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家访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1-11-12 16:36:46 心得 我要投稿

教师家访的心得体会

  我们得到了一些心得体会以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教师家访的心得体会 ,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师家访的心得体会

教师家访的心得体会 1

  “万名教师大家访”活动在全区拉开序幕以来,此项活动在我校领导的指挥下也在我校如火如荼的展开了。“万名教师大家访”活动即学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下班或是周末走出校园,走访第一个学生,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家庭,用实际行动诠释教师的“爱与责任”。特别是这次访万家活动给我留下了很多思考。

  家访,对我们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然而历来主要是班主任的事,参与面也只是家访某些学生,但这次“课外访万家”活动,要求教师人人参与,访遍百分之百的学生。

  通过此次“访万家,知童心,践师德,共育人”活动,我有以下几点深深的体会:

  一、教师需要多关心单亲家庭孩子

  这次的登门家访,让我知道我班几个话语较少、性格古怪的孩子都源于家庭影响,因为是单亲家庭。如我班潘志强同学,父母离异,跟着父亲,而父亲忙于自己的生意,很少管孩子,对孩子学习也只是“能学个咱样就咱样呗!”的态度,对孩子也没耐心,孩子有不会做的题去问父亲,而父亲只会讲一遍,如果孩子没听懂是不能问第二遍,再问会受到父亲的责骂或是责打,以致这孩子在家不敢问家长、在校不敢问老师,孩子对学习也是越来越没信心,成绩一落千丈。再说说我班周文杰同学,父母离异后,一直跟着爷爷、奶奶,当爷爷见到我们几个老师的到来,既高兴,又表现出很无奈的样子。他老人家说:“现在随着孙子年龄的增长,现在越来越拿他没办法了,作业不写管不了,生活上也是处处与爷爷、奶奶对着干,根本就不听我们的了”。老人家老泪纵痕的讲着。是啊,这些不都是缺少父母关爱、有着逆反心理的孩子。不过,在走访中,却见到了一位伟大的父亲,那就是王雅晨的父亲,王雅晨是六(1)班班长,这孩子也是位单亲孩子,因父母性格不合,母亲在她五岁时就离开了,而这位父亲从此便又当爹又当妈,因为父亲不会给女儿疏头发,他便将孩子带到理发店,自己也在理发店学了两天。孩子有一次考试没考好,便伤心的哭了,然而父亲不是为孩子没考好而生气,而是在一旁安慰伤心的孩子说:“孩子,别哭,有爸爸在,爸爸帮你把它补起来。”的确,父亲就是这样做的,生活上,更是无微不致,特别注重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给她制定每天的生活和学习计划,在小学课程上唯一不能帮到孩子的便是英语学习,他便给孩子买了学习机,每天晚上让孩子跟读一小时,早上半小时记单词时间,每天从不间断,而且每天每一门课都不松懈,这位伟大的父亲将孩子培养成为了班上一名品学兼优的孩子。

  二、教师必须关注留守儿童问题

  早在几年之前“留守儿童”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成为了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生活所迫,家长们都在拼命的赚钱,将孩子抛弃在家而奔波在外打工的父母是在日益增长,其实目的只有一个“多赚些钱,让孩子将来生活得更好,同时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大部分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代管,他们在缺乏父母关爱的同时,又接受老人对他们的溺爱,这让学生的心理更加放纵。他们当中有许多学生养成好动,不遵守纪律,打架闹事,不按时完成作业,不爱学习的坏习惯。如六(2)班杨泽松同学,在校上课从不听讲,作业全抄,甚至不写,“大错不犯,小事不断”。老师与他谈心交流,顶多管到第二天错误再犯,在生活上,不仅不帮爷爷、奶奶干活,而且自己的衣服有时都要奶奶帮着穿,其实在农村有很多像这样的留守儿童,而大部分都是爷爷、奶奶管不了。

教师家访的心得体会 2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当中两个重要方面,而家访则是连接这两方面的重要桥梁。

  通过这次家访,我们了解了家长对孩子的一些想法、打算,进一步把握了学生的个性特点、行为习惯、内心情感等等,增强了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家长也通过家访了解了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了解了班级的整体情况,更清楚自己孩子的上风和劣势,使家庭教育更具针对性,并通过与老师的交换,更好地和老师配合,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

  说真的,这次“家访“很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有的家长感到十分意外和兴奋,真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教师对学生是如此牵挂和关心,而且还寄与这么高的厚看,不管怎样样总有一种欣慰的感觉。特别是平时我们关注不够的学生,更是让他们觉得暖和,倍感兴奋:原来自己也其实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己在教师的心中也尽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还是注视和关心着自己。一名学生的婆婆说:“现在的老师都不进行家访,固然可以通过电话联系,但和家长的联系还是不够。只有看到学生的生活环境,才能对他们有更深的了解,才能针对每一个人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她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极大的肯定和赞美,并由此谈到学校的管理非常正规,让他们非常放心孩子在校的教育。

  这次家访,使家长和学生感到十分亲切,从内心深处非常感激教师。一名学生见到我们的到来,开始非常紧张,站在门口手足无措,畏惧我们是来向家长“告状“的,没想到我们只字不提他表现不好的地方,而是鼓励他在取长补短,争取更大的进步。在轻松和谐的闲谈中,孩子越说越兴奋,把自己的志向、思考统统都讲给老师听,家长也因此了解了孩子内心更深入的东西,对孩子的表现愈来愈满意。最后,他们一家人依依不舍地把我们送出大门口,并希看我们常常到家来坐一坐,聊一聊。

教师家访的心得体会 3

  我们常常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管,如果我们另找一条途径,走进学生的生活,和他们零距离接触,也许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

  学生的家长我基本都通过电话,可是当我真正踏入本次家访之路时,我才体会到了电访所不能达到的效果。

  12月21日利用休息时间,我和同事深入几个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其中的感触颇深。 我深切地感受到家访拉近了老师和学生家长的距离,只有家长们少了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才能得心应手。

  寒冷的风呼呼地刮着,老师的家访却给学生和家长带去了温暖。尤其是山区的孩子,他们离家较远,平时中午在校吃饭,所以能够和家长交流的机会很少。虽然我很多次试图与这些孩子交流,但是效果依然不佳。每次批改他们的家庭作业,心中总是感觉很无奈。我们首先走访了其中的一位——张xx。这个孩子平时顽皮好动,上课精力很特别不集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考试试卷从来没及格过,而且平时颇爱管“闲事”。到达学生张xx家时,他的家长颇感意外。或许是因为孩子的调皮,或许是因为许多次老师电话“邀请”,都没能把张xx的家长请到学校,张xx的妈妈很是不好意思。我和张xx妈妈稍稍交流了一下孩子的在校表现。张xx妈妈满脸歉意地说:“老师,我对孩子管理太松了,您前几次打电话,我因为上班抽不开身,所以没能去学校……”

  “工作再忙,也不能不管孩子呀!毕竟孩子才上二年级,没有家长的管理,孩子怎么能约束住自己呢?……”我开始耐心地做家长的工作。

  “对,对,对,老师,是我们做的不对!……”张xx妈妈点头答应着。

  停了一会儿,我又说:“您工作忙,为什么不让孩子的爸爸去学校和老师交流呢?”

  张xx的妈妈低下了头,沉默了一会儿,我感觉其中必有隐情。果然,她抬起头时,眼圈已经发红了。

  “老师,您没听说过前两年硫酸厂发生的那件事吗?孩子他爸与人打架,我们家赔付给人家很多钱,欠下了许多债。我一个月就XX多块钱,还要供张xx姐弟俩上学,所以对孩子的管理放松了……”张xx妈妈哽咽着说。

  听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自以为很关心孩子,自以为很会讲道理,却从来不知道去找找孩子落后的根源在哪里。我开始与他们心贴心的交流,并制定了一系列的补习计划……孩子笑了,家长笑了,我也笑了。

  在家访中,我还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整个忙于生计,极少照看、督促孩子。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反映:老师说的,孩子会听进去的。作为学生的老师也特感动于这句话,老师的魅力无极限。当然高兴之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了。同时让我们更深的认识到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成长的不同影响.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多数会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管教子女严厉的家长,会教子女做人的道理,孩子的品性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对自己的子女过于溺爱的家庭,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胆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和家长促膝谈心,有的给予肯定和表扬,有的共同商讨,有的用好的教育事例给家长作分析,委婉地指出其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在这段时间的家访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家访对教师和学生家长来说都是受益匪浅的.家长能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老师能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我们只有通过家访,走进学生的生活才能了解一些隐性的问题,找出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根本原因,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源着手,对症下药,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达到家校结合,共同教育学生的目的。

教师家访的心得体会 4

  家访,对我们每个教师来说,一点儿都不陌生。它是联系家庭与学校的一条纽带,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桥梁。家访可以使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的情况,还可以及时的倾听到家长对教师及学校的建议。而作为家长,也可以真实的了解到孩子在校的情况。这样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的支持与理解,同时也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可以说是一举数得。通过多次的家访,我感触颇深:

  一、学生家里校里似两人

  有些学生在校表现很好,学习成绩好,尊敬老师,与同学和睦相处,纪律好,讲卫生等等,总之一切都很完美,可是在家里,却一点都不懂事,一点也不体谅父母。父母稍有点不顺着他,他就会在家大发脾气,跟父母吵架顶嘴,甚至有个别学生还跟自己的父母动手。而有些学生,虽然成绩平平,在校表现也不怎么好,但在家却是一个乖巧懂事的孩子,不仅体谅父母,还主动地帮父母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二、家长们的大力支持

  这次家访大部分家长对这个活动很支持。每到一家,家长们得知我的目的很是热情,又是主动问好,又是端茶倒水,让我很感动。在访问的过程中,家长们不仅主动地了解自己孩子在校的表现以及学习情况,而且还主动向我介绍孩子在家的表现情况。对于我们的问题他们总是笑容满面、耐心的回答。我们在他们家里高兴地交谈着,就像朋友一样。

  三、建议的落实

  每访问一户人家,我们都会询问家长对我们老师或学校有什么建议和要求。家长们总是微笑地说:“把孩子交给你们我们放心,希望你们可以对我的孩子严加管教,该批评时要批评。”在家长的建议中,我感受到了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关心。。还有些家长希望学校可以多举行一些有益的活动,让孩子们多多参加活动,一来是为了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二来是为了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精神,做一个与他人和睦相处的好孩子……

  这次家访我感触很多,我感觉到了家长对我的信任和对我的工作的肯定,他们已把我当成了他们真正的朋友。有的还会和我说说心里话,聊聊家里的事。我也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的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只有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我们的教育才会获得更大的成功。家长的肯定与信任使我会感到无比的开心和幸福,也感受到了作为一名人名教师的自豪。

教师家访的心得体会 5

  随着父母外出务工,把正在接受教育的孩子留在家中,使得家庭教育主体的角色发生了重大改变,取而代之的是隔代监护——溺爱;寄养监护——偏爱;无人监护——失爱等。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与迫切,也亲身感受了教育这类儿童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重要性。

  去年秋季我接手了二年级2班,班上的一位高个子女生引起了我的注意,从与她谈话中知道,她叫陈晓梅,已经十岁了,是一名留守生。她很腼腆,穿着也较朴素。从成绩报告册上,我发现她还是个学习较好的学生,善良懂事,乖巧可爱。与她接触一段时间后,觉得她特别爱劳动,每次班上有劳动任务时,她总是冲在最前面,同学们推选她为劳动委员,她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一个周末,我走进了她的家,得知她被寄养在家庭比较贫困的舅舅家,其父母一年难得回来一次。当时她坐在椅子上,头垂到了膝盖下,两只手不停地在地上来回摸着,连跟我对话都不肯抬起头来。她胆怯、自卑的表现让我心酸,我走到她身边拉起她的双手和她交谈起来,其中最核心的一个话题是“如何当一个小主人”从收拾房子、倒茶到与客人礼貌交谈等等我们谈了好一会儿,我起身离开时,孩子竟站在门口,有礼貌地跟我挥手说再见了。通过这次的家访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她似乎很愿意与我亲近,总是寻找机会表现自己。

  可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就经常有人向我报告:“陈晓梅打架了”。“ 陈晓梅又欺负小同学了”。经过调查,我发现她有一次是因为拿别人的钱被揭发了,她便动手打人;还有一次是为了向其他同学讨要玩具,而别人没有给她,她觉得别人瞧不起她而与他人发生口角,总之,我觉得她与二年级上学期相比,好像变了一个人。于是我再一次走进了她舅舅家,了解她的情况,并和她一起制定了学习目标,还叮嘱她:如果学习上、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就告诉老师或同学们,我们会尽力帮助她的,让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当发现她的点滴进步,我会及时予以表扬,帮助她树立信心。在师生们爱的滋润下,她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本学期期末测试中,语文、数学均取得了95分以上的好成绩,还被评为“优秀班干部”。

  今年暑假(7月11日)学校安排“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我和配班教师陈老师又一次到她家走访,当时只有她舅妈在家,通过和她舅妈的交谈,我才知道她父母因为感情不合而离异,她随母亲生活,母亲为了生计外出打工过年都没有回家。舅舅、舅母觉得孩子可怜,一家对她特别偏爱,处处迁就她,但在她幼小的心里,这一切的好都无法替代母爱。每当她看到别人的父母来学校看孩子时,她就会觉得孤单、无助。看到别家孩子幸福的样子,她羡慕极了,埋怨过、苦恼过……,父母的爱对她来说简直是一种奢侈,可欲而不可求。

  一颗幼小的心灵就这样承载着如此之多的创伤,着实令人心痛。作为教师,我有职责让她走出心灵的阴影,让她象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为了让她能够感受母爱,我当即拨通了她妈妈的电话,讲述了孩子现在的情况,并提醒妈妈:“不要因忙而忽视家中孩子,不要因累而对孩子力不从心,不要用钱来代替母爱”。同时要求家长做到“三个一”,即每月给她打一个电话,每学期至少与老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另外,我还与她舅舅、舅母进行了交流,希望他们不要过于姑息、迁就孩子,要经常向孩子的妈妈反应其情况,并提醒他们要时刻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要关心她的生活,关注她的心理健康,共同为孩子健康成长尽一份力。

  今年8月5日,市、区、镇教育界领导一行走访了陈晓梅,市教育局樊局长等领导亲切地慰问了她,在了解她的学习和生活后,亲手为她送上了书包、书等学习用品。现场的她热情有礼,落落大方,一会儿向客人们问好,一会儿为客人们搬凳子,倒茶……对领导们的问题对答如流。最后还表决心,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谢谢您们对我的鼓励与帮助。” 说话时,她脸上绽开了自信与幸福的笑容,我内心感到无比欣慰。

  留守儿童并不是天生的调皮,不是天生的孤僻。只因父母的外出,幼稚的心里承担不起孤独和寂寞,因而有的会变得自由散漫,有的则变得沉默少言。他们是缺少成人的正确引导,做老师的决不能推卸责任,在留守生教育问题上,一定要有细心、爱心,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带着爱心走近留守生做近距离的交流与沟通

  留守生往往因为各种各各样的原因,例如父母在家的孩子常常会在每个周得到一次两次,乃至多次的探望,而留守生却在这一点上得到的甚少,于是留守生的自卑心理在潜意识中不断产生,从而使一些留守生逐渐变得难以接近,更难以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于是,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古老而又全新的课题——走近学生身边,了解他,和他做朋友,并想尽一切办法走进留守生的内心深处。

  二、捧着真心走进留守生心里实现心与心的互换

  人都是有感情的。动之以情,胜过许多说教,也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触及了学生的心灵,教育工作就容易得多了,甚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不仅要走近学生身边,经常了解、关心他们,更要走进学生的心里,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三、留着细心做留守生的楷模伴他们一同健康成长

  在留守生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有母亲般的慈爱,朋友般的真诚,同学般的友情,兄长般的交往,同志般的交流。以自己的为人师表,发挥榜样的作用,教会学生如何面对鲜花与荆棘,教会学生如何面对成功的喜悦,体会背后的辛酸,遇到挫折要坚强、果断、勇敢地去面对......

  让我们用师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田,爱在细微处,从小事做起,共同关注特殊群体,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教给学生一个人生的支点,让学生在自由、和谐生活中健康成长。

教师家访的心得体会 6

  我所在的学校,处在湖北西部的大山中,班上大多数学生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他们为了生活,为了供养自己的孩子,选择了外出务工,把自己的孩子留在老家,让孩子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在家的亲戚照顾。因此,这些留守在老家生活、上学的孩子就成了我们所说的留守学生了。

  大家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人类一切教育的基础,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而留守儿童由于第一监护人出现缺位,而孩子对家长依赖性都较强和较易接受家长的教育,可亲情和家庭教育的缺失使我们的孩子养成了不少的不良习惯。因此,我家访了我们班的留守学生。

  杨晓漫同学天生聪颖,但是行为习惯不好,基础差,上课不专心,经常讲小话,在下面做小动作,性格有些内向,不爱和同学交流,总是透露着些许的忧郁。经了解,该生住在在小山村中的一个深凹处,爸爸妈妈,在她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出去打工了,在家该生由爷爷奶奶照顾,爷爷奶奶非常疼爱孙子,但老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且年纪大了,也有些管不住她,因此,往往有心无力,有力无法,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遇到的各种难题。爷爷奶奶在家只能管她的生活,不能管她的学习,更少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活动,导致孩子性格比较孤僻。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希望尽量多挣钱来满足孩子生活学习的需求,但为孩子创设物质条件的同时却忽略了更多促进孩子成长的因素。家访中看得出,她很想念父母,希望父母能给他以更多的情感上的支持。所以我希望和你们一起,共同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这次家访,我首先找该生谈心聊天。通过谈话,了解她的内心世界,走进她的心灵深处。对她进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指出优点和存在的不足之处。她因为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与其他同学相比,存在的问题更多一些,鼓励她说出自己生活和学习上的疑惑,给予疏导,教给她正确的处理方法。其次与她的父母进行不定期的电话交流。对于外出的父母,他们又何尝想背井离乡,丢下年迈的双亲与幼小的孩子?他们在外时刻思念家中的孩子,而孩子们又何尝不是翘首期盼父母的归来呢?因此,我给他的父母亲经常发短信联系,取得家长的信任和支持,以便持久地进行沟通交流,有实效地帮助该生,提高她的综合素质,促进她的健康发展。通过实地家访和电话家访,我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他们交流,帮助他们用新观念、新方法看待学生的表现,提出有效的对策。家校共建,让她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阔别已久的真心真爱。最后将她作为关注的重点,表扬她一点一滴的进步。课堂上,有意识地用各种方式关注她,鼓励她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用眼神关注她,让她体会到我对她的关爱;回答问题,只要她举手,就偏重与她;她有进步了,就在全班学生的面前,大力表扬她。

  在这次家访中,我感受颇多。随着农村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学校大多数孩子成了留守学生,这样一来,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教育也就存在一定缺陷,许多留守学生缺少父爱和母爱,缺乏家庭教育,导致他们养成了许多不良行为和习惯,以至于学习成绩下降,也给学校教育带来了一定的负担,教师的责任更大了,担子更重了。因此,对学生的家访,尤其是对留守学生的家访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同时,我也希望广大的家长们在打工赚钱的时候,多为子女们想一想,常回家看看,让我们共同教育好留守学生,让我们携起手来,撑起留守学生的一片蓝天。

教师家访的心得体会 7

  本学期,校园布置的重要一项工作就是要做家访工作,让老师利用假期、周未等课余时间做好这项工作。因此,我用心响应,做到利用一些机会,和家长进行交流,及时与家长沟通。透过近阶段的家访工作,此刻我认为家访是十分有必要的,它能够减少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使我们的沟通交流更加有效。此刻我将我本学期的家访感受做以下概括:

  今年我们班有83名学生,我们的目标是走进每一位学生的家中,但是家长们对于我们家访反应不一:有的惊讶,是不是我的孩子在校园里犯了严重的错误,老师要到家里来家访?有的婉拒,我家地方小,又乱,那个时间我们没有空,抽不出时间招待老师;但更多的是欣喜,正愁没有机会和老师好好交流呢,对于我们的到来十分的高兴。应对家长不同的态度,我们更困惑了,会不会因此而造成负面的影响,给家长们带来额外的负担?但有一点,我们更清晰了:家长们的家庭教育观念确实需要我们的引领,而走进家庭的家访活动,正好给了我们一次了解、沟通的机会,对孩子,对家长,对我们自己,都将会是一次挑战。

  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家长们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感受到他们对老师的尊重与信赖。家长们问的最多的问题是,学生在校表现如何?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详细地向家长了解了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及家庭结构、成长经历、健康状况、学习环境、在家表现、行为习惯,并听取了家长对教师的意见、期望,同时,有礼节、有分寸地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园的表现,肯定学生的优点,甚至是家长还没有注意到的闪光点,诚恳地指出学生的缺点,耐心地传授家庭教育的方法,让家长明白学生的健康成长不仅仅仅是校园的职责,也是家庭的职责,提醒家长不仅仅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更要关心学生的情感和品德。另外我们还给家长们布置了家庭作业,就是让家长能够多抽出时间陪陪孩子。

  透过家访,我们不仅仅仅了解到了平时不了解的状况,与家长进行了情感沟通,达成了共识,更大范围地取得了社会对教师工作的尊重与认同,也使得我们自己再次感受到了教师工作的神圣与职责,激发了工作热情;更使我们得到了教育和锻炼。家访不仅仅仅仅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感动和宝贵的经验,家访也带给了孩子们满心的快乐:老师到我家来了!家访后的几天,孩子们交流的话题都是同一个资料。孩子们的一言一行,都让我们感受到那种溢于言表的快乐。家访更带给家长全新的感动:老师,谢谢你如此细致!教师对孩子日常言行的细微介绍,对孩子个性的详细剖析,老师的家教理念让家长们耳目一新,从来没有想到,教养孩子还有那么多的道理!

教师家访的心得体会 8

  家访时间:20xx年4月6日

  家访对象:李家村 李龙斌

  李龙斌是一个十足的问题学生,十分爱动又调皮,几乎每节课都做小动作,学习上也很粗心,回家作业错误率很高,有时还有不做和少做的现象,让所有任课教师都感到头疼,经常放学不回家走同学,甚至说谎话骗老师和家长。 今日去他家突然造访,一是了解他最近在家的表现,二是向其父母汇报一下他在学校的表现,三是共同商量一个帮助他改掉缺点的办法。

  家访过程:我刚走到门口,他母亲就看到了我们,热情的将我迎进屋。可还未坐定,主人开口便问:“是不是李龙斌又在学校里惹事了,犯了错误了?”我们笑着告诉家长只是来了解他在家的学习情况。对于我的突然到访,孩子表现出少有的兴奋和紧张,这种兴奋不是往常的外显暴露而是表现出一种强制的内敛。他像换了一个人一样,不再有课堂上没完没了的话,不再有不停歇的小动作。看到学生的样子,我马上意识到了他内心的惶恐和紧张。于是我决定先抑后扬,我和他母亲聊起了李龙斌的一些优点,并逐渐把话题转移到了他在家的表现、在校的表现。当他母亲听到他在学校的表现时,十分恼怒,但似乎也有些心理准备,毕竟孩子有这样的行为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我们和他母亲一起分析了原因:一方面由于以前基础就比较差,所以学习兴趣不浓;另一方面自制力较差,而家长对其也比较放任自流。对此,他母亲表示今后要加强对他的约束和引导,配合老师教育孩子,并对我们赋予了极大的信任。

  家访反思:

  “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的这份情感更增添了我们的责任感,我们感到肩头的担子又重了许多,我想对学生们说:“你们怎样来回报父母的这份爱,你们知道自己身上有着父母怎样的期待啊!要学会感恩,学会做人!”这次的家访使我很感动,特别是源自家长的那份信任,那份发自内心的渴求和敬意。从那一刻起,我决定做一个不向后进生妥协的老师,严格要求学生,就为了我的学生能成为走出校园的合格产品和精品而不是半成品和废品。

教师家访的心得体会 9

  课余时间里,作为三年级语文教师的我对近10名学生进行了家访。通过家访,我与家长、学生有了情感上的沟通,掌握了学生在家表现的第一手资料,还和家长一起交流如何督促子女在家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许多家长聊天,觉得就象和朋友聊天一样,感觉一下子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大部分家长的热情好客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豪。这次家访活动使我在思想上对家访这一活动进行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思考,我深深的体会到:

  教师是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争取和依靠家长配合学校教育,是教师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家访是教师了解学生生活环境,了解学生在家表现的最好方式,是对学生进行个别教育的有效方法。

  首先,家访是教师了解家庭、了解家长的.最好时机。只有到了学生家里,才能对学生的家庭情况,如家庭成员、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等有更深更细的了解。当教师本着以尊重家长,一切为促成学生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亲临学生家中时,一般都会赢得学生和家长的好感,这就为培养语文教师与学生、与家长的情感,增进家长对语文教师的信赖与崇敬奠定了基础。这有利于家长与老师就共同教育学生的问题,在加强沟通后产生共识,形成合力。况且知子莫若母与父,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教师都能从家访中得到可信的第一手材料。家长的文化水平、职业状况,尤其是家庭教育观念、教育方法,家长对学校和语文教师工作的意见与要求,在亲切友好的谈话中语文教师也自然就可了然于心了。

  成功的家访,往往还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作好家庭教育的指导,甚至纠正个别家长的教育观念。利用家访的机会,向家长介绍科学的教育理念,介绍具有时代特征的亲子观、人才观、教育观,推介切实可行的家庭教育经验,引导家长在家庭教育中以身作则,进而创设良好的家庭育人环境。这比之于传统意义的家访又有了新的内容,不仅教育了学生,还指导了家长。

  家访有利于建立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信任关系,这种信任关系能让学生在心目中对教师隐隐产生一种亲情、一种信赖,甚至把老师看作父母,从而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大大提高教师教育的效率和效果。在教师和家长面对面的交谈中,教师所表现出的坦诚和良苦,以及平易、谦和、亲切的个人品质和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会深深打动家长,促使家长产生一种积极配合学校、配合语文教师工作的热情。显然,家访的这种效果绝不是打几个电话,或是发一个电子邮件就能够达到的。

  家访的作用还不止于此。由于学生家长从事各种工作和职业,而且性格、个性以及阅历都千差万别,不论他们的素质如何,与之面对面的接触和沟通,无疑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个得以广泛地了解社会、认识生活的好机会,这对丰富老师们的社会和生活知识无疑是大有好处的。

  总之,家访让我受益非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我们只有通过家访才能了解一些隐性的问题,找出学生不良行为形成的根本原因,这样我们可以从根源着手,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我觉得我们身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们要加强孩子的身理、心理教育刻不容缓,我们要加强家校的密切联系,同时注重学生的个别教育,真正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教育效果。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对学生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虽然我班有多种途径的家校联系,如电话、家校联系卡等,但总觉得还缺少点什么,对学生的了解也不够全面。作为语文教师,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家访。本学期,利用休息时间我对班级的10名学生进行了家访。

  这次家访活动使我更进一步了解了我的学生,也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整个忙于生计,极少照看、督促孩子。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反映:老师说的,孩子会听进去的。作为学生的老师也特感动于这句话,老师的魅力无极限。当然高兴之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了。让我看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学生个体和认知表达水平。经过家访使我了解到,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已经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处事有原则的一类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有欠缺,但会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家长说的多,做的少。有相当多的家长对子女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只会念叨,却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效果不佳。这类孩子需要在学习习惯、方法上多指导。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从小又过于溺爱;现在孩子年龄增长,胆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所以针对有问题的学生,我们和家长促膝谈心,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学生,同时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在这次家访活动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有的家中父母外出打工或者做生意,孩子交由爷爷奶奶管教,长辈的宠爱使得学生心理放纵,有的孩子来自单亲家庭,特殊的家庭环境让学生的心理有阴影,这些都对教育工作增添了难度。再如,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养成了骄纵的心理,他们在言论、态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挑三拣四,爱耍脾气等不良行为。

  同样,这次家访也带给我一些思考:

  第一,家访也给我上了一课。因为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五十二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访时的交谈中,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

  第二,要全面的家访,深入到每一个家庭细致了解,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家庭困境,让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相互配合,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比取得10个好成绩更为重要。有的家长一味地认为孩子成绩好其他什么都无所谓了,我们就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孩子更加健康地成长。

  家访是连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纽带,家访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座不可缺的桥梁,家访是密切师生感情的直通车,它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会加深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家访是一种责任,也是一门学问,作为一名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更应该多关注学生,特别是问题学生,带着问题与思考走进他们的家中,寻找产生问题的根源,有的放矢。用真诚的沟通方式营造和谐的家访氛围,将我们对孩子的爱以及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相信有爱,家校的距离不再遥远;相信有爱,家校的联系越来越紧;相信有爱,家长的支持更加坚定;相信有爱,学生的进步越来越明显!

教师家访的心得体会 10

  我认为,家访就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桥梁。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了解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同是还能取得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从而加深能够教师与家长的感情。老师们上门家访,也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

  20xx年7月6日上午,我去了七年级六班的曹圣淳家,这个孩子生活中属于不善言谈和交际的类型,不是特别顽皮,不过在学习上的问题很大,主要表现为:课堂上也注意学习,平时也不偷懒,作业及其他也认真,但就是效果很差,成绩很难提高。这次家访我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孩子的家庭成长环境和性格爱好,拉近与孩子及家长的距离,促进学生成绩的提升。

  在与曹圣淳妈妈的交谈中,我得知他的父亲做生意,妈妈是普通工人,文化程度不高,整日忙于生意,无暇顾及孩子。很少有时间与孩子在一起交流,缺少对孩子学习习惯和各方面的教育,缺少与孩子的沟通。父亲对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思想品德的优劣、行为规范的养成采取的是不加过问或放任自流的态度,而母亲虽然在家,却也忙于工作,同样没有时间和孩子坐在一起,也没时间陪孩子看看书或检查检查孩子的作业,再加上爷爷奶奶的纵容,因此孩子在的学习习惯不能很好地养成,使得老师和学校的教育显得无力,使得孩子对学习越来越缺乏主动性。教育孩子需要耐心和恒心,需要家、校、社会三结合。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没有正确的引导与教育,我们的孩子怎能进步?所以我陷入了沉思。

  所幸我们及时进行了家访,对家长“晓之以理,教之以法”,家长认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表示愿意与学校密切配合,共同教育好孩子。

  虽然每次家访都很辛苦,但家访让我对学生了解了更多的实情,对家长了解了更多。我也发现了不同的学生有不同家庭,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环境。可以说每个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绩好,能成材。家访让我走近了学生,走近了家长,彼此缩短了距离。

  我想:老师尊重家长,给孩子成功的感觉,孩子高兴,家长也高兴。毕竟每个学生都是家庭的骄傲和希望。特别是对缺点和优点一样突出的孩子更需要如此。学生有了思想变化总会在种种现象中表现出来,老师要善于观察,要注意与家长联系,这样才能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有个全面的把握,从而能对症下药。

  另外,我还认为老师要与家长密切配合,采取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如果家长的教育方法偏离轨道,老师应该及时提醒他们进行调整,不能用一贯采取的方法去应对。

  老师家访的目的不是告状,不是把“皮球”踢给家长,而是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最后在学校教育过程中解决问题,在这过程中老师要采取主动,给学生创造改变自己的有利条件,并能抓住契机,促成学生的转变。

  学生的转变不是一两次家访就能完成的,这需要一个过程,有时还很漫长,老师与家长都需要有足够的耐心。

  家长和老师之间也应该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把孩子的近况告诉家长,让家长协助老师对孩子进行监督和辅导。那么我们的教育才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教师家访的心得体会 11

  家访一直以来都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是学校和家长之间联系的纽带。通过家访老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家表现,督驻学生的安全情况,日常行为,家庭教育,学习环境,学习习惯等等,为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做好预备工作;家长也能了解到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了解学校的教育方针,学校的常规,更有效地配合学校做好各项教育工作。这样学生能够在学校和家庭里受到应有的关心和指导,家长们放心,学校的教学工作也能够得心应手。今年暑假学校积极响应“泰山区千名教师进万家”家访活动,我跟随班主任对特殊学生进行了家访获益匪浅。

  老师上门家访,学生、家长都很惊奇,惊奇之余是对我们的欢迎及内心的高兴。对于家访家长表示了极大的热情,那真诚的话语足以让我们把所有的炎热、辛苦跑到九霄云外。谈话中我能深切的感受到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以及那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每个人都有两面性,同一个人在学校和在家里表现可能完全不同,加之小学阶段的学生年年纪都比较小,大多孩子都是留守儿童,是跟爷爷和奶奶或老爷和姥姥住,很多家长也说不太懂自家的孩子。通过交谈家长能够很好的了解学生在校的基本情况,对于自己孩子在学校的不足之处,家长都能够认识并明确自己会积极学习并对之加以引导,并请老师多多帮助。家长的这一明确态度让我感到欣慰,一直以来很多人都认为农村的家长不重视孩子的教育,现在看来并非如此,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所成就,哪怕付出一切也愿意为孩子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只是他们方法也许不是很正确以至于结果不是很好。但我相信他们对孩子的一片心都是一样的,都是足以让所有学生为之感到、为之努力的。可怜天下父母心!

  通过家访,我收获颇多。有效的家访有助于加强学校和学生家庭的互动,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也能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1、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家访的重要性。使家访真正发挥沟通作用,通过家访同家长交流情况和意见,统一认识,既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工作,又帮助家长改进家庭教育,从而能形成教育合力。

  2、明确家访的目的是通过和家长充分沟通,共同帮助学生进步。家访时应当首先肯定孩子在校取得了哪些进步,然后再指出不足之处,提出合理建议,希望获得家长的配合,这样家访的气氛会比较融洽,家长比较容易接受,孩子也会消除恐惧心理,愿意改正缺点,增强进步的信心。

  3、家访应有准备的进行。应针对学生的情况具体分析,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性建议,充分调动家长参与,共同帮助学生解决难点。

  4、家访应注意反馈。在家访过程当中要察颜观色,注意家长和学生的反应,斟酌谈话内容和措辞。在家访后更要留心观察学生变化,检验家访的效果。

  5、要注意总结。家访后及时记录,特别是对于我们才刚刚接触教学工作的新手更有利于总结经验教训,成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本次家访,不仅感动了家长,也感染了学生,他们的学习态度更端正了。教师在家访工程中,不仅让学生得到了思想的启迪,同时也辅导了学习方法,和应该怎样在上课时和老师积极配合,提高学习效率。师生共同努力,教学工作就很容易的开展了。教师的家访给每一个学生家庭带来了希望,这正是现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以学生为本”思想的具体体现。真正祝愿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既快乐又安全的暑假。

教师家访的心得体会 12

  一次家访就是一次让孩子进步的机会,会让一个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发生很大的改变。对于一些所谓“调皮” “问题”学生的家访,教师要捧着一颗爱心,了解孩子的心灵需要,不仅帮助孩子纠正错误,更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现代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做生意的不乏少数,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交由爷爷奶奶管教,他们却更加宠爱,使得学生的心理放纵,让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

  正因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养成了骄纵的心理,他们在言论、态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挑吃挑穿,爱耍脾气等不良行为,这给学校教育带来诸多的难处。家长望子成龙,只看重自己子女的学业成绩而忽视或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纪律教育,有些家长对素质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对素质教育提出质疑,与其背道而驰,这使得学校教育工作开展很不顺利。

  家访让我感受颇深:第一,全面的家访,深入到每一个家庭细致了解,与家长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加强了社会,家庭,学生的联系,了解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与想法,加强了师生感情,家访对以后的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全面的家访,了解了家长对子女的关切与期望,也了解了一些学生家庭的困境,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工作。

  第三,交换访谈方式,为家访工作增加新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家访的方式也随着改变。由于人们的职业特点、个人阅历、经济状况、文化素质、思想修养、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学生家长可分为好多不同的类型。作为班主任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如果家访的方式不改变,有时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第四,家访也给教师本人上了一课。因为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六十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访时的交谈中,老师们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家访走出服务第一步。

  第五,家访的目的是教育孩子更好地成长,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我建议家长要严格要求和爱的鼓励相结合;对子女的学习辅导和思想品德教育、劳动教育并重,提供他们力所能及的劳动机会;协调好家庭成员内部的教育力量;要多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联系,及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思想动向,并对症下药;及时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开导,使其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注重孩子的养成教育,注重发展长远利益,为自己和孩子的将来着想。

  但我深知: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

教师家访的心得体会 13

  “千名教师访万户”活动的深入开展如一缕春风吹进千家万户。家访是沟通教师、孩子和家长心灵的桥梁,通过家访可以让孩子和家长都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牵挂和关心,寄予的厚望。特别是平时我们关注不够的学生,更是让他们觉得温暖,倍感兴奋、欣慰的感觉:原来自己也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己在教师的心中也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还是注视和关心着自己。家访带给我们的收益有很多很多。现将我的家访工作总结如下:

  一、通过家访能让老师全面了解孩子,与家长达成共识。

  学生及家长始终如一的信任老师,在信任的基础上,有些什么消息,老师都可以从家长或学生的口中准确地知道。这样,一方面老师可以时刻提醒家长平时教育孩子要注意方式,以免对孩子造成太大影响,另一方面,也能使老师针对家中的要发生大事,有的放矢地做好事前的铺垫和事后的处理工作,避免了孩子过大的感情波动。家访不是向家长告状,也不是让学生难堪,而是要与家长、学生在家庭这个特殊的环境中真心交流和沟通。要对学生的在校的情况作正确的评价,对学生的优点多夸奖,让学生在家长面前感到自豪,增强学习的信心。不能对过失大加评论,更不能在家长面前对学生进行告状式谈话,要善意的提示家长,教会家长用心管理学生。家访工作常“报喜”,可以为后进生的转化创造良好的环境。这样家长就能正确的了解自己子女在学校的真实情况。如果在家访时,当着学生的面指责其过错,会对学生造成伤害,形成逆反心理,对以后的管理带来不便。家访的目的是关心、爱护、转化、教育学生,而不是因教师管教不了才去向家长“告状”,因为这无异于给家长送去一根“棍子”,学生回家不免要受皮肉之苦。这样做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学生还会迁

  怒于教师,不忘这一“棍”之仇,给下一步的工作制造了障碍。

  我家访的对象主要是后进生,对于他们是“雪中送炭”给以“温暖”,多给差生家长“报喜”。六年级有一个学生,学习成级一直不理想,很差,性格较粗野,不服老师,愿意和学生动拳头。我多次和家长反映这一情况,但“棍棒教育”不但无效,还产生了抗拒心理。针对这种情况,我改变了方法,利用时间去寻找这个后进生的闪光点。他喜欢打篮球,在篮球场上表现不错,其他同学都佩服他。我从他身上找到了积极的有利于转化的方面和因素,找到了教育的突破口,我进行了家访。刚跨进他家门,他父亲预料孩子又出事了,脸阴沉沉的,让孩子出来。我赶忙解释:“请不要误会,我路过顺便看看。”气氛缓和了。我当着家长的面表扬了学生,家长很吃惊,他说从来没听过孩子的好话。学生也非常感激,脸上有了笑容。时机成熟,和家长一起谈了督促孩子复习功课的方法,并鼓励学生认真迎接近期期末考试。在我的鼓励下,他的数学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几年来,我接触的后进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吃软不吃硬”。我通过一次次家访,积极去找他们的“闪光点”,先感化家长,再去沟通教育学生,给学生鼓励、自信、希望和热情。只有这样,他们那柔弱的心灵之花才能在一个时时刻刻充满阳光温暖的环境中盛开,并结出丰硕的果实。

  二、家访能教给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及时地避免孩子问题的产生。

  家访目的在于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多年的经验,让我认识到,教育引导学生一定要与家长联系,双方只有同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教育目的。六年级有个学生,最近出现了成绩滑坡,我多次做工作,也不见效。于是,我就到他家去了解情况: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家庭非常拮据。因为母亲读书比较少,不太懂得教育方法,考试成绩一旦没有考好就对他非打即骂,他的压力好大,对学习没有太多的信心,这个学期成绩一直不够理想,长此恶性循环,成绩明显退步。我耐心做家长的

  工作,并且委婉地指出她对儿女的教育方法不对。一两次没有考好不要一味的责怪,要对他多加鼓励,帮助他建立学习的信心。长达三个小时的交谈,终于说通了家长。回到学校后我从生活上、精神上关心这个男孩,他深受鼓舞,积极学习,他的母亲也没有象以前那样恶狠狠的打骂了,终于成绩有了显著提高。年终考试考出了理想的成绩。他妈妈笑了。家访让我走进学生心里,沟通了师生感情,家访为班主任工作扬起了风帆。

  同时教师注重进行家访,教会家长一些方式方法,有理有据地去转变家长的一些观念,对孩子的健康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家访还能协调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更健康的心理发展。

  老师去家访,和学生的距离拉近了,更利于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学生在学校如何表现,在家又如何,老师可以根据这些情况对症下药。在家长、学生、教师三方面对面的时候,这种直接的交流更容易使师生间产生信任感,沟通就进入了良性的快车道。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生活条件比较优越,经长时间的接触后发现,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溺爱,在家里什么事都舍不得让孩子做,甚至学生自己的事都由家长一手包办,只要孩子开口没有不答应的。这样的学生在学习、劳动等方面都表现得比较懒惰。通过对学生的家访,使家长的某些观点悄悄的发生了一定的改变,从而使家庭对教师工作的理解化为另一种教育行为,它与学校教育形成一股合力,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此外,家访时,我也注意家长的精神状态、身体情况、家庭气氛等条件,随机应变地调动访谈方式和内容。教师亲自上门家访也能让孩子们从心里体验到“荣耀”,尤其是学习差的孩子,他们往往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友谊,他们往往存在自卑心理,这样的孩子能把老师迎进家门作客,他们视之为“荣耀”,而因这种“荣耀”能有效地激发起他们潜在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学习动力决大多数首先取决于对老师的喜欢。一旦喜欢老师,则学习的课程对他们就有无限的吸引力,这样,就能形成良性循环,让孩子逐渐自信起来。

  在这次家访活动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1、留守儿童的问题仍然是学习工作重要的一环:有的家中父母外出打工或者做生意,孩子交由爷爷奶奶管教,长辈的宠爱使得学生心理放纵;2、单亲有的孩子家庭的问题:来自单亲家庭,特殊的家庭环境让学生的心理有阴影,这些都对教育工作增添了难度。3、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养成了骄纵的心理,他们在言论、态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挑三拣四,爱耍脾气等不良行为。

  总之,家访也给我上了一课。因为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几十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访时的交谈中,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我们的家长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出瑞拔萃,因此对孩子要求比较严格,自然对老师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作为一名教师,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平时真的要多钻研,多学习,不要辜负家长、孩子的希望。尤其是六年级的学生,正是思想与行为习惯波动最大的时期.良好习惯的养成比取得好成绩更为重要。虽然在走访的过程中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我至今仍觉得是有意义的事情,甚至看到家长和孩子们的高兴样子,很有幸福的感觉。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我愿虚心请教,在“三尺门外”,倾心奉献,把家访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


教师家访的心得体会 14

  每一个孩子都是家庭的未来,父母的希望。其实,我们和父母怀有相同的愿望:都希望自己培养的孩子能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了让我们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根据教育局相关要求,学校组织我们进行一次家访活动,这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通过这次家访,给我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体会。

  在这一次家访活动中,我和徐老师一起走访过很多孩子,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家访刘金明同学。他是一个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好孩子,但是由于母亲在外地照顾哥哥,爸爸忙于工作照顾不到,致使孩子没有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们也想借此机会通过和家长沟通,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孩子爸爸对我们的到来非常欢迎,早早站在路口迎接我们,通过我们和家长的深入交谈,相互沟通,我们进一步了解到孩子在家的表现情况,也让家长感受到我们对孩子的关心与呵护。为了让孩子更好的成长,我们一起交流了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进一步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通过这次家访,收获的不仅仅是家长,还有我们老师,让我懂得作为一名教师身上肩负的职责与重任,更让我懂得今后努力的方向。

  xx同学也是班级里的热心肠,老师的好助手。听到我们要去家访的消息孩子兴奋了许久,xx妈妈的热情好客也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豪。通过交谈,让我感受到父母对孩子深深的期望,我虽未为人母,却也深深懂得天下父母心。通过我们的到来,让孩子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心,临走前孩子饱含深情地对我说:“老师,您这次家访,给了我很大力量,我更加自信,我还要更加努力,在班里要做个好学生,在家里更要做个懂事的好孩子,你看我以后的表现。”听了孩子的这一番话,内心倍感欣慰,我们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宝贝,加油,相信你是最棒的,我看好你哟!

  家访是一种责任,也是一门学问,作为一名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更应该多多关注孩子们的成长,用真诚的沟通方式营造和谐的家访氛围,将我们对孩子的爱以及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相信有爱,家校的距离不再遥远;相信有爱,家校的联系越来越紧;相信有爱,家长的支持更加坚定;相信有爱,学生的进步越来越明显!

教师家访的心得体会 15

  让爱在留守儿童心间流淌

  近几年来,我参加过多次家访活动,走访了许多学生家庭,不同的家访感触也不一样。同样的主题活动,传递着同一种情感,却有着不同的收获和体验。今年的家访活动让我了解了农村孩子生活的另一面,与困难学生心灵的交流,更让我明确了为人师者肩上的责任,作为一名老师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给学生传递爱心。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正是在农忙时节,我利用三天的假期走访了十名学生家庭。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山乡人,我原以为对自己的家乡了解很深,焕然一新的集镇面貌,四通八达的乡村水泥路,一幢幢新盖起的楼房,我看见的是家乡的发展变化,家乡富裕了。可是走进学生家庭,踏上偏僻的田间小路,步入村野田宅,才发现我对家乡的了解还不深入,闭塞和贫困仍然是家乡挥之不去的阴影。

  在我家访的十个同学里,几乎有一半是没有见到孩子的父母,他们都外出务工。学生都成了留守儿童。我印象最深的是班上的秦登辉。走进他家时,已经是晚上7点多了,一进门,就发现屋子里黑乎乎的,只有画面很昏暗的电视屏幕在墙角闪烁。这可能是他家唯一的电器。屋里空空荡荡,再也找不出像样的家具,几把破旧的椅子摆在屋角。我轻声叫了声“秦登辉”。他才从电视画面中回过神来,从屋子里走出来。没有见到家长,他爸爸的电话打不通。我从孩子口中得知:母亲去世,父亲外出打工供他上学,他说他从来不知道什么时候父亲可以回来,他唯一能跟父亲联系的方式是当学校有事时,就去办公室给他父亲打个电话。父亲在工地做杂工,没有假期,也不能随便请假。所以家访,访的是学生本人,就在这漆黑的屋子里,我向学生了解了一些情况,孩子的答话总是吞吞吐吐的。由于孩子缺少了必要的教育,连请老师就坐和给客人泡茶这些简单的礼节,孩子都不会。站着跟他聊了半天,我没有询问一句学习方面的情况,从他口中得知孩子很少和邻居交往,每次放假,孩子回到漆黑的小屋,自己做饭,闲暇的时间就是看电视。家庭教育的缺失,让我感到心酸。从他的话里我知道没有家长陪伴,小孩子一个人在家,他甚至都不跟邻居接触。远亲不如近邻,他显然不知道该怎么请邻居帮忙,我想听到他说话的口气,邻居也不会愿意帮——因为不知道基本的说话礼仪。我知道他胆小,可不知道他原来是不知道该跟谁说话,一个人孤独惯了。我满怀心酸地离开了他家。再回学校,同为母亲的我,不再一味逼着他交作业——思想品德素质不能提高,学再多多没用啊!我经常把他拉过来聊天,在聊天中跟他讲些基础的礼仪规则,渐渐的他不再反感,我能感觉到上我的课他的情绪都不一样了,有点跟以前不一样的刻意的认真。我觉得,那是他对我回馈的一份尊重。

  第二天下午5点多,走进罗何星家,接待我的是他的爷爷奶奶。从爷爷奶奶口中我知道了他父母离异多年,现在跟着常年在外打工的母亲和继父。他们基本管不到孩子,所以一直是爷爷奶奶在管。爷爷奶奶看到我非常高兴,觉得老师很重视孩子。他们也告诉我,他们基本是没什么文化的,对孩子的学习完全帮不上忙,他们也挺着急,托老师多督促。可是在聊天过程中,我发现,原来孩子不爱学习,其实跟他爷爷奶奶关系比较大。爷爷奶奶老觉得孩子太苦了,所以对孩子有些溺爱。很多事情都由着孩子来,反而让孩子养成了懒惰任性的性格。我了解之后,利用我也是一个同龄孩子母亲的优势,跟家长促膝谈心,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学生,同时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家访结束了,我并不因为完成了任务而欣喜, 反而心情更加沉重。所有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可是守在下堡坪偏远山区这片贫瘠的土地上却只能解决温饱,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出门务工。于是留守孩子们心灵上的空虚,家庭教育上的缺失便成了农村孩子们永远的痛。作为一名教师,作为一个母亲,我更看到了自己肩上的重担。留守孩子的父母在外,我们就是孩子们的父母。在这个贫穷的山村,我们这些有爱心的教师才是孩子们未来的希望!我衷心希望爱能在留守孩子心间流淌!

【教师家访的心得体会 】相关文章:

1.家访教师心得体会

2.教师家访心得体会

3.暑假教师家访的心得体会

4.暑期教师家访心得体会

5.家访记录表教师家访的心得体会(通用11篇)

6.教师家访的方案

7.教师家访方案

8.教师家访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