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方案

时间:2021-06-28 11:40:40 方案 我要投稿

化学实验方案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能无误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开展方案准备工作,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你知道什么样的方案才能切实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实验方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化学实验方案

化学实验方案1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对于化学实验应该如何改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同时实验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实验知识和实验技能,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精神,并最终成为一名有科学素养的人。那么实验的改进是值得探索的课题。有些实验的进行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有的实验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对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是非常必要的。

  一、从污染性角度谈实验的改进

  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发展存在的重大问题,造成环境污染的不仅有工业“三废”,还有某些化学实验。据20xx年12月18日《厦门日报》《学校化学实验室也是污染源》一文指出,全国数以万计的高校、中学的化学实验室每天都排放着成分复杂的污染物,所以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进程应进一步加快,把化学实验造成的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例如,初三化学中有关燃烧的条件实验中把白磷露置在空气中进行燃烧,产生的大量白烟五氧化二磷将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若把实验改成在三支带胶塞的试管里进行,不仅操作简单而且现象对比明显,又可防止白烟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还有众所周知的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的气体,是空气中三大污染气体(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之一,若使用不当将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把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实验改进在一个较大的集气瓶中收集一瓶一氧化碳气体,如入少许澄清石灰水振荡一下,没有现象。用玻璃片盖住,取一带铜片的胶塞先把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到变黑色——氧化铜后趁热塞住集气瓶,一会儿看到黑色氧化铜又变成红色铜,振荡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体现了一氧化碳的还原性,接着取下胶塞,点燃上层的剩余气体一氧化碳,可看到蓝色火焰,至火焰熄灭,至火焰熄灭,体现一氧化碳的可燃性。这样在同一个集气瓶内即可完成一氧化碳的两个化学性质实验,简单方便又可防一氧化碳污染空气,使得化学实验更加绿色化。从实验绿色化的角度改进实验,不仅减少污染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二、从安全性角度谈实验的改进

  安全问题是各行各业共同关注的问题,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实践化学实验的对象是朝气蓬勃的中学生,安全问题显得尤为重要。课本中氢气和空气的混合爆炸实验在课堂上进行可能会引起学生的恐慌或仪器被炸破的危险,若把“氢气流吹肥皂泡”合并做,即当氢气发生装置中一有气泡,接着不断吹不断地点燃。刚开始几个肥皂泡点燃时有尖锐爆鸣声,因为刚开始逸出的气体混有空气,也就是氢气和空气混合爆炸。把这两个实验改进后既保证实验的安全性又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将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知识,加深印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从趣味性角度谈实验的改进

  化学实验的目的是为更好地启发指导学生探索总结规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若通过改进把实验变得更有趣,一定会收到更好效果。例如把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改成魔术——“清水变牛奶”,利用人呼吸时呼出的二氧化碳,吹进澄清石灰水并且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个学生都当一回“魔术师”,往“清水”里吹几口“仙气”,使“清水变牛奶”,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另外像无色酚酞遇酸碱的变化情况,我们可以改进为:先用毛笔蘸无色酚酞试液在滤纸上画花,晾干,将滤纸挂上墙后,用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小型喷雾器向纸上喷洒,即有红花显现,再用另一装有稀盐酸的喷雾器向纸上的红花显现,再用另一装有稀盐酸的喷雾器向纸上的红花喷洒,红花随妈消失,通过这种“花现花隐”的趣味性实验,让学生在有趣的实验中掌握知识,知道碱遇酚酞试液显红色,酸碱发生中和反应使“红花”消失。因此有些化学实验通过改进后增加其趣味性,既保证知识的传授,又可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更好地实施了实验教学。

  四、从显现性角度谈实验的改进

  俗话说得好,“事实胜于雄辩”。化学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实验是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的,所以实验的显现性是一个化学实验成功的标志。比如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中操作繁琐,氢气还原氧化铜粉末现象不明显,且很容易被重新氧化。可这样改进:把红色细铜丝在酒精灯上加热后制成黑色氧化铜,立即探入已收集好氢气的烧杯(烧杯口须向下)中,一会儿发现黑色铜丝又恢复原来的学亮红色,且烧杯壁有水雾出现,说明氢气还原了氧化铜,这个实验经改进后不仅现象明显,而且操作非常简单,前后现象对比明显,更适合于做随堂实验。类似的实验改进还有二氧化碳与水化合生成碳酸,教材中是通过把二氧化碳气体通往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根据石蕊试液变红色来证明,这时学生还没有具备酸的通性知识,不能很好地领会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质是生成了使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根据石蕊试液变红色来证明,这时学生还没有具备酸的通性知识,不能很好地领会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质是生成了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碳酸,所以学生容易形成这样的结论: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化。这个结论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为此,我们可以这样改进:取两支试管,各取10毫升的蒸馏水,向其中一支试管水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分别滴几滴石蕊试液,让学生分别观察颜色的变化,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这样通过现象对比说明二氧化碳通入水中后与水作用变红色,然后把两支试管同时加热,结果发现红色石蕊又恢复紫色,原来紫色仍为紫色,说明碳酸的不稳定性。改进后的实验有利于学生对二氧化碳这一性质的正确掌握,还能为以后学习酸的性质作一铺垫,这不是一劳永逸吗?

  这就要求实验教师必须具有创新的精神。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要求教师要有创新精神。研究性课题的开设,要求实验室要面向全体学生开放,让学生在实验的开地里自由翱翔。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力求创设生动、真实、多样的科学探究和实践活动情境,让学生体验探究过程,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努力使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

  化学新课程始终将化学实验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并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紧密结合;同时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实验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扩大知识面,增强创新意识,与时俱进,才能解决新形势下的各种实验教学的新问题,满足师生的新需求,才能跟上素质教育发展的步伐,才能适应课堂改革的要求。

化学实验方案2

  一:【学习指导】

  1、制备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步骤

  (1)实验方案的选择 首先根据原料和产品之间的转化关系,设计各种不同的实验方案,然后根据原料的用量、原料的价格、反应的条件、设备的要求、操作的可行性、对环境的污染等因素进行多方面、多角度的综合分析,选择较为合理的实验方案。

  (2)实验方案的设计 根据选定的实验方案,确定实验名称、目的、原理、用品、步骤,必要的实验现象的记录或对实验结果的处理等,来完成制备实验的设计。

  2、某些有机物制备实验方案设计的注意事项

  由于大多数有机反应,副反应较多,且为可逆反应,因此设计有机物制备实验方案时,尽可能选择步骤少、副产物少的反应的有机反应。若两种有机物参加的可逆反应,应考虑多加一些价廉的有机物,以提高另一种有机物的转化率和产率,另外有机物的制备实验,控制反应条件尤为重要。

  如实验室欲制备苯甲酸甲酯,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可这样考虑:用甲醇与苯甲酸进行酯化反应,以浓H2SO4作催化剂。因为酯化反应是可逆的。根据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增大反应物如甲醇的浓度,可以使平衡向有利苯甲酸甲酯生成的方向移动。

  二、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在设计性质实验方案时,要充分了解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与制法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根据物质的结构特点来设计实验方案,探究或验证物质所具有的一些性质。推测物质的性质基本思路是:根据物质的结构,推出该物质所属类别,推测其基本的化学性质(共性);然后进一步分析该物质的特殊性,推测其独有的化学性质(个性)。

  【典型例题分析】

  例1、实验室现有:(1)未知浓度的烧碱溶液100mL;(2)能随时提供CO2的发生装置;(3)50mL量筒;(4)200mL烧杯。请仅利用上述药品和仪器制备纯碱溶液。

  解析:CO2气体和NaOH溶液反应可生成Na2CO3或NaHCO3要制备纯碱溶液。CO2的量不易控制。可根据NaOH+NaHCO3=Na2CO3+H2O的反应原理,将100mLNaOH溶液分成两等份,一份中通入过量的CO2后再和另一份混合即可。

  答:(1)用500mL量筒50mL的NaOH溶液;(2)将量筒里的NaOH溶液倒入200mL烧杯中,通入过量CO2;(3)将剩余的NaOH溶液倒入烧杯中混合。

  例2、苯酚具有弱酸性,但苯酚却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Fe3+易与C6H5OH反应生成稳定的离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3++6C6H5OH [Fe(C6H5O)6]3-+6H+

  1、试预测在苯酚钠溶液中逐滴加入FeCl3溶液,可依次出现哪些现象:

  (1)现象:红褐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 ;

  (2)现象: ;

  (3)现象: 。

  2、若在FeCl3与C6H5OH的混合溶液中分别加入

  (1)过量Fe粉,其现象是 ,

  (2)足量NaOH溶液,现象是 。

  解析:解答此题须掌握以下知识点:(1)离子的水解反应(2)Fe3+的性质(3)苯酚的性质(4)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回答1中有关问题,可根据题意所给信息知道,苯酚钠是强碱弱酸盐,而FeCl3溶液是强酸弱碱盐。两者混合时, -O- 和Fe3+都发生水解且相互促进,从而生成Fe(OH)3和 ,接着和FeCl3溶液生成紫色溶液,但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混合液中酸性增强,使Fe(OH)3沉淀逐渐溶解。对于2中有关问题根据平衡移动原理来解答。

  答:1、(1)Fe3++3 -O-+3H2O→Fe(OH)3↓+3

  (2)溶液变成紫色

  (3)红褐色沉淀逐渐溶解

  2、(1)溶液由紫色变成浅绿色

  (2)有红褐色沉淀产生,紫色褪去。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对所需氯化钠无需严格控制其重金属离子含量和细菌存在的是( )

  A、用焰色反应检验Na+ B、静脉注射用盐

  C、用电解法制Cl2 D、熔盐用于金属零件热处理

  2、利用启普发生器制备CO2时,所选用的试剂比较合理的是( )

  A、CaCO3粉末和稀盐酸 B、石灰石与稀硝酸

  C、石灰浆与稀盐酸 D、纯碱与盐酸

  3、制备1,2-二溴乙烷的合理反应是( )

  A、乙烷光照下与Br2反应 B、乙烯加成HBr

  C、乙炔与过量Br2反应 D、乙烯加成Br2

  4、下列事实中,能证明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的是( )

  A、氯化氢易溶于水 B、氯化氢的水溶液能导电

  C、液态氯化氢不导电 D、氯化氢不易分解

  5、在实验中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用FeCl3溶液紧急止血,其主要原因是( )

  A、FeCl3溶液能使血凝聚 B、FeCl3溶液具有杀菌消毒作用

  C、FeCl3溶液能产生Fe(OH)3沉淀堵住伤口 D、FeCl3溶液能使血液发生化学变化

  6、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为了使苯变得味香可口,炒菜时加酒又加醋,使菜变得香味可口的原因是( )

  A、有酯类物质生成 B、有盐类物质生成

  C、有酸类物质生成 D、有醇类物质生成

  7、下列实验中,能验证乙二酸比乙酸酸性强的是( )

  A、分别将未知浓度的两种酸滴在Na2CO3粉末上

  B、同温时取等物质的量的浓度的两种酸分别滴定0.1mol·L-1的NaOH溶液

  C、相同温度时取等物质的量的浓度的两种酸分别滴在pH试纸上

  D、分别将乙二酸晶体和冰醋酸置于pH试纸上

  8、向盛有Na2CO3粉末的试管里滴加乙二酸溶液立即产生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这一现象说明了乙二酸的下列何种性质( )

  A、使Na2CO3发生复分解反应 B、比H2CO3酸性强

  C、比H2CO3酸性弱 D、使Na2CO3分解

  9、验证乙酸乙酯密度,溶解性和水解三项性质的合理实验是( )

  A、将其滴入水中,随即滴加碱液并迅速加热至沸腾

  B、将其滴入沸腾的碱液中观察

  C、将其滴入水中观察片刻,再滴加含有酚酞的碱液并缓缓加热

  D、将其滴入沸腾的水中观察

  10、已知酸性大小:羧酸>碳酸>苯酚。下列含溴化合物中的溴原子,在适当条件下都能被羟基(-OH)取代(均可称为水解反应),所得产物能跟NaHCO3溶液反应的是( )

  A、 -C-Br B、 -CH2Br C、 -Br D、 -Br

  11、将(NH4)2SO4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为使溶液中NH4+和SO42-的物质的量的浓度之比为2,采取的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

  A、加入适量稀H2SO4,抑制NH4+水解 B、加入适量的氨水,使溶液的pH等于7

  C、加入适量的NaOH,使溶液的pH等于7 D、加入适量的NH4Cl

  12、一定质量的铜与足量的浓硝酸或稍硝酸完全反应,在相同条件下用排水法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硝酸浓度越大,消耗的硝酸越少

  B、硝酸浓度不同,生成Cu(NO3)2的物质的量相同

  C、硝酸浓度越大,产生的气体体积越少

  D、两者用排水法收集到的气体体积相等

  13、已知金属钠能溶解在无水液氨中形成蓝色的液氨溶液。若小心地蒸去氨,可得到白色固体NaNH2,反应是:2Na+2NH3=2NaNH2+H2↑。据此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钠的液氨溶液有强还原性 B、液氨不能电离

  C、液氨能发生电离,可表示为:2NH3 NH4++NH2-

  D、蒸发钠的液氨溶液时,蓝色会逐渐褪去

  二、填空题:

  14、(1)实验室制备乙烯时,加热乙醇和浓硫酸的混合物应先放一些 以防暴沸;且温度应 到 ℃。若加热温度偏低会产生 ;温度过高会产生 和 (化学式)等酸性气体,且混合液中会有 色难溶的 生成。这一事实说明实验中控制 的重要性。

  (2)在用废铁钉制备FeSO4溶液时,可向溶液中加入少许 以防止Fe2+的氧化,滴加几滴 溶液以达到 的目的。

  15、亚磷酸(H3PO3)是一种无色晶体,有大蒜气味的强吸湿性。

  (1)在亚磷酸溶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生成的主要产物是Na2HPO3,这一实验事实说明亚磷酸是 元酸,它的电离方程式为 ,亚磷酸结构式为 。

  (2)亚磷酸具有强还原性,当它与碘水混合后,可以看到碘水褪去,并有H3PO4生成,其化学方程式为 。

  (3)在亚磷酸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后,有黑色沉淀生成并且生成无色气体,试管口有红棕色气体产生,则反应的化学化程式为: 。

  16、在带铁锈的燃烧中盛装少许硫磺粉,用酒精灯加热引燃后迅速插入空集气瓶中,并用玻片盖住。

  (1)可观察到集气瓶中的现象是 ;

  (2)在上述小实验后的集气瓶中加入少许Ba(OH)2溶液,盖上玻片,振荡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在实验(2)后的集气瓶中加入少许稀盐酸,振荡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17、在右图的装置中,当容器A中的反应开始后,再分别进行下列操作:

  (1)若弹簧夹C打开,B容器中有何现象?

  (2)若弹簧夹C关闭一会儿,容器A中的反应还在进行时,B容器中有何现象?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先打开弹簧夹C一段时间,容器A中的反应还在进行时,再关闭弹簧C一会儿,B容器中有何现象?

  18、某试剂厂用银(含杂铜)和硝酸(含杂质Fe3+)反应制取硝酸银。步骤如下:

  根据上述步骤,完全下列填空:

  (1)溶解银的硝酸应该用 硝酸(填浓或稀),原因是 。

  a、减少过程中产生NOx的量

  b、减少原料银的消耗量

  c、节省硝酸物质的量

  (2)步骤B加热保温的作用是 。

  a、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

  b、有利于未反应的硝酸挥发

  c、有利硝酸充分反应,降低溶液中的C(H+)

  (3)步骤C是为了除去Fe3+、Cu2+等杂质,冲稀静置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

  a、置换反应 b、水解反应 c、氧化还原反应

  产生沉淀的化学式是 、 。

  【练习答案】

  一、

  1、CD2、B3、D4、C5、A6、A7、C8、AB9、C10、A11、BD12、B13、B

  二、

  14、(1)碎瓷片(或玻璃) 迅速升高 170 乙醚 CO2 SO2 黑 碳 温度

  (2)铁粉 H2SO4 抑制Fe2+的水解

  15、(1)二 H3PO3 H++H2PO3- H2PO3- H++H2PO32- H-O-P-O-H

  (2) H3PO3+I2+H2O=2HI+H3PO4

  (3) 2H3PO3+AgNO3=NO↑+Ag↓+2H3PO4

  16、(1)先有淡蓝色火焰,后来灭焰熄灭产生白雾

  (2)有大量白色沉淀产生

  (3)白色沉淀部分溶解

  17、(1)容器B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2)A容器的溶液流入B容器中,开始生成白色沉淀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FeSO4+2NaOH=Fe(OH)2↓+Na2SO4 4Fe(OH)2+O2+2H2O=4Fe(OH)3

  (3)打开弹簧夹C,容器B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弹簧夹C关闭容器A中溶液进入B容器中,有白色沉淀生成。

  18、(1)稀 a、c (2) a、c (3)b Fe(OH)3 Cu(OH)2

化学实验方案3

  实验方案评价的主要原则:科学性:实验的探究方法及原理一定是合理的、科学的。安全性:实验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安全,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环保性:必须经过处理,有毒的物质变成无害物质才排放。简单性:实验过程一定要简单、好操作,而且实验的效果要明显,一目了然。经济性:原料用料少,而且要廉价经济上合理。

  化学是初三新开设的一门学科,书本中有许多实验,学生都比较感兴趣,在人教版的初中化学书上,实验贯穿了整个知识体系,化学实验题是组成中考化学试卷必不可少的重要一部分,20xx年南通市中考化学试卷中探究实验题占了26.7%,可见其地位的重要性。探究实验题有如下特点:素材比较丰富,不局限书本知识,涉及面广;试题具有开放性,标准不同,答案不同,合理即可;思维具有发散性,根据材料,拓展迁移,发散思维。所以,我们好多学生最怕解答实验探究题,感觉题目文字多,内容难,参不透题意,往往一知半解,然后匆匆下笔,结果失分多多。实际上,该类题型一般来说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的,只要我们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能对书本知识作一个拓展延伸,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思路,这类题型就会迎刃而解。

  一、实验方案设计的一般思路

  明确实验目的——根据反应原理选择药品、仪器——设计实验操作步骤——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与数据——实验结论——反思评价改进。

  二、实验方案评价的主要原则

  1.科学性:实验的探究方法及原理一定是合理的、科学的。

  2.安全性:实验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安全,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3.环保性:必须经过处理,有毒的物质变成无害物质才排放。

  4.简单性:实验过程一定要简单、好操作,而且实验的效果要明显,一目了然。

  5.经济性:原料用料少,而且要廉价经济上合理。

  三、实验探究题的主要题型

  1.制备型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例1.随着科技的发展,潜水艇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了保证能够长时间的潜航,在潜水艇里需要有供给人们呼吸的氧气的装置,下面有以下几种制取氧气的方法:①用高锰酸钾分解产生氧气;②分离液态空气;③用双氧水常温分解制氧气;④在常温下用过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和碳酸钠。(1)写出涉及到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2)你认为在四个方法中哪个最合适(填序号)_______;与其它三种方法比较,这种方法的两条优点是_______。

  分析第四个发现,用过氧化钠制氧气反应也不需加热,也安全,特别是反应物中有二氧化碳,而潜水艇是一个密闭的空间,此方法的妙处在于还能实现在这样一个密闭空间内的二氧化碳与氧气的循环,综上所述,最恰当的方法是第四种。

  总结:解答制备型实验探究题时,首先应明确实验的目的——知道实验原理(会写化学反应的方程式)——选择最佳实验的方法(从探究实验的原则入手)——准备实验原料——设计实验步骤——确定实验方案——制得所需的物质。

  2.性质型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例1.现有A、B、C、D、E五种物质,A是人类在生活年产量最高的一种金属单质,A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B是气体,能帮助可燃物燃烧,A在B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C;D的浓溶液有强烈的腐蚀性,A与D的稀溶液反应得到的产物中有氢气,D与E能发生酸碱中和反应,反应后溶液中含钾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两种离子。

  请你从所给的信息中可作出的猜想或结论是_______。 先找关键词,结合我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题眼就是问题的解决的入手处,但找到题眼,并不等于问题已全部解决,它仅仅给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方向,要解决全部的问题,还必须根据题眼所提供的方向,结合题意和一些化学原理,进行推理、联想或假设,从而实现各个击破,顺利解题。所以我们还必须进行信息的筛选。

  总结:对于性质型的探究实验,结合已有的知识和实践经验——挖掘出题目信息——猜测该物质可能的性质——设计具体的实验来探究验证——选择合适的试剂——选择恰当的实验仪器、连成装置——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3.综合型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综合型实验探究对学生的要求最高,学生要熟悉所有的知识点,能将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灵活运用。同时还要求学生有拓展性的思维,分散性的思维,能根据题目提供的未学过的知识,解答一些题目。

  例1.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是( )

  总结:此类综合性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要综合考虑物质的性质、用途、制法提纯、检验等知识——设计实验方案——选择试剂、仪器装置——实施实验——得出结论。

  学生只要掌握了探究实验方案和设计的主要原则,实验设计的一般思路,掌握上述几种类型的探究方法,那么就能轻松的解答实验探究的题型,在中考中取得好成绩。

化学实验方案4

  一. 实施目的

  XX学年我校七年级各班学生人数均为35人左右,已经具备了实施小班化教学的基本条件,为了让学生学得更乐,发展得更全面,让师生之间互动的频率更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经学校研究决定,在七年级(3、4)班进行小班化教学试验,为今后学校全面实施小班化教学,推进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积累经验。

  二.实施原则

  实行由点至面,逐步推行的方式,在取得成绩和经验后扩大参与面。

  三.具体措施

  1.建立学习小组,明确座位安排

  (1)做好前置诊断.

  各班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弄清学生的认识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征的现状,为学生编排合作小组,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

  (2)建立合作学习小组

  根据前期诊断材料和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再考虑到性别、兴趣、现有水平,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因素合理搭配、进行编组,每组人数以5—6名为宜。(男女生适当搭配、好、中、差生适当搭配)组员要进行训练,做到既相互合作,又不过分依赖别人。组长定期或不定期轮换,轮换方法可多种多样。

  (3)明确座位安排

  座位的编排多种多样,根据我校的实际,建议以下安排:圆桌编排式(具体安排见示意图一);面向黑板编排式;(具体安排见示意图二)

  2.实施讨论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按照“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以分组学习的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具体教学程序为:板书课题——学习目标展示——学习指导——学生自学——自学检测——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学生小结——当堂训练——布置课后分层作业。

  为了加强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效果,具体安排如下:

  课前:

  (1)教师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2)教师要进行集体备课,备好学案和分层作业,要精心预设每堂课要讨论的话题,以及准备课堂内即将由学生提问而生成的内容;

  课中:

  (1)安排好学生自我学习、小组讨论时间

  (2)交流时,采用首席发言人(小组推荐)和自动举手相结合的原则,其他同学可以举手补充

  (3),在小组讨论时,允许教师参与到个别小组的讨论中,进行个别辅导

  (4)充分尊重学生,及时表扬鼓励有进步学生

  课后:

  (1)对分层作业要及时反馈;

  (2)做好个别化教育的记录

  (3)对学习困难学生要实行作业面批,全班同学的作业每周至少要面批两次

  (4)每学期写出一篇有关“小班化”教学的有质量的教学案例

  四、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狠抓落实。通过学习不断转变教学观,学生观,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不断充实自己的思想内涵,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从而将超前的先进的认识转化为全校师生共识和行动。

  2.提高认识,全员参与。课堂教学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就是要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真正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育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首先教师要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生变成学习的主人,可以通过专业引领,同伴互助,和机制激励,回顾与反思,这些内动力来促使教师在实践中接受新理念,体验新课堂。

  3.强化考评,务求实效。要强化目标意识,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质量目标,因材施教,分类推进,全面发展。要强化质量意识,把重点放在“备、讲、练、辅、考、评”这些教学质量形成的关键环节上,不断创新方式,激发效能,落实细节,夯实基础,提升质量。从学生实际和学校实际出发,要做到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学校进行督促检查,全方位进行考核、考评。

  4.建立学生档案袋。收集学生在一学期中参与各类活动取得的成果、学生学习成绩跟踪表、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教育资料、学生学习体会等。档案袋是对学生整体评价的重要依据。

  5.建立教师教学档案袋。对教师一学期教学成果展示,包括教案、课件、教学成绩、个人或学生获奖情况、公开教学实录、个别化教育资料、实施小班化教学的阶段小结、课题研究成果、学期总结等。注重量化和实绩数据,这是对教师评价的重要依据。

  6.开展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会。对教师做出更为客观、全面的评价。

  五、评价办法:

  1.通过对实验班学生及教师初始状态,中期状态和终了状态进行实验比较分析,测评实验效果。

  2.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测评进行动态分析,测评实验效果

  3.教师小班教学实施情况纳入各类考核考评。

  六、阶段划分:

  我校此次“小班化”教学研究尝试计划分三个阶段,三个学年完成。

  (一)启动探索阶段(XX年8月底——XX年9月中旬)

  1.成立“小班化”教学研究领导小组

  2.制定我校“小班化”教学研究实施方案

  3.全校共同讨论、评议实施方案

  (二)具体实验阶段(XX年9月下旬——XX年1月底)

  第一轮实验阶段(XX年9月下旬——XX年10月下旬)

  1 各实验教师围绕研究对象开展研究,及时收集整理实验信息

  2.针对同一课程,备写不同教案(教案、导学案),总结得失优劣。

  3.各实验教师尝试面对同一班级,同上一节课,并参与研讨,互相交流,及时总结经验。

  4.XX年10月底各实验教师向全校教师汇报研究进展情况。

  第二轮实验阶段(XX年11月——XX年12月底)

  1.调整教学方法,继续进行实验研究。

  2.进一步加强教师教育理论培训。

  3.结合学生学习效果及学习行为养成情况(对“小班化”教学的适应程度),评估实验效果。

  (三)总结成果阶段(XX年12月底——XX年1月底)

  1.验收评估:

  (1)收集实验教师优秀教案、优秀课件

  (2)检查实验班级有效学习行为的养成

  2.推广交流

  本学期结束前,负责老师做好小结工作,为下学期小班化教育工作做好准备。对尝试中产生的成功经验,在全校所有班级和老师中开展推广交流。XX学年七、八年级小班化教学同时展开。

  池淮初中

  XX年8月20日

化学实验方案5

  为提高高中教师实验教学水平、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xx市教育技术中心、xx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将于9月初(具体时间另定),在xx中学联合举办高中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科教师(实验教师)实验技能大赛。

  本次大赛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各县(市、区)选拔赛(20xx年5月-8月),第二阶段为全市复赛(20xx年9月)。

  选拔赛由各县(市、区)教育技术中心、教育局教研室联合策划组织开展。参与选拔赛的学校数不低于当地学校总数的70%。通过选拔,xx、xx各推荐6名选手(高中物理、化学、生物各2名),其它县(市、区及)开发区各推荐3名选手(高中物理、化学、生物各1名)参加市复赛。各县(市、区)教育技术中心于20xx年8月31日前将本地选手名单上报市教育技术中心。

  复赛设实验教学理论基础知识、实验操作、创新实验三项内容,其中实验教学基础知识考察选手对教材中实验的理解程度;实验操作考察选手对教材实验的熟练程度、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实验效果;创新实验考察选手的创新意识、实验设计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本次大赛设个人一等奖9名、二等奖12名、三等奖若干名,一等奖获得者推荐参加全省比赛。

化学实验方案6

  为贯彻落实省市关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初中理科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根据《20xx年镇江市中考物理、化学实验考查实施方案》,结合本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考务工作小组

  组长:z

  副组长:z

  保密:z

  保卫:z

  宣传:z

  后勤保障:z

  信号:z

  派驻监考:教育局外派

  监考教师:外派(理、化各两名)

  检录:z

  抽签工作人员:z

  实验员:z

  二、考点、考室布置及要求

  1.考点布置:考点大门正上方悬挂横幅,按要求书写 “z市20xx年中考物理、化学实验考查丹阳市徒司中学中学考点”。责任人:朱辉平

  2.考点必须设有宣传栏。栏内张贴《考室平面图》、《考试流程》、《监考规则》、《考生违纪舞弊处罚规定》、《考生须知》、《补考规则》等,张贴有关标语,为考生营造一个严肃、和谐的考试环境。责任人:石晓春

  3.考点办公室:实验楼教师办公室。

  4.考场安排:九年级物理考试设在实验楼三楼物理实验室;化学考试设实验楼一楼化学实验;准备室设在实验室二楼生物实验室;候考室设在阶梯教室。

  5.考室布置:要做到清洁卫生,在各考室前面挂好石英钟。每考室每场安排四组不同的实验。每室安排2组8个考位,每个考位供一位学生独立进行考试。每组的4个座位从靠讲台的第一排开始,每组均编1、2、3、4四个座位号。考室座位编排示意图如下:(责任人:各实验员)

  讲台

  11

  22

  33

  44

  6.学生分组安排:九年级共122人,分为31组,共进行8个批次考试,每个批次4组,每组第一位为组长负责抽签,根据抽签结果有检录老师带领学生进入考场。

  三、考试时间、时量、信号、分值

  考试时间:20xx年5月9日。上午进行八个轮次每轮次考试时间15分钟,中间间隔10分钟。上午8:00开始,考务工作人员到岗时间:上午7:30。

  考试具体时间、轮次:

  5月9日 上午第一批次8:00-8:150

  第二批次8:25-8:40

  第三批次8:50-9:05

  第四批次9:15-9:30

  第五批次9:40-9:55

  第六批次10:05-10:20

  第七批次10:30-10:45

  第八批次10:55-11:10

  四、考试内容、形式及流程安排

  1.考试内容:新课程标准中各学科所要求做的学生分组实验。

  2.方式:各学科实验操作考试全部实行单人单桌考试,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并完成相应纸质试卷,教师当场评价的方式进行考试。

  3.每学科每场同时进行四个实验考题考试,分别由四个专业教师监考、打分,市教育局派人巡视检查,协助监督考点按程序操作到位,确保考风考纪。

  4.考试具体流程为:

  (1)编组:以班级为单位,按照准考证号的大小统一编号,每组4人,依次编好组别和组号,每组第一位为组长。具体编组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各班班主任宣传落实到每位学生。

  (2)候考:每场考试考前30分钟,由各学科负责的联络员相互协调并通知相关班主任、要求学生携带《准考证》和考试文具进入指定候考区侯场,注意保持安静。

  (3)抽签:第一批的考生提前半小时进入准备室(第二批的考生在前批考生进入考场后即可进入准备室候考),按组坐好等待抽签。每小组的小组长代表本组到抽签室抽签,决定本小组的考查试题,考前5分钟由检录工作人员将考生带至考场。

  (4)入场:待上批次的考生全部退场后,监考组长安排下批次学生入场并根据抽到的考题对号入座。监考教师逐个查验《准考证》,指导考生在试卷上正确填写信息,记录缺考、空考考生有关信息。

  (5)考试:实行一监四制,即一名监考教师对应监考4名考生(每个考场设2名监考教师,每位监考教师负责考查一列学生实验操作);监考教师当场评定考生成绩,原始成绩按10分制计,后转换成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呈现。

  (6)退场:考试结束后,监考人员组织考生依次退场。实验员做好下一轮考试准备。

  (7)登分:监考老师录入、汇总考点的考查成绩;打印一式两份,考点主任确认后签字、盖考点学校公章,一份考点保存,一份与评分标准、评分表、录入成绩的U盘等材料密封、盖考点学校公章后报送考点所在地考试院(招办、考试中心)。

  (8)补考:在物理、化学实验考查中成绩不合格者,可向学校书面提出申请一次补考,不论补考成绩如何,一律以合格、不合格两个档次计入成绩。补考工作统一于5月16日进行。

  五、违规处理办法

  中考物理、化学实验考查工作违纪违规处理参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执行。

化学实验方案7

  【摘要】新的课程改革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还要关注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化学实验作为化学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实施活动探究的重要模块。本文首先对苏教版化学教材进行了分析,并对科学探究活动的特征做了简要的阐述,通过对苏教版高中化学实验教材的分析发现其中大多数的实验都采取了活动探究的方式来开展的,但是也有些实验需要改进。之后结合探究性实验内容的改进要求,对笔者认为需要改进的实验做了进一步完善,并列举出了详细的改进方案,为今后的化学实验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活动与探究;高中化学;实验;改进;方案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在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对于化学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通过活动探究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获得相关的知识,让学生通过对相关实验的观察、操作、探究等形式来体验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从而学会探究的方法,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但是在实际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并不大,仍然停留在以学习知识提高学习成绩为目的的状态,缺乏探究意识和探究精神。

  1.科学探究活动的特征

  1.1具有双重的目标科学探究活动具有两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指向具体的某一个问题或者某一类问题,第二个目标是指向问题的本质,以此来解决问题背后的科学本质。1.2具有具体的过程科学探究活动不是一个概念或者一种口号,而是一个由若干活动环节组成的具体活动,对于不同的探究活动都有自己的探究目标,但是探究的具体活动过程基本相同。1.3具有特定的方法对于不同的探究内容都有对应的研究方法,例如,在社会学上有社会调查法,物理上有测量法,化学上有实验分析法。1.4具有有效的工具要进行科学的探究活动就需要恰当的工具来辅助研究,借此来通过表面现象来研究事物的本质。1.5具有可重复验证的结果通过科学探究后获得的结果是能够经得起多种方法的验证和证明,探究的结果也可以建立在别人的研究结果之上,作进一步的完善。

  2.化学教材概述

  苏教版化学必修教材在结构的编排上做了较大的调整,整个教材以多个专题的形式呈献给大家,在专题下又分为不同的单元,单元下又细分多个栏目这样层层划分的。每一个栏目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是编者经过精心设计的。在内容的呈现上,设计者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科学探究为线索,通过不同的栏目设置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高中化学必修课程是在义务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一方面给学生提供化学学习必须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升自身素养提供基本技能。选修模块为学生的化学知识拓展提供了有效地途径,为学生的化学拓展提供了选择性和多样性。例如,在选修模块中的“物质结构与性质”就是必修模块中“物质结构基础”的进一步延伸。

  3.探究性实验内容的改进要求

  3.1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探究性实验内容不仅要能够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还要能够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等方面的发展,在进行内容的选择时,尽量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的认知水平,从而激发学生渴望探究和学习的欲望。另外,还要选择那些便于开展实验和能够促进学生思想发展的实验。

  3.2实验方法要新颖多样

  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尽量选取简单易操作,尽量包含先进的科学技术,合理的选取实验的设备。实验的场所可以是教室也可以是实验室,还可以是室外。实验的手段既可以是利用观察法、定量分析或者定性分析法。

  3.3实验内容要贴近生活

  选取的实验内容要让学生能够跟自己的生活联系起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充分体验身边的化学,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实践当中,对化学的本质和价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4.活动与探究所设计实验的改进方案

  苏教版化学必修教材的编写从整体上来看,首先是给学生讲解一个较为高大的化学概念,然后再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点,很好的贯彻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4.1离子检验与焰色反应的实验分析

  开展NH4+、Cl-、SO42-三种离子的检验和焰色反应的实验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初步的物质检验,对以前学过的相关离子检验的方法进行复习,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完成对旧知识的巩固。对于这一实验的设计,基本上能够满足教学目标的需要,但是在活动与探究方面却还不够。这一部分的知识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可以很简单的理解,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欠缺。如果能够进行适当的改进,以家庭实验的形式,利用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验效果会更好。改进方案1:来自瓶中的彩焰首先,在小瓶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在瓶中分别放入不同的盐,将其配置成为饱和溶液,再在瓶中加入适量的无水乙醇配置好可溶性盐的酒精溶液备用。其次,找一清洁的废旧香水瓶,并将调配好的含有可溶性盐的.酒精溶液倒入香水瓶中。最后,点燃酒精灯,将香水瓶冲准火苗挤压,使含有可溶性盐的酒精溶液喷到酒精灯的火焰上,就可以看到不同色彩的火焰。改进方案2:用木炭代替铂丝观察焰色反应在观察焰色反应时,使用铂丝来检验的时候需要用钴玻璃的遮挡才能够清楚看到紫色的火焰,这样的操作过于繁琐。可以使用沾有酒精的干木炭代替铂丝,用坩埚钳夹住木炭并点燃作为火源,将要检测的离子盐撒到火上,由于酒精的燃点较低,离子盐很快就会燃烧,这种方法得到的现象持续时间长、火苗更清晰、操作更加简便。改进方案3:用棉花做火源再观察焰色反应的实验中,将占有酒精的棉花团放在石棉网上,在棉花团上放上要检测的固体物质,直接点燃,就可以看到相应的现象,这样的操作火苗非常大,颜色也更加明显。

  4.2碳酸钠的性质实验分析

  本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物质的检验,并通过实验来了解碳酸钠的相关性质,已经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对于实验2而言,这一实验的安全性较高,可以交给学生自己操作,唯一的不利因素就是对实验装置的打孔处理上,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改进实验装置的办法,提高实验的操作性。改进方案:用具支试管、医用盐水瓶塞、一次性注射器、气球、细棉线来组成实验装置,避免了对实验装置打孔的麻烦,利用注射器有效的避免了盐酸的挥发带来的空气污染。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实验的过程中药品的数量要控制好,不宜放过多药品。4.3Al的性质实验本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该部分的实验可以让学生明确的了解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但是缺乏必要的活动探究。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实验现象背后的问题,另外,通过讲解实际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改进方案:铝能和水的反应吗?实验方案1:将铝的表面用砂纸打磨干净,之后迅速放入水中,并对水进行加热,观察铝和水的反应。实验方案2:将铝先与盐酸反应,去除表面的氧化膜,之后用蒸馏水洗涤干净,在放入水中进行加热,观察实验现象。实验方案3:将铝片先与氢氧化钠反应,之后用蒸馏水洗涤,再放入水中加热观察反应状况。通过对上述实验的观察,总结实验结论,引导学生发现铝是可以与水反应的,之所以能够用铝锅烧水是因为铝锅表面有一层氧化膜,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因为过于爱干净经常用砂纸打磨锅,也不要用铝锅长期放置偏酸性和偏碱性的食物,否则就会影响容器的寿命,更会影响人的健康。

  5.结语

  通过探究性的化学实验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实验原理和化学概念,进而启迪学生的思维,能够让学生在不断地发现中学到知识,享受到探索发现的喜悦,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为了有效的完成该课题的研究,笔者对苏教版的化学实验做了系统的研究,发现这些实验在现有的条件下都能够开展,基本上符合化学实验设计的初衷,但是也有部分实验没有凸显出新课改中对关注学生活动探究能力培养的要求,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文中虽然选取了部分实验做了简要的改进,但是还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对化学实验设计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1-42

  [2]丁莹.对高中化学新教材中实验部分的研究[J].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xx:16-20

化学实验方案8

  一、设计思路

  1、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学生积极主动的发展。确定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体验,注重教学过程中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尊重学生人格和个性,鼓励探究与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注重考察体现新课程课堂教学特征的基本要素

  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很多,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既要着眼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又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体现新课程理念中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基本要素,以利于在评价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诊断和正确的导向。

  3、注重评教与评学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实现具体发展目标的过程。“评教”,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这样才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评学”,建立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的评价体系,以具体评价一堂课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评价要以评学为重点,以此来促进教师转变观念,改进教学。

  4、体现科学性评价原则

  课堂教学具有丰富的内涵,学生、教师、教学条件的实施状况等诸方面对课堂教学的影想不可低估。确定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既要体现课堂教学的一般特征,又要为课堂教学留有可变通的余地。提倡创新,鼓励个性化教学。

  5、体现可操作性

  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要符合当前课堂教学的实际,评价标准是期待实现的目标,但又必须是目前条件下能够达到的,以利于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评价要点必须是可观察、可感受、可测量的,便于评价者进行判断;评价办法要注重质性评价和综合判断,力求简单、易于操作。

  二、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本方案中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共设置6个主评价项目(见表1)。

  “评价项目”,从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要素出发,设置项目。

  “评价要点”,列出了对各个项目进行评价的主要内容。

  “对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采用描述性语言对评价要点中具有典型性的特征进行列举和描述。

  “评课等级和评语”,是评价者依据评价标准,评定等级,再写出评语。

  “评价等级”,是根据特征描述,对课与评价要点是否符合所作的判断。

  授课人姓名:班级:课题名称:

  评价项目

  评价要求

  评价等级

  教学目标

  符合课程标准,围绕教材,利用开发课程资源,结合学生实际,叙写具体明确可达成的可测、可评的课堂教学目标。

  教学设计

  为教学目标达成,设计教学方案,使之适合于学生经验,兴趣、认知和其他能力发展的现状与需求,师生共同创设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讨论、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利用信息技术教育和课程资源,实施有效的教学行为。

  教学过程

  主要教学

  行为

  语言、文字、声像、动作等呈现行为;讨论、质疑、探究等对话交流行为;阅读、练习、答疑等指导行为。

  辅助教学行为

  创设课堂教学环境和气氛,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开展有效的师生、生生参与,积极互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利用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

  课堂管理行为

  课堂规则,行为管理,课堂管理模式,课堂进度与时间的调控,课堂突发现象的处置。

  学生反馈

  师生参与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学到什么,学会什么,会学什么,学习的自主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张扬和提升。

  教学特色

  在教学过程的某个环节或全过程中,创设教学环境,组织教学,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引进新课、复习课抓住重点、突破难点、质疑、解惑、巩固双基、启迪思维、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编拟和精选习题等方面独具创新的教学艺术特色。

  教学效果

  大多数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及其达到目标的程度。

  学生、家长评价

  通过参与、体验和感受以及期待达到的目标对课堂教学评价。

  教师自评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回顾,反思和总结,肯定成线,找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实事求是自我评价。

  评价人:

  对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

  1、教学目标

  ⑴符合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的程度。

  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相适应,关注学生的差异。

  ⑵可操作的程度: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知识点落实到位。

  2、学习条件

  ⑶学习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⑷学习资源的处理: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处理科学,学习活动所需要的相关材料充足,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化学实验利用与授课过程有机结合。

  3、学习指导与教学调控

  ⑸学习指导的范围和有效程度:为大多数学生提供平等参与的机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根据学习方式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及时采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教师的语言准确,有激励性和启发性

  ⑹教学过程调控的有效程度:能够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进程、难度进行适当调整,合理处理临时出现的各种情况

  4、学生活动

  ⑺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对问题情景关注,参与活动积极主动

  ⑻学生参与活动的广度: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人数较多,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式多样,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时间适度

  ⑼学生参与活动的深度:能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能发表个人见解,能按要求正确操作,能够倾听、协作、分享

  5、课堂气氛

  ⑽课堂气氛的宽松度:学生的人格受到尊重,学生的讨论和回答问题得到鼓励,学生的质疑问难得到鼓励,学习进程张弛有度

  ⑾课堂气氛的融洽度:课堂气氛活跃、有序,师生、生生交流平等、积极

  6、教学效果

  ⑿目标的达成度:基本实现教学目标,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任务,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⒀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有些学生能灵活解决教学任务中的问题。

  ⒁师生的精神状态:教师情绪饱满、热情,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学生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三、评价表的操作使用说明

  制定本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目的,是为任课教师、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学研究人员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提供基本依据。本评价方案主要适用于对日常教学的形成性评价,评价对象是一节课。

  1、等级评定办法

  本评价方案采用模糊评价的方法,评价等级共分为A、B、C、D四级,为了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突出表现,等级评定办法由基本等级评定办法和学科特色表现升级办法两个部分组成。

  一人评课可以根据听课实况,按等级评定办法给出恰当的等级;多人评课,则采用多数定等法,即以多数评价者确定的等级为结果,或者通过集体讨论和评议确定等级。

  ⑴基本等级评定办法。

  A等:符合评价指标项程度达到80%以上;B等:符合程度70~80%;C等:符合程度60~70%;D等:60%指标符合程度不高,此项为不合格评价。

  ⑵学科特色表现升级办法。

  充分体现化学实验教学,实验处理对课堂教学知识点的落实起到了充分的作用,学生实验操作规范,效果明显,教师指导得当,分析具有说服力。

  2、使用程序

  ⑴评课前,评课人认真阅读评价方案,熟悉评价要点的特征描述。

  ⑵评课前,评课人一般要对被评教师的教案进行分析,并根据需要拟订检测试卷或调查问卷。

  ⑶评课人在评课过程中,根据评价要点作好听课记录。

  ⑷被评教师根据评价指标自我评价,并就教学条件、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等方面作简要说明。

  ⑸评课人按照评定等级办法,根据教学实施情况、学生测试或问卷结果、教师自我评价等,评定等级,再写出简要的、有针对性的评语。

化学实验方案9

  一.选择题

  1.为制备干燥、纯净的CO2,将大理石和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先后通过装有下列物质的两个吸收装置,两个装置应顺序装入()。

  A.水;无水CaCl2B.饱和NaHCO3溶液;浓H2SO4

  C.浓H2SO4;饱和NaHCO3溶液D.饱和NaHCO3溶液;稀H2SO4

  2.下列各组溶液,只要用试管和胶头滴管,不用其他任何试剂就可以鉴别的是()。

  A.KOH和Al2(SO4)3B.稀H2SO4和NaHCO3

  C.CaCl2和Na2CO3D.Ba(OH)2和NaHSO4

  3.一瓶Na2SO3已部份氧化,必须通过实验确定其纯度,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①称取样品

  ②用蒸馏水溶解样品

  ③过滤

  ④在烘箱中烘干沉淀

  ⑤向溶液中加过量的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

  ⑥用蒸馏水洗涤沉淀再用AgNO3溶液检验,不出现沉淀为止

  ⑦准确称量干燥沉淀的质量

  ⑧在干燥器中冷却

  ⑨计算

  A.①②③⑥⑤④⑧⑦⑨B.①②⑤③⑥④⑧⑦⑨C.①②③④⑤⑧⑥⑦⑨D.①②③⑤⑥④⑧⑦⑨

  4.根据下列实验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试液滴加BaCl2溶液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

  结论:试液中一定含有SO42-

  点燃通入Ba(OH)2溶液

  B:气体气体白色沉淀

  结论:原气体一定是烃

  打开瓶盖用沾有浓氨水玻璃棒靠近

  C:某溶液冒白雾白烟

  结论:证明原溶液中一定是浓硫酸

  滴加苯酚溶液

  D:某有色溶液紫色

  结论:证明原溶液中一定含有Fe3+

  5.限用一种试剂即可区别Na2S、Na2SO3、Na2CO3、NaAlO2、Na2SO4

  五种溶液,应选用()。

  A.烧碱溶液B.BaCl2溶液C.氨水D.盐酸

  6.欲使CuSO45H2O、NH4Cl和SiO2的混合物分开,其必要的操作为()。

  A.升华、溶解、过虑、蒸发B.溶解、过虑、蒸发、分液。

  C.加热、溶解、过虑、结晶D.溶解、过虑、分馏、结晶

  7.现给你提供以下试剂①蒸馏水②铁粉③浓:H2SO4④浓盐酸⑤烧碱⑥浓氨水⑦Cl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从电子工业上用FeCl3溶液腐蚀印刷电路板后的废液中回收并制纯净的FeCl3溶液。在方案中需选用上述试剂中的()。

  A.①②④⑦B.①③④⑥C.②④⑥⑥⑦D.①④⑥⑦

  8.某学生设计了三种制备方案①用KI晶体与浓H3PO4反应制HI②用饱和食盐水制电石气③用纯碱和石灰水制烧碱,可用的方案是()。

  A.①B.①③C.②③D.全部

  9.设计实验从草木灰中提取钾盐,下列仪器不必罗列在实验通知单中的是()。

  A.滴定管B.玻璃棒C.烧杯D.分液漏斗

  10.去掉苯酚中混有少量的苯甲酸、应选用最好的实验方案是()。

  A.在混合物中加入盐酸、充分振荡,再用分液漏斗分离

  B.在混合物中加入NaOH溶液、充分振荡,再通入过量CO2使反应完全后,再分液漏斗分离

  C.将混合物用蒸馏方法分离

  D.在混合物中加入乙醚、充分蒸取苯酚后,再用分液漏斗分离

  二.填空题

  11.已知化合物甲和乙都不溶于水,甲可溶于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98%的硫酸而乙不溶,现有一份甲和乙的混合物样品,通过实验进行分离,可得到固体甲(实验使用的过滤器是用于强酸性液体的耐酸性过滤器)。

  请填写表中空格,完成由上述混合物得到固体甲的实验设计。

  序号

  实验步骤

  简述实验操作(不叙述如何组装实验装置)

  ①

  溶解

  将混合物放入烧杯中,加入98%硫酸中,充份搅拌直到固体不再溶解。

  ②

  ③

  ④

  ⑤

  洗涤沉淀

  ⑥

  检验沉淀是否洗净

  12.某混合物粉末中含有K+﹑Na+﹑Mg2+﹑Cl-﹑Br--。

  (1)将K+﹑Na+﹑Mg2+大致分离,并把Cl-﹑Br-也大致分离开来,有以下的方法和步骤可供选择(有些可以重复使用):①溶于水配成稀溶液;②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③通入足量的CO2;④通入足量的氯水;⑤加入足量浓氨水;⑥过滤;⑦用CCl4萃取。最合理的方法和步骤的顺序依次是(用编号)

  (2)分离后剩余的水溶液中所含的主要物质是

  (3)如果上述分离过程中分离出的一种物质是小苏打,要得到干燥的小苏打应采取的最简单的措施

  。

  13.为测定碳酸钙纯度(设含杂质SiO2),学生设计了如下几个实验方案,请回答每个方案中的问题。

  [方案I]

  (1)称取碳酸钙样品Mg;

  (2)加入过量盐酸;

  (3)收集并测定生成的气体体积VmL。

  问题:如果称量样品时,砝码底部有一处未被实验者发现的残缺,那么测定的碳酸钙的纯度会(偏高、偏低、无影响)

  [方案II]

  (1)称取碳酸钙样品Mg;

  (2)用cmol/L盐酸VmL(过量)溶解样品;

  (3)取溶解后的溶液mL,用C′mol/LNaOH溶液滴定,恰好用去V′mL。

  问题1:列出本实验中所用到的仪器名称(除铁架台及附件、烧杯之外)

  。

  问题2:加盐酸后是否需要滤出SiO2后再用NaOH滴定(填选项编号)。

  A.需要B.不需要C.均可

  问题3:碳酸钙纯度计算公式。

  [方案III]

  (1)称取碳酸钙样品Mg;

  (2)高温(1000℃)煅烧直至质量不再发生变化,冷却后称量,质量为M′g。

  问题1:为什么要煅烧至1000℃且“直至质量不再改变”?

  问题2:本方案中的“冷却”应如何操作“为什么?

  [方案IV]

  (1)称取碳酸钙样品Mg;

  (2)加入足量Cmol/L盐酸VmL使之完全溶解;

  (3)过滤并取滤液;

  (4)在滤液中加入过量C′mol/LNa2CO3溶液V′mL;

  (5)将步骤(4)中的沉淀滤出、洗涤、干燥、称重为M′g。

  问题1:此方案中不需要的数据是(填选项编号)。

  A.C、VB.C′、V′C.M′D.M

  问题2:为减少实验误差,必要的操作是(填选项编号)。

  A.精确测定Na2CO3溶液体积V′mL

  B.精确配制浓度C′mol/LNa2CO3溶液

  C.将步骤(3)所得沉淀洗涤,洗涤也应并入(4)中

  D.将步骤(3)所得沉淀洗涤、干燥、称量其质量M′g备用

  问题3:步骤(5)中要将沉淀进行洗涤,如果未经洗涤,则测定的碳酸钠纯度将

  (偏高、偏低、无影响)。

  综上所述,你认为4个方案中,最好的方案是,其它方案的缺点分别是:

  方案IV:沉淀的洗涤、干燥、称量操作过程复杂,容易造成较大误差;

  方案;。

  方案;。

化学实验方案10

  一、比赛目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既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的实验技能是完成课堂实验教学,落实课程目标的必备条件和基本保证。为鼓励教师熟练掌握有关实验方案设计、器材准备、实验操作、数据记录、结果分析及对学生实验进行指导等有关技能,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特举办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技能大赛。

  二、比赛内容

  依据《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和现行《初中化学》教材,并参考《中学实验室管理与实验技术》和《中学理科实验教学指导-初中化学分册》进行命题,主要考察教师以下实验技能:

  (一)使用基本的实验仪器,按要求装配实验装置并准备实验,安全、有序地进行实验操作,排除实验中的故障,展示实验现象;

  (二)用日常生活中易获取的材料设计一些有特色的实验,并对常规实验进行改进;

  (三)用化学知识对实验和生活中出现的现象进行分析和探究;

  (四)根据教学目标选择所需要的实验,并确定所选实验的类型,如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一般性活动、课外实验和实验课题研究,并能对学生进行指导。

  三、比赛方式

  比赛分初赛和决赛二轮进行:

  (一)初赛

  1.初赛以市、区为单位组织进行,各市、区教育装备管理部门负责实施。各市、区所辖每所初中(含完中和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初中部)至少要有一名教师参加初赛。

  2.初赛由各市、区自行出题,自行组织。根据初赛成绩和省文件要求推选一定比例的人员参加全市比赛。

  3.各市、区初赛前应将比赛方案上报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办公室,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办公室安排人员到比赛现场巡视,记录比赛组织情况。

  (二)决赛

  1.决赛由z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和z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办公室联合承办,组委会由市教育局副局长z任主任,市教育科学研究院z和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办公室z任副主任,委员由各市、区分管局长担任。竞赛评审组由化学学科专家组成。

  2.各市、区装备部门负责本地区参赛人员的组织工作,并指定专人作为领队,便于工作。

  3.决赛分二轮。第一轮比赛为书面考试和实验操作,比赛成绩为书面考试和实验操作成绩之和,按得分高低排名,前48名选手进入第二轮。第二轮比赛为四个实验操作模块。比赛成绩为四个实验操作成绩之和,按得分高低排名。

  四、奖项设立

  1. 决赛设个人奖:省一等奖3名,省二等奖5名,市一等奖8名,市二等奖12名,市三等奖20名。根据省文件精神推荐部分获奖教师参加省级比赛。

  2. 决赛设团体奖:按各市、区团体总分排名,团体奖5 个。

  五、时间安排

  1.20xx年11月31日前完成初赛。

  2.20xx年3月底前完成决赛,具体时间另行确定。

  附件2:培训日程安排表

化学实验方案11

  一、化学实验设计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的要求

  1.深刻理解化学基本理论的实验基础

  化学学科中,任何理论(或假设)的提出、发展和完善,都有一定的实验事实作根据,如:原子结构理论中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实验根据是电离能的测定;原电池原理的实验根据是铜—锌原电池实验;某些有机物之间反应机理的确定是在实验中利用了示踪原子等。许多类似的实例道出了以下规律:实验事实→理论的建立(或假设的提出)→再实验→理论的发展和完善。这是人类在自然科学中发现真理、认识真理的过程。要让学生明白:化学家就是这样去认识化学世界的。

  2.熟练掌握常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实验事实以及单质、化合物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化学实验是证实某物质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唯一手段。中学阶段的大部分化学实验都是定性实验,这些实验虽然简单,但确实可以培养学生透过实验现象(或实验数据)看清反应实质,进而推断物质的微观组成、结构与实验结果的相互关系。物质的制备原理是以物质的性质为基础的,某一物质的制备方法不止一种,但教材上采用的方法则是实验室中最常见的最好方法,熟悉了这些实验,在设计实验时就能够灵活选择实验原理。

  3.能查阅、运用有关图表、数据和其它资料。

  4.掌握中学化学常规实验手段,熟悉常见仪器的规格、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

  常规实验手段是化学实验的基础,综合实验是常规实验的综合运用,即使那些高、精、尖的实验也离不开常规实验,因而教材中所有实验(包括教师的演示实验)都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在课内或课外一丝不苟地完成。通过动手,一方面达到对常规实验操作(加热、蒸发、过滤、分液、称量、滴定、仪器的组装等)的熟练掌握,同时熟悉常见仪器的应用范围和使用注意事项。

  二、设计实验必须有化学实验总体观

  任何一个化学实验都包含以下内容:(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设计(4)实验药品、仪器、装置(5)实验操作及操作规程(6)实验结果的处理,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可称为化学实验的六要素。实验目的是核心;实验原理是达到实验目的的理论根据;实验程序是能否完成实验的关键,它的设计以实验原理为基础;药品、仪器、装置是物质保证,这些物质条件的选择是由实验原理和实验程序决定的,同时对实验程序也起着制约作用;实验操作及注意事项是实验得以顺利、安全进行的保证,它的制定要由实验程序和实验用品来决定;实验结果的处理是对实验是否达到预期目的所进行的检验,在解释实验现象、处理所测得的数据、分析实验误差等项工作中必须对各要素进行综合分析。

  三、思维能力是化学实验设计的核心

  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都离不开思维。化学实验的设计过程实质上是一个探索、创造的过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层次较高,而中学生的思维活动还处于从经验型向抽象型过渡的阶段,这就要求教师设法加速这一转化,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尽快趋于成熟,尽早地具备辩证思维的能力,同时培养出较好的思维品质。

  四、创造性是实验设计的灵魂

  学生在设计时,首先是通过模仿、移植现有的实验方案,然后通过独立思考、探索逐渐在设计中体现自己的个性,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时,可引导学生阅读、查找一些实验小窍门、实验药品及仪器的代用品、实验装置的改进等有关资料,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启迪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同时也应经常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和创造兴趣的问题,尽量给学生一些动手的机会,让学生在手脑并用的活动中迸发出创造的火花。

化学实验方案12

  一、《考试说明》

  ⑴了解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⑵了解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

  ⑶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了解实验室一般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方法;

  ⑷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包括所用试剂、仪器、反应原理和收集方法);

  ⑸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能对常见的物质进行检验、分离和提纯;

  ⑹能根据要求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了解测定溶液 pH的方法。

  ⑺能根据实验试题要求,做到:

  ①设计、评价或改进实验方案;

  ②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③分析或处理实验数据,得出合理结论;

  ④识别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

  ⑻以上各部分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

  二、知识点击

  ㈠、化学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

  ⑴科学性:所谓科学性是指实验原理、实验操作程序和方法必须正确。例如,在操作程序的设计上,应取少量固体先溶解,然后再取少量配成的溶液并再加入试剂,而不能将样品全部溶解或在溶解后的全部溶液中加入试剂。

  ⑵安全性:实验设计时应尽量避免使用有毒药品和进行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操作。

  ⑶可行性:实验设计应切实可行,所选用的化学药品、仪器、设备和方法等在中学现有的实验条件下能够得到满足。

  ⑷简约性:实验设计应尽可能简单易行,应采用简单的实验装置,用较少的实验步骤和实验药品,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

  ⑸经济性:在能达到实验目的的前提下尽量选用常见、容易得到的、低价格的仪器和药品。

  ㈡、化学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⑴明确目的原理:首先必须认真审题,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弄清题目有哪些新的信息,综合已学过的知识,通过类比、迁移、分析,从而明确实验原理。

  ⑵选择仪器药品: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能否腐蚀仪器和橡皮、反应是否加热及温度是否控制在一定范围等,从而选择合理的化学仪器和药品。

  ⑶设计装置步骤:根据上述实验目的和原理,以及所选用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学生应具备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的能力,实验步骤应完整而又简明。

  ⑷记录现象数据: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全面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

  ⑸分析得出结论:根据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图表、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试题主要的类型有:实验设计(包括实验操作程序的设计、物质制备实验的设计、物质性质实验的设计、验证某一化学原理的设计、确定某混合物组分的设计、测定物质纯度的设计等),实验方案的优劣评价,仪器和试剂的选择及仪器的组装,物质的制备及性质验证,实验现象描述与数据结果处理等,综合性强、立意高、隐蔽性强。

  ㈢、实验方案设计的解题方法

  1、中学化学常用见气体制备的三种基本装置:

  ⑴固一固加热制气装置:制O2、NH3等。

  ⑵固一液常温制气装置:制H2、CO2、H2S等。

  ⑶固一液加热制气装置:制Cl2、SO2等。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以及反应条件是否需要加热来选择制气装置,把气体制备的化学反应与气体制备的装置相联系,有利于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2、药品选择的知识

  ⑴检验水蒸气的有无用无水硫酸铜粉末,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常用浓硫酸,有时也用碱石灰或氯化钙。

  ⑵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用澄清的石灰水,除去二氧化碳气体常用氢氧化钠溶液,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常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⑶检验氯化氢气体用硝酸银溶液,除氯化氢气体可用硝酸银溶液,也可用碱溶液或水。

  ⑷检验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因为它们的性质非常相似,需要灼热的氧化铜把它们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通过生成物加以验证。

  3、思考问题的顺序

  ⑴围绕主要问题思考。例如:选择适当的实验路线、方法;所用药品、仪器简单易得;实验过程快速、安全;实验现象明显。

  ⑵思考有关物质的制备、净化、吸收和存放等有关问题。例如:制取在空气中易水解的物质(如Al2S3等)及易受潮的物质时,往往在装置末端再接一个干燥装置,以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

  ⑶思考实验的种类及如何合理地组装仪器,并将实验与课本实验比较、联想。例如涉及气体的制取和处理,对这类实验的操作程序及装置的连接顺序大体可概括为: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

  4、仪器连接的顺序

  ⑴所用仪器是否恰当,所给仪器是全用还是选用。

  ⑵仪器是否齐全。例如,制有毒气体及涉及有毒气体的实验是否有尾气吸收装置。

  ⑶安装顺序是否合理。例如:是否遵循“自下而上,从左到右”;气体净化装置中应先经过水溶液洗气,后干燥。

  ⑷仪器连接顺序是否正确。例如:洗气时“进气管长,出气管短”;干燥管除杂质时“大进小出”等。

  5、实验操作的顺序

  ⑴连接仪器。按“气体发生→除杂质→干燥→主体实验→尾气处理”顺序连接好实验仪器。

  ⑵检查气密性。在整套仪器连接完毕后,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装入药品。检查气密性的方法要依装置而定。

  ⑶装药品进行实验操作。

  ⑷在通过水溶液之前,需先检验有无水蒸气,因为气体通过水溶液时必然带出水蒸气,此时已经无法判断水蒸气的准确来源。

  ⑸验证气体时,应先排除相应杂质的干扰,当水蒸气和其他气体杂质都需要除掉时,应先除其他杂质后干燥。

  设计实验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⑴提出假设,求证假设。

  ①假设:对观察到的现象提出的一种可检测的解释。

  提出假设——寻找证据 符合事实——假设成立; 不符合事实——假设不成立。

  ②预期:即在检测一个假设之前,先提出实验的预期结果。如果预期没有实现,则说明假设不成立;如果预期得到实验,则假设成立。

  ③实验:根据提出的假设确定实验的目的,具体设计和实施实验的方法步骤。

  ⑵观察记录和收集数据:在设计一个实验时一定要事先考虑好如何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如何收集数据。如:采用多长的时间间隔观察或记录一次,采用哪些指标作为变化的标志等。

  ⑶设立对照:

  空白对照: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

  条件对照:给对照组所作的处理与实验组相同,但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

  相互对照:不单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照。

  前后对照:观察记录实验材料在实验前后的变化情况。

  ⑷考虑实验的可操作性、经济成本、危害等。

  ⑸分析、推论。对实验观察记录下来的现象、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就可以得到实验结果。根据实验事实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㈣、化学实验方案设计

  注意事项:

  1、药品和装置是部分给出或刚好还是有多余。若药品和装置只部分给出,则应需要作必要的补充,若有多余,则应进行筛选和淘汰。

  2、题设条件有无特殊要求。如采用最简单或最合理的实验步骤,这些要求对我们考虑反应原理、选择药品和装置及确定操作步骤都做了限定,必须高度重视。

  3、实验过程中的隐蔽性操作。如某些必要的干燥除杂、冷凝等,这些都是实验中必不可少的,但容易被忽略。

  4、药品的规格。有些题目要求指出药品的名称,这类问题最难答准确,如一些药品的准确描述为:硫酸铜粉末、澄清石灰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等。

  5、设计实验时还要考虑因素:

  ⑴净化、吸收气体及熄灭酒精灯时要防液体倒吸;

  ⑵进行某些易燃易爆实验时要防爆炸(如H2还原CuO应先通H2,气体点燃先验纯等);

  ⑶防氧化(如H2还原CuO后要“先灭灯后断氢”,白磷切割宜在水中进行等);

  ⑷防吸水(如实验、取用、制取易吸水、潮解的物质,须采取必要措施,以保证达到实验目的)。

  ㈤、化学实验方案设计常见题型分析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题型主要分为两大类型:

  1、识别与分析评价实验方案。即对实验法加以评价,或解释某步操作的目的,或推测实验现象等。解这类题目的思路是:紧扣题意,明确试题考查的意图,要对题目所给的信息认真进行分析、理解,并将其与已有的知识相结合,形成相应的新知识网络,然后用于对实验方案的分析、验证。

  2、设计化学实验方案。所谓设计实验,是用多种装置和仪器按某种目的进行串联组合完成某项实验,其类型较多,考查形式多样。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对所学过的物质的性质、制备和净化,常用仪器和装置的作用及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等知识融会贯通,要善于吸收新信息并且能加以灵活运用,故这类题目难度较大,是高考的重点题型。解这类题的思路是:抓住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原理,理解各仪器与装置的作用,联想化学原理与物质的有关性质。

  ㈥、中学化学实验设计常用典例

  1、气体物质的实验室制备

  根据中学化学和高考要求,应掌握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⑴原料的选择:以实验室常用药品为原料,方便、经济、安全,尽量做到有适宜的反应速率(不可过快,也不可过慢),且所得气体惟一。

  ⑵装置的选择:由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和所制备气体的性质、量的多少决定。装置从左到右组装顺序为:发生装置→净化装置→干燥装置→收集装置→尾气吸收装置。

  ⑶仪器的装配:在装配仪器时,应从下而上,从左到右,先塞好后固定;加入试剂时,先固后液;实验开始时,先检验仪器的气密性,后点燃酒精灯;在连接导管后,应长进短出;量气装置的异管应短进长出;干燥管应大口进,小口出。

  ⑷气体的除杂:先除杂,后除水,加热除氧放末尾。常用的除杂试剂(括号内为杂质气体)有:硫酸铜溶液(H2S)、碳酸氢钠溶液(SO2或HCl)、加热氧化铜粉末(CO或H2)、浓NaOH溶液(CO2)、加热铜网(O2)、浓H2SO4或无水氯化钙(H2O)。

  ⑸尾气的处理:燃烧法(如CH4、C2H4、C2H2、H2、CO等);碱液吸收法(如Cl2、H2S、CO2、SO2、NO2等);水溶解法(如HCl、NH3等)。

化学实验方案13

  活动目标:

  通过实验感知淀粉遇碘会变颜色,从而激发学习的欲望,提高观察的全面性,思维的发散性及操作的协调性。

  活动准备:

  淀粉水、碘酒、糖水、醋水、盐水、水、酒、针管、喷壶若干,各种蔬菜水果切片若干。

  活动过程:

  1、猜一猜

  小朋友们看,我这有一张画,你们看到了什么?(什么也没有)这里有一种神奇的药水,现在我把它喷上去,这次你们看到了吗?(看到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幼儿自己猜)到底是怎么回事?等一会我们就会找到答案了。

  2、做一做

  ( 1 )我今天还给小朋友们带来一瓶水,你们看,它和以前的水有什么不一样呢?(白色)我们叫这种水为淀粉水。我还给小朋友准备了许多东西,在这些东西里有一种能使淀粉水变颜色的,是哪一样呢?我们一起来试试。顺便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

  ( 2 )教师巡回指导。

  ( 3 )请小朋友们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3、 找一找

  ( 1 )刚才我们发现淀粉水遇碘变蓝,那哪些东西 里有淀粉呢?(幼儿自己猜)你们说了这么多,到底哪里有淀粉呢,我们一起来找一找。

  ( 2 )教师巡回指导。

  ( 3 )谁找到了淀粉,你是怎样找到的?

  4、实验我们做完了,你们知道这幅画中的秘密吗?(用淀粉水画的,碘酒喷上去,就看到了)淀粉不仅仅有这一种玩法,还有许多好玩的玩法,以后我们再一起来研究。

  活动结束:

  结合美术活动“奇妙的画家”,让幼儿用淀粉水绘出图画,再用碘酒喷出来。

化学实验方案14

  学习目标

  1.理解化学实验方案设计时的内容﹑方法﹑要求。

  2.学会设计化学实验方案及科学评价实验方案。

  学习过程

  一、学习探究活动

  阅读课本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完整的化学实验方案一般包括的内容是:

  (2)设计一个化学实验哪些方面入手

  (3)设计化学实验时应遵循哪几项要求

  二、总结与评价

  【总结】

  1.实验方案内容一般包括:名称﹑目的﹑原理﹑用品﹑步骤﹑现象记录及结果处理﹑问题和讨论。

  2.设计实验方案时,应选择安全性好﹑药品易得﹑操作简便﹑装置简单﹑现象明显的最佳方案。

  【评价】

  1.实验室用氨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铜的近似原子量,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uO+2NH3======N2+3Cu+2H2O

  (1)如果选用测定反应物CuO和生成物H2O的质量[mCuO、mH2O]的方法进行测定,请用图示所列仪器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并回答下列问题。

  ①仪器连接的顺序为(用字母编号表示,仪器可重复使用)。d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完毕时,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

  ②列出计算Cu的原子量的表达式:。

  ③下列情况将使测定结果偏大的是。

  A.CuO末全部还原的CuB.部份CuO受潮

  C.CuO混有CuD.部份CuO还原为Cu2O

  (1)如果仍采用上述仪器装置,其他方案可选用测定的物理量有。

  A.mCu和mCuOB.mN2和mH2O

  C.mCu和mH2OD.mNH3和mH2O

  2.右图是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乙醇与氢卤酸反应的实验装置图。

  在烧瓶A中放入一些新制的无水CuSO4粉末,并加入约20mL无水乙醇,锥形瓶B盛放浓盐酸,分液漏斗C和广口瓶D中分别盛浓H2SO4,干燥管F中填满碱石灰,烧杯作水浴噐。

  当打开分液漏斗C的活塞后,由于浓H2SO4缓缓流入B中,则D中的导管口有气泡产生,过几分钟后,无水CuSO粉末由无色变蓝色,此时水浴加热后,将F端逸出的气体点燃,发生特殊的绿色火焰。试回答:

  (1)B中逸出的主要气体是原因是。

  (2)D广口瓶的作用是;E管的作用是。

  (3)F管口点燃的气体是(填化学式),生成其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瓶中无水CuSO4变蓝的原因是。

  (5)由A中发生反应的事实,可推断出的结论是__。

化学实验方案15

  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江苏省教育系统危险化学品安全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教办安[20xx]5号)文件要求,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活动,危险源监控机制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安全制度进一步健全,安全管理主体责任得到有效落实,危险化学品安全基础进一步夯实,应急救援能力进一步加强,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明显增强。

  二、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危险化学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兼办公室主任。

  三、整治重点

  1.危险化学品管理主体责任落实情况。重点排查“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是否落实;管理制度是否健全;人员配置是否符合要求;等。

  2.危险化学品隐患排查情况。着重排查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化学品的存放、使用、摆放是否规范;管理是否严格;领用、回收台账是否健全;危险化学品监管负责人是否落实;实验室消防设施是否配齐;实验室是否建立应急预案;实验室专兼职人员是否经过培训。

  3.废弃危险化学品处理情况。重点排查待处理的废弃危险化学品是否列出库清单,分类建档,并上报教育主管部门,安监部门、环保部门;是否擅自处理废弃危险化学品。

  4.危险化学品管控措施落实情况。重点排查危险化学品购置是否规范;危险化学品存量是否定期检查;危险化学品存放地点技防、物防是否到位。

  四、实施步骤

  1.部署动员阶段(5月底前)。学校成立危险化学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专项整治实施方案。

  2.排查整改阶段(6月底前)。相关部门可参考《高校危险化学品安全检查对照表》,组织力量对本部门危化品仓库、相关实验室及相关场所危化品安全进行全面检查和自查。对自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建立安全隐患台账,及时进行整改,做好整改记录,不能及时整改或无法整改的,要及时上报学校,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计划和整改期限。

  3.总结提高阶段(12月底前)。学校危险化学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对前期排查整改情况进行抽查、验收、总结,确定重点防范部位。

  五、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协调配合,明确责任,切实做到人员落实、任务落实、责任落实,确保专项整治工作顺利开展。

  2.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对自查出的每一处安全隐患要登记记录,提出具体整改办法,制订应急预案,并加强对整改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明确相关责任人。

  3.广泛宣传,舆论监督。充分利用校园各种载体,结合“安全生产月”活动,加强宣传引导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理念,全面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4.严格制度,畅通信息。专项整治期间,确保联系渠道和工作信息畅通,相关情况要及时报告学校危险化学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学院

  20xx年6月15日

【化学实验方案】相关文章:

1.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技能大赛方案

2.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技能大赛方案

3.初中化学实验计划

4.化学实验的工作计划

5.学校化学物理实验考试总结

6.学校课题实验方案 -方案

7.化学实验室工作计划

8.化学实验心得体会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