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初中语文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3-04-25 17:37:15 艳盈 心得 我要投稿

学习初中语文的心得体会(通用13篇)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初中语文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习初中语文的心得体会(通用13篇)

  学习初中语文的心得体会 1

  语文,他是我长年以来对我不离不弃的朋友。在我的童年,他给了我无限的帮助。而现在,在我失败时他会给我帮助;在我成功时他会告戒我千万别骄傲。令我学会了“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语文是一瓶甘淳的美酒,使我陶醉不已;语文是一潭清水,洗去人们心上的污点;语文是一束灿烂的光,是我得到无限的力量,勇敢想,向未来进发。您身上的知识永远也学不尽,希望您这个好朋友悠远在我的身边。“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想必您就是我的良师好友吧。

  当我在讲台上准备演讲的'时候,我会发抖,甚至讲话也一振一振的,咬字不清。这时,你就会说:“你行的,相信自己行,才能我能行。你练了那么久难道要前巧尽废吗来,在台上展现你亮丽的风采吧!”这时,我的信心就马上大增。“对啊,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我练了那么久,难道到了现在才退缩,这很不值。”我心里想着。于是我就把心一横,下定决心做好。接着我就在台上展示了我的水平。完后,台下的同学都热烈地为我鼓掌。我高兴极了,不是因为同学的鼓掌,而是我突破了心中的关卡。

  语文,你是一个顽皮而忙碌的孩子。在现在,我到处都会看到你忙碌的身影。你很负责,你为我们人人都提供了一个到处是知识的环境。你让我学到了“开卷有益”的看法。我和语文一起感受生活,聆听生活,学习生活。希望以后我能学到你更多的知识。我和语文的故事将延续到未来的尽头。

  希望永远和语文一起感受生活,聆听生活,学习生活。在我的故事中继续与语文为伴。

  学习初中语文的心得体会 2

  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也就几十年的时间吧,经验说不上,只是有几点心得体会,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教学理念方面:

  我一直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潜移默化式行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语文教学同样如此,如果总是强调学生必须背过、必须默写过,必须理解等等,看似在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实际上却会在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压力,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任务,是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这样就容易扼杀学生那份对语文的发自内心的喜爱与迷恋,因而就抹杀了语文教学的初衷——语文素养的培养。

  我认为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尤其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容易起到感染、熏陶作用。每篇文章都有它的精彩所在,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精彩之处,用心去体会、揣摩,发现其中的美,发现那种美的表达方法。从而使学生爱上读文章,爱上欣赏,甚至希望并学会去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能够了解文章的含义,吸取其中的精华,感悟文章的写法,达到从知识到精神的成长。

  教学方法方面: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了良好的教学理念,具体的方法则是千姿百态的。对于不同群体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环境采取的方法自然不同。我们语文课本上,对于不同的年级自然所配备的教材内容都是符合相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他们来说,理解文章的内容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所以教授课文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以及领悟到的东西,老师所要指导的就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或遇到的问题。当然对于重点的把握,教师应该视情况加以引导。在学生自主理解体悟的同时,教师应该有意的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写法、特点,领悟到如此表达的优势,从而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学习和写作及表达的方法。这样我们就不是单纯的教课本、教课文内容,而是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学生自我表达的方法。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输入,同时还学会了输出,也就是运用。

  当然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学导语、创设的教学气氛了等等,都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这些都离不开老师的激情在里面,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摸索。

  总之,我们还是应该本着学生本位思想,一定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引导他们学会读书,学会学习,学会运用。

  学习初中语文的心得体会 3

  如果说,我的语文学习是我的特长,这是否有点儿太“那个”了;如果说,在班里或年级里,我的语文学习成绩比较好、也比较稳定,这是事实,这是客观存在。如此成绩,是这样得来的。

  一、起步早,基础牢

  入学前,我就开始了语文学习。先是在电脑键盘上,学拼音打字,学的第一个字就是我的姓——李。此后,我就这样一个字、一个词的学习,既学会了拼音,又学会了打字、认字,一直到既会读注拼音的儿童作品,又会读无拼音作品。读完学前班,家长用《中华字经》(4000字)对我进行一次测试,我已经认识了近3000个字。这时,我看普通的读物已经很少有文字障碍了。从那时起,我便开始对一些儿童文学作品感兴趣了。但在阅读的时候,难免遇到一些生字,为此我又学会了查字典。家用电脑上网之后,我还受到了互联网“百度搜索”的帮助,阅读中遇到了问题,在百度中搜索,便会方便快捷地找到答案。电脑在学习方面早已成为我不可缺失的良师益友。就这样,为入学后学好语文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二、学好语文很重要

  语文是一门基础课,也可以说,它是一门所有基础学科的基础课。学好语文特别重要,从某一个角度看,它能影响人的一生,紧紧和一个人的生存发展前途命运连在一起。有几个语文课学得很糟,而其它学科学得很好的同学呢?又有哪一个字写得漂亮,文章写得好的人会在工作单位不受欢迎的.呢?最现实的一个事实,在做数学应用题的时候,往往有一些同学老是看不懂,所以列不出式子,算不出结果,只能得个大零蛋。将来他升学、谋职能不遇到困难么?即使他考上大学,他能学有所成吗?由此可见,学好语文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正是因为我认识到了学好语文的重要性,我才付出了百倍的努力。没有白费的力气,如今我已经获得了较好而稳定的成绩。

  学习初中语文的心得体会 4

  国家最近发布了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4月30日上午听了主讲专家郑国民教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主要内容和变化》的专题讲座后受益匪浅。

  通过对比2011年版本的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课程标准对教师如何教有了更具体更细致的指导,下面谈谈以下两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新增了核心素养内涵。

  2022年版本的课程标准对于什么是核心素养作了一个具体的界定,分为四个部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新。这也给我们教师在组织设计教学内容指明了方向,在语文实践过程中围绕这四个部分创设真实的.语文情境,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第二,新增了学习任务群。

  学习任务群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来的一个新概念,是指在真实情境下,确定与语文核心素养生成、发展、提升相关的人文主题,组织学习资源,设计多样的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自主活动,自己去体验环境,完成任务,发展个性,增长思维能力,形成理解、应用系统。根据各个学段特点,学习任务群分为三层,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两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这也是今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方向。

  路漫漫其修远兮,在新时代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将义不容辞的肩负起时代的使命,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全面落实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时代新人。

  学习初中语文的心得体会 5

  又一轮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和广大教师见面了,通过认真研读,我深有感触。作为一名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最大的体会就是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了。新的初中语文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那么,我们的初中语文在教学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一、语文教学要由单纯传授知识向师生双边活动转变。

  具体体现在:语文教学内容上的改革,要坚持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智力开发的教育;语文教学方法上的改革,要坚持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处理好讲授与练习、学习与运用、点拨与讨论的辩证关系;要坚持学以致用,实现知识向能力的不断迁移。

  二、语文教学要由研究教法向研究学法转变。

  学法指导不应该只看作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应突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学习活动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己去主动学习,经过思考、生疑、答疑、创造等学习过程,才能使他们理解和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学习动力。教师应充分了解本班学生的学情,营造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训练,适时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学习,加强能力迁移。

  三、结合中学生自身实际要注重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基础知识不但有具体的要求,还有量化标准。如: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背诵优秀诗文80篇。现在的学生学习基础普遍比较差,在语文教学中要切实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四、语文教学中必须尽可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多读好书。要努力营造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激活他们创新的欲望,让学生主动去求知。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所以作为语文老师,要学会的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鼓励他们积极地去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他们学习方法上的点拨,做一个优秀的引路人。

  相信,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我的语文教学能再上一个新台阶!

  学习初中语文的心得体会 6

  通过学习新课程标准,我对语文课程标准有了新的认识,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在已往的教学中,有部分教师将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灌和填的流程,久而久之,课堂就成为了一潭死水。而《新课程标准》则强调:教师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和有创造性的活动。因此我们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点燃这把火,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准备:

  一、深钻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语文素养内涵丰富,它以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因此本次 课改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学生感觉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这就是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

  二、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

  为了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提供直观的教学材料,仅凭教师的语言和行为动作是无法完全达到效果的。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能够给学生以具体形象,有声有色的情境感受,还有其它手段不能代替的跨越时空的.信息量,都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抽象教学形象具体化,使学生在体会、感悟中获取新知。

  三、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素养。

  传统的课程体系偏重于书本知识传授,课程综合化,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用他们有切身感受的事情教导他们,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对于传统应试教育的教育观,也是一个挑战。课改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树立远大理想,这种过程将深刻地影响他们思想道德的形成,影响他们人生的抉择。

  我深知,实施新课程标准任重道远。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更新观念,创新思想,总结经验,开拓进取,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而不懈努力。

  学习初中语文的心得体会 7

  2022年4月30日上午,有幸线上聆听了郑国民教授的公益讲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主要内容和变化。郑教授从语文课程标准主要变化、语文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语文课程内容、语文学业质量、语文课程实施,进行系统分析和深入解读。令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

  一、关于语文课程性质与课程理念

  2022版课程标准表述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突出了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强调通过体会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发展思维,提高审美,积淀文化底蕴,可见语文课程在培育时代新人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凸显了它的奠基作用。课程理念统领课程目标设计需要关注:从课程目标来看,强调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从课程结构来看,注重课程的节段性与发展性;从课程内容来看,就是突出时代性和典范性;从课程实施来看,主要突出的`是情境性和实践性;从课程评价来看,主要是倡导的是过程性和整体性。

  二、关于培养核心素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当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1)从文化自信来看,强调了学生对中华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中华文化,加强课程内容整合,学习凸显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革命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达到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信心。

  (2)从语言运用来看,我们要强调学生热爱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语文课程应要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积累丰富语言,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形成良好的语感,有效沟通交流,发展思维能力,让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3)从思维能力方面来看,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崇尚求真创新的精神和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保持好奇心、求知欲、积极思考、敢于探索创新的态度。注重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强调在综合性学习中/要具有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注重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学科间的沟通,书本与实践活动需紧密结合,教师细心耐心的教导引领,提高教学质量。

  (4)从审美创造来看,要涵养学生的高雅情趣。让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其作品,在体验语言文字及其作品的过程当中能够获得丰富的审美经验,具有初步的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三、关于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

  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的关键要素:语文情境、学习主题、典型的实践活动。随着构建、探索语文学习任务群,将会带动教与学的方式进行改革。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多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关注核心素养的形成,关注不同学段学习任务群内容的设定,增强学科间的互通互学,进行资源的整合,追求“少而精”“实而活”。

  四、关于自主阅读、探究

  从课程实施来看,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不断深化自主合作探究。强调了“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具有独立阅读能力”这一部分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在喜欢的基础上,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能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借助插图阅读。并在阅读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乐于交流,介绍自己读过的书。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五、关于学业质量与教学评一致性

  按照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这样一些方面来呈现出学业质量。根据语文实践活动来整体刻画不同学段学生学业成就的具体表现特征,形成学业质量标准,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实用性强。同时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过程性评价主要理解“评什么”、“怎么评”和“如何用”。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评价。提示通过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来促进我们的评价。

  通过这次学习,加深了对新课标的理解。为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文以载道薪火相传。今后将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让语文课堂呈现精彩与活力。心中有课标,前方有道路!

  学习初中语文的心得体会 8

  有幸在我工作7年之后,有机会参加了三个月的国培培训,这么一整块的时间,每天都是集中学习和课后反思。

  有句话:学到老,活到老。的确,不学习的话,人就要落后。不学习就不能使我们的教育具有后续动力,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要求,不学习就会使人的头脑僵化,终身学习是当今的时代要义;“国培计划”就是一次难得的机会。经过这一阶段的学习,我受益匪浅,并有以下几点深刻的心得:

  一、“国培”学习使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了新课标理念,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基础。

  新课标理念强调语文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应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强调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整合。“国培”专家深入浅出的讲析、诠释无不紧扣新课标理念,让我们这些一线的教师对新课标又有了一个全新与更深刻的认识,丰实了我们的头脑,使我们领悟到了新时期语文教学的精神实质,为教学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二、国培让我认识到我们教师应树立新观念。

  新课程已经走进课堂,作为教师,我们应把握时代的脉搏,顺应历史的要求,那就要迅速转型,由“知识仓库型”升级为“创新型”教师,以创新教育来促进社会的发展。教师要勤于学习,充实自我,使自己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教育理念、文化素养、道德素养。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结构,要视角敏锐,跟上时代步伐,勇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总之,不能停滞不前,不能只靠过去的经验,不能做个教书的匠人,而应做个育人的艺术家。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所以我们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

  三、国培让我学会从听课人的角度去反思课堂。

  上班以来,一直都是备课,上课,改作业,都有点机械化了,只是一直往前走,好像也顾不上停一停,这次参加国培,在影子培训期间,听了很多老师的.课,终于从上课的角色转变到听课的角色,结合几个月专家老师们的理论讲座,大脑突然有了新的思路,对课堂的构建有了更深刻地认识。这对我今后开展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三个月的国培,一眨眼就过去了,值得反思的还有很多,就让我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慢慢消化吧!

  学习初中语文的心得体会 9

  20xx年4月22日至24日,在学校领导的精心组织安排下,我们一行10人在扈校长的带领下在潍坊市高新区的东明学校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学习。在这短短的三天时间里,我们先后听取了学校领导王校长、德育处刘主任的专题讲座,并与他们交流;观摩了多位老师的课堂教学并与授课教师交流互动;每天学习结束后学员相互交流体会——这次学习,使我深受启发,下面主要谈谈我在东明学校参观学习后的几点感受:

  一、特色化的校本研修

  东明学校秉承“责行天下”的校训,本着“用未来思考今天”的办学思想,从“学用”课堂的生成与发展的高度出发创造性的实践出“动态联动式”校本研修。“动态联动式”包括三段联动、四段联动、五段联动、六段联动。

  “三段联动”是指集体备课、说课、磨课;“四段联动”是在三段联动的基础上再进行同备课组听课;“五段联动”是在四段联动的基础上进行读课活动;“六段联动”是在五段联动的基础上进行赛课。

  赛课成绩纳入对教研组、备课组的集体考核。“动态联动”力求做到“磨一课,带全组”、“同科无弱班,同班无弱科”。这样的“动态联动”有力地调动了全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团结合作奋进的干劲。

  二、操作性强的四步课堂

  东明学校实践出导、学、练、用为一体的四步课堂。其新授课的模式是:导———导疑诱思,引入情境;学————整体感知,解疑释惑;练—————变式练习,提升思维;用———学以致用,发展能力。这样的四步课堂具有民主、双基、实效、积极、活跃、针对性强的优势。

  三、广泛的师生阅读

  教师首先是勤奋的读书人。其次,学校为学生创造了畅游书海的条件。不仅教室内,就连楼道走廊都有书架,上面图书分门别类的排列着。图书角更是精致,设有桌椅可供师生舒适的阅读。真可谓人人与书为伴,时时与书为伴,处处与书为伴。为学生的语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师生的人生增添了色彩。

  四、硕果累累的课改成果

  课改让东明的教师成长在浓厚的教研氛围里;工作在团结奋进的教研队伍中;愉悦着大量教学资源的创生;欣喜着教师群体的成长、学生的不断发展。

  五、无处不在的校园文化

  整个东明学校洋溢着以学生为主的.校园文化氛围。从操场到教室,从走廊到厕所,从班级到小组,学生的宣誓词、作品和荣誉等等随处可见。学校充分利用校园环境教育并激励学生。

  六、精细化的学校管理

  东明学校的每项工作都做得非常的细致,学校采取无缝隙管理,而且教师队伍年轻化,班主任大多是女教师,这点与我校很不同。更令人震撼的是学校没有硬性的、分秒必争的考勤,但教师几乎没有缺勤的,更有老师到了下班时间仍然在工作。也许是“责行天下”的校训在潜移默化的起作用吧,他们心中有责任,心中有学校、有学生。

  学习初中语文的心得体会 10

  一、注意阅读

  (一)带着问题读书

  我在听评课中发现,虽然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但似乎只为了让观课的人看到课堂上有“阅读”这一环节,而不是真心实意地让学生读出些什么。学生读完之前往往没有要求,读之后教师也没评价,我认为这样的读是低效果的。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让学生在“文字”中自我陶醉,在文字酿造的美好中徜徉,这样的阅读才有效。在阅读前,我们应给学生一个阅读的要求,如文章写了什么、是怎样写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之后让学生带着目的去读,这样,学生读的时候自然有目标,自然读得认真。如在教《社戏》一课时,我让学生阅读从“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至“赵庄边真的在眼前了”这几段。我在学生阅读之前提出问题:找出这段中描写孩子们开船的一系列的动作的词并思考作者是如何描写途中所见景色的。又如,在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不必说碧绿的菜畦”这一段时,我也是让学生边读边思考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来写园中的景物的,并提供给学生如视觉、味觉等表示角度的词语。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学生的阅读应在教师的引领下进行,应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教师的讲或观看讲座都不能将其代替。学生通过阅读可以培养整体感悟、把握意蕴、品味语言、理清思路等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习惯有赖于培养。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严谨,要提要求,可倡导“自主阅读—合作探究—个性创新”的方式,让学生反复阅读,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评价。这种“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也是古人所倡导的。

  (三)制定长远的'阅读计划

  除了课内的阅读外,广泛地开展课外阅读也是非常必要的。课程标准指出7—9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即学生每年要阅读两三部名著。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给自己的学生尽可能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坚持开展读书活动,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元素。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每人买一本“最爱的书”,然后集中保存在班级的图书角,阅读课上让学生按计划自主阅读。

  二、注意写作

  我通过听评课发现,有太多的教师把中考满分作文当作模本,让学生找出其中的优点来分析模仿,认为这样做中考作文便万无一失。但我认为这有点“邯郸学步”的嫌疑。写作实际上是一种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和表情达意的创新方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心理、行为的过程,是一种把看清楚、想清楚的东西写清楚的能力。学生在写作中不能只是用“笔”来模仿,更重要的是要用“心”来写,要在字里行间展现自己的丰富情感。因此,我们的初中语文教学千万不能流于模仿阶段,那样未免太幼稚。我们指导学生作文,最关键的是倡导用真情健康写作,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写对人的爱,就要动人热烈;写对人的厌,就要深刻尖锐;写事情,就要细腻生动。作文教学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多练笔,不以方法指导为主

  学生初到七年级,作文必定单纯幼稚。此时有的教师就急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便大讲特讲写作方法,生硬地把开头的技巧、结尾的章法、巧用修辞等都塞给学生,结果学生一头雾水,不理解更不会用,感觉作文好难。如此一来,教师不但没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徒增学生的惧怕厌恶心理。这无异于揠苗助长。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循序渐进,先让学生放开来写,只要字通句顺,能讲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有真实的情感就可以了。在这个基础上,到了八年级,教师再讲一些典型的有创新的作文,来丰富写作空间。

  (二)内容要贴近学生生活

  很多时候,教师选出一个题目,然后让学生去写,可能教师感到这个题目很有深意,很值得去写,可是从来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感受。如有一次作文的题目是“北京的早晨”,但是,班里有许多学生没有到过北京,更从来没有机会去体味早晨的味道,我把题目改为“校园的早晨”,这样一改,学生感到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了。教师要指导学生以熟悉的生活对象为主来记叙或议论,引导学生写自己所想写的内容,写真事、发真情、求真理。教师要指导学生融入生活,观察和思考生活,提高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

  (三)写作练习要有计划

  写作教学要加强计划性、避免随意性。对于初中三年的作文练习,教师应该有一个系统的规划,不能让学生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教师要按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有重点、有序列地设计训练内容,让学生进行课内外相结合、片断作文和大作文相结合的写作训练。本次新课程改革可以说是中国教育的一场革命,在这其中担当重要角色的教师更应该顺应潮流,从大处着眼,从细处入手,全面调整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但在改革的过程中,教师也不能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中有益的方式方法,正如有位专家说的“如果每次改革都从零开始,那么整个社会就不会有进步”,教育改革也是如此。

  学习初中语文的心得体会 11

  通过这次“国培计划”培训学习,我认识了新课程实施中语文课程的一些全新理念,了解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知道了课程理念落实在课堂教学中的基本原则与策略。

  本次培训主要结合语文课程的特点、语文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些环节,选择了八个主题作为培训的内容,主要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与探讨,对新课程实施有更直接的认识。

  经过这次的培训令我感触很大,下面将谈谈我的一些感受:

  此次培训进一步提升我们了中学教师的课改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加强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掌握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

  本次培训给我许多思考,深刻地体会到自己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怎样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改?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的、自由的、宽松的心理状态,能自主的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自己不断去积累,不断去学习探究。

  一、新课改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新课改的定位更加着眼大众,为的是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明确提出初中语文教育是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应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所以,新课改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

  1、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3、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

  二、教师在新课改中的作用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主体。新课程最终要落实到教学中来,没有教学,新课程终究只是一个静态的方案,而不会是现实的课程。而教师恰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任何其他人,如专家、各级教育行政人员,等等,不管对新课程有多么热心、有多么关注,都不能代替教师的实践。

  教师一是要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任,用自己的创造性实践去实现新课程;一是要对自己的以往的和当下的实践满怀信心,要认真分析以往教学的优点与不足的基础上,借着新课程的契机,发扬光大以往的优点,改造乃至克服以往的不足。那种认为新课程要一切都是新的,以往的做法都是陈旧的、不适应新课程的想法是不正确的,也不利于新课程的开展。

  三、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的实践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观,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下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共同的学习者,这应该说是教师与学生的真正平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友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地学习和交流,课堂的气氛也才能真正地开放和活跃起来。其实,师生平等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2、教学方法的革新

  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创造力”的培养,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单纯的讲授知识,而是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教学中,教师不再是命令学生学习,而是传授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不再让学生被动地去学习,而是主动地去探索。

  3、教学手段的革新

  以多媒体应用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正在迅速地改变着课堂的教学模式,成为促进科学质量的重要突破口。多媒体等计算机应用技术在科学教学是具有挂图、投影片等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优越性。然而,这就要求科学教师,应当尽快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以及教学软件的制作等。才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事实上,只有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才能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

  4、业务素质的提高

  教师必须具有系统的完整的科学专业知识,这是从事科学教育所必备的素养。其次,要了解相关学科知识。现代社会正逐渐进入“信息社会”,社会各部门的工作也逐步从大工业时代分工细密的专业化进入信息时代的综合化,学科之间互相渗透。传统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仅靠上述狭窄的专业知识已很难应付现代教学需要,所以教师要开阔本学科视野,需具备与科学相关的基本知识等,还需了解科学与其他有关学科的横向联系及发展。使社会科学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系统科学知识,有机地结合形成比较完整的基本知识。

  总之,语文教学是基础教育,这就决定了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着眼于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需要在新课改过程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探索,不断地积累经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养。唯有这样才能满足新形式下社会的需要,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完成我们身上肩负使命。我们一定将新的课程理念落实于课堂教学,使每位学生都成为新课程改革的受益者。

  学习初中语文的心得体会 12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将班级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成学习小组,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参与的任务式学习活动。《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要,它以人为本,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能较好地得到强化。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使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受到尊重,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提供较好的帮助。

  我于20xx年开始对语文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了一些探索,下面我就结合自身经验,来谈一谈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些看法。

  一、制定常规,形成习惯

  由于一些班主任在座位安排上主要根据成绩、身高和纪律,较少考虑学生性别、个性、气质、基础等因素,而日常课堂教学如果简单的把前后桌的同学分成一组,就很容易造成各组之间水平相差悬殊。如此能力较强的一组,很容易地成为活动中的“明星”。反之,弱势学习小组在合作过程中不断受挫而成为旁观者,使小组合作学习失去意义。一些班别的小组虽然精心设计,并且是名实相符的,但是也存在合作学习的学生个体各自的参与程度严重不均的问题。学习优秀或性格外向的学生频频发言,思维活跃,俨然是小组中的“权威”,其他学生则似乎成了“多余人”,懒于思考,坐享他人之成。这使得合作学习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

  因此,合理分工、明确职责、相互尊重、差异互补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实效的关键,“让每一个人都动起来”才可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首先按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亲和等把四人分成一组,每组中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组长轮流当,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合作意识。充分发挥组长的带头作用,鼓励不爱讲话的同学先说、多说,教会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可以避免优生“唱戏”,差生“观戏”的局面出现,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自主性,产生强烈的内驱力,使全体都得到了锻炼。例如: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收集资料、分享资源、讨论疑惑、代表发言、整理组合新的内容,每个小组角色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这样,保证了每个组员的全程有效参与,也培养了学生合作交往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能活跃语文课堂气氛,但同时也给教师控制课堂秩序带来了困难,很容易使课堂教学产生看似热闹实则混乱的局面。这就需要建立一套合作常规,并通过训练使之形成习惯。比如在小组合作学习时,为了确保教学程序有效的展开,小组内必须对组员进行明确的的分工。一般我们先选出一名工作能力强的同学担任小组长,以安排任务,监督进程。其他成员或是记录员,或是汇报员,或是其他的角色,小组长再根据本组组员的能力情况,选用相对有较强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组织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探究、讨论、交流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教师应根据不同活动的需要,在小组内设立不同的角色,并要求小组成员既要积极承担个人责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发挥团队精神,有效地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例如在教授《让细节描写扮靓文章》一课,我事先给学生分发了一篇中考失分作文,在教授了细节描写的方法后,我要求学生对作文进行细节补加,学生做完后,要求先在组内进行交流,然后选出一篇共同修改,最后请汇报员综合大家的意见在全班进行汇报交流。这样,全班42名同学全部进行了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些活动性或操作性强的内容,可根据实际需要给组内成员安排不同的任务。例如学习了《孔乙己》一课,学生表演课本剧时,我要求每组推荐一名导演,学生们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在组长带领下讨论分工合作。一会儿工夫,节目就开始了,孔乙己、小伙计、店掌柜、长衣帮、短衣帮、小孩子等先后出场,生动的话语,形象的动作,同学们演得入情入境,与文本产生了共鸣,小组合作演课本剧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培养了想象与创造能力,又激发了兴趣,增强了合作意识。

  二、教给方法,培养能力

  为了确保语文教学小组的'高效合作,语文教师对古诗文、文言文、现代文、作文讲评课教学,也应摸索出相应的较为固定的教学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合作学习时有规律可循。

  比如,对文言文教学,我的方法是:

  前半节课——组内预习:

  第一步:组内读文(自读,轮读,齐读)(每种文体的文章都有这个步骤)。

  第二步:自译,快速翻译并画出不会之处。

  第三步:组内合作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解释题目,查看教辅书,翻译全文。

  后半节课——教师分配任务,各组完成。

  步骤:翻译句子——解释字词(主要是识记生僻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通假字)——说明句子的作用——概括段意——设计要提问的问题(1~2个)——组内试讲。

  有了明确的学习方法,课堂上的无效教学大大地减少了,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做到了“活而有序”。

  三、加强指导,培养习惯

  为了使课堂教学顺利的推进,除了教给学生一些实用的方法外,语文教师还需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以避免小组交流“人云亦云”盲目从众的现象;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的习惯,敢于提出独特的见解;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培养学生欣赏同伴的习惯,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培养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和合作规则的习惯,避免不必要的争论和争吵。有了这些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语文课堂才能真正做到“活而不乱”。

  四、创设氛围,以生为本

  为了能使更多的同学参与到小组的合作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合作兴趣,语文教师还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合作学习环境。学生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学习者,不同学科的学习规律也有所不同,并非在任何教学条件下,合作学习都是最佳的教学组织形式。但宽松、和谐、默契、尊重、信任的学习环境,却是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共性”。因此,教师要在语文课堂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学习工作,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倦。”因此,教师要充分创设合作氛围,以生为本,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春》之前,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找找有关春天的歌曲,摘录有关春天的优美词句,在上课之前去体验、去感受春天的美。在课堂上,通过展示分享,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性高。

  不管教师创设的情境有多吸引人,学生参与的热情有多高,能够一帆风顺、毫无困难地完成学习任务的小组毕竟是少数。要使学生在困难和挫折中依然积极、主动地去想办法完成合作学习的任务,教师全程观察、督促鼓励、即时帮助非常关键。例如文言文学习初期比较困难,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在他们遇到困难、思路受阻时,适当启发、点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期待、欣赏、鼓励、理解和帮助无处不在。

  对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产生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及时进行指导和帮助。例如小组评改作文,教师应做好示范,适时引导。可以先印发两篇中等水平的文章,对其中的一篇精评,以给学生做示范。另一篇文章让学生分小组当场修改,小组讨论哪些地方应该改,哪些地方写得精彩,要求各成员发表自己的看法及简评,最后,组长对习作做总结,写出本文的赏析感悟。教师始终在学生中间,帮助学生解决发现的问题。教师的点评既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得失、总结经验,又使学生思维得到升华,体现教师的主导角色。

  五、规范评价,激发热情

  要使每个同学都能持久地保持参与小组学习活动的热情,必须有可作为动力的评价机制。评价既要体现个人的努力因素,又要体现集体合作因素。但是不少教师对过去分数的评价不满意,对复杂的表格量化也不胜其烦,有没有行之有效但不分流太多精力的评价机制方案呢?

  1、等级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很有意义的评价建议:“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法,收集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过程的资料。”我设计一份“语文小组合作学习成长记录”,其中包括“课堂表现”、“合作主持语文学习活动”、“合作参与语文课外活动”、“课内外作文评价”、“合作态度”、“写作及参赛成果”等项目,每周开一次小组长会议评价,从而指导下周的学习。我认为语文和其他科目不一样,不应该以分值来衡量,而应该以“优、良、中”三个档次来衡量。

  2、情感评价

  课堂上引导学生注意倾听,评价到位。倾听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教师首先要耐心引导学生小组交流时要善于倾听他人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还要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各种不同意见难以统一时,学会保留自己的见解,以便进一步探讨。反馈评价时将学生的自评、互评与老师师评相结合,其次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合作的情感、态度、表现等及时进行恰当的点评。

  3、注意评价的技巧,重视小组结论。

  合作结束进行发言汇报时,教师要引导各小组的代表汇报时,把“我认为”,表达为“我们认为”。教师对小组汇报的评价也应该把常常说的“你说得真好”表达为“你们说得真好”。这样的评价使学生认为教师评价的不是最后发言者的功劳而是小组的功劳,并为小组而骄傲。因此,教师一定要重视小组结论。

  中学生蕴藏着极为丰富和巨大的创造潜能,关键是我们的教育能否提供他们发挥其创造潜能的机会。合作性学习的适时提出,是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的,尤其是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的,有利于他们的探究与创新。抓住合作学习的特点,让合作学习这朵课改之花在语文课堂上越开越盛,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健康成长,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学习初中语文的心得体会 13

  一、以“生”为主

  “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提出的教学理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对这一理念最好的践行就是从学生心理特点出发,树立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发展教学观念,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采取有效策略,创造一种兴趣盎然、生动活泼、风采迷人的课堂教学气氛,强化语文课堂教学的人文性、趣味性,让语文课堂教学"高潮迭起",使学生在精彩纷呈的课堂学习中获得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协调发展。而这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让我们的语文课堂能有一股新兴的魅力牢牢吸引学生,只有学生“乐学“才能”“好好学”,才能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

  一切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势必与教师不厌其烦的细讲精练、单一以课堂为主的资源、没有多大激励作用的单调评价是格格不入的。于是新课标下的以学生为主,其实累的是我们一线教师,我们不但要好好琢磨学生的心理特点,要选好教学内容,要设计好课堂环节,要定好教学手段,掌握好教学艺术,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内在的学习动机,想想觉得我们又在风口浪尖中做一个时代的弄潮儿,难啊!

  二、以“学”为主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是老师的'“教”学生“学”,为了让学生的终身学习的,老师要把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机会提供给学生。课标中指出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时间能力,这些要求和理念,让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学生的“学”才是第一位。我想首先在课堂上多留给学生质疑的空间。

  “让老师闭嘴”“放手让学生质疑解疑”的新课改精神便强有力的占据了语文课堂,对文章整体的感知质疑,对部分的感知质疑,及对疑惑的解答,都需要学生自己主动探究才能真正让她们掌握知识。其次要让她们多读多思多讲。其次在课外要引导学生如何自主预习,自主复习。于是一些省市的《导学案》的使用,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再其次,就是要让学生面向更广阔的语文天地中自主学习。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所以新课标倡导多读书少做题,作业“变脸”尤其重要,只有从课业负担解放出来后学生才有更多的时间与书本接触,于是我们要善于利用课外阅读促进学生语文积累,老师要不遗余力地培养学生得阅读兴趣并给予正确积极的引导,学校和家长要给予全力支持。给学生创设广阔的阅读空间。

  比如定期地给他们推荐一本好书,一篇好文章然后让大家畅谈读后的心得体会。还可以布置她们去阅览室或者图书馆等文化中心去翻阅好书。还可以借助综合实践活动让他们从互联网、报刊等媒介上搜寻自己要的资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诱发他们向高层挑战的求知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