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计划

时间:2023-06-01 12:06:47 计划 我要投稿

关于人才培养计划三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该为接下来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计划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才培养计划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人才培养计划三篇

人才培养计划 篇1

  一、“卓越计划”给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提出了新要求

  “卓越计划”的提出旨在培养工程界的领军人物,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本领域的学科基础理论知识,还要大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人文综合素质。对于培养医疗器械仪器产业相关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求学生具有如下方面的能力:具有扎实的理、工、医等多学科的医学仪器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深入理解并掌握医学仪器工程分析和设计原理,理解医疗器械生产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具备实现医学仪器工程相关设计的智慧、能力及奉献精神;具有宽广的人文社会科学背景知识。

  二、生物医学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全国约有140所高等院校开设了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所有的培养计划和方案都只是偏重于相互关联比较紧密的学科方向,不可能涵盖所有的学科方向。由此,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本科生的培养方案非常多,相互之间的区别还比较大,但它们大多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1、在课程的设置上,内容比较散,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较少。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理、工、医融合在一起的交叉型学科,课程设置除了一些公共课程外,其专业课涉及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数学、物理、化学、医学基础等相关课程。在大多数本科院校仅仅是将这些课程简单地拼凑起来,并没有很好地将它们的知识点进行融合,形成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特色的专门课程。

  2.教师的知识结构很难融合多学科的知识,使得课程体系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脱节。在大多数院校的生物医学工程教学任务是由电子、计算机、生物、物理、医学等领域专家来承担,他们往往在某一个领域内有很高的造诣,但要结合其它领域的知识就存在一定的困难。这种现象阻碍了本科生培养计划的实施,也使人感觉课程体系比较松散。

  3.在培养过程中,学生对生物医学工程相关产业的了解较少生物医学工程学科是一个年轻的学科,其相关产业更是最近十年才发展起来的,大部分高校与这些企业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使得学生很难到相关企业开展工程实践活动。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已开设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部分高校的科研能力有待提高;二是企业主要是以赢利为目的,不愿意接受本科生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训。

  三、生物医学工程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定位于医学仪器相关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并已经被确认为广西重点学科。依托于“生物医学传感与智能仪器”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紧密围绕“医药制造”等广西十四个千亿元产业以及广西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构建了特色鲜明的“工程应用型”专业学科结构体系。这些改革举措有效解决了当前生物医学工程本科专业教学普遍存在的诸多问题,为工程型生物医学工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思路。

  1、凝练专业方向,领航专业发展。

  凝练专业方向,不仅要清楚自己的'优势和特点,还要了解当前科学技术发展前沿、相关企业的技术需求和人才需求。只有不断加强与医疗器械相关生产企业的联系,掌握最新的人才需求情况以及专业需求情况,才能使专业方向紧跟需求,专业才能长期健康发展。

  2.加强科学研究,带动本科教学。

  生物医学工程是一门交叉融合特性非常明显的学科,这种特性在科学研究尤为突出。鼓励教师参与医学仪器相关的科学研究,积极申报国家、省部级生物医学工程相关科研项目。特别鼓励教师承担相关企业委托的科研项目,这在教学方面至少有三个好处:(1)可以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为学生的实习、工程实践活动提供实际条件,同时也使相关工程研究可以到生产实际当中;(2)使教师在较短的时间里快速融合理、工、医三个学科的知识点,掌握医学仪器生产过程中的科学问题和工程设计要求,有利于提高教师本身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水平;(3)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包括企业委托的开发项目,使学生有机会参与工程实践训练活动,同时,让学生能够亲历生产现场,有助于对医疗器械生产过程中的工程技术问题的理解。

  3.完善课程体系,适应“卓越计划”。

  生物医学工程课程设置可采用多任务与相互联系的教学规律,鼓励在课程的设置上注重广度也有深度。课程的设置必须既重视基础知识,又突出专业特色;既有较宽的知识面,又有一定的专业深度。主要应包括基础知识课程体系、专业基础知识课程体系、医学知识课程体系、专业知识课程体系和人文社会科学等选修课程体系。在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的设置方面要经过充分的企业调研,广泛听取企业相关生产专家的意见,了解企业生产中的人才需求进行设置,并要安排足够的时间到企业去进行顶岗实习。

  4.加强与相关生产企业合作,切实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建立高校与相关生产企业的良好关系对于工学本科人才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邀请企业参与院系对办学方向、发展规划、专业建设等重大问题的讨论和决策,参与学校教育改革、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及时修正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还可以聘请企业有较高水平和富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参与并指导教学活动、实习、毕业设计课题、参与毕业答辩,让学生可以进行充分的工程实践能力训练,切实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5.重视人文素质课程教育。

  现代社会对人才要求全面发展,只有专业知识而没有较好的人文素养和交流能力的毕业生在今后的工作中难以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在培养方案中突出了主干课程同时,尽可能多开设前沿选修课,尤其是反映其专业特色的课程。在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同时,尽可能鼓励学生参与社会活动,加强人文素质修养。另外,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能力。将工程建立在与经济、社会、科学、人文、自然、环境、法律、道德等为一体的大系统中,把人才培养置于这样一个大工程背景下,实施工程教育。

  总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是需求非常旺盛的学科专业之一。在“卓越计划”的背景下,作为培养具备解决医学仪器中的关键科学问题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来说,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加强与相关生产企业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切实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重视人文素质课程教育在工程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探索具有时代特色的工程教育模式,实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人才的精细化培养。

人才培养计划 篇2

  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现代护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适应医学科学的发展及人们健康观念的更新需求,护理学也面临着新的发展和挑战。为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护理部从20xx年起分层次全方位对护理人员进行培养。

  一是注重5年内护士规范化培训;二是注重重点专科人才的培养;三是注重护理管理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护理部根据医院五年护理发展规划,结合医院实际情况,特制定出20xx—20xx年护理人才培养计划, 具体方案如下:

  一、加强新护士培训

  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规范化培训制度。岗前培训内容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医院规章制度、服务理念、医德医风以及医患沟通等内容;岗位规范化培训包括岗位职责与素质要求、护理规范和标准、责任制整体护理的要求及临床护理操作技能等。

  三、加强重点专科人才培养

  为促进医院护理工作全而、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培养临床专业化护理骨干,提高护理质量和护士在临床专科护理领域的专业技术水平,促进护理工作与临床诊疗技术的同步发展。选拔ICU、助产、新生儿、手术室、急诊科、血透室、肿瘤科等特殊科室 的护士为专科护士培训对象,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具有护士执业证书;具有卫生和教育 行政部门认定的护理专业专科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重症医学科临床专科护士培训的学员要求具有3年以上重症医学科临床

  护理工作经验;手术室临床专科护士培训的学员要求有5年以上手术室护理工作经验;急诊科临床专科护士培训的学员要求有2年以上的急诊科护理工作经验。肿瘤科临床专科护士培训的学员要求有5年以上肿瘤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 利用远程教学的平台,与全国知名的专科医院或标杆医院对接和帮扶,互通信息,通过远程教学进行理论知识的培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直接到对方医院进行实际操作的培训。以提高我院重点专科整体护理水平,并逐步建立起护士的专科护理岗位培训制度和护理管理岗位培训制度,提高护士队伍专业化水平和护理管理科学化水平。也可采取院内进修、轮转等方式培养各层次的'专业护理人员。

  四、加强护理管理型人才的培养 护士长作为护理队伍的骨干力量,其职能发挥强弱,对护理质量管理、护士素质的提高及人才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护士长要有精湛的业务能力、相当水平的综合管理能力及沟通协调能力,才能满足护理管理的要求。

  近年来随着医院规模扩大,二级学科建设的不断推进,护理管理人才的培养已刻不容缓。通过加强在职护士长的继续深造、新上任护士长的管理知识培训及设立护理管理后备人才库,通过公开竞聘,重点选拔,定向培养,形成护理管理人才的梯队培养,为今后走上护士长管理岗位打好坚实基础。具体方法如下:

  (一)对以前参加过进修和清华班管理知识培训学习的护士长,在掌握了一定的管理知识和积累了一定护理管理经验的前提下,年龄在40岁以下者,可继续进行更深层次的

  培训。根据需求可分批派往泰国、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继续深造。

  (二)对于新上任的、年轻的护士长,可以通过自学、院内管理知识的培训或通过参加清华班管理知识的学习,来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院内管理知识的培训内容包括现代管理理论在记录管理中的应用、护士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护理质量控制与持续改进等以提高护理管理者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管理素质。

  (三)设立护理管理后备人才库。本着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选拔德才兼备,有一定组织、管理、协调能力和群众基础好,年龄35岁以下,从事护理工作5年以上,大本以上学历、护师以上职称的优秀护士。通过自愿报名与科室推荐相结合,重点选拔,选择到医院护理管理后备人才库,进行定向培养。培养方式如下:

  1、可在院内重点科室轮转,每个科室1—2个月以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

  2、安排有经验的护士长专门带教,跟班学习;

  3、安排到护理部轮转2——3个月;

  4、参加院内管理知识培训;

  5、通过重点选拔,定向培养,考核合格后可选送参加清华班的培训。 每个科室都必须建立起护士长、副护士长及后备人才三个层次的人才梯队。对于人才断层的科室,由医院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每年人才招聘(大本生的补充)或通过全院调整来逐步完善。

人才培养计划 篇3

  第一、 构建青年人才培养管理体系的意义

  健全完善青年人才发现、培养、管理和激励机制,建立更加有利于青年成长、满足企业事业需要、符合企业发展规律的人才培养体系。努力培育具有一流职业素养、一流业务技能、一流工作作风、一流岗位业绩的青年人才队伍。

  通过该体系的建立,公司将进一步明确不同序列青年人才的发展路径,并以职业发展路径为基础制定企业岗位能力管理体系。在此基础之上,建立合理使用的人才识别体系,并给予不同层次的人员相应的培养机会,通过科学适用的体系流程及丰富多样的培训课程,充分利用内部聚集的资源,解决公司核心人才的差距问题,为企业发展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支持。

  第二、公司青年人才培养管理体系

  一、 基本制度与体系

  (一)管理组织

  青年人才培养管理体系的管理组织包含一个决策机构,和一个实施机构。青年人才培养决策机构是人事委员会,由公司领导、人力资源部人员、其他相关人员构成。青年人才培养实施机构是人力资源部培训站,负责青年人才培养工作全面实施。

  (二)青年人才的标准

  1. 青年管理人才

  从事党政、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年龄在35周岁(含35周岁)以下;本科及以上学历、工作5年以上、中级职称或中级职业资格证书;获得

  青年管理能手、或优秀管理成果奖、或具有获得推广实施的科学管理方法实践;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有创新和实践能力、有培养和发展潜力的员工。

  2. 青年技术人才

  从事科技研究、技术服务、产品生产工作,年龄在35周岁(含35周岁)以下;大专及以上学历、中级职称;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

  3. 青年技能人才

  从事技能操作工作,年龄在35周岁(含35周岁)以下;高级工资格证书或被评为总公司高技能人才;工作业绩突出的员工。

  (三)青年员工的职业发展路径

  1. 青年管理人才职业发展路径

  见习→科员→主办→主管→岗位经理→部门经理→更高

  2. 青年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路径

  毕业生→见习→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资深工程师→更高

  3. 青年技能人才职业发展路径

  毕业生→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更高

  (四)公司的岗位能力管理体系

  在确定了公司的职业发展路径后,以此为基础制定岗位能力管理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通用素质、专有能力、岗位技能。通用素质和专有能力,主要是体现战略目标及业务发展对员工核心素质能力的整体要求;岗位技能则是要体现专业特点及职责分配对员工履行日常工作的具体要求。

  四、 人才识别与筛选

  识别于筛选青年人才,首先要建立公司关键岗位继任计划,以其名单作为青年人才识别的基础,然后运用岗位能力管理体系对名单内的员工进行潜力评价,接着按照岗位序列的不同,结合能力评价与业绩评价两个维度建立九宫格,筛选出本序列的业绩与能力均表现优秀的青年人才作为培养的重点对象。

  五、 人才培养与培训

  (一)各阶段青年人才培养重点

  20xx年-20xx年入职青年员工为精英型培养,这些青年员工进入公司已经5年以上,对公司及行业均一定的认知,对于这个层次人员的培养,应注重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高,通过培训使他们早日成为青年管理人才、青年技术人才以及青年技能人才。

  20xx年-20xx年入职青年员工为大众化培养,这些青年员工进入公司基本不满3年,由于煤炭行业的工艺流程复杂的特性,因此对于20xx-20xx年入职的青年员工的培养,应该以掌握基本的岗位知识的培训为主,使他们在日常授课及多种形式的培训中尽快掌握管理的基本流程及特点、技术的基本原理及要素、生产的基本操作及要点。

  (二)青年人才培养导师制

  1. 导师制的原则

  “导师制”是指企业中富有经验的、有良好管理技能的资深管理者或技术专家,与新员工或经验不足但有发展潜力的员工建立的支持性关

  系。

  2. 在确定了内部导师后,将导师按照级别划分,并建立相应的导师库。

  3. 指导内容 导师为学员制定年度培养计划是导师制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但是不同级别的导师、不同层次的学员在制定年度培养计划的过程中侧重点所不同。

  (三)青年人才培养的形式

  在建立导师制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进行青年人才的培养。

  1. 青年管理人才的培养形式:

  日常培训:按照建立的岗位能力体系评估结果进行日常的课程培训。

  岗位轮换:按照公司《岗位轮换管理办法》由人力资源部安排轮岗,拓展其专业广度。后备管理干部的岗位轮换所涉及的岗位应尽可能多的包含整个管理流程的工作环节,通过这些岗位的轮换可以使后备管理干部充分掌握整个工作流程的'运转模式,更好的管理全局。

  列席高层会议:列席必要的公司高层会议,提高其对公司运营的全面认识。

  高校管理课程:积极联系高校联办的管理课程,提高理论知识高度。

  2. 青年技术人才的培养形式:

  日常培训:按照建立的岗位能力体系评估结果进行日常的课程培训

  岗位轮换:后备技术骨干的岗位轮换应选择工作流程纵向延伸的相关岗位,通过在这些岗位上的轮换,可以使后备技术骨干进一步熟悉整个技术流程的衔接要点,对今后技术水平的提高确定方向。

  挑战性项目小组:以公司面临的技术难题为基础成立项目攻关小组,并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提供培训课程。具体的实施流程是要先根据不同的序列成立相应的项目小组。然后由各个小组选择自己的课题,管理干部课题可包括,管理问题解决方案撰写、制度的编写、流程的优化等;技术骨干课题可包括,技改技措方案的撰写、技术难题的改进措施等;岗位能手课题可包括,生产流程的改进建议、生产操作的改进方案、产线漏洞的改进建议等。然后个小组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进行研究,在整个课题研究期限内,各个课题小组可根据需求,利用各种方法、手段、措施、工具。最后在规定的截止日期内,由小组成员提交项目课题研究成果,并向领导做出汇报。企业会根据不同的小组课题,为小组选派指定的导师,导师全过程指导课题小组直至完成课题成果。

  3. 青年技能人才的培养形式:

  日常培训:按照建立的岗位能力体系评估结果进行日常的课程培训。

  岗位轮换:岗位能手的岗位轮换应选择工作流程横向延伸的相关岗位,通过在这些岗位上的轮换可以使后备岗位能手更加清楚整个生产流程,为进一步提高各个环节的工作质量奠定基础。

  职责扩大化:给予其更宽泛的职责范围,提高其专业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