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课题的具体方案

时间:2022-12-08 10:29:01 方案 我要投稿

调查课题的具体方案(通用7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高效地开展,往往需要预先进行方案制定工作,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调查课题的具体方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调查课题的具体方案(通用7篇)

  调查课题的具体方案 篇1

  一、课题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节奏的加快,微博、微信等新型媒介方式深受大家的喜爱。因此启发我开始关注能否引用到学生的教育工作中,班会是一直是教育学生的主要形式,是养成良好习惯解决班级问题,发扬民主精神的平台,同时,我校一直以20分钟晚点活动为学校常规教育平台。

  因此,将20分钟晚点活动转变成学生自我教育的微型主题班会有重要的教育意义,首先他时间较短,符合初中阶段学生持续注意力时间,在短时间可以更高效解决问题,达到思想上的共识;

  其次微型主题班会主题明确,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活动,目的明确、快速安排班级任务;再次活动选材简单、短小精悍。学生可以用随机生成的教育素材,如一句话、一个故事、一个情景剧,学生通过简捷快速的语言表达,就可以生成一种观点或者解决一个小的班级问题;正所谓小活动、大德育。

  而在现实中班会课存在很多问题:

  1、老师不知道如何开展班会课;

  2、班会课流于形式,达不到教育效果;

  3、如何结合学情、班情开展有效的班会课。

  4、开成功的班会课如何去总结记录并让效果延生。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学生在初中阶段

  助于学生的成长。

  研究此课题,对如何开展高效的微型主题班会活动有重要的意义,还直接影响班级建设。让微型主题班会真正成为学生的舞台,成为自我反思和教育的平台。最后让班级用微型主题班会促进学生自我教育、自主管理、自我成长的班级,并走向卓越。

  三、研究的理论依据

  1、塞林格曼积极心理学。美国积极心理学之父塞林格曼将人的乐观、幸福感、好奇心、韧性、利他、智慧和创造的勇气等积极品质作为实证研究的课题,他提出要关注学生积极向上的自我力量,自身性格优势,并借助这种力量解决心理困扰、消除问题行为、建立防御挫折的机制。这对于正在成长的初中生来说,阳性激励、正面引导更有利于学生成长。

  2、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学理论:我十分坚信,能激发出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自我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极重要的一个因素,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

  3、吉姆克莱默的组织心理学:老师是学生可以问路的旅伴,路在学生与老师的前方,班级是一个团队,团队有助于普通人实现不平凡的业绩,老师作为团队的指导者,就应该激励这个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

  四、研究目标

  微型主题班会达到三个层次的教育效果:第一层达到发现班级问题、明确个人职责、统一思想认识的自我认知教育;第二层达到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自主管理水平,铸造班魂的自觉行为教育;第三层达到培养学生健康、快乐、幸福的人生观,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建立起一个相互亲近家庭式的幸福班级体的自我成长教育。

  所成型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其他老师或者学校有借鉴价值。

  五、研究内容:

  探索微型主题班会怎样达到有效的教育效果,主题班会的效果从3个方面界定:

  1、是否解决了班级问题;

  2、是否起到凝聚班级力量的作用;

  3、是否提高了学生某项能力。

  为了指导日常教育,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我将从以下方面去研究:

  (一)、研究微型主题班会的流程:让学生自己清楚什么时间应该做什么、怎样做、要做到何种程度;

  (二)、研究微型班会的主题:针对班级发展情况和学生成长规律设计系列班会主题,如何处理班级常规问题、预防在各阶段出现的不良情况,让教育目的隐藏在活动中,达到教育目的;

  (三)、研究有效的微型班会的教育方法:归纳总结学生能够接受的方法,及巧妙处理问题的方法,不让主题班会流于形式,使主题班会在20分钟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四)、研究微型主题班会的形式:针对不同的内容或者主题,采取何种形式的活动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哪一些活动形式可以取得更多的教育成果。

  (五)研究微班会的效果延生:如何让班会产生持续性的效果。

  六、课题研究的途径与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参阅教育家关于班级活动的书籍和文章,以及教育一线班主任在主题班会的研究成果,给微课题效果研究提供方法和理论的指导。

  2、行动研究法

  主要通过晚点时间坚持实施小主题为核心的自主教育活动,并把活动从准备到实施、再到效果进行文字性记录,并配上照片或者拍班会实录。

  3、经验总结法

  通过总结以往的班会经验或者借鉴他人有效的班会活动方案,来解决自己班级的问题,从而研究同一个主题和方案在不同班级实施的教育效果有何不同。

  4、问卷调查法

  主要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实施自主小班会后,学生内心和行为发生的变化,调查和搜集学生更具创意和有效的教育题材和形式。

  课题研究的步骤:

  准备阶段:

  1、用文献研究法进行理论搜集和学习研究,了解教育理论和其他人研究的前沿动向。

  2、通过调查确定研究方法、内容及措施。

  3、召开班干部会议和学生会议,明确微型主题班会研究的意义和班级要做的准备工作。

  实施阶段:

  1、根据制定的“初中微型主题班会效果研究”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进行实证性研究。主要是通过主题班会时间去实践,总结、反思,提升来验证班会教育效果的实效性。

  2、由参与者学生对微型主题班会进行体验式感受班会效果并完成效果调查问卷。

  3、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及时记录实施过程和效果,根据实施的情况和反馈的结果,及时调整改进微型主题班会操作流程和主题设计,积累有效的教育方法和形式。

  总结阶段:

  整理各个阶段研究的材料: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

  2、撰写研究报告,书写结题报告。

  调查课题的具体方案 篇2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班级状况,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为贯彻《纲要》精神,改变幼儿园班级现状,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努力给幼儿创设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良好的环境中富有个性地发展。近年来我园积极对班级环境进行了硬件上的投资。

  以及区角游戏环境材料的投放,然而,这些投入在班级利用的效果如何,是否成为了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为求得第一手资料,了解幼儿园班级状况中活动区域与材料、主题环境创设,日常生活护理班级课程以及幼儿发展评价信息的利用等困难和主要问题,我们实施了本次调查。

  利用《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手册》通过对我园十七个教学班从班级物质环境,生活护理与课程结构等方面考察幼儿所在班级的质量,我们发现我园的班级状况在硬件上基本符合要求,但是在具体运行过程中还存在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缺乏适合北方特色的冬季户外体育活动,区域活动的创设如何体现班级幼儿年龄特点,

  如何开设具有班级特色的课程,如何使环境创设成为支持幼儿学习活动有效途径,如何利用幼儿评价资源还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的现状评述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班级环境建设的研究指出,教育是儿童生活的特殊环境,幼儿园班级环境正是教师根据儿童当前学习与发展的需要和机会施加积极有效影响的载体,教师对环境有目的的选择与提炼将潜移默化地使儿童的学习时间、空间和方式发生变化,从这个意义上看教育就是一种环境的创造。

  对幼儿而言,班级是他们最主要的学习与生活的场所;对教师而言,班级是他们最重要的工作空间;

  对幼儿园而言,班级无疑是幼儿园课程最直观的实践载体。从一定意义上讲,幼儿园班级环境建设是幼儿学习环境的建构、教师教育环境的建构与幼儿园课程资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强调了环境的重要性。这些理念值得我们在研究中借签,但同时也发现,这些研究中强调的只是班级环境,相对我们的班级状况调查研究思路较窄,不利于对照本地特点查找问题。

  三、核心概念的界定幼儿园班级状况:

  班级的建筑与高备、活动区高置与材料、墙饰布置、日常生活护理、班级课程、幼儿发展情况的总合。

  调查研究:

  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有关实证资料,通过分析和综合来解释、说明研究问题的活动。是研究者采用问卷、访谈、观察、等方式了解幼现状,考察事实,收集材料,从而探讨研究的问题和现象的研究方法。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

  在幼儿园环境中最为直接的环境是班级,对儿童发展最为直接的变量是班级物质环境与儿童的使用方式,教师、同伴的相互交往过程与行为。班级状况考察评定调查研究是以班级状况为基本内容进行的评价。

  可以说班级状况是影响幼儿园课程开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调查分析研究从班级物质环境,生活护理与课程结构等方面考察幼儿所在班级的质量,

  旨在指导和推进班级工作的质量,从细节上提高全园教育教学水平,实现幼儿园的精细化管理,从而促进幼儿健康和谐的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价值

  1、理论价值

  (1)本课题旨在为幼儿园的班级状况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2)提高改善班级状况的具体实施者,教师的专业水平。

  2、实践价值

  (1)有助于幼儿园班级状况更具有科学化、规范化。

  (2)因为问题来自己于本园实上,而且是大部分班级普遍存在的带有针对性的问题,所以对于研究的问题取得的方法和策略,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

  六、研究内容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以下问题是我园亟待解决而又有推广价值的问题:

  1、如何开展适合北方特色的冬季户外体育活动?

  2、如何创设适合年龄特点的区域?科学角、音乐区角的创设与利用?区角材料的价值及投放策略。

  3、如何使环境创设成为支持幼儿学习活动有效途径?

  4、如何形成班级特色课程。

  5、如何使用评价获得的信息促进幼儿的成长?

  6、如何科学的划幼儿个人成长档案?

  七、研究思路

  利用《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手册中“幼儿班级状况考察评定”对我园十七个教学班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撰写出调查报告,进行分析比较,找出我园在班级状况方面的'差距,存在的问题,在数据分析和学前教育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初步确定以上研究内容,开展实地对策研究。

  八、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

  问卷访谈法:按照班级状况考察评定表,对全园十七个班的样本教师及其他教师进行问卷及访谈。

  现场观查法:征对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如:墙饰布置,日常生活护理等内容采用此方法,掌握一手资料。

  2、行动研究

  针对查找出的问题,开展行动研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

  3、经验总结法

  在研究的过程中积累确保班级状况提升的有效经验。以上各种研究方法的灵活运用,保证了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九、研究进度准备阶段:

  20xx年4月20xx年7月

  1、进行调查,查找问题,撰写全园总课题方案。

  2、撰写子课题方案。(年级组或班级教师)

  研究阶段:

  (一)20xx年9月20xx年7月做好小课题研究计划,开展小课题研究。

  (二)20xx年9月20xx年12月

  小课题研究总结阶段,各小课题负责人写出课题结题报告。

  总结阶段

  20xx年3月20xx年7月

  1、小课题推广使用,观察效果,进一步使用班级状况考察评定进行调查,写出对比分析结题报告。

  2、整理成果的总结经验,出研究相关的经验论文集册。

  十、研究保障部分

  (一)条件保障

  我院近十年来一直在进行坚持不懈、扎扎实实地进行幼儿教育的研究工作。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整体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子课题《幼儿合作品质交往能力的培养研究》,在20xx年顺利结题,在我市及全州幼教行例产生一定影响,与这一课题相关的论文有10多篇获全国一、二、三等奖。

  参加本研究的人员有园长、副院长、教研组长、优秀骨干教师和自治区院的专家。研究人员中有3位小教高级讲师师,年龄结构合理,在知识结构、理论水平、实践经验方面呈多元化,可谓各有特长,优势互补。

  本研究组成员长期从事教学、研究工作,撰写的论文、设计与组织的经典活动多次获州级、市级奖励。本课题特聘区、市级教研中心人员担任顾问,加强指导,帮助解决研究中的疑惑与问题。

  (二)经费保障经费预算及来源:

  1、经费支出预算:资料费500元;器材费200元;打印费200元;其他(课题开题、鉴定、中期成果检测、结题、办公等)500元,合计1500元。

  2、经费来源:幼儿园自筹资金。

  (三)人员保障课题组织机构及具体分工

  1、课题研究顾问组成员:

  本课题聘请以下同志为顾问组成员:周欣:新疆教育学院李新萍:阜康市教研中心主任

  2、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钱俊莉(阜康市幼儿园园长,小教高级教师)

  职责:

  (1)负责课题的总结体规划,审批课题研究方案;

  (2)及时与顾问组成员交流沟通吸取好的策略;

  (3)保证课题研究的人力、物力、财力。

  副组长:杨京莲(阜康市幼儿园副园长,小教高级讲师)

  职责:

  (1)负责指导课题的具体实施;

  (2)负责课题的阶段性计划、总结的审批;

  (3)负责课题研究的环境创设;

  (4)负责教师培训。

  (5)负责成果集册的审定。

  副组长:马玉荣(阜康市幼儿园教务主任,小教高级教师)

  职责:

  (1)负责撰写课题研究方案,及各阶段的计划,总结;

  (2)收集阶段成果资料;

  (3)负责指导各小课题研究方案,及各小课题阶段的计划,总结,交流。

  (4)负责成果集册的整理。

  副组长:焦敏(阜康市幼儿园教务副主任,小教高级讲师)

  职责:

  (1)负责指导小课题阶段资料及成果

  (2);指导教师开展活动

  (3);收集成果集册的资料。

  组员:

  李雪舞(阜康市幼儿园睿智一组教研组长,小教高级教师)汤燕(阜康市幼儿园睿智二组教研组长,小教高级教师)王荣(阜康市幼儿园睿思教研组长,小教高级教师)闫俊英(阜康市幼儿园睿聪教研组长,小教高级教师)职责:

  1、负责指导本组教师的小课题研究方案,计划、总结。

  2、指导本组的主题进一步深化,细化。

  3、指导各班级据班级开展交流研讨活动。

  4、收集好的活动方案整理成册。

  5、收集教师在开展研究中质量较高的反思。

  (三)小课题研究参加人员:李轶、佳丽、叶丽娜、王静、张丽、赵丽丽、汤燕、杨秀玲

  职责

  1、制定小课题究方案,计划、结合本班实际开展研究活动;

  2、负责本班研究活动的开展,并收集过程性资料。(教案、活动实录、照片等)

  3、总结好的课例、案例、个案、主题网络,并收集好相关个人资料。

  十一、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一)阜康市幼儿园班级状况研究调查报告。

  (二)收集教育随笔、论文、个案、案例等,整理课题研究的优秀文集。

  (三)结题研究报告。

  (四)区域环境创设经验集。

  (五)形成幼儿成长档案科学的系列化管理,并有相应的个案集册。

  (六)冬季户外活动经验介绍。

  调查课题的具体方案 篇3

  一。调研的目的、意义

  1、贯彻“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客观地认识现阶段我市学前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了解各级各类幼儿园的基本情况摸清底数掌握第一手资料实现教育工作的科学决策加快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进程。

  2、通过调研了解各级幼儿园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困难了解目前我市学前教育在经费投入、教育改革、教师队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关心的孩子“入园难”等热点问题找准制约我市学前教育发展的症结所在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措施提高工作效能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

  3、在深入基层的过程中总结“十五”期间我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发现各地在实践中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同时了解国内外有关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信息和动态思考我市“十一五”期间学前教育的发展方向研究新世纪学前教育发展宏观战略目标以应对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学前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奠定基础。同时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研究如何建立起面向农村的学前教育体制探索普及与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具体方法与措施努力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二。调研的基本内容

  1、学前教育普及程度、事业发展状况调查

  2、学前教育质量调查与分析

  3、普及农村学前教育的有效措施调查与研究

  4、各类幼儿园教师队伍情况调查

  5、“十一五”期间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

  6、民办幼儿园现状与情况分析

  三。调研的形式、对象与方法

  调研形式:

  1、深入基层、实地考察课题组的同志要深入到市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村小的学前班通过听课、看环境、听取幼儿园领导汇报等环节实地考察、了解情况。

  2、召开座谈会组织国办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及民办幼儿园的园长、教师代表围绕调研内容进行座谈。

  3、抽查档案材料查看部分幼儿园近三年的档案资料抽查教师教案、教师业务学习及培训笔记了解其在管理、教育教学、师资队伍、教研科研等方面工作的情况。

  4、发放调查问卷课题组要对部分幼儿园的园长和教师、家长发放调查问卷请基层的幼教工作者结合自己的实际提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惑。

  5、查阅相关文件、资料查阅国家、省市近年来颁发的有关学前教育的法规、文件以此作为调研工作的依据;查阅国内外有关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文献和资料明确学前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了解国内外有关幼儿教育方面的先进经验作为今后我市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借鉴和参考。调研对象:调研的范围为国办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以及部分民办幼儿园和农村村小的校带学前班。调研方法:运用教育学、管理学、统计学等相关理论采用文献资料法、理论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统计法等研究方法。

  四。调研的步骤

  第一阶段:20XX年6月下旬

  1、成立由教育局牵头教研部门和科研部门人员、学前教育专家组成的调研课题工作组制定调研方案。

  2、查阅国家省市近年来颁发的有关学前教育的法规、文件查阅国内外有关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文献和资料。

  3、根据调研内容编制调查问卷表设计调查提纲为深入基层实地调研做准备。

  4、调研工作组要根据调研内容结合当地实际编制本地的调查问卷表设计调查提纲。

  5、通过点、面结合的方式深入到辖区内各类幼儿园和部分村小的校带学前班进行实地考察。

  第二阶段:20XX年7月上旬

  1、收集整理资料,对调查的素材和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形成初步的调查意见。

  2、调研组完成本地区的调研报告,上交长春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

  五。调研的组织机构《德惠市学前教育研究》调研课题组名单:

  组长:

  张广垠德惠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

  组员:

  李珍德惠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员

  卢冶市综合教研室副主任

  宋晶波市综合教研室幼儿教研员

  宫小波市教科所所长助理

  刘畅市幼儿园副园长

  德惠市教育局

  20XX年6月18日

  调查课题的具体方案 篇4

  一、调研的目的及意义: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的素质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从而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学校发展根本。为适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现代化、高素质、有特色的教师队伍,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特根据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安排,进行“如何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快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课题调研活动。以系统地分析新时期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所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研究行之有效的新对策,提出下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思路和措施。

  二、调研内容

  在总结近年来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做法的同时,学校为了进一步掌握教职工的现状,4月中旬将对全体教师、部分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通过此次问卷调查及座谈,发现制约我校在加快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方面的问题及成因。最终拿出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三、调研形式:

  本课题主要以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设立意见征求箱等方法,及时总结、分析。

  四、调研安排

  第一阶段:(4月上旬--4月中旬)

  做好课题调研计划。结合学校实际,针对“如何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加快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制定好调研计划,落实责任人和调研人员,保证调研工作有序、顺利开展;

  第二阶段:(4月中旬日--4月下旬)

  进行课题前期调研工作。通过召开教师座谈会、进行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为主题的讲座、课题参与人员实地参观等形式,征求意见,掌握资料。

  第三阶段:(5月上旬--5月下旬)

  对课题进行分析。通过深入分析、在师生及家长中广泛讨论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形成分析报告。

  第四阶段:(6月上旬--6月下旬)

  调研课题整改落实。对调查研究成果进行进行进一步的分析、转化和应用、落实,形成有针对性的调研成果报告。

  调查课题的具体方案 篇5

  一、研究缘起

  1、体能发展的黄金时间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身心并重”的幼儿健康观,并将幼儿健康放在了五大领域的首位。晨间户外活动的有效组织实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添加剂,是促进孩子身心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日之计在于晨,应重视每个晨间40分钟黄金时间段对幼儿健康的教育,每天合理科学有效地组织晨间的户外活动,可以使孩子拥有健康强壮的体质,更有阳光、开朗活泼的个性。

  2、现状呼唤效能课堂

  目前很多幼儿园教师忽视晨间户外活动的有效组织实施,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问题一:认识不足,意识薄弱:有把晨间锻炼看成是游戏活动的补充,仅仅满足于有材料可提供和幼儿能进行“一物多玩”的游戏,故有针对性的开展体能锻炼和提供符合体能发展要求的器材普遍不够,因此晨间锻炼成了“看堆放羊”的摆设;由此幼儿园户外晨间锻炼活动常常流于形式,或停留在计划上,而真正的实际活动时间和活动质量却得不到保证,即使开展了也缺乏关注开展锻炼活动的密度与强度关系等等。

  问题二:机械训练、缺乏自主:很多时候活动内容是教师选定,教师规定在一定的场地,并按教师示范的要求反复练习,孩子单调机械地重复动作,于是孩子对晨间户外活动逐渐产生厌倦、害怕、担心自己练不好等,孩子对户外活动的内容形式不感兴趣,缺乏主动性。

  问题三:随意性大,效能不够:偏重有形的、使用运动器械的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但随意性大,缺乏目的性和有效指导,晨练质量不高。如有的幼儿拿着活动材料“办家家”,有的在互相追逐打闹,有的拿着器具看别人锻炼,有的则较频繁地更换活动材料。

  那么如何根据晨炼的特点,做到既不放任自流,又让孩子在愉快自主的活动中达到锻炼的目的呢,探讨研究晨间锻炼的效能课堂是迫在眉睫。

  3、游戏激发主动、愉快的学习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幼儿健康教育活动不是靠机械的训练或反复锻炼,而是需要趣味性游戏化的教学形式,让孩子在玩中学才能促进身体的和谐发展。对于幼儿来说,游戏中的体验是他们对待世界更为普遍的一种方式。荷兰文化人类学家胡伊青加曾说过:“游戏的乐趣究竟是什么何以幼儿要愉快的叫嚷这是一种被抓住、被震撼、被弄得神魂颠倒的心理状态。”幼儿游戏活动尤为突出地表现出了体验的特征,游戏让幼儿从体验的意义上成为真正完整的、自由的人。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所有的知识、经验才是有意义的。

  因此,基于以上分析,我们提倡把效能课堂的内涵拓展到晨间户外活动上,要改变练习式、训练式的户外锻炼形式,以晨间户外活动为突破口,力求通过实践探索,提倡让晨间户外活动游戏化,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户外活动,使晨间户外锻炼的目标组织、内容组织、活动形式、活动评价科学合理化,以此推动幼儿园课程实施游戏化的进程,推进体育活动科学化组织的总体水平。

  二、研究设计

  1、概念界定

  晨间户外活动

  晨间户外活动是指在幼儿园在8:00至8:40之间所开展的以体能发展为目标的户外体育锻炼活动,其活动组织是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制定具体的、明确的、有针对性的显性目标,或模糊、笼统具有灵活性的,幼儿自己选择的隐性活动目标,通过循序渐进,动静交替、玩中学等实施策略,合理安排活动量,激趣导入,有针对的户外锻炼活动。它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游戏化

  游戏化是指在学习游戏化观念的指导下,在活动设计过程中就活动内容、培养目标、动作发展、评价手段方面,就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与教学策略等方面,借鉴游戏内容、情节,设计、选择适当的活动器材、评价方法、教学策略,让孩子以自发主动的学习方式展开学习过程,从而让孩子在愉快的游戏体验中获得知识技能,促进身心和谐发展。

  2、研究定位

  优化晨间户外活动的目标组织、内容组织、活动形式、指导策略、活动评价等,以游戏化的组织及指导促进晨间户外活动实施的有效性。

  3、研究原则

  安全性原则

  户外活动强度大,孩子在活动中容易兴奋,因此首先在活动组织场地选择上要考虑平坦、舒适、安全。游戏活动中应特别关注因各种因素引起的冲突、摔伤、碰伤等安全问题,同时在器材选择上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避免过重过尖过硬的器材,特别是选用半成品的废旧材料时要本着安全意识,进行清洗、消毒。

  趣味性原则

  游戏是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要求的快乐而自主的实践活动,幼儿健康教育活动不是靠机械的训练或反复锻炼,而是需要趣味性游戏化的教学形式,让孩子在玩中学才能促进身体的和谐发展。

  灵活性原则

  活动组织中要根据孩子的发展需要及班级孩子发展水平灵活又适当地选择游戏内容和形式,灵活采用一物多玩,同时,在活动过程中随时发现孩子的动作发展水平灵活进行目标调整,使每个孩子的动作发展水平都能在不同层面上得到有效提高。

  教育性原则

  晨间活动注重轻松愉快地玩乐,但需寓教于乐,它是发展孩子走、跑、跳、平衡、攀登等能力的重要教育途径,是作为健康教育活动的补充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教师要眼中有孩子,心中有目标。

  4、理论基础

  皮亚杰活动理论对晨间活动游戏化的指导:

  皮亚杰活动理论强调“自发主动”,强调儿童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儿童所获得的这些巨大成就主要不是由教师传授,而是来自于儿童本身,是儿童主动发现、自发学习的结果。知识能力的获得要让儿童自己主动地、自发地学习。教师除了为儿童提供主动地、自发地学习的机会外,还可以选择一定的材料、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促进儿童的发展。他认为动作是连接主体与客体的桥梁和中介,一切知识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认识的形成主要是一种活动的内化作用。也就是说,只有儿童自己具体地和自发地参与各种活动,才能获得真实的知识,形成他们自己的假设,给予证实或是否定。

  幼儿园晨间户外活动是一日活动中促进孩子动作和谐发展的重要课程环节,孩子动作能力的发展需要在主动宽松的氛围中通过自身的主动参与,与活动器材愉快互动,而不能过多的通过机械训练和反复示范练习,因此应在仔细研究儿童主体因素和环境因素提供的可能性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有利于儿童发展的游戏活动,吸引儿童自觉、自为、自由地参加到游戏活动中去,使他们在充满乐趣、情趣和常识的游戏中体验学习。

  5、研究目标

  优化幼儿园晨间户外锻炼活动目标、内容、形式、指导、评价的科学合理化,消除户外锻炼机械重复练习的学习模式,以游戏化学习方式激发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幼儿园课程实施游戏化的进程,充分发挥户外活动的整体功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6、研究内容

  (1)探索晨间户外活动游戏性内容

  内容的选择直接的趣味性、教育性直接影响活动的成效,趣味性的游戏内容可以充分运用传统游戏、民间游戏、自选游戏、自编游戏等,。

  v传统游戏:巧用旧游戏,给传统游戏注入新的活力,结合新《纲要》的精神,赋予老游戏以新的生命力。如“跳箱、平衡凳,梯子”内容比较单一,幼儿玩起来兴趣不高。如果增加新的内容,整个活动用器械组合贯穿始终,设计不同高度、不同宽度、不同形状的挑战性障碍等,孩子们则活动兴趣更高。

  v民间游戏:丢手绢、跳绳、扔沙包等,只需简单的材料就可进行,不受人数的限制,同时让幼儿拥有活动的选择权。

  v自编游戏:教师根据现有活动器材,根据孩子发展目标定位,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器材的特点设计游戏情节,或灵活使用同样的器材,对器材进行一物多玩设计,避免器材的单一枯燥,让孩子在愉快的玩乐体验中享受成长。如托班玩大滚球

  (2)探索晨间户外活动游戏化的组织形式

  摒弃以往单调乏味的机械练习,把枯燥的动作和身体素质的练习变成有趣的模仿活动或有情节的游戏活动,使幼儿轻松、愉快的参与活动,把晨间户外活动寓于有情节、有角色、有竞赛的游戏之中,使之新颖生动,而且有目的、有计划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增强体质,主要探索情景性、竞赛性、趣味性等游戏的开展。

  v情景性游戏:设置一些适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故事情景性的场景。如:要孩子跳高,可设置:猴子摘桃,让孩子投入其中。更多的是针对小托班幼儿动作发展特点,可以创设游戏的情景,让幼儿扮演其中的角色,从而激发他们参与游戏的兴趣。

  v竞赛性游戏:为了激发孩子们创造竞争意识,友谊竞赛是比不可少的。一般针对中大班幼儿动作发展比较协调,理解能力增强,有一定的自控力等特点,逐步采用竞赛性的游戏,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提高练习的效果,培养幼儿积极进取精神的和集体责任感、荣誉感。

  v自选性游戏:以孩子为主体,让孩子自己选择喜爱的活动器材进行自由玩,在玩中发现器材的多种玩法,教师随时关注并与孩子共同捕捉设计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如托小段孩子喜欢群体追着大滚球跑,教师可以灵机推动大滚球,孩子追着球滚动的方向练习朝一个方向跑,这就是一种对跑的学习方式。

  (3)探索晨间户外活动教师指导策略

  活动中教师往往袖手旁观或放羊式让孩子自由游玩器材,活动如果单纯追求游戏而缺乏指导策略,也直接影响孩子的发展,于是我们预设了以下四种指导策略的研究:

  v启发式指导:孩子在活动中遇到不会正确使用活动器材,教师在活动中以点拨启发的方式进行个别指导。

  v参与式指导:教师以游戏中的角色参与融入孩子的活动中,充分了解孩子的学习发展需要,在参与活动过程中及时指导。

  v示范式指导:在游戏活动之前,孩子对基本的动作技能缺乏正确的掌握,这时需要教师作示范动作或让孩子指导孩子。

  v发现式指导:教师在活动中眼观六方耳听八方,仔细观察孩子的活动情况,及时发现孩子的学习困难给予帮助指导。

  (4)探索晨间户外活动科学化的评价

  科学客观的评价有利于孩子身体的健康发展,游戏化的晨间户外活动不是单纯的游戏娱乐活动,最主要的是在游戏中全面发展体能,促进孩子的身心和谐发展,因此教师要心中有目标,只有通过多元多形式的评价才能更好促进活动游戏化进程。

  v过程性评价:每一次活动中及时进行现场点评,或当天的户外活动结束后教师及时进行晨间谈话小结评价。

  v主题性评价:通过亲子趣味运动会,在趣味性的运动会上开展多种运动项目,或组织平行班同年级段的趣味体育活动游戏,在主题性的活动中围绕孩子的各方面表现评估动作的发展状况。如是否平稳走完一节平衡木;是否能单脚站立半分钟;是否能双脚同时跳过低矮的障碍物;是否能骑三轮车或脚踏车等。

  v阶段性评价:根据每个年龄段孩子的各自身体发展水平,主要针对走、跑、跳、平衡、攀登等发展目标,在平衡性、揉韧性、灵敏性、协调能力等阶段性地通过达标测查活动来评价。如小班段会手眼协调地拍皮球,能连续10个以上,大班段手脚协调地跳绳等。

  三、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及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采用以行动研究为主的方法,同时采用观察研究、案例研究、经验总结等方法,边研究,边实践,边总结,边推广。

  1、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教师针对实际的晨间户外活动中的问题,不断提出改进教育的方案与计划,用以指导活动,并根据实践发展,分阶段进行总结活动效果。

  (2)观察研究法:在晨间户外活动中,有目有、有计划地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分析,跟踪记录幼儿在各阶段的动作发展事实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幼儿动作、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3)案例研究——找出典型事件,以研训形式分析、讨论现有问题及对策。

  2、研究对象:全园648名幼儿

  3、研究时间: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在一年内完成。

  4、研究基本步骤:

  准备阶段(20XX、9-----20XX、10月)

  (1)以观察、分析、查阅、咨询等形式,了解目前幼儿园晨间户外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思考活动低效的存在原因,从而给本课题的研究以明确的研究定位。

  (2)设计研究方案,成立课题组,召开课题组会议,讨论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思路,落实研究任务,制定研究制度。

  正式研究阶段:(20XX、11月----20XX、6月)

  (1)制定具体的课题实施方案,按照研究目标,幼儿园全面组织开展实施。

  (2)结合园本教研,围绕“立足常态课,幼儿园户外活动的组织及指导”,定期开展案例讨论学习。

  (3)开展网上主题论坛,让教师随时捕捉自己在课题实施中的感悟并进行及时地沟通交流。

  (4)开展晨间户外锻炼活动的常态课互听互评活动,并以研究课的形式进行课题汇报交流,相互调整游戏策略

  总结整理阶段:(20XX、7月---20XX、9月)

  (1)召开课题成果经验交流会。

  (2)整理、分析有关课题资料,汇总各班研究成果。(包括案例、照片、观察记录、经验论文等)

  (3)课题组撰写研究工作报告。

  4、课题成果形式:研究报告、教师相关论文

  四、课题研究可行性分析

  1、课题前期研究的基础分析

  幼儿园一日活动均为课程,前期我们对主题教育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已做了深入的课题研究,特别是对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活动内容选择、教师的策略指导等有了非常细化的研究思考,课题成果《纲要背景下教师有效教学目标设计的实践研究》曾获区科研成果二等奖。因此在这个前提下,我们旨在继续深入拓展研究内容,对晨间户外活动的有效组织实施作系统的研究。

  2、研究人员的条件分析

  本人自XX年以来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本科学历,区二层次骨干教师,XX年至今一直承担分管幼儿园教科研工作,带领指导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先后参加协助园长共同承担负责省级立项课题《幼儿园环境教育的实践研究》《基于本土资源开发,幼儿园主题式亲子活动的实践研究》并获杭州市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独立承担负责的课题《幼儿园环境课程设置的实践研究》获瑞安市科研成果二等奖,《主题教育背景下教师有效教学目标设计的实践研究》获区科研成果二等奖,多年来积累了丰富的课题研究实践经验。参与课题研究与实验的其他成员均为区第三层次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她们都属幼教高级教师,本科学历,平时团结好学、开拓、创新,有较强课题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

  五、参考文献

  1、《幼儿游戏理论》华爱华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10

  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XX年4月

  3、《幼儿园体育活动指导》范惠静人民军医出版社20XX、9

  4、《幼儿园体育活动的理论与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体育室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10

  调查课题的具体方案 篇6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素和重要内容。而良好的计算能力更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将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以及必要的运算技能。“必要”一词清晰地体现了计算教学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一方面从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来看,与计算相关的内容占有很大的比重。例如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要通过计算去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从我校的实际出发: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外地学生占三分之二左右,客观反思我校的数学教学,尤其是计算教学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口算能力比较薄弱、计算基础不够扎实、计算法则混淆不清、计算能力参差不齐。而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的不断加深,学生计算越发暴露出问题。这有悖于素质教育的精神,而且势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失去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动力和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带来了不利因素。为了改变现状,更好地贯彻课标精神,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迅速有效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实现知识、技能向能力的转化,我校提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计算:包括口算、笔算和估算。

  计算教学:是指教师以教材为依托,通过有效地运用策略及方法、帮助学生剖析算理、引导建构算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计算速度,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强计算练习,最终形成自我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的活动和过程。

  策略:根据学习目标对影响学习的各种因素加以综合思考、精心策划和有效调控的技能。也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式与方法。

  三、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观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更重要的是新旧知识经验的冲突以及由此引发的认知结构的重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学习过程要增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使其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完善对事物的理解。

  2、现代教学论

  现代教学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

  3、陶行知教育理论

  课堂教学应实现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充分解放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眼睛。只有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全方位的参与学习,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应是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

  四、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1、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任务在于设法发展和巩固儿童对克服困难,特别是智力性质的困难的乐观主义信念,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在集体中创造一种能够进行创造性思维竞赛的环境。”因而创设一种学生熟悉的、喜欢的环境或氛围来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2、著名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造”。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在数学学习的再创造过程中逐步得到发展的。让学生参与探索计算原理和方法过程就是一种“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所以,在计算教学中,必须注意算理的剖析,引导学生循”理”入法(即依据算理,理解算法),以”理”驭法(即依据算理,掌握算法)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并促进运算技能的形成和提高。

  3、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张晓霞对计算教学进行了长达多年的研究。他认为:培养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计算能力,历来是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目的。教学中既要重视笔算教学,也要重视口算教学。口算和笔算各有特点,互有区别,但它们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笔算加减法计算的熟练程度是受口算的熟练程度制约的,而笔算又能促进口算能力的提高。一道多位数加多位数的笔算加法实际上是由一系列基本口算组成的。所以口算能力强笔算的速度就快,正确率就高。研究表明,基本口算与笔算有着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可达到0.723以上)。反之,掌握了笔算的计算法则并能灵活运用,也有助于口算能力的提高。所以,在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中,应以口算为基础,以笔算为重点,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提高。

  五、研究目标:

  1、探索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方法、技巧以及学生计算训练的方式方法。

  2、激发学生在计算上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数感,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校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3、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促使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促使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六、研究原则:

  1、导向性原则: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探索一种比较有效的计算教学方法,研究者应以集体目标为导向,不断端正思想,提高研究者的信心和水平,同时要发挥导向的多种功能。

  2、参与性原则: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在充分调动研究者与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始终参与研究活动,使其成为改革研究的主角。

  3、平等性原则:研究者应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在学习上取得成功,都有潜质有待开发,都是值得尊重和关怀的,能负起责任的,这些都应该平等地对待。

  4、坚持多元性体现开放,建立科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不仅评价计算教学的一般特征,而且要为不同条件的课堂教学留有可变通的余地,提倡创新,鼓励个性化教学。

  七、研究内容与操作:

  (一)研究内容:

  1.对我校数学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计算状况进行调查,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如何提高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具体有效的教学方法。

  2.计算教学的策略研究:

  (1)培养良好数感的有效策略。

  (2)提高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

  (3)增强实际应用的有效策略。

  (4)培养较好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策略。

  (5)培养学生稳定的心理和良好习惯的有效策略。

  3.加强学生计算训练方式方法的研究。探索计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创设计算情境,拓宽计算平台,训练提高学生的口算、笔算、估算能力,并达到一定的速度。

  (二)具体的操作措施

  1、对数学课堂计算教学的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确立各个年级的计算教学的训练重点。

  2、创设计算情景,激发计算情趣。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帮助学生克服枯燥、被动的心态。

  (2)树立“数学生活化”的观念。

  (3)增强计算的趣味,培养计算兴趣。

  3、运用策略,培养计算技巧,提高计算能力。

  4、拓宽训练平台,丰富训练形式。

  八、 研究方法:

  本课题以个案研究和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分析法、观察法、调查法、个案法和经验总结法。

  九、研究对象和步骤:

  (一)研究对象

  城西小学全体学生

  (二)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

  20XX年5月——20XX年10月底建立课题组,设计课题研究方案。收集有关文献资料、报刊杂志作为课题实施的参考资料,确立课题的研究框架构想。

  第二阶段:

  20XX年11月——20XX年3月课题实施阶段,组织课题组成员集中备课、上课、并探索在计算课中实施“计算能力培养”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在实施阶段边开发,边教研,边总结即时整理研究数据和资料。组内成员经常交流研究情况及时调查方案。

  第三阶段:

  20XX年4月-——20XX年9月课题总结阶段,认真撰写研究报告,总结研究情况。

  十、研究预期成果和成果形式:

  1、请有关科研单位对课题进行评估。

  2、教师探索教学模式的论文、实验总结、优秀教案、课堂教学研讨会。

  3、总结研究情况,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科研论文。

  十一、课题组成员:

  1、组长:汤建军

  2、副组长:景华、曹月梅、丁姣

  3、组员:姚桂芳、蒋碧莹、吴建芬、孙芳、赵秀娟、宗正平

  4、顾问:白炳春、谢惠良、潘顺良

  调查课题的具体方案 篇7

  为了更好的配合学校开展的校本课程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启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艺术修养及表现能力,弘扬学生个性发展,针对一年级学生特点,开展了“小海浪声乐合唱”校本课程,现将本学期活动情况作一下安排:

  一、活动主题:

  包括学生学习良好的歌唱姿势、正确的呼吸方法、自然圆润的发声、清晰的吐字、咬字及音高、节奏训练等。使他们打下良好的声乐基础,并自然的运用到歌曲的演唱当中。排练好每一首歌曲,培养学生的听觉和乐感,发展学生的综合音乐素质。

  二、活动目标:

  1.通过不同的发声练习来规范学生的声音、进一步提高演唱水平和演唱技巧。

  2.通过练唱中外少儿合唱歌曲,来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自身素质。

  3.进一步宣传我校的素质教育和精神风貌。

  三、活动时间:

  时间为每周二下午第二节课和第三节课。

  四、活动地点:

  一三班教室

  五、活动过程设计:

  A训练内容:

  1.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和规范的训练步骤来训练学生的声音。

  2.合唱姿态、舞台造型。

  3.声音的训练

  (1)呼吸

  (2)声音位置

  (3)直声训练

  4.音准训练

  音准是音乐表现的基础,好的音准来源于基础训练。多声部合唱的音准训练较为复杂。

  5.寻找共鸣位置扩大音域的具体措施。

  (1)胸音训练

  (2)头音训练

  6.合唱表现的四种手段。

  (1)连音练习

  (2)跳音练习

  (3)强而有弹性

  (4)不连不跳

  7.节奏训练

  音乐是在时间中展示的艺术,节奏是它的组成部分和主导因素,没有节奏也就没有音乐。

  8.咬字与吐字的训练

  以字带声,以情带声,字正腔圆是我国民族传统的唱法。它讲究字清意深情自真。

  六、本学期活动内容:

  《花狗仔》《采茶姑娘》

【调查课题的具体方案】相关文章:

调查研究课题调研方案09-05

个人课题方案03-03

课题研究的方案11-02

学校课题方案11-01

课题实施方案10-19

小学课题研究的方案11-02

如何撰写课题方案03-01

课题的实施方案10-18

课题研究方案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