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矩和爱》读书笔记

时间:2021-01-22 12:57:25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规矩和爱》读书笔记(通用6篇)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书笔记如何写了哦。你想好怎么写读书笔记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规矩和爱》读书笔记(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规矩和爱》读书笔记(通用6篇)

  《规矩和爱》读书笔记1


  阅读《规矩和爱》是老师给的任务,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了解和诠释家长如何更好的面对孩子和教育孩子。你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来面对你的孩子呢?是响应你的父母的教育方式?还是通过各种媒体来学习式教育?还是用你自己的天性,没有约束,随心所欲的面对呢?

  说实话钟老师在上期家长会上发布的任务中我没有当回事,心想:“很多年不看书了,突然让我来看书学习,实在是太困难了,根本看不下去。后来跟家长们聊起这事,许多家长想法和我一样。这个动作太难,看都难别说是写了,根本写不出这么铿锵有力的文章,所以家长们都会选择度娘,这一段可以复制一下,那一段也可以复制一下,这样就可以轻轻松松的变成自己写的了。当然了为了体现家长们的智慧,绝对不能让孩子知道是从百度上抄的。”

  看到很多家长们貌似看透了也看懂了《规矩和爱》这本书,也总结的超好,让我感觉家长非常有才。个个都是高手,这么优秀的家长孩子们不愁没有好榜样!这些都是满满的正能量啊!

  在这里我想提到的是我没有读《规矩和爱》这本书,但是为了完成老师的任务,又不能抄袭网上的读后感。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在手机里下载一个有声读物的软件,叫---听书神器。看书就想睡觉,听那就好多了。还可以和孩子一起听,我想这次家长们没有我智慧了吧!哈哈。

  好吧!我也来说一下,所谓的大道理吧!教育孩子有很多种方法,这就是所谓的规矩。有处罚有奖励。就像我对待我们的员工一样,现在用的都是奖励制度。这也是从陈安之的励志里学来的,有的家长很智慧,很有思想。他们的孩子就不会弱到哪去,孩子很聪明一学就会,也不需要太烦神。我认为这里的智慧指的就是智商,但是我想说的是情商,因为有了高情商,智商就不会低哪去。跟大家分享一个故事吧!

  有一个年轻妈妈带着她孩子走在我前面。那小孩看上去顶多有4岁吧,但是话倒说的蛮利索的。进超市之后,这孩子妈妈的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和孩子说:“你准备好的清单呢?按照纸条上面的开始选吧!”我当时就想,这么个小的孩子会选什么啊?但是当我看到那小孩蹦蹦跳跳地拿着纸条跑到牛奶柜台那里的时候,我就知道我错了!这孩子一边看标签,一边跟她妈妈讲,然后她妈妈看都没看就拿了一箱牛奶。接着小孩又去挑水彩笔,一个个看来看去,那脖子仰的,我看的都疼,最后挑了款24色的让她妈妈帮他拿下。后来她又看着那个“清单”买了酱油、盐等等生活用品,还给自己挑了个小熊样子的水壶。整个过程大概有不到半个小时,我一直在远处盯着母女俩,她妈妈基本没有帮助孩子什么,只是当孩子遇到标签上不认识的字时,会询问妈妈,但是貌似超市里面的字,没有几个是这个小孩不认识的。最后结算钱的时候,我还在她们后面,那个小孩想买一个叫“炫迈”的口香糖,她妈妈当时说的一番话,我听后震惊了!她说:“第一,我们今天并没有准备要买这个,买这个就超出我们的预算了,这样是不对的。

  另外,你认识这两个字么?如果认识,妈妈就奖励给你啊。”那小孩很无奈的说不认识,结果她妈妈就跟他念了一遍,然后说:“你记住了,下次来超市,如果你认识这两个字,我就奖励给你!”说完小孩很听话的不哭也不闹就跟妈妈走了。

  真的很让人震惊!这个小孩仅仅只有4岁大,就能认识那么多字,而且有能力选择自己想要的东西,还会自己做购物规划,真是不简单!而且这妈妈确实懂得怎么教育孩子,所以说:天才不是天生的,是培养出来的!最近我也在培养许有杰的各个方面,虽然不是太尽人意,经常会出错会丢三落四,这些好像我都不管也不去提醒但是我还是会密切关注他的一切,哪怕是他的一个微小的肢体语言。我也读过很多关于育儿的书,作为曾经的合肥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名“青春驿站”和“我们的小世界”的主持人,也做过相关的育儿节目相比较其他家长我更有经验,但是孩子与孩子也不一样,遗传因素也不一样,孩子的成长道路是需要我们的智慧的带领,必要时还要和我的孩子们斗智斗勇,我要学会做个“懒爸爸”这就是爱!这就是我所设定的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道理讲太多了,有点不像我的风格了。家长们……孩子们不喜欢听大道理就让我们生活化的产生规矩中的爱!

  《规矩和爱》读书笔记2

  接受恩师的.邀请,在写下这篇感受之前,我思量了好久如何构架文章能够表达清楚我的感受。再次翻看书籍,回想这两年多走过的路,我突然意识到,也许压根就不会有框架,有的就是一个心态,具体说来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我的孩子还不到两个月。朋友送来,翻阅过后,感受不是那么深刻,但是对其中一句话很有印象。那句话的大概印象就是,要从父辈对我们的教育中进行反思。是的,我的母亲对我属于那种相对高压的教育,学习至上、规矩至上。从上学开始,自己衣物,自己洗,在培养我独立性的同时,或多或少得缺失了一些少年应有的快乐。甚至为了我的学习,母亲把家里的电视剧给卖了。那个时候的我,虽然没有太多的抵触,但是那种近似空虚和孤独的感觉,至今让我难忘。

  按照母亲的想法,我如愿进入大学深造。但是,母亲万万没有想到,高考志愿我一个省内的学校也没有填,一心想着自己闯荡,全然不顾长辈的心情。时至今日,母亲埋怨我离家太远,而我也开始后悔,亲情的释放被空间的距离生生地拉扯开。尽管安家落户首都,孩子天真,丈夫顾家,但是那种思乡的心情和无法照顾长辈的感觉却时不时让自己心塞。

  说了这些,并不是埋怨母亲,而是因为《规矩和爱》的那句话让我想到这些,时至今日,我甚至对我曾经不顾一切的“离家”行为有些许后悔。映射到我自己身上,为人父母应该怎么做?是延续母亲的做法?还是实行新时代父母所推崇的“自由教育”?

  中国有句古话“过犹不及”,凡事不可过度和偏激。作为华人家庭,尽管接受了一定西式的教育,但是毕竟我们暂时没有能力也没有想法让孩子进入西方社会,所以一定还是有一些传统的内容渗入家庭教育中。对于传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是必须要做的。

  《规矩和爱》读书笔记3

  鼓励孩子自由发展和探索,尊重孩子的天性;引导孩子拥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态度,拥有快乐生活的能力。

  还有一点,我觉得挺重要的,那就是立“规矩”前,父母一定要做到,做规矩的过程一定要以一个享受和玩的心态来面对。例如刷牙,我都是当着孩子面刷牙,让他参与进来帮妈妈们刷牙,然后趁势告诉他自己也可以刷牙,但是需要妈妈帮忙。现在,喝奶、漱口、讲绘本、牙线、刷牙、涂护牙素,对我儿子来说是一个很自然的程序,如果少一样,反而他还会告诉妈妈,他要坚持。

  孩子兴许生来就是改造父母的。时至今日,身边的朋友没有一个人预料到我会成为这样的母亲,我想着就是孩子给我的改变,愈发懂得面对一切该有一个怎样的心态。现今社会有很多极端伤人事件,很多人在抱怨社会环境不好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家庭教育的缺失是一个人情商能力低的一个因素?情商教育有很多因素,但是作为初入人世的孩子来说,家庭教育的确是情商培养的第一道防线。

  也许生活可以不富有,但是情感不能贫苦,乐观的心态对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作为新新父母,我希望我能够成为我儿子的朋友。等他成长为一名会快乐生活的普通人时,我想我就可以真正享受我的生活,而生活中却有了一个年轻、乐观的朋友。想到这些,我就又有些激动了,陪伴孩子成长的动力和激情再次燃起。

  《规矩和爱》读书笔记4

  最近,阅读了钟老师推荐的王涛着作《规矩和爱》,对书中提出的有关孩子的教育观点深有感触。针对书中提出的教育理论,对照自己平时对孩子的教育,有些地方做的比较贴近作者的观点,有些地方做的和作者的观点出入较大。不同的做法产生不同的效果,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对孩子有益的做法要继续坚持,同时,要不断修正对孩子成长不利的一些方式方法。

  对书中感触最深的一句话就是“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这是《规矩和爱》里的中心思想,通俗的讲就是孩子需要爱,更需要规矩,真正的规矩是体现爱的规矩,真正的爱是带有规矩的爱。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最不缺的就是家长的疼爱。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好吃、好玩的先给孩子,孩子喜欢什么玩具,想去哪里玩都尽全力满足。按照古代“孔融让梨”的思想要求孩子已经不太现实,首先家长就不可能这样要求孩子。但爱不是放纵,否则爱就变成了害,在有关孩子个人品德、学习习惯、性格培养等大是大非问题上,是必须有一定的规矩的。当然,规矩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平时一点一滴习惯的养成。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要求孩子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然会再做其他事情,这个好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所以在作业方面基本不要我们家长操心。但孩子毕竟是孩子,有时适当的惩罚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孩子很小的时候,不知什么时候养成了挤眉弄眼的坏毛病,怎么讲也改不掉,一次又在挤眉弄眼时,我们上去就是一巴掌,孩子当时委屈的哭了一会,但从此再也不挤眉弄眼了。当然,在教育过程中一定也有许多做的不好的地方,比如孩子不好好吃饭、做事拖拉、不注意个人卫生等问题,一直没有更好的办法去纠正孩子的这些坏毛病。

  作者认为学做父母是教育孩子的前提,我们认为这就是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必须做到。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父母的一言一行,好与不好的习惯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刚上小学时,孩子看电视、玩电脑的兴趣比较大,肯定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但不玩这些又会让孩子与社会脱节,就与孩子约定平时大家都不看电视,玩电脑,周末可以多玩一会。家里人也都比较配合,平时基本上不开电视和电脑,孩子自然养成了好习惯,只在节假日才看看。

  书中提到了情商与智商的关系,认为情商在孩子的成长中起到更多的作用。中国的父母往往更多的关注孩子的智商情况,孩子是否比别人家的聪明,就算是现在意识到了情商的重要,也不知道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在老师的教育培养下,我家的孩子学习成绩还算可以,但明显感到孩子小小年龄就有了不应该有的压力。比如每次考试前孩子都很纠结,担心考不到100分,担心别的同学考试超过他,担心当不上班长了。缺少男孩子应该有的大度和洒脱。作为家长,我们只能尽量开导孩子,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增长知识,不是为了得100分。只要应该会的学会了,考试不要粗心,考不到100分也没什么。但要通过考试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能够经历一些挫折教育对现在孩子的成长会有很大帮助。

  总之,规矩和爱并非是完全对立的两方面,爱为规矩之根源,规矩为爱之保障。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但首先要让孩子成为一位身体和心理都健康的人,这需要每位家长做好与学校老师的配合工作,共同为孩子的成长而努力。

  《规矩和爱》读书笔记5

  “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这是现在普遍中国家长教育孩子的理念,都说现在的孩子家长不只是有两个。应该是六个,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现在的家长大多是独生子女,而孙子和外孙更是心尖上的宝贝疙瘩,所以说这本书更是现在家长的一本指导书,学校推荐这本书的时候,说实话一直很排斥,以为又是枯燥的理论学说,当这本书到我手上的时候,翻看看确是再也丢不下了。

  整本书,将规矩和爱交给了我们,规﹑矩,校正圆形﹑方形的两种工具,多用来比喻标准法度。这是规和矩的意思,而规矩的意思是一定的标准、成规与指老老实实,恪守本分的人,而这里的规矩指的就是我们的爱建立在标准与成规上,这是一种大爱,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很多父母常常不忍心给孩子做规矩,这样的错误行为的根源就是父母自己没有建立对规矩的敬畏。

  非常喜欢书中的一句话,书上说,如果不给孩子做规矩,孩子就会给你做规矩;孩子今天给你做了规矩,明天就要对这个社会做规矩。做规矩的目的就是培养孩子对规矩的敬畏之心,敬畏既是修身之道,又是伦理道德之底线,敬畏自然就是幸福之保障。在家庭中孩子能够敬畏规矩,长大立于社会,方能敬畏法律。得尊重、礼让、感恩,悲悯,用一个字来说,就是爱;另一个是节律、规范,用一个词来说,就是规矩。这,也就是这本书的核心。爱与规矩具有一致性,没有规矩的爱是溺爱,没有爱的规矩是教条。要建立正确的规矩,在这规矩中充满爱,才能培养真正健全的孩子。

  不管你多有财富,请记住:再富不要富孩子。

  不管你多有权贵,请记住:再贵不要贵子女。

  记得看《离婚前规则》上母女两个交涉的一段话,女儿说,都说我们这一代是被宠大的一代,其实我们不想被宠着。听到没,其实不想被宠着,不论是老师还是父母,孩子们其实不想被宠着,我们对孩子或是学生,都不要溺爱他,溺爱到最后,不仅害了孩子还会害了自己的,而我要反思的是课堂上如何建立起规矩和爱共同能存在的一种规则和尺度,规矩和爱能培养出谦卑而自信的孩子,课堂纪律性是优秀课堂的保证,所以,我们要一边爱着孩子一边制定下规矩,这个课堂想想就美好。

  《规矩和爱》读书笔记6

  身为一名母亲,我也读过了不少有关于育儿的相关书籍。有些是教导方法的,有些是说明沟通技巧的。有些是讲解教养方式的,有些是解析孩子心理的。在众多的同类书籍之中,我认识到了当今身为父母的不易。而养育好一个孩子的前提是家长需要掌握的知识技能或者正确的教育理念。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无时不感觉到身上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众所周知,现在的孩子越来越多地成为了家庭金字塔顶端的小珍宝。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一如这句老古话般。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宠爱和呵护让原本的小天使们或许化身成为了小霸王。针对如此的教育现状,其实很是值得用长远眼光看问题的家长们触目惊心到想要及早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作家王涛推出的《规矩和爱》一书,尽管只是文字的述说,但是家长却可以在看书的过程中学习并给孩子设置爱的规矩。

  全书的开篇单刀直入地提到家长朋友们需要学习做合格的父母——这是教育孩子的大前提,因为父母的职责无任何其他人可以替代。身为父母,注意的细节还是很多的。书中非常精辟而又独到地为众多家长设定了为人父母的四项基本原则:不占有原则;规矩和爱统一的原则;情商先于智商的原则;和孩子共同成长的原则。总的说来,四大基本原则的背后则是蕴藏着无穷父母的深爱。尽管有些地方看似苛刻,但是却是实实在在需要家长朋友们关注和重视的。

  在全书后半部分中,我们可以读到更多细节方面的规矩要求。这里的规矩是为孩子设置的规矩;这里的规矩是真正带着爱的温情;这里的规矩是目标明确的教育方式;这里的规矩是时刻培养孩子茁壮成长的衡量准则。为了加深相关的观点,书中还特地罗列了错误的父母教养方式。以明确的目标,设置正确的教养理念,让融汇着浓浓爱的规矩伴随孩子健康成长的人生路。

  弗郞西斯·培根说过,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使孩子们从小养成一个良好的性格,是大有稗益的一件事。通过通篇的阅读,我其实感觉是受益匪浅的。尤其是看到那段没有不能做规矩的孩子。只有不会做规矩的父母更让我激发强烈的给家中小儿竖规矩的使命感。老人们常说从小看到老,殊不知,孩子们长大之后的一言一行与从小养成的规矩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的。家长们在这一点上勿必要引起足够的注意。

  每个孩子都是我们美好的未来。他们理应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呵护。而方法何在呢?《规矩和爱》这本书给了我们最好的提示,让有爱的规矩时刻伴随他们的成长。

【《规矩和爱》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规矩和爱》读书笔记11-05

《规矩和爱》读后感12-04

规矩和爱读后感01-18

规矩和爱的读后感01-18

规矩和爱的读后感02-10

规矩和爱的读后感02-27

规矩和爱读后感11-01

《规矩和爱》读后感范文09-22

如何把爱和规矩同时给孩子 -备考资料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