母》。朱寿昌七岁时,生母被生母嫉妒,不得不再婚。五十年来,他的母亲和儿子都听不到对方的声音。朱寿昌当官后,四处寻找母亲。找到线索后,他放弃了官职去找他的母亲。历经千辛万苦,他终于在陕西见到了母亲。多么孝顺的儿子啊!

  这时,一个声音不停地问:“孙天乐,你呢?”你是个孝顺的儿子吗?”“当然,但有时……”有时我会很沮丧。

二十四孝读后感14

  姑姑送给我一本书。这本书很异常,它的名字叫《二十四孝》。我立刻打开,看了起来。我读了第一篇《孝感天地》。

  这篇文章主要讲我国古代有一个圣贤的君主,他的名字叫舜。舜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里,他很小的时候母亲就死了,父亲取了个后妈,后妈生了个弟弟叫象。从此,舜的后妈和父亲就不喜欢他了,并且虐待他。他父亲还扬言要杀了他。可是,当舜的父母亲生病的时候,舜立刻回到父母身边。尽力服侍父母,还处处让着弟弟。舜的孝心感动了天地,大象跑来为他犁地,小鸟飞来为他播种。舜在河里捕鱼,遇上了狂风暴雨,可是他却一点也没事。舜孝顺父母的事,感动了首领尧。尧就把己的`女儿嫁给了舜,并且还把己的王位让给了舜。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深地被舜感动了。我要向他学习,在家做一个孝顺父母长辈的好孩子、在学校要尊敬教师、和同学要互相帮忙团结友爱。孝,是中华民族的美德。姑姑说:百善孝为先。作为一个中华民族的子孙,《二十四孝》是儿时必读的书。

二十四孝读后感15

  孔子说:;孝道是道德的基础;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从古到今,我不知道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多少孝顺的儿子,永垂不朽!

  最近,老师给我们读了一本古代最有代表性的孝子,被认为是二十四孝的故事。

  老师读《二十四孝》时,我被故事情节深深吸引。其中一人说,闵子谦的继母给她的两个小儿子用厚棉絮,但在给子谦做棉衣时用芦苇塞。后来,父亲明白了,说她要跟子倩的继母离婚,而闵子倩看到继母和弟弟在一起哭,不但为她平反冤屈,还跪下求父亲不要跟继母离婚。当我读到这篇文章时,我的眼睛开始湿润。如果我是子谦,我继母在冬天给我做了带芦苇塞的棉衣,当我父亲要给我脱衣服的'时候,我没有时间拍手。我怎么能跪下来求我父亲不要把她带走?子谦的行为让我深深地感觉到,他的继母让他在冬天很冷,在工作日很古怪,但他不仅没有抱怨,而且还恳求他的父亲留下他的继母。多么孝顺啊!

  我认为:我们应该向大家学习二十四孝道,关注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数百孝道!懂得感恩,懂得孝顺父母和长辈。只有那些知道的人;孝道;你可以成为一个高尚的人!

【二十四孝读后感】相关文章:

《二十四孝》读后感02-07

《二十四孝》读后感04-29

二十四孝读后感04-29

读后感《二十四孝》12-17

《二十四孝图》的读后感05-23

《二十四孝故事》读后感03-31

二十四孝故事的读后感02-06

二十四孝图的读后感02-10

二十四孝图读后感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