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与考研意向调查报告

时间:2022-03-05 08:30:22 调查报告 我要投稿

大学生就业与考研意向调查报告(精选5篇)

  在出现了某些事件和情况后,我们要通过科学的方法去研究,调查工作结束后,通常还需要写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要怎么写才逻辑紧密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就业与考研意向调查报告(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学生就业与考研意向调查报告(精选5篇)

  大学生就业与考研意向调查报告1

  “毕业等于失业”记得这是现在在大学校园里普遍流行的一句话。

  是啊,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社会竞争也越来越大,毕业和工作无疑还是摆在大学生面前的一大难题。

  在度过无忧无虑的大一、大二生活之后,很多同学在大三阶段开始为自己的前途担忧,大学毕业后是工作还是考研,同学们开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力进行着取舍。国家对研究生招收政策的放宽,严峻的就业形势,加之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很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开始迷茫。是该就业还是继续深造就成了他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据了解,在前几年的高校研究生大扩招背景下,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不仅放宽了专科生考研的条件,还放宽了考研能力要求,而对体检的放宽及自主招生的相关规定也无疑刺激了扩招规模的增长。

  对于面临毕业的大学学子来讲,考研还是就业,成为一个现实的两难问题。如今,大多数选择考研的学生早已不是单纯做学问的心态,而是各种性格、价值观、人生态度交织在一起产生的综合反映,当今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了。

  据此,作为一个也即将走向大四,面临选择的大学生,我在暑假关于当代大学生对于考研的态度进行了实践调查。

  一、调查目的及对象: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考研的情况,以及了解大学生对考研的态度,也为更多有志考研的同学提供一些信息,我们小组特对衡阳市各大本科院校进行了一个关于大学生考研倾向调查。调查是由我们同学承担,调查时间是20XX年7月,经过几周时间,我们完成了对本科在校的大学生的调查,调查方式为问卷式访问调查,本次调查选取的样本总数是150份回收149份,回收率99%,有效数146份,有效率98%。各项调查工作结束后,我们将调查内容予以了总结。

  在随机进行的150份调查中,涵盖了不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同学,其中,男生人数81人,占总数比例55%,女生人数65人,占总数比例45%。调查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代表性。但因为样本容量较少,造成的数据准确性不强,所以仅供参考。

  二、调查结果分析:

  以下是对我们小组对大学生考研情况的调查结果及简要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根据不同的年级调查显示,会考研与不会考研有明显的区别,考研所占的比例也不一样:

  由结果可知,大三的选择考研的比例明显比其它年级的要高。这说明在大三同学对考研的意识比较强,比较突出。

  根据调查显示:

  68%的同学不打算考研,占了被调查人数的大多数。“是否考研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入学门槛、读研成本及就业前景。”有关专家表示,通常而言,如果考研的入学门槛及读研成本增加,但如果有一个好的就业前景,那么考研报名还可能稳定,甚至增长。“但现在,读研难度增加,又找不到好工作,那么考研的人数当然就要下降。”其中,81.8% 的同学选择毕业后就工作;17.1% 的同学认为考研费用太高,而家庭经济状况不好,不打算考研;1%的同学选择其它途径深造;11.1%的同学则不想再读书,因此对考研不作考虑。另外,也有3.7%的同学持保留意见,认为自己离考研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现在对它没有太多的想法。

  32%的同学选择考研,从侧面反映出了当代大学生趋向于继续深造的意向。在这部分同学中,30%的同学的考研动力是为了将来找工作更具有竞争力,通过考研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个人价值。这说明我校大学生已经具有相当高的忧患意识,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已有准备。当然,同样是选择考研,许多人都有不同的想法。

  由考研人数的显示,21.3%的同学,认为目前的就业压力大,不想就业,而选择考研也是一种途径。63.8%的同学是为了继续深造,一种观点是为了以后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考研女生人数增加的比例大大超过了男生,尤其是女生,就业更加困难。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女大学生不得不通过继续读书,求得一个高学历,为以后的就业寻找更好的机会,女大学生报考研究生增加,其中就业压力大是一个原因。另一种观点是基于对某所大学的向往;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自己的能力还不够,现在不想参加工作。由此可见,现代大学生的思想观点多元化,绝大多数同学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的道路。

  关于考研专业问题,60%学文科的同学,认为考研没有必要,而对于理工科专业的学生来说研究生和本科生是有本质区别的,研究生的专业素质的确要比本科生高很多,所以认为理工科学生考研还是有必要的。所占比例也是相当大的。65.3%的同学选择报考本专业,34.7%的同学选择报考外专业。而调查到报考该专业的原因:37.7%的同学表示自己的兴趣、爱好为第一位;33%的同学则考虑到报考专业的热门程度,就业前景是否看好。也有20.3%的同学选择相对容易考的专业报考,还有8.7%的同学综合各方面因素,选择自己既喜欢又热门还有把握的专业报考。但这种三全之事并不多见,因此,报考专业时仍应谨慎考虑。

  根据研究生收费改革的相关规定,20xx年,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17所高等学府都取消了公费研究生制度,而两到三年的研究生学费也要在开学的时候全部一次性交齐。尽管部分高校有替代办法,如北京大学就采取了奖励助学金的方式资助优秀研究生的学费和生活费。但是,一次性拿出这笔钱(一般都在万元以上)对于很多考研者来说依然困难。“要看到考研的人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太高的学费负担他们往往承受不起,只能选择放弃。”

  在我们被调查者中有45%的同学来自农村,33%的来自县城,22%的来自于城市。而他们的月生活费在300元以下的占8.9%,300---500元的占48%,500—800元的占34%。由此我们看出,对于当今物价的不断上涨趋势。生活费还是处在一种中下的阶段。在考研的同学当中45.1%同学对考研信息了解不多,40.4%了解一些,仅有4.5%同学非常了解,还有10%的同学表示自己不了解。对此,希望广大的同学对考研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更充分地准备考研。如果考研没有考上,其中,27.2%的同学认为应该全心投入明年考研,47.7%的同学想先找个工作,抽空复习明年在考。25%的同学不想考了,直接找工作。当然还有13.6%的同学没有想好。

  调查的最后一项是“你对考研的看法”。大多数同学认为考研是个人的原因。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考研是为了继续深造,是为了有更好的工作,更好的将来。上研究生是大学生不错的结局,有理想的情节,找工作地情节去考研。同时,他们认为考研也是一次人生经历,努力过,奋斗过,即使结果不一定尽如人意,那考研过程中丰富而充实的记忆也足以让自己好好珍惜。在此,我们深深地祝福那些志在考研的同学:英雄无畏,越飞越高!

  三、调查结果:

  在这次的调研当中绝大部分的同学表示不会选择考研,其中个人自身原因是促使他们不考研的最大因素,也有很多同学表示读研还要读三年,只是为了把就业往后推迟三年而已,既浪费钱又浪费时间。况且等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就业情况谁也无从知晓。还有一小部分的同学认为早点出到社会工作会比继续还在校学到的知识还要多,最起码动手能力会有所提高。更多的同学表示,不是只有通过读研究生才可以学到知识,出到社会的时候还可以以其他途径深造,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

  总的来说,考不考研那是因个人条件而定。从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在金融危机加剧的今天,很多学生还是选择勇敢的面对这强大的就业压力;还是比较理性和慎重的。而选择考研的大部分同学目标也比较明确,不盲目不随大流。借以此篇此文,预祝我们考研的同学能够在即将到来的考试中取得好成绩;而选择直接就业的同学也要确定好自己的目标,坚定信念,抓实专业知识,能够在即将到来的就业之旅中占有一席之地。

  大学生就业与考研意向调查报告2

  为了了解当今大学生的就业意向我们对怀化学院的公共事业管理、广播电视新闻学、旅游管理、汉语言文学、物流管理、国贸、人文教育、法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经济学系、社会管理等专业及系别中随机抽取了4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分析了问卷调查的结果发现: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大学生存在就业困难,总的原因是高校毕业生总量逐年增长明显,就业市场需求却增长不快,导致今明两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前景不容乐观,形势严峻。

  二、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离

  调查中大学生大部分认为目前的高校教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轨,以致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在选择单位与职业过程存在困难。从目前情况看,高校专业结构设置落后于市场发展。99年扩招使大学生数量急增,但扩招专业相对集中,高等教育大众化,但专业相对集中、促使某些专业人才供大于求,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存在一定困难。

  三、大学生就业意向现状分析:

  根据数据调查统计显示,在求职意向方面,有52.5%的大学生毕业后选择去就业,仅有2%的学生选择升学,这可能与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有关,对大学生择业影响最主要的因素的酬薪待遇,说明大学生对自己的工资待遇多少比较看重。而且大部分的学生都追求稳定的工作。在求职准备中,对大学毕业生就业流程及国家政策的了解程度方面,有62.5%的学生对其有所了解,说明大学生比较关心自己就业前景,作为学生,为了更好地就业,有33.3%的学生是通过努力学好的专业知识的方式去实现的,另外,通过兼职或实习获取工作经验和参加职业资格培训各占21.7%。在就业观念中,有65%的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有大体的了解,反映了大学生对就业形势的关心,在面临就业时,22.5%的人认为自己最欠缺的是共同协调能力,而对于专业技能方面是没有什么问题的。在就业需要方面,47.5的学生认为学校最需要提供的就业服务是引进用人单位和提供就业信息,反映出的问题是学校在这方面做得不够,需要对这方面进一步加深,认为本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存在最主要的问题是内容陈旧、形式单一的学生占62.5%,比例最少的是没有设为必修课,为7.5%,有45%的学生认为学校举办校园招聘会最适宜的形式是形式多样的小型专场招聘月。在这次调查中让我们大致了解了本校大学生的求职意向。

  四、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1、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就业是越来越不容乐观。大学生要在大学里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就很多毕业生而言,与其说就业困难,不如说是就业迷茫,不知道自己应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科学的规划,这往往成为他们面对就业压力时感到手无足措的一个重要原因。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是提升就业能力的基础。

  2、在校求学期间,不能只注重专业知识,而忽视了心理质的情况。在求职过程中,有些学生一旦遭遇失改,便一蹶不振,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原因。大学生应该注意锻炼自己的坚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职中充分了解就业信息,觉着、冷静应对所有遇到的困难,用积极的的心态扫除成功路上的障碍。

  3、正确的择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

  (1)首先,要极积、动寻求就业主,而不能被动的“等、靠、要”。很多大学了生把就业寄托于在社会关系资源上,或是企求学校解决就业问题。事实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已经实现用工制度的双向选择,大学生主动推销自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现就业途径,因为能否胜任还得靠实力说话。

  (2)其次,要破除传统就业观念,实现多元化就业。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会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中传统观念和传统心理的压力。不少人选择大城市、“铁饭碗”,还有外企,很少人选择西部和基层。这就使就业成了过“独木桥”。大学生在这时应该改变一下就业观念,面对现实,就能较快的找到能够以挥自己特长的工作。

  (3)最后,避免盲目追求,正确认识自我。我国高等教育现在正向“大众教育”转变,一些大学生缺乏危机意识,“眼高手低”,盲目追求就业中的高层次,高薪酬,在择业类型和择业区域上出现“扎堆”现象,造成了供求脱节,这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之一。大学生只有改变以前的“精英就业”观念,树立人职匹配的“大众化”就业观,才有可能实现就业。

  大学生就业与考研意向调查报告3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大学生就业问题,既是一项民生问题,又是一项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国家战略问题。随着高校扩招步伐的加快,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型步入大众化的新时期,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特别是2007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热点和难点,引起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在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为大学生就业想方设法做好服务与推介工作已成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对于就业会不会有新的想法或新的要求呢?对此,我们对山西财经大学经济类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本调查报告。

  一、调查研究的实施

  (一)调查的对象与范围。本次调查覆盖了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财政金融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学院等三个学院大三年级与大四年级的'学生。我们按照各个学院总人数的比例从其中随意抽取同比例的学生进行调查。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由小组同学共同设计问卷、发放问卷、回收问卷、统计并整理调查数据、分析归纳调查结果、撰写调查报告。

  (三)调查内容与问卷设计。本次调查内容主要从“毕业后的选择”、“职业准备”、“就业心态”、“就业去向”、“就业因素”、“就业薪酬期望值”、“就业政策”等七个方面展开,设计了15个选择题。

  (四)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本次调查问卷发放与回收工作从2010年4月19日至2010年4月22日进行。从最后调查问卷的回收情况来看,回收率达到85%以上,没有无效问卷,故本次调查结果真实可信,调查分析以调查结果为基础进行分析。

  二、调查统计与分析

  (一)毕业后的选择。根据本次调查,有17%的同学在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58%的大学生选择参加研究生考试,部分大学生选择考公务员,另外还有较少数的大学生选择出国深造、自主创业。由此可见,有超过一半的大学生在毕业后会继续学业,所以,对于选择直接就业的大学生来说会减少一部分竞争对手;对于各就业单位来说,可供选择的应届大学生人数也减少了。

  (二)就业准备。从本次调查来看,有90%的大学生在大四之前就已经开始关注就业了,其中从大一开始关注就业资讯的占26%,从大二开始关注的占28%,从大三开始关注的占37%。可见,在就业准备上大部分学生具有主动意识。大学生的就业渠道主要有:人才招聘市场,校园招聘会,网上投简历,父母朋友的介绍。其中,人才招聘市场与校园招聘会是大学生获取就业机会的最主要的方式。这表明学生能开拓多种渠道求职,另网上求职的方式也开始为学生所接受。在调查中有的学生提出应提高校园招聘会的针对性,只有专业对口率较高的招聘会才能提高就业的成功率。另外我们对找工作时同学愿意为就业知识准备和技能准备所做的金钱投资也进行了调查,其中愿意投入500~1000元的人最多,占总人数的45%。有13%的人不愿意为其投入过多的资金,17%的人愿意投入500元以下,还有25%的人愿意花费1000元以上为找工作做准备。这表明大部分同学愿意在找工作前先武装自己,这样做会给同学增加成功的机会。

  (三)就业心态。在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认识上,有52%的同学对自己的就业前景感到有信心,33%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感到迷茫没有信心,另外还有8%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感到心灰意冷毫无信心,5%的同学还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这说明,面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虽然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但是过半的大学生还是有信心的,然而那些对未来感到迷茫失去信心的同学也是不能忽视的。在专业与工作性质的问题上,66%的大学生愿意选择一份与专业有关联性但不一定对口的工作,有13%的大学生一定要找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另外还有14%的大学生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工作,有7%的同学也愿意选择工作性质与专业无关的工作。其中,选择专业与工作性质有关的比例最高,说明在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着“学以致用”的工作认识。

  (四)就业去向。关于就业单位的意向,除学校、科研设计单位只有少数人(不到10%)愿意考虑外,其它就业单位都被大学生所接受,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民营或私人企业、中外合资企业等均有超过17%的大学生愿意选择。可见,学生基本能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选择,就业行业意向相对分散,已明显呈多元化趋势,这也相对拓宽了大学生就业的路子。在就业区域的选择上,只有不到15%的大学生愿意选择上海、广州等经济发达城市,有21%的大学生选择在北京就业,有将近30%的大学生选择在上大学的地方即太原就业,另外还有34%的大学生选择在其他大众城市就业。由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会避开竞争压力过大的经济发达地区转而选择中等水平的城市,还有部分大学生想利用自己在大学期间建立的人脉关系而选择留在太原工作。

  (五)就业因素。在选择工作时大学生考虑最多的两个因素是经济收入与个人发展机会,它们分别占到37%和32%的比重。此外大学生考虑的因素还有工作地点(占15%的比例)、工作单位性质(占9%的比例)。但是考虑专业对口的人数不到5%。由此可见,个人的收入与利益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对工作的选择。另外大学生在应聘时最看重企业的是企业的发展前景(占40%),有37%的大学生看中个人的发展空间,16%的人看重薪水的高低,13%的人看重公司重视人才的程度,只有不到5%的人看中的是公司的名气。这说明大学生看待企业已经不仅仅是看企业的外在而更加注重企业的内在发展了。

  (六)就业薪酬期望值。对于将来就业薪酬的期望值,800~1000元的占4%,2000~3000元的占56%,3000~4000元的占26%,4000元以上的占14%。而且大学生对薪酬标准的考虑是主要是根据以下三个因素确定的:第一,对自身价值的评价(占45%);第二,用人单位的实力(占29%);第三,人才市场的行情(占26%)。这个调查结果说明,学生对于薪金的要求主要集中在2000~3000元,这与太原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水平是比较相符的,而且大学生对薪酬也可以依据企业状况市场行情等因素综合考虑。说明大部分学生的薪金要求已趋于理性化,能开始对自身进行正确的定位,以提高应聘工作的成功率。

  (七)就业政策。关于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的各项就业政策与鼓励措施,着有不到4%的大学生非常了解,24%的大学生比较了解,57%的大学生不太了解,6%的大学生不了解。这就说明大多数大学生对于国家级政府的就业政策不关心,而且学校等对这些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不够,以至于这些政策对大学生就业没有起到很多作用。

  三、总结与建议

  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山西财经大学经济类专业大学生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有比较清醒的认识,自我定位较准确,就业态度务实,就业选择趋于理性,但也发现少部分学生存在对就业形势过分悲观,就业态度相对被动,或者就业准备不足等问题。对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大学生自身观念的转变。其一,从资源稀缺性角度考虑,大学生应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我们知道人类的欲望是无限的,而我们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因此,从我们对未来无限的欲望来看,再多的就业机会也是稀缺的,而且随着高校扩招政策的实施,大学教育由精英化逐渐向一般化转变,大学生人数与日俱增,所以大学生应该建立正确的积极的就业观,摆正心态,正式现实,既不急于求成,也不优柔寡断,面对稀缺的就业资源,善于抓住机会,自己做出选择。其二,对于就业目标的选择,大学生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资源的稀缺性意味着每个人必须做出的选择,而且我们都会努力

  达到效用最大化即使自己的资源达到最优配置。这就需要我们正确深入地认识自己,选择自己认为可以达到效用最大的就业单位。其三,大学生应该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用边际分析法考虑,只有当大学生到社会最需要的岗位上去的时候,社会所收获的利益才能达到最大化。到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去,从短期来说,自身的效用可能没有达到最大,但是从长期来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自身潜力不断开发,边际效用也会不断增加,实现学以致用,发挥自身特长,实现自身价值。

  (二)完善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与指导。第一,高校对大学生的培养应该与时俱进。各个高校都应及时了解市场动向,获取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对学生进行相应的教育。如果高校脱离社会,不管市场变化而只顾埋头教书,最终会造成供求结构矛盾,毕业生不符合市场需求,最终会使学生就不了业。第二,加强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就业指导不能只停留在为学生提供有限的需求信息、讲解简单求职技巧等方面,而是要结合学校实际对学生进行深入的针对性强的指导。同时,高校还应增加就业指导的内容,如:

  ①开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讲授就业形势与择业观点、就业政策与择业程序、就业市场求职向导、择业方法与求职技巧;

  ②邀请专家、校友等举办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专题系列讲座;

  ③广泛邀请用人单位,举办校内供需洽谈会和招聘会。洽谈会和招聘会不要求“大而全”,而是要“精益求精”,便于学生参加,而且能够有效提高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等。通过这种形式的就业指导,及时准确地把当前最新的就业信息传达到大学生那里,使学生能在第一时间里掌握就业动向与国家政府的就业政策。

  (三)政府部门应加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职责。首先,政府部门应该通过制定政策法规等方法来规范大学生就业市场,取消那些不合理社会壁垒,如:性别歧视,户籍档案等因素的限制。各级政府应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逐步把大学生就业纳入合法化合理化的轨道。其次,政府应加强宏观调控,促进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在市场经济中,政府不仅是守夜人,它更是一只看得见的手。政府可以掌握全部市场信息,了解市场需求,从而通过宏观调控措施,加以行政政策的辅助,实现人才资源的最优组合。第三,政府也应该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培训。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大学生失业是人力资源的浪费。

  大学生就业与考研意向调查报告4

  我采用问卷的调查方式对我校学生进行了大范围的调查!我们主要采取网络与走访教室、图书馆、宿舍与路边拦截的方式,发送调查问卷。在采访对象中有刚迈入大学不久的大一新生10名,处在风华的大二学生23名,更有已经到了择业与继续深造的大三学生27名。能够全面地了解在校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的看法与了解被调查的学生为我校大学生。采用自制的大学生就业调查问卷,透过qq在线、深入宿舍、自习室、图书馆与路边拦截的方式进行!共发放调查问卷70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60份。有效问卷调查者主要来自电信学院,电控学院与工商学院!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

  从调查的数据看出,大学生未来就业形势严峻主要是由社会、学生、学校与用人单位四方面造成的。主要问题体此刻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本身的工作潜力与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足与社会与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严重不一致造成的。我们主要对这四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激烈的市场竞争状况

  我们的人力资源,尤其是大学毕业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我国7亿多庞大的从业人员中,高层次人才稀缺,受过高等教育的仅为5%左右,那为什么还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呢除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外,主要是难在就业市场机制不完善。在我们的调查中,无一人对当前形势乐观,60人之中只有2人认为当前形势还是较好,有9人占调查的15%认为还算正常的就业形势,而其他50人占总体的83%普遍认为当前就业形势严峻,感到压力重重。此刻大学生都普遍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在受访者中有仅有2人不了解、一人认为其不重要,而认为重要的占到调查的75%。在当前学的专业与工作不对口的状况下,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自己的专业是有前途的,其中认为很有前途的有12位,而认为自己专业较有前途的则到达36位,占所有调查者的80%,仅有6人认为本专业很没前途。能够看出大学教育还是相当重要的。由于竞争的加剧,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有个清醒的认识,在问及毕业初的薪酬时,有31个人认为起初工资为1500元,14人认为就应为2500元,两部分加起来占总人数的75%,在物价日益增加的基础上,大学生要求这样的工资是不高的,能够看见竞争的大学生的影响。

  二、学校对安排大学生就业方面指导不足

  在我们受访的大学生中,只有5人对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感到很满意,感到较满意的有24人,两者合计占48%,而感到不满意与很不满意到达52%,充分体现我们学校的就业指导还需加强,照顾到更大多数学生的状况。教育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因素还有很多,我们主要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

  首先,根本的问题是,教育与生产相脱离。第二,重要的问题是,教育之本是育人。教育产业化要正义,说法能够不改,但含义要矫正:教育产业化是为社会生产人才。第三是观念问题。

  三、大学生自身素质因素

  在谈到毕业后的打算后的打算后,50%多的人都是把考研放在首位,其次是找工作创业等,从中能够看到很多大学生是害怕应对社会竞争的,采取考研是为了更晚一点应对竞争,也是对自己以后能找个更好的工作。在问及到,毕业后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时,有15个人认为兴趣是最重要的因素,占总人数的25%,而更多的人选取最要的因素是个人发展空间的重要性,占总人数的61%,而其他因素则被大学生看轻。在大学生思考工作的地方时,20个人选取留在大学所在地,10人则选取回家乡,38人则是主张去发达城市闯一番,而对于岗位过剩的西部地区则只有2人选取。在大学生所重视的素质中面试技巧与计算机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占50%左右,而专业潜力差而被普遍的看低,究其原因是此刻的大学生就业是专业不对口的结果。

  四、用人单位误区

  (1)、过分关注文凭。

  (2)、存在性别歧视。

  (3)、生源地域歧视。

  (4)、过分看重工作经验。

  就是以上种种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太乐观。

  在我们的调查中,能够很清楚的发现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并在大学生之中构成了一种谈就业色变的状况。但是从另一方面,大学生对自己与就业形势有了一个很清晰的认识与认真思考,这对他们以后他们的努力方向与激励都是很好的。总之,大学生就业形势已清楚的摆放在面前,学校、社会与大学生们就应找到合作点,到达共赢。

  1、学生应努力提升综合素质。

  (1)、注重专业学习。专业强、基础实、理论深、技能佳,是每个用人单位渴望的人才标准。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大学生在校期间务必注重加强专业知识的系统学习,苦练内功,提升素质,培养潜力,掌握技巧,为顺利就业打基础、创条件、做准备。

  (2)、加强实践锻炼。从进入大学起就要有意识的进行就业规划,透过各种途径寻求实践机会,为将来的就业竞争增加砝码。要在加强专业学习的基础上,重视校内与校外的社会活动,这些活动个性是社会兼职能够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加强实践学习,熟悉工作流程,丰富社会经验,拓宽人际关系,是大学生进行潜力锻炼、施展个人才华的重要舞台。

  (3)、调整就业心态。对于大学生自身来说,首先要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直面压力与挑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个性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的转型与转变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不能改变社会的状况下,要逐步调整自己的心态,适应社会的要求。改变过去那种一步到位的就业心理,放下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旧知识分子偏激心理,不把考研、考公务员当成救命稻草(毕竟能如愿的只是极少数),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健康观念,先争取工作岗位,为社会与家庭减负,再在工作中磨练自己,寻找机会进行突破。

  (4)、还应在大学时全面关注社会动态,早早做好职业规划,并不断朝着这个方向奋斗。同时在不影响学业的状况下,适当的做些兼职工作,增加对社会的认识与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大学的资源,全面掌握知识,以便在各行各业都能够快速接手工作。同时大学生们也应避重就轻,不要总涌往发达城市,西部地区更有利于发挥大学生的抱负与才能,而且薪酬待遇普遍高于东部,为西部发展做出贡献。

  2、单位:切实纠正用人偏见。

  用人单位一方面要与学校加强互动交流,多了解学校里各专业的特色,还能够借鉴大学生见习制度的思路,为在校大学生带给寒暑假实习基地,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工作潜力,也有助于企业考察人才。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进一步转变思想,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切实纠正用人选材的偏见。一个单位要想得到可持续发展,既要使用好人才,也要注重人才的培养与储备。从我们的调查状况来看,多数学生充满激情、有闯劲,富有创新精神,而且理论功底扎实,理解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如果对他们适当加以培训,必须能为企业带来更好更长远的发展。所以,企业不能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过分看重工作经验,而要有长远的人才战略眼光,要改变唯经验论、唯文凭论的做法,还要纠正性别上与地域上的用人偏见,切实做到不拘一格招揽人才,实现企业与人才的双赢。

  3、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对策

  (1)、就应努力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

  (2)、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务必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3)、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与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与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

  (4)、学校就应实行用心的大学生安排就业政策,不仅仅在未来的发展方面,而且在心理调节上面,减轻大学生的就业焦虑心理。

  4、社会及政府其他对策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须政府社会共同努力。政府社会务必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决定。政府要透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潜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与社会的职责。

  大学生就业与考研意向调查报告5

  据我国教育部、人事部相关统计资料显示,2006年毕业生人数有413万人,而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95万人,比上年增长19.9%。2010年我国有630万大学生毕业校园,走向社会。预计2011年7月,将有毕业生671万大学生毕业,毕业人数将创历史新高。就业压力仍然十分巨大。

  在校生对未来的就业形势持怎样的态度呢?经调查,四成在校生认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但认为自己能够找到合适工作的大学生比例仅为8.4%。

  大学生在求职路上遇到了哪些问题?他们期望的薪酬是多少?对于就业,他们又持有怎样的态度?最新20xx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显示,近五成大学在校生对未来就业感到担忧,七成应届毕业生认为应该先就业后择业,同时,应届毕业生期望薪酬大幅降低——研究生已逼近本科生。

  一半在校生对就业感到忧心

  日前,智联招聘发布了《20xx年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以下简称“调查”),调查显示,今年近九成毕业生的毕业安排是就业,截至本月,有7.5%(其中6.5%为求职考研两手准备者)的20xx届毕业生准备投入到新的一年考研中去。

  在校生对未来的就业形势持怎样的态度呢?经调查,四成在校生认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但认为自己能够找到合适工作的大学生比例仅为8.4%;对找到工作感到忧心忡忡的大学生比例达到33.2%;感到就业形势严峻、很难找到工作的比例也达到了15.4%。

  职场专家表示,虽然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担忧,但对就业付出的实际行动却并不积极。今年毕业生至今依然有56。7%的人没有职业规划,甚至低于在读生55.1%的比例。

  七成毕业生认为应先就业后择业

  到底是先就业还是先择业?这个问题一直是大学生比较困惑的。调查显示,有72.8%参与调查的学生选择先就业再择业。

  “其实这两个方面并不互相冲突。”智联招聘职业顾问祝红艳说,大学生在就业前就应该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个清晰的目标,在这个清晰的目标下对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放低求职期望。对于大学生而言,社会还是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行业和职业也只是模糊的概念。在经过社会工作的磨练后才能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职业发展之路,因此大学生在就业时一方面切忌盲从认定一些热门行业,另一方面也不要期望值过高。凭借大学生目前对于行业和企业的认识,很难根据自己的判断“择业”。因此,在基本确定方向后,建议大学生先就业,在社会的摸索中学会择业。

  研究生期望薪酬逼近本科生

  20xx届毕业生的期望薪酬是多少呢?调查显示,本科毕业生的期望薪酬集中在2001至3000元,比例为45.4%。研究生的期望薪酬集中在3000至4000元,比例为34.3%,期望薪酬在2000至3000元的比例也达到了26.4%,逐步逼近本科生。而博士及以上学历的期望薪酬,基本在5000元以上,比例为43.6%。

  而大学生毕业后是留在大城市还是去基层?调查发现,大学生就业首选地与其就读的高校所处地区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京毕业生八成以上想在北京就业,其次是到沿海城市,排在第三位的是广东深圳地区。在上海毕业的大学生就业首选地九成以上是上海,其次是沿海城市,之后是广东深圳地区。

  从城市性质来看,大学生希望在发达大城市就业的比例为32.3%,排首位。其次是较发达的沿海城市,比例为30.1%。县级以下排在最后,仅为0.6%。

  大家选择就业首选地的考虑因素都是哪些呢?发展机会较多、较大的原因排在了首位,比例为75.9%,遥遥领先于其他因素所占的比例。排在第二位的因素是良好的文化及教育环境,大家选择就业地的原因多样,比如说能和家人在一起也是大学生选择就业地的主要原因。“人生的发展道路是多样的,选择就业地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而不是盲目地跟着大家做决定,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才是关键。”职场专家表示。

  职业规划辅导迫在眉睫

  随着就业形势一年比一年严峻,大学生意识到了职业规划的重要性。不少大学生都表示,在大四前就要开始进行职业规划。调查显示,大学生最想得到的就业方面的辅导为职业规划辅导,比例达到了34.9%。

  祝红艳指出,大学生在低年级时比较难以制定出系统的职业规划,但在进入大学以后,应该逐渐形成一个大致的目标。就业、考研或是出国,无论是哪一种,制定最基本的目标后,就应该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略有侧重。“如果选择就业,则应该开始有计划地考虑自己未来想从事哪个行业或者哪个职业的工作,逐渐摸索自己感兴趣做的事情和能做好的事情,及时调整,并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实习工作。”该专家称。

  在求职辅导的内容中,大学生认为在就业阶段帮助最大的是职业生涯规划的辅导,其次是职场工作技巧课程,另外,职业素质类课程与简历撰写与求职面试技巧也是目前大学生期望得到辅导的内容。

  自主创业缺资金缺人脉缺理念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创业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大学生自主创业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对于白手起家没有丰富社会经验的大学生而言,创业从何谈起?大学生创业最需要来自于哪些方面的支持?

  参与调查的大学生认为,大学生创业最需要的是资金方面的支持,比例为35.8%。其次是人脉,比例为21.7%。核心的技术和理念排在第三位,比例仅为18.9%。国家今年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大学生创业,对于想创业的大学生来说是很好的消息。

  祝红艳分析指出,很多大学生在创业前并没有雄厚的经济背景支持,核心技术和理念是吸引资金的关键。创业在近几年越炒越热,但创业并不适合于所有大学生。事实上,上述几种因素,缺了任何一点,都有可能导致创业的失败,相对于有社会经验的职场人而言,大学生创业难度更大,盲目进入创业的潮流并不可取。

  总的来说,大学生就业理念正在逐渐趋于理性,体现在对个人发展机会的看重,对待遇的期待值降低,对于自身综合能力尤其是人际交往能力欠缺的认识等方面,但是大学生对于很多信息的不了解,以及就业信息不够通畅也制约了大学生的就业,比如对三线以下城市缺乏兴趣,以及对体制外职业的认知偏见,都成为了大学生就业的瓶颈,很多大学生也因此而延误了工作机会。解决大学生全面就业问题,不仅需要转变大学生职业的定位,同时也需要教育部门、学校的综合努力,在如何全面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放开择业视野,明确职业规划与职业定位等方面进行改进,才能更好的解决大学生就业问。

【大学生就业与考研意向调查报告(精选5篇)】相关文章:

大学生毕业后考研还是就业调查报告03-04

在校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通用6篇)03-04

疫情影响下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通用7篇)03-04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问题研究调查报告03-04

关于大学生求职与就业状况的调查报告01-14

2016考研政治:大学生就业08-31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之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01-01

2018年考研与就业:教育学专业03-31

张剑考研作文预测:就业与女性平等04-05

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01-01