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书心得

时间:2021-03-10 13:53:46 读书心得 我要投稿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书心得(通用10篇)

  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心得了。那要怎么写好读书心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书心得(通用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书心得(通用10篇)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书心得1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一书是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徐小平、王强等成功人士分享的关于他们理解家庭教育的经历和个人成长的轨迹,以及他们对自我子女实施家庭教育的理念与具体操作经验。

  俞敏洪说:“书本学习只是学习的一部分,培养他们完美的心境更重要。”徐小平说:“我认为能够自由选择是一个人欢乐幸福的人生基础。”王强说:“没有良好的习惯就构成不了健全的人格。”——所以《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大概真的如俞敏洪在序言中所说并“不是一本家庭教育指导手册”,更多的只是一种“真实的分享”。

  正因为这是一种分享,所以字里行间流露的都是实实在在的例子,很多例子得到了我们家长的共鸣。例如:完美的心境,完美的生活。父母要培养孩子有个完美的心境,我一向觉得,对于孩子来说,书本学习只是学习的一部分,培养他们完美的心境更重要。什么是完美的心境呢?就是热爱生命、热爱大自然的一种情绪状态。

  而我们的孩子在国内应试教育制度下,学习既辛苦又忙碌,很少有真正属于自我向往的童年生活,所以我们家长应当帮忙孩子减负,创造条件,让孩子多接触大自然,多让他们的童真毫不保留的释放,使孩子过上欢乐的童年。又如:欢乐是欢乐之母的例子,说明兴趣是孩子学习的动力和源泉。

  此刻社会各个培训班琳琅满目,家长们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纷纷参加课外培训,殊不知课外培训占据使孩子不少休息和玩的时间,那么孩子是否真正喜欢,是否真正觉得欢乐,这是需要我们家长研究的。

  书中例子很多,作者从父母对自我的教育和自我对孩子的教育两方面相结合进行了分享。

  既能看到作者那个年代的传统教育,又能看到现代教育,这是一本经过两个年代的不一样教育的分享,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好书。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书心得2

  每个学生都渴望自我成功,每位家长都期望自我的孩子成材,每个教师都期盼自我教出的学生取得喜人的成绩。可是,成长的道路并非是一帆风顺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本书谈了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成长的过程。从王坚到许峰雄,从张宏江到张亚勤,书中每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段生动的点评,每一句诚恳的话语都能够成为成长之路上的坚实阶梯,能够让学生、家长和教师明白自我该怎样做才能不断成功。

  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中美两国教育的比较。美国是当今世界的NO。1,它之所以强盛,主要是因为它拥有最先进的教育体系:1。美国的教育是从人的角度去讲,教给你怎样做人,怎样对待别人,教给每一个公民有行使民主权利的本事,这是他们的最基本的宗旨。而中国的教育,是从科学技术出发的,是为了培养科学家,培养人才。在这种教育制度下,孩子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叫做“优秀的代价”,结果是导致了他们的很多不优秀。2。美国的教育体系不仅仅包括那些知名的高校,也包括深藏在每一位家长和教师头脑里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如鼓励孩子追寻爱好和梦想,倡导合作、主动、创新等等。中国的教育体系确很像一条制造工业品的流水线,大家都遵循同样的程序、同样的标准,走进去的的孩子形形色色,出来的孩子却都一模一样。

  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中国是否能成为真正的科技强国,还要取决于我们能否在教育领域赶上西方。中国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系需要不断发展、变革,中国的下一代需要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成长。期望有更多的中国学生能够找到真正属于自我的广阔天地。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书心得3

  本学期,学校给我们赠送了《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一书,值得读。

  凌志军先生所谈的正是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30个“微软小子”的成长过程。他们并不拥有一个比我们更聪明的大脑,所经历的教育制度和我们也没什么不一样。那么,他们凭什么变得和我们不一样就凭着他们对教育的看法与众不一样。

  先来回顾凌志军先生在这本书中中介绍过的一个人物:他家境贫寒,但他也期望成功,可在高考时他栽了跟头,语文考了不及格,总分也很糟糕,连找份正式的工作都危险,可他不在乎人们对成功的定论,在成长中学习,一路摸滚打爬,成了令人羡慕的世界级科学家,他就是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沈向洋。沈博士走上演讲台感慨万千,他也以往做过碌碌终生的思想准备,但成绩仅仅是一组苍白的数字,他随着成长的步伐不断向新的高度挑战,相继获得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系哲学硕士学位,及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机器人专业博士学位,他回顾成长的道路问心无愧,他说他没有到达事业的巅峰,可是他没有愧对成长,这就是成功。

  书中讲的是那帮被称为“微软小子”的人的成长故事,其实离我们很遥远:他们的学习经历几乎都非比寻常。有的是少年班,有的是小时候就出国留学,还有就是清华、北大的。他们生活的时代离我们遥远,他们学习的地方离我们遥远,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也离我们更遥远。但这本书经过他们的成长历程向世人阐述了一个关键的观点:一个人发展的最重要时期是6—12岁。这个时期要想健康成长,如果只靠学生,不可能;但如果有了家长和教师的协助,就有可能。

  30个“微软小子”的成长故事证明一个道理:所有天才都是教育出来的。

  “成长”——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的词,一个严肃而亲切的词,却将伴随我们一生,人生在成长中度过,在成长中绽放光彩。成功固然令人骄傲,但没有成长,成功又从何谈起呢我们的知识、经验哪一点不是在成长的浇灌下开花结果的人能够没有成功但不能够没有成长,成功就像一张证书,仅仅见证你的成长。成功是相对的,不能一概而论,回首走过的风风雨雨,你满意,就证明你成功了。其实所谓“成功”,不是说你必须要得到“第一”、“第二”,而是你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你的潜力。

  感激凌志军先生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他教会了我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如何去教育学生。在学生成长的历程中,我们能做些什么其实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教给他们课本以内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课本以外的东西,那便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去做一个有着健全人格的人。

  成才与成功的关系就如,在“人”这个庄重的字中,那一撇是成长,那一捺便是成功,如果没有成功,成长照样潇洒、昂扬,捺只是撇的一个分支,没有了成长,成功便摇摆不定。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书心得4

  暑假期间,我读了一本名为《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教育专著。

  这本书讲述的是30个天才“微软小子”的成长历程。是一本新东方力推的成长励志作品。“成长”是一个关乎教育、人才乃至整个社会的话题。每个学生都渴望明白自我该如何走向成功,每位家长都期望自我的孩子尽快成才,每个教师都期盼自我教出的学生早日取得喜人的成绩。可是,成功并不等同于成长。成功是你的目标,成长是你到达目标的道路。这条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有的人没能坚持到终点,有的人在挫折面前选择了软弱和妥协,也有的人用正确的方法和坚定的信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本书谈的正是一批最优秀的中国人成长的过程。

  从书中的王坚到许峰雄,从张宏江、沈向洋到张亚勤,书中每一个真实的故事,每一段生动的点评,每一句诚恳的话语,都能够成为成长之路上的坚实阶梯,能够让学生、家长和教师明白自我该怎样做才能不断成功。在这本书里,我们看到一大批聪明、主动的学生不断超越自我,挑战极限,一个又一个伟大的父母、师长用劳动和心血为子女的成长之路默默付出……《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像一部小说,更像一部奏鸣曲,它是每个渴望成功者最好的心灵驿站。

  “不承认自我是天才的天才们在讲述他们的成长故事”。这些故事能够让家长们明白怎样培养孩子,让教师明白怎样完整教学,让学生明白怎样获得自信。不但学生、家长、教师需要关注《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整个社会都应当关注“成长”。中国正在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中国是否能成为真正的科技强国,还要取决于我们能否在教育领域赶上西方。美国之所以强盛,主要是因为她拥有最先进的教育体系,并能经过该体系吸引全世界的杰出人才。美国的教育体系,不仅仅包括那些知名的高校,也包括深藏在每一位家长和教师头脑里的先进的教育理念。中国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系需要不断发展、变革,中国的下一代需要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凌志军先生期望借《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一书“改变对教育的看法”,这应当是中国教育体系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期望更多的人阅读《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认识《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理解《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期望有更多的中国学生在《成长比成功更重要》的帮忙和鼓励下,找到真正属于自我的广阔天地。

  本书中的许多故事的确令人深思,尤其是做家长和教师的,不能不反思自我的得失。但每一个学生也绝对不能放松。30个天才“微软小子”的成长故事证明一个道理:所有天才都是能够教出来的。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打败别人”,而是“成为最好的你自我”。教育学生“最重要的东西不是钱,不是家庭,也不是运气,而是‘不要小看自我’”。“仅有做好了‘应当做的’,才能愉快的‘做喜欢做的’。”教育自我“改变我们对教育的看法,让自我像天才一样成长”。“我们既然无法改变教育,那就改变对教育的看法。”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书心得5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就是讲述了中国北京微软亚洲研究院的30位成功的中国人的成长故事,在外人眼中,这些中国人无疑是极其成功的,但他们外表看来平凡普通,成长过程也很平常,他们的“绝妙”与“完美无瑕”来自于他们自身的不懈努力,来自于学校与教师恰当的教育,当然也离不开他们的家庭教育,他们每个人也都饱受挫折,可是他们站起来了,使自我更坚强更“聪明”。

  作者从中国人的角度出发,挖掘、讨教、分析了30位研究人员的成长故事,并尝试总结出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在这30人中间有大陆人;有年长者,有年轻者;有少年大学生,被誉为“神童”之人,也有任性爱玩,调皮捣蛋之人;有家境殷实的大户人家,也有生活拮据家庭困难的小老百姓;有出国留学载誉归来的大教授,也有本科、研究生、硕士、博士上来……读完所有中国等级课程的学者;有沉稳内向刻苦钻研之人,也有外向开朗锐意创新之人。而这种规律性的经验,竟可与传统教育中所要求的许多素质和技能一一对应,并构成鲜明比较。

  作者凌志军先生将我们国家的教育体系比喻成一座大厦,里面容纳了亿万学生,每一个学生在那里都有自我的位置,这个大厦并非我们经常见到的那种形状,是一个金字塔,塔有五级,学生则有五种类型,分别对应金字塔的五个层次:

  A、厌学型:不欢乐、厌烦、心理上的强烈反感和抵触,恨不得把课本摔到教师脸上去;

  B、被动型:消极、被动、麻木,在父母教师的督促和环境的压力下取得提高;

  C、机械型:全身心投入刻苦用功,按部就班的朝着一流的方向努力;

  D、进取型:自信、主动、进取、乐观,把必须作的事情做的最好,持续性的坚持着一流的成绩;

  E、自主型:拥有上一级学生的特征,此外还有:自主、自由、坚韧、欢乐,有个性,有活力,有想象力,享受学习而又不是完成学习,不以分数衡量成败,不必须是第一名,但必须有独立的意志,有强烈的兴趣,有一个执著追求的目标。

  而作为E学生,你不得不有以下几个观念:

  1、你不需要无微不至的照顾,独自去寻找奶奶家。

  寄人篱下,有一种很难受的感觉,但这对人的性格培养是有好处的,张亚勤这样叙述了自我的童年。张亚勤两岁父亲便离他而去,母亲再嫁,他生活在一个复杂的家庭,这种寄人篱下感觉,他小小年纪就学会承受。一个人要把自我放在一个更适合自我的位置上。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都得到别人无微不至的呵护,也不可能在任何地方都处在众星捧月的位置上。

  2、你不仅仅属于你的父母,你属于整个世界。

  一个人是否能成功,很大程度取决于一个人的家庭教育。李开复出生于一个称得上是豪门的家庭,在他11岁时,他偶然有机会随哥哥去美国读书,他向往美国的生活,可是他也担心一向对他严格的母亲会反对,而事实却恰恰相反,母亲却十分开明,决定给他一片自由的天空。就如李开复自我说的,如果当初我没有去美国的话,此刻也不会很失败,但至少没有此刻这么成功。

  3、无论你出生在寒舍还是豪门,起点都是一样的。

  沈向洋的父亲是个穷教师,母亲是地道的农民,他读书的地方,是个摇摇欲坠、破烂不堪的“牛棚教室”。很多年以后,和李开复一样,他来到了世界闻名的卡耐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系。他获得了和李开复一样的学位,并且步步紧逼李开复的成就和名望。

  但他们的经历却完全不一样:一个来自台北的富有家庭,一个来自苏北的穷苦农民家。但他们有着一个相同点:他们都是在11岁离开父母踏上了美洲大陆。

  4、不怕淘气,就怕没有一个好习惯。

  张亚勤从来就被人称为是天才儿童,全因为他能迅速跳级,这在此刻的学生和教师看来,简直不能想象。可是越是聪慧的孩子,就越容易东张西望,时常表现出一种坐不住的样貌来。亚勤喜欢把所有的学习当游戏,没有一个兴趣能够坚持不懈。但他母亲的一席话却改变了他的坏习惯:先做应当做的事,然后再做自我想做的事。

  5、你的一生能走多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童年的天地有多大。

  如果他一向在武汉,没有走进那个“流放地”,是不可能有今日的。的潮流使他从职工大院里举家搬到了叶县,那里没有大院,没有高墙,他每一天接触到不一样的人,眼界和空间都大了许多。童年生活的职工大,简直就是他的噩梦。有了开阔的眼界,他坚定地抱有出国门的信念,这给他的成功之路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我们既然无法改变教育,那就改变对教育的看法。”是作者的金玉良言,还是应时之语?我无兴趣,但很赞同要做一个E学生,即ENJOY(欢乐地学)、EQ(情商比智商更重要)、EXCELLENCE(卓越)。

  认真的读他的著作,从中我找到了对生活的自信以及进取乐观的心态和勇于尝试的勇气。在不断的努力和不断的尝试过程中,总会碰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机遇,或许这时期望就出现了。在工作和生活中,时时作好准备,时时坚持上进的心态也是很重要的一环。

  如果还未开始就放弃了努力,就等于失去了一切机会;失去机会等于失去了成功的期望,这样就与我们的最初目标背道而驰,这是极为不可取的。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努力创造机遇,勇于应对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挑战,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开创出属于自我的一片天地。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书心得6

  我很喜欢凌志军先生的著作《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作者凌志军是人民日报社高级编辑,资深记者,当今中国时政作家的代表性人物。《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本书提出了一个新概念:学生E,既有很高的情商(EQ),能快乐、享受学习(Enjoy),并做到杰出(Excellence)。全书以“起跑线”、“相信你自己最聪明”、“我到底要什么”、“爸爸和妈妈”、“大脑的成长”、“学习是一种态度”、“情商时代”和“大师在哪里”为主题,铺陈展开,一一阐述。

  每一次我看完这本书,都有一股强烈的震颤在心中回荡,让我久久不能释怀。“成长”是一个关乎教育、人才乃至整个社会的话题。每个学生都渴望知道自己该如何走向成功,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材,每个老师都期盼自己教出的学生早日取得喜人的成绩。《成长》这本书记录了微软亚洲研究所30余位研究员的成长故事,谈的正是这批被称为“微软小子”的中国人成长的过程。书中描绘了一篇篇引人入胜、意味深长的小故事。在这些故事里,有欢笑也有悲伤,有激情也有怅惘,有的让人拍案叫绝,有的让人热泪盈眶。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一大批聪明、主动的学生不断超越自己,挑战极限,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师长用劳动和心血为学生的成长之路默默付出……

  《成长》像一本故事集,《成长》更像一部奏鸣曲,《成长》是每个渴望成功者最好的心灵驿站。每次看这部《成长》,我都心潮澎湃。翻开《成长》,在开篇有这样一句话:“所有天才都是可以教育出来的。”在从事教育事业长达十几年的时间里,我希望通过授课、与学生交流等方式来分享和分担这个时代年轻人的生存感受,并且尽可能地提供一些我的经验让他们选择参考。我希望自己能够成为像这些“微软小子”在关键的时候遇到的优秀的、让人难以忘怀的老师一样,让我的学生懂得如何在现实中放飞自己的理想,进而明白成长的意义。让他们知道:“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从一份责任感出发,我在从事教育事业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充实和满足,也有一种莫大的幸福感将我围绕。这种幸福感,来源于学生们给予我的信任,也来源于他们不断成长所带给我的鼓励,更来源于我深深感到我生命的价值。投入教育工作的每一天都带给我无比的振奋,每一刻都让我留下了深沉的回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从事教育事业的过程中,我感到的'不只是责任,我在工作中的收获也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凌志军先生把《成长》一书结论归纳为“我们既然无法改变教育,那就改变对教育的看法”而我时常会问自己:“在国家大的教育背景下,我如何通过教育端正学生对教育的看法?怎么能把E学生的精髓传授给我的学生?”。在过去的工作中,我有幸看到一批又一批青年学生的成长和成功。然而成功是一个目标,成长则是达到目标的道路,是成功必经的过程,在青年学生的成长中有很多的事情需要注意,这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读完这本书,使我更加明白了优秀的、让人难以忘怀的老师在这些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的巨大作用。

  《成长》一书对我一直以来从事的教育事业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让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学生的成长是一个艰苦而快乐的过程,教育的力量在与引导,在于矫正,在于关爱。我相信,在优秀的老师帮助和指导下,他们成功的概率将会大大增加。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时刻带着教育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去帮助青年学生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书心得7

  教育,是个永恒的话题。当下时值高考刚过,顷刻之间此题更是风靡每个角落,无论茶余还是饭后,大街还是小巷,城市还是农村,男女老少都将此题搬到了桌上。近日闲来无事,翻阅了凌志军先生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一书,感慨良多,感触颇深!

  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古训之下,中国的教育便千篇一律的盯上了分数,而孩子自然而然便成为一个个由学校和家长一起打造的精美零配件,同时都寄希望于这些零配件予以走向成功。孩子们在失去了自由,失去了童真,失去了快乐的同时,倍受煎熬。于是乎,青少年儿童轻生的、离家出走的、仇视父母师长的等等形形色色的社会问题都浮出了水面。于是乎,儿童心里专家多起来了,学校心里诊室增设了,医院呼吁必须给孩子解压了……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一书罗列了一个个普通孩子凭借自己的勤奋和智慧成为世界顶尖计算机科学家的成功案例,以此来说明在人们眼中的神童只是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孩子,他们许多都出生在贫寒的家庭,没有显赫的身世,与我们大多数孩子一样拥有着正直朴实的父母的爱。同中求异,他们拥有极高的情商,他们的童年都很自由、快乐,他们都有自己最大的兴趣和爱好,他们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而不是父母想要什么。

  在此,又回到我们的教育话题,我们一起来看看2000后的孩子,他们在做什么呢?

  早在妈妈肚子里时,他们必须完成每日的胎教;幼儿园里,父母们争先恐后,上午音乐、下午舞蹈、周六钢琴、周日英语,孩子们每天像赶集一样,而家长则不遗余力。小学了,书包基本不用背,得用两个轮子在地上滚着走,瘦小的双肩无力承爱沉重的书本负荷。八、九十年代里那些个美好的童年已被老师和家长们剥削得所剩无几。放眼一看少年宫,培训社,双休日、寒暑假必定成为最热闹的一隅。

  “我的童年有一个梦想,能像白天鹅般舞动在台上,我想让我的孩子完成我未能实现的梦想……”

  “我家孩子三岁的时候就能完整的唱好些歌,我想让她在这方面有所建树……”

  “同样的三岁,张家的孩子能背唐诗三百首里好些诗了,我家孩子也要赶紧学了……”

  从此,孩子们再也没有了自由!为着这些父母们的梦想,父母们的喜好,他们得不到尊重,更不能向权威呐喊:我想要!我决定!我喜欢!

  自古代起,科考成为我们所谓的国粹后,分数,也便决定了每位孩子的命运。前段时间一则新闻,广州一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因考试考了98分,极度郁闷,家长也称压力大,我不禁为孩子抱屈。分数,当然能代表一孩子在书本上的学习成绩,我想问,综合素质呢?思想品德呢?孩子的情商如何呢?统统都没有,唯有分数高,便能博得父母、老师的莞尔一笑。

  凌志军先生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跨过了未必万事大吉,未过的并不代表着失败。”就拿现在的高考来说,每年六月份,整个中国就像应对一场早已备好了的仗,这场仗的参与者不仅仅是高考生,更多的是父母,老师,同时也包括国家的一些行政职能部门。家长们更是摩拳擦掌,陪考到最后一科。所以有社会评论家们说:高考,不知道是高倒了孩子还是考倒了父母!

  凌志军先生说:“并没有发现考试分数第一名的孩子与日后的成才有必然的联系”。可是在我们父母和老师的心中,排队文化与状元崇拜是几乎每个家庭乐于谈及的一件事,甚至有些家长总会这样要求孩子,如果考不到第一名,你不许这样不许那样!学习已经让很多孩子都觉得,我不是为自己学,我是为了我的父母和老师而学。

  我们强烈呼吁教育的多元化,按部就班的过坎制度让孩子苦恼,让他们不堪重负。在一条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千篇一律,在一条流水线上教育出来的孩子,被习题、试卷、分数、名次紧紧的包围得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思想,也便丢失了特性。

  多年前,80年代的我们这批人,在经过家长和老师严历的教导后,有部分便在高考这个坎上成功的跳进了大学校门。回头发现,大学不是我们所想的伊甸园,想学的东西没有学到,于是惶惶不可终日,消磨了4年宝贵的青春,也耗费了父母含辛茹苦攒了大半辈子的积蓄。现在想想,用四年读大学的时间来学自己非常感兴趣的东西,或许比现在更有用处!这就是我们一成不变的教育所留下的诸多遗憾。

  一个八岁的男孩,在他四岁的时候,父母便发现其模仿能力很强,对音乐节奏挺有感觉,并能跟着电视上有些音乐起舞,其母说:“让这孩子学舞蹈吧”。其父说:“男孩子,学啥舞蹈,这是女孩子做的事,要学就学蓝球,游泳”!孩子本人挺喜欢跳舞的,有时随便一个不经意的动作,我们都觉得娴熟至极。后来,这孩子被少年宫的舞蹈老师相中,并表示可以破例收一名男孩,然而,父亲的话已根深蒂固深入他心,再感兴趣也还是放弃了。

  我们不能改变教育,但我们可以改变对教育的态度!我只想告诉全天下的父母:每位孩子都是神童,都是天才,但是需要每位家长作正确的引导,而不是一味的强求。让我们的孩子在玩乐中学习,在自由中成长,在成长的过程中历练成才。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书心得8

  暑假,阅读了凌志军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全书分别以“起跑线”、“相信你自己最聪明”、“我到底要什么”、“爸爸和妈妈”、“大脑的成长”、“学习是一种态度”、“情商时代”和“大师在哪里”为主题,展开阐述。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这本书,讲述了30多名微软小子成长过程,在他们的成长历程中,作者努力探寻30个“微软小子”成功背后的成长规律。他们成长的故事告诉我们,他们并不一定拥有比常人更智慧的大脑,但他们都是经过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直至成功。

  书中打动我的细节有:美国许多学校的墙上都贴着大方、友善、诚实、自重、合作、自控、责任、同情心、坚韧等鲜艳的字体。教室的墙壁上没有成绩单,有的是一张张笑脸相片,下面写着类似“杰克今天用两种方法解决了问题”的语言。这些细节都是爱的流露,更是对成长的关注。

  在微软小子的故事中,作为老师的我反思我能为孩子们的成长做些什么呢?首先,我们应该让我们的孩子知道“人品第一”,让孩子们学生学会关爱、尊重、宽容、廉耻。其次,我们要端正观念,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眼中有“人”,真正关注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心灵感受,遵循孩子们的个性和成长规律,因势利导。让孩子学会关注自己。最后,我们落实在自己的教育行为上,我们应该果断地指出是非,热情地赞扬他们的优点,真情地鼓励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帮助孩子们认识自己,科学地指导改进的方法。我相信,如果我们对孩子给予了科学的、人性的、全面的培养教育,就不愁哪个孩子不能成功!作为父母师长需要做的就是保护孩子们追求知识的兴趣,孩子天然存在差异,但相同的是都喜欢父母师长用正面的方法来鼓励他们的进步,而不是用负面的方法来嘲笑他们的过失。用我们的耐心和爱心陪伴他们的成长。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书心得9

  微软中国研究院里有一批年轻而又极其优秀人才,比尔盖茨曾这样对他们进行概括“在微软中国研究院,我们拥有许多位世界一流的多媒体研究方面的专家”,比尔盖茨也习惯把强烈赞扬的词汇用在他们身上“绝妙”“完美无瑕”“杰出的人才”。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就是讲述了这批优秀人才形形色色的成长故事,他们外表看来平凡普通,成长过程也很平常,他们的“绝妙”与“完美无瑕”来自于他们自身的不懈努力,来自于学校与老师恰当的教育,当然也离不开他们的家庭教育,他们每个人也都饱受挫折,但是他们站起来了,使自己更坚强,更“聪明”。

  他们的成长与优越的家庭背景没有任何正比的关系,事实正相反,与贫寒之家联系密切。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是有一定的道理。他们那一群人,并不拥有一个比我们更聪明的大脑,但他们却成功了。在他们很平常的成长故事里,我们发现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这些与众不同的东西透射出一种共性的东西,形成一种教育理念,在此我个人大胆的作了下总结,如下:

  1、孩子超越常人的表现是缘于后天的教育,而非天赋;

  2、教育是培养孩子自信的过程,自信是建立在对自身价值的深刻理解上,而不是建立在成功上,因为没有人永远成功而不失败,真正自信的人并不在意某些“公认标准”,他们更在意自己内心的感觉;

  3、每一个人都是在真正抓住自己想要的东西之后,才能有发自内心的渴望和热爱,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潜力,这个环节至关重要;

  4、家庭教育要做到尊重孩子的兴趣,沟通理解,信任,这点尤其重要;

  5、大脑的成长与知识的积累不是一回事,优秀的学生应该拥有广泛的兴趣,全方位训练自己的大脑;

  6、学习是一种态度,虽然是一件小事,但却能导致巨大的差别;

  7、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8、老师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力,非师道尊严和一本正经,而是温暖如春和循循善诱;非知识渊博,而是洞察力和远见;非教给学生如何应付考试,而是教给学生如何做人和做事。

  上述教育理念,作为一名教师和孩子的家长,我是很受启发。

  作者凌志军先生将我们国家的教育体系比喻成一座大厦,里面容纳了亿万学生,每一个学生在这里都有自己的位置,这个大厦并非我们经常见到的那种形状,是一个金字塔,塔有五级,学生则有五种类型,分别对应金字塔的五个层次:

  A、厌学型:不快乐、厌烦、心理上的强烈反感和抵触,恨不得把课本摔到老师脸上去;

  B、被动型:消极、被动、麻木,在父母老师的督促和环境的压力下取得进步;

  C、机械型:全身心投入刻苦用功,按部就班的朝着一流的方向努力;

  D、进取型:自信、主动、积极、乐观,把必须作的事情做的最好,持续性的保持着一流的成绩;

  E、自主型:拥有上一级学生的特征,此外还有:自主、自由、坚韧、快乐,有个性,有激情,有想象力,享受学习而又不是完成学习,不以分数衡量成败,不一定是第一名,但一定有独立的意志,有强烈的兴趣,有一个执著追求的目标。

  作者当然是非常喜欢E的学生,我相信每一名教师和家长都喜欢,其实每个学生也都渴望自己成功,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每个老师都期盼自己教出的学生取得喜人的成绩。但是,作为一名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各种资质的学生,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下,学生的成绩是评价一个学生好坏的标准,所以不管是谁都会过多的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个性的培养相对就少一些。这样就导致那些成绩落后的孩子渐渐地失去自信,失去一段学习其他事物的宝贵时间。

  针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凌志军先生在这本书中就介绍过这样一个人物:他家境贫寒,他也期望成功,可在高考时他栽了跟头,语文考了不及格,总分也很糟糕,连找份正式的工作都危险,可他不在乎人们对成功的定论,在成长中学习,一路摸滚打爬,成了令人羡慕的世界级科学家,他就是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沈向洋。沈博士走上演讲台感慨万千,他也曾经做过碌碌终生的思想准备,但成绩仅仅是一组苍白的数字,他随着成长的步伐不断向新的高度挑战,相继获得香港大学电机电子工程系哲学硕士学位,及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学院机器人专业博士学位,他回顾成长的道路问心无愧,他说他没有达到事业的巅峰,但是他没有愧对成长,这就是成功。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你能说每个学生都喜欢学习课本中的知识吗?答案肯定是——不能。因为有些孩子喜欢音乐;有些孩子喜欢体育;有些则喜欢科学;有些喜欢动手操作等等。如果能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巧妙地根据学生的兴趣发展他们的特长,那么就能使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树立自信。就像书中提到的,在微软公司里,研究人员的成功可能是发表了一篇重要的论文,测试人员的成功可能是找到隐蔽的"臭虫",支持人员的成功可能是帮助客户及时解决了问题。这些不同类型、不同资质的人才都能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他人的尊重和认可,从而在事业上获得成功。

  凌志军先生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他教会了我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如何去教育学生。教师应该相信每个孩子,相信每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不能忽略课堂与日常言行中的细节,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鼓励孩子去不断地自主探索,才能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这将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学生成长的历程中,其实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教给他们课本以内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课本以外的东西,那便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去做一个有着健全人格的人,教会他们如何学习,教会他们朝哪个方向走去。

  一寸光阴,一寸金,只有踏踏实实做好每一天的工作、完成好每一天的教学任务,才会有实在的收获,才能不愧对教师这一职业,才不至于让孩子虚度光阴。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书心得10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文章的作者在一开始的序中就诠释了成长与成功的孰轻孰重。它讲到每个人都向往获得成功,每个学生都渴自己该如何走向成功,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尽快成才,每个老师都期盼自己教出的学生早日取得喜人的成绩。但是,成长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有的人没能坚持到终点,有的人在挫折面前选择了软弱和妥协,也有的人用正确的方法和坚定的信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

  突如其来的四川省汶川大地震,深深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在这场特大自然灾害面前,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紧急行动起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大家表现出极大迎难而上、勇往直前、无私奉献、连续作战、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巨大热情。我院也派出紧急医疗支援奔赴四川地震一线开展着史无前例的抗震救灾工作,克服重重困难辛苦跋涉挽救着一条条即坚强又脆弱的生命。我们将永远铭记这些最可爱的人,相信社会有了你们人民就越发有了希望,向你们致敬!

  身为中华儿女的我们已经不知经历了多少次的为地震灾区不幸遇难者失声痛苦转而又会为一个个生命奇迹的降临加油鼓劲又或为一幕幕感人肺腑的真情故事流下感动的泪水同时默默许下祝福心愿后的复杂心情,我想这一切的一切只因我们已将对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忠贞融入了整颗心且日渐成熟起来。特别是对于80后的我们,相信清晰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心中的滋长将是我们未来成长路上的宝贵精神财富。

  借用《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中那句话:别人的成长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我们却是在那一夜间长大了。

  是啊!成长的道路是崎岖的。比如在碰到这样那样的不如意的时候,大多时我们可能是沉浸在那短暂的痛苦中难以自拔,却不曾停下脚步回头看看来时的路。殊不知是否能够勇敢正视它的存在;能否将困难作为目标去挑战;理性的衡量不幸中的万幸才是迈向成功的一大步。尽管我们常常不如别人好,但我们有没有时常对自己说:“我是最聪明的。我能做好。”。当读到“自信是成长之路上的第一路标”时,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夫人艾莉诺罗斯福说的“没有你的同意,谁都无法使你自卑。”这局话让我想起了在因这次地震灾害被迫沦为孤儿的那些天真的孩子们。国家领导人英明作战同时不忘派出国家心理护理专家奔赴地震灾区帮助受灾者正视灾难发生,克服心理障碍,共建美好家园。是啊!相信“给孩子一个自信,比给他一大堆的知识都重要。”书中还说道“热爱是世界最强大的力量,无论是生活、工作还是学习。”。“对一个孩子来说,“热情的驱动力”特别重要,因为被热情驱动和被压力驱动有着重大的区别:一个是主动的,一个是被动的;一个目标明确,一个无所适从;一个再累也觉得快乐,一个即使很轻松也不快乐。”,我想这应该就是我们费劲周折帮助那些因遭遇不幸,心理上不堪重负的青少年重拾生活热情的最好答案吧!孩子们,加油!当我们在生活中迷失方向的时候,请别忘记提醒自己“渴望是建立在热爱的基础上的”,只有拥有了热情才能谈及渴望吧!目前大家最希望的恐怕莫过于在经过全社会大家庭的共同努力下,灾区那些因地震失去亲人的同僚们能走出天灾走后精神上留下的阴影,鼓足面对生活的勇气早日投身到恢复重建家园的热情中,共建美好家园了。毕竟生命仍在继续,我们还要继续生活下去!

  5.12汶川大地震以来,身处灾区之外却心系灾区的社会各界“捐钱、捐物、献血”,彰显同心协力、众志成城的抗灾救灾热情的主要形式。事实证明,每当大灾大难来临的时候,也是我们空前团结、斗志昂扬的时候;每当艰难险重的任务摆在面前的时候,正是考验我们的胆量、勇气和能力的时候。面对艰巨的任务和诸多的困难怎么办?狭路相逢勇者胜。奋斗在抗战一线上的英雄们不畏艰难、不怕困苦,以开拓创新的精神,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百折不挠的毅力,以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勇气,攻坚破难,实施突破。从而挽救了许许多多的生命。与此同时,还有不少焦切的群众,纷纷自发行动起来,直接奔赴灾区,准备参与到救灾抗灾的行动中去。这种感同身受、以抗灾为己任的共赴国难的热情,感人至深,生动体现了中华民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伟大精神,非常值得理解,更值得尊重、致敬。我院领导更是及时的提出:在“捐钱、捐物、献血”之外,坚守我们各自的本职、岗位,认真地对待和做好手头工作,其实也是对灾区的一种支援,也是“众志成城”的一种表现!

  是啊,我们首先要看到,抗灾救灾固然需要澎湃的、奋不顾身的热情、激情,但同时也需要全面的行为理性、有序的组织调度。虽然所有怀有抗震热情的我们不能够都到一线抗震救灾,每个人都明白作为中华民族儿女的我们在国家需要时必然是要挺身而出,勇往直前的。但同时,更需要广大群众理性的听从组织安排,为大局着想。简单地出于个人热情,亲赴、深入灾区,未必都是完全合理的,甚至会给抗灾救灾严格的组织性,带来某种不必要的干扰,同时也会增添自己的危险。相信我们在这样一段生命成长的路程上经历了它,脑海中已被牢牢上了一课:真正团结的力量是“听从指挥,统一调度,服从安排”。

  处于抗震救灾后方的我们要发扬抗震救灾精神,扎实做好本职工作,才是爱国主义精神最生动的体现。2008年8月奥运会举办在即。“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要努力把身体锻炼好,以强健的体魄,支持北京奥运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努力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我们相信好好工作,做好本职工作,做好自己的事,为祖国的发展作出了贡献,以饱满的热情举办好北京奥运会,就是爱国。

  凌志军先生著作的《成长比成功更重要》是从生活中采撷那些看似质朴、平凡,实则意味深长的小故事,稍加琢磨、润色,再饰以精妙、独到的阐发和论述,一篇篇引人入胜、光彩夺目的“成长日记”便跃然纸上了。在这些故事里,有欢笑也有悲伤,有激情也有怅惘,有的让人拍案叫绝,有的让人热泪盈眶。在这本小书里,我们看到一大批聪明、主动的学生不断超越自己,挑战极限,一个又一个伟大的父母、师长用劳动和心血为子女的成长之路默默付出……《成长》像一部小说,《成长》更像一部奏鸣曲,《成长》是每个渴望成功者最好的心灵驿站。

  历经五千年的风风雨雨,锤炼出了我们祖国和人民不屈不挠的意志力,我们的祖国已经迅猛成长起来,请相信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再大的风浪也不足以摧毁它!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书心得】相关文章: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书心得6篇02-05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书心得--陈灿02-18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书心得五篇04-01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读书心得(精选14篇)04-22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01-10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01-01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作文01-10

成长比成功更加重要02-10

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作文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