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化调查报告

时间:2023-11-22 10:47:19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化调查报告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避免篇幅过长。一听到写报告就拖延症懒癌齐复发?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化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化调查报告

小学化调查报告1

  一、情况概述

  (一)调查目的

  以幼儿为中心、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是实施幼儿教育的关键。但是,就目前幼儿教育的现状来看,很多幼儿园在保教过程中,却严重存在着某些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情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可以说,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已经成为幼儿园教育的一大顽疾,而且如不加以阻止,会有愈演愈烈的态势。针对这一现状,为了给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依据,让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引导和督促,让我街道幼儿教育尽快走出“小学化”的误区,我们针对这一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我们从调查情况入手,通过对一定量的教师的调查,了解黄旗堡街道、坊安街道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提出纠正和预防建议。

  (二)方法与步骤

  1.对坊子区实验学校幼儿园、实验小学幼儿园、黄旗堡街道、坊安街道幼儿幼儿教师抽取32名作为样本,其中公办幼儿园教师22名,民办幼儿园教师10名。

  2.通过问卷调查,了解教师的基本情况(年龄、职业、学历等)、教育理念与态度,做出数据统计。

  3.从这32名教师中,分别对他们进行专项调查,调查要点:

  (1)、您认为幼儿园学前安排的教学内容和现行的教学方法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吗?

  (2)、幼儿园学校领导的教育理念是怎样的?您认为幼儿在幼儿园最应该学会什么?您了解《纲要》吗?限制幼儿园学前实行游戏化教学,摒弃小学化教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您理想中的学前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基本情况、教育理念与态度

  被调查的幼儿教师100%表示她们所在的幼儿园都设有写字、拼音、甚至英语等科目。56.25%的教师认为幼儿园学前安排的教学内容和现行的教学方法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认为较符合的教师为43.75%,不符合的为0。

  当问及“幼儿在幼儿园最应该学会什么”时,98%的公办园教师与100%的民办幼儿园教师认为,在幼儿阶段,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抑制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形象思维能力,身心健康,探索精神,创造力,社会交往能力和艺术表现力,2%的公办园教师认为除了培养能力外,还要让幼儿学会玩。3-6岁是孩子打下一生基础的重要阶段,应该根据他的年龄特点去培养他的动手、动脑能力和张扬他的个性,不应该用书本上的死知识限制他们思维的发散。调查显示,公办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民办园教师胶原观念达成一致。

  当问及“您了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吗?”时,公办幼儿园91%的教师了解;民办幼儿园60%了解。此项调查显示,民办园教师对《纲要》了解与公办园有一定的差距,导致教师教育理念差距的形成。

  教师年龄30岁以下:13人,31-40岁:6人,41-50岁:6人,50岁以上:4人,有两人教师年龄不详,可以看出,公办园与民办园教师组成队伍的`特点皆为年轻教师和老教师组成的,年龄分布还可;教师中专学历:17人,初中学历:1人,专科学历:5人,本科学历:6人,研究生:1人,学历不详:2人,专科及专科以上学历都分布在公办园,民办园教师学历偏低,有待改善;幼教专业:27人,非幼教专业:5人,公办园幼儿教师100%为幼教专业,民办园幼儿教师50%为幼教专业,调查显示,公办幼儿园教师在学历分布上、学前专业上明显优于民办幼儿园。但是,公办园由于教育观念存在差异性,因此小学化教育方式更改存在困难;民办园幼师毕业生仅5人,而且教师流动性大,这些原因也导致教师专业培训与发展的较大困难。师资状况堪忧,成分复杂,为学前教育发展带来困惑。

  (二)领导的教育理念和态度1.上级主管部门的管理要求

  据了解,上级主管部门就幼儿教育的教育教学、班额、作息时间等方面对幼儿园办园与管理虽然提出要求,但是不够严格,彻底,在管理要求方面存在漏洞,二教师的年轻化、专业化也就远之甚远。2.幼儿园领导办园宗旨与思想

  从访谈结果可看出,为了迎合家长“望子成龙”的高期望留住生源,各幼儿园在教学内容上安排小学化的知识。幼儿园领导对幼儿园开设和管理的有关要求也限于各种原因没有严格执行国家的有关规定,幼儿园在学前教育领域的专业理论探讨和业务学习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些幼儿园领导的观念首先趋于小学化,街道幼教小学化在所难免。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原因分析

  根据以上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产生的原因很多,其中主管部门及相关领导、教师是两大原因:

  (一)主管部门及相关领导认识不够彻底。

  (二)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小学化”。

  1.幼儿园教师年龄差距较大,他们在教育理念存在差别:民办幼儿园教师教育观念落后,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了解不多,教师教育素质偏低(文化知识、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技能),加上她们流动性大,无法进行专业培训,教师的教育行为受到家长的左右,也导致了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对幼儿的行为要求过严。具体表现在日常活动中甚至教学活动中要听老师的话,不许插话;上课要专心听讲,不准搞小动作,要安静地休息或做游戏等等。这些要求明显具有“小学化”倾向,要求幼儿像小学生一样遵守纪律、少玩少说少动;这种做法违背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的要求“教师采用灵活的手段调动幼儿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鼓励幼儿多想、多说、多做”,这种做法限制了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严重影响了幼儿身心发展;更谈不上幼儿园生成活动的产生。

  2.由于缺乏教育机构的专业引领,教师专业技能和水平又有限,这与《纲要》中提出的“教学内容的组织要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有很大差距。

  四、纠正和预防措施

  (一)上级主管部门及领导应该重视学前教育的发展,意识到“小学倾向化”给幼儿带来的不良后果,懂得学前教育,了解学前教育,重视学前教育,才能起到带头杜绝“小学倾向化”这种现象,才能得以慢慢改善现状。

  (二)加强对教师素质的提升是关键。

  1、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县级学前教育事业,幼儿教师的素质决定着教育的质量。因此,要通过幼儿教师在职培训、园本培训等多种途径,加强幼儿教师的理论学习和专业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正确把握幼儿教育的方向,把握“幼小衔接”的教学特点,改变不良的教育教学行为。

  2、教师要主动开展五大领域教学活动;科学制订幼儿一日活动计划,保证幼儿每天运动达到一小时,游戏时间达到一个半小时;在幼儿园的班级里建立区域活动场所(如:探索发现室、科学活动室),让孩子自由选择区域活动的内容和材料,材料应选用本地自然资源和环保废旧物品(比如:树叶,农作物茎、杆、叶、皮和易拉罐,饮料瓶等)。

  3、教师要在平时工作中,实行家园共育。

  建立家园联系栏,增进家园沟通。家园联系是促进孩子成长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有责任引领家长了解教育知识,更新教育观念,比如建立“家园联系手册”,利用该手册将教学内容、方式、教师态度、幼儿园发展等内容定期与家长沟通,共同探讨孩子成长的问题。教师还可将教育心得、活动安排、幼教知识等展示在联系栏上,让家长学习并掌握科学的教育观、儿童观,家长也可以将想法、意见、需要反馈在专栏上,从而与幼儿园积极配合,建立家长委员会,为幼儿的发展共同努力,也让家长充分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是国家的未来,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其重要地位不容忽视。以幼儿为中心、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是实施幼儿教育的关键。愿经过教育主管层、教师、家长多方努力,使我们幼儿教育尽快走出“小学化”的误区,步入专业而健康的发展轨道。

小学化调查报告2

  论幼儿园小学化问题及影响

  摘要:幼儿教育在我国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好坏直接影响到儿童的健康和全面发展。但近几年,在幼儿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与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相违背的“小学化”现象,严重危害幼儿的健康成长。本文从三个部分进行论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概述、分析危害和原因以及提出教育建议。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健康发展

  一、引言

  学前教育对幼儿的影响很大,为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然而,近些年很多幼儿园不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规律,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致使很多幼儿开始厌学,对学校产生了恐惧。严重影响了幼儿健康的发展。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概述

  目前,对我国学前教育小学化,外国专家学者提出了2种模式:一是从理论的角度出发,主要是指幼儿园对小学课程资源、教学理念、评价标准、管理模式、教学模式和方法等进行了介绍,渗透到学前教育的实践、教学和状态,以及普遍趋势的功利教育。二是从实践层面上,认为“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小学的课程内容,另一方面是对幼儿的行为和形式的学前教育。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表现在,首先,一味地追求知识的传授。幼儿园提前开设本不属于这个阶段的课程,把小学内容放到幼儿阶段进行,片面追求知识的获得。其次,教学方法陈旧。目前,我国的学前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公办幼儿园、民办幼儿园学校的多样性办学以及幼儿教育的发展滞后,幼儿园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方法也急需发展。目前的幼儿园教师大多在幼儿教育中没有丰富的经验。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上,过早地对幼儿教育采用小学教学法。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及原因分析

  (一)危害

  1.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幼儿小学化是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不该承受的学习范围,孩子存在不安全感,压力随之升高,使刚进入校的孩子不喜欢上学,从而影响孩子的成长与发展。如果对幼儿的教育采用教授加作业相结合的方式,机械背诵和习惯化的思维就将严重地阻断孩子本来该得到发展的智慧和想象力。

  2.不利于幼儿个性的形成。人们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却忽视了幼儿个性的形成。在幼儿园,教师们喜欢的是听话的孩子,忽视调皮捣蛋的孩子。但实际上,那些孩子常常是非常有想象力的。教师甚至对那部分孩子问的那些奇怪的问题的态度比较冷淡,长此以往,孩子问问题的欲望也就随之熄灭。

  3.不利于幼儿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对于幼儿园的孩子,小学教育不利于正确的成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孩子的习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原因分析。大多数家长认为幼儿园的质量如何,主要看孩子能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家长甚至支持小学化教育。在幼儿方面,部分幼儿园的教师自身素质不高,扭曲学前正确的教学理念。一味地追求利益,不注重孩子的健康发展。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一些老师不顾孩子的年龄和身心发展规律,为了符合父母的需求,设定小学化课程,给孩子提出更高的.学习要求。为此提高幼儿园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我国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质是面向全体的、普及性的并非选拔性的。再加上一些学校只在乎学校自身的升学率的高低。该理念成了幼儿园小学化的基础。

  四、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措施

  (一)幼儿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管理。建立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设计适宜的活动,老师须明确活动的目的,然后依据幼儿园课程总目标,对学期目标进行确定,然后老师根据幼儿园的教学目标以及幼儿的特质,进行区域安排,让幼儿自主的表现自己,从而得到自然的发展。

  (二)幼儿园要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因材施教,特色办学。目前,我国大多数幼儿园,兴趣班似乎都有存在。甚至认为兴趣班是自己的特色。很多幼儿家长也是出于多方面的原因,只要是幼儿园开设的兴趣班,并且在他们的经济范围承受之内,都要求孩子学习。幼儿教育应遵循不同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实行因材施教。

  (三)转变家长的幼儿教育观念。对于幼儿园小学教育而言,家长的作用也不很大。现在,有些家长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加大了孩子的学习压力。对此,各地的幼儿园的老师要经常开展幼儿专家教育内容的相关论坛会,让家长了解幼儿教育的科学方法,准确的理解幼儿教育的核心观念。幼儿园要不断加强家园之间的交流,从而制定出合适的教育方法。促进幼儿的更加多层化的发展。

  (四)加大政府的监管。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政府投资和管理。由于前期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不足,管理不到位,导致幼儿园办学趋势不好。为了纠正中小学儿童教育管理部门的倾向,政府应明确其责任,加强对幼儿园的监管,保证学前教育的有效领导和管理。总的来讲,政府的教育的部门应该根据当地的教育情况,对教育理念出台适合的政策。此外,政府还要增加财政投入,提高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进而杜绝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进而促进幼儿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

小学化调查报告3

  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同时让学生的个性特点得到有益的发展,这是当前教学改革的崭新课题。而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之一在课堂,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行之有效的手段,确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一、重视读中品味,提高理解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读书,在读的基础上认真体会重点词句含义,让学生理解其描述之事、比喻之理、含蓄之情,如果把一些应该让学生品味的词句忽略了,学阅读势必达不理解作品意境的效果,因而不能准确地把握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比如教课文《骄傲的孔雀》,学生刚接触文章内容,还没细细地品词品句,如果这时候盲目地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就显得造作了,结果学生在读到"孔雀昂着头,挺着胸脯,拖着美丽的尾巴,沿着湖边散步"时,只能"感情不够,动作来凑",学生笨手笨脚地摆出昂首挺胸的样子,其实并没有体会到孔雀的"昂首挺胸"是自以为天下第一,是目中无人的表现。

  二、重视学习过程,训练思维能力。

  目前课堂教学还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教师只注重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满足于学生说出正确的结论,而忽视儿童的思维过程,这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追问:你是怎样想出来的?你是怎么知道的?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请你说说思考过程。这样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并起到了一种交流作用。某学生回答的结论即使是错误的,也不要马上否定,教师应该让学生说出思考过程。这样能让其他学生发现错误的原因,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启发,逐渐明确是非,认识不断深化。在这一思维训练过程中,全体学生达到了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创造表演机会,培养表达能力。

  给他们创造机会。语文教材中,有故事性很强的记叙文,不这有童话、寓言等体裁的文章,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让学生登台表演文中的故事。只要注意引导,学生把讲台当舞台,学生自己表演,是他们极感兴趣的了事。小学生有较强的表现欲望,教师要会很快地进入角色,在极大的兴趣中施展才华。如:《小白兔和小灰兔》一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文中有生动有趣的对话。当学生戴上头饰演小白兔、小灰兔、老山羊时,同学们乐极了,演到小白兔对老山羊说:"我不要白菜,你就给我一些菜籽吧!"时,同学们议论纷纷,在热烈讨论中理解了本课的主题。这样,把深刻的道理寓于有趣的活动之中,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人人登台演出,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绝不单纯为了传授知识,而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同时提高认识能力。只要我们明确语文课素质教育目标,根据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儿童的身心特点,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就能达到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目的。

小学化调查报告4

  一、调查目的

  写作是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过程。学生的作文应关注现实,关注生活,通过观察分析自然社会,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受、态度和看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然而长期以来,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条理不清、千篇一律、满篇大话空话、胡编乱造,这一切提醒我们,作文教学迫切需要改革。为此,我对我班学生的作文现状作了一番调查,以便在今后的作文教学中不断地探索、研究,寻找作文教学的新路。

  二、调查对象:

  本班五年级学生,共30人。

  三、调查方法:

  利用谈话、看作文作业的形式加以调查。

  四、调查内容:

  1、对作文的态度。

  2、写作的动机。

  3、作文材料来源。

  4、写作中最困难的问题。

  5、关于观察。

  6、关于课后阅读。

  7、对教师的要求。

  五、数据分析:

  从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发现作文教学问题多多。

  (一)作文离开了本来的目的。

  文章是感情的产物,作文的目的是沟通思想、交流情感。但写作动机调查显示,认为写文章是完成功课的需要,是为了得到一个好分数的占39.7%,认为写文章是为了将来工作有作用的占30.5%,想把有趣的事写下来,想把心里话告诉大家的占30%。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分数的高低比自身的发展和交流的需要占有更高地位。这样为作文而作文的练习离开了习作的根本目的,使学生只是围绕着”写什么”,“怎样写”,失去了独立人格上的作文权利,难以激发学生的真情实感。文章以大话、空话、假话来搪塞老师就不可避免。

  (二)缺乏应有的创作自由。

  调查数据显示40%的学生希望老师“放手让自己用喜爱的方式写自己想写的内容”。然而,在现实中,教师过于注重怎么描写,如何注意详略得当,怎样紧扣中心等表达技巧的训练。同时一般的作文课有规定的时间、字数、结构、文章体裁等,使学生处于完全被动地位,导致学生难以跳出教师给予的作文框框,不敢标新立异。不是从自身生活体验出发萌发表达愿望,而是带着教师给的题目要求找合适的材料。调查显示写作材料来源中,“找符合题目要求的范文稍为改编”的占25%,“老师给什么材料就写什么材料”的占23%,“根据题目要求编人和事”的占18%。作文不是“情动而辞发”,而是“主题先行”,诸多限制,抑制了学生的创作自由,导致学生失去了作文的内部动力。

  (三)缺乏积累,无话可写。

  学生的“积累”包括语言、作文经验的积累,更包括学生生活情感体验的积累,而这些都是学生所缺乏的。首先是生活积累底子薄。调查显示学生作文素材源于生活积累的仅占12%,而依赖他人或范文却占48%。平时能注意观察并有兴趣的占21%,观察时能展开想象并能及时记录下来的更是寥寥无几。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酝酿情感没有进入作文教学基本环节,作文教学只禁锢在封闭狭小的课堂内,与精彩纷呈的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相隔绝。

  其次,是语言积累底子薄。第一阅读量少,调查显示“学生能自觉阅读课外读物”的仅占24%,这说明学生缺少课外阅读的条件,更缺少课外阅读的习惯。另外,语文阅读也存在重思想内容分析与概括,轻诵读的状况,一学期下来就读二三十篇文章,学生阅读明显偏少。第二不重感悟、不重消化。调查显示学生“阅读时能自觉写读后感”的仅占12%。而根据教师布置要求在课外读物上摘抄优美句段的却占24%。这显示了教师不是让学生自己从读中感悟,发现写作规律,而是“喂给”各种写作技巧,提供各种“捷径”,不是“厚积薄发”,而是“急功近利”。这种外不注重拓展观察和阅读的空间,内不注重调动已有的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的做法,必然导致学生源头枯竭,表达困难。

  (四)少交流,少沟通。

  正如叶圣陶所说:“写作是把自己的观察、经验、理想、情绪等显示给人们知道,而且希望越多越好。”但长期以来,学生作文唯一的读者是教师。但恰恰是教师忽略了与学生的交流,表现为重静态评价,轻动态评价,往往是一个分数、 一个“阅”字或一些空洞的评语应付了事,对教师地批改结果,多数学生往往只看过分数就把作文本塞入课桌。这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缺少交流的'时空,学生作文不知道写给谁看,成了没有实际对象的“面壁而作”,难以产生那种人与社会,人和人直接交流时的愉悦感和表达冲动。

  六、思考建议:

  第一重视学生的积累。

  首先要把握“积累”的本质,不要仅仅把积累等同于让学生大量阅读课后读物和背诵名家名篇或摘抄所谓的优美句段。作文是学生生活实践,情感体验,思维和语言的统一。所以要特别重视学生生活、情感体验、语言、作文经验等多方面的积累。教育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培养学生用心去观察,培养“好眼力”;用心去体验,培养“感受力”。作文教学应走入精彩纷呈的社会生活和大自然,注重拓展阅读与观察的空间,注重感悟和内化,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从大自然中,从祖国丰富的民族文化中获取素材和灵感。作文教学要克服知与行脱节、学与用分离的弊端,要注重加强教、学、做的联系,让学生在“做中学”,即切实加强作文实践活动。事实证明,“学生在学习中动眼、动心、动脑去实践,从中体验感悟”是最有效的积累。

  第二,还学生一个自由挥笔的天地。

  《课标》特别强调学生要“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过多地强调形式,让学生觉得写作难,反而使学生对写作丧失信心和兴趣。反之,让学生自由表达,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有个性化的作文,不仅能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增强写作的信心,而且会让学生感到写作是一件愉快的事。因此,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做到尊重学生认识的个体差异,不以教师主观认识代替学生的认识。其次,提倡作文民主,自由民主的文风是培养学生真实的作文情感的关键。作为教师,平时的言谈中就要鼓励学生有话就说,有话就写,让他们大胆地写困惑、写胸臆、写思考。鼓励学生“我笔写我口,我笔诉我心。”这时学生就会放下思想包袱,从而达到一气呵成、酣畅淋漓、真情流露的境界。

  第三,多交流,多沟通。

  在作文教学中,应注意创设交流情境,建立交流机制。

  (1)提供有利于师生交流的话题,让学生把情感和需要真诚地表达出来。提供的话题要做到与学生思想、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是学生喜欢说,喜欢写的话题。

  (2)创设激发学生交流的空间,给学生表达和交流的机会。首先变写作指导为点拨讨论。教师提供交流话题,让学生思考写什么、怎么写。接着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构想或点评同学的发言,教师的责任是组织交流与点拨。这样的讨论交流,激活表达思维,打开学生思路,丰富写作题材。其次变教师评价为学生交流阅读。学生作文完成后,作者先上台阅读自己的作文,讲讲自己作文中的得意之处,然后请同学谈谈各自的看法与建议。

  (3)形成师生交流的氛围,让学生得到更多的鼓励和更具体的指导。首先要改变以往的作文批阅方式,即将眉批变成点拨指导学生修改的评语,将总批变成与学生交流,表达自己读后感的评语。其次是教师经常写“下水文”,与学生进行写作体会交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写作“不是为了发表,而是为了教会我的学生使用语言当我的作文或短诗触动了儿童的心弦时,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努力表达自己的感情。”师生交流,不仅可以融洽师生感情,形成和谐的写作氛围,而且能有效地指导学生作文,激发写作欲望和热情。

小学化调查报告5

  摘要: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在当前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我国很多幼儿园都存在这样的问题。很多幼儿园都安排大量的课程让幼儿进行学习,给幼儿的日常学习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在此背景下,本文主要对多学科视野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进行了研究,希望为我国的幼儿园教育提供有益帮助。

  关键词:多学科视野;幼儿园;小学化;透视研究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一种超前的教育方式,对于幼儿来说这违背了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同时也会对家长造成误导,对幼儿的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应及时改变这种“小学化”现象,坚持正确的教育方式,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下面笔者将对多学科视野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进行讨论。

  1.多学科视野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出现的原因

  (1)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一种失范现象。人本身是一种有限的存在,从生理上来说,每个人是世界中存在的一个个体;从道德上讲,每个个体是社会中的一部分。如果对他们的本性进行了限制,他们势必会受到约束。[1]在幼儿教育阶段过于严苛地对幼儿进行管束,并对其抱有过高的期望,就会导致出现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家长一方面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承受过多的压力,另一方面却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只能让孩子尽量地参与更多教学活动,却根本没有真正地去理解孩子。此外,家长们普遍对科学的幼儿教育缺乏认识和情感支持,家长总是认为自身与教师之间是存在对立关系,从而导致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愈演愈烈。

  (2)幼儿园办学观念不正确。我国很多民办幼儿园在创立初始阶段大都只是为了盈利,而并非为了幼儿的发展。这种幼儿园会为了吸引家长的注意力而故意采取“小学化”的教育方式,让家长迅速看到教学效果。但这种教育方式会给幼儿的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3)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近年来一直采取应试选拔人才的方式,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认为,只有高考才是出人头地的唯一机会,一切的努力都只是为了高考,因此导致在幼儿园教育中出现“小学化”现象:只看重幼儿的知识性学习,而对其他方面的'素质培养有所忽视。这种现象的出现,将对人才的健康发展和全面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2]

  2.多学科视野下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改正路径

  (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先进的思想观念是推动教育改革的基础。针对幼儿的教育,教师应认识到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让幼儿掌握某一项基本的技能,而是要在保证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础上给幼儿营造欢乐的氛围,让幼儿能够在幼儿园阶段受到心智上的启蒙。因此,在教育观念上,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正确看待幼儿教育阶段,针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基本规律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

  (2)完善幼儿园教育制度。要想纠正社会中的不良风气,最为直接的方式就是建立起完善的法律制度,使之能受到限制。幼儿园教育作为启蒙教育,应做到尊重幼儿的基本人格,同时教育内容需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设置,以基础的游戏方式作为活动,并将其融入教育内容中。[3]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我国虽然也有相关内容规定,但这些法律限制并没有对幼儿园教育起到作用。对此,国家应更加注重对教师的培养,以此来扭转当前这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

  (3)跟进教学法。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心理发展不够完善,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需要与小学阶段的教育加以区分。对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可以适当采取一些跟进式教学方法,让幼儿能将所学过的知识与日后的学习产生联系。

  幼儿园教育中“小学化”现象严重违背了幼儿的成长发育规律,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应正确看待幼儿教育,让幼儿尽可能地感受童年快乐,让他们在健康的环境中得到成长。只有这样,这对幼儿来说才是最好的,对此还需要社会各界积极做出努力。

小学化调查报告6

  目前,幼儿教育出现了小学化倾向,所谓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指一些幼儿园为了迎合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提前把汉语拼音、书写汉字、数学运算等小学一年级的部分教学内容纳入了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甚至把幼儿园的学前班办成了“小学预科”班。大部分民办幼儿园和相当一部分公办幼儿园中,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趋严重,且呈加速蔓延之势。这种违背幼儿教育规律,损害儿童身心健康的做法,需要教育部门下大力气加以纠正。

  曾有新闻报道,广州某小学在今年的“幼升小”入学考试中,出现了这样一些试题:“4-1在什么时候等于5?”“哪个词既是它的反义词又是它的近义词?”“17-18+19+20=?”许多试题不但孩子答不上来,连家长也被难倒了。面对这些试题,我们忍不住要问:“这些知识,孩子如果都知道的话,那还有必要上学吗?难道在幼儿园提前学习掌握小学知识,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了吗?”

  学不完的知识,孩子变成小学预科生;课外辅导班成负担,孩子害怕上小学;被迫学习成压力,孩子拿桌子出气,等等,这些现象说明幼儿教育问题多多。

  一、“小学化倾向”的弊端

  1.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

  “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并引起心理上的变化,如表情呆板等。过早、过多地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

  2.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

  “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时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强迫幼儿像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他们的智力水平是跟不上的,如果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扼杀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3.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

  “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式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由于这种做法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全面性发展的要求,结果,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了,其他各育的发展要求被忽视了,导致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4.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

  “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由于一些学前班使用的是小学一年级教材,其教学内容和小学一年级是重复的。在幼儿阶段儿童如果学过了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由于重复教育,使这些儿童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当他们升入二年级以后,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一下子不能适应,结果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学习跟不上的情况都得以产生。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原因

  首先,是广大不懂幼教规律的家长的错误需求。当孩子回到家时,多数家长最先关心的就是:今天在幼儿园吃没吃饱?有没有小朋友欺负你?今天认识了什么字?背了几首诗?……当家长把这些方面作为考查幼儿的主要发展时,它所带来的结果必然是幼儿的自我为中心和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之路。

  其次,有些幼儿园办园目的不端,违心去搞小学化。许多被学生家长叫好的幼儿园的办园“秘诀”就是多凸显孩子的外显行为,如语言、识字、英语、速算、早期阅读、体育专项训练等,因为这些方面周期短,在孩子身上见效快,家长能看得见、摸得着。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兴趣、智力潜能等方面的培养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易在孩子身上迅速体现,因而幼儿园就“避重就轻”,以博得家长的满意。

  再次,有些教师素质不高也是造成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的重要因素。缺乏专业的幼儿教育知识和先进的教育理念,倾向于管理、教学小学化就不足为奇了。

  最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业务研究部门监管、培训不够,也是造成小学化倾向的重要原因。

  三、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措施

  1.加强对幼儿教育的行政监管

  幼儿教育并不是单纯的幼儿园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面给予广泛的关注、理解与支持,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幼教事业的监督管理,切实发挥监管与扶持的职能。政府一方面要继续加大监管力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估体系,为改善办园条件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提供必要的基础性支持;另一方面,要给改制幼儿园提供政策性援助,使幼儿教育在进行成本核算后能够顺利进入市场化运作阶段,这是杜绝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的根本。

  2.幼儿园树立正确的幼教理念

  正确的幼儿教育是以促进每一个幼儿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幼儿教育要以幼儿为中心,要把幼儿当成真正意义上的人,切实贯彻“以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也要树立正确的入学准备理念,当前国际流行的入学准备教育包括五大领域:身体健康和动作技能、语言发展、认知和一般知识、情绪和社会性、学习方式。幼儿园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帮助幼儿全面健康成长。

  3.注重教师专业素质培养

  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的教学质量,因此,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至关重要。

  幼儿园应开展各种培训,帮助教师践行以下观念和行为:一是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幼儿健康的人格、培养幼儿非智力因素等;二是幼儿是用“行动”来思考,靠“感官”来学习的。教师要让幼儿在活动中亲身体验和尝试。要使教师能够真正关注幼儿的实际发展状况和主体性的发展,将教学目标与多方面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教育行为上避免“小学化”现象。

  4.统一课程设置,编撰标准教材

  目前,学前班课程设置大多照搬小学,教材编写不规范。有的编撰出版者功利思想严重,只注重效益,对教材胡编乱印。有的幼儿园直接选用一年级课本,这种教材并不适用于学前教育阶段,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组织专业人士统一编撰科学、适用的学前教育教材。

  5.加强家长教育,摆正家长幼教观念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在很大程度上受家长的教育观念和需求的牵制,可以利用幼教专家讲座、大众传播媒体、家园合作等形式广泛宣传幼儿教育的科学理念,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幼教态度,从而使家长淡化对幼教的功利心态。

【小学化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农业产业化经营情况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04-25

城市信息化调查(下篇) -调查报告04-25

城市信息化调查(上篇) -调查报告04-26

基层法院法官职业化路径探讨 -调查报告04-26

对铜梁农民致富与城镇化发展地思考 -调查报告04-26

2004中国零售业信息化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04-25

浅论对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系统化管理 -调查报告04-25

小学生假期旅游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04-25

小学语文提高识字效率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