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后感

时间:2024-01-11 09:27:15 读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活着读后感【优】

  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后感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活着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活着读后感【优】

活着读后感1

  我们每个人就像我们踩着的这块黑土地,坦露着胸膛,召唤着属于自己的归宿和使命。一个人生下来不易,活着更不容易,活得好却是难上加难;有些时候经历过苦难后幸存了下来,别人认为你只是幸存者,但对我们自己来说其实这才叫生活。

  小说里的故事与现实与和现实中的现实总有不一样,而现实总是令人费解和矛盾的,我们活着不应该只是发泄、控诉或者揭露,适当的高尚才会给人希望和未来,人毕竟只活那么些年,在时间的世界里,我们都只是一群路人,有些时候卑微而自大。一颗安定的心是我们需要的,有些事只有在经历理解之后才会蜕变超然,看待善恶一视同仁,用一颗慈悲的心和同情的目光环顾世界。

  人的体验和欲望以及想象和理解,会屏蔽所有不同的界限,让人从他人的经历中感受到自己的命运,就像在不同的镜子里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形象,而《活着》讲述了眼泪的宽广和财富,讲述了绝望,讲述了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读完福贵的.一生,一路喜忧参半。

  他走过的这大半辈子异常艰难,在开始时会为他的不争气而生气,年轻时把家中的一百多亩田输光了;后来他改过自新,命运却对他不公,让人对他的悲惨境遇唏嘘不已,妻离子散,到头来只余孤身一人在这茫茫人海中,再也没有老婆的唠叨和宽容,没有子女的欢声笑语,只是白发送了黑发人。

  当一个人经历命运的考验时,选择各不相同,结局也不同。福贵虽然历经磨难,但他是幸运的,他在生活面前失败了,败得一塌糊涂,但在精神世界里,他是一个勇敢的强者,任何磨难都不足以击垮他。所以说,我不敢妄加评论他的一生,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也许时间会把他的身体摧垮,但会让他的意志更加坚定,活得更潇洒更自在。可能时间会改变一切,且不会事先通知你,但真正有智慧的人经历过岁月的沉淀之后,会变得更醇香、更简单,那是洗尽铅华之后的浴火重生,我相信时间会让我们越来越有魅力,无惧所有,即使生死在前,也只淡然笑之。

活着读后感2

  第一次读完《活着》这本书,我只觉得压抑充斥了本身的整个心灵。同时也觉得余华太过残忍,让故事中的人物一个又一个的死去,却惟独剩下主人公孤独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在我生病的那段日子。于是那本《活着》被我一气之下压在了书堆底下,因为我讨厌于华,讨厌他的残酷。

  第二次看《活着》,是在今年的四月。那是个黑色的四月,在我满怀憧憬着本身的幸福未来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噩梦彻底打碎了我所有的梦。我没有办法接受那样残酷的一个事实。我觉得整个世界都崩溃了。不清楚,本身流掉了多少泪。我开始自暴自弃,甚至有了万念惧灰的地步,我深深感受到了活着的艰辛,活着的痛苦。“我该为谁而活,我为什么要活着。”那几天我想的只有这样的一个问题。于是我开始发泄,开始焚烧我所有曾经喜欢的东西。因为我想烧掉过去,烧掉病痛。

  我又看到了那本《活着》,鲜红的封面深深地刺激着我。我留下了这唯一的一本,开始重新去体味活着的含义。我总认为人生最大的悲哀的莫过于地静静地等待着死亡的那一刻,可当我再读《活着》,我才明白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是你眼睁睁看着身边的一个个亲人慢慢死去,你却毫无办法,直到只留下你孤单的一个人!这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

  我不敢想象,如果主人翁换成是我,我会不会继续生存下去,但是他却依然友好地对待世界,这种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和对世界的乐观态度,我想不是一般人能想象得到的,也更是我所需要的。我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当这个贯穿全文的引子让我扪心自问时,我却无从答起。当我生病的那一刻起,我变得开始暴躁不安,怨天尤人。我开始挑剔身边的人,无理取闹,而身边的人一次次的包容我,无怨无悔。在伤害深深爱我的人同时,我也深深地伤害了本身。其实我比余华更残忍,我亲手在伤害身边一个个爱我的人。我的病不是他们造成的,但是我却让他们左右为难。为什么我要把本身的痛苦强加在爱我的人身上呢?

活着读后感3

  这部作品的题目叫《活着》。“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

  作为一部经典之作,《活着》讲述了一名叫福贵和他周围人的亲情,友情,爱情的故事。福贵年轻时因为赌博从富家的纨绔子弟沦为身无分文的农民,然后在抗战时期被抓去抗战,经历了非人的折磨,意识到生活的残酷。幸运的是,迎来了红军,迎来了胜利的曙光。但是在福贵晚年的生活中,他以及他的下一代遭遇了一系列的突发意外,使他明白了生活的艰难与不易。

  福贵的一生正是当时那个年代所有社会底层人民所经历过的一生,娶妻生子,辛苦持家,然后生老病死。然而生活并不会让你如此平庸度过,总会给予你意料之外的东西,战争,阶级斗争,突发意外等,总会在生活的某一个时间来临让你措手不及。在那个年代,人们饱受饥饿,战乱,矛盾,争夺,尊严之间的选择与抉择,最终只是为了“活着”!

  无论人们身处在哪个年代,终归逃不了生活的洗礼。过去,人们为了填饱肚子到处奔波;现在,人们为了精神愉悦日常消遣。终归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我们究竟有没有想过人到底从何而来,又要到哪里去,人活着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福贵坎坷的一生告诉我们很多人生道理,生命中充满了无数的坎坷和挫折,但这些都不能成为阻碍我们前进的道路,我们可以被打压,但是不能被打败,要努力,勇敢的活着。或许,人们活着就是为了自身而活,而不是为了人以外的任何东西而活。如果要说活着的意义,那就是为自己而活,并且活的精彩,因为时间会证明一切!

活着读后感4

  面对死亡,最痛苦的不是离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这一切的生者——他们不仅肩上多了一份责任,而且身边少了一个一同承担的人。

  福贵正是这样一个可悲的生者,他的一生其实是几万万人的缩影,中国近百年来经历的所有苦难都在他身上清晰地投射出来,他有着传奇般的人生,但你绝对不会希望拥有那样的传奇。

  福贵当年是个二世祖,每日挥霍家里的积蓄,不知哪修来的福气讨了个贤惠的好老婆,是米行的千金,可福贵依旧吃喝嫖赌,不仅输光了家产,还气死了爹,老婆连同肚子里的孩子也被娘家接走了,只剩下他和年老的娘、年幼的女儿凤霞相依,这时的福贵才第一次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万幸的是,家珍在产下福贵的第二子之后带着儿子有庆回到了他身边。然而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福贵在为病重的母亲抓药的途中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后被解放军所俘虏,回到家乡他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带大了一双儿女,但女儿不幸聋哑,儿子虽机灵活泼,后来也因为县长夫人输血而意外死去。

  之后福贵经历文革、大跃进、自然灾害,凤霞和其丈夫先后死去,凤霞产下的一子苦根也没有逃过命运的魔爪,最后只剩下福贵一个人,和一头与他同名的牛作伴,其中寓意深远,颇有些孑然一身的.萧瑟。夕阳的余晖里,已然垂暮的老人驾着牛渐远,沙哑的歌声在土地的尽头缓缓升起——

  “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

  合上这本沉重的蓝皮书,泪已湿眼眶,让我感慨万千的不止是主人公经历的种种悲惨,更因为他经历了这么多,却依然卑微地活下来,他所承担的已远远超出普通人能够想象的范围。

  面对死亡,最痛苦的不是离去的人,而是被迫承受这一切的生者——他们不仅肩上多了一份责任,而且身边少了一个一同承担的人。但是,正因为如此,生者才要更坚定地生活,那是因为他们背负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明天。

活着读后感5

  上周从同事那边拿过来的这本书就一直在看着,之前刷抖音的时候看到过这本书电视剧的片段,最后是一个老人在夕阳落日下牵着一只老牛。看了这个视频以后我决定去看下这本书的电视剧,电视剧的名字叫《福贵》讲述了关于这个老人的一生,当时的感触觉得福贵是一个知足的人,她和家珍都很乐观向上,他们的人生态度是给我最大的影响。

  然而看了《活着》这本书,福贵因祸得福,龙二替他死了,这是他的福,被抓去当壮丁最后错过了母亲的'后事这个虽然值得同情但是他还是完好无损的回来了最后与家珍和俩个孩子团聚了这也是他的福。紧接着有庆因为替县长的夫人献血而死,凤霞因为生苦根而死,二喜在工地上因施工而死还有最后家珍因为生命中的希望消失而离开,最后是苦根因为发烧生病福贵给他吃黄豆被噎死,这些在人间短暂活着的人都离开了,并且都是一个人送走了,就是福贵。

  福贵就是给我的感觉不愿意多生事端,也没有什么鸿鹄之志,只愿意安安稳稳的活着一生,他在文中有句话:不争不抢的活着,就很满足。

  而且这本书也正是反应当时那个年代,解放初期人民群众面临的各种苦难,我也问过那辈人的记忆,当时饿死的人特别多,这些都很正常,我又想了一下,福贵他们家的悲惨也是当时社会面临的悲惨,只不过是把他们家放大了。通过这个现实主义的小说讲述了中国解放前后的样子,而福贵作为这个小说的主人公,遇到这些平常人都很难遇到的打击,他并没有退缩而是永远往前看,不抱怨不逃避,只要还有活着的一线希望,他永远活着。

活着读后感6

  放暑假前在学校图书馆借了几本书,最近天太热,刚好在家啃书,利用了三天时间看完了余华的《活着》,请原谅我在书中划了一些我认为经典的句子。

  趁现在有空闲时间,来写写自己的一点感想。六十年动荡造就了福贵悲惨的一生,一次次遭受厄运的打击,令人无法喘息,而他却一次次选择坚强的活着。第一次厄运是他儿子有庆的死,一个五年级学生,多么鲜活的生命,却在一次义务献血时,出现医疗事故而死亡。

  第二次厄运是他女儿凤霞的死,凤霞是个乖巧,懂事的'女孩,却因为一次高烧变成了聋哑人,她的人生在遇到偏头二喜后有了转机,她得到了二喜的宠爱,生孩子之前的那段时光她是幸福的,可幸福的时光太短暂了,最终她的生命在生孩子时由于大出血嘎然而止。

  可是厄运并没有因此而结束,紧接着是身患软骨症一直卧床不起的妻子家珍去世,这时这个家只剩下福贵,二喜,还有年幼的外孙苦根(因他一出生就没有了妈,爸爸又是个孤儿,他的命很苦,因此而得名)。总以为厄运不会再找上门来,可接踵而至的又是亲人的离去,二喜在一次外出搬运时被水泥板砸中而身亡。原本圆满的家庭却只剩福贵和苦根祖孙俩孤苦相依。日子虽然过得清贫但简单,而简单便也是一种幸福,但好景不长……

  那一年,苦根他才七岁,因为孩子生病了,福贵心疼他,于是鲜少地给孩子煮了一大盆豆子,结果孩子由于过度食用而撑死了,“是我,我害死了苦根,我是老湖涂。”他守着老月独自忏悔。从此,他便自己活着,也只能自己活着,在“福贵”这只老牛的陪伴下孤独的活着。

  到此故事也就讲完了,真不知道福贵凭啥勇气活到最后?黄昏转瞬即逝,黑夜从天而降,福贵守着时光如住常般活着,然后无惧地老去,原来,《活着》便是最好的幸运,活着就是生命的体验,迹是最大的勇气!

活着读后感7

  《活着》这本书是我觉得在同龄人里面是共同阅读最多的一本,同时的也是各阶段的老师推荐阅读最多的一本,大概是因为比较容易读懂吧。初读这本书的时候是16年高一时,也是老师推荐的。

  读完这本书到现在也差不多五年了,大学老师上课过程中提到这本书,我能骄傲的说自己读过,可是好好想一想我读过以后还记得什么,有啥感想,瞬间就觉得自己像是没读过一样。就只是记得里面有一个老人和一头牛,还有一个片段是有飞机从天上天上扔下饼来有很多人去抢那个饼,可是为什么会去抢饼这些疑问我完全不知道。我甚至觉得以前或许只是为了老师让读书而去读书,没有真正读懂这本书,所以才一点记忆都没有;所以现在我又重新读了一遍。

  再读这本书时首先感到的就是语言平淡朴素、通俗易懂;其次就是故事情节吸引人让人读了就停不下来;最后也就是自己对主人公的这一生能够有所感悟,也更加理解活着。

  主人公富贵本来身在的`是富贵家庭,也算得上是富二代了,可是他年轻的时候染上赌博,拼上家产后丧父,好心帮忙被抓当壮丁,经历过战争的洗礼,认识了志同道合的兄弟,回乡又面临丧母,本以为生活就算穷苦,妻子儿女还在,家产还可以拼搏,可老天就喜欢开玩笑。儿子有庆好心救人,被无良医生吸血过度身亡。福贵再一次向生活低头,女儿凤霞的出嫁、怀孕为这个家带来了希望和生机。生活有了盼头,福贵的笑容多了,腰也好了,可老天看不过去,只想让福贵孤独终老。再次送走了生子的女儿凤霞,妻子家珍,以及被穷苦生活压垮的女婿二喜。至少还留有外孙苦根,相依为命,穷压垮了一代又一代人,村子里的人越来越少了,许久没吃过饱饭的苦根,因吃撑也离开了福贵。

  答应外孙的牛第二年买了,也叫“福贵”,两个福贵为了活着而活着,明明是活着,却是一场又一场的生死别离。

  福贵这一生真的是经历的太多了,他最后才能那么平淡地去向路人叙述自己的这一生。最佩服的还是他经历了那么多次生离死别,却还能顽强的活着。

活着读后感8

  昨天晚上,打开了家里所有的灯,看见地板有点脏,想来好久没有拖地了,那干脆收拾一下屋子再拖个地吧。

  拿了块抹布这里擦擦那里扫扫,就到了床头柜。柜子上叠放了十来本书,就剩一本过生日的时候朋友送的《狼图腾》还没看完。随手拿了《活着》翻了一翻,于是就放下抹布窝进小沙发了。

  这本书看了得有4.5遍了吧,也看过了电影版和电视剧版,每看完一遍都似有钢针戳心头。可还是想要反复品尝戳心头的滋味。

  这本书虽名为《活着》,但书中的几位人物除了主人公福贵,其他人物到最后都死了。从福贵他爹开始到他娘,他老婆,再到他的儿子女儿,再到女婿外孙,最后的最后只剩下他和他的.老黄牛相依为命了。

  书里有句名言“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快乐,也没有什么比活着更艰辛”。这句话放在2020年,可以让每个人都有更深的感受吧。一场全球性疫情,几场洪涝灾害,让许多家庭不再完整,也让好多活着的人活得那么艰辛。

  被时间裹挟着前行,每个人终会成为离开社会陆地的孤岛,离开魂牵梦绕如港湾般的故人山河。逐渐消逝的景观,用静默阐释着变换。山河会变,故人也会变,消失分离,才是永恒吧。

  好多读者看完《活着》,只觉得生命脆弱,人间不值得,整段整段的读后感都是颓丧到谷底的抑郁。其实,我看完第一回的时候也是那样的感觉,只觉得那般压抑让我无法喘上一口气。缓过几天,那种压抑也就渐渐释然了。再看一遍,从另一个角度,倒是尝出不少“千万别犯过来人犯过的错误”这样的感悟。

  活过26年了,从没有过想要离开这个世界的想法。我很幸运,从小到大一直都感受着生命的美好,人间的温情。我活着,我满怀热情地活着,我充满期待地活着,我时刻感受着生命带给我的玄妙体验。

  一起好好活着吧,挨过三冬四夏,雪尽后细品梅花。温柔半两,从容一生,那些你觉得终身不会遇到的人,也许他/她正一步步向你走来呢。

活着读后感9

  “人为什么而活着?”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余华说:“活着是生命本身的要求,也是活着的人最基本的目的,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是啊,人是为自己而活,不是为他人活,更不是为了追求荣华富贵,享受所谓的物质生活而活,我们活着是对生命的渴望,更是对幸福的追求。我是怕死的,因为我亲眼见了亲人是如何离去的,那一刻,我不知道该怎样去形容自己的心情,尽管当时我只有十岁,但从亲人们的`痛心与悲伤中,我感受到了死亡的可怕,那时的我开始有了对生命最真切的渴望。

  作家余华在这本书中表现的死亡更让我震撼,那些或平淡、或惨烈、或失望的死,无一不让人思考生的意义。主人公福贵的一生坎坷,遭受了种种不幸,家中破产,先后失去父母妻子儿女,他是在死亡的相随下活着的,接踵而至的死亡将他的生活撕裂得粉碎。但是我认为他又是幸运的,在那个漫长黑暗的时代,他娶了一个好妻子,有懂事的孩子,虽然亲人相继逝去,但他乐观又坚强的活了下来。活着不是最大的幸运吗?

  余华说“活着”是一个充满力量的词语,它的力量不是叫喊,也不是进攻,而是忍受,忍受生命的责任,忍受现实的幸福或苦难。生活中,总会听到有人唉声叹气,抱怨这个抱怨那个,他们忍受不了生命的责任,所以生活充满了负能量,他们只看到了现实的苦难,却忘记了现实给我们的幸福,忘记了活着可以欣赏生活中的多姿多彩,更可以感受到爱与幸福。读完这本书,我更加真切的意识到活着就应该珍惜当下、活在当下,享受美好的每一天,活得有意义,活出精彩,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将会发生什么?等到哪一天死亡降临到自己身上时,后悔也来不及了。

  作为一名中学生,学习生活也会遇到各种困难,有忧伤有失落,但相比富贵,命运对我要慈悲得多。所以我更要好好的活着,只有活着才有希望去享受各种幸福,战胜困难,享受成功之后所带来的喜悦!

活着读后感10

  余华是当代著名的作家,虽然他所写的作品不是很多,但是本本都是经典。《活着》,就是他的一部代表性的作品,今天读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就想把心里的想法一吐为快。

  本书的主人公,福贵,是一个富家的少爷,但是又因在外吃喝嫖赌,把家里的105亩地都输给了龙二。他爹也因此被他气死,他为什么要活着?他人生黯淡,为什么还要“熬”剩下的一天天呢?看完《活着》以后,这个问题曾一直一直在困扰着我。从苦根死后,他没有了随着已故的`亲人,只买了一头老牛天天在一起,孤苦伶仃活在世上,像其他农民一样劳动着。

  他的一生也是处处经历坎坷的,赔完了地后,父亲被气死。只得和母亲妻子和女儿生活。最后母亲得了重病,福贵去城里给母亲买药时,又被抓壮丁。几年后,遇到解放军,回到了家乡,而母亲已经死了,女儿凤霞也因病变得聋哑。后来,儿子有庆,因为县长的夫人生孩子大出血缺血,可是其他人的血型对不上,只能抽有庆的。但是大家都想着救活县长的,谁还会管有庆呢,最后有庆因为抽血过多而死。凤霞后来嫁给了二喜,在生孩子时也因为大出血而死。福贵的妻子家珍也很伤心,三个月后也死了,二喜在工作时因为失误被水泥板夹死了,他的孙子,凤霞的孩子,苦根也因为吃豆子撑死了。这样,整个家庭就只剩福贵一个人了,他就买了一头老牛,给他起了自己的名字,陪自己度过以后的日子。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只要坚持活着,活着本身的意义就存在希望。有人说其实在这个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对于福贵来说他始终没有绝望。虽然身边的亲人接连离他而去,可是福贵依旧没有放弃生的希望。

  生命的磨难最终会随着时间,渐渐的在记忆中消退。福贵的一生是非常悲惨的,可是当他老年时回想起自己的一生时,他并没有充满绝望。

活着读后感11

  读著名作家余华的《活着》就如同品尝一杯生命的苦酒,于是,迎着春日和煦的阳光写下了这些文字。

  在洒满阳光的绿油油的田野上,一位老人,生命布满了疮痍,他牵着牛,眼睛里闪着柔和的光,广阔的土地就像他袒露的胸膛,他望着牛,夕阳和炊烟,沉浸在一片落日黄昏的景象中,他年轻时曾拥有家财万贯的阔绅子弟,却在赌场上输掉了他全部的家产,结束了他富裕的生活。战火纷飞的年代,他被俘虏,在参军和回家面前,他选择了回家。他有一个外孙,由于疾病和种种事故将老人与他们分开。

  这让我感到了生命的滞重、人间的温情,在我们享有生命时,我们应尽努力去维护它,经营它。然而,当生命将要从我们身上剥离时,我们是否真正的了解它的含义呢?生活中的所有悲伤、喜悦、得失,都将老人的生命变得斑驳、沉静和突兀。或许,生命是激情,是力量。可对更多的人而言,生命何尝不是一种承受呢?战争、饥饿、病痛、孤独……

  有时候,我们享受给予却不知如何回报;付出却一无所获;渴望诉说却不知如何表达。但是我知道,我们要用全部的生命去爱父母;用全部的执着去爱恋人;用全部的责任去爱孩子;用全部的真诚去爱朋友;用全部的热情去爱每一个生命。我们的生命大概就是如此,它充满着矛盾又好似相互瓦解,一同奔跑相互扶持。在它凄凉的'底片上,展示着生命永恒的温度,诠释着炽热的渴望,大概这就是活着。

  生活中,也许活着比死亡更痛苦,但他却选择活着,活着就是一种责任,活着就是生命的重新获得,它无任何理由,只是选择另一种生活方式,完成自己的使命。这就是生命的价值,活着的价值。

活着读后感12

  很早以前就知道有《活着》这本书,但一直没有找来阅读。近几天又经常听到读书会的会员们在讨论余华的《活着》,便到阅览室借来并急迫的读完。

  《活着》的作者余华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用冷静的、平常的笔调,用至真至诚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位叫富贵的老人极其不平常的一生。

  富贵是一个富有的地主家的少爷。年少无知的他,夜以继日的吃喝嫖赌。终于在一夜之后将庞大的家业全部输光。从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家少爷,沦落的靠租地为生的佃户。巨大的人生落差,刺醒了他麻木的心。他开始孝敬母亲、关怀妻子、怜爱孩子。然而,上天似乎注定要他为自己过去的错误付出代价。他去为母亲请郎中,却在路上被残兵抓了壮丁,被抓后母亲病死。以后他的儿子有庆在为学校的校长献血时,却被不负责任的医生酬谢过量致死。他的女儿凤霞死于产后大出血。他的.妻子家珍在两个孩子去后也撒手人寰。他的女婿二喜在一次搬运事故中惨死。剩下和他相依为命的外孙苦根也因贫穷,吃豆子被撑死。亲人相继的离开了富贵,孤独的富贵买了一头和他一样老的牛为伴,继续活着。

  富贵只是千千万万那个年代中的人物的一个缩影,默默的忍受着这一切。我们可以体会到人世的残酷与个人的渺小。作者在《活着》韩文版的自序中这样写道:作为一个词语“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忍受,成为生命给予生活的一种状态,是活着的一个必须条件。但是忍受需要力量的支撑,爱的牵引。如果在忍受之中看不到希望,感受不到幸福,那么,这种活着的方式也是不能忍受的。

  其实活着是一种证明、一种历练。活着就是一种修行。

活着读后感13

  一个人,一场故事,一世遭遇,成就了《活着》。富贵的苦难,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他从一个富家少爷,沦落到贫苦农民;他气死他爹,输光财产;他的儿女死了,妻子死了,女婿死了,外孙也死了,可他却还活着,孤零零的活着。

  当在黄昏的田野上,富贵和他那头老牛耕耘在田地里,富贵对牛叨絮的那席话差点让我怜悯的掉下泪来。我觉到了余华的残忍,他为什么要让富贵活着?没有了亲人,没有了爱,只有大半辈子数不尽的苦难,富贵活着的意义何在?人到底为什么而活着?

  当福贵看到赌的倾家荡产的龙二被毙掉的那一刻,庆幸的是福贵,后怕的也是福贵。他庆幸,是因为被毙掉的人不是自己。他后怕,是因为被毙掉的人本该是自己。命运是未卜的,生命是脆弱的。败家子的自己气死了爹,他知道,自己害死了一个生命;当被抓去拉大炮的自己回来没有看到娘的最后一眼,他明白,生命原来如此脆弱;当他的家人一个个死去的时候,他懂得,活着不易,活着有多好!

  种地的艰辛,让他体会到活着的不易;公社的磨难,让他感受到活着的美好。活着就幸福,再艰难,只要活着那也是幸福;死亡是痛苦的,再好的墓葬,那也是痛苦。当富贵的家人一个个离自己而去的时候,有痛苦,但更多的.是珍惜,珍惜自己现在还具有的生命,他知道,活着有多好。

  余华《活着》的自序:“作为一个词‘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叫喊,也不是来自于攻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这里有一个关键词时“忍受”。可见余华笔下的富贵面对生命的苦难与绝望只是忍受,没有反抗,更不用说蔑视。也许有人不怕死,但他一定不想死;也许有人想要死,但他一定不愿意死。

活着读后感14

  这部小说讲述了当兵的丈夫安德烈因眷恋妻子、家庭及和平的乡村生活,在伤愈重返前线途中从医院逃回故乡,藏匿于离村子不远的荒山野岭,冒着随时都可能受到国家法律制裁的危险,与妻子纳斯焦娜频频相会,终于使多年不育的妻子怀了孕,时间一久便被村里人看出了破绽,陷入走投无路的'绝境。一次,纳斯焦娜在被人跟踪的情况下,怀着羞愧和绝望的复杂情感投河自尽了,而安德烈听到风声就逃走了。

  求生欲望本来就是人之本性,安德烈在自己周围看到了太多的死亡,而他自己也在鬼门关前打了个转,因此更是激发了他的置人民利益和民族命运于不顾的求生欲望。也正是这种个人主义思想使他超越了是非界线并践踏了道德原则,从而沦为可耻的逃兵,并且在罪恶的道路上越滑越远,给自己的亲人,首先是妻子,造成了深重的灾难。

  可以说对死亡的恐惧和对活下去的强烈愿望已然使安德烈疯狂了,他逐渐丢掉了自己的“人性”:他不仅外表上篷头垢面,三分像人七分像鬼,而且在行动上也渐渐变成没有人性的野兽。他用斧头残忍地杀死牛犊,甚至学会了狼嚎,那尖利纯正、比狼还像狼的嚎叫声盘旋起伏,久久回荡在空中。他背叛了祖国,背叛了人民,也使得妻子陷入了痛苦与惶恐之中,甚至直到妻子投河自尽,也未能让安德烈幡然悔悟,承担起自己于家庭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于社会、于国家作为公民的责任。如果一个人连“人性”都泯灭了,他还能称之为人么?活着也只是个行尸走肉罢了。

  安德烈固然是可恨的,然而造成他的悲剧的根源难道不就是那残酷的战争么?

活着读后感15

  思来想去,认为还是老人与老牛更能体现出我对这本书的理解。在我的认知中,老人就是老牛,老牛就是老人。

  这本书是由我结识一位老人并聆听其故事而创作出来的一本小说,但再次观看时我才发现,这是作者听到了一首美国民歌《老黑奴》并打动了他所创作的小说。

  书中的福贵本是徐家的阔少爷,却因年轻时的好赌将家产全部败光。在这之后,他的父亲、母亲、儿子、女儿等亲人先后离去,只剩他自己和一头老牛,即使如此,他也没有放弃生活,反而是此之前更加努力。与旁人不同的还有,许多人对自己的人生经历感到厌恶,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时光,但是在福贵这里,每一段回忆,无论是美好的还有或是痛苦的,都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他总是能沉醉其中,仿佛这样他就可以一次次重度此生一样。

  书中的家珍就好似福贵的避风港,面对整日不回家的丈夫,她爱;面对将家产全部输光,即将过苦日子的时候,她陪;面对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人生时,她在。在孩子们面前,她又好似一位超人,无论有什么难题,总是能在睡一觉后轻松解决,地里的劳作还是吃穿上的问题,她总是可以用她的那双手,那双布满老茧却又灵巧的手去完成。

  真正的光明不是没有黑暗的时候,而是不会被黑暗所湮没。他们渡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打败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因为他们坚信:只要努力,前面的道路就一定是充满希望的。“养了一只小鸡,鸡养大后变成了鹅,鹅养大了变成了羊,再把羊养大,羊就变成了牛。”成功的道路何尝不是如此。

  在最后他救下那头牛之时,也好比是解救了他自己,前半生干过的事,都在那一刻得到了和解。

  最后的最后,人不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而是为活着而活着。

【活着读后感】相关文章:

对活着的感悟02-26

活着的作文09-12

《活着》心得04-14

活着的经典句子03-02

活着的作文12-20

有尊严的活着02-12

(优)活着的作文11-14

能活着真好05-06

活着的支点作文07-27

关于活着的作文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