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屈原》有感

时间:2023-04-20 08:37:27 读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读《屈原》有感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屈原》有感,欢迎大家分享。

读《屈原》有感

读《屈原》有感1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要数《屈原行吟沉江》的故事了。

  这篇讲战国末期,强盛的楚国逐渐走向了衰弱。此时,楚王不但不奋发图强,反而听信奸臣谗言,将励精图治的屈原给革职流放了。经过一系列无效的抗争之后,屈原带着对祖国未来的无限惋惜含泪投江自杀。

  读完之后,有一句话总在我的脑海里翻来覆去,那就是: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在故事中,众人都认为只有投降于秦国才能保命,而屈原却认为不但不能投降,而且还要与楚国决一死战。他认为如果投降,受害的'将是楚国的百姓。在奸臣们的一致反对下,糊涂的皇帝将屈原流放到江南,并最终导致其投江自杀。曾经,有很多人认为屈原好傻,认为他死得不值,而我却不这样认为。我认为:只要是正确的,就算大家都反对,也要坚持!

  三年级学完了射线和直线时,老师问我们:“射线和直线那个更长?认为直线长的起立。”

  “刷刷刷……”我们班99%的人都起立了。可当问到“认为两条一样长的起立时”,我站了起来。“怎么同学们有的用书捂着脸笑,有的更大胆——拍着桌子笑呢?!”我吃了一惊,环视一周:“怎么只有我一个人?莫非是我的错了?”刹那时,我的脸便烧了起来。“不对呀,它们都可以无限延长,肯定是一样长了……”想到这里,我又坚定了信心,脸不红了,腰也挺直了。在大家奇异的眼神下,老师替我解了围:“既然都可以无限延长,怎么会有长短之分呢?”我顿时松了口气,庆幸自己坚持了正确的观点。转头一看,居然发现其他人的脸不知在什么时候也悄悄红了起来。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它不是特立独行,也不是孤芳自赏,更不是脱群离众,而是对理想的追求,对信念的坚持!

读《屈原》有感2

  为准确的阅读好屈原的楚辞九歌之一《东皇太一》,我几乎逐字查阅,并细心的听读音,已然象个非常自觉学习的小学生。短短的一篇我用了两天时间,不过,这两天自己收获很大。过去对屈原的认识是停留在电影中的屈原和端午节相关的屈原,知道他是一位爱国者,是一位诗人,最后是因不得志抑郁投江而亡的战国时人物。

  一篇楚辞九歌《东皇太一》,把我拉到了那遥远的过去,那是一个祭祀场面,神巫们做好了充分的准备,精美的食物,华丽的服饰,象征贵气的长剑与玉器,还有取之于自然的山翠云香,在良辰吉日,笙竽琴瑟,曼舞轻歌,一派虔诚的祭祀活动。

  从屈原的诗我仿佛读到了古朴,读到了原味,听到了剑把上玉佩的叮咛声,闻到了花草美食交错的馨香味。我读出了味,神入了画,看着以屈原的九歌为题材作的画,更是把我带到了一种超自然的美轮美奂之中,勾出我年少时的.一个愿望,那时,我真想用画笔画出我心中出现的美好景色。那是我从未在现实中看过的景色,而是从一些不全的画面中看到的残画景色。我曾经想有一天我要画出来。也许是我没有这样的天赋,也许是我没有这样的环境,也许是我没有做过这样的努力,我没有画出心中的任何一幅画,但美丽的想象一直在深藏在脑海里。

  看第一首屈原的诗,我就被触动了,也许我完全曲解了屈原的诗,但不管怎样,我喜欢屈原的诗,我会认真细读下去,去了解一个战国时期的爱国诗人的情怀。

读《屈原》有感3

  读完此文,我心中充满了无限感想,千言万语涌上心头。

  屈原所创的《离骚》,影响着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的人。《离骚》被称为,人面临厄运之时“崇高而痛苦灵魂的自传”,“探求实现‘美政’理想的求索之歌”,“饱含爱国激情的千古绝唱”。可是,你又是否知道,屈原之所以能创《离骚》,之所以能创“骚体”这种新的文学形式,不单只是因为它饱读诗书,还因为,他会发现民间生活中的“文化精髓”再生活中,我们要有一双好奇的`眼睛,乐于发现生活中的不同,不落窠臼。乐于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积极的去解决,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在学习中,要好好学习课本上的知识,但不能盲目听从,要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在科学实验中,更是如此,还要自己实验验证自己的想法,并提出。

  屈原的精神能流芳百世,历千载而不衰,屈原的精神能流芳百世,历千载而不衰,与他的忧郁中悲壮地投江殉国有极大的影响。假使屈原一生处荣受宠,仕途风顺;假使楚王能察纳良言,屈原的“联齐拒秦”的政治主张得以成功.人生中,如果顺顺利利,便变得没有滋味。所以,在遇到困苦时,不要自暴自弃,要坚持不懈,遇到困难正是人生的考验。

  故事虽小,却蕴含了深奥的人生哲理。在一间事情发生时,不管在你看来是好是坏,在这其中,你乐于发现,都会有此收获,所以不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要勇于发现和探索。

读《屈原》有感4

  《童年》是原苏联作家高尔基的作品。

  书中描写的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经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们,狠心地剥削手下的`工人。而外祖母却是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对谁都是忍让,有着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主人公阿廖沙敏感而孤独的心。外祖母还经常讲述一些怜悯穷人和弱者,以及歌颂正义和光明的民间故事给阿廖沙听。“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是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阿廖沙这样评价外祖母的。

  这部小说的基调在整体上显得严肃、低沉,悲剧场景上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读起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

读《屈原》有感5

  太史公大作《屈原列传》,实为写己,仔细想来,竟有几分异端。

  屈原是否为太史公杜撰之人,或为太史公杜撰其事。太史公说错几句话,惹皇帝不高兴,把生育权给剥夺了,而屈公也大相径庭,被别人说几句,怀王不高兴,一疏再疏。事实上,刘彻不喜欢司马迁,怀王也不喜欢屈原,而他们却以为上司不讨厌他。这就好比老师与学生,老师不敢当面整某学生的难堪,但若那人犯事,老师便会不失时机给他颜色,穿穿小鞋,而学生却好比摇尾巴的狗,主人碍于情面摸摸它,它就自认主人喜欢它。倘若刘彻真喜爱太史公,他会令他绝育吗?倘若怀王真器重屈原,会弄份几个月见不到一面的工作给他吗?你见过狗主人会因自己向狗不小心对自己大叫几声,就把它阉了吗?人情社会,别讲什么所谓王子犯法,与庶子同罪的废话。

  我想,当时,太史公可能因为觉得自己不能把自己写进自己写的史书中,看见同命之人,尽可能写得完美些,就当是在写自己吧!万万没想到,后来,太史公因绝育,被首推为忍辱负重的“超”男人,屈原因自杀,成为爱国主义教育首选,现在,伟大的中国人又把关于屈原的节日“奉送”给韩国人,不知多年后,屈原投的江会不会是汉江,此为后话。

  情景回溯到屈原投江前,曾有渔甫劝他识时务,与时俱进,能随波就逐流吧!这不是嘲笑屈原吗?子兰、靳尚当权,屈原恨他们,相互作用,他们也讨厌屈原,屈原就是去给他们提鞋,还嫌他个头高呢!屈原只好说,世道黑暗,我要做高洁之人,我还是去喂鱼吧!这叫保洁呀?什么思想,就好比我现在要做个高洁的人,倘若忽然跳出个淫网站,我难道要在说大堆假大空后,便纵身撞向屏幕吗?

  渔甫其实就是个典型的'中国平民观众,别人的事,只要不牵涉自己的利益,就无所谓,纵使那人釆取何种非人的方式。屈原想投江,玩献身,他听完,竟不会拉住他或叫人拉?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宝贵的,即便那人一时想不开,打着千万个自杀的幌子,你先拉住他,他总有想开之时,何必由着他呢?很多东西失去就意味着完结。

  不过,屈原死了也好,我们每年都有包子、粽子吃,纵使我们不知这是在纪念谁。

读《屈原》有感6

  空气开始凝固,风欲呼无能。

  你最终还是来到了汨罗江岸,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你的心在滴血,不平的遭遇,不同的人生价值观,你最终选择了与日月争光。

  用尽力气,抹不去你悲伤的回忆。你,屈平——,楚怀王左徒,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想当年,你是多么的精明能干,你是多么的擅长言辞,你又是多么的明于治乱。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他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们以小人之语谤君子之为,他们以小人之语嫉君子之才。于是,你,被疏远了。

  在寂寞的风中,你在行走,伴随着夜的灵魂。你赋<<离骚>>,还记得那雄言豪语: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众女疾余娥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是的,没想到大名鼎鼎的楚国大夫,却一败涂地。

  风,还是很寂寞,在云中翻过的是月的清波。

  你正道直行,你竭忠尽智,但你终日被谤,你心里怎能无怨无恨呢?

  理智是冰冷的慰藉。

  你最终选择了与汨罗江存亡。这一天你出现在了汨罗江口颜色憔悴,形容枯槁。就连渔夫都看出你心中的不悦。当他诧异地问你为何出现在此时,你终于道出了心中的那些不快:举世浑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你宁愿赴常流而葬乎江中鱼腹,也不愿一皓皓之白,而蒙世与天下。

  这就是你,大地坚挺的自豪的脊梁。

  你,在这一年的这一天,纵身一跃,一转瞬即逝的生命表达了对楚王的憎,以高尚的情操表达了对楚国的`爱。

  你的选择是明智的,既然匆匆地来,为何不能匆匆地走?你实现了你心中的那个伟大的梦想,即使你成为鱼的佳肴,你也要与楚国永远在一起,永远不分离。

  沉沦的光明中,妁妁生辉的只有这汨罗江中一颗不屈的心。

读《屈原》有感7

  我站在浑黄的汨罗江边。

  今天艳阳正好,又恰巧是端午。雄黄抹额,虎符系臂,五彩的龙舟浩荡在江上,软白的粽子在别人口中,翠绿的艾叶如利剑戟立在广袤的原野上,只为纪念战国的一位故人……

  残阳如血,汨罗江畔。屈原一袭白衣,披头散发,形销骨立,憔悴不堪的'脸上泪迹斑斑。他边走边吟唱道:“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常,虽体解吾尤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恁?”声音嘶哑,闻着悲怆,似是一个绝望的人拼尽全力发出最后的心声。

  她双眼空洞死寂,是在望着无边无际的滚滚江水?是望见自己当年怀瑾握瑜,意气风发?还是望见朝野之上小人得志的丑恶嘴脸?有还是望见自己日日夜夜魂牵梦萦的楚国被敌军践踏,血流成河,尸骸遍野?……

  有人心易变,三头五年就面目全非:也有人心如止水,十万八千里走过,初心不改。而屈原属于后者。他“直言砥美,言若丹青,进不隐其谋,退不顾其命”。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抛头颅,洒热血,毫无保留将自己全身心献给楚国大地。可楚怀王不解,听信谗言,一而再,再而三的将他贬谪、放逐。但屈原仍矢志不渝,一面将自己的爱国热情全寄托于香草、美人,写下惊世之作——《离骚》,一面又四处辗转,救亡图存。他国仰慕屈子圣贤,纷纷许下高官厚禄,但其皆一一拒绝。屈原心中只有唯一的楚国。

  当盛世将倾,当深渊在侧,当国破山河在,当城春草木深。敌军兵临城下,楚国覆灭已不可扭转,现实中的美好国度已化为泡沫。于是屈原毅然决然选择怀抱大石,纵身一跃投入江中。芙蓉泣露香兰笑,昆仑玉碎凤凰叫。有人说比起司马迁的忍辱负重,屈原的死是怯懦,是逃避。可我觉得,宁为玉碎的他是选择以死殉,保其浩然正气。他在逶逶迤迤的汨罗江中找到了理想国。他虽身死,却精神永存。

  我徘徊又徘徊,走着千年前他曾走过的路。、

  阴阳潜移,春秋代序。当年“随其波,逐其流”的渔夫还在,但屈原又在哪儿?他把他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生命长河之中,激励后世千千万万个“屈原”出现在华夏舞台上。

  故何时没有屈原?何处没有汨罗江?陶潜的汨罗江是一片灼灼桃花林;秋瑾的汨罗江是一把刎颈的大刀;张玉滚的汨罗江是一根挑书的扁担挑起了大山孩子的梦……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条汨罗江,那是他终身溯洄以求的。

读《屈原》有感8

  读了《屈原投江》我思考了一个问题,如果,再给屈原一次生命他会怎样做呢?

  同样的时间,同样的地点,同样的人物,同样的事情。

  “楚怀王你不要再这样了,接受秦国张仪的贿赂,难道很好吗?我倒感觉这是一种侮辱,你如果没有银子花了,咱们可以继续挣。”屈原趾高气扬的对着楚怀王说。

  可是,这个楚怀王不听劝,一样把屈原革了职放逐到湘南去。

  “哎!楚怀王把我的好意当成了驴肝肺,我到底欠他什么人情了。”

  几天过去了。

  “屈原宰相,屈原宰相,您要去哪?”楚国里的一位公公说。当时,屈原一下子转过头去,“你是叫我吗?”“是的。这几天楚怀王想了很多,今天,他想明白了你说的'话,而且,把你给把您升为了宰相。您真是好福气呀!”“这是真的吗?”屈原大吃一惊的问。“当人是真的,看,这还有圣旨呢!”看到这圣旨屈原的手颤动起来。“您这是怎么了呀?”公公有礼貌的问。顿时,屈原一蹦“三尺”高,立即,兴冲冲的跑回自己的宰相府里了。从此,屈原和楚怀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就像亲兄弟一样幸福生活着。

  这一切,都只是我的幻想,一切都只是梦。但是,屈原的形象在我心中仍然是那么令人崇拜。

读《屈原》有感9

  空气凝固,风欲起而未能。屈原,你最终还是来到了边。你脸色憔悴,形容枯槁。面对不公的流放、坎坷的人生,你最终选择了纵身投进的这条大江。 用尽了力气,拂不去悲伤的回忆。你——屈原,楚怀王的左徒,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相当年,你是多么的精明能干,你是多么的擅长言辞,又是多么的明于治乱。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你主张抗秦,却遭受到楚国佞臣们的迫害。他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他们以小人之语谤君子之为,他们以小人之技蔽君子之才。

  于是,你渐渐被君王疏远了,被流放了,直至看到你心爱的祖国灭亡了! 在寂寞的风中,你在行走,伴随着夜的精灵,你赋《离骚》。没想到当年大名鼎鼎的`楚国大夫,却遭到受尽的后果! 你竭忠尽智,但终日被谤,你的心里又怎能无怨无恨呢?理智是冰冷的慰藉。你最终选择了汨罗江为长眠之地。这一天,你出现在汨罗江边。憔悴枯槁的身心,就连渔夫都能看得出你那沉重的心。 你宁愿赴江流而葬身鱼腹,也不愿蒙受尘世之污浊。 这就是你,华夏大地上坚挺而自豪的脊梁。你,就在这一年的这一天,纵身一跃,以转瞬即逝的生命,表达了对楚王的憎;以高尚的情操,表达了对楚国的爱。即使成为鱼腹中的佳肴,你也要与楚国永在一起,永不分离! 这时,在那一段沉沦历史的长夜中,熠熠生辉的只有这汨罗江中的一颗不屈的心! 啊,屈原!

读《屈原》有感10

  他博览群书、知书达理,有长远的目光;他有满腔热血去报国,辅佐两代君王,可最终官场失意,落得令人惋惜的下场;他从不与乱臣贼子同流合污,总是品性清高;他更有一颗爱兰之心,幽兰花香绕梁不息;他文采极好,诗歌造诣极高,我国的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便是他所创……他就是芈性屈氏,名平,字原、灵均,楚国人,生于公元前340年,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屈原。

  自古以来,忠臣或是有民族气节的人,都是满腔抱负,激扬文字,忧国忧民之人。有的人留下佳话,如:班超、班昭、魏征、上官婉儿等等。也有未能有一展抱负,遗憾丹青。如:班固、屈原、司马迁等等。美名流传,爱国赤子,令人感叹!可屈原又何尝不是呢?

  屈原的一生,唯爱兰。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爱梅兰菊竹。兰乃花中君子,它不与世争俗,长在幽芳的山涧之中。世人赞美兰,用诗歌颂兰,如:王肃的“芝兰生于深谷,不以无人而不芳”等。屈原品性清高,立志为国打下一番事业,他不断的磨练自己,他的爱国之心令人为之动容。他踏入了水火两热的朝堂,辅助君王左右,治国理国。他吸取前朝的经验,提出“选贤任能”的新政。因为立新政,才使楚国强大。他之所以在官场上有如此大的'成就,离不开他的自我磨练与自我提升和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

  屈原为人正直,是一位谏臣。直言相劝于君王,必定会困难重重,他追随于君王身后,指出君王之过错,他不能容忍君王的错而不改。他看不惯那些大臣们阿谀奉承,祸国殃民。可是,谁又明白他的一番苦心呢?即使,他知道前方道路之艰辛,但他依然义无反顾地向前走去。他的忠贞,同样令人敬佩。

  因为他的刚正不阿,导致楚怀王对他渐生不满,禁不住受一些流言蜚语离间,疏远了忠臣,最终流放了屈原。

  官场失意的他,明明可以游山玩水,好不快乐!但,他没有。被贬之后,屈原仍然心系庙堂,感叹民生多艰。难道这不代表了他爱国,忠贞不渝吗?如不入朝堂,种兰、爱兰、写兰,这样他不至于后来被流放;仅凭诗,他也可以令后人赞赏。但他,还是选择了朝堂,因为他有雄伟壮志!

  “虽九死其犹未悔”,为了楚国,无论遇到多少困难,他都会勇往直前,付出一切!他的一生可悲可惜可叹!他的一生绚丽多彩,也充满了坎坷!可他的抱负,却空遗憾!楚怀王,又何曾真正赏识过他呢?屈原在听闻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之时,怀抱大石,跳入汨罗江!

  屈子屈子,千古一人!屈原一生,感人肺腑,爱国之心和远大志向,让后人赏识敬佩!屈原,美名长流后世!

  屈原一生令人悲叹和惋惜,端午时节,更让我们追忆古人。虽然不求每人都像屈原那样雄才伟略,但自强自立,爱家爱国之心,更应从我做起。回首昨天,我们应问心无愧;面对今天,我们更应脚踏实地;展望未来,我们必将斗志高昂!

读《屈原》有感11

  历史的长河滚滚前进,冲刷着无数的灵魂,该留下的,永垂青史;不该留下的,永生不现……

  听?是谁在低低吟唱?只见屈子披头散发,眼神充满了无助与无奈。他,这是怎么了?

  原来,楚怀王听信小人之言,疏远了屈子,“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后又遭顷襄王流放,这一代代国君可真是糊涂啊!“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故忧愁忧思而作《离骚》”。屈原出生高贵,生辰吉祥而美好,先人赐予了尊贵非凡的名字,表现了屈原高度的自尊自爱。注重自我修养以及辅佐君王的责任感,时刻不忘振兴楚国,直至生命的终章!文中多次出现的芷草、秋兰等香草更是反映出他高洁的情怀,不同的情趣。他完善自我的目的在于引导君王,趁年轻奋发有为,避免老大徒伤悲。

  他终究还是错了……昏聩的君王,可恶奸诈的小人混淆黑白,颠倒是非。屈原被流放在外,仍心系楚国,仍不忘振兴楚国。直到楚国灭亡的消息传来,他的心,也就跟着死了。

  他不愿苟活于世,他不愿自己被肮脏世俗所玷污,于是,他选择了死。

  他的死,不是懦弱,不是妥协,更不是逃避。他要以死明志,宁愿葬身鱼腹,也不同流合污苟且偷生。他的`死,是自洁,是自爱,是自保,是值得尊敬的,更是伟大的!

  屈原的死,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也是时代的缩影。怀王三次被秦所骗,一“任”一“疏”,反复无常,践踏人才。上有昏君,下有佞臣,楚国政治的腐败黑暗可想而知。《离骚》正是屈原对黑暗现实的反抗和控诉!面对种种邪恶,屈原矢志如一,出淤泥而不染,保持高洁的品德。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于是他抱着石头,纵身一跃,跳入汨罗江自杀了。这位伟大的历史巨人终于倒下了。他累了,就让他好好休息吧……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爱国诗人,担心江中的鱼虾会吃屈原的身体,便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时,包粽子扔入江中。于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便由此而来。

  为了追求光和热,追求真理,人宁愿舍去自己的生命。生命是可爱的,但寒冷、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

  屈原虽与世长辞,但他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读《屈原》有感12

  端午节到了,电视里正播放着龙舟比赛的场面。龙舟上,一条条汉子全神贯注,岸边,观众们欢呼雀跃。听着“隆隆”的鼓声和人们的笑语声,我似乎看到二千多年前,你一人独自徘徊在汨罗江边,义无反顾地跳入滔滔不绝的刺骨江水中,我便穿越到从前,与崇拜的你一起生活。

  你就是屈原。

  屈原,你一生大起大落,刚刚成为国家重臣,眼看六国联合,秦国将灭,本以为自己的努力能换来楚国的繁荣昌盛,但事实让你明白,从山顶到谷底,也不过是一夜的事,奸臣对虐的眼神,昏君不明是非的疏远,寒透了你的心。你不曾屈服,一次又一次地奋起,一次又一次的反抗,但都无济于事,你的爱国心变成了奸臣手里的叛国把柄,你的救国策变成了昏君眼里的投敌计划。你不愿信,也不敢信,但愿这一切只是南柯一梦,醒时却又发现一切如初了。但这只是你的希望,在残酷的现实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

  你焦虑,你愤怒,你绝望,“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道出了你所有的怨,但那又如何?被权钱蒙蔽了双眼的皇帝和大臣们,已听不到你的呐喊,看不到你的泪水,摸不到你的忠心。其实你可以放任这个国家走向灭亡,楚国江山与你何干!天下苍生又与你何干!投靠到更强、更有实力的国家,荣华富贵,醉生梦死,不也挺好!但你办不到,你的良心过不去,你终于感到了自己的弱小,你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国家,一步步走向灭亡,却无力挽回。

  你远离都城,浑浑噩噩地过了几年,期待着的好转并没有出现,接二连三传来兵败的消息,你只得苦笑,苦笑,再苦笑……不断的打击已经使你麻木,原本的希望也已粉碎,你来到汨罗江边,望着江面映出的那个狼狈不堪的自己,再回首望了望身边这片自己付出了全部心血,却沦入敌手的这片土地,眼中充满了绝望,抱石跳江。江水很快恢复了平静,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它刚吞噬了一个人的生命。只有那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似乎还回荡在天际。

  千年之后,我踏上汨罗江畔,想留住你那绰约的身影,屈原。恍恍然,伸手去触及,却只得烟消云散,滚滚的江水冲不走你的身影。

  屈原,与你活在一起,挺好!

读《屈原》有感13

  屈原是世界四大名人之一,我们作为屈原的后代,应该对他有所了解。今年寒假,我认真地读了由秭归文联编写的《屈原》这本书。读后,屈原那高大的形象在我心中更是高大、神圣了。

  屈原喜爱读书。他小时候几乎读完了乐坪里所有能找到的书。就连民间流传的山歌他也从不放过。看看屈原小时候又看看自己,我真觉得惭愧呀!我已经是四年级的学生了,还从没完完整整地读过一本书。就连平常看书,也还要爸爸妈妈催促,有时甚至还觉得爸妈催我读书就像要了我的命一样。从今以后,我一定要改掉不爱看书的'坏毛病,努力学习屈原刻苦读书的精神。

  更令我敬佩的是屈原行廉志洁的品德。屈原晚年时期,被政治所迫不得不投江自尽以了报国之志。怀石投江之前,屈原与一位老渔夫说了这样一句话:“我宁肯跳进江中葬身鱼腹也不愿和那些人妖颠倒的无耻小人同流合污!”这一句话足以教育我们要为人身正,不与“小人”同流污。在这一点上,我做得还是不错的。不管在学校还是在班上,凡遇见不正之风或是违纪现象,我都能制止。为此,我还多次被学校大队部表彰为“优秀学生干部”,去年六。一我还被团县委表彰呢!不过,我决不会骄傲,以后我要更大胆地工作,当好老师的小助手。

  我最敬佩的是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只可惜屈原他生在了奸人当道的时代,报国无门,只得投江自杀。而我们却生活在幸福、安康的和平年代,现在祖国正需要屈原这样的爱国人才。因此,我们一定要从现在起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增长才干,努力施展自己的报国之志,让屈原早日瞑目。

  “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将用屈原这句话作为我的座有铭,努力学习,大胆工作,力当第二个“屈原”。

读《屈原》有感14

  今天,我花了一天的时间看《世界古代史》,看完之后深有感触。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再到封建社会,这段历史让我知道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道理。

  看了这本书,让我对历史有了新的认识。在我所知道的.知识基础上增强了新的知识。

  看了这本书,我看到了战争的灾难,我真渴望和平。但是,再仔细想一想,没有战争,没有统一,哪来的和平?

  这些历史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故事,使我目不暇接,这本书实在深奥,不但增进了知识,又能让人明白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真喜欢这本书。

读《屈原》有感15

  屈原,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他为了楚国牺牲了青春,甚至后来还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换来的却是楚王的质疑、奸人的`诬陷,和两次的放逐。

  我常常在想:屈原究竟为什么要投江呢?凭他的聪明才智去其他国家一定能得到重用。这个答案在我看了《屈原》后才得以解答。原因就是他太爱国了,太正直了。当秦国侵犯楚国时,他不愿意和大臣们一起逃跑,而是守护着楚国,悲痛欲绝的他最终以投江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和自己的清白。

  看完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屈原是一个才子,由于才华出众,遭到大臣妒忌和陷害,没有得到机会展示他的才华。这时的他该是多么伤心啊!我佩服他的正直和他对祖国的热爱。但,我觉得他有二点做得不好。那就是容易激动,喜欢实话实说。虽然不算缺点,但也让他成为了“亲秦派”的致命敌人。

  屈原在他最艰苦的时候写下了《离骚》。《离骚》写的是他对自己一生的看法,和对“亲秦派”的讽刺。

  我佩服屈原。

【读《屈原》有感】相关文章:

读屈原有感600字作文10-08

屈原11-09

《屈原》...09-29

学习屈原爱国故事有感09-30

描写屈原的诗句-关于屈原的诗句08-18

屈原招魂原文-屈原招魂译文08-18

屈原的诗03-04

屈原塔03-01

屈原的诗词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