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劳动教育课题结题报告

时间:2022-04-30 08:47:03 报告 我要投稿

小学生劳动教育课题结题报告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大家逐渐认识到报告的重要性,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我敢肯定,大部分人都对写报告很是头疼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生劳动教育课题结题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生劳动教育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劳动教育课题结题报告1

  一、课题概述

  (一)课题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智障儿童的主要缺陷表现在智力低下,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差,动作不灵活等。以往我们都把注意放在改善他们的智力上,努力教会他们一些语数知识,而忽视了智障儿童各种劳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忽视他们生活自立能力、从事家务劳动及生产劳动的态度、习惯和技能的培养与训练。尤其很多家长都把智障儿童当成娇嫩的花朵,平时倍加呵护,上学时几乎没有任何劳动经验。我校很多以往的毕业生都分配到了较好的企业,从事一些体力劳动为主的工作。但是由于以往缺乏对他们进行劳动技能和劳动意识的培养,很多毕业生不能很快融入到工作中去。所以,培养智障儿童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意识的培养是智障儿童生存教育中必须的和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

  (二)课题的界定与内容

  1、课题界定

  智障儿童是指智能发育障碍,明显落后于同龄平均水平,除智能低下外,还有运动、生活能力、学习劳动能力等都低于正常水平,甚至有畸形。劳动习惯则是智障儿童在劳动方面长时期里逐渐养成的、一时不容易改变的行为。智障儿童从事劳动及劳动的态度都很差,因此培养智障儿童的劳动习惯智障儿童生存教育中必须的和主要的组成部分。

  2、研究内容:

  (1)智障学生已有劳动习惯水平的研究。智障学生的个体差异非常大,行为等各方面的表现均有很大不同,形成的原因也各种各样,因此找到其中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教育教学策略是非常必须和必要的。

  (2)培养智障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有效方法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过程与具体措施

  (一)课题研究中所选择的科研方法

  1、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是行动研究法。研究者要将行动与研究结合起来,研究者要参与研究和实践,并根据研究中遇到的具体情况,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使理论与实践,成果与应用有机统一起来。

  2、个案研究法:通过个案经验的积累,逐步总结出其中共性的东西和个性的地方。

  3、经验总结法:通过总结,全面深入、系统地提高经验实质,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4、调查研究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掌握实验研究的第一手材料,为课题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

  (二)课题研究的具体过程

  1、设计申报:

  实验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组,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制定课题实验研究方案并申报课题组;对实验教师和实验对象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开始建立实验原始材料。

  2、实施阶段:

  实验研究阶段:按计划开展研究;收集资料及数据,进行实验中期汇报总结;撰写初步实验报告、论文。

  3、结题鉴定:

  实验总结阶段:总结、验收、推广。完善档案资料,包括研究方案、实验报告、论文、案例、实验总结等。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措施与做法

  课题分三个阶段进行,即准备阶段、研究阶段和总结阶段。

  1、准备阶段

  (1)收集研究对象的个人资料,建立个人小档案。

  (2)对参与实验的学生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

  参与本项实验的班级为我校五年、六年、八年三个班级,一共四十名学生。在实验的前期准备阶段,我们为每个学生建立了个人档案,认真了解了他们各方面的自然情况。在这些学生当中,智力低下的学生有31名,孤独症学生1名,脑瘫学生5名,二十一-三体综合症学生3名。实验初期我们对学生进行了前期测试,这次测试采用问卷的方式,卷面满分为40分。达到30以上的有11名学生,达到20分以上的有9人,10分以上的有16人,10分以下的为4人。我们对家长也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了解到智障学生在家里能够主动参加家务劳动的有9人,不情愿参加劳动的13人,被迫参加劳动的14人,从不参加的4人。从调查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智障学生能够在在家里和学校主动参与劳动的几率是比较小的,他们的主动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都是很差的。

  2、研究阶段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对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进行了有目的的培养。

  (1)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培养主动劳动意识。

  对智障学生来说,劳动意识的培养,通过说教、灌输等途径是绝不可行的。由于智力缺陷,同正常儿童相比,智障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教师们的说教他们是无法理解的,而必须依附一定的载体、在一定的具体可感的情境中进行渗透,才能培养他们的主动劳动意识,激发对劳动的兴趣。

  ①采用多种形式,形象地教孩子学习各项劳动技能。

  a、通过讲故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帮妈妈做事情”,与学生一起唱“劳动最光荣”,念诗歌“别说我小”以及观看有关的电视节目等,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激发学生参与做的欲望。

  b、运用游戏法,激发学生兴趣。如运用“我是小小值日生”、“我帮同学做事情”等游戏来教给学生一些劳动技能。学生在这些游戏中,会学到扫地、擦地、擦桌椅、擦黑板等等基本劳动技能。然后,再帮助学生迁移到他自己的实际生活中。这种方法,符合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自然亲切,生动活泼,收效较明显。

  ②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精神。对于有些智障学生来说,自己穿脱衣服、整理和收拾自己的物品等,往往都需要他们付出很大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难。作为教师,应要求学生去克服困难,坚持让学生去做事,不管学生是否做得达到教师的标准。教师若像家长一样代替学生做事,那学生就几乎失去了一切自己动手的机会。这样做,不仅不能给学生自己动手做的勇气,无助于学生克服困难、经受磨炼、战胜痛苦,相反,只会增加学生的恐慌、软弱。

  ③创设劳动环境,养成劳动习惯。

  首先让学生轮流做值日生,既要完成各项工作,像擦桌椅、清扫等,逐步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帮助他们改正一些缺点,熟练劳动技能。其次根据弱智儿童的劳动能力,要求每天到校后把教室内外打扫干净,老师每天坚持检查督促,使学生慢慢地养成天天劳动的习惯,劳动技能也得到逐步提高。

  (2)以鼓励为主,不断提高要求。

  智障学生经常体验的是失败,所以他们的自信心往往很差,刚开始劳动时,往往做得很慢,有时甚至“闯祸”,因此一些老师也会像家长一样帮助、甚至代替学生做很多事。其实,在学校,老师是学生最好的榜样。智障学生虽然学习能力很差,但还是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的,他们和正常儿童一样,也喜欢模仿老师的一些行为举止。因此,师生共同劳动,既使学生对老师产生敬意,又让学生从劳动中得到了学习和锻炼。

  每周一次的大扫除是对学生进行教育训练的最好时机。每次大扫除,老师都没有完全放手让学生去干,而是和学生一起干,给智障学生示范正确的动作,耐心教他们怎样做,鼓励他们坚持劳动,养成习惯。在劳动中要求智障学生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一步一步加深难度,并在此过程中适时的多给予学生鼓励,使学生体验到独立完成一件事后所获得的快乐,增强学生不断学习的信心,提高其对学习劳动技能的兴趣。

  (3)拆分劳动环节,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劳动技能。

  智障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很差的,在常人看来,一件很简单的事情,智障儿童却往往不能理解和接受。比如擦黑板,正常儿童几乎不需学习就能掌握该技能,而智障儿童要想把黑板擦干净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因此,一件简单的劳动技能需要我们拆分成若干个、智障儿童能掌握的小的环节,是一件必须的事情。

  (4)做好家长工作。

  孩子劳动的机会时时处处都有,关键是家长是否愿意放手。在有智障孩子的家庭中,家长常见的有两种表现:要么一切都包办代替,什么都不让孩子做,不等孩子张嘴、伸手,吃穿玩用一切都俱备;要么觉得孩子没有什么培养的意义,学不学都无所谓,会不会更是不考虑。因此,孩子失去了很多学习、锻炼的机会。所以本次实验要想取得成功,首先要家长转变观念,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他要自己干的、能自己干的事情。因此,我们首先与家长联系,使家长明确实验的目的和意义,认识到培养智障儿童爱劳动、会劳动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家里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并适当做些小家务,由家长在家中对学生进行家务劳动能力的培养。很多家长处于对孩子的溺爱或不信任,很少让孩子接触家务,所以我们努力使家长配合老师的工作,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当孩子有劳动需要的时候,切忌在孩子喜欢做家务事时泼冷水,这样会打消孩子愿意干家务的积极性,不利于劳动习惯的培养。老师经常和家长沟通情况,商讨好的教育方法。

  3、总结阶段

  (1)整理实验资料

  (2)撰写论文

  (3)撰写结题报告

  三、课题研究的结果与结论

  (一)课题研究的结果

  实验开始的一年来,通过不断坚持不懈的努力,学生们的主动劳动意识有了普遍的提高,在劳动技能的掌握上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学生们在开始实验前,主动劳动意识普遍较低,下课基本没有学生去主动擦黑板,教室里养的花也没有学生浇水,地板脏了,也没有学生去主动打扫,有废纸等杂物,也从来没有学生去主动捡起来。教师曾经尝试过用语言进行提示:“谁能把黑板擦干净?”学生们仍然“无动于衷”。实验逐渐展开之后,学生们慢慢开始有了不同的改变。最明显的变化是每次下课都有学生去主动擦黑板了,虽然刚开始他们并不能将黑板擦得很干净,但他们的行为已经能开始调动其他学生的劳动积极性了。

  实验刚开始时,学生的劳动技能是很差的。擦黑板会把黑板擦得像幅画一样;擦地从来都是从外向里面擦,擦过的地方又被踩得一地脚印;花要么不浇水快枯死,要么一下浇太多,水流得到处都是。教师面对对这种情况,经常都是能自己做的尽量都自己做了,因为让学生去做总是浪费了很多时间,却做的不尽人意。经过一年的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劳动技能也同样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在班级中开展了“花儿认养活动”,为每盆花都找到了它们的负责人,负责平时给花浇水等工作。“认养者”的积极性普遍都很高,教室里的花再也不会没人管了,浇水的量也掌握的越来越好,再也不会出现到处流水的现象了。教室的地板比以前干净、整洁了许多,桌椅板凳也总是擦得干干净净,一些学生还会在扫除的同时指导劳动能力较差的学生。

  我们的实验对象中有个学生叫元元,他在家里受到家长的百般呵护,可以说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穿衣戴帽这些事几乎都是家长包办。在班级里也从来没有主动擦黑板、擦地等行为,而且他也基本不掌握这些劳动技能。针对他这种情况,老师从最常做的扫地开始入手,先教给他正确的拿笤帚的方法,然后再学习怎样扫,最后教给他将垃圾扫进簸箕里。通过一段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他现在经常会主动拿起笤帚扫地,而且也能扫的比较干净了。

  (二)课题研究的结论

  1、课题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认识

  经过一年的不断摸索和努力,我们的实验对象无论在主动劳动意识上,还是在劳动技能上都有了较大的提升。智障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较大的变化,一是因为我们一直以学校的教育理念“有爱无碍”为指导思想,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以智障学生将来能够适应社会生活为目的来进行课题研究。二是我们结合智障学生的感认知发展规律,并充分考虑到每个智障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分别采用不用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大大增强了训练的有效性。三是实验前期对家长的工作做的比较到位,家长们充分理解了本课题实施的意义,在实验过程中给予很大的支持和配合。他们能在家里坚持对孩子进行训练,并把孩子的训练情况及时的反馈给教师,为教师有针对性的教育训练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从而保障了实验的顺利进行。

  2、本课题研究成果的适用范围

  本课题研究成果适用于义务教育阶段智障学生的教育与训练。

  四、课题研究的反思

  本课题的研究虽然已经尾声,但仍然有一些需要思索的地方。劳动品质和劳动能力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对于智障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他们将来面临的生活压力要远远大于正常人。劳动品质和劳动能力是否具备,将直接关系到他们在社会中是否能够独立生存。因此,要让智障学生将来能够自理、自立,甚至对社会有所贡献,教育者和家长就必须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他要自己干的、能自己干的事情。其次就是一定要持之以恒。一年的实验时间不算短,但也不算很长,我们不能因为课题的结束而结束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那样做不仅中断了对学生的教育,也将使前面的实验成果前功尽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使智障学生的劳动技能水平得到真正提高,还需要我们继续坚持不懈的努力。

  小学生劳动教育课题结题报告2

  一、课题的提出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教育的主要目标,在于造就能够创新、能够创造、能够发明和发现的人,而不是简单重复前人已做过的事情。”今日的教育,一定要在小学生身上播下创造的种子,从根儿培养起。学校实施劳动教育,就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造就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的基本途经。当前的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中都有所忽视。当今的家庭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百般宠爱,一家人以小太阳为中心的周全服侍,使得孩子劳动观念淡薄,劳动习惯较差,再加上应试教育遗留的影响,家长们普遍重智育、轻德育,忽视劳动教育,许多孩子依赖性强,不会劳动。这对我们学校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带来了客观上的困难。所以我们提出了“培养孩子的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这个实验课题。

  我校是一所农民工定点学校,生源中有自外地务工人员的子女。然而父母比较重视知识的教育,但顾及孩子的其它方面培养的较少,再加在大多数为独生子女,对孩子的养成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教育。尤其是劳动这方面,很少有家长让孩子做家务的。现在的小学生劳动观念渐渐淡薄,在劳动过程中斤斤计较的现象日益突出。面对这种现象作为老师应怎么办呢?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面对新世纪的这样一代儿童,如何继续发扬这种美德呢?因此,如何依托我们的学校本身资源优势和办学特色,利用学校教育,创建一个课题研究过程的平台,培养孩子的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成了我们特别想研究和尝试的课题。同时对于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意义

  劳动创造世界、创造人类、创造社会的一切财富,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强化劳动教育是实践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最重要的途径和方法之一。强化劳动教育,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可以进一步优化教育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塑造健全人格,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通过这个课题目的研究,要使小学生学会劳动,学会做家务,能够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大扫除等活动。让小学生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明白在将来的学习或者生活中劳动是必不可少的,是成长中的一个必要环节。通过这个课题的研究,帮助小学生认识到劳动是光荣的,要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习惯。在学校,在家里能够帮家长做家务,让家长体会到孩子的成长!

  三、研究内容与研究目标

  1、研究内容:

  以家庭教育为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树立起热爱劳动,积极劳动的良好品质,培养家政劳动、手工劳动的技能技巧;形成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素质评价标准;在研究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观察,全面了解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技能掌握发展水平;认真学习劳素质教育要求及有关理论文章,收集整理在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的方法,学生进行创新实践的有关资料,进行经验总结。

  2、研究目标:

  (1)教育并指导孩子从幼年起就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和自我生活服务,以便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探讨现代家庭中进行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方式方法和具体措施;

  (3)调查、研究现代家庭中对待孩子劳动的某些不良(错误)倾向,并分析其原因,研究解决的措施。

  四、课题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参与研究的对象是全校学生(部分实验班为主)。

  2、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是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课题组结合我校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实际制定本课题研究方案纳入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将培养学生劳动意识及其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

  (2)个案研究法主要用于学生不良习惯矫正的研究、家庭教育对劳动意识及其行为习惯养成的影响的研究。

  (3)调查法用于了解教师、家长对学生劳动培养的看法以及学生劳动水平的前测。教师运用观察法了解学生有关劳动的行为习惯的表现。

  (4).经验总结法我们要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规律在此基础上提高、创新进一步开展本课题的研究。

  五、课题的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 20XX.12—20XX.6 抽样调查,了解学生的发展实际,通过动员会,号召学生热爱劳动。

  实施阶段 20XX.6—20XX.6 以各种研究方法为途径,结合学生的实践,与学校德育特色形成体系。

  总结阶段 20XX.6—20XX.10 总结实验研究的成果,以简练的文字、图片、报道呈现。

  六、实施的过程与成效

  1、积极准备

  从20XX年9月起在全校学生当中要求每个学生人手一本《小学生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劳动手册》并订阅《家教周报》进行指导使学生和父母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组织课题组学习培训

  重视对老师的培训,课题组老师通过查阅文献,利用互联网广泛收集信息,通过国内知名网站了解把握时代特点,寻求更具时代特色的青少年优良的行为习惯。丁汝玉校长《劳动教育与幼小衔接》、许永梅老师《浅谈加强培养小学生家务劳动意识和习惯》、陈阳老师《培养小学生劳动习惯是德育的重要工作》、樊玲老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刘敏老师《现代家庭环境教育》等主题报告,使全校教师增长了劳动教育的知识,树立了课题研究的信心。今年暑假,刘敏老师、陈阳老师、孙燕老师参加了蜀山区教体局与合肥学院继续教育学院联合举办的家庭教育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收获颇丰。

  3、营造氛围

  (1)创设校园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可以让学生在社会化、人性化和科学化的校园环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劳动教育。我校校门的宣传栏、教学大楼走廊墙壁上悬挂着有关劳动的名人名言。校内广播、黑板报、校园网充分地宣传,使全体师生了解劳动教育的基本内容、要求和重要意义,形成“人人知劳动”的良好氛围,为“人人爱劳动”打下舆论基础。校园文化艺术节和运动会等集中性校园文化系列活动时也做到了与劳动教育活动有机结合。为师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教育氛围,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环境教育熏陶作用。通过亲子水果拼盘比赛,穿衣服竞赛,种植能手比赛,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精神,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

  (2)创设班级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

  除学校创设热爱劳动的环境氛围外,班级内也充满了浓浓的爱劳动的环境氛围。班级黑板报、班训、专栏、条幅等都可见到热爱劳动的内容。班上还开展一系列以“劳动”为主题的中队会,开展“劳动之星”的评选,举办“劳动主题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教育使“热爱劳动、劳动光荣”思想意识扎根学生心里。

  4、学科渗透

  劳动教育同其它学科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创造性地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进行互相渗透、融合和跨越,可以达到有机地为劳动教育服务的效果。

  (1)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祖国的语言文字是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前人留下了许多优美的文学作品。通过语文教学能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和习惯,激发热爱劳动的情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如口语交际《我们的小制作》完全可以结合学生做的小制作从外形、材料、用途、制作过程等方面进行介绍。这样的课型不仅融合了语文的相关知识,又使劳动教育与语文教学相得益彰。如《三个小伙伴》这篇课文,学生不仅从中了解到团结力量大的道理,也明白了怎样植树,激发了热爱劳动的情感。

  (2)数学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手指尖上”。实践是学生发展的源动力。小学数学教材也蕴涵着丰富的劳动教育内容,动手操作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最直接、最常用的实践活动,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 兴趣切实可行的好方法。如,教师可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学会用圆规及借助圆形物体(如墨水瓶、茶杯盖、硬币等)画圆的方法,还可用标杆和绳子画出较大的圆。动手操作能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有助于他们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而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又渗透着劳动教育。如,应用题中有关植树问题的,有关工人们加工一批零件的,有关收割机收割小麦的,学生通过数量计算,会明白“劳动创造了财富,劳动创造了一切”的道理。这是我校举行的家庭七巧板比拼比赛。

  (3)美术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美术教学的目的、内容、任务也处处渗透劳动教育。如在教学陶泥一课时,就可采用美术中橡皮泥的捏、揉、搓、压等技法。美术教学和劳动教育两者有机的渗透和融合,能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4)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信息技术是一种现代教育手段,它具体、直观、生动、形象,非常适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让劳动教育和信息技术教学有机结合,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三年级下册第一课《茶垫》时,先让学生欣赏多媒体课件播放的品种多样、设计精美的茶垫,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设计并制作美观又实用的茶垫。学生通过自我探究、手脑并用,制作出形态各异、缤纷多姿的茶垫,有心形的,有花形的,有三角形的……书中做茶垫用的皱纸也被有的学生换成了毛线、塑料绳、橡皮丝。正是因为信息技术和劳动教育的有机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才会产生这么优秀的作品。

  科学教学中也渗透劳动教育,如科学课中《种植我们的植物》,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这是学生在科技动手做活动中。

  另外,我们在规范管理的同时,加强艺术教育,丰富学生的课外文体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每学期利用周四下午开展了全校性的文体活动,开设了二十个兴趣组,人人都能参与到参与“鼓号” “舞蹈”、“儿童画”、“国画”、“书法(钢笔、毛笔)”、“棋类”、 “足球”、“抖空竹”、“乒乓球”、“手工”……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条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挖掘学生动手的潜力。

  5、创设劳动教育环境

  《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标准》中提出:劳动教育不仅要靠学校教育,还要充分利用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资源和优势,使学生广泛接触社会,贴近生活、生产实际,从中获取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

  (1)劳动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渗透和融合

  家庭在劳动教育过程中不仅是潜在的教育资源,而且也是负有一定教育使命的教育主体。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把劳动能力的培养视为孩子教育重要的必修课程。有些家庭在教育上存在着误区,认为孩子劳动是浪费学习的时间,恰恰相反,劳动使孩子身心健康,精神愉快,聪明能干,尤其利于养成依靠自己,自信自强的性格品质,能锻炼其动手能力。我校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家庭访问、校讯通等形式改变“学生是专门读书的”陈腐思想,让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用科学理论来指导家庭教育,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实践能力,搞好家校配合,共同把孩子培养成为21世纪的一代新人。这是孩子在家劳动的图片。

  (2)劳技教育教学与社区教育的渗透和融合

  孩子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培养他们不只是学校和家长的事,也是社会的责任。社区本身就是一部大教材,它时刻在起着教育作用。社区教育已作为一种新的课程理念渗透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为劳动教育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如我校这两年举行的重阳节敬老教育活动,不仅为了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劳动教育的有效时机。它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学会劳动,在德、智、体诸发展,具有十分很重要的意义。对学生进行公益劳动习惯的培养,是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内容。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重阳节这一天,我校的学生们扛着扫把,拿着毛巾,提着簸箕,踏进社区老年人活动室,清扫地面、擦洗桌椅书柜、门窗等等,忙得不可开交。虽然累得汗流浃背,但在爷爷奶奶的夸奖声中,他们快乐得像一群小鸟。不久,社区的感谢信就张贴在了学校的门口,学生们的干劲也更大了。

  中国历史悠久,有灿烂的文化,如古建筑等。教师不仅把古建筑的文化带进课堂,让他们在欣赏古建筑之雄伟、壮观的同时,引导他们去收集古建筑的资料。结合我校的兴趣小组活动,我们组织了部分学生外出参观西递宏村、三河古镇、省博物馆、市科技馆,源泉博物馆,欣赏中国的古建筑。他们慢慢地体会劳动创造了建筑,创造了美,没有劳动就没有我们美好的生活,从而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习惯。并积极组织学生到工厂参观访问,告诉孩子们,这些都离不开人们的劳动,这些活动都是劳动教育与社会相适应的重要载体。

  七、课题研究结果的分析与认识

  经过三年的不断摸索和努力,我们的实验对象无论在主动劳动意识上,还是在劳动技能上都有了较大的提升。研究对象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发生较大的变化,一是因为我们一直以学校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思想,一切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来进行课题研究。二是我们结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并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个体的差异,因材施教,分别采用不用的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培养和训练,大大增强了训练的有效性。三是实验前期对家长的工作做的比较到位,家长们充分理解了本课题实施的意义,在实验过程中给予很大的支持和配合。他们能在家里坚持对孩子进行训练,并把孩子的训练情况及时的反馈给教师,为教师有针对性的教育训练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从而保障了实验的顺利进行。

  八、课题研究的反思

  课题研究,使师生的综合素质、环保意识增强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也得以实现。我校的各项工作突飞猛进,先后荣获“合肥市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学校”、蜀山区“文明单位”、蜀山区“平安校园”、蜀山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安徽省电教一类达标学校”、“合肥市文明单位”、“合肥市绿色学校”、“合肥市平安校园”、“合肥市花园式学校”、“合肥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合肥市大课间活动示范校”、“合肥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合肥市卫生先进单位”、“合肥市教育先锋号”、“合肥市少先队规范化队室”、“规范汉字书写实验学校”、“合肥市第十一届文明单位”、“安徽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示范学校”、“蜀山区“科技动手做””优胜团队”、“蜀山区教育系统女教职工工作先进集体”、“蜀山区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合肥市家教名校”、“合肥市示范家长学校”。

  本课题的研究虽然已经尾声,但仍然有一些需要思索的地方。劳动品质和劳动能力是一个人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条件,劳动品质和劳动能力是否具备,将直接关系到他们在社会中是否能够自理、自立,对社会有所贡献,教育者和家长就必须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去体验他要自己干的、能自己干的事情。其次就是一定要持之以恒。三年的实验时间不算短,但也不算很长,我们不能因为课题的结束而结束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那样做不仅中断了对学生的教育,也将使前面的实验成果前功尽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使学生的劳动技能水平得到真正提高,还需要我们继续坚持不懈的努力。

  小学生劳动教育课题结题报告3

  这一学期,我们决定让孩子们种两种不同的萝卜——白萝卜和胡萝卜,让他们区分红萝卜与白萝卜的叶子是不是都一样,再看看红萝卜与白萝卜的外型与颜色又有何不同。

  在播种之前,我们让孩子们比较了两种萝卜的种子有何不同,并请他们猜一猜:哪些是白萝卜的种子,哪些是胡萝卜的种子。在孩子们激烈的讨论发言后,我们带领着孩子们来到菜地,将两种.种子分别种在两块地上,并请幼儿在小木板上做好标记:这是块地种下的是什么样的种子。然后定时带孩子们到菜地上给种子们拔草、松土、浇水等。

  不久,种子发芽长出了嫩嫩的小绿叶,孩子们兴奋地观察了起来,从叶子上初步看来两种叶子是不同的,但孩子们还是分不出哪一种是胡萝卜,哪一种是白萝卜。孩子们都争着问我:“老师、老师,究竟哪一种是胡萝卜,哪一种是白萝卜呀?”我想,就这样让孩子们带着这个问题,保持他们的好奇心一直到最后,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找答案吧。于是,我跟孩子们说:“你们都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找找答案,可以问问家里的人,或是在一些书上找找。我们来比比赛,看看是谁最先找到答案的吧!”

  接下来的劳动课,我们组织学生分组轮流去菜地给萝卜浇水、松土、捉虫等。并在每次劳动前,引导他们仔细观察与记录萝卜的生长状况及幼儿的.劳动情况。终于迎来了萝卜成熟的日子,孩子们兴高采烈火的来到菜地。这一次,我故意为难的问孩子们:“小朋友们,哪一种是胡萝卜,哪一种是白萝卜呀?”孩子们很快自信地把答案说了出来,并争着告诉我如何根据叶子的形状分辨白萝卜和胡萝卜。萝卜收成后,我们将萝卜分给孩子们带回了家,家长们很反映,孩子们回

  去后吃萝卜吃得特别香,还逢人就说:“这是我们班小朋友一起种的萝卜哦!”

  在本学期的劳动教学活动中,孩子们逐渐懂得了去珍惜他人与自己的劳动成果,体会到了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能发自内心尊重劳动者。

  小学生劳动教育课题结题报告4

  当代的学生都生活在二十一世纪信息瞬息万变的网络的时代,知识面广,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多,但他们上交的劳动“答卷”却一直令人担、忧,青少年劳动意识淡薄,劳动能力差、甚至不劳而获的现象随处可见。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可以清楚的意识到劳动能力低下给孩子们带来的不便及留下的隐患,并希望通过这样的深刻认识来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关键词:劳动能力低下,家庭因素,培养,健康人格

  网络时代的社会信息多元化,评价多元化,社会分工逐渐细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父母们带给孩子的爱也越来越多。在这各父母要求多,社会需求多的情形下,孩子们要学习的内容也种类繁多,没有时间劳动,不愿劳动,逐渐远离劳动,日渐形成劳动力低下的现象。如:近些年陕西澄城某高中学校录取的新生中,有60%以上的人不会自己挂帐子,许多高中生在入学前没有亲手洗过一件衣服。一个班50名学生的调查,有49名不会缝补衣服,不会钉扣子。该县对所重点中学初一年纪的学生作过一次调查测试,结果表明,从没有洗过一件衬衫的占79%,不能煮好一锅白米饭的占84%,不会和不敢使用电饭锅、液化汽炉的占67%。对某小学一个班的调查,谬论班44名学生中,家长每天给整理书包的占39%,家长给洗手绢的占66%,家长给洗脚的占52.3%,家长给穿衣服的占59%。由此可见,劳动这种人类生存的基本素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在由于某些因素的影响而被淡漠,被弱化,被遗忘。这种劳动观念淡漠,劳动能力低下的不正常现象影响着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劳动创造世界,劳动创造人类,劳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不劳动者不得食。”这些观点反映了客观真理。要做一个真正的人,就必须爱劳动。爱劳动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为什么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每况愈下?究竟是什么原因?该如何继承弘扬中华民族的美德?笔者对这些问题做了深刻的思考,以供探讨。

  一、青少年劳动能力的现状

  1、在家里: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娇惯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懒骨头,在家里很少干家务活或不干家务活。饭前不知道整理餐桌,拿碗筷,饭后更不知道收拾餐桌及刷锅洗碗,房间脏了不扫,油瓶倒了不扶。甚至自己的一些自理性劳动都推给父母。

  2、在学校:爷爷,奶奶接送心爱的孙子孙女,还有一些爷爷奶奶弓着腰在教室里替孩子们打扫卫生,或给孩子们记作业。到了中学最令班主任头疼的是班里的卫生,不会做值日,不知做什么,该干什么活,做值日逃跑等问题;还有很多学生记不住老师布置的作业,不做作业,抄作业,甚至花钱雇同学来写作业。

  二、导致青少年劳动能力低下的原因:

  1、家庭因素:

  (1)家庭劳动启蒙教育不恰当;

  (2)孩子小,怕添麻烦。一如:跟着洗衣服,跟着择菜,跟着擀饺子皮,跟着拿筷子端碗等,这时家长都会说:“快去自己好好玩去,别弄脏了手和衣服,等长大了再学,这是爸爸、妈妈做的事。”父母这种认为孩子太小不适合参与劳动的意识,在孩子远离劳动的行为中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3)孩子学习忙,怕耽误时间;

  (4)心疼孩子,不让劳动。一有一份关于各国中小学生每日劳动时间的统计显示:美国72分钟,泰国66分钟,韩国42分钟,法国36分钟,英国30分钟,中国只有12分钟。中国城镇的中小学生大约有50%不参加或每天只参加10分钟的家务劳动。德国法律明确规定: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做家务,其中6—10岁的孩子要帮助父母洗餐具,给全家人擦皮鞋;14—16岁要负责擦汽车和菜园翻地;16—18岁要完成每周一次的房间大扫除。

  (5)生活富裕,没必要劳动;

  (6)用劳动惩罚孩子;

  (7)工种用贵贱来区分;

  (8)家长养育观念的狭隘性;

  (9)家长没有起到榜样作用;

  (10)家长劳动教育没有持续性

  2、学校因素:学校劳动教育的、缺失,也造成了孩子重学习,轻劳动的态度。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压力下,过多的追求了成绩,忽视了劳动教育,课程安排很满,没有时间安排劳动课,锻炼课,没有大面积的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劳动,劳动最多也就是做值日和大扫除,由于人生安全问题,学生还没有擦玻璃的经验,技能及乐趣。

  3、社会因素:

  (1)社会片面的成才观和用人观对青少年劳动能力低下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2)社会主流观念的陈旧,不认同劳动最光荣。

  三、培养孩子劳动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劳动能力的培养重在家庭教育中,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品质。

  1、及早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婴儿刚出生经常有不会吮吸母亲的乳汁而饿哭的现象,为了生存婴儿每天学习吮吸妈妈的乳汁,所以劳动是人的本能。家长应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让他尽早的参加家务劳动,这种做法并不单纯是为了帮助大人减轻家务负担,而重要的是通过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独立自主能力这些都是塑造健康人格所必需的保障。

  2、家长要起到劳动教育的示范作用。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劳动教育方面家长首先要为孩子做表率。父母主动承担家务劳动的精神会感染孩子,在这各好的家庭氛围的熏陶下,孩子会逐步从父母身上学到为他人着想,热爱劳动的美好品质。

  3、家长要鼓励孩子进行自理性劳动。

  4、家长随时树立孩子的劳动自信心。

  5、家长多带孩子参加公益劳动。

  让孩子能明辨是非,全面看问题,知道不是所有的劳动都有报酬,劳动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金钱上,从而正确的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6、重视劳动实践

  四、劳动教育对孩子健康人格的影响

  1、劳动有助于孩子的发展

  2、劳动能促进孩子智力发展

  从生物学角度讲,适当劳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新陈代谢过程,调节大脑疲劳,有利于大脑发育。长期的劳动过程还可以培养孩子对事物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3、劳动易于培养孩子的创新品质

  一切的创新能力和技能与劳动实践者是密不可分的,没有经过动手和实践,思维和想像往往不够深刻,不够深远。即使科学家的发现和发明,都是在动手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

  4、劳动促使关系和谐

  5、劳动能更好的孝敬老人,给国家减免。

  劳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马克思说过:“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劳动可以创造一切,纯真质朴的中华民族用劳动创造了华夏上下五千年的灿烂历史文化,创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劳动是每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或行为习惯,是获得幸福的首要条件。劳动的作用从古至今从未泯灭,忽视劳动的恶果日益凸显,在高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缺乏劳动教育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者是不成功的教育。劳动教育要从小抓起,首先应该成为家庭教育的不容忽视的教育内容。家长应该为孩子积极创造劳动机会和劳动岗位,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劳动,为孩子创造各种提升自我的机会,从而体验到劳动的必要性,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和光荣,深刻感受到劳动的乐趣和光荣,深刻感受“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创造世界”的深刻道理。

【小学生劳动教育课题结题报告】相关文章:

劳动教育课题结题报告04-28

语文课题结题报告04-20

小学生劳动教育课题论证报告(精选15篇)04-28

小学生劳动教育课题方案(通用6篇)04-28

劳动教育研究课题设计报告(精选5篇)04-28

小学劳动教育课题中期报告(精选6篇)04-29

小学劳动教育课题实施方案04-29

小学劳动教育课题研究方案04-28

小学劳动教育研究课题的中期报告(通用5篇)04-28

学校劳动教育课题方案(精选6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