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雷家书》读后感

时间:2023-09-02 11:24:20 读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傅雷家书》读后感[实用]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傅雷家书》读后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傅雷家书》读后感[实用]

《傅雷家书》读后感1

  寒假里,一连几天,我都沉浸在《傅雷家书》这本书中,感受着这份无声的沉甸甸的父爱。

  当我读到一九五四年八月十六日,傅雷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信中有一段让我记忆犹新;一是到别人家里,脱了大衣却留着围巾;二是常常把手插在上衣口袋里或裤袋里;三是和人说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四是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的腿上或膝盖上;出台行礼或谢幕,面部表情要温和,切勿像过去那样太严肃。其实这些叮嘱放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对于我,对于很多人来说都觉得很啰嗦让人极不耐烦。无论从衣着,习惯,还是礼貌礼仪方面,在我们看来,这真是普通不过的“小事”但傅雷却观察的格外仔细。这难道不是沉甸甸的'父爱吗!

  在傅雷眼中,无规矩不成方圆,孩子们在家中要遵守家规,即便留学在外,也要恪守规矩,表现出傅雷骨子里严厉的一面。我相信傅雷让儿子注意餐桌礼仪,绝对不是为了让傅聪看起来很有教养。看到的是外在,锻炼的是内在。礼仪绝对不只是显摆给他人看的。傅雷在教育孩子一丝不苟,严父底下出才子。

  日常生活中父亲对我也是非常严厉的——父亲对我的严厉不只在学习上,在我的生活方面,对我要求也很严格。因为我的眼睛近视,他总认为是饮食和习惯的问题,所以不准我买膨化食品和碳酸饮料等垃圾食品,甚至连别人送的也不能吃;平常不准看电视、用电脑、玩手机;作业和看书时如果坐姿不正,还要挨批评;有时不懂事,犯点小错误,会让我主动承认错误,并且写好保证书。

  读了《傅雷家书》后,让我懂得了许多,我感觉我更了解父亲了,他对我的爱是那么深沉,那一句句叮嘱、一声声责备,都是他对我的关爱.父爱是一座山峰,让你的身心即使承受风霜雨雪也沉着坚定。作者:孙一鸣

《傅雷家书》读后感2

  “我常问到你经济情景,怕你开支浩大,演出太多,有伤身体与精神的健康;主要是因为我深知一个艺术家在西方世界中坚持独立多么不容易,而惟有经济有切实保障才能维持人格的独立。并且父母对儿女的物质生活总是异常关心。再过一二十年,等你的孩子长大以后,你就会体验到这种心境。”

  羡慕傅聪有一个好父亲。

  翻译家傅雷在儿子傅聪留学海外的过程中,先后写了近百封家书给他,教导他立身行事、爱国成才,把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融入了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中。由这些信件汇集而成了《傅雷家书》是一本教导中国孩子如何做人的书。

  静静翻开《傅雷家书》,如深沉父爱一样,有许多足以令我感动的细节。譬如,身为父亲的傅雷为了弥补爱子因远离故土而产生的诸多对祖国传统文化的日渐陌生的因素,不顾重重的困难,坚持给孩子邮寄有关的书籍,从《诗经》、《楚辞》到宋词、明曲,还有自我的译作。在信笺中他阐述着民族的文化哲学思想,不止一次给儿子纠正用错了的字词,为的是让儿子明白:作为一名炎黄子孙,他是足以骄傲的.,因为祖国有着无尽的文化财富,一代又一代在所有中国人的血脉里传承着!

  这不禁让我想起我的父亲。父亲是个严肃而又幽默的人,小时候,记忆中的他总是喜欢轻轻抚着我的小脑袋,给我讲历史故事、唐诗宋词。而此刻,随着我的开销越来越大,父亲也外出赚钱,许久才回来一次。而他却没有像傅雷一样,不知疲倦地给我写信。可是我明白,父亲仍是很爱我的。

  天下父亲,或许不会像母亲一样,天天守候在我们身旁。他们的爱,一向很安静。

《傅雷家书》读后感3

  拿起这本也许并不太重的书,却觉得沉沉的。

  了解过傅雷,为他的含冤自杀而感到同情,傅雷在学术上是一位学者,在家里是一位严厉、尽责的父亲。这些家书,有三层内容,第一层是傅雷作为一位普通父亲对远在异国他乡的儿子表达四年、关怀之情;第二层是傅雷与儿子如同益友,知己般倾心地交谈,讨论艺术;第三层就是傅雷作为一名品德高尚、学识丰富的'知识分子,认真引导儿子要具备高尚人格和艺德,启发儿子的爱国情、民族情。

  《傅雷家书》可以使我们更好的提升自身修养的一本好书,在风云暗涌的年代里,傅雷通过书信亲子爱子,传达出一种高尚的品质。

  爱子之情本是人间常情,而傅雷却始终把道德与艺术放在第一,把亲情放在第二。读了《傅雷家书》,可以看到一位父亲对儿子的深爱,也更突出了傅雷在艺术造诣高深,在生活对朋友爱惜尊重,政治上关心国家发展,又如益友、知己般与儿子平等探讨艺术的多个方面的个性特征,并且还能从傅雷对孩子的教育中获得做人的道理,让孩子体会父母之爱。可能如傅雷那样,对我们有着一颗期盼之心,希望我们成人成才,有一份浓浓的、毫无保留的爱。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我们就会努力学习、成人成才。

  这是一本“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最好的艺术学术修养读物”,更是平凡又典型的“不聪明”的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深刻写照,我们可以像傅雷一样从中体会做人、学习的道理。

  认真品味这本好书,你会发现不一样的亲情世界,理解不懂得的人情世态。

  《傅雷家书》不可多得的文学之作。

《傅雷家书》读后感4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浓浓的爱国热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

  我们常常沉浸在中,把你的一生重新问过一遍,想着你在强保中疾肥胖,又淘气又的,顽强而多事的少年,一直到半生不熟的去罗马尼亚出发去参加肖邦为止:童年时所受的严格的庭教育,少年时代的`发奋用功,出国后的辛勤疾苦,的些许成绩真像电影中的一个个镜头历历在目,包括了多少心酸和多少欢乐!如今你到了的高潮,也是一生中最的阶段。开始成家立业了。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知道傅雷对儿子的爱意,连小时候的支根末节都还记得。是啊,对的爱永远那么伟大,傅雷对儿子博鞋的爱都暗含在书信中了。

  有人说,没有,就没有刚毅;没有父爱,就没有宽广。的确,父爱一点也不弱,一点也不渺小。从小到大,父亲都带给我们高大强壮的形象,这种形象延续到了那无形的父爱中的我们。就算有一天父亲不再强壮,它那浓浓的父爱却早已告诉我们:做人要勇就。

  父亲总是在我需要的时候帮助我,无论是小事还是大事,好像对于他来说,我的事永远都是重要的事。有一种幸福叫儿女,有一种叫关怀,有一种亲情叫父爱。这句活说的一点都没有错,父亲对我们的爱可谓之伟大,父亲常以他独有的沉静,诠释着父爱的。

  《傅雷家书》充斥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关爱及严格要求,洋溢着浓郁的父子情深。贯穿全部家书的情意,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俱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我的父亲我能快乐的,凡事只要就好,俗话说得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就是说我们只要努力过,竭尽所能的去实现自己的,不论结果如何,都不要太过介怀,只要无愧于心即可。

《傅雷家书》读后感5

  杜甫曾写过这样一句诗:“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在古代是人们主要的通讯方式之一。而在现在众多通讯方式中,书信可以很全面的向他人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傅雷家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傅雷家书》摘自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其夫人于一九五四年到一九六六年间写给儿子傅聪和傅敏的书信。这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教子书。

  傅雷是一位严厉、尽责同时不乏爱心的父亲。对如何教育孩子,他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他认为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做人都是最重要的,所以在家书中常常强调的便是如何做人这一问题。

  在傅雷去波兰留学,获得国际大奖,后来赴世界各地演出,傅雷始终关注儿子在音乐艺术道路上的成长,并不时给予指点。他常常在信中告诫自己的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遇到问题不气馁,获得大奖不可以骄傲,要对国家和民族有荣辱感……在生活上,傅雷也是进行了有益的引导,比如如何劳逸结合,如何正确理财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恋爱婚姻等问题。不管是在儿子生活工作还是做人方面,傅雷都十分关心,在这一百多封信中,每一封都可以看出傅雷对儿子的爱。

  傅雷是优秀的,他在艺术方面很有造诣,而他在教育孩子方面更是拥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傅雷是中国父母的代表,他望子成龙,希望孩子成为自己理想中那样的人,而傅雷又是中国父母的典范,在他的引导下,两个孩子都十分的成功。

  在读过《傅雷家书》后,我不禁感叹傅雷对他儿子浓浓的爱,也不禁羡慕起傅聪及傅敏,因为从小我对父爱的感受并没有那么地深刻。有人说过,《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父爱的教子集,我认为这句话很对,《傅雷家书》告诉了我们在生活中处事的方式方法,是一本寄托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传送带。

《傅雷家书》读后感6

  傅雷在给傅聪写的家书中完美地阐述了什么是爱,懂得什么是艺术,懂得一个真正有文化、有教养的人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境界。叶永烈评价这本书说到:“《傅雷家书》如山间潺潺清溪,如碧空中舒卷的白云,如海上自由瑷翔的海鸥,如无暇的白壁,如透明的结晶体。感情是那样的纯真,那样的挚朴。没有半点虚伪,用不着半点装腔作势。”在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不同的礼节和方式。

  在一九六零年时,傅雷教导傅聪,“别老说时间不够;首先要从日常生活的琐碎事情上——特别是梳洗穿衣等等,那是我几年来常嘱咐你的——节约时间,挤出时间来!要不工作,就痛快休息,切勿拖拖拉拉在日常猥琐之事上浪费光阴。”傅雷先生在短短的几句话中,虽然只有几个字,是最频繁的事,但是在傅雷的眼中时间是最宝贵的。“珍重韶光,不负韶华。”这是傅雷先生在家书中所体现的。即使时光再短暂,但也同样可以过得精彩。所以傅聪也抓住着时间努力地拼搏,不断的学习……

  读《傅雷家书》就是像对灵魂的一次洗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父亲,每一个父亲都是爱孩子的,可是像傅雷先生那样严格、那样细致、那样富有原则、倾注那么多心血教育子女的父亲,却是世上不常有的'、不多见的。”这是叶永烈赞美这作品所发出的感叹。正值青春期的我们,这本《傅雷家书》也是拉近我们和父母之间距离的书,让我们通过父母的角度和感想了解着自己。知识来源于生活,但是又高于生活。所以我们可以用这本书去重新认识自己,理解父母为我们的所作所为,理解他们的用心良苦,人生中第一位老师!

《傅雷家书》读后感7

  人毕竟是有感情的动物,偶尔流露一下是不可耻的事。

  ——题记

  这是我读完《傅雷家书》后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感情”是这世界上最奇妙的一件事,或许外严,或许内慈,却都是内心真情的流露。

  这本书让我感受最深的一个字就是“爱”。在这180多封家书中,字里行间,都溢满了浓浓的父爱。是一个父亲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章。有父亲对儿子的思念——点点滴滴的回忆就像日夜更替,反复循环;有父亲对儿子的`鼓励——肯定的赞赏给了儿子信心;更有父亲的嘱咐——对远在他乡的儿子千叮万嘱……这种种父子间的情感在“抵万金”的家书中展露得淋漓尽致。只有那如海的深情才能一封家书长达7000多字啊!

  翻阅着一封封家书,如同在读家中的长辈给自己寄来的一封封信,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深切的关爱,以至于我在读书的过程中把自己当成了主角,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人与人之间最真挚,最美好的情感大概就是这样的吧!在这日益信息化的社会里,有多少人还秉承着这种维系感情的方式呢?

  傅聪和傅敏无疑是幸运的,他们拥有一个如此爱他们的父亲,一个如此优秀的父亲,其实我们的父亲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虽然他没有给我写过一封信,可能他不善表达爱意。他不会帮我买漂亮衣服;他也不会对我说“生日快乐”;更有甚者,考试失利时,他还会严厉的批评我。但他并不是不爱我,他会在责骂我之后,偷偷溜进房间看看我;星期五回家,他会买一大堆我爱吃的菜,让我打牙祭;我生病时,他更是忙前忙后,悉心照顾我。父亲,他只是习惯把爱掩藏在厚厚的外壳下罢了。

  感谢傅雷,是您,让我读懂了父爱。父爱就像一本家书,你不用多问,你也不必多说,只要用心感悟,读上千年你也不会厌倦。

《傅雷家书》读后感8

  要说那本书最适合教育孩子,只有《傅雷家书》能首当其冲。《傅雷家书》讲述了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傅雷写给他孩子傅敏和傅聪成百上千的书信。这些都是傅雷先生呕心沥血,作为一位父亲时时鞭策着孩子的成长。他告诉他们如何去看待艺术人生,还有道德、文化、修养包括情操。数以百计的书信集成了这本人生之书——《傅雷家书》。

  傅雷说,他给儿子写的信有好几种作用:一,讨论艺术;二,激发青年人的感想;三,训练傅聪的文笔和思想;四,做一面忠实的“镜子”。信中的内容,除了生活琐事之外,更多的是谈论艺术与人生,让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傅雷使他们先做人,再做“家”,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同时不失去最重要的人生观念。

  从《傅雷家书》中,我们不难看出,父亲与孩子讨论的多是做人之本,从各方面进行讨论,信中体现出来的父子之情强烈有真挚,句句流露出关切之心。傅雷先生在外却一直记着自己的孩子,写下一封封书信。可以想象,在今天,把书信作对话平台可谓是十分罕见,一本厚厚的《傅雷家书》深深的饱含着傅雷对子女开阔前程的期望。在父亲的教育之下,书信的熏陶之下,傅聪和傅敏时刻牢记父亲给他们的话语,努力向上,坚定不移,傅聪成为了一代音乐大师,家喻户晓,而傅敏则当上了英语特级教师,才华出众。

  受教育是成功的基础,《傅雷家书》最有力的证明了教育的'重要性。令人眼花缭乱的信件就像是最好的老师、最有智慧的老师,时刻接受着它们授予的最真挚的人生之课,领悟和分析,探究哲理,陶冶情操,改变自己的一生。

《傅雷家书》读后感9

  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令我印象深刻的书《傅雷家书》。

  “真正的光明绝不是永没有黑暗的时候,只是永不被黑暗所掩蔽罢了,真正的英雄绝没有卑下的情操,只是永不被卑下的情操所折服罢了。”这是傅雷先生对我们人格上的鼓励,字里行间流露出他高尚的人格,就好比批判八股文,认为八股文是使人思想懒惰,感觉麻痹,遇事不认真负责的产物。

  而这种独特的人格魅力不仅体现在文学方面,还在于艺术和人生。他曾经说过:“先做人,其次做艺术家,再次做音乐家,最后做钢琴家。”他将层次讲的很清楚,也说明了没有一步登天的事,每件事都要一步步做起,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做好人。

  也因如此,他对孩子们的教育也脱不开人格,甚至是着重于人格。这种教育方式我很欣赏,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方式。这让我了解成绩并不是出于第一位的,人格才是。只有拥有良好的人格,才会让一个人的文化素养提升,才能使一个人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才会去懂得什么是感思以及怎样去感思……

  我希望每个家庭都能懂这个,我希望他们不会再一味的`追求孩子的好成绩,拿他们和“别人家的孩子”相比,而忽视他们人格的培养,我希望那些因一些琐碎小事而应发的弑亲事件不会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希望当今的社会越来越干净。

  有的家长盲目模仿傅雷“棒槌底下出孝子”的做法,可他们想过没有,他有傅雷的那种身传于言教的品质吗?光学傅雷一个“打”字,打得出一个好结果吗?真是无话可说。

  我希望每个家庭教育会愈来愈明媚,社会也会更加的阳光,每个人都可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真正做到从我开始,为后代做好榜样。

《傅雷家书》读后感10

  我读了《傅雷家书》很多章却很少有过比较深的感触,其实就是没有认真的去读这么一本好书。

  谈到认真,书中的每一个人都值得我学习,先说说作者的儿子。他是为了得到更专业的音乐指导才一个人前去赴波深造。我当初选择这本书就是因为他年龄与我相仿,可是我现在发现我跟他没有可比性。

  第一我不如他认真,我的任务是学习,学习的内容与别人也差不多,就这样我都经常打叉,认为这一段特殊时期待在家里就可以松懈了,但是对于傅聪来说,这是他人生的最关键的时刻,这是他唯一的出路,他背负的责任比我重的多,但是他做到了兢兢业业,甚至朋友邀请他吃饭都婉拒了。我没做到,没认真的对待学习,没有认真对待读这本书,没有认真学习傅聪的优点。

  第二点是自觉,我不认真的体现就在居家学习的这段时间内不够自觉,爸妈在家监督是一个样子,有事出去了又是另一个样子了,总是不能很好地自我控制自己,抵制偷懒。可是傅聪面对地偷懒机会比我更大,他一个人在国外,父母根本管不到他,就是因为这傅雷先生才频繁地写家信。全凭他的'自制力,他很好地控制住了自己,很好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我没做到,没有控制自己专注于学习。

  第三点是没有目标,我不自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下定一个坚定的目标,傅聪的目标是成为中国最好钢琴手,他为了这个目标自觉地做到认真,然后成功。

  我也需要定一个这样的目标,我先定一个较容易实现的小目标,然后一步一步前进,否则我会觉得目标太远然后又不认真,不自觉,我觉得我先达到班级前十六,这是这周的目标,我争取像傅聪一样自觉、认真。

《傅雷家书》读后感11

  每个人都体会过父母的慈爱和教悔。读着满载亲情的一封封信,字里行间蕴含了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呵护,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我便认真地用心聆听着,体会着。

  我从信中看出,傅雷是一个严于律己的人,他让儿子立下三个原则:不说对对不起祖国的话,不做对不起祖国的事,不入他国国籍。

  傳雷,一个纯粹投身艺术的人,他除了“艺术和个人的人格,已别无所求……”写在纸上的也是些家常活。他用笔无拘无束地书写着心中的一切,心中所想所念的,用不着担心“审查”也用不着担心“批判”。

  傅雷在子女的教育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在对傳聪的音乐学习上,原先是强调技巧,而后是反反复复要他有领悟作品本身,这也是凡事要多问“为什么”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看到事物的本质。家书中父母的谆谆教诲,孩子与父母真诚交流,亲情溢于字里行间,给了我强烈的'感染启迪。

  一封封书信,在表达浓浓亲情的字里行间,映照出美好的人际关系,高尚的生活准则,优良的行为操守与道德传统,和对祖国的热爱与执情。这些内容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

  《傳雷家书》给我的触动远远不止这些,我想,我大概永远不会忘记这本书,不会忘记这些字句,不会忘记那样的一个父亲。或许我做不到傅聪那样成功,但却可以尽我所有的力量,让父亲不至于失望,让他可以如傅雷一般能够为自己的孩子感到骄傲。

  读了傳雷家书后,我也懂得了许多,我更了解父母了。这本书不仅是一本教育书,也是一本可拉近父母与孩子的一本书,让孩子更了解父母,也让父母更了解自己和孩子!

《傅雷家书》读后感12

  自古以来,父母都是最疼爱孩子的人,可是夫妇间总有着不一样的方法来教育孩子,傅雷夫妇将这一点发挥得淋漓尽致。或许这就是《傅雷家书》能够畅销不衰的原因吧。

  傅雷是有名的翻译官,而他的儿子聪又在国外发展音乐,所以家书中的家教家风,显现的底色是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家书中浓浓的父爱与母爱,有时却不能直接表达出来。因为父亲总是在国家和聪的角度思考。一次,聪想要回国,作为父母,当然是期望漂泊海外的儿子能回家看看。可傅雷的回信中却有这么一句:“每年回国一次,在体力、时间、金钱方面都太浪费。期望多研究。”夜色中他合上书,强压着心中的不忍与思念写下这句话的.场景渐渐在我眼前浮现。

  这父爱是要有多强,才能到这种不顾自我,只顾外界和儿子的境界啊!

  聪的音乐天赋一点也不低,再加上刻苦努力,演唱会往往很成功。这个时候,父亲总会寄来这么一句:“在获得成功的同时必须深深的检讨自我的缺陷。”,以此来浇灭聪骄傲自大的小火苗。

  望子成龙是每个父母的期望,可成功却必然需要付出努力。对于聪刻苦的练习,傅雷却又常常劝说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不需要让自我太辛苦了。”只是不明白,聪有没有把这句忠言听进耳朵里呢?

  母亲却又与父亲截然不一样。“究竟派你在哪个团体里学习?与夏部长见过面了吗?楼伯伯那里去了没有?”母亲的信里,出现最多的就是问号了。既然傅雷承担了一个严师、严父的形象,那么母亲就当起了一位“慈母”,“小棉袄”,不断的温暖着在异国的儿子。时不时穿插的几句告诫,让聪心里的警钟又一次被敲响。

  之后聪结婚之后,母亲又更加展现出了她的母爱:“记得有时候要放下工作,多陪陪妻子。”……

  相对于父亲的严厉来说,母亲的温暖能抚平聪心中因严厉而起的不满。也就是因傅雷夫妇的相辅相成,才让聪在走向成功的路上,少了几分烦恼吧。

《傅雷家书》读后感13

  著名文学家塞万提斯曾说过:“父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老师。”没错,父亲就像深沉而含蓄却又宽广的海,就像稳重厚实而威严的山,又好像舒缓平静而绵长的河,他的爱如母爱一样无私,不求回报,默默无闻又寓于无形之中,就像傅雷对傅聪的爱正是他的生命支点一样。

  父之美德,儿之遗产,父之严厉,子女良教。许多父亲同傅雷一样严厉。

  戚继光的父亲戚景通,在发现儿子有排兵布阵的天赋后,十分高兴,决定培养儿子。他从来不放松要求,每天教儿子读名人故事,读兵法,以免戚继光受到不同方面的不良影响。在戚景通的影响教育下,戚继光养成了不慕虚荣,奋发向上的品质,后来创建了“戚家军”,南征北战,终于消灭了屡屡侵犯的倭寇。

  戚景通作为一个骁勇善战的将军,给人最深的印象就是对儿子的严厉,这跟傅雷教子无二,但结果是令人振奋的。

  梦魂不惮长安远,几度乘风问起居。也有许多父亲与傅雷爱的不同,对孩子十分放松。

  达·芬奇的`父亲彼得罗对孩子的爱好十分关心。他培养孩子的信条是“给孩子最大的自由,让孩子发展自己的兴趣。”达·芬奇上学后,对绘画十分感兴趣,甚至旷课画画,父亲知道后,不仅没有生气,反而夸奖儿子画的很好,后来他把儿子带到维罗奇奥那里学画画。在维罗奇奥的指导下,达·芬奇刻苦学习,掌握了许多绘画技巧,终于成为了一代大画家。

  在教育孩子上,我想,每一个父亲都有自己的方法,哪怕有的会被孩子记恨,他们也会坚持自己的选择,直到看见自己的孩子登上成功的巅峰。

  父爱,虽不如母爱那般温柔,但深沉而厚重,如果说,母爱是一泓清泉,那父爱则深沉如磐石,默默地给予孩子们以硬核。

  《傅雷家书》给我的触动远不止这些,然而,我的拙笔却只能写出它最浅薄的一层。在此,我要感谢《傅雷家书》,让我看见了一个伟大的父亲,看见了那如山的背影,看见了我们生命的支点。

《傅雷家书》读后感14

  我用了一个月的零碎时间看完了这本《傅雷家书》,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

  当要回头写读后感时,我觉得很不容易。因为全书收录的这些家书,可谓篇篇精彩,字字珠玑,做笔记或任何总结概括都有可能损害这部经典之作。所以,在那里我只是记录一些一读该书后的重要印象,以及我所理解的作者所表达的重要思想。

  首先,从形式方面看,《家书》让我了解了什么是细致入微,无微不至,严谨认真……相信所有读过家书的读者对这些特点都深有感触吧。根据自我很少的经验,我觉得,之所以能够如此,很大程度因了书信这种表达、交流或写作方式。仅有经过这样的方式,才能有如此涉及广泛、自然舒畅的作品诞生。他不仅仅谈艺术学习,还谈生活、恋爱,谈做人,谈修养,甚至于儿子写错字,父亲也会“郑重其事”地指出并耐心分析、纠正。也正是这种方式而不是其他方式(如论文,译作),使得我们能够直截地清楚地感受到,著名文艺评论家、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做人、做学问的细致、严谨、认真的态度和作风。如果说《傅雷家书》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经典的“教子篇”,那么,我想首先而最具这种意义的应当是这种态度和作风。但绝不仅仅限于此,还有,傅雷先生由于自我的学识、思想而能将任何大事小事阐发出深刻但绝不艰涩的.道理,从而给人以启发。

  当然,我不认为它仅仅是“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或者“教子篇”,对于像我这样并非艺术学徒(狭义)的读者,这些家书仍不失其伟大。书中处处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时时给人深刻的开导。其中贯穿始终,我以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关于做人、修养以及学问的关系实为一体的思想。

《傅雷家书》读后感15

  这绝不是普通的家书,它是一部最好的艺术学徒修养读物,也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人的自爱其子,也是一种自然规律。人的生命总是有局限的,而人的事业却永远无尽头。经过亲生的儿女,延续自我的生命,也延续与发展一个人为社会,为祖国,为人类所能尽的力量。所以,培育儿女也正是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世界应当的尽的一项神圣的义务与职责。我们看傅雷怎样培育他的孩子,从家书中显而易见。他在给儿子傅聪的信里,这样说:“长篇累牍地给你写信,不是空唠叨,不是莫名其妙的,而是有好几种作用的`。第一,我的确把你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第二,极想激出你一些年轻人的感想,让我做父亲的得些新鲜养料。同时也能够传布给别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训练你的不可是文笔,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时时刻刻随处给你做个警钟,不论在做人方面还是其他各方面。”贯穿全部家书的情谊,是要儿子明白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能够用严肃的态度对待一切。做一个“德艺具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

  傅聪在异国漂流的生活中,从父亲的这些书信中汲取了多么丰富的精神养料。时时给他指导,鼓励与鞭策。使他有勇气与力量,去战胜各式各样的魔障。踏上自我正当的成长道路。傅聪这种热爱祖国,信赖祖国的精神,与傅雷在数万里之外对他殷切的教育,是不能分开的。

  再看看这些书信的背景,傅雷是在怎样的政治处境中写出来的。有多少人在那场“黑暗的灾祸”中受到伤害,傅雷缺在其中显出了他不变的本色。

  优秀的父亲,出色的儿子,不平凡的家书。

【《傅雷家书》读后感】相关文章:

《傅雷家书》心得05-26

傅雷家书心得03-22

傅雷家书教案01-02

傅雷家书读书感受06-08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7-14

傅雷家书阅读心得09-01

傅雷家书阅读感悟09-16

阅读傅雷家书心得09-13

傅雷家书教学反思01-05

傅雷家书感悟心得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