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港观鱼的导游词

时间:2023-02-16 12:45:30 导游词 我要投稿

花港观鱼的导游词5篇

  作为一名专门引导游客、助人为乐的导游,常常要写一份好的导游词,导游词是我们引导游览时使用的讲解词。导游词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花港观鱼的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花港观鱼的导游词5篇

花港观鱼的导游词1

  各位游客,下午好!我们现在站在苏堤南端,西边就是花港观鱼。我姓钟,你们可以称呼我为钟导。很高兴能跟大家度过这美好的时光。

  各位游客,花港观鱼地处西湖西南,三面临水,一面倚山,是一个依山傍水、占地三百余亩的大型公园。西山大麦岭后的花家山麓,有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经此注入西湖,故称花港。南宋时,内侍卢允升在花家山建造别墅,称“卢园”。因景色恬静,游人萃集,雅士题咏,卢园被称为“花港观鱼”。

  大家请看这块石碑,有什么发现吗?没错,这个繁体字鱼本有四点,但这儿只有三点。其实是有一个故事的:康熙三十八年,皇帝玄烨驾临西湖,照例题书“花港观鱼”四个字。繁体字“鱼”字底部的四点,本为火字,鱼遇水而生,遇火必死。皇帝不忍心见鱼死,便将碑文中的“鱼”字底部改成了三点,意让鱼永远欢快的生活在水里,以示皇恩浩荡,泽被万物之意。

  各位游客请随我来这边看,花港观鱼的红鱼池是全园的主景。红鱼池中放养着数以万计的`尾金鳞红鲤,,游人在曲桥上投入鱼食或鼓掌相呼,鱼群就会从四面八方游来,争夺食物,纷纷跃起,染红半个湖面,蔚为壮观。

  游客朋友们,现在有十五分钟自由活动,可以去买鱼食喂鱼。

  游客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牡丹园。园内栽培了数百株色泽鲜艳、奇香异常的名贵牡丹,如魏紫、姚黄、绿玉胭脂点玉和娇容三色等等,其中最著名的是来自安徽宁国县的“玉楼春”。此外,还配置了山石、苍松、翠柏、芍药、红枫、紫薇、海棠、梅花和杜鹃等花木,高低错落,疏密得体。

  各位游客,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我们要和花港观鱼说再见了,祝大家旅途愉快!

花港观鱼的导游词2

  相信大家都知道杭州,都明白杭州有个美丽景观:“花港观鱼”。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去欣赏花港,品味观鱼,我是导游倪嫣然,有什么事都可以找我帮忙,现在我们就开始这次愉快的旅行吧。

  花港观鱼总分三园:锦鱼池、牡丹园与小树林。先来说说锦鱼池,锦鱼池被美丽的小花园包围着,鱼池上立着一座小木桥,大家可以站在小桥上,把鱼食撒到河中,每当鱼食被撒入河中时,鱼儿们就开始大战了:它们争来挤去,互相争抢食物,一看到就先下手为强,把它给抢回来。可是,它们不一会儿就吃饱了,那时,鱼儿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地散开;有些鱼在向伙伴们讲述自己做的好梦;有些鱼儿在向朋友倾述自己的伤心事,还有些鱼儿玩起了捉迷藏,它躲在石子下,藏在水草边,让河中的一样物体隐藏自己;甚至有的鱼儿还比起了跳龙门,它们一个接一个,从石头面上跃过,红的,金黄的,雪白的,白里透红的……让人目不暇接。

  红锦鱼之所以那么让人喜欢,是因为有两处景衬托着那美丽的风景。密林是一座密不透光的小树林。走进去,大家会发现像似走进了一个天然氧层,让你神清气爽。在树木的枝头,阳光像利剑一样穿过,投下一片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坐在小木椅旁,享受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稀疏的日影,倾听着清脆的鸟鸣声,真是心旷神怡。如果密林是可以调节心情的',那么牡丹园就是令人陶醉其中的。清晨来到牡丹园,坐在附近的小竹亭里,看着那金莹透亮的露珠垂在华贵的牡丹之上,又被隐现隐约的雾气盖住,此时的牡丹正如一个妙龄少女,披着轻纱,坐在兰草之中,那一刻的感觉令人陶醉。 相信你好我走完了今天的行程,一定会记住这个美丽的地方—杭州,一处美不胜收的景点—花港观鱼。感谢你们配合我的工作,如果还想再次游览杭州各处名胜古迹,可随时找我,再次感谢大家。

花港观鱼的导游词3

  杭州城西有座花家山,花家山下有一条曲曲弯弯的小溪。淙淙的溪水,沿着山脚流到西湖边,汇成了一个小池塘。这花家山上山花烂漫,碧桃花,雪李花,绣球花,山杜鹃,开得满山满坡,一阵风吹来,花瓣飘落,一片片随水流进了小池塘,水面上姹紫嫣红,十分好看,人们就把这小池塘叫做花港。

  却说南海龙王有个女儿鱼龙公主,生得端庄秀丽,十分可爱。可惜娘早死了,长年累月住在水晶宫里,孤单单的。只有老龙王过生日时,亲眷们走拢来祝寿,可以热热闹闹过几天。平时连个说知心话的人都没有,一个人对着草、珊瑚树,冷冷清清,苦恼极了。听说杭州是人间天堂,她就独个儿偷偷地出了南海,经过东海,弯进钱塘江,来到了杭州西湖。

  这时清明已过,四月春光,莺啼燕舞,正是江南景色最美的时光。鱼龙公主抬头望,山青青;低头看,水粼粼;湖堤上,杨柳绿,桃花红,风送笑语一阵阵,人来人往闹盈盈。看着这一番西湖美景,鱼龙公主乐得心花怒放,觉得这里千好万好,便纵身跳进西湖,准备在这里安身。

  这时候,湖岸边停着一只小小的渔船,船头上立着一个满脸愁容的小后生,正在撒网捕鱼。鱼龙公主贪看景色,不提防一头撞进鱼网。小后生收起鱼网,发现一尾赤鳍红鳞的金鲤鱼,脸上露出一丝宽慰的笑意。他收起鱼网,正想回家,突然看到金鲤鱼的眼里流出了泪珠,昂首翘尾,像在向他求情。他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把鲤鱼放回湖里去了。

  小后生望望西天,太阳已经衔山,只得收起鱼网,心事重重地走回家去。原来这后生从小死了娘,是个苦孩子,爹给他取名叫苦哥。苦哥父子两个,住在湖边,靠着打鱼过日子。前些日子,父子俩冒雨撒了一天网,爹受了风寒,病在床上。苦哥盼爹的病早些好,今天一早来到湖上,想网条鲜鱼给爹煎汤吃。谁知清明断鱼腥,苦哥从早到晚整整撒了一天网,连一条鱼也没有捉到。刚刚网了一条红鲤鱼,却又遇见这样的'奇怪事。

  苦哥走不上四五步路,忽然听见身后有人招呼:小哥哥,等一等!他回头一看,只见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青衣布衫,渔家人的打扮。那姑娘追上来说:小哥哥,我来帮你撒一网吧!说完,从苦哥手里接过鱼网,走到湖边,只听得噼喇一声水响,果然网到了一条大青鱼。苦哥真是高兴极了,他望着姑娘红扑扑的圆脸蛋,干谢万谢,还说他家就住在湖北岸的茅屋里,邀姑娘去坐坐,喝杯茶。姑娘也不推辞,欢欢喜喜地一块儿去了。

  老爹爹听儿子说这姑娘这么好,问她叫什么名字,家住哪里?姑娘说:我家住南海渔村,叫渔姑,跟着姨娘来到天竺敬香,失散了没处找。父子俩就留她住在家里。老爹爹吃了鲜鱼汤,十分病去了七分,没几天,全好了。他看姑娘心地善良,手勤脚快,更加欢喜。日久天长,苦哥和渔姑生活在一起,情投意合。老爹爹看在眼里,喜在心里,就请邻居作个媒证,给他俩成了亲,一家三口欢欢喜喜地过着日子。

  这以后,小夫妻俩双双驾着小船一起去湖里捕鱼。苦哥在后面划桨,渔姑在船头撒网。说也奇怪,不论是暑日夏天,还是严冬腊月,打的鱼总是比别的人多。鱼打多了,老爹挑了色篓子上街去卖,换回了盐米粗布,日子一天天地好起来。

  谁知好景不长。第二年桃花吐蕊的时节,这一天,天色晴和,小夫妻俩和渔户们一起下湖去打鱼。船到湖心,突然间,天上传来隆隆的雷声。一霎时浓云密布,罩得大地阴沉沉的,湖面上浪涛汹涌,渔船儿被掀很上下颠簸。苦哥紧握船桨,使劲地稳住渔船,看看渔姑,只见她已经跌倒在船头。这时候,听得天空中有人大叫:鱼龙!鱼龙!还不回头?一声震天的霹雳,乌云中伸下一只黄灿灿的龙爪来,抓起渔姑,抛入了湖心。苦哥急忙跳下湖去救她,却不见了渔姑。

  只见湖面上一条赤鳞红鳍的大鲤鱼,对他一望三回头,依依不舍地随浪朝东而去。不一会儿,云散了,浪也平了,晴朗朗的天照得湖面绿水荡漾,镜子一般平静,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过。

  苦哥失去了渔姑,难过得不得了。为了生活,他还是天天去湖里捕鱼,可就是打不上鱼来,常常是提着网出去,空着手回来。生活苦,熬得过,心里苦,受不了,要是渔姑还在多么好啊!苦哥对渔姑更想念了。他常常一个人坐在湖边,望着碧波粼粼的湖面,轻轻地叫唤:渔姑,渔姑!你在哪里?渔姑,渔姑!你快回来!

  有一天,苦哥正在湖边叫唤着渔姑。忽见湖面上漂来一张翠绿翠绿的荷叶,荷叶上跳着两条小小的红鲤鱼,一直漂到他面前,耳朵里听见渔姑的声音:渔姑南海不能回,不忘人间西湖美。一对儿女送回来,永留花港传后代。

  苦哥听了,伸手捧起这一对可爱的红鲤鱼,一阵心酸,两行热泪簌簌地流了下来。

  以后,苦哥就在花港里精心饲养这一对红鲤鱼,一直到老死。这两条红鲤鱼,在花港里喝着山泉水,吞着百花瓣,年长月久,子孙繁衍,一代又一代,成了五色缤纷的金鱼。从此,到花港来看鱼的人越来越多,人们把这地方称为花港观鱼,成了西湖十景之一。乾隆皇帝下江南,特地在这里立了个碑,碑上题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是:

  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

花港观鱼的导游词4

  各位团友,我们现在来到了花港东大门。门前这座小拱桥,名叫“定香桥”。据说宋朝时此处有座定香庵,现已改为石平桥。过了小桥,大家看到公园门口挂着一块“花港观鱼”横匾,这是著名书法家舒同的手迹。舒同是位老红军,原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来到这个公园,各位或许会问,“花港”之名从何而来呢?据志书上记载,从前在西山大麦岭后的花家山麓,有一条清澈的小溪流经过此处注入西湖,因名“花港”。至“花港观鱼”的名目,源于宋朝。宋时有个内侍官叫卢允升,在这花家山下的花港侧畔建造了一座富丽堂皇的花园别墅,名叫“卢园”。他在园内广种奇花异草,蓄养了数十种异种鱼。到了南宋宁宗年间,宫迁画师祝穆、马远等创立西湖十景名目时,就把卢园也列入其中一景,题名“花港观鱼”。

  请大家随我一同进公园参观。我们先去看一下右边的碑亭。这个碑亭是在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初建的,到了清同治八(公元1869年)又进行重建。各位请看,“花港观鱼”四个字是康熙皇帝的手笔,各位细心的团友或许已经发现“鱼”字的写法跟通常的不一样,是的,鱼字少了一点,为什么呢?原来康熙是信奉佛教的,佛孝最讲究的是普渡众生,因此他在题字的时候,想到鱼字下面是四个点,而“火”字在古汉字中也可写成四个点,所以康熙故意在写鱼时少写了一点,表示鱼是在水中畅游,而不是火中烧烤。大家再来看碑的背面,上有乾隆皇帝书写的诗:“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最是春光萃西子,底须秋水悟南华”。这块碑的碑阳和碑阴,分别由祖孙两代皇帝题写,这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过去的花港观鱼,只有一池、一碑、三亩地。解放后,人民政府拨款分别于1952年和1955年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整修,形成了目前这座占地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园。现在我们在浏览花港观鱼时,就好像进入了《红楼梦》中的大观园。参观完碑亭,大家随我再往左边走,只见前面有一座珑玲剔透的湖山石,湖山石后面,是一排苍劲挺拔的雪松,新建的花港观鱼,就掩隐在这排雪松后面。现在我们来到这座幽静的竹院,院内这幢画楼,原名小万柳堂,因后来罢售给上海商人蒋苏盦,谷称“蒋庄”右边的一亭一池,就是当年康熙题景处,也就是原来花港观鱼的旧址。

  穿过竹院,绕过雪松,前面是一片大草坪。草坪周围种填了高大挺拔的雪松和浓密常绿的广玉兰林带,使之同周围的景区分开,隔离噪声。这种用植物来分隔空间的处理手法,突破了中国传统的以墙、篱等建筑划分空间格局的形式。草坪北临西里湖,从这里可远望苏堤烟柳、西山层林。运用借景手法,突破了有限的园界,伸展了园林景色。草坪西侧,种、植了一棵红杉树,红杉是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于1972年访华时赠给我国的`礼物,周总理决定把红杉树苗种在杭州,花港的这一棵,是经培育后为纪念周总理而栽种的。草坪一角的假山叠石上建有一阁,就是藏山阁。这里原来属于红栎山庄,即高庄内的庭园小品,建筑古色古香,毁于抗战期间,现在仅存的是这座玲珑剔透的假山和山上的鸥渡亭。

  花港观鱼在景区的布局上,根据自然地形,不是采用主轴线的导游方式,而是采用不规则的景区组合,将游客引向主景区。它的整个布局是由牡丹园、红鱼池和松林湾后面的花港三个部分组成。穿过大草坪,现在大家来到的是红鱼池,花港观鱼所指的“观鱼”胜景就在这里。这池中有5000多条红鲫鱼。说到鱼,大家看这座假山像不像一条跃上水面的鱼?顺便告诉大家,我国是金鱼的故乡,金鱼的祖先就是野生鲫鱼,杭州又是我国金鱼的发源地之一,早在900多年前的宋朝,杭州就有金鱼,当时最大的金鱼饲养家就宋高宗赵构,他在宫中既养鸽子,也养金鱼。当时金鱼是在庭院中蓄池养成的,到了元代,逐渐有了盆养和缸养的金鱼,瑞经过园林工人的培养,已有了100多个品种。不仅如此,我国的金鱼的品种带回日本,称为“和金”。大家请看,在红鱼池的岸边,还栽种了色彩绚丽的各和花木,分别是海棠、玉兰、茶花、碧桃、紫薇等。走完了红鱼池的九曲桥,大家看到前面一处竹制的长廊,称为“濠上乐”,名字取自庄濠水垂钓怡然自乐的意境。大家可在这里停留观赏。

  再往前就是牡丹园。牡丹园位于整个公园的中心,占地1万平方米。大家请年,建于牡丹园中央那个古朴重檐的八角亭,就是牡丹亭。“牡丹亭”三字为著名文学家茅盾所题。也许各位已经注意到,我们无论从哪个角度看牡丹亭的顶,都只看到一部分,这种顶在园林建筑中称“攒尖顶”。在牡丹亭的四周,可以看到各种名贵牡丹400多株,多数是安徽省宁国县的“玉楼春”品种,花呈粉红色。说起牡丹,大家知道,我国原是牡丹的故乡,其栽种历史至少已有1400多年。杭州栽种牡丹最早是从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在杭州任刺史时开始的,大约在公元822年前后,白居易就把它种在园中。牡丹的原产地应该在河南洛阳和山东荷泽,牡丹性喜干燥,然而南方多雨的天气给牡丹的栽培带来很大的困难,因此园林工人引进了适合杭州地区种植的新品种。

  对了,刚才有位团友问,为什么牡丹园中还种了这么多芍药?原来是这样的,牡丹一般在4月开花,花期较短,一株牡丹能同时开很多朵花,但一般只维持7—10天,故有“养花一年,看花十日”之语。芍药很像牡丹,并且稍迟开花,花期也比牡丹要长,这样就延长了整个牡丹园的花期。在牡丹亭下东南的一株梅树处,那个用黑白鹅卵石铺成的平台,上有梅树倒影的图案,就是“梅影坡”,它是西湖园林布局的佳作。

  梅影坡由马一浮(马衡)先生题名,借用宋代诗人林各靖“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意境而造景。牡丹园里的花木,除春季的牡丹、芍药展姿在花池中外,还根据不同植物的生态习性和观赏特点,因地制宜地配置了较多观花、观叶、观茎的植物,如春有紫藤、杜鹃;夏有栀枝;秋有紫薇、红叶;冬有腊梅、耐寒(杨妃茶)。观花的有海棠、碧桃、白玉兰;观叶的有红枫、羽毛枫;观茎的有五针松、白皮松、赤松、罗汉松、匐地柏等,有道是:“最是江南春好处,一番风信一番新。”这里四时花事不断,无月不花。从整体上来看,牡丹园好比是一个大盆景,它用湖石、假山、松竹和卵石小径分割成大小面积不等的18个小区,路面低隐于小区之间,远望看不见路面,避免因道路而造成支离破碎的感觉,保持了牡丹园艺术构图的完整画面。在造园艺术上,应用了障景和借景的手法,亭前的八株雪松就起了障景作用,使游客在游览过程中步移景换,变幻多姿,如同一幅立体的中国山水画。

  从牡丹园下来,山回路转,前面就是密林区和花港,从位置上来讲,它们都位于公园的西部。密林区得用原来的土丘,种植常绿阔叶的丛林,并结合地形,修建林间小道,环境宁静,宜于休息。花港乃是得用原有零星水稻田和水塘疏挖而成,大部分是人工挖掘的,它是沟通小南湖和西里湖的游览河道,把整个花港观鱼公园环抱在水中央。

  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走到了花港西大门,前面这条路叫做西山路,所以花港公园一度也被称为“西山公园”。整个花港观鱼的导游介绍京到此结束了,谢谢各位。

花港观鱼的导游词5

  大家好,今天我们去的是杭州花港观鱼。

  花港观鱼地处苏堤南段西侧,前接柳丝葱茏的苏堤,,北靠层峦叠翠的西山,碧波粼粼的小南湖和西里湖,像两面镶着翡翠框架的镜子分嵌左右。早在南宋时,有一条小溪从花家山经此流入西湖,这条小溪就叫花港。当时,内侍官卢允升在花港侧畔建了一座别墅,称为“卢园”。园内叠石为山,凿地为池,畜养异色鱼,于是游人萃集,雅士题咏,称为“花港观鱼”,成为西湖十景之一。乾隆帝曾题诗赞道:“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

  旧时的花港观鱼只有一池、一碑、三亩地。后经扩建,全园面积近三百亩。园内景观由鱼乐观、牡丹亭、花港、草坪和丛林几个部分组成,鱼乐园是全园的主景。鱼乐园中放养着数万尾金鳞红鲤,游人在观鱼池的曲桥上投入食饵或鼓掌相呼,群鱼就会从四面八方游来,争夺食饵,纷纷跃起,染红半个湖面,以为胜观。在这里纵情鱼趣,真是鱼跃人欢,其乐融融。今日花港观鱼是一座占地二十余公顷的大型公园,全园分为红鱼池,牡丹园,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个景区。

  花港观鱼中的是鲤鱼,前往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的花港观鱼公园游览,细心的游客会发现,在位于公园东大门不远处的`景名碑上,那个“鱼”字底部的四点却少了一点。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块碑上所刻“花港观鱼”四字为清康熙皇帝手迹。康熙信佛教,向有“佛爷”、“善人”之称。他十分崇尚“好生之德”。然而,在汉字里,三点为水,四点为火。繁体“鱼”字底部的四点,本为火字,鱼遇水而生,遇火必死。“佛爷”皇帝不忍见鱼死,便将碑文中“鱼”字底部的四点改写成了三点,意在让鱼永远欢快地生活在水里,以示皇恩浩荡,泽被万物之意。口李盛仙。

【花港观鱼的导游词】相关文章:

杭州花港观鱼导游词范文11-10

游花港观鱼12-09

游花港观鱼作文02-20

观鱼12-08

观鱼12-09

观鱼12-10

鱼打花(魚打花)10-25

观鱼亭10-28

红枣生姜煲花鱼12-08

秋游花港公园500字作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