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组织切片实验报告

时间:2022-09-05 09:25:04 报告 我要投稿

观察组织切片实验报告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观察组织切片实验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观察组织切片实验报告

  一、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说明植物体是由细胞组成的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镊子、滴管、水、载玻片、针、盖玻片、吸

  水纸、纱布。实验步骤:

  (一)制做临时装片。

  (1)用纱布将载玻片、盖玻片擦干净。

  (2)用液管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

  (3)用镊子在洋葱鳞片叶上撕下一小片表皮。

  (4)将撕下的表皮放入载玻片上的水滴中,用针将其展开。

  (5)用镊子夹住盖玻片,先将一边接触载玻片的水滴边经再慢慢把盖玻片放平,制成临时切片。

  (4)在盖玻片的翼侧滴加稀碘液,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二)安装临时装片:将临时切片放到显微镜上,调整显微镜与临时切片位置,直到可以观察到清晰的图像为止实验图像:200倍、800倍

  实验结论:洋葱表皮是由无数细胞构成的,有明显的细胞核,细胞壁,细胞质出现。

  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教案

  1、学习要求:

  1).制作和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认识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

  2、材料用具:

  生理盐水,稀碘液,消毒牙签,滴管,纱布,镊子,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

  3、实验方法和步骤:

  1).用洁净的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

  2).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3).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轻刮几下放在生理盐水中。

  4).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再将盖玻片缓缓放平盖在水滴。

  5).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几滴稀碘液,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另一侧吸引,使碘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总结步骤:

  擦-→滴-→取-→盖-→染-→吸五、绘制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三、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

  实验目标一颗花生种子含有多少能量?

  实验器材或药品水

  实验探究过程现象

  分析及结论

  1、在锥形瓶中装30ml水实验前水温:

  2、把花生固定在解剖20℃、20℃、24℃针上试验后水温:

  3、在酒精灯上点燃花73℃、78℃、68℃4.2J生并尽快把花生放到锥

  温差:×51×4.2=6300J

  形瓶下面53℃、58℃、44℃ 、待花生完全烧完后,平均值:51.666℃

  一颗花生种子约含有6300J

  实验结的能量论

  四、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取一块馒头放到口中咀嚼。口腔中的馒头要经过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与唾液的混合。细细品尝这时的馒头,你能尝出一些甜味来。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有关呢?如果有关,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呢?馒头变甜是否是淀粉发生了变化?

  二)、作出假设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馒头变甜是因为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成了带有甜味的麦芽糖。在这个过程中,通过牙齿的咀嚼将馒头嚼碎,舌的搅拌使馒头碎屑与唾液充分混合。

  三)、制定计划

  (一)实验原理

  馒头变甜应该是成分中糖类发生变化。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因此本实验利用淀粉遇碘变蓝的特性,以及口腔中的温度为37℃的常识。控制变量唾液,以及模拟牙齿的咀嚼作用和舌的搅拌作用。三支试管,两个对照实验。一支试管作为实验组,另两支试管作为对照组。如果模拟牙齿的咀嚼功能、舌的搅拌功能并加入唾液,滴入碘液后,实验组的试管内没有变成蓝色,说明馒头中淀粉的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如果变成蓝色,则说明淀粉没有被分解,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没有关系。

  (二)实验变量的控制

  两个对照实验。一个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唾液,实验组内加入唾液2ml,对照组试管加入2ml清水。另一个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是馒头块的状态:实验组的馒头块用刀切碎,放入试管中并震荡试管,对照组的馒头块不做任何处理,直接整块放入试管中,并且不震荡试管。

  (三)实验方案实验材料用具:馒头块(三小块等大)试管(三支)烧杯(三个)盛唾液的小烧杯滴管温度计石棉网三脚架碘液小刀小木板

  1.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拌匀(模拟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C块不做任何处理。

  2.用凉开水将口漱净,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1分钟之后,用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

  3.取3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2)、(3)号,然后做如下处理:

  将A馒头碎屑放入(1)号试管中,注入2ml唾液并震荡试管;将B馒头碎屑放入(2)号试管,注入2ml清水并震荡试管;将C馒头放入(3)号试管,不震荡。将三支试管一起放入37℃左右的温水中。4.5-10分钟后,取出这三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然后,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4.实施计划

  按确定的探究计划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可见,(1)号试管中没有变成蓝色;(2)号试管变成蓝色;(3)号试管中的馒头块部分变成蓝色。

  五、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分析实验现象:

  (1)号试管中滴入碘液后,没有变成蓝色,说明试管中已经没有淀粉,淀粉被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分解成麦芽糖了,麦芽糖没有遇碘变蓝的特性,所以滴入碘液后不变蓝。

  (2)号试管中加入的是清水和馒头碎屑,水没有消化淀粉的作用,因此,滴入碘液后,馒头碎屑中淀粉遇碘变成蓝色。

  (3)号试管中只有部分变成蓝色,说明馒头与唾液的接触不充分,只有部分淀粉被分解。由此,得出结论:说明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系。因为上述活动模拟了消化与唾液的分泌以及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1)号试管中的馒头接触到了足量的唾液,并被消化。

【观察组织切片实验报告】相关文章:

细胞形态观察实验报告09-04

科技实验报告实验报告08-05

实验报告模板01-27

期货的实验报告12-08

化学实验报告07-13

实验报告范文08-30

生物实验报告07-19

VFP实验报告07-30

教育实验报告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