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随笔

时间:2023-05-15 12:18:18 清明节 我要投稿

清明节的随笔(合集15篇)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说到随笔,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随笔是过去社会较为流行的一种文体,语言灵动,婉而多讽。想要找更多优秀经典的随笔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清明节的随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清明节的随笔(合集15篇)

清明节的随笔1

  又到清明拜山时一年24个节气,清明节应算得上有点名气。

  清明的出名,不只是因为晚唐诗人杜牧的《清明》诗,清明之所以让每一个炎黄子孙难以忘怀,恐怕缘于清明是一个特定的日子。

  据说古人常把清明与寒食联系起来,而寒食又传说是春秋时期晋文公为纪念功臣介子推而定的,此日严禁烟火,以扫墓、踏青、插柳、寒食为俗,故而清明那天,人们都纷纷上山或远行,给自己逝去的亲友送去一份浓浓的祝祷。

  广州从化人清明期间的祭祀叫拜山,这与内地的扫墓很有些不同,一是这里的拜山时间长,一般说整个4月份都是拜山期;二是这里拜山的规模大,他们往往是一个村、一个家族同时出动,那浩浩荡荡的车队和漫山遍野的人群,让那些内地人看了真有点不可思议。曾有在从化工作的内地朋友跟我探讨过这种现象,其实当初我对这种现象一时也难以理解,后来,在从化生活久了,对这里的人们及民风民俗有了一定的了解,因而也就渐渐地品味出了这种活动的意义。

  清明是祭奠的日子。你看,漫山遍野的爆竹硝烟在春风的轻拂下,和微微冰凉的雨丝交融在一起,在墓冢间久久地飘荡,它给祭扫的人融成一种思念,化成一种寄托,变成一种期待,生生把一个或雨或晴的日子变成了一个节日。

  清明也是生者和死者共同的节日,是一条连接着人间和阴间两个不同世界的系带,只凭着一柱香火,几样果品和“三牲”,就足以把出生、成长、死亡一起概括了。

  在亲友墓碑前祝祷已经不再单纯是一种追思,更多的是对生活和生命的一份向往和祈愿。不管是默然不语还是泣号连声,都是一种情感的宣泄,昭示着生者和死者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清明时节,山上的杜鹃花都开了,姹紫嫣红地弥漫开来,放眼望去,那山好像燃烧着的火焰,点燃着拜山人的激情。相映之下,山那边的小草也因此分外的绿,而且,都一律很鲜亮地挂着晶莹的'露珠或雨珠,仿佛在一夜之间被谁抹上了如此厚重的色彩。春天便因此豁然变得分外娇艳,分明让在城中蜷缩了一冬的人们格外的心惊眼热。

  拜山归来,信手在漫山的花丛中折上几枝,很夸张地举着招摇过市,回到家后插人花瓶里用水养着,花不香也不名贵,但也算把迟滞在山野里的春天撷回了几许,摆进自己的生活里。

  清明是季节里一座光滑的桥梁,哪怕一年寒风呼号,开春时雷雨交加,无论那雨水多么的肆虐,到了清明,那雨也变得不再那么凛冽,何况再过十几天,遍地的耕牛就拖着犁耙在田野里来回地游走了,一年中繁忙的春耕季节又来临了。顾名思义,清明应该有清亮的天空,明净清新的空气,但清明的时候往往都是细雨绵绵。有时太阳不经意要从铅灰色的云层里探出半张脸,只一下就把大地上那稚嫩的草芽充足了活力。

  因此,每年的清明拜山期间总是裹携着雨水和阳光。明白了这些,你就明白了从化人拜山的内涵。

清明节的随笔2

  上完坟,了却了一桩心愿。春雨是时候的落了下来,云层压得很低,估计暂时晴不了。

  是夜,雨,时断时续,稀稀落落的淋湿了睡梦。

  清晨醒来,满眼都是新绿。泥土在雨水的滋润下散发出芬芳的气息,农人早已忙碌在田野,播种着一年的希望,尽管希望微薄,甚至已无必要。

  弟弟洗过脸,执意要送我们。一路无语,到了街上。话别,看着弟弟清瘦的身影渐行渐远,我知道,他要寻找他的希望,他的梦想,他将继续忙碌在工地,或是收获土地上那点微薄的希望。弟弟的身影已经模糊,我启动车,缓缓的驶往我要去的.地方。

  有希望就好,有目的地就好,各自趋向自己的方向,离别是永恒的人生主题。有亲情相伴,心有挂念,不随波逐流就好。

清明节的随笔3

  现在家里的老人走了,留下一群儿女,逝去的永远逝去了。老人说:只要今生无撼人这一辈子就没白活。也对!生命本来脆弱我们能做的也只有好好珍惜只求今生无撼。人总究逃不过自然的法则,顺其自然吧!

  事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神农尝百草,精卫添海,大禹治水。古老的传说成就了古老的故事,古老的文明造就了古老的人类。春去秋来、国兴国灭无数的.人演义了无数的故事。故事的背后却又有许许多多不为人知的一面,黑暗的,血腥的还有肮脏的。谁都不是谁的谁,谁也不真正了解谁。故事里的事有何尝不是?

  物

  转眼又到了清明,空气中仿佛弥漫着哀伤的气氛,每年的这个时候后人都会为祖先扫墓,想想曾经还在一起生活的人如今却和自己阴阳相隔,不伤心都不行。物事人非,过去的终将过去,时间是不会为任何事物停留的,只愿逝去的人安详,活着的人明天更好!

清明节的随笔4

  深山丛林中那绿树成荫杂草聚集的居所,你就葬于此。苍郁的松柏下,一座孤坟,载载孑立于断桥崖边,断桥可曾下过雪?不知!只知那一道长长的思念,刻在崖边的松柏下。十年前封笔,不为名利,隐山归林。因为今生笔下只为你而挥毫。

  一壶清酒,一杯敬于你,一杯独饮而尽。当风倾合与自己,迷恋于雨中时,愁绪一拥而来。忆起十年前,断桥谷底的'魂魄,亦不知今时飘往何处。

清明节的随笔5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当想起这首字里行间都透着凄凉的小诗,我的心头,总会划过一丝莫名的哀伤,这哀伤会顷刻间烟消云散,可那留在心间的,却是永远抹不去的伤痛。

  今年清明,天气分外晴朗,可家里每个人的眉间都透露着与天气不符的忧伤,因为我们要去缅怀我已逝去的爷爷。

  车缓慢地开着,仿佛时间静止在这一刻。半小时后,我们到达了垦利陵园,顺着一条寂静的小路望去,成百上千的墓碑冰冷地立着,有一种与世隔绝的感觉。不知不觉,我们已走到爷爷的墓碑前。我站在墓碑前久久伫立,目不转睛地看着墓碑上的字,那个名字,陪伴了我多少个春秋;那个笑容,给予我多少幸福;那个声音,给了我多少鼓励。记得很久以前,爷爷告诉我,每个人都有离开的时候,当他离开的.时候,叫我不要伤心,他只是去了另一个地方,那里,是比人间还幸福的地方。当时,我笑着答应,却没有看出爷爷脸上的悲伤。可是现在,我竟没有办法让他再回到我身边,叫我怎么不伤心。这漫长的等待,这无垠的痛苦,像是一根针穿透了我的心,但一点儿也不痛,因为早已没了知觉。不知什么时候,泪水浸满了眼眶。等我回过神来,爸爸妈妈已为爷爷放上祭品,点了三炷香,之后我也毕恭毕敬地给爷爷鞠了三个躬,默默祈祷,祝他在天堂安心,快乐!离开的时候,我又顺着小路望去,觉得那些墓碑不再是冰冷的,而是富有生气的,因为他们的家人来看望他们,他们远在天堂,也不会孤单。

  清明节并不是人们迷信鬼魂的存在而过的节日,而是为了对故去亲人和烈士们的思念之情,这个节日把生者和逝者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哪怕时间不长,也可以表达那份悲伤和思念。

  “逝者已去不可追,请君珍惜眼前人。”逝去的人不可能再回来,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现在,珍惜身边的人,不要让祭祀者的泪珠串成一段段湿漉漉的回忆。从现在开始,孝敬自已的父母,不要等到他们离去再说后悔。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一次想起这首小诗,心中却没有了悲伤。

清明节的随笔6

  听说清明节我要回去,远在四川打工的弟弟提前了两天回家,默默的准备着上坟需要的一切,静静的等我回去。

  清明节这天,天气晴好,路上行人懒懒的,散散的,并没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意味。随处可见行人手持祭品,一脸漠然的奔向一座座坟头。

  记得在老家的日子里,清明很少上坟,父亲总是在春节里带领我们漫山遍野的寻找已故亲人坟墓,逐个介绍,逐个的祭奠,逐个的吩咐我们记牢了。那时,年幼的我们只图好玩,并没领会父亲的良苦用心,现在想来,但凡老人们的心思,是害怕晚辈们的忘记。离开老家后,每逢清明节,朋友们纷纷的赶去上坟,回来后问我回去上坟没有,我无所谓的表现让他们着实的吃惊。当时我错误的以为:有父亲在,一切都有依靠。

  前年,父亲因病离开了我们,猛然间,情感上的失落和对人生无常的体悟让我真切的体会了“子欲养亲不在”的人生滋味。哎!现在想来,一切也都晚了。

  到老家的乡街上,弟弟带着侄子来接我们。以前每次回去,都是父亲来接我们,估计弟弟是担心我们带着东西,离家久了已经不习惯走山路了,也许是照顾一下我的感受,或许都不是——单纯的弟弟,我估计他并不会考虑那么多。其实也没有必要考虑那么多,做人做事,顾及别人的感受是基本的要求,但过分的`在乎别人的脸色和眼神就过了,按照自己内心的价值判断,做该做的、喜欢的、符合正常情感的事就行,迁就别人却勉强自己会痛苦,人生短暂,何必勉为其难的自寻烦恼。

  回到曾经居住十余年的家里,一切如常,绿了百树,红了樱桃,老屋在树木环绕中显得那么的安宁,像是默默的等待游子的归来,无奈却也物是人非!天色已晚,弟弟建议第二天才去上坟。小孩们兴高采烈的玩起简单的游戏,快乐着他们的快乐,恍然间感觉我们成人离那种简单的快乐越来越远,社会的大舞台让我复杂不起来,却也简单不了,复杂和简单之间,我缺少的就是这种化复杂为简单的超脱。

清明节的随笔7

  到了寒食以后,往事依依如悠。熙熙攘攘往日的繁华,平平淡淡今日的冷清。想不到今日的清明能够有多少人还能记得古时的真正含义,恐怕在如今这个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快节奏时代,人们想要真正了解清明节的含义,恐怕需要查阅古代人们留下来的资料来熟悉那节日的往昔。

  清明是一个缅怀的节日,是一个感时伤事、悲天悯人最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表达对逝者的沉痛的哀伤和真挚的悼念。以至于在当日留下缅怀与哀悼的泪水,同时生者也是借着这泪水洗涤流逝往日生活的心酸苦楚。这又是另一种情怀,这也是另一种伤逝!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寒食节在唐代是和清明节连在一块的,人们在缅怀介子推的时候用不开火做饭的最原始也是最虔诚的方法表达对逝者的敬仰和怀念。这里面还会有一些复杂的情愫,我在这里早已经分不清,也不可能分清。

  清明如水,用柔和的姿态摇曳着人们的哀思。那一潭清澈的水,铺展着往日的平静,但只需要简简单单的一个激荡,只需要细细微微的一阵清风,便可以立即激起微微的水花,展开细细的波纹。那是心灵的碰触,也是心灵的释放。

  清明如云,在万里天空飘荡游移。它随着风的吹拂而飘动,它也随着人们的关注而灵动。它有它的体态,人们有人们的想法。这些我不得而知,我所知道的,只是云朵在不远的将来终究会春风化雨。人们的心灵也会在清明的到来得到洗涤。

  清明如雨,丝丝缕缕,淅淅沥沥,那是否是沉思者的眼泪?清明的雨将桃花绽放得异常的闹,那是否是沉思者的笑颜?躲在风中笑?

  清明如风,带来枝头的点点新绿,携来初绽繁花的阵阵芬芳,送来阳春的和煦与妩媚,更引起了我们对往昔的'追忆,对亡灵的缅怀,亦或是对未来的憧憬。

  清明如诗,铺就的是一条条充满韵味的伤情之路。无数的迁客骚人在这一天成了带有他们那个时代印记的大家。这里我不会一一罗列,但是人们应该知道的是,他们的锤炼,也是先从心灵开始的。也就是大文豪白居易所说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吧。不知道古人的精华能否影响到今人,也不知今人的成绩是否受用于古人。

  清明永远是一个缅怀的节日,清明也是人们精神的一个归程。

清明节的随笔8

  清明时节到了,这是我们祖国的传统节日。

  每到清明时节的时候,会让我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伤感,是不是真的应验了唐代诗人杜牧的那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这一天,我们会来到墓前,放置一束鲜花,烧上一些纸钱,借以表达我们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为他们祈祷,祝福他们在天堂的`那一边也能够和我们一样,幸福和快乐地生活着。此时,我们不禁会想起他们曾经和我们共同度过的那些岁月,那些画面仿佛还历历在目,想到这些,我不禁潸然泪下。

  远处春的景色映入了我的眼帘,鸟儿唱着春天的奏鸣曲,漫山的桃红柳绿,遍地金黄的油菜花,“嫩芽吹叶落”,绿油油的嫩芽长了出来,到处是一片春意盎然、万物复苏的景象,这是一个充满期望和祝福的季节。清明时节,让我们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在缅怀过去。

  清明时节,是我最有一次伤感的节日,我从来都没有感到过这样的伤感,或许这是我对先人的怀念吧。

清明节的随笔9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日,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成为了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清明节的文化内涵在于饮水思源,在于对“过去”的怀念与感谢,在于对“未来”的`责任与展望。“一年之际在于春”,清明象征着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新开始,给人以无限的遐想和美好的憧憬。

  自古以来,清明祭祀不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文化精神的传承。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中国人都会采用各种形式悼念自己的亲人。今年的清明节,我区东片三镇大学生村官去桐乡革命烈士纪念馆缅怀先烈,见证了古朴淡雅的祭祀过程,让我们年轻一代对“绿色清明”有了一个深刻的理解。

  我们在烈士纪念碑前,集体敬献了花圈,默默哀悼了三分钟,最后在纪念碑附近环绕一周。无数革命烈士抛头颅、撒热血,最后留给他们的是一座永恒的丰碑,永远伫立在广大人民的心中。我们在纪念馆中,瞻仰了烈士身前用过的日常物品,每一件都是那么自然、淳朴,折射出烈士们的高贵精神。

  20xx年的我区“清明节”群众文化活动主要以祭奠祖先、缅怀先贤、追忆先烈,远足踏青、亲近自然,为活动主线,通过祭扫、文化活动、体育活动、讲座展览、踏青绿化等开展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通过献一束花,敬一杯酒,植一棵树,讲一段故事,播一段音乐等健康时尚方式寄托哀思。告别祭祀陋习,祭祀日不要墓地烧纸、烧香、燃放鞭炮、野外用明火。桐乡区实行错峰祭祀,安排免费接送班车,科学合理安排节日祭祀时间。

  事实上,,每年都有许多上班族不能扫墓祭拜先人。在清明这一特殊的日子里,翻翻先人的笔录,甚至是捧着先人的遗照遗物睹物思人遥祭先人,这也是缅怀先人的一种方式和途径,方便快捷,甚至更动情更感人。

  在互联网时代,对于那些没空去扫墓的人来说,网络空间也可成为他们悼念先人的重要方式。网上扫墓环保节俭,没有时空的限制,因而受到众多桐乡区民的欢迎。

  清明节作为我国特有的祭祀日,我们在缅怀先祖的亲情之旅中,应树立科学文明的祭祖风尚,远离那些乌烟瘴气的封建迷信活动,尽量做到文明祭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才能打造出__的“绿色清明节”。

清明节的随笔10

  哀思日活动结束了,整个活动开展的还是比较顺利,有自己摸索到一些的经验也有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一、经验谈话的不充分

  因为刚好是清明节后回来开展活动,因此在活动前我先开展了关于清明的谈话活动:“在清明放假的三天中,你们都去了哪些地方呀?”孩子们都很愿意说,有的说去外婆家了,有的说去游乐场了。但是孩子对于上坟扫墓的经验都没有,于是我简单的和孩子说了关于上坟扫墓的相关事宜。但是因为之前准备的不是很充分,所以怎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说给孩子听,让孩子更能理解关于清明还需要改进。

  二、故事内容的`选择

  因为小班幼儿有一定的移情能力,能够理解他人的感情,所以想借助卡通故事这样的形式来帮助孩子理解亲人的离开,但是《长大也要做个好爷爷》是关于大班的生命教育绘本,绘本内容很长,有些话语对小班孩子来说晦涩难懂。虽然我已经把故事部分内容删减掉,但是这样整个故事就相对不完整,不能很好的体现小小熊和熊爷爷的情感,也就对之后的分离不能有深刻的感受,所以说出了这个绘本以外,有没有更好的故事内容可以来给孩子阅读、欣赏,能不能找到一个更合适小班幼儿的内容呢?

  三、自身情感体验的缺少

  哀思日,让孩子感受体验哀思的情绪,除了通过故事的形式让孩子了解这种情绪,那对于孩子自身的体验来说,怎样去做呢?这是本次活动开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我自己开展活动中存在的困惑。因为孩子还很小,他们很少有这种亲人离去的体验,包括我设想的最喜欢的动物离开了,孩子也基本没有这样的体验。所以整个活动孩子对哀思的情绪情感体并不强烈,很难体会。

  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对哀思这种并不常遇到的情绪有了初步的了解和体验,他们知道当亲人离去时会难过、会伤心、会想念。通过折小船祈福祝愿,孩子们非常开心的参与,他们帮助小小熊带给熊爷爷美好的祝福和想念,这是孩子们内心最纯真最美好的部分,也是整个活动我觉得得到了升华之处。

清明节的随笔11

  现在是三月份的最后一天,转眼间清明节就在跟前。突然间想为逝去的青春祭奠,写些文字----

  拿什么祭奠你,我的青春。因为曾经挥霍过,所以祭奠;因为曾经辉煌过,所以祭奠;因为曾经迷失过 ,所以祭奠;因为曾经莽撞过,所以祭奠;因为时光不倒流,所以祭奠!可除了祭奠、除了追忆,青春是一个谁都永远都抓不住的东西,她在一瞬间就从我们身边溜走了。在当我们回过头来寻她的时候,她已随风而去。青春走得太快,只留下背影,黯然......

  正如故乡是用来怀念的,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当我们怀揣着它时,它一文不值,只有将它耗尽后,再回过头看,一切才有了意义——爱过我们的人和伤害过我们的人,都是我们青春存在的意义。青春没有忧伤,忧伤总是在青春过后出现。再见了,青春;再见美丽的疼痛;再见了,青春;再见永恒的迷茫;再见了,青春;再见灿烂的忧伤。为了纪念我们那逝去的青春,为了纪念曾经深陷不见底的忧伤,清明节,值得纪念、祭奠、扫墓......要告别的不是青春不再,而是那伴着泪水和笑声的年华。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每一段时光,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随着我们渐渐长大,渐渐失去纯真,渐渐世故圆滑,渐渐明白有时候很多的事并不是我们所预想的那么美好。在青春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失去一些东西,也会得到一些东西,毕竟上帝总是最公平的,他在给我们关了一扇门之后,也许我们就会发现他还给我们开了一扇窗,这是自我安慰的说法。谁能不受伤,谁能不疲惫,谁能不悲观,谁能坦坦荡荡地说一句:“我的青春不哀伤,我的成长一帆风顺。”谁能?谁都不能!因为我们的成长需要付出代价,而青春只是正好出现在这一径长途上。

  被人误解的心情很痛,如果没有人相信你,那就自己相信自己;如果没人欣赏你,那就自己欣赏自己;如果没人祝福你,那就自己祝福自己。用心去触摸属于自己的阳光,用爱去创造属于自己的世纪。自己读懂了自己,世界才能读懂你。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这段有青春光阴里肆意的张扬,等到回忆的时候,能无憾的说:那些年,我曾经做过的一些事,曾经相处的一些人,足以让我的一生如此坦荡。青春啊,青春,我从不曾辜负你!

  青春的岁月,就像这清明时节的初蕾,清新、欢快、美好。然而,时间不会定格,花蕾终究要绽放,拥有青春的时候,并不觉得它可贵。当它熬尽以后,回过头看,一切才有了意义。那些爱过和伤害过自己的人,都是青春存在的意义,都是人生的另一个见证。也许面对生活,我们该学会妥协,那样或许不会过得这么累吧?我们要做的只不过是一步一步稳稳的.走下去,故事结局如何又能怎样,画笔在我们自己手中,是好是坏,笑笑便好,没什么可遗憾的,就像歌中唱的那般:

  为了纪念那段终将逝去的青春

  梦中为谁而喜

  醒来为谁哭泣

  以为感情世界不顾一切就会有结局

  生命有太多的意义 爱并不是唯一

  你和我的故事就算再美也只是个插曲

  可是我该如何剪断心中的思念

  原谅我放弃一切只为执着的明天

  唱一首歌 纪念我终将失去的青春

  爱一个人 天真的以为会是一生

  唱一首歌 怀念我终将失去的爱情

  这世界有一个人

  总会陪着你走 不会再离开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清明节的随笔12

  我在这一端,你们在另一端。石子间的您和蔼的看着我,但是我却看不见您。天空被文人卖弄了些许笔墨,渐渐阴沉下来。妈妈,我们来看您来拉!母亲远远的看见了外婆的坟就开始叫嚷,来,姐姐们来帮妈吗收拾一下屋子。...

  清明节午后的阳光照耀着大地,我格外高兴,因为妈妈要带着我和妹妹去ta青,我们兴高采烈的坐上了215公交车,车子慢慢的行驶着。下了车,我看见前面出现了一栋大楼,那雄伟的大楼竟然是我熟悉的湖北省图书馆。

  清明节,这是个神圣的节日,在这一天中,无论是谁,都没有好的心情;无论是谁,都会热泪盈眶,为什么呢?因为这一天是个非常沉痛的日子,怀念亲人的日子,是为了表达对死去英雄,敬仰和悼念的日子。

  桃花山外陇原边,上马坡上仙人眠。书寄却遇蓟北雨,雁回又逢陇南春。晓日冲烟万物修,清明今日望老君。抔土替我扫祖墓,消息相问众贤亲。

  今天早上通过大街,看见一群学生擎着个大花圈,前面吹着号子,后面跟着老师,猛然间想起,今天是清明节。无疑,这些学生是跟嘉康杰烈士扫墓的,而且每年都有部分学校组织学生为英雄的'先辈们扫墓。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

  清明往事悄悄地,又到一年清明了。想起从前,外祖父常常抱着我,走在雨后的小径上,空气中弥漫着湿润泥土和青草的气息,伴随着温和的日光,一片春意盎然,十分惬意。我就好奇地环视着这一切,多么奇特,多么美妙。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眨眼的时间,就到了清明节,我们一家人决定去给烈士扫墓。今天天公作美,阳光明媚,我们早早的起了床,立马到烈士陵墓那儿去。

清明节的随笔13

  清明节,刮风又下雨。一夜风雨声,天明一地落英缤纷。

  早餐还是要吃的,不吃饭哪有力气减肥!减肥没有那么容易,每块肉都有它的矜持。在路边小店随便点了份早餐,我不禁赞道:“没想到你们这店虽小,咖啡却是颇有特色!”“这是豆浆,刚出锅的。”服务员拍了拍围裙上的灰说。

  旁边喝豆浆的是一印刷厂的老板,我认识的。电话响起,他接道:“不是跟你说了么,你那笔单才一亿,太少,我不做。”然后狠狠挂断。我满腹不解,问:“这么大的生意都不接?”他笑道:“他要我印冥币,一百万一张,一亿利润才几块钱,谁做啊!”

  今天4岁的侄儿要和我们一起去扫墓,女儿负责看管他,告诫他:“要是你不听话,我会马上叫你爸接你走!”侄儿拍拍胸脯,说:“你放心,我又不是三岁小孩子了!”

  一路上,两个孩子觉得很无聊,一人拿个手机耍来耍去,现代人不少患了手机强迫症,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去看短信,查电话,玩玩游戏,发发视频,实在闲得无聊就去按解锁键。

  小时候我手头什么也没有,却感觉日子很快乐,更不会觉得有无聊。我决定给他们讲故事:

  “李白小时候不爱学习,一天他看到位老奶奶在河边,准备把铁杵磨成绣花针。李白看了大笑:这得磨到什么时候呀!老奶奶严肃地说:一天不行,我就磨两天,两天不行就磨三天,只要坚持,总会成功的。李白听了很惭愧,从此开始认真学习,后来成了大名鼎鼎的诗人。”

  侄儿说:“我也要好好学习,不学习,就会像那个老奶奶一样蠢。”

  到了乡下墓地,我们祭奠了祖先,在坟头添了新土。四野一片静寂,时光仿佛凝固。我不禁打了个冷战,问两个小孩子:“为什么人死后身体是冷的?”女儿答道:“那是因为心静自然凉。”

  这个回答还不错,世上本没有“标答”一说。我们一天天浮躁不安,欲壑难填,主要是心灵难以静下来了。

  借清明扫墓这个机会,我给孩子们上上人生教育课,我说:“人活着就要奋斗不息,不怕苦,不怕累,休息是留给死人的。”

  女儿刚读初中,若有所思道:“我终于知道了,为什么人们那么喜欢抢,从出生抢床位,到临死抢坟地,从头抢到尾。”

  在返回的'路上,我想起每到节假日CCTV记者就扛着摄像机满街追问进城农民工的梦想,就兴趣盎然地同孩子们谈论着人生的梦想。侄儿说他将来要做老师,可以打幼儿园小朋友的手板。女儿说她天天努力学英语,长大了要周游世界。女儿问我:“那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我最大的梦想是幸福!”女儿又问:“那你现在觉得自己幸福吗?”我答:“那是我的梦想!

清明节的随笔14

  细碎的烟灰在坟前飘扬飞旋,好像是精灵在快乐的舞蹈;耳边却传来哀哀切切的哭声,那哭声时断时续,时大时小,终归好像烟灰终归消失于天空中一样消失在这空旷的山野。我们几个人站在不同的方位看着几个刚填完新土的坟茔,默默地挥挥手臂,然后转身离开。刚走几步,压抑的心情突然放开,几个人说笑起来。

  每年的清明我都会回乡祭奠,有时是在旧坟上添几把新土,有时是在坟桌前烧几串纸钱。当然不止我一个人在场,有时是和我的叔叔堂兄弟,有时是和我的'媳妇及姐妹。无论是和什么人在一起,无论是在干什么,我却总没有一种悲伤的感觉。好像清明祭祖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习惯到我们已经忘却我们本来的目的是什么,只是一种自发的本能在行动。

  没有悲伤的感觉,无论这坟里埋着我的什么亲人,毕竟他们已经逝世很多年,再多的眼泪也流干了,再多的悲伤也变淡了。他们变成了深埋在我们内心的一点念想。我们在祖辈的坟前上供、焚香、烧纸,完成这一系列程序,我感觉到了庄严肃穆,我感觉到了生命的传承。是的,传承,今天我们在这里祭奠他们;未来某一天,子孙也会用同样的仪式祭奠我们。在这袅袅的青烟中,在逐渐变多的坟茔中,生命得到延续,时间得以永恒。

  逝者已矣,我们还要继续我们或美好或沉重的生活。我们把对父辈的念想存在心里,该说就说,该笑就笑,该怎样就怎样。也不管未来会怎样,我们还要面对现在的生活。对着父辈挥挥手,我们说着笑着,一路向前走。我想,我们的后代子孙也一定是这样,说不定,他们会比我们潇洒。

清明节的随笔15

  岁月的长河中,谁都没有遗忘古老的誓言,于是每年的这时候,人们怀着丝丝虔诚的心绪,又一次渐渐地走近烟雾缭绕的山野,走向泥泞难行的羊肠小道,走到那片依旧安详、宁静的墓地前。

  看着杂草蔓生的坟墓、残缺不全的墓碑,本来低沉的人们,在这荒凉的旷野越发的沉寂。透过已经模糊了的墓碑,想着躺在地下从未谋面的先人,假想着和他们有关的岁月,以及那些被深深的埋在黄土地的故事。曾经的曾经,他们也真实的存在于这片埋着他们骸骨的黄土的上面。而今,我们延续着他们的生命,承载着他们的希望,用一颗真诚的心在思念他们。

  鲜艳的映山红,怒放在这个寂寥的山野;沉重的步履,踏在这片本该归于清净的坟墓。每年的.这个时候,爸爸都会领我们去祖坟扫墓,去缅怀我们的祖先,而今年的我这个时候,还在他乡,还在为生活而努力拼搏。不能回家乡,不能像儿时那样牵着父母的手去祖坟扫墓,但是我却懂得,是我长大了、是我成熟了,能把父母对我的那一份责任、那一份辛劳渐渐减轻了。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一年一度的扫墓,一年一度的对故人的思念。季节随在时间在变幻,岁月随着季节在流逝,那条踏向祖坟的山路,在走了一遍又一遍后,我看见的是,爸爸已不再挺立的后背、妈妈已不再乌黑的头发。在夕阳下、在细雨中,他们的步伐不再矫健、背影不再清晰。清明的思念,不再仅仅是对先人的缅怀了,还增添了对父母思念与关心。于是,在这个清明之后,我的心里多了一份责任,多了一份重量。

  可是,可是总会有那么一天,我也会拾起一生的脚印,转头或凝眸间,干净的走到这里,就像祖先那样。但是,那毕竟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所以我得赶紧,赶紧珍惜眼前的那些人、那些至亲至爱的人、那些一生与你相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