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学活动体验方案

时间:2022-06-15 08:23:51 方案 我要投稿

青少年科学活动体验方案(精选5篇)

  为了确保活动有效开展,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活动方案准备工作,活动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活动的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活动的目的或者意义。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活动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少年科学活动体验方案(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青少年科学活动体验方案(精选5篇)

  青少年科学活动体验方案1

  活动目标:

  1、乐意与同伴交流玩纸过程中的发现、享受玩纸的乐趣。

  2、在玩纸过程中发现不同纸的吸水性能的区别,并尝试做简单的观察记录。

  活动准备:

  1、神密箱(一只)、水盆(四个)、有色水。

  2、幼儿操作材料:

  ①同种水莲花。(蜡光纸折的睡莲若干)

  ②每组有用5种不同纸折的睡莲各一朵(四组)。

  ③贴有各种纸条及记录纸的塑料板、铅笔(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以“星星娃娃”导入

  以神秘箱引出五张不同的纸张,让幼儿回忆纸的名称及用途。

  二、游戏一:睡莲花开(1)

  师从神秘箱里取出一朵睡莲花,问:“你有什么办法可让这朵睡莲开的更美?”

  出示操作材料①提出操作、实验要求:引导幼儿每人拿一朵睡莲花放在水里看看睡莲花会发生什么变化?A、把睡莲花放在水中后,不可以用手动或用嘴吹睡莲,要静静的观察它的变化。B、把你的发现告诉你的伙伴。

  听音乐入座后交流: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睡莲会开放?

  三、游戏二:睡莲花开(2)

  引导幼儿实验、讨论怎样才能比知道哪种纸做的睡莲花先开放?哪种纸做的睡莲花后开放?

  1、出示操作材料②介绍材料、实验方法:每组幼儿同时拿出自己的一朵睡莲(记住自己的睡莲用什么纸折的)放在水面上静静地观察哪种纸做的睡莲先开放、吸水强,赶快告诉你的伙伴。

  2、听音乐入座、交流:你刚才发现什么纸折的睡莲花最先开?什么纸折的睡莲花最迟开?说明了什么纸吸水强?什么纸吸水弱?(宣纸、报纸强,图、牛、蜡光纸弱)

  四、游戏三:变色游戏

  师:小朋友刚才的游戏好不好玩?现在有更神奇更有趣更好玩的还想不想玩?

  出示操作材料③介绍材料及玩法:从幼儿意见不同引出第3种材料让幼儿再次游戏。听到音乐时把塑料板的下端直直地插入水中,让各种纸条在水中吸蓝色水,音乐停止后把塑料板直直地拿起来,看看哪种纸条变色快、吸水本领强,然后记录在塑料板上。吸水快的在纸的上方画“〇”,吸水慢的在纸的上方画“△”。把你的记录展示给你的同伴看,看看你和伙伴们的记录是不是一样,有没有不一样的。

  五、小结:

  今天,我们玩了许多纸的游戏,玩的开心吗?哪你学到了什么本领?小朋友学到的本领真不少,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不过,老师还有两个小小的要求:

  1、把你学到的本领告诉最喜欢的人,让他们也分享你的快乐,好吗?

  2、回家后,和你最喜欢的人一起找一找、玩一玩,看看吸水性强的纸还有哪些?吸水性弱的纸还有哪些?然后把你发现告诉我们,好吗?

  青少年科学活动体验方案2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动物(猴子、牛、袋鼠)尾巴的作用。

  2、享受听故事的乐趣。 活动准备: 《借尾巴》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以讯问的口气引出课题,激发小朋友的兴趣 师:小朋友有没有见过小兔子的短尾巴啊?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将一个关于小兔子 的短尾巴的故事,小朋友想听吗?

  二、师有感情的讲述故事进行提问,帮助幼儿了解动物尾巴的作用。

  1、小兔子为什么想要借尾巴啊?

  2、它都想谁借尾巴了啊? 3、他们有没有把尾巴借给它?

  4、后来小兔子在回家的路上遇上了谁,发生了什么事?

  5、最后回到家,妈妈是怎么对小兔子说的?

  三、出示课件,使幼儿更好的理解故事的情节

  四、课题引深

  小朋友想想:如果小兔子借了别人的尾巴结果会怎么样呢?

  青少年科学活动体验方案3

  设计思路:

  武术是我国的国粹,有着悠久的历史,同样也是我们祖国的骄傲。平时,孩子们在许多影视作品中,对武术有了一些小小的认识。同时,本学期的早操也是《武术操》,使得孩子们对武术更是充满了热情,于是,我们设计开展了这节音乐活动《中国武术》,让孩子们学一学做一做,进一步感受武术的气势。

  本节活动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观看录像引发幼儿对武术的经验和兴趣;第二环节,跟着学一学,做一做;第三环节,听音乐一起做,尝试听清音乐提示。

  活动目标:

  1、模仿武术动作,并尝试跟着音乐做一做。

  2、知道武术的作用,体验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萌生爱国热情。

  重点:

  模仿武术动作,尝试跟着音乐做一做。

  难点:

  找准音乐提示,在音乐提示时变换动作。

  活动准备:

  中国武术录像、中国功夫图片、中国功夫音乐

  活动过程:

  一、观看录像

  1、师:(出示图片)孩子们,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几个朋友,他们每个人都给我们摆了一个好看的姿势,我们来看看他们摆的'都是什么姿势,好不好?

  小结:原来,图片上的人是在打中国功夫。

  2、师:那孩子们想不想来看看真正的中国功夫?

  观看中国武术的录像(五步拳)

  3、讨论:我们在哪里看到过中国功夫,为什么大家喜欢中国功夫?武术有什么用?

  小结:中国功夫可以帮我们强身健体,还可以用来保护自己。

  二、看看学学武术动作

  1、师:大家想不想来做一个小小武术家?

  看录像,模仿各自看到武术动作,交流做动作的体验。

  2、学一学:

  冲拳:手握拳,手臂平平地快快地冲出去。

  砸拳:手握拳,手臂快速向下砸。

  推掌:五指并拢,掌心向前,手臂平平地快速将手掌推出。

  亮掌:一手握拳收于腰间,一手五指并拢,手心向上,手臂伸直向上,将手臂收于耳朵的一侧。

  弓步:一腿向前一步跨出,同时弯曲前面的腿,后面的腿伸直。

  马步:一脚向左(或右)跨出一步,与肩同宽,同时稍稍弯曲膝盖,呈半蹲状。

  3、师:学了这么多动作,请你们找几个伙伴一起练习一下,不是和同伴对打,而是和同伴一起练习。

  三、手与腿的协同动作

  1、再次观看中国功夫录像。

  2、两人结伴,尝试将学过的手与脚的动作合起来,模仿五步拳中的某一动作。

  3、交流各自学会的动作、共同纠正。

  四、听音乐学做武术操

  1、听音乐《中国功夫》和老师一起做武术操。

  青少年科学活动体验方案4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比较、了解种子发芽与水、温度、阳光、空气的关系。

  2、教幼儿学会做观察记录,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

  二、活动准备

  各种种子及相应的植物图片,容器五个,纸、笔,从种子到植物发芽、长成、开花、结果的图片。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各种植物的图片,问幼儿:“这些大树、蔬菜、水果是怎么来的?”引出种子。

  2、出示种子从发芽到逐渐形成一棵植物的图片,让幼儿了解种子的作用。

  3、认识各种常见水果、蔬菜的种子并让幼儿知道种子要想变成一棵树,首先它要发芽。

  4、取五个器皿,分别编上1—5号。将1号容器中放入几粒蚕豆;2号容器中放入蚕豆后,再将容器倒满水;3号容器中放入蚕豆倒入少量的水,水位略没过蚕豆;4、5号容器与水量与3号相同,但4号容器外罩一层黑纸;5号容器放于冰箱中。

  5、老师与幼儿一起总结,5个容器中的蚕豆所处的不同环境。1号,有阳光、空气、无水;2号,有阳光、水、无空气;3号,水、阳光、空气、一定温度;4号无阳光;5号无定温度。

  6、取纸、笔,在教师指导下画一张记录表,每天观察,各种器皿中种子的变化,看哪号种子发芽。

  7、数天后,请幼儿根据观察记录,总结种子发芽的条件。适当的温度、水、阳光、空气。

  青少年科学活动体验方案5

  设计意图:

  一天早上,我班的叶雨辰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民间玩具--陀螺,看着这个不停转动的玩具,小朋友都好奇的围过来,提出了许多的疑问:“它为什么能够不停的旋转?”其实孩子们的游戏简单而让人快乐,他们随手拿起身边的物品使之转动,便会开心不已。我们试图通过集体活动,将幼儿生活中的无意探索变为有意探索,并在科学探索和生活实际之间建立初步的联系,从而使幼儿体会到科学就在身边,探索无处不在。让幼儿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实验、探索,解决疑惑,建构新知识,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培养了幼儿主动探索的精神和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体验、感受、理解转动的意思,探索使各种物体转动的方法,体验活动的乐趣。

  2.感受转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关注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1.幼儿第一次探索用的物品:生活中、活动室里常见的能转动起来的物品,包括纸杯、盘子、积木、废弃的光盘、磁带、勺子、筷子、绳子、饮料瓶、呼啦圈、风车等,物品数量多于幼儿人数。

  2.幼儿第二次探索用的物品分组摆放,包括:塑料齿轮玩具,当中有孔的积木、纽扣、光盘,绳子;牙签,不同形状的、中心用针戳洞的纸片;纸杯、筷子、勺子,两只小碗中各盛半碗水。

  活动过程

  一、游戏:迷迷转

  1.引题并介绍游戏玩法。

  师:孩子们,我们一起玩一个“迷迷转”的游戏吧。游戏的玩法是这样的:大家张开双手,边念儿歌边自转,“转转转,迷迷转,转到天空我不动!”儿歌结束时就站在原地不动,并做一个与众不同的动作。然后我念数字1~10。如果我念到10,大家还能保持不动的话就算胜利。

  2.师幼一起游戏。

  (中班幼儿受知识经验所限,有时会将“转动”与“滚动”相混淆。我们知道“转动”是围绕着一个轴运动,“滚动”则是物体整体不断翻转着移动。这个游戏是让幼儿通过自身行动来体验、感受、理解“转动”。)

  二、探索让各种物品转动起来

  1.交代任务。

  师:这些物品看见大家玩得那么开心,也想玩“迷迷转”的游戏。请大家帮帮忙,让这些物品转动起来吧!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指导。

  观察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当幼儿已经想办法使物体转动起来时,教师宜用提问帮助幼儿提升经验:“你用的是什么方法?”如当幼儿把笔放在手心并搓动使笔转动时,教师可以问:“你用的是什么方法?这个动作叫……”

  ②当幼儿已经使一种材料转动起来时,教师可以鼓励全体幼儿尝试更多的材料:“请试一试不同的材料。”

  ③有些材料可有多种使之转动的方法,如,风车可用吹气、跑动等方法使它转动。幼儿尝试了一种方法后,教师可以用提问拓展幼儿的思维:“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别的方法能使它转动吗?”

  3.交流与分享。

  师:你用什么方法把什么转动起来了?

  4.师幼一起总结探索方法。

  师小结:你们用转、搓、拧、拍、跑……那么多方法使物品转动起来了,真了不起!

  5.引出转动和“力”有关。

  (教师可以演示并提问:“如何让风车转动?”幼儿可能会回答:“吹。”这时,教师故意不用力吹,使风车转动不起来,然后问幼儿怎么办。当幼儿提出“用力”时,教师顺势出示文字“力”,并追问:“我们刚才所想的那么多方法都要用力吗?”最后总结:“原来这些转动的方法都和‘力’有关。”)

  (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教师需要引导幼儿获得粗浅的科学知识。我们知道,转动需要两个要素:轴和力。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感知“力”这个要素更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

  三、通过创造性地组合,探索让两种物品一起转动起来

  (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是在幼儿掌握一定的使物体转动的方法之后,对幼儿运用方法解决问题提出的挑战。)

  1.交代任务。

  师:请你用一样物品帮助另一样物品转动起来。

  2.幼儿操作,教师观察并指导。观察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当幼儿出现初步的组合意识时,教师要及时捕捉并鼓励。如:幼儿用绳子穿进光盘的中心时,教师可以提醒幼儿用力甩动绳子。一方面帮助幼儿成功,另一方面自然引导幼儿进一步体验转动要素“力”。

  ②当幼儿已经通过组合使两个物体转动起来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你在哪里也看见过这种转动”,引发幼儿回忆转动与生活的关系。如当幼儿用筷子在水中搅拌,使水转动起来时,教师可以提出上述问题。

  3.小结转动与生活的关系。

  (选择一两位幼儿演示创造性地转动物品,由此自然引导到生活中的转动。比如,请幼儿演示用筷子或绳子让光盘转动,并提问:“光盘除了这样转动,还可能在哪里转动?”幼儿会联想到光盘还可以在播放器上转动。这时,教师追问:“光盘在播放器上转动后可以怎样呢?”幼儿会依据自己的经验回答。教师再适时总结:“转动给我们带来美妙的音乐、精彩的动画片,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如果想拓展幼儿的思维,教师可以进一步追问:“家里除了播放器会转动,还有什么会转动?”引发幼儿联想生活中更多的转动现象,从而自然达成第二条目标。)

  师:原来转动可以给我们带来方便、快乐……那么,是不是所有的转动都是有好处的呢?让我们今后在生活中再去仔细观察和发现吧!

【青少年科学活动体验方案】相关文章:

亲子农场体验活动方案03-03

学校青少年维权岗活动方案 -方案01-01

职业体验亲子活动方案03-11

青少年健康教育活动方案(精选5篇)05-22

青少年夏令营活动方案范文05-19

青少年春节活动方案(通用6篇)01-15

青少年阅读主题活动方案(精选7篇)06-15

青少年之家的活动方案(精选7篇)06-15

青少年科普活动方案(精选5篇)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