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中秋节作文

时间:2022-09-13 15:08:42 中秋节 我要投稿

家乡的中秋节作文集锦七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家乡的中秋节作文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家乡的中秋节作文集锦七篇

家乡的中秋节作文 篇1

  阿拉宁波的中秋节,与全国不同,全国各地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宁波人竟自撰历书,定八月十六为中秋节,居然一直延续了下来。宁波老话“天下中秋皆十五,唯独宁波在十六”,听起来颇有些与众不同的自豪。宁波还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八月十六中秋天,月饼馅子嵌嘞甜;新米蜂糕(又称水溻糕)红印添,四亲八眷都送遍。”旧时宁波府所辖的县,均以八月十六为中秋节,宁波俗语:“八月十六大节肯(节日),湖西河边看戏文。”至今仍为一些老戏迷所津津乐道。

  去年的八月十五妈妈带着我去商场购买一些节日的商品,一进大门哇!这里早已经人山人海了人们都怀着喜悦的心情争先恐后地采购者所需的节日礼品。货架上包装成五颜六色的月饼最引人注目它们在绚丽多彩的灯光照耀下仿佛在对我打招呼并且说:“小朋友,快把我们带回家和你们一起分享过节吧!”晚上我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坐在自家的阳台上欣赏着天空中的明月听着爷爷和我讲着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脑子里渐渐浮现出一张张对月亮充满神奇而美丽的图片。心中暗下决心要努力好好学习长大后用知识去揭开月亮神秘的面纱。

家乡的中秋节作文 篇2

  过了端午节,中秋节很快到了。

  宋代大诗人苏轼曾在中秋——这个一家人团聚赏月的日子里,写下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表达自己对亲人的无限思念。

  在中秋节的夜晚,明月皎洁,乳白色的月光像轻纱般披在大地的身上,显得扑朔迷离,平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借着皎洁的月光,我和家人一同来到楼顶赏月观辰。

  我们在楼顶架起一张小桌子,摆上各式各样的月饼,一家人欢声笑语,就在这样幽静的夜里不知不觉间漫延开来。

  我买了一个小灯笼,点一支蜡烛立放在灯笼中间,灯笼就开始散发出黄色的光芒。传说,如果有人在漆黑的夜里迷路的话,就会有这么一盏灯为迷途的人们照亮方向。

  明月似乎是夜的眼睛,深邃而明亮,而小星星就是小孩子的眼睛,调皮地眨着。在月光的沐浴下,我看见,我们种的玫瑰花悄然绽放,妈妈笑着说道,真可谓是花好月圆啊!

  突然,原本漆黑的夜空一下子明亮起来,无数孔明灯飘飘悠悠向月亮飞去,明月千里寄相思,愿天下人美满幸福。

家乡的中秋节作文 篇3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也是我盼望已久的日子到了,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这一天傍晚,我们一家人和表哥一家回到家乡,看见家家都在庆祝中秋节,那欢乐节日的笑声淹没了平时冷冷清清的村子。我们马上上了天台,在那清凉的微风下品赏着那美味的月饼和各种各样的水果,盼望着那像玉盆一样的月亮。“哇,这月饼真好吃!”表哥说。我也觉得是,因为月饼代表一家人团团圆圆,现在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吃月饼,我特别觉得我很幸福,月饼也很好吃!突然表哥说:“人们都说,月是故乡圆,今年是不是这样呢?”说着说着,玉兔东升,皎洁的月亮正照耀着一轮圆月,天上有几朵云在天空中飘荡。我仰起头,看见月亮升了起来,就兴奋地叫起来:“月亮升起来啦,升起来啦!表哥也立刻张望说:”是啊,月亮升起来啦!于是大家也抬头望。我想起了表哥的话,就说:“是啊!表哥说得没错啊!真是月是故乡圆呀!在家乡看的月亮又大又圆呀!

  因此,我们继续赏月。此时此刻,正是中国各地人民全家一起团聚的日子,让我们高高举起月饼,共同畅吃这一块高兴的月饼!夜色已经很深了,深夜也渐渐地浓了,皓月当空,映着皎洁的月亮,我们都流连忘返,怀着高兴无比的心情,依然坐在天台上赏月。最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今年在家乡度过的中秋节,真是高兴无比,我希望明年也是这样度过这开心又充实的中秋节!

家乡的中秋节作文 篇4

  在我童年记忆中的所有节日,除了春节以外,最快乐的节日就莫过于家乡的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风俗各异,还真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过都带有浓厚的地方民族特色。我的家是山清水秀的侗乡,我们的中秋风俗是除了赏月和尝月饼之外,重点还放在具有源远流长的“偷月亮菜”的习俗中,我们小孩都称为“偷锅锅菜”。

  据爷爷说,在中秋节的晚上月宫里的仙女们要降临凡间,她们把甘露洒遍人间,为了大家可以共同享受到洒有甘露的的瓜果、蔬菜,我们侗家人都在晚上出去采摘新鲜的瓜果、蔬菜。不过,这些瓜果、蔬菜不能背回家,月亮姐姐要亲眼看着人们把她洒有甘露的新鲜瓜果、蔬菜吃掉,这样她才能更高兴,便保佑我们更健康长寿。所以到了中秋节这天我们就有了独特的“野营”之夜。只要到了中秋节这一天,不管月圆、月缺、圆失,还是天有蒙蒙细雨,我们的父母都不会阻拦我们的夜间“野营”行动。对于我来说,一年一度的中秋节,与其说是期盼尝到香甜的月饼,还不如说是想到与同伴一起“偷锅锅菜”,煮“锅锅菜”的快乐场景。

  记得,去年的中秋节,天一点都不开恩,白天还万里晴空,我和同伴都在盼望着浪漫的“野炊”之夜,我们怀着迫不急待的心情终于等到黄昏之时。不料,天开始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并还带有一丝丝凉意。这可把我们急坏了,每人心情重重,这可是我们企望已久的佳节呀,无论如何这个“野营”之夜是一定要去的,看着大家仍然兴味盎然。最后,我们找来了家里面用的塑料膜、雨衣、雨伞、斗笠、等雨具。然后背着我们早已备好的炊具,不过,这一次我们比以往多带了一样东西,那就是很多的干柴。我们来到“老地方”,这里宽敞、平坦、草净,离家不远,关键是周围都有庄稼田地和果园圃,对我们的采摘很是方便。突然间,我闻到了一阵阵烧烤的香味扑鼻而来。听,有人早到此地光临了哟,在蒙胧的月光下隐隐约约看到了人影的晃动,让我们也想立即行动起来。我们先是合作,把塑料膜当作帐篷用绳子与竹杆系好,找来石头搭成炉灶。该分工了,可女孩们都不愿在“家里”等候,都要求主动出击。于是,只好自愿组合,分组行动。因为是“偷”所以自然而然都有做贼心虚的害怕。妈妈说,在过去人们“偷月亮菜”本质是只想尝到月亮的甘露,多偷甚至可怜农民伯伯的辛苦。可是时间一长,那些好吃懒做的混世魔王就打着中秋节的旗牌,做起了趁机打劫的行动。有的把别人家全部毛豆、蚕豆、南瓜大篓小筐地背回家,甚至把别人家的水田也竭泽而渔,更气愤的是居然上门偷鸡摸狗。所以,我们在“偷”的过程中难免遇到守候“小偷”的主人,这样我们不得不提高警惕,免得相互受到惊吓。不过,如果主人发现的目标是一些动静不大的小孩,他才懒得说什么呢。正因为这样,所以后来慢慢地“偷月亮菜”也就变成了小孩的天下。几十分钟后,同伴们像一窝蜂似的背着沉甸甸的小背篓,提着满筐的小篮子兴高采烈的回来了。就像开展一个瓜果、蔬菜展览会,在朦胧的月色下还是能清楚看到背篓里有瓜、豆、红薯、蒜葱、,还有白菜和萝卜;篮子里有橘子、葡萄、石榴,还有秋桃,丰富极了。我拿起一个青油油的橘子,拨了皮放进嘴里,那味又酸又涩真难吃,我说:“好吃!”同伴们半信半疑,也拨了皮吃了起来,“呸!”,被糊弄的他们把我追上就打。看着大伙那兴奋劲,像一只只落汤鸡似的,满身都是泥,可依然是那么开心。

  尝饱了新鲜水果之后,大伙该下厨了,有的生火,有的提水,有的洗菜,每个人都不会闲着。不到一会儿就闻到了“月亮菜”的喷香,这五味杂粮的香还真让人垂涎三尺,再加上从家里特带来的“酸渣辣”搅和一起煮,这味就更有我们侗乡的特色。也许是过多活动,使大伙还等不到“锅锅菜”的最佳美味,就动了手。你一碗,我一碗,你夺我抢,不到一会儿功夫,狼吞虎咽,三下五除二,一大锅的“锅锅菜”就没了。这是没有米饭的佳肴,只能尽情的吃菜,这种吃法,也只有在这中秋圆月夜下才能享受的待遇。吃饱后,大伙挺着鼓鼓的肚皮,抹抹嘴唇,并没有回家之意。也许是月亮姐姐听到了我们的欢声笑语,她从薄云里挣脱出来,像一面铜锣一样悬在空中,显得格外大,格外的近。此时,小雨也羞愧地藏了起来。我们的心情变得越来轻松,依然游兴未尽。哦,明天还得去学校呀!于是大伙不得不收拾炊具,念念不舍地离开我们的“老地方”。

  我爱家乡的中秋节,它给我的童年留下了太多的回忆,让我永远难忘——在那皎洁月光下尽情享受快乐的“野营”之夜。

家乡的中秋节作文 篇5

  农历八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也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

  我和妈妈一起去超市买月饼,今年月饼的品种和形状可多了,有豆沙味、咖啡味、蛋黄味……我选来选去还是决定一种月饼选一样,选了很多月饼,看到这么多月饼我口水都差点流出来了。

  晚饭后,我和妈妈、弟弟、外公、外婆一起去楼顶赏月。今晚的月亮真美啊!像王母娘娘的大镜子高高的挂在天空中照着大地,星星也像孩子们的眼睛一眨一眨的陪伴着月亮。我们一家人欢聚一堂边吃月饼边赏月,有说有笑互祝中秋节快乐!

家乡的中秋节作文 篇6

  威海人过中秋最讲究两个字团聚,无论平时怎样的忙小辈们都会到长辈家里团聚。一家人凑在一起你说说公司的发展,我说说将来的构想,这就是中秋节就是团聚。通常在晚餐结束之后一家人都会品尝月饼。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民间拜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月光马儿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兔爷儿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大约六十多岁以上老北京都还能记得。一过七月十五,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的极为热闹。

家乡的中秋节作文 篇7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中秋节这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 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等,是古代中秋节祭拜月神的供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一家团圆的象征。

  我的户口所在地是哈尔滨,但我是生于苏州,而且我还在苏州上学,所以我已将苏州作为我的第二故乡了。

  还记得我在二年级时过的那个中秋节,特别让我难忘。因为我家的亲人都在遥远的北方,所以我们就邀请了我的好朋友项载轩一家一起过中秋节,因为他也是外乡人,而且他的爸爸妈妈也是我爸妈的好朋友。吃过早饭后我们就去采购了,买了好多好吃的东西。下午我们一家就去了苏州最美的村庄――旺山村找项载轩了,他爸爸在那里开了一个酒楼。我们骑车、玩水、做游戏,特别高兴。晚上我们同项载轩一家还有他爸爸酒店的员工一起去旺山茶博园吃烧烤、吃月饼、赏月,爸爸妈妈和我给爷爷、姑姑、大姨、二姨分别打了电话表示祝福和思念。那天我一直很兴奋,我们直到很晚了才回家。

  这就是我家乡的中秋节,我过的最快乐的中秋节!

【家乡的中秋节作文】相关文章:

家乡的中秋节作文09-15

家乡中秋节作文12-20

家乡的中秋节10-04

【推荐】家乡的中秋节作文09-30

家乡的中秋节作文【热】10-01

【热】家乡的中秋节作文10-01

【精】家乡的中秋节作文10-01

家乡的中秋节作文【精】10-01

【热门】家乡的中秋节作文10-01

家乡的中秋节作文【荐】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