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国学经典有感

时间:2023-04-04 16:51:25 读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读国学经典有感 15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读后感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读国学经典有感 ,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国学经典有感 15篇

读国学经典有感 1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中国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新学期以来,我们开设了国学经典课,主要是学习有关《弟子规》的内容,而这本书传承着历史文化。

  书中的名言警句、名人故事给了我很多启示,我学会了很多处事的道理,也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弟子规》中的孝道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感触颇多。

  俗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读了《弟子规》中的孝道的故事。原以为为父母做几件家务事就是“孝”了,现在才发现其实什么是“孝”我一点都不懂。父母对我百依百顺,照顾无微不至,我想要的东西想方设法的满足我,我反倒觉得父母为自己做的是理所当然,甚至有时候他们对自己过于担心还觉得他们很烦,讨厌他们。我实在是太不应该了。

  记得有一次,吃饭的时间到了,妈妈喊我吃饭,而不听话的我却始终沉迷于精彩的电视节目中不肯离去,妈妈一遍一遍的叫我,我都只是嗯嗯啊啊的应付,等到爸爸妈妈都吃完了,我也没有去。等到节目结束了,我有感觉肚子饿了,走出房间一看,桌上已没有饭菜了。我气愤极了大喊:“妈妈,我要吃饭,怎么没有了呢?”妈妈急急忙忙的从房间走出来,温和而又关切地说“没有了!你要吃饭?我给你去做。”于是妈妈急匆匆的为我去做饭,而我还在埋怨着。现在回想起来我真是太不应该了

  父母为我们做得太多太多,当我们蹒跚学步时,是他们用他们温暖的大手紧握你的`小手;当我们生病时,是他们将我们拥入他们暖和的怀抱;当我们学习遇到困难时,是他们为我们耐心的讲解。一切的一切都是他们对我们无私的付出。他们头上已悄悄爬上岁月的痕迹——因我们而生的那一丝丝银发……

  让我们用心去体悟亲情,感恩父母吧,愿天下的所有父母都能健康长寿,平安快乐的生活吧!

读国学经典有感 2

  小时候,妈妈常常叫我背《三字经》,那和谐的音韵像一首歌回荡在我耳边。然而,每次妈妈给我讲《三字经》的意思,我只是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如今,《国学启蒙》踏着轻盈的步伐走进我的生活,瞧,它那浅蓝色的封面透着浓郁的古典风,吸引着我的眼球,让我爱不释手。它包含了许多历史故事,蕴藏着一个个深刻的道理,引领着我穿梭在中华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中,让我回味无穷。

  读《国学启蒙》,“勤奋”一词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勤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不光表现在身体上,表现在行为方式上,而且表现在精神上,它靠坚强的毅力和意志支撑。

  在《国学启蒙》中,我佩服悬梁刺股的孙敬和苏秦,我景仰囊萤映雪读书的车胤和孙康,我崇拜凿壁偷光学习的匡衡。庄子教育我 “生也有涯,知无涯”。朱熹告诉我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文嘉提醒我“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一个人是否天生聪明,是否天赋过人,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吃苦。古今中外大凡有成就者,无一不是吃过苦中之苦,经历过艰难岁月的琢磨,并且能在苦难中坚持学习的人。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学习是需要恒心的,两天打鱼三天晒网是不行的。读着这些话语,我想到自己在学习上常犯冷热毛病,尤其在得到妈妈和老师表扬的时候会劲头十足,没几天就会像“有洞的皮球——泄了气”。有的假期或周末作业总是拖了又拖,常常让妈妈喋喋不休地催促才能完成,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不高。数学老师告诉我,学习不能凭兴趣,一个知识点没弄通,会影响后面知识的学习。语文老师告诉我,学习一曝十寒,是会“老大徒伤悲”的!看到我三心二意,爸爸也常说我做事都是“三分钟热度,成不了气候”。读着《国学启蒙》一书,我发现其实爸爸说得一点儿也不错,我真得及时改正缺点,不然就会应验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了。我以前常常在想:时间怎么过得这么慢,离放假怎么还有那么长的时间?可如今,我已经上五年级了,回过头来想一想,我好像什么也没有做,我好像什么也没学不到。

  从今往后,我一定会把《国学启蒙》铭记在心,用其中的至理名言警示自己要珍惜时间,做一个勤奋好学的人。

读国学经典有感 3

  国学,你是沙漠中的绿洲,给了我希望;国学,你是黑夜中的明灯,给了我光明;国学,你是阳光雨露,沐浴我茁壮成长。国学,是我的最爱。

  现在,我已经跨入了国学的大门,准备去这浩瀚的知识海洋畅游。国学,能让我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有德人,与经典通行,与贤为友;国学能让我了解更多的课外知识,让我学习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做国学的好伙伴,国学的读者吧!

  《论语》教我们做人要政治磊落,要视仁德;《弟子规》教导我们为人处事的规范;《孔记》告诉我们修身做人的准则;而《大学》教导我们要格物致和……

  说实在的,我觉得古人挺幸福的`:小时候就有这么一套叫你怎没做人的书,使自己不断改善。“德”是《弟子规》主要讲的内容,他教会你如何尊重长辈,爱护小辈,孝敬父母老师,关心兄弟姐妹。时时刻刻都要以“德”为先,分分秒秒都要以“孝”为重,真正的做到尊师重道、尊老爱幼。(.)

  学习《弟子规》之后,我感触特别深刻,因为自己平日里的一些举动,使自己对《弟子规》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当我读到“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的时候,我想到自己,脑子里浮现出了一幅画面:现在学习的太少太少了!时间抓得不紧;在处事做人上还有很大差距。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聚精会神、津津有味的看着电视,忽然听到奶奶叫我:“吃饭了!”而我对着电视机跟奶奶说:“知道了,一会就来。”接着又埋头看电视,奶奶一而再再而三的催促才来吃饭,这是多么不应该啊!

  国学是我们中

  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家有利于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境界,我们一定要抓紧时间学习这经典的国学,去品味其中的真情实感,学会出事,学会做人。

读国学经典有感 4

  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国学经典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我内心的关系等内容都有着十分系统的记载。在国学各个学术流派存在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充满人文智慧和道出人生真谛的记述。其蕴含的哲理,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还是一国安邦济世之基。

  孔子的精神和文化正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我们把它称之为“国学”譬如《三字经》是启蒙的范本。它最重要的特点是条理清楚,文理明畅,概括精辟地传授历史文化知识,伦理道德知识,团结友爱的重要性,被誉为“袖里通鉴”《百家姓》可使我们了解到中华民族姓氏的起源。《千字文》是世界上流行年代的最久远,运用人数最多的儿童国学启蒙读本,是中国文化的小百科全书。至于《弟子规》所包含了中国文化所提倡的忠,孝,仁,义,礼,智,信等品德修养,在这些优秀的书籍忠,我们可以回溯源文化传承的命脉,吸取中华民族博大的文化。

  在国学的经典中,我们无时无刻不在领略“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厚德载物”的博大胸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聆听圣贤的教诲对我们来讲是件莫大的幸事,对我们的工作,学习都有相当大的帮助。

  以国学为基础的教育培养了一代一代的文化巨人与治世之臣。然而“五四”之后,中国开始学习西方德尔科学知识,摒弃中国祖先自己留下的国学。中国也开始逐渐西化,一切都以物质为基础。现代的`教育只是对人的智力与技能方面的开发加大重视。然而对于人的德育与做人做事方面却不管不顾,1个再有才能的额外你如果没有德行也会在社会上处处碰壁,不会得到幸福的人生,而我们的祖先都早已教会我们,这些道理都写在国学里面。现今如果我们重读国学,用心去读,认真品味,能够涤荡内心深处的污垢。

  我国历史悠久,留下了很多优秀的作品,传世名篇。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内涵,所以,作为新世纪的我们要多加学习国学,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领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作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以此为骄傲,继续并发扬中国传统关系文化,使其在历史的舞台上熠熠生辉,永不衰竭。有很多人不知道人生到底要最追求什么,生命的意义是什么,白白的浪费了大好的青春年华,夺走了许多的冤枉路。而国学著作中阐述的人生哲理是人们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在迷茫。

  既然国学经典中蕴藏着这么多中华民族的瑰宝,那就让我们一起勤勉,共同学习国学!

  ——09园艺1 张新圣

读国学经典有感 5

  《国学经典诵读》是令我受益匪浅,让我今生所学的知识更加深厚。就像是用这本书,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一样。这本书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孝”,也让我重新认识了“孝”。

  以前,我是一个不听话的小孩,就像《不听话的小山羊》中的小山羊,每次妈妈和蔼的跟我说话,可是我却以不耐烦的态度回绝她。记得有一次,我正在房间里静静的写作业,妈妈推开我的房门,端水来给我喝。妈妈对我说:“月月,喝点水吧,休息一下,一会儿再写。”我不耐烦的对妈妈说:“不行,我还没写完作业呢!等一会儿再喝,你先出去!”妈妈一边不知所措一边离开了。妈妈走了,我还在埋怨她:“真是的,不知道我要写作业吗?”说完,指了指门外的妈妈,继续埋头学习。突然,我有点饿了,我大声的对奶奶说:“妈妈,我饿了,快给我做饭!”奶奶没有动静,我再一次重复了我说的话,连叫了3 次“妈妈”,可依旧没有动静,我不得不离开板凳,站起来对妈妈说。妈妈还是在看电视,还是不理我,过了一会儿,妈妈终于在我说大约100 遍“妈妈”的时候,招架不住,说了一句:“你不理我,我也不理你。”说完,妈妈给我做饭的`了。顿时,我恍然大悟。

  这件事告诉我要怎么尽孝,这件事我觉得我做的一点都不好,通过这本书《国学经典诵读》里的“孝经”,我懂得了孝是怎样写的。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孝经译注孔子说 ∶ “ 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甚么吗? ”

  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 ∶ “ 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 ”

  孔子说∶“ 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 。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

读国学经典有感 6

  诵读国学既使我们这些小学生了解了我国的经典文化,又弘扬了民族精神,所以我们学校,在每一学期的寒、暑假,都会举行“国学诵读活动”

  我们五年级,诵读的是《国学》(又称《老子》、《道德经》)学校要求诵读到第12课就可以当上“小状元”我为了想名副其实的当上小状元。在假期,我看着原文与译文慢慢的背诵与理解,终于在这假期的`一个月中诵读完了这12篇课文……

  我经过好几个学期的背诵与理解,终于一次又一次的当上了小状元,大家知道吗?当上小状元是多么的光荣!也是多么的有收获,既背诵了国学,又得到了这个荣誉的称号,这不是一举两得吗?

  诵读《国学》能知我国经典文化、能扬民族精神常识、能品《国学》妙韵味!

  真是受益匪浅,所以,大家在寒、暑假期间,要多背诵国学哟!

读国学经典有感 7

  妈妈很早的时侯便帮我买了一套《国学小书院》,一直没时间仔细读完,这些天和妈妈一起阅读读出了许多不懂的道理。

  我最先阅读的这本书的内容包含了:三字经·弟子规。许多的小朋友一定听过或者读过,其中几句是我们常常听到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几句话告诉我们,人生下来,本性都是好的,只是在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中的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和坏;如果从小么有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战国时,孟子的妈妈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子的妈妈就割断了织机的布来教育孟子,正是因为如此,孟子从此发奋学习,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小孩子如果不好好学习,是 不应该的,不是有一句话: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吗?没有知识,没有文化,以后什么事都无法去做,怎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呢?一块没有经过雕琢的玉石,是不能成为美玉的.同样,一个人如果不经过教育,是不会懂的知识和道理的.

  三字经教我们要去努力学习,喜欢学习,弟子规教我们的便是做人的道理!最有代表意义的是这几句,小朋友们,一定要牢牢的记住哦!“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它们的意思是,父母叫唤你的时侯,应该及时回应,千万不要拖拖拉拉.父母交待的.事情,应该马上去做,不要偷懒。父母教育我们的时侯,我们应该恭恭敬敬的听父母对我们的责怪应该虚心接受,不应该顶撞父母;以前,我经常因为一些事情会和妈妈斗嘴,现在我明白做为一个孩子首先要懂的爱父母,不让父母难过伤心,还要做一个行为言语谦和,说话做事讲究信用的人。

  弟子规中有几句也是我所喜欢的: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通过阅读,我明白了很多生活学习的道理!通过阅读,我懂的了如何成为一位好孩子.好学生!通过阅读,我明白了"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通过阅读,我爱上了读书,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后,我会更加的多读书,读好书!成为真正的"读书郎"!

读国学经典有感 8

  周一的时候,梅老师就指定了10个人参加国学知识大赛,其中也包括我。

  比赛那天到了,我们全都学校电脑房里进行了考试。测试时我发现我有好多题目都不会做,但我还十分阿Q,安慰自己,自己不会做的,别人肯定更不会做。

  可是当测试结果出来时,令我大跌眼镜:我居然只考了34分!这个结果我似乎根本没有预料到。亏我刚开始还笑人家只考了36分,现在我才明白原来自己并没有比人家好多少。这时我才开始后悔,当时比赛前为什么不多看看,为什么嫌麻烦就不看了呢!哎,现在考出了个这么丢人的成绩当初还……哎呀!

  看着同学们一个个的分数都比我高,心里真不是个滋味儿。再到排行榜上去一看,其他同学不是90分就是100分,最低的也有80 多分。像我这样——30分,真是比“名落孙山”还“名落孙山”。

  看来,我真的'得用功地看一看了,毕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付出,就想得到回报,那是不可能的。老天爷是公平的,他不可能让懒的人不劳而获,只有那些勤奋的人才能拥有自己所想有的东西。就像这个国学大赛,只有多看,勤记,才能考出好的名次来。一切收获都得要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得来。要知道,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

  同时我也看到了同龄人中的强者,我们对于那些佼佼者来说,简直就是“井底之蛙”。也许,你在一个小领域内是“鸡头”,但是再扩大范围比一比我们也许就只是凤尾了。所以,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去改正。不要只满足于现状,要充满斗志,时刻准备着,去拼搏一把。

  要明白“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读国学经典有感 9

  五岁时,妈妈就教我背《弟子规》。“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如今我仍然能铭记于心,倒背如流,其中的道理随着一天天长大也明白了不少。

  快开学了,吃完早饭,妈妈让我拿出作业单梳理一下,看有没有作业没完成,查漏补缺。我一看还真是粗心,第三个作业读《我爱国学》并写出读后感给漏了,于是我赶紧打开这本书读了起来。“儿子,吃饭了。儿子,吃饭了”,妈妈叫了好几遍我竟然没有听见,妈妈只好打开房门叫我,唉,我回应了一声,这才从书中回过神来,原来我读了整整4个小时,此时的我泪眼朦胧……我读过许多书,被感动过被吸引过,但读的时间都不太长。像今天这样4个小时坐着不动专心读书还是头一回,妈妈总说我有多动症,原来我不多动,我的脚被书中的香味勾住了。

  《闵子骞的故事》中“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让我为之动容,就是闵子骞的继母也被感动的后悔不已,从此待闵子骞如亲子。我真正体会到孝行的感化力量和伟大所在。我要以闵子骞为榜样,与同学友好相处,学会宽容,不斤斤计较。有时同学碰我一下,我非要打他一下才觉得不吃亏;有时同学把我的笔袋弄到地上,我非让他捡起来并道歉才行;有时同桌不经过我的同意,拿我的笔用,我会发脾气,好几天不和他说话。从现在开始我不会再这样做了。

  然而更让我心动的是《马鹏飞的故事》:马鹏飞5岁时,父母离异,先后遗弃了他,他只能与双目失明并有糖尿病的奶奶相依为命。为了照顾奶奶,他每天5点起床烧两壶开水凉成温水灌到暖瓶里,留着白天给双目失明的奶奶喝。然后照顾奶奶穿衣服、洗漱、打针、吃药、准备好早饭、午饭、收拾好碗筷后去上学。这是马鹏飞每天的必做事情,9年过去了,从没间断过。如今14岁的马鹏飞品学兼优,被评为辽宁省“道德小模范”。他长大想当医生去帮助向奶奶一样患糖尿病的人,为他们解除痛苦。感动的泪水在我的脸颊上无声地流淌……此时无声胜有声,我深深地理解了大孝无言,大爱无声的真谛。同时也感到自己是多么的幸福!享受爸爸妈妈的关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疼爱。可我还在福中不知福,动不动发脾气,使小性子,学习不用心,成绩好坏无所谓。此时此刻,我感到很惭愧,不由自主地说:“马鹏飞,你真了不起!”我此时才明白妈妈经常唠叨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含义。望着窗外飘着的雪花,内心如同打翻的五味瓶,我陷入了沉思……回归神来,我想起学过的亡羊补牢的故事,对!我现在就改掉不良的习惯,向马鹏飞学习。沉重的心变得愉快起来,我觉得我长大了。

  生活中,爸妈的言行也深深影响着我。记得奶奶58岁那年因煤气中毒导致半身不遂。爸爸妈妈除了上班还要护理奶奶,每天为奶奶按摩30分钟,搀扶着走1小时,每次爸妈都感觉很累很累,但他们从无怨言。13年过去了,在父母的'精心护理下奶奶竟能拄拐自己走了,医生都说不可思议。我想是爸妈的“孝行”感动天地。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此时的我懂得其中的内涵。我也会主动抽课余时间给奶奶讲学校的趣事,帮奶奶洗脚、剪指甲等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他们都夸我长大了,我觉得这么做是应该的,因为我是龙的传人。孔子曰:“孝,就是给父母长辈好脸色”。我会将其化为自觉的行动,争做一名有“孝行”的好少年。

  阳春三月,让我们沐浴“爱”的阳光成长,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做个好少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我又大声地背诵起来,心如同被微波炉烘烤着,暖暖的。

读国学经典有感 10

  假期,我认真阅读了《百家姓》。

  这本书用“姓氏起源”、“姓氏名人”、“名人故事”三个栏目来讲述姓氏的历史和名人故事。

  这本书,让我感知了中国独特的姓氏文化,了解了自己的.根脉:周文王的叔叔泰伯主动让贤,远下江南建立了吴国。周武王封泰伯三世孙周章为侯,改国号为吴。从书中,我知道了我最爱看的《西游记》的作者叫吴承恩,他能写出那么精彩的杰作,我为与他同姓感到自豪!

  从书中,我又了解了妈妈的姓的根源,原来她的先人是周朝的贵族,大家称他们为“王家”,所以姓王。东晋有个书法家叫王羲之,妈妈姓王,字写得不错,因为她是“书法家的后代”嘛!

  听妈妈说,本来让我随她姓王,或者把父母的姓放在一起,取名“吴王夫差”(开玩笑),结果还是按传统随爸爸姓吴。不管是姓吴还是姓王,我都是他们的宝贝和希望。所以,我叫“贝希”。

  我喜欢读《百家姓》,也喜欢我的名字。

读国学经典有感 11

  从二年级开始,我和妈妈一起每天快乐诵读国学经典《论语》。

  《论语》你们想不想知道是它写什么的?是谁写的呢?我猜你们都想知道吧!其实它是一本语录。二千五百多年前,有一位老师孔子,他对学生非常有耐性,对人非常的谦逊,所以很受人尊重。这本语录主要是他的学生把孔子上课说的话和生活中做的事记录下来。

  《论语》记录了很多孔子说的话,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很大帮助。其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公冶长第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这句话是孔子通过称赞伯夷叔齐俩兄弟不记仇,因此别人就就不记得他们的旧怨这样一个故事讲述了为人处世应有的态度。

  平时在班里,我与同学之间相处难免会有吵架,闹意见的.时候,这时我就应该学会“不念旧恶,怨是用希”这样我们才能够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其实,悄悄告诉你,这本语录还有很多宝贝,虽然我只会诵读,还没有完全弄懂所有的语句,但古人说过,读书千遍,其义自现!所以,我已经约好妈妈每天继续诵读《论语》,多学学里面为人处世的道理。你呢,要不一起来吧!

  二年级:荷叶上的露珠(陈思彤)

读国学经典有感 12

  国学经典是我国古典文学中的精华,《论语》、《孟子》、《诗经》……那传承千年的文字记载了古圣先贤的智慧,还蕴藏着人们的思想行为的价值观、道德理想、人生追求以及对世界感知的方式和审美情趣。寒假期间,我重温了《教师的国学素养》一书。这本书主要是介绍经典、解读经典,让教师具备国学素养,从而在生活和教学实际中熟练运用国学经典的智慧。透过张振鹏教授对国学的参悟,我明白了不仅要读经典、学经典,更要用经典,并从中受益,这才是学习经典的正确态度。教师学国学,一定要学以致用,一定要知行合一,一定要解行相应,这样,才能真正体悟到国学的妙处。下面我就来谈谈读完这本书之后的一点拙见。

  透过《大学》看人生

  朱子认为,四书之中一定要先读《大学》。程子亦言只有《大学》读好了,才可以读其他三书。可以说,宋明理学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大学》这部书。而在宋以后的中国历史上,有多少志士仁人都把《大学》作为其人生价值取向的座右铭,用生命去实践自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之道,追求自己理想中的人格境界。"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一句话就道出了大学之道--整个《大学》这篇文章,实际上就是这九个字:"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后边的一切,都是对它的.解释和展开。首先我们要"明德",老子叫作"道",我们要看到自己身上的自性之德,这是修行的第一步。指示自身具有自性之德是不够的,就需要我们"亲民",推己及人,使人人都能去除污染而自新,从而"止于至善",达到至善圆满的境界。

  透过《论语》看教育

  《论语》内容丰富,"主张孝悌等家族伦理,又强调仁义忠信等社会道德,坚持以正名整顿社会秩序,实行德政,强调个人道德修养,既重人的内在忠信之质,又重外在的礼义的修饰。"此外,还提出了一系列有关教育的思想和方法。他独特的教育哲学也在《论语》中得

  到了充分的体现。 孔子的教育目的主要有一下亮点:一是培养君子。他教育他的学生"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笃信好学,守死善道".二是内贤外王的教育思想。"内圣"就是修身养德,要求人做一个有德性的人;"外王"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圣外王"的统一是儒家学者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如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立身,通达了,也不要忘记使别人也能立身,通达。也就是说,在满足自身需要的同时,也要满足他人的需要,两者都满足了,才是一个真正的"仁者",也才能真正做到"内圣外王之道".

  透过经典看教学

  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担负起传承经典的责任。国学经典有助于感染熏陶学生的人文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附加的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显然,在语文教学中,培育人文素质的基本途径是"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如利用低年级学生记忆黄金周,利用碎片化时间大量积累古诗词。上学期,我班学生利用晨诵时间记忆了除《经典诵读》之外的其他故事,《观沧海》、《月下独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等古诗大部分学生已经倒背如流。个别学生还通过理解诗意,在晨读课上展示感情朗读。除此之外,我还在日常教学中渗透简单的国学经典名句:引导学生复习时要知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向别人学习时要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些潜移默化的渗透,相信会对学生带来深远的影响。

读国学经典有感 13

  提起中国姓氏,人们最熟悉的自然是《百家姓》。《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

  小时候就常听长辈谈论,当时家庭条件不允许,只能从长辈的口中知道《百家姓》中前几个姓氏,它的成书和普及要早于《三字经》。据南宋学者王明清考证,该书前几个姓氏的排列是有讲究的:赵是指赵宋,既然是国君的姓理应为首;其次是钱姓,钱是五代十国中吴越国王的姓氏;孙为当时国王钱俶的正妃之姓;李为南唐国王李氏。他判断《百家姓》 “似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 。所谓“有国”据史书记载,吴越在宋太祖开国后,还存在一段时间,至宋太宗兴国二年才率土归降。

  《百家姓》是一本关于中文姓氏的书,成书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 《百家姓》的次序不是依各姓氏人口实际排列,而是因为读来顺口,易学好记。 “赵钱孙李”成为《百家姓》前四姓是因为百家姓形成于宋朝的吴越钱塘地区,故而宋朝皇帝的赵氏、吴越国国王钱氏、吴越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王李氏成为百家姓前四位。

  姓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度时期,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姓是作为区分氏族的特定标志符号,随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随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夏、商时期,贵族皆有姓氏。姓的分支为氏,意思相当于家或族。夏、商时期,贵族皆有姓氏。姓的分支为氏,意思相当于家或族。

  姓氏分类

  第一种:以祖先的图腾崇拜物为姓氏。第二种:以祖先名字中的字为姓氏。第三种:以封地名和国名为姓氏。第四种:以职业或官职为姓氏。第五种:以山名、河名为姓氏。第六种:以住地的方位为姓氏。第七种:以部落的名称为姓氏。第八种:以出生时的异象为姓氏。第九种:以谥号为姓氏。第十种:因避祸、避仇、避讳、避嫌所改的姓氏。第十一种:帝王赐姓氏。第十二种:以数量词、排行次序及天干地支为姓氏。第十三种:少数民族汉改姓氏。第十四种:汉族人改为少数民族姓氏。第十五种:部分少数民族的姓氏。第十六种:容易读错的姓氏。

  从《百家姓》里还有一首四字一句的韵文,读起来朗朗上口:“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 ”

读国学经典有感 14

  读《国学小书院》有感妈妈很早的时侯便帮我买了一套《国学小书院》,一直没时间仔细读完,这些天和妈妈一起阅读读出了许多不懂的道理。我最先阅读的这本书的内容包含了:三字经·弟子规。许多的小朋友一定听过或者读过,其中几句是我们常常听到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这几句话告诉我们,人生下来,本性都是好的,只是在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中的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和坏;如果从小么有好的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战国时,孟子的妈妈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孟子逃学,孟子的妈妈就割断了织机的布来教育孟子,正是因为如此,孟子从此发奋学习,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也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

  小孩子如果不好好学习,是不应该的,不是有一句话:少时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吗?没有知识,没有文化,以后什么事都无法去做,怎么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呢?一块没有经过雕琢的玉石,是不能成为美玉的。同样,一个人如果不经过教育,是不会懂的知识和道理的。三字经教我们要去努力学习,喜欢学习,弟子规教我们的便是做人的道理!最有代表意义的是这几句,小朋友们,一定要牢牢的记住哦!“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它们的意思是,父母叫唤你的时侯,应该及时回应,千万不要拖拖拉拉。父母交待的事情,应该马上去做,不要偷懒。父母教育我们的时侯,我们应该恭恭敬敬的听父母对我们的责怪应该虚心接受,不应该顶撞父母;以前,我经常因为一些事情会和妈妈斗嘴,现在我明白做为一个孩子首先要懂的爱父母,不让父母难过伤心,还要做一个行为言语谦和,说话做事讲究信用的人;弟子规中有几句也是我所喜欢的:将加人,先问己;己不欲,即速已;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

  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通过阅读,我明白了很多生活学习的道理!通过阅读,我懂的了如何成为一位好孩子。好学生!通过阅读,我明白了"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通过阅读,我爱上了读书,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后,我会更加的多读书,读好书!成为真正的"读书郎"!

读国学经典有感 15

  在寒假,我读了《国学·诗经》这本书,使我深受感触。再次翻开,“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几个字引入我的眼帘。其中,就数第四单元——家国篇给我的感触最深,不仅歌颂了劳动人民炽热的家国情怀、人间真情,还写出了远在他乡之人的思乡之情。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这句话的意思是:燕子燕子飞呀飞,忽上忽下叫声悲。姑娘就要出嫁了,远送姑娘到南边。遥望不见姑娘影,心里悲伤柔肠断。写出了兄长对妹妹的不舍得,由此也看出了家人的重要。我闭上眼睛,回想着书中的内容,可却不由自主的想起了自己的家。我的家,可是一个温暖而又和谐的大家庭。爸爸善良、厚道也从未对我发脾气,每当我学习遇到困难时,爸爸会耐心的'给我讲题,不厌其烦的说着,一遍又一遍,直到我听会了为止。妈妈更是每天无微不至的照顾我,为我做可口的饭菜……当我在外面遇到困难受到委屈时,父母亲会为我排忧解难。是他们让我懂得了如何做人,懂得了成长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可即使是再和谐的家庭,也不可能没有争吵,就在寒假的一天,我不想写寒假作业,正在玩电脑,妈妈就开口说:“别玩了,快去写作业吧!”我不甘心的把嘴一撇,极不情愿地答道:“知道了”嘴上这么说,眼睛和身体从未离开过电脑,10多分钟过去了,妈妈看我还没有停止玩电脑,便生气地喊道:“快去写作业!不许玩电脑!”我只好慢悠悠的转身,妈妈看我动作慢,就一下拔掉了电脑插头。我当时也不情愿,看到这就更生气了,便把头一扭,气冲冲的去了卧室,把门用力的关上,门被弄得叮当响,我写完作业后无事可做,翻开了寒假读物《国学·诗经》看到了家国篇中远在他乡之人的思想情怀,不由得感到愧疚,我现在和父母在一起,他们对我这麽好,我却还不知足,还与他们发脾气,我真不该呀!要是我长时间不见父母的话,还会这么对他们吗?想到这儿,我便跑过去对妈妈说了声:“妈妈,对不起!”妈妈笑着说:“没什么事,我也有不对,不该鲁莽。”我们都一起笑了起来,妈妈的笑容是那么美丽,温和,里面包含着对我的赞扬,笑声久久回荡着,回荡着……

  家是我们生命中的一部分,一首漫长而精彩的人生插曲。它承受着我们的一切。当我们内心受到创伤,受到挫折的时候,我们不必伤心,因为家成了我们的伙伴,我们的知己。家,是属于我的,唯一的避风港!

【读国学经典有感 】相关文章:

读《国学经典》有感04-02

读国学经典有感04-02

读国学有感04-04

读国学经典有感作文11-22

读国学经典有感15篇04-02

读《国学经典》有感15篇04-04

读国学经典有感(15篇)04-04

读国学经典有感300字11-16

读国学经典有感(汇编15篇)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