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书笔记

时间:2023-06-29 12:41:02 樱樱 读书笔记 我要投稿

《论语》读书笔记400字(精选33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能光会读哦,写一篇读书笔记吧。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语》读书笔记400字,欢迎大家分享。

《论语》读书笔记400字(精选33篇)

  《论语》读书笔记 1

  作为当今的父母大多认为,子女的教育是自己最大的课题。我也不能脱俗,总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快乐健康地长大,总怕自己没有教育好她。女儿11岁了,开始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了。我不想把我的强加给她,因此,我买了一套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丛书,希望她会从中有所启发。《论语》是十本之一,也是她认真阅读的第一本。

  我以前没有系统地读过《论语》,和女儿一起读时才发现,我许多为人处世的原则原来都可以在书中找到依据。我很遗憾,以前没有认真的阅读过《论语》,更希望女儿能够从中有所“悟”,如愿的话,女儿会从中大获裨益的。

  孔子的.学习观,我十分欣赏。他提倡学习不仅限于书本,更重要的是学习做人和做事,强调在实践中学习。这与当今社会对孩子们的要求是很一致的。如今的孩子,不仅要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注重能力和人际交往的培养。而这些,孔子在许多许多年前就用一句句精辟的经典格言告诉了我们应该怎样去做。

  我不认为女儿学了“见贤思齐”就能立志成为圣人,学了“事父母,必竭其力”就能极孝,学了“学而时习之”就能学会学习,她的领悟需要时间,阅读《论语》只是对她的思想道德的一个启蒙。

  《论语》读书笔记 2

  俗话说的好: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现代名著是这样,古代人留下来的经典著作也同样如此,比如孔子的论语就是一部很好的书!

  《论语》的作者孔子也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孔子聪明好学,青年时期便精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现在通行的《论语》共20篇,493章,大部分内容为孔子回答弟子们的提问;一部分不属于问答,只是孔子的言论。《论语》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涵盖哲学、政治、经济、论理、美学、文学、音乐、道德等诸多方面,是研究孔子及儒家学说的主要文献。

  《论语》中的.知识是无穷的,宋朝开国宰相赵普每天回家都关起房门苦读。后来家里人发现他的书箱里藏的只有一部《论语》,有一次+宋太宗和赵普闲聊,便问道:“有人说你只读一部《论语》,这是真的吗?”赵普老老实实的回答说:“臣所知道的的确不超出《论语》。过去臣用半部《论语》辅助太祖平定天下,现在臣用半部《论语》辅助陛下,便足以使天下太平!”

  《论语》里闪烁着人性光辉的东方智慧,经过两千多年的洗礼,已得到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人的理解和认同,成为了世界的财富。

  《论语》读书笔记 3

  我们学校是经典古诗阅读学校。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开始读一些像《三字经》、《弟子规》啦等等,都是我们经常读的。

  上了四年级,我们经常读的就成了《论语》,慢慢地,我们熟能生巧,熟读成诵。其中让我感到有兴趣的那可有好篇呢,比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观其志,观其行》等等还有很多,其中《温故而知新》让我忘不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那声音若是从同学们口中发出来,如同唱歌一样甜美。每当我听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时,我就会想到自己,每天写完作业去玩的时候,就会传来妈妈的一句话:”乖乖,快去复习一下英语好吗?“每次,妈妈都以温柔的语气跟我说,可我却是不理不睬,但妈妈又一次地对我说:”斯羽、宝贝快去读英语好吗?你要是读的.话我带你去玩。“这时我说了一句:”好吧,不过就一小会儿哦!“”好!“我想:我每次都是有附加条件,才肯去复习。而《论语》中的道理是要我们自觉学习复习,就能掌握很多知识,这让我很惭愧。我以后再不敢这样了。

  我们天天早上都读《论语》,可以听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以后我们还要多读一些经典古诗文呀!

  《论语》读书笔记 4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作为中国人,不但要关注当代文化,更应该回顾我们祖先在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由于我学识尚浅,只能品读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样受益匪浅。

  孔子算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论语》有着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道理。

  在《论语》中有这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强调了我们要温习以前学过的知识的重要性,还要求每一次的'温习都要有新的发现。虽然温习看上去很难,但是只要你换一个思路想总是会有新的发现的。孔子的学习方法不管古代还是现在都通用。而且现在很多老师也在让学生这样做。就这样只阅读一句,我就受益匪浅。如果那些对古文都不屑一顾的人都知道古文这么有用,就会改变自己的态度,甚至还会对古文一句一句的品读与赞赏。

  在《论语》中还有“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告诉了我们要尽孝的方法。孝顺原来不仅表现在口头上的关心和尊敬老人的行为上。还要在品行和为人上面遵循父亲的志向与意愿。像这样的道理还有许多许多,说都说不完。

  《论语》只是众多经典古文中优秀的一部。经常品读古文可以使我们拥有丰富的知识,学会如何做人,如何生活!

  《论语》读书笔记 5

  “半部《论语》平天下!”孔子那睿智闪光的语言光照古今!后世的文人墨客、平常百姓受其深远的影响也不胜枚举!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道理是: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这不正是君子的品德吗?孔子说的这句深刻而又蕴含哲理的话,告诉(用词不准,建议改为:不外乎告诫)人们修养是如此的重要。修养好像花儿在寂静中开放,成功的果子在光明里结实。

  因为司令部在集合开会时,他总会第一个到,然后走到地图前,用手指着敌人应在什么地方出现,我军现在在哪?如何挡住敌人的去路,而将他们一网打尽?他在那似乎总是在自言自语,到会的人都说他什么都不懂,却在那自言自语一定是发疯了。

  华西列夫斯基听到大家的非议后并没有生气,依旧在那里想着大事……开会时让他发言,他一会说这儿,一会说那儿,云里雾里,在坐开会的人都听得稀里糊涂,斯大林来回踱着步子慢条斯理地说道:“坐下吧,我亲爱的华西列夫斯基同志,你不要说了,还是让我来说吧!”斯大林把战争形势分析得头头是道,让人听了不由得心服口服。

  《论语》读书笔记 6

  最近,我读了不得一本《论语》。刚开始,我觉得没意思,就没在意。下午,闲着没事,我随手翻了翻,觉得有点趣,就静下心来认真地读了几篇。我是越来越喜欢这本书了,其中第一篇给我的印象最深,文章这样写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乎?”意思是说“学习以后,能在一定的时候温习它,不也感到很高兴吗?”这正是我学习上应该做到的。

  在学校,老师每天都会给我们讲授很多知识。我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时间一长,就会忘记许多。如果经常翻开书温习一遍,就能牢牢地记住。记得有一次听《超强记忆学习法》电视讲座,那位老师这样教我们:一堂课下来,下课时用三十秒回忆本堂课学习的重点;一天下来,花三分钟回顾这一天学习的重点;一周下来,花十分钟回忆本周学习的.重点;一个月下来利用一小时回忆本月学习的重点。他所说的正是“学而时习之”的道理,学习的乐趣正是因为记住很多知识而得到快乐,也就“不亦说乎?”了。

  我爱读书,更爱读《论语》这样的好书。它让我懂得了许多做人的哲理。

  《论语》读书笔记 7

  《论语》是集合了孔子生平讲学和门下弟子言行的一本智慧语录,其中所体现的先贤圣人的.思想,贴近普通人的现实生活,点明了人生的真谛。千年时光并没有改变人生的本质,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生命的绚烂最终将归于平淡,充实而自在的生活才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是说学了能按时温习,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得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理解我,我却不抱怨,不也是君子吗?;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是说你十五岁有志于学习,三十岁自立,四十岁遇事不疑惑,五十岁懂得天命,六十岁听到什么都能理解,七十岁随心所欲而不越出应有的规矩。人的一生不要虚度,要立志做大事。

  从《论语》这本书中,我学到了很多的人生道理:待人要真诚,不要花言巧语;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这是一种美德;学习要老老实实,不要不懂装懂等等的人生大道理。

  《论语》这本书是一本好书,它可以帮你悟到人生中的许多大道理。

  《论语》读书笔记 8

  寒假的时候,陈老师陪着我们一起读了《论语》这本书,它记录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

  其中,我最喜欢一节就是——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它的意思是每天要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教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于是,我开始反省自己今天在这些事情上有没有真的做好。早晨,妈妈让我帮忙给妹妹取一双袜子,我立马就去拿了,妹妹还谢谢了我,我听了以后心里很开心;中午家里来客人了,有一位小朋友是我很喜欢的一个小女孩,我真诚的邀请她和我一起玩我心爱的玩具,想到这里我的心里就乐开了花;到了晚上,我想想我只完成了每天的`常规作业,却没有温习学过的知识,我觉得很惭愧,想想老师那么辛苦的教我们知识,我们却总是一边学一边丢到脑后,从来不知道“温故而知新”,以后我要坚持温习我学过的知识,那样我才会越来越棒!

  学会每天反省自己,我们才能知道自己在哪方面做的好,就要继续保持,哪些方面没做好,就要不断改进。我希望我读完了《论语》以后也可以把里面的道理用到我的学习和生活中,让我更加优秀!

  《论语》读书笔记 9

  翻开《论语》,古人思想的精华就好似悠悠的花香,沁人心脾,在我的脑海里埋藏,把我的心灵净化。

  百善孝为先。孝顺是中华传统美德中最伟大的一种。的确,从古至今,从闻雷泣墓到哭竹生笋,再从卧冰求鲤到扼虎救父,这一个个孝义的故事无不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孝顺。

  孔子说过:“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意思是:现在所谓的孝,只要养活爹娘就可以了。即使是狗和马,都能得到饲养。若不对父母多一些恭敬和爱戴,那养活爹娘和饲养狗马有什么不同之处呢?是啊,孝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是孝顺不仅仅是能养活父母,而是要和颜悦色地对待他们,使他们得以安享晚年,此之为大孝。如果只是养活他们,别的就一切都不理,那与对待犬马又有什么不同呢?所以,孝顺要真心对待自己的父母。

  可如今,许多老人病死街头,无人理睬;被弃于养老院中,孤独终老;被迫以捡垃圾为生的事情时有发生,这难道就是孝顺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哪里去了呢?

  我认为,一种从心底里真正孝顺的`表现;它不是法律硬要要求的责任,而是每个人从心底里就明白的该负的责任!

  《论语》读书笔记 10

  《论语》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它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集而成,是记载着孔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经典。

  书中既有对社会、人生的美好描绘,又有做人的知识和道德,这些对我们有极大的启发。书中还有释文和故事,就像在读现代的.故事书,内容丰富多彩,绘画美丽动人。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适合它内容的主题,只要你看完了这篇内容你就一定能懂得这个主题的意思。故事中还有一些好用的好词好句,还有许多古代著名的人物,比如:孟子、老子、庄子、周处等许多人物。

  在这本书中,我仿佛看见了孔子拜师学习,最后成为一位古代远近闻名的老师的情景。顿时,之前我怀疑孔子不是一位老师的念头在心里打消了。

  读完《论语》这本书,我知道人要善于观察周围事物,去探索它其中的奥秘,不要因为小时候的贪玩而耽误了学习。就像书里面说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读书其实并不难,只要你用心去读,认真去看,仔细写好,就能把书读好。

  这本书丰富了我的知识和提升了我的写作能力,使我终生受益。

  《论语》读书笔记 11

  “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句话选自《论语》里面的《为政》,这是《论语》里给我感受最深的一句。是说:“明白了就是明白了,不明白就是不明白,这就是智慧。”这句话虽然出自春秋末期的孔子之口,但仍对现代人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句话包含着一个道理: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谦虚诚实,切不可不懂装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要遇到很多形形色色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报以谦虚诚实的态度去对待,有不懂的问题,应当及时向别人求教,甚至是“不耻下问”,如果不懂装懂,敷衍塞责,最后只会害了自己。

  比如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这时候应当找出不明白的地方,迅速向老师同学请教,而有些同学总是偷懒,想凑凑合合混过去,给自己找各种各样做错了的'理由,总认为自己的错误仅仅是个失误,这样时间一长,就必然会漏洞百出。

  让我们“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做一个于人于己都诚实的人吧!

  《论语》读书笔记 12

  在寒假里,我读了《论语》这本书。其中的句子令我回味无穷。

  子贡说过:“老师以温、良、恭、俭、让知道了每个国家治理国家的方法。老师求得的方式,恐怕和其他人大不相同吧!”从这句话中,我知道,孔子的求得方式是多么的高明。

  我发现,在《学而篇第一》中,孔子大都讲的是“孝”和“礼”。比如:“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句话就是说对父母一定要“孝”。如果一个人干了坏事,但是他却孝顺父母,说明他还有悔改的机会;一个人没有干坏事,但是他却不孝敬父母,那么这个人就无可救药了。

  在《为政篇第二》中,孔子讲了治理国家的方法,以及他是如何从政的'。孔子是强力推荐不要以“势”来治理百姓,而是要用“理”来治理百姓的,这样百姓就会心服口服。而且,《弟子规》中也提到:“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难怪,后来有很多国家都请他做官呢!

  《论语》让我知道了怎么做人,而且《论语》中的很多词都变成了现代常用的成语,比如“巧言令色”就是从论语中的“巧言令色,鲜以仁”出来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去学习《论语》,并且去深入体会。

  《论语》读书笔记 13

  读了论语的《韶》与《武》,这是孔子对不同时代两首曲子的评价。他认为《韶》曲调美内容也很好,《武》曲调很美但内容差了些。

  《韶》是舜时代的乐曲,孔子非常向往那个时代,因为舜是一个宽宏大量,勤恳奋发的人,在他的带领下,有事和老百姓共同商量,有问题一起解决,自己以身作则,把各种事情办理的井井有条,做到了公平公正,百姓全都十分佩服。在他的治理下,天下和谐平稳,比尧时代更好。

  《武》是周武王时代的`乐曲,孔子不太喜欢那个年代。虽然周武王很伟大,但他一直在组织军队讨伐纣王,社会上兵荒马乱,屋子房子烧了,粮食没得吃了,亲人们也都失散了,天底下乱成一片。百姓们生活在不安全中。

  现在,世界上还有很多地方在打仗,街道、桥梁、房屋被炸毁了,死了很多无辜的百姓,有的只能躲在桥洞下面,有的逃到其他国家成了难民,还有的只能拿起枪去参加战争……我们的祖国也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战争才有现在的和平生活,我们能够住在高楼大厦里,有充足的食物,有漂亮的衣服,有宽阔的教室,每天能够开开心心上学,与家人在一起不用分开。

  我多么希望全世界的人,都能多点韶,少一些武,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让生活过得更美好。

  《论语》读书笔记 14

  《论语》是孔子说的名言大全,句句引人深思。比如说“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深入浅出,使我们不仅仅知道了句义,还明白了: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罔;只思考,不学习,就会落入深渊。

  记得我上二年级的时候,学校举行过古诗诵读比赛。那时,老师只让我们背《论语》中的部分片段,没要求查意思,我背的虽然流利,可要让我解释,我还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学而不思则罔”吧。

  《论语》中还有许多这样的句子,每句都告诉人们一个道理。现在我读《论语》,还有许多字不认识,比如说“軏”、“輗”等等。通过查字典,我不仅认识了这些生字,还明白了它的意思,真是一举多得啊!

  但有些句子,我还是不怎么明白,它们都太深奥了。如果有时间,我一定好好查一查,直到弄懂为止。

  孔子是一个好学的人、谦虚的.人、对学问一直追求的人。我觉得,他说的话,他做的事,一直围绕着“学习”和“虚心”。他收了那么多学生,却还向老子求学,可见他真的是把学习当成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事情了。正像他说的那样:“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子,是我的榜样!

  《论语》,伴随我成长!

  《论语》读书笔记 15

  《论语》的编辑者不止一个人,有千千万万的人。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被世人视为至理。它以极具典范意义的语言。《论语》中所记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其中不少对话场景栩栩如生,生动传神。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论语》成功描写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子贡的聪颖善变,颜回的温雅贤良,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让我知道了,孔子是个十分守礼节,连颜回死后,他都还守着礼节,不肯把车子卖掉,可见孔子多么深明大义啊!

  《论语》是国学经典,涉及到人们生活诸多方面,如:如何从政,如何塑造正人君子,如何教育弟子,如何与人交往,堪称中国传统智慧的源泉和宝库,千百年来一直指导着人们修身养性,治国安邦。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精论,富有哲理的名言名句,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历史展现。

  让我们慢慢的开始背《经典》,从底做起,知道古人的思想,从世代相传的经典中,学习到人生的哲理,丰富自己的人生!

  《论语》读书笔记 16

  孔子,伟大的儒家学派创始人,创作了一部有关于礼仪方面的书籍,这本书的名字,叫论语。

  在这本书中,有有关于尽孝的内容,学习方面的内容,礼貌方面的内容,从各个方面来让我们懂得礼仪,去学习书中的知识。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人们却在褪色,对其讲孝是非常 必要的,让他们明白孝是为人之本。

  ”事父母能竭其力“这句话,讲了什么是孝,自己的父母都希望子女比自己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自己父母教育我们的出发点。所以为父母提供丰厚的物质 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父母的意愿、教诲行事做人,对得起父母才是真正的孝。

  治学方面,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切问近而思“。不正是一种谦虚、 严谨、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治学态度吗?

  论语告诉了我们很多的道理,只有用心去体会,我们才能够做到孔子对我们的要求,才能做一个真正讲礼仪的人!

  《论语》读书笔记 17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由此可见《论语》中道理,知识是多么深刻,渊博呀!

  老师在课堂上说过,《论语》是由孔子孔老先生与他学生们之间对话编写成。一听这话,我心里那叫个激动呀。因为我是“前不见古人(孔子)亦后更不见来者(主席)”。现在,有这本“宝书”,歌德说过嘛:“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在和一个高尚人在谈话。”这样,我就可以和我心中一直敬仰孔老先生“面对面”对话!嘻嘻嘻……

  《论语》里面有很多很多篇章,但我印象最深只是其中之一——“雍也篇”里“贤哉,回也!……贤哉,回也!”在这其中,孔老先生两次提到“贤哉”,从这里我可以知道,孔老先生很喜欢颜回好学,勤奋,也引以为傲。在其余部分,我也解到颜回忍耐能力很强——他住在破陋小巷,吃饭,喝水都很少,却还依旧勤奋好学。哪里像现在极个别一些同学,有非常优越学习条件,还不努力学习呢!他们不自己外加练习就算,有时甚至连老师布置作业也不按要求完成。

  希望大家都能向颜回一样好学,现在努力学习,将来努力为国家效力,成为社会佼佼者!

  《论语》读书笔记 18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源远流长的文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论语》。这不仅是儒家学说的经典,更是中华传世名著。它章节简短,以雍容典雅的语调简洁凝炼的格言警句来表达深刻的思想,让人们受益匪浅,也让我感触颇深。

  《论语》中的许多哲理近乎常识,却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远,平凡中见伟大,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教育他的弟子,无论在家还是出外都要孝敬父母,敬爱兄长,言行谨慎而诚信,广泛地关爱民众,并且亲近有仁德。做到这些以后,如果还有时间和精力,那么就可以用来读书学习文献知识了。是啊,做事之前先要学会做人。作为教师,我们教育学生的时候不单单只教他们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学会如何做人,明白做人的道理。只有这样才能教出品德高尚,成绩优异的.好学生。

  《论语》,孔子智慧之精华,他告诉了我们怎样做人,怎样处事。我们作为教师,要有一颗平常心孜孜不倦地追求,去做好我们每天该做的事情,在平凡的岗位上实现我们不平凡的人生价值。

  《论语》读书笔记 19

  《论语》是凝聚我们中国人智慧的一本书。四年级的时候,爸爸就给我买了一本孔子的论着—《论语》,并语重心长的对我说:“《论语》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它可以教给我们很多的做人做事的道理。”

  我听后迫不及待的翻开《论语》,津津有味的读了起来。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意思是说:做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就必须做到随时随地都在学习中,内心充满着掌握真理的愉悦。“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知。”这句话是令我感悟最深,受益最多的.。它的意思是说:要学习别人的长处,用别人的短处来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且改正。

  让我明白了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是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别人的缺点呢,就用来当一面“镜子”,看一看自己身上有没有这些缺点,有,就要把它及时改正。没有,就用来告诫自己,以后不要犯这些错误。这句话一直伴着我健康快乐的成长,无时无刻的给我警示,指引我如何去做。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论语》应当是阶梯中非常重要的一级,学习《论语》,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好多做人的道理。

  《论语》读书笔记 20

  我们要同正直的人、信实的人和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不同谄媚的`人、背后毁谤的人和夸夸其谈的人交朋友。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季氏)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公冶长)我将孔子这六类人的对举看作是对第一条标准的具体化,也是交朋友的道德底线。我觉得以上这两条标准非常符合孔子对“仁”的追求。从“恭、宽、信、敏、惠”这些“仁”的细目来看,“仁”在某种程度上就是道德品质的高度概括。孔子一生努力实践“仁”德,在交友方面也渗入了他的这一标准。直、谅和多闻分别从立身、对人和学识三个方面对选择朋友提出了一个简明而又完备的要求。

  ,孔子中庸的思想在交友观上也有体现。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子路)我们要尽可能地与言行合乎中庸的人相交,可这毕竟非常理想化,反映在现实中我们既要结交激进者,也要结交狷介者,优势互补。这样,我们就可避免偏执。

  《论语》读书笔记 21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学习了而时常温习,不也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学习有仅指学习书本知识,还应包括学习生活技能、做人的道理、做事的原则等。学习的重要原则是学以致用,学了就要应用于实践中,而且要常温、常用、常练。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方能学懂、悟透、灵活运用。在学、用、练中体会成功的.快乐,体会成长的快乐,达到热爱手头上的事儿的地步,没有什么学不会的,没有什么做不好的。

  志同道合、情趣相投的人远来造访,何其快乐!几千年来,真正读懂孔子的人都是他远方的朋友,跨越时空的交流,精神领域的深层对话,找到知音、找到心灵家园,那是人生最满足、最快慰的事情。

  别人不了解自己,不必怨恨,报怨是修养不够。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应该了解你、理解你、认同你,干嘛非强求那么多人去了解你呢?你有实力、有魅力,首先应先推销给自己,然后再推销给别人。让别人了解你、理解你、认同你,你自己应先了解别人、理解别人、认同别人。

  《论语》读书笔记 22

  同学们,我想大家都知道论语吧?大家读后都因该有深刻感想吧!我也不例外。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给我启发很大,它意思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自己,光想而不学习,就会在学业上陷入困境。我原来就是这个样子,天天把作业一写玩就玩去,从来不去检查、思考自以为写对,可是老师给我打一个大大叉。虽然作业错,但我只是改一下,从来不思考为什么会错。现在我学论语这课懂得:学习之后要去思考、去巩固、去复习。只有这样才可能有好成绩。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似乎也对我有所启发,它意思是:学并时常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解我,我却不怨恨他,不也算得上君子吗?我懂得这句话意思后,我天天复习所学知识,别人错怪我我都不怪他,赢得同学喜爱。

  论语可以教导我怎没做人、怎没学习,论语给我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论语这本书真好!

  《论语》读书笔记 23

  今年假期,我就有幸拜读一下。说它是薄薄一本小书,实在不假。虽然字印斗大,再加上注释,翻译,总共也不过220页。想想在这个信息爆炸时代,如此一本小书。若是摆在那些厚似馒头,重似砖头,印刷精美似绣花枕头大部头巨著之中。实在是不起眼之极。何以想象,就是如此一个薄薄小书,却统治中国近二十个世纪,是中国立世历史呢?可见《论语》是一本应百读、细读好书。

  其中灵我印象最深一篇就是第一篇:“学而实习之,不意乐呼,有朋自远方来,不意乐呼,人不知而不蕴,不亦君子呼?”这句话意思是:意思为学习之后经常去温习,不也是快乐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值得高兴么?别人不理解你,而你不生气这不是君子么?

  我认为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把学习同样当成一件快乐事情,好好学习。而当朋友来到你家里,你也应当非常高兴,该热情款待才成。当别人不理解你时候,你不能生气,而应该耐心对别人讲明你理解,这样你才是个君子。

  《论语》这本书非常好,他告诉我们许多人事间道理,它能让你品德高尚,让我们学到很多。普通人把《论语》作经书看,认为是圣人之言,不以文学论。但以文学眼光看来,《论语》一书文学价值很高。

  《论语》读书笔记 24

  最近,我读不得一本《论语》。刚开始,我觉得没意思,就没在意。下午,闲着没事,我随手翻翻,觉得有点趣,就静下心来认真地读几篇。我是越来越喜欢这本书,其中第一篇给我印象最深,文章这样写道:“学而时习之,不亦说(同悦)乎?”意思是说“学习以后,能在一定时候温习它,不也感到很高兴吗?”这正是我学习上应该做到。

  在学校,老师每天都会给我们讲授很多知识。我没有过目不忘本领,时间一长,就会忘记许多。如果经常翻开书温习一遍,就能牢牢地记住。记得有一次听《超强记忆学习法》电视讲座,那位老师这样教我们:一堂课下来,下课时用三十秒回忆本堂课学习重点;一天下来,花三分钟回顾这一天学习重点;一周下来,花十分钟回忆本周学习重点;一个月下来利用一小时回忆本月学习重点。他所说正是“学而时习之”道理,学习乐趣正是因为记住很多知识而得到快乐,也就“不亦说乎?”。

  我爱读书,更爱读《论语》这样好书。它让我懂得许多做人哲理。

  《论语》读书笔记 25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由此可见《论语》中的道理,知识是多么深刻,渊博呀!

  老师在课堂上说过,《论语》是由孔子孔老先生与他的学生们之间的对话编写成的。一听这话,我心里那叫个激动呀。因为我是“前不见古人(孔子)亦后更不见来者(主席)”。现在,有了这本“宝书”,歌德说过嘛:“读一本好书,就像是在和一个高尚的人在谈话。”这样,我就可以和我心中一直敬仰的孔老先生“面对面”对话了!嘻嘻嘻……

  《论语》里面有很多很多的篇章,但我印象最深的只是其中之一——“雍也篇”里“贤哉,回也!……贤哉,回也!”在这其中,孔老先生两次提到了“贤哉”,从这里我可以知道,孔老先生很喜欢颜回的好学,勤奋,也引以为傲。在其余部分,我也了解到了颜回的'忍耐能力很强——他住在破陋的小巷,吃饭,喝水都很少,却还依旧勤奋好学。哪里像现在的极个别的一些同学,有非常优越的学习条件,还不努力学习呢!他们不自己外加练习就算了,有时甚至连老师布置的作业也不按要求完成。

  希望大家都能向颜回一样好学,现在努力学习,将来努力为国家效力,成为社会的佼佼者!

  《论语》读书笔记 26

  子曰:“君子不器。”

  写过一篇《君子不器》。现在仍是这个观点,但有少许的改变,或者说增加吧。要多方位、多方面提高自己,学习领域不能过于狭窄,不能是做什么就学什么,自己感兴趣的,对自己有益的,就可以、就应该去学习。按照小时候学校里的标语:“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样才是好孩子。哈哈。

  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嘴巴嚷嚷老半天,也没见动静,以后谁还信你的?先做后说才能取信于人。“无志者常立志,有志者志不移”,发再大的`誓愿,也不如行动上的实施。说再多也不如做实事。老说要改要改,行为上还是老样子,嘴巴说破了又有什么用?行动胜过万语千言。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与后面的“群而不党,党而不群”差不多。以前写过一篇《群党之分》。勾结为伍不是君子所为,结党营私肯定干不了好事。要能够做到与众人都和睦相处,私底下没有拉帮结派,搞暗箱操作,一方面需要心胸宽广,能够容下各色人等,另一方面需要光明磊落,不投机取巧。

  《论语》读书笔记 27

  君子自古就是被赞颂的对象,他们主忠信,性如菊,居于竹,周而不比,品格高洁。一本《论语》读毕,我对君子的理解更加透彻了。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君子将食、住视为身外之物,即便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也坚持自己的处事原则,对待他人,以温、良、恭、俭、让为主,亲和待人。服事君主,信实无欺,做事周而不比。贫而乐,富而好礼,独善其身,兼济天下,这大概是君子的心性品格、对国家的热忱之心吧。古有陶潜范仲淹,今有鲁迅李大钊,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对待敌人横眉冷对,掀起复兴的`革命。对待民众俯首成牛,挽起希望的狂澜。若君子有所求,必然是为了大义。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对于自身的修养是十分看中的,不因利益而迷失,不为重金而屈服,讷于言,敏于行。巧言令色足恭,为君子所恶。匿怨而友其人,亦为君子所恶。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爱憎分明者,岂不为君子,人而为仁者,岂非君子耶?仁德为君子的必需品,也是君子的天性: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君子为仁的代名词,德是君子的昵称。与之交往,不必饕餮盛宴,只需粗茶淡饭。与之情谊,并不浓如烈酒,只似淡水清汤。君子如天上北辰,众星愿共之。

  儒家智慧诠释君子之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在当今社会,我们要做到言忠信,行笃敬,这样才能成仁,成德,成君子。

  《论语》读书笔记 28

  这是一本让人惊艳的武侠小说,整本书一气呵成。

  故事的背景设定在汉武帝时期,在看完书后,查询了下相关历史,确实是有相关历史典故的,部分记得的剧情涉及到剧透,无法一一描述。

  后来,在这本书的引领下,又关注了《长安十二时辰》《三国机密》等类似的小说,排名分先后。《人皮论语》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故事剧情的前半部分都忘记了,只记得很好看。(泪奔)故事大概讲述了,从汉武帝征西域,大宛的汗血宝马失踪,由此案追踪到皇权正统,真正的《论语》到底是在说什么,多少前人先烈在延续“真理”的故事。

  故事线很隐蔽,充满想象力,绝对不是正常的帝王历史可以看到的,可以说是一本不能被记载的历史。

  在这个故事里,所有剧情都是合理猜测,不禁会让人怀疑,我们所看到的历史,是真正的历史吗?还是胜利者的历史?

  从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中间的学术和思想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多少人遭受到了政治迫害,汉武帝晚年一直想隐藏的秘密是什么,甚至不惜和太子刘据翻脸无情。

  合理的猜测和推论,夹杂部分的`历史故事的记载,玄妙的故事安排,层层叠叠的推进着,将我们引领到了一个历史的大迷宫中。

  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旁观者之所见,是当局者所经历的吗?

  《论语》读书笔记 29

  论语是孔子写的一本名著,分别有二十篇,第一篇是学而第一、第二篇是为政第二、第三篇是八佾第三……

  今天我读了第一篇学而第一,心里有很多感受。其中有一段使我觉得很有道理,这句话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意思是:孔子说:“学了后,时时去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者从远方来共学,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却不抱怨,不也算得上君子吗?”最让我深刻感受的句子,就是第这一句。

  我觉得这句话正好指明了我的缺点,我也要感谢这句话,让我知道了如何改正。以前我总是学了的东西就扔在一边不管了,而如今知道了学完的东西要时时去温习才行。而且就是因为这个问题才让我几次考试没得满分。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正在为一次期中考试做准备,我一个人却在漫不经心的'读课外书,我心想:上课时我那么认真,这一次考试我一定大获全胜,我越来越得意,慢慢就放松了对考试的警惕,一天一天的过去了,直到考试那天,我胸有成竹地走向考场,我拿着试卷,就在这一刻,我目瞪口呆,只见那一道道难题摆在面前,我心里一急,连题目都没看清楚,就毫不犹豫的写起来,我写一题错一题,心里好像有一群兔子在跳跃,到了最后我还有几道题没写,头上像炸开了锅。结果大家可想而知了。

  我经过这次失败加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我一定会改正缺点的。

  《论语》读书笔记 30

  仲尼停息在两千年前的风波里,他的思想却成了长明灯。一灯既明,便是希望。万人垒土,即成河山。——题记

  记录过往的书第存留至今的有许多,而让人如品尝般的细细品尝的佳作却很少。我有幸在距春秋战国数千年的今天,打开了千年前的孔子及其弟子的教诲。穿越千年与孔圣人来了场跨世纪谈话。

  “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立下高远的志向,在这六艺讷以仁德之心去实现。初读只知字面意,再品已是字中人。孔子的道似是天道似是人道,不过后世的人们普遍认为那是人道,而天道因才疏学浅无法触及。而这其中所蕴念的人道则是教会我们为处人处世之道;以仁德之心待人,不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立足于世间要以君子的品行为准则,要以宽容之心待世人。孔子的寥寥数语蕴含了不可丈量的'大学问。

  “礼之用,和为贵。”礼乐的运用最恰当的是和,这是孔子的想法。而《左传》有云:“中国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中国自古便被成为礼仪之邦,可见对于人们的重要性。而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件事孔子认为季氏所做大逆不道有违礼乐,我同意。不过在我看来礼乐在现代社会更像是这个社会的规则,而这个规则就相当于法,触犯了这条法律的红线便超越了规则,这时你便会失去自由失去一切。礼乐就像是新时代的法律,是为了让我们能更好地行使公民的权利,让这个社会更和谐。

  《论语》读书笔记 31

  今天,我看了《论语》,明白了许多道理,比如“欲速则不达”。

  说到欲速则不达,《论语》是这样记载的: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看到这儿,大家肯定会想到《拔苗助长》这个故事吧?对,故事里的主人公就是因为贪快,所以让禾苗枯萎了。我们觉得主人公很可笑,但在笑话之余,我们想想自己也干过此类“傻事”吗?

  我们班的吴金霖同学就是这样一个干“傻事”的例子。为了早点做完作业,她写字时乱涂乱画,结果老师罚她“重写”,还要“翻倍”。就这样,吴金霖非但没有获得更多的娱乐时间,反而又增添了许多学习时间。你们说,她达到原先目的'了吗?

  慢工出细活,欲速则不达。爸爸就是一个喜欢慢工出细活的人。一天,爸爸在写材料,柔和的月光洒进屋子里。“爸爸,吃饭了!”我大叫。“等一下。”爸爸回答。过了一会儿,见爸爸仍没出来,我便推开紧闭的门,看见爸爸正在聚精会神地写材料,又一边核对资料。我向爸爸抱怨道:“爸爸,您干吗写一遍对一遍呢?直接写吧!”“慢工出细活!”爸爸说,话语里带着点严肃。果然,爸爸把材料交上去后,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工作迅速完成了。

  在现实生活中,快,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有时,慢才能解决问题!

  没有质量地贪快,会让你很后悔。因为欲速则不达!

  《论语》读书笔记 32

  我读论语时间不长,也没有通篇详细读,但是却在字里行间已经被孔子深深感动,为他胸襟和智慧折服!大家尽管有这样那样看法,但是请想一想:纵观世界历史,有哪一位思想家象孔子这样两千多年还被后人这样敬仰和传诵?孔子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

  汉初,大儒叔孙通向刘邦说“夫儒者,难于变革,可与守成”。斯言一出,遂使以孔子为代表儒家文化,成为两千多年来各朝代长治久安“守成”之学。建国已五十多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岁月,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是“守成期”,顺理成章天命。其实,儒学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不仅可与守成,亦可催人进取,儒家文化中蕴含对现代生活有巨大作用力量,不仅是为某个阶级服务政治哲学,也是直指人心人生哲学,儒学在历史发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运悬于一线之际却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是因为这其中蕴藏着巨大潜能,那是超乎政治伦理之上,鲜活在平常日用之间,本于生命,积极进取,追求成功永恒精神。

  人生,就要有积极心态,明确目标,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行动来获取成功,这是天地自然社会赋予人类亘古不变使命,也是儒家文化根本精神,终极目标,整体主题。

  而这些,却是孔子给我们启示。

  我们有责任将这种精神弘扬光大,昭示世人!

  《论语》读书笔记 33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释义: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里哪个好学?”孔子说:“颜回。他有怒气不迁移别人身上,犯过错误不会再犯,可惜去世了。而现在没有好学的了。”

  解读:“不迁怒,不贰过”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我们习惯于把脾气发在别人身上,比如,把工作的脾气发到家人身上,把爱人的脾气发到父母身上。把长辈的脾气发到子女身上,把上司的脾气发到下属身上等等。原因在于我们不愿意为他人考虑,只顾自己痛快。

  “不贰过”也难,它并不简单是我们说的“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不摔倒两次,有可能是你避开了危险,比如,绕开了石头,但也有可能是石头已经不在了。所以,“不贰过”不是像“不摔倒两次”那样的从结果上讲不再发生错误(绕开石头),而是从原因上讲,根本上改正错误(搬走石头),使再犯没有可能。

  ”不迁怒,不贰过“已经触及了“仁”的范畴,因为它从根本上要求关爱别人,改进自我。难怪孔子说颜回以后,就没有看到这样的人了。

  但是孔子并不因为这样的事情难以做到,就不给解决方法,他开出的`药方是:学习。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学”,不是学历和学识,而是前面所说的,自我能力的发掘和提升。这种能力我们每个人都具备,只看你愿不愿意而已。

【《论语》读书笔记】相关文章:

《论语》读书笔记12-21

论语读书笔记07-28

《论语》读书笔记02-07

论语读书笔记04-06

读书笔记《论语》09-27

论语读书笔记08-05

论语优秀读书笔记08-18

有关论语的读书笔记02-27

关于论语的读书笔记08-05

《论语》的读书笔记(精选22篇)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